《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教学设计[模版]

时间:2019-05-15 16:3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教学设计[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教学设计[模版]》。

第一篇:《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教学设计[模版]

《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教学设计

王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依法治国的含义、主体;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方针;依法治国的意义。

理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能力目标:

发展学生观察、质疑、感受、体验、参与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中学会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及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负责任地作出选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时内容,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制意识,深刻感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从而增强关心、参与国家民主政治生活的自觉性,主动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新方针及意义;

2、难点:明确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深刻感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礼记·大学》里有这样一句话:“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图1大意是说: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依然是我们今天尊崇的是信条。我们今天就从此处切入,谈一谈如何“治国”这个话题。(图2)

纵观中国历史,不难发现,古代社会特别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治国是这样的。(图3)“人治”社会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图4)在人治社会里,谁的地位越高,权力越大,谁就说了算。不难看出,这种治国方针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

那么今天,我们感同身受,我们的生活时时事事与法律相关,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法律。(图5)依法治国已走上历史舞台成为我国当前的治国方略。(板书: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二)学习目标:(图6)。

1、依法治国的含义;

2、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方针;

3、依法治国的意义(重要性);

4、依法治国对当代中学生提出的要求。

(三)、自学、合学解问:(温馨提醒:认真阅读,勇于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相信你是最棒的!)(图7)

1、自主学习:解读依法治国:(学生齐读,师点拨、鼓励指导)

阅读“学海导航”第三板块第1自然段(2分钟)

学生问题呈现:

(1)、依法治国的含义?

(2)、依法治国的领导者?

(3)、依法治国的主体?

(4)、依法治国的内容?

(5)、依法治国的依据?

(6)、依法治国的目的?

学生代表明确,教师点评。(图片8---14展示)。

2、自主、合作学习:解读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快速阅读“学海导航”第三板快第2---6自然段(3分钟)

(1)、具体内容:十六字;(板书)

(2)、内容理解及各自地位;(板书)

(3)、情景体验。(图片15---20展示)。

学生代表明确,教师点评。

3、自主、合作学习:解读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快速阅读“学海导航”第三板块第7自然段(1分钟)

阅读与思考问题:依法治国的意义?(重要性?)(显著标志、重要保障、根本保证)。所以,我们把依法治国作为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略(方针和战略)。

学生代表明确,教师点评。(图片21展示)。

(四)、拓学再问:

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里,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图片22)

(五)、知识小结:学生总结(图片23展示)。

(六)、固学测评:

完成下列单项选择题。(图片24)

1、国家制定出完备的法律,是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这就是()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2、12.4是全国法制宣传日。开展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有利于()

A、提高公民文化素质

B、提高法制化管理水平

C、不利于社会和谐

D、杜绝违法犯罪行为

(七)、拓展延伸:走进中招:

完成河南中招试卷辨析题。(图片25)

(八)、同学们,还是《礼记?大学》里的一句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希望你们的最大收获是端正一种思想:对法律,我们要有敬畏之心。

同学们,本节课即将结束之际,老师忽然间想起一则新闻:中新社北京7月1日电(记者 郭金超 马海燕)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7月1日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这标志着中国以立法形式正式规定实行宪法宣誓制度。今天,我们有必要效法于此,来一次中学生守法宣誓吧。(图26)请大家一定记住今天我对法律的承诺。

(九)、板书设计:

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科学立法 前 提

严格执法 关 键

公正司法 防 线

全民守法 基 础

六、教学反思:

第二篇: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共同富裕 社会和谐

2.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教学设计

湛江市上圩中学 黄逢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理解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方针。

3、懂得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意义。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是非判断能力,能作出负责任的选择。

2、培养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党情感。

2、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自觉依法律己,依法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依法治国的新方针;

2.难点:依法治国的的含义;如何落实依法治国?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分组探究、归纳总结、练习巩固等。【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观看视频《***贪污受贿案》,激发学生的兴趣,师问:

视频体现了我国实行什么治国的方略? 导入新课:

三、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二、自主学习

☆ 学习小组(拟分): 口号

1、立法组 科学立法

2、执法组 严格执法

3、司法组 公正司法

4、守法组 全民守法

☆投影学习目标和问题 【学习目标】

1、知道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理解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方针;

3、懂得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意义及要求

【学习问题】

1.什么是依法治?

2.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新方针及它们的地位? 3.坚持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4.如何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三、合作探究与精讲释疑

★ 问题1:“鲁国国王判案”,“人治”和“法治”有什么区别? ★ 问题2:什么是依法治国?(动手填一填)1.依法治国的领导者是 2.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3.“治”的对象是 4.依法治国的依据(根本依据)是()

5.依法治国的核心(首先)是()★问题3: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方针是什么?他们的地位怎样?(连线题)

新方针: 地位: 科学立法 关键

严格执法 前提 公正司法 基础 全面守法 防线 ★ 问题4:坚持依法治国有什么重要意义?(或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或为什么要实行依法治国?)(分点做标记)答:(1)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

(2)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

★ 问题5:如何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示:从不同主体角度,谈一谈做法)(1)、国家:要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 的法治方针,将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纳入法治的轨道。(2)、政府: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要依法行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3)、公民:要学会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 权益,依法维护国家利益,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归纳小结】 学会归纳才有收获

三、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知识点归纳)

1、什么是依法治国?领导、主体、(根本)依据、核心(首先)

2、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方针:

科学立法(前提)、严格执法(关键)、公正司法(防线)、全民守法(基础)。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保障)。

4、依法治国的意义。

5、如何落实依法治国?(国家、政府、公民)

四、训练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基础是()

A科学立法 B 严格执法 C 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2、英国思想家培根曾经说过:“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他的这句话主要是为了说明()A政府严格执法的意义 B完善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C司法公正的重要意义 D法制宣传的重要意义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A全国人民大表大B 执法机关 C 广大人民群众 D人民政府

4、党的十八大,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方针是()

①全民守法 ②严格执法 ③公正司法 ④科学立法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辨析题:

1、有人说“要依法治国,就要做到国家机关立法,全体公民守法”。

答:这钟说法是错误的。①依法治国对国家机关的要求有: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依法接受监督。②不是所有的国家机关都可以立法。在我国唯一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③依法治国对公民的要求有:学法、知法、守法和护法(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 争;依法行使监督权等)。☆【作业题】

☆单项选择题:

1、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增加了危险驾驶罪。这一修改使得对飙车、醉驾等危险驾驶行为的惩治做到了 A.执法必严 B.有法必依 C.有法可依 D.违法必究

2、党的十八大后,国家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王立军、李春城等一批高官纷纷落马。这说明

①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②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所有违法犯罪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2013年1月1日起做出了八处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施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首次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突出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下列对此看法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②能从根本上消除侵犯人权的现象

③有利于规范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

④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常回家看看”入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12年12月28日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对此你认为()

①有利于弘扬敬老美德,营造孝亲敬老氛围

②子女既要在物质上赡养扶助父母,也要注重给老人精神慰藉 ③孝敬父母是道德范畴,不宜入法 ④要加强社会保障,健全社会配套制度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从2013年1月1日零时起,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的修订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正式实施,新规加强了对闯信号灯的处罚力度。这()①体现了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②有力保障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③可以制止闯信号灯行为的发生

④实现了有法可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第三篇:2.2.2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教案

2.2.2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一)新课导入:

日常生活中,法律可以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此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所知道的法律,说说你的理解?

消费购物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 家长里短有《民法通则》、《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出行有《道路交通安全法》;食有《食品卫生法》,住有《物权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投资经营有《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上学有《义务教育法》;工作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

总之,衣食住行,法律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体现。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二)出示导纲:阅读与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依法治国?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依法治国的意义是什么?

4.为什么说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5.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青少年应当怎么做?

1)我们青少年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护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关键;

2)勇做法律的宣传者、践行者,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学会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出贡献。

(三)导学互动:

1.教师举例,提问引导学生分析:

北宋名相寇准无疑是个忠君爱国睿智抚民的好官,在民间流传他许多判案的例子,流传较广的,说是有一个看钱库的小役偷了一文钱,被发现后上报到寇天官那里,寇准提笔写下判词:“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勒柱断、水滴石穿、判斩立决”。

寇准的判案是“人治”还是“法治”?如何理解法治?

判断一个社会是人治还是法治,关键在于其终极权力的归属。法治社会,法律至高无上,最终裁决权归于法。人治社会,皇帝、官僚等权力者的个人意志至高无上,最终裁决权归于人。在人治社会,国王和君主用个人的权力和意志取代国家的法律,没有公平和平等,有法律但无法治。

2.教师精讲

(1)依法治国含义(名词解释)

领导者:中国共产党; 主体:人民群众;

“治”:既包括依法惩治犯罪,也包括维护公民权利;

“法”:法律,其中最重要的是宪法。所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思考:依法治国中的“法”是指什么法?他们是由谁制定的? 宪法和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据人民的意志制定的。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前提)有法可依,就是制定出完备的法律,使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中心环节)有法必依,就是法律制定出来后,必须遵守和执行。

(关键)执法必严,就是严格执法,它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使国家行政执法权和司法权。

(有力保障)违法必究,就是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遵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给予惩处。

3.学生活动

出示图片,让学生讲出每张图片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哪个要求?

(四)导学归纳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青少年尤其要强化法制观念,让法律的种子在心中扎根,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从青少年自身来说,一方面要时刻学习与现实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服从家庭、学校的管教,不断吸取成长过程中的教育,不做冲动时的魔鬼,让自己遗憾,让家人担忧。

(五)反馈训练

2008年,“三鹿奶粉”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空前关注,2009年1月22日,三鹿系列刑事 案件在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张玉军、田文华等受到法律的制裁。09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回答3—4题

1、这部法律的实施是

①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②体现了依法治国中的有法可依的基本要求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④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并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2、三鹿奶粉中的相关负责人受到法律的制裁,启示我们

①公民一定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法不可违,违法必究 ③违法行为必将受到刑罚处罚④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3、2008年12月4日,是第8个“全国法制宣传日”,由中宣部、司法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晚会《法治的力量》,揭晓了2008十大法治人物评选结果。举办法治人物评选活动是

A、以德治国方略的体现 B、科教兴国战略的体现 C、依法治国战略的体现 D、人才强国战略的体现

4、九年级(3)班几个同学就有关“依法治国”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在下列观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建设法治国家,就要将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②实行依法治国,就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③生活在法治国家,人人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④依法治国是大人的事,与我们中学生无关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案例:2009年6月20日开始,重庆市重剑出击,“扫黑除恶”风暴在重庆拉开,至9月,1500多名涉黑犯罪嫌疑人被缉拿归案,14个横行多年的黑恶势力团伙被打掉。陈明亮、黎强等67名黑恶团伙首领和骨干先后被警方逮捕,另有50多名涉黑官员入狱,其中包括重庆黑恶势力“保护伞”,原重庆司法局长文强被捕。2009年10月12日,重庆人民法院依法对其中的涉案人员进行审理。

讨论:(1)重庆“扫黑除恶”行动,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2)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引导学生学会回归课本,归纳整理教材中的知识点,明白“材料在课 外,知识在课内”的道理:

(1)①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②体现了国家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和信心③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④体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⑥是建设和谐社会、平安国家的要求。

(2)我们要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做一个自觉守法的好公民,自觉践行依法治国的要求。

第四篇: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贯彻实施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贯彻实施【五六】

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法律,没有法律,那国家社会将变成一盘散沙!从古代开始,我们国家就有了法律,可以说,法律伴随了几千年中华民族的发展。法律与道德、风俗、纪律、宗教信仰等一起,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人类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人们的权益才得到了保障,文明得以延续。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法规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的实现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整个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进一步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的意识和能力。广大公务员要切实加强与履行职责相关的专门法律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要增强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为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第五篇:政治文明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关系研究

毛建平段明学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检察院 重庆北碚400700

联系电话:023-68867711 68862202)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政治文明建设历史性地提上了议事日程。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提出建设政治文明的目标任务,不只是提法和用语的问题,而是包含着深刻的理论创新价值和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它标志着我们党从根本上实现了从革命到建设的转变,标志着我国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政治文明建设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必然会引起政治结构的调整和相关制度的深刻变革,因此将涉及到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本文里,笔者试对政治文明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关系进行初步的探究,以期对理论研究和政治实践有所裨益。

一、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政治的法治化

政治文明这一提法,马克思早在1844年就使用了。在《关于现代国家的著作的计划草稿》一文中,马克思不仅广泛深入地探讨了国家、政党、政治制度、宪法、人民主权、民主、自由、平等以及立法权、国家管理和公共管理、选举权等问题,而且直接使用了“集权制和政治文明”的表述,提出了政治文明的范畴。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诸多经典著作如《共产主义原理》、《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都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政治文明思想。

所谓政治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政治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积极成果,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具体说,一方面,政治文明是人类在政治实践中取得的积极成果。它包括在政治观念、政治制度、政治行为过程等方面所获得的积极成果。另一方面,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政治文明是与一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定社会的政治文明的性质和发展水平的具体体现。“从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看,由于生产力水平不同,人类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实现自身进化的程度不同。但是,无论哪一种文明形态的产生和发展,都与社会政治清明、政治稳定、和谐有序是分不开的。”

政治文明体现为政治的理性化、有序化和和谐化。法治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基本标志和根本保障。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 法治反映了人类管理自身的深刻进步。美国法学家庞德从文明发展的角度阐释了法律超越其他社会规范的历史过程。他认为,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道德、宗教和法律。在法律发展的早期阶段,这些东西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都同等发挥作用。近代以降,法律逐步与道德、宗教分离,成为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所有其他社会控制手段只能行使从属于法律并在法律确定范围内的权力。在现代社会,法律的地位和作用是道德、政策、宗教等其他社会规范所不能替代的。法治全面地体现了现代政治文明的理念,因而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最为理想、最为优越的政治。人类政治史表明,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没有法治,就不可能有文明的政治。首先,法治是理性的政治。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回答“由最好的一人或由最好的法律统治,哪一方面较为有利?”的问题时,明确地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因为,法律全是没有感情的,而人类的本性(灵魂)难免有感情,因此,不凭感情因素治事的统治者总比感情用事的人们较为优良。“谁说应该由法律遂行其统治,这就有如说,惟独神祗和理智可以行使统治;至于谁说应该让一个个人来统治,这就在政治中混入了兽性的因素。” 其次,法治是驯服的政治。法治是对政治的驯化,它通过对权力的规制,使权力的运行彻底摆脱了野蛮、任性的状态。而在非法治状态下,法律只不过是权力的附庸和奴婢,统治者完全凭一己的意志和反复无常的性情进行统治。“只要法律完全沦落为权力的仆从地位,那么法律就可以按权力的需要被任意塑造。在这种情形下,法律是变态的,人同样是变态的。” 未被驯化的权力是野蛮的,犹如洪水猛兽,它使人类付出的代价,“比起战争、饥荒和瘟疫,毫不逊色”。再次,法治是有序的政治。法治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人人都须遵从的非人格的法律体系。这个体系在形式上表现为一套逻辑清晰、首尾一贯、普遍有效的抽象规则。它要求所有的人,无论普通民众抑或领袖、官员,都须忠实于法律,受法律的制约。任何人违反法律,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最后,法治是和谐的政治。根据统治方式是以暴力为主还是以和平为主,政治可分为“战争式政治”和“和平的政治”。在“战争式政治”中,强权左右着说服,力量决定着权利,解决冲突是靠打败敌人,视“外人”为仇敌。而在“和平的政治”中,强权只是作为最后的和不好的手段而被保留,解决冲突靠协商、法庭和“合法”的程序。法治是和平的政治。法治的基础是多样性,它坚持这一理念:培育国家的酵母和营养品,是差异而不是划一。法治把政治纳入法律程序,把残酷的杀戮原则变成“法律原则”,主张以合法性论成败。“法治所提供的保障尤其使人们能够接近权力和更换权力。” 法治为对立阶级的和平对话提供了一条制度化的渠道,统治者不用担心失去权力会威胁到自己的身家性命和财产利益,被统治者参加政治也不用冒着生命的风险。在法治体制下,治者和被治者并非势不两立,而是和平共处、公平竞争,处于一种和谐、友好的状态。

“法治作为政治文明的制度形态和秩序形态,不仅是政治文明丰富内涵的集中体现,而且是承载政治文明成果的显著标志。” 一个国家的法治状况,直接体现了该国政治文明的程度和水平。它集中反映了这个国家政治生活的合理化程度、人与人

背道而驰的,是政治不文明的体现。为了防止立法者利用立法权力进行恣意、任性的统治,必须对其进行限制:一是健全立法体制,明确各立法主体相应的立法权限;二是干预立法方式,使之受到严格的立法程序的限制;三是干预立法范围,使之受到更高法律的限制,从而难以染指影响到公民的基本权利。

十六大报告要求,要“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二0一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备法律体系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首要环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首先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已基本上有法可依。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立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首先,立法重在“治民”而不是在“治官”。大量的法律法规都是在规范“民”的行为,而规范“官”的行为的极少。许多重要的,基本的法律如《政党法》、《监督法》、《政务公开法》、《财产申报法》等尚未制定出来。其次,立法中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倾向明显。立法成为少数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手段。“在过去一段时间,立法工作中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存在迁就和照顾部门和地方既得利益的现象。在起草法规或者制定司法解释、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的过程中,一些部门和地方不适当地强化本部门和地方的权利,各部门之间、各地方之间争管辖权、审批权、发证权、收费权、处罚权。” 再次,法律的立、改、废都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有些质量低劣、严重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在长时间内得不到修改或废除。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切实转变立法思想,大力加强立法工作。(1)正确认识法律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从主要依靠提高法律数量转变到提高法律质量来完善法制的轨道上来。过去,我们常常认为,在立法方面,“有比没有好,快搞比慢搞好”,其实,这种观点并不正确。“法律泛滥不仅会贬低法律的价值,而且还败坏法律的质量”。关键并不在于法律的数量,而在于法律的质量。(2)要转变“立法宜粗不宜细”的立法思想,坚持立法力求严密细致的原则,注重法律的可操作性。(3)要转变“成熟一个制定一个”的立法思想,从全局出发,有步骤、有规划、有预见地开展立法工作,使法律体系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相适应。

(二)严格依法办事,树立宪法和法律极大的权威

有了良好的法律和完备的法律体系,并不会因此而自然而然地实现法治。“徒法不足以自行”。如果宪法和法律得不到切实有效的遵行,无异于一纸空文。博登海默指出,法律体系的全部意义不仅仅在于制订和颁布良好的、科学的法律,还在于被切实执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关键就在于树立宪法和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各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对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现在的法治状况与建设法治国家、政治文明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宪法和法律还没有树立起至上的权威,在实际生活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十分严重。为此,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除了加快立法进程外,当前突出的任务是“要严格执法,树立社会主义法制的权威”。

首先,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依法执政。

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在西方竞争性政党体制下,执政党若有法不依、滥用权力、专横腐败,则必然会招致选民的抛弃。政党之间的竞争迫使执政党奉公守法,兢兢业业,忠诚地为百姓谋福利。在中国,共产党处于长期执政的地位,其执政地位几乎不受任何外来的挑战和影响。党作为我国政治生活的核心,直接领导立法、行政、司法等各项工作。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党的领导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保证。党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就能够极大地推动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就能够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反之,党不遵守宪法和法律,就不能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司法机关的司法公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终不能实现。在现实中,党在依法执政方面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在全国人大启动修宪程序之前就超越宪法自行其是的问题;不尊重国家权力机关、甚至违反宪法和相关法律的问题;妨碍审判、检察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的问题;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问题;党政不分带来的问题;对党员领导干部和党的下级组织不守法行为失之放任的问题等等。这些作法,与依法治国原则严重悖逆,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时代主旋律也是不协调的。为此,必须改革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使党真正做到依法执政、文明执政。

其次,各级政府必须依法行政。

建立法治国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规范和限制政府权力。在人治国家中,民众必须守法,政府可以不守法。在法治国家中,民众应当守法,但政府必须首先守法。从西方国家法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法治一开始是作为政府的对立物而出现的。法治“首先是指和专断权力的影响相反的正规法律的绝对的无上的或超越一切的权力,它防止政府方面的专断权、特权甚至广泛的自由裁量权。”

依法行政要求,(1)行政机关应当严格依照法定的权限来从事行政行为,“无法律即无行政”,严禁超越法律行使职权。(2)行政机关在行使法定职权,从事行政活动时,必须严格依法办事。这里的“依法”,既包括依实体法,也包括依程序法。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鉴于长期以来“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强调行政行为应当遵守法定程序在今天乃至今后显得尤为重要。(3)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依法行政还包括遵守公认的政治伦理和从政道德。十六大报告指出,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德治国,重在治官、治权,即提高官员的从政道德。早在1788年,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就曾说过:“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

。由于这种体制缺乏对权力的制约机制,因而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领导者的个人专权,从而破坏民主和法治。因此,必须改变这种权力结构,建立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孟德斯鸠在总结权力运行的规律时说,“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按照孟氏的理解,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个部分,三者既彼此独立,又互相制约,从而保证了法律的至上性、同时又使权力之间不至于结集为危害人民利益的力量。总的说来,西方国家的法治就是建立在“三权分立”的政治基础之上的。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议行合一”的原则,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都由立法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从理论上说,“议行合一”不利于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容易导致权力的专横。如孟斯鸠所说,“一切权力合而为一,虽然没有专制君主的外观,但人们却时时感到君主专制的存在。” 在实践中,“议行合一”并没有得到实际的贯彻和落实,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作为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实际权力并未到位,在行使立法权及其他重大权力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权力资源和程序保障。在权力运作过程中,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干预与制约太大,因而导致相当一部分法律具有部门利益色彩,法律的公平性、正义性及权威性都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司法权的独立性太低,抗干扰能力太差,往往依附于行政权。这种“行政主导”的格局,对法治和政治文明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应当重新设置立法、行政、司法三机关的权力,使之相互独立,互相制约。

第三,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实现司法独立。

对于政治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争议,是通过暴力解决,还是通过司法途径和平解决,这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政治文明发展的程度。在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共和党和民主党的选举争议最终能在法院获得和平解决,即使是输家(如戈尔)也毫不犹豫地服从最高法院的决定,并公开与政治对手和解,丝毫没有出现像菲律宾弹劾总统期间出现的**与**事件,确实体现了其法治与民主体制的成熟。美国总统大选**之所以能够得到和平解决,在我看来,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司法独立并且司法拥有足够的权威,谁不服从它的裁决,谁就会因藐视司法而受到制裁,即是贵为国家元首也不例外。司法机关不受任何势力的操纵,因而能够秉承法律作出令当事人双方都较为信服的裁决。

十六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为此,必须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实现司法独立。司法独立包括以下几层涵义:(1)体制独立。司法机关独立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上下级法院之间相互独立。(2)财政独立。司法机关的财政经费由议会统一拨付,不受制于行政机关;(3)法官独立。法官不得参加任何政党活动,也不随政府的更迭而进退;法官在法院内地位平等,不得互相干涉办案。我国宪法虽然规定了“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但在现实中,干预司法的情况履见不鲜,主要表现在:(1)在“加强党的领导”的口号下,干预司法机关依法办案;(2)在“加强人大监督”的口号下,进行所谓的“个案监督”,插手司法活动。(3)司法机关的财政不独立,依靠行政的供给;人事任免权也掌握在其他部门手中,因此,司法工作常常受到掣肘和牵制。由此可见,改革司法体制,推进司法独立,已成为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迫切要求。

二00三年九月

政治文明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关系研究(第7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教学设计[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教学设计[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瞭望从顶层设计“依法治国”整体方略

    瞭望:从顶层设计“依法治国”整体方略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的里程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央党校教授严书翰如此评价刚刚结束的四中全会,“......

    依法执政与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5篇模版]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执政党必须依法执政,并把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崭新课题的重要内容。胡锦涛同志继而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

    精准扶贫是扶贫攻坚的基本方略

    精 准 扶 贫 是 扶 贫 攻 坚 的 基 本 方 略 目 录 内容摘要: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基本要求与主要途径是“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 一、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是全......

    初中作文教学的基本方略

    初中作文教学的基本方略 利川市毛坝初中 向开和 回顾近几年的作文教学,我个人认为新课改以来,作文教学的发展势头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管如何,窃以为作文教......

    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做好法律服务工作

    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做好法律服务工作 ——在重庆市工商联(总商会)法律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市政协副主席尹明善 发表日期:2007-10-31 浏览次数:各位顾问、各位委员,同志......

    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论述[5篇材料]

    论述:应该如何全面落实法治国基本方略?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中国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中国 【知识点归纳】 1.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其中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

    2015年云南省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行政试题

    2015年云南省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行政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安全系数的提高应通过__来达到。 A.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