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代埃及史》读后感2500字
《古代埃及史》读后感2500字
王洋MBA200
5我读古埃及史的目的有4个:一是了解埃赫那吞的一神教的起源(据汤因比在《人类大地母亲》中说这是世界上首个一神教),毕竟当今世界上,许多人都信仰源自犹太教的一神教;二是了解古埃及对古希腊的影响,乃至对西方文明的影响;三是对比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了解乃至抽提出,即除去个性外的,人类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的一般过程。四是也想着重对比一下中埃两个古代文明的发展异同。选取刘云鹏老师这本书是因为它是教材,观点会正统、严谨一些。
古埃及文明的酝酿和开国普遍比中国早1000-2000年,共经历了早、古、中、新4个王国、2个中间期和后埃及7个时期31个王朝,亡于古罗马三巨头。埃及的考古发掘比中国要充分,古埃及人留给后人石刻、绘画和草纸(一种竹简,不是真正的纸张,纸的发明公认属于中国)上的文字记录了丰富的内容,而中华文明详细精确的历史记载从商朝才开始的,寻求更早记录是夏商周断代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地理上,中埃这两个农业文明都是依一条大河而起,也因协力治河,开展灌溉而形成持续内聚力。黄河是东西走向,形成了同纬度地区大面积的耕作土地,而尼罗河南北流向,只有不长的一段流域和入海三角洲才适合耕种。此外,古埃及西部是利比亚沙漠,南部是热带草原,北面和东面是地中海和红海,只有东北一隅的西奈半岛与亚洲相连,内部回旋余地并不大,这也是最终文明灭亡的一个关键原因。其实,若不是尼罗河的巨大水量,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年蒸发量极大的埃及根本不适合农业。古埃及的地理环境和中国一样是封闭的,在海军不发达的情况下,易守难攻,然而地中海沿岸的波斯、希腊、马其顿的舰队挑战埃及的时间要比英国舰队挑战中国的时间早了近两千年,这真乃中国人的万幸。
人种方面,古埃及人属于含米特人(书中没有区分闪米特与含米特),且由于地理封闭,早中期对外征战中又鲜有败绩,形成了民族单一,无多民族混居的局面。因此在社会结构上,没有出现印度种姓制度那样明显的基于民族、种族的歧视。古埃及人通过自我内部管理创造出了自我健全的文官制度,发展出了庞大的文官体系。只是到了后期,特别是托勒密王朝时期,希腊人占据了统治阶级,埃及人受到排挤社会才出现明显的民族矛盾,这个体系才被摧毁。这个文官制度也倡导“劳心治人”,设有书吏之职,同时贬低体力劳动,比中国的“学而优则仕”早了近千年;再者,这是一个郡县制的体制,地方官由中央政府任命,这也比中国早了两千年;第三,这个制度比较开放,据圣经记载以色列人约瑟竟能在埃及做维西尔(宰相)。但与中国文官制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没有一个强大的纲常伦理道德体系做支撑,乱伦现象比比皆是,道德发育明显滞后。
政治上,古埃及法老是一手遮天,是立法、司法、行政等多种世俗权力的枢纽,但在神权上,要受制于强大的祭祀集团。和世界上其它古文明一样,强调君权神授。这个神就是拉、荷鲁斯、阿蒙以及短暂的阿吞,其实这四者都指太阳,表达各有不同罢了。祭祀集团政治权力极大,本国法老倒台后,外部征服者,如:亚历山大大帝等也祈求他们加冕法老,以求获得合法统治。此外,祭祀集团还在全国拥有大量优质耕地、拥有大批奴隶,乃至法律豁免权,是国家政治的不倒翁。古埃及文明总体上是属于多神教的宗教类型。各部落和各个诺姆(行政区)有各自的神,阿蒙、阿吞的崇拜不是与生俱来的,其废立来自于王国与祭祀集团的政治博弈。中国上古时代通过绝地天通的宗教改革运动,断绝了普通人与上天交流的权力,让最高世俗政权垄断了祭祀权,这使得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出现过祭祀这一政治阶层,中国也因此未能形成宗教型文化。
西方学者有把埃赫那吞国王所立的阿吞崇拜看作是一神教崇拜是欠妥的——与阿吞并存的至少还有奥利西斯等冥界之神(古埃及人的生命观念中就存在了人世、冥界以及死后审判,但不同于中国、印度的生死轮回,冥界是人永恒的归宿)。此外,主神阿吞也是埃赫那吞从众多小神之中甄选而出的。国王凭一己之力不可能与其前数千年形成的多神崇拜体系相隔绝。出于政治博弈,同时也缺少神学论证和新兴政治力量支持,使得他的宗教改革只成为历史的一瞬,埃及在他下一任法老——图坦卡蒙那里又恢复了历史悠久的阿蒙崇拜。
古埃及是当时地中海地区文明的中心,是周围民族学习模仿的对象,其早中期的文治武功也引得四夷咸服。内部狭小的生存空间以及对外贸易权的争夺,特别是修建金字塔、神庙的石材、香料等奢侈品的不足,使得古埃及屡屡与周边民族发生战争,常胜的埃及军队常常为本国掠来充足的奴隶。此外,沿河的耕地并不广袤,可供分封的土地不多,寺庙占地比例大,且和国王土地混杂,使得土地分封制度迟迟无法形成。一般来说,土地分封是严格按照世俗贵族级别开展,寺庙本就是世俗政权的法外之地,土地政令更是“水泼不进”,这些因素都令古埃及长期处于奴隶社会。反观古代中国,由于内部空间巨大,()各民族融合速度快,很早就形成了统一的民族认同,而且世俗政权一家独大,分封制度很早就确立了。
古埃及和古代中国一样是人治社会,不像罗马帝国,其法治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古埃及连十二铜表法、汉谟拉比法典等成型法典都没有,甚至不如古印度,其尚有摩奴法典。法治是民族冲突和宗教的双重产物——罗马需动用法律去处理其广袤领土内的各类民族冲突;婆罗门须立法隔离种姓以及处理其内部民族混居产生的矛盾;犹太人须通过与神立约的方式在异教徒的汪洋大海中去保持自身民族的独立完整性。而古埃及和古代中国都是较快速形成统一民族,文化形成期内与外族冲突并非社会的主要矛盾;前者形成的宗教尚处于“献祭-恩赐”的简单人神关系模式关系,远不像犹太教那样神明事无巨细地介入社会生活;后者古代中国则压根没有形成一个宗教文化类型。因此,中埃这两个文明古国都没有原创形成法治社会的基本条件。
古希腊堪称西方文明的源头,但古埃及对古希腊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主要是宗教方面。古希腊引进了古埃及的主要神祗,如:拉对应宙斯;荷鲁斯对应阿波罗;奥利西斯对应哈迪斯等。在希腊化时期,埃及亚历山大也是希腊哲学学派重要的聚集地之一。古埃及对犹太教也有重要影响,先知这个犹太教的重要教职是埃及人的首创。基督教继承了犹太教的基本形式,它和希腊哲学相结合才形成西方文化的主干,这个结合的重要地点之一就在埃及,菲洛这为当时最著名的哲学家就生活在埃及,因此,新约圣经的成书地点也有相当部分在埃及。
第二篇:古代埃及讲稿
一、原始社会人类的生存状态 • 自身能力薄弱
• 经常受到野兽或恶劣自然条件的侵袭 • 群居
二、最早的建筑类型
与人类生存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建筑类型—— 住宅 • 巢居 • 穴居 • 蜂巢形石屋 • 湖居 • 圆形村落
三、进化论的宗教分类 无神时期或完全没有宗教的时期
实物崇拜 图腾崇拜或自然崇拜
原始宗教
宗教的起源 宗教起源于自然神话
宗教起源于实物崇拜
宗教起源于万物有灵的观念 宗教起源于图腾崇拜(所谓图腾,即是笃信人类群体与某一物种(如动物、植物,乃至无生物)之间存在着特殊的超自然的关系。)
宗教起源于巫术 原始社会总结
1.原始社会的建筑同样首先具备一定的功能
2.原始社会的建筑水平取决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当地的材料 3.建筑这个载体反映了人们意识形态上的美学品味
概述
一、人类四大文明起源
古埃及
(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3000年 古巴比伦(底比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公元前3500年 古印度
(恒河、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2500年 中国
(黄河流域)
公元前1500年
二、古埃及、西亚地区建筑概况
1、产生最早的住宅、城市、陵墓、庙宇及其他类型的建筑
2、大型纪念性建筑的产生和演变清晰的反映国家和统治者的发展变化
3、建筑技术有很大发展
4、建筑艺术有很大发展
5、对其他地区的文明及建筑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6、产生专业的建筑师
第一章 古埃及的建筑
一、概况
1、社会特征
自然环境及资源
(上埃及——尼罗河中游峡谷——石材 下埃及——河口三角洲——芦苇、纸草)
发达的古代文明(几何学、测量学、起重运输)
宗教信仰
(皇帝崇拜未脱离原始拜物教,纪念性建筑是单纯而开阔的
皇帝崇拜脱离原始拜物教,祭祀阶层产生,皇帝的纪念物陵墓——庙宇 皇帝崇拜和太阳神崇拜结合,皇帝的纪念物陵墓——太阳神庙)
2、历史分期
古王国时期(公元前三千纪)
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1-18世纪)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6-11世纪)
后期、希腊化时期和罗马统治时期
二、建筑概况
材料、技术 石材为主,芦苇、纸草等 结构是梁柱和承重墙结合 砖砌筑拱券
正投影绘制建筑物平、立面图
石质工具——青铜工具(锯、斧、凿、锤和水平尺)
第一节
古王国时期的建筑
一、概况
公元前3200—前2130
首都是下埃及的孟菲斯
皇帝崇拜未脱离原始拜物教
以陵墓为主
二、金字塔的演化
早期的陵墓——玛斯塔巴(Mastaba)(公元前4千纪)
特点:地下墓室,地上用砖造祭祀的厅堂,像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
仿照上埃及比较流行的住宅
• 统一上下埃及的第一个皇帝美乃特在内迦达的陵墓(约公元前3200年),长方形祭祀厅堂全用砖造,外墙面砌垂直棱线,模拟木柱和芦苇束(下埃及流行的住宅演化而来)。• 将上下埃及的特点综合起来。
早期的陵墓——金字塔的雏形——第一王朝皇帝乃伯卡特在萨卡拉(sakkara)的陵墓
特点(改变):陵墓发展为纪念性建筑物;在祭祀厅堂下造9层砖砌的台基。(向高处发展的集中式纪念性构图萌芽)• 原因:对皇帝本人的崇拜的加强 过渡时期的陵墓——昭塞尔(Zoser)金字塔
(公元前2780—前2180)
第一座石头金字塔,也是世界现存最早的大形石制墓构建筑群。
建造过程:由玛斯塔巴经过扩大,最终形成了阶梯状。基地平面为矩形,东西长126米,南北长106米,高约60米,分为六层。
成就(进步)
局限
入口处理
最成熟时期的代表——吉萨(Giza)金字塔群
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建于第四王朝(公元前三千纪中叶),第四王朝法老胡夫最早建了其中的“大金字塔”,另外两个国王又在旁边的高地上建了两个。这三个金字塔共同称为吉萨(Giza)金字塔群,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纪念性建筑组群之一和希腊人所列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中唯一尚存的一组。
胡夫金字塔高146.6米,底边长230.35米;哈弗拉金字塔高143.5米,底边长215.25米;门卡乌拉金字塔高66.4米,底边长108.04米。
进步
都是精确的正方椎体,形式更单纯
塔周围的附属建筑和祭祀厅堂的体量相对来说较小,使塔的形体不受任何阻碍的显现出来。
周围附属建筑不再模仿木材与植物的建筑形象,而是采取了适应石材的简洁的几何形体,与金字塔的风格完全统一起来,艺术形式与材料、技术之间的矛盾同时克服,石建筑有了适应自身的形式和风格。
建筑技术更加高超:对大型石块的采集、加工、运输技术已经很成熟;石块之间无粘结物。入口处理
空间处理中的对比手法运用得更加娴熟,昭塞尔金字塔中的入口处理在这里大大发展了。
狮身人面像—— 大斯芬克斯浑圆的头颅与躯体与远处方锥体的金字塔的对比;这种写实性与金字塔抽象性之间的对比,使整个金字塔群更有变化,也更完整了。建筑艺术处理手法
用当时最坚固的材料——石材——表现永恒
用当时最稳定的形体——正方锥形——表现永恒
建在最广阔的背景下——沙漠——表现永恒 宗教信仰对建筑的影响
古埃及人的原始拜物教——高山、大漠、长河是神圣的——特征:宏大、单纯、稳定——把这种原始直觉的艺术思维赋予了体现法老宗教性与神秘的纪念物——金字塔。
纪念性建筑的风格——单纯、稳定的形体。形式风格与材料结构
建筑材料和结构方式的变化能引起建筑风格的更迭,但每个时代必然有与之最适应的建筑风格占据主导,成为这一时代风格的主要代表。
第二节
中王国时期的建筑
一、概况
公元前2130-前1580年
首都是上埃及的底比斯
利用原始拜物教中的巉岩崇拜
以庙宇为主
二、建筑形制的变化
出现了城市——卡洪城(建于公元前1895年)
(在尼罗河三角洲南面,可能是给建造大金字塔的作为公社成员的工匠和一些管理工程的官员和贵族们居住的)
贵族墓形制的变化
出现了开敞的柱廊 艺术风格转为轻快
曼都赫特普三世墓(Mausoleum of Menutu-Hotep Ⅲ)
建于公元前2000年,为戴尔·埃尔·巴哈利所造 建筑空间序列
1、严格按照轴线布置,在纵轴线上排列纵深构图。主立面向东,整个建筑群长达1.2公里。
2、大门——1200米长的林荫道,树下有国王雕像——长长的坡道——台地——院落——大柱厅——圣堂(山崖中)
内部空间与外部形象
内部空间重要性增加,外部形象还保持着作为主题的重要性。
小小的金字塔是古王国传统的遗迹,它打断了内部空间的秩序,妨碍着强有力的内部空间艺术的发展。
柱廊的运用(陵墓、世俗建筑——比例轻快)
爱琴文化影响
商人、手工业者的地位加强
建筑艺术的变化体现了金字塔向新王国神庙形制的转变已经酝酿.第三节
新王国时期的建筑
一、概况
公元前1583-前332
首都是底比斯
皇帝崇拜脱离原始拜物教,与太阳神结合 以庙宇为主,石窟庙、石窟墓
二、神庙的发展历史及其形制
神庙(god’s house):通往来世之桥,神、人沟通之处。
塔门(牌楼门):地平线的象征
1、古王国时期:祭庙为主,神庙规模小、质量差(泥砖,没有装饰)。
2、中王国时期:神庙逐渐发展,首次出现装饰和塔门(牌楼门)
3、新王国时期:神庙最终规范化,空间序列的主要组成部分:
长长的夹道(两侧有狮身人面像或圣羊像)
方尖碑(高宽比通常为1:10)
皇帝雕像
塔门(牌楼门)
立柱庭院(三面柱廊环绕)
立柱大厅 神庙的艺术重点 外部的——大门 内部的——大殿
塔门(牌楼门):富丽堂皇,与之前面举行的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高大的梯形石墙夹着不大的门道;石墙上布满彩色的浮雕,景象喧嚣、热烈。
立柱大厅:最幽暗、最巨大的空间,充满了巨大的石柱,整体风格幽暗、威压;中间的两排柱子特别高,形成侧高窗,光线透射进来,更增加了神秘感;顶棚画着鹰隼、,暗蓝色天空和金色的星,柱头是纸草花;墙上和柱子上都有着色的圆雕和浮雕,歌颂国王;巨大的尺度使朝拜者自觉渺小。
三、卡纳克和鲁克索神庙
1、是新王国时期,也是古埃及规模最大的两处神庙
2、卡纳克神庙大殿中的柱子细长比只有1:4.66,柱间净空小于柱径
3、方尖碑
4、关于神庙的建造,我们无法用现代建筑的美学框架和评定标准来对它进行分析。(除大门之外,建筑艺术已经全部从外部形象转到了内部空间,已经从金字塔和崖壁的阔大雄伟的概括的纪念性转到庙宇的神秘和压抑。这是同皇帝崇拜由氏族社会的原始拜物转到奴隶社会的宗教相适应的。)
第四节
希腊化时期的建筑
一、概况
埃及分裂,被其他国家占领,经济有所发展,但大型纪念性建筑的兴建已经衰落。
建筑艺术风格影响到了其他国家;被马其顿占领之后,希腊、罗马的自由人文因素渗透其中,使埃及神庙变得开敞明朗起来,大大削弱原来的震慑力量。
柱式有所改变。
二、伊息丝神庙
第三篇:古代埃及教学设计
古代埃及教学设计
课题:亚非大河文明中的古代埃及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介绍了古代埃及的位置,强调了尼罗河对古埃及政治的影响,以及尼罗河河水对古埃及的农业的影响,根据尼罗河河水的涨落,农作物的生长的规律,发展了天文学,例如太阳历等,书中介绍有关自然环境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还详细描述了金字塔,它代表了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象形文字的出现及发展;古埃及的分裂和统一。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渴望接受新知识,并对新奇事物感到好奇,所以这课古埃及应该图文并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详细了解并学习这课的内容。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认识古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结合图例“埃及统一后疆域”和“公元前15世纪的疆域”,了解古代埃及疆域的发展变化,并学习古埃及之后数次的分裂和重新统一。
2、通过书中金字塔的描述以及示意图,来认识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并学习其原因。
3、了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产生,并认识到其意义。学习古埃及医学和天文学的发展,认识到自然环境对埃及文明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文的分析与课文的理解,提高识图能力和对课文分析总结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埃及位置及疆域的学习,从宏观上简要了解古埃及以后的统一和分裂过程;通过对象形文字的产生意义认识类推到其他文字产生的意义。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进而上升到自然环境对某一文明的影响。
重点、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学习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重点是古印度文明成就表现。
教学方法:运用问答法、讨论法来讲解这课。
教学过程:首先在PPT展示古埃及位置和疆域的地图,结合书本知识,认识到公元前3500年前后,尼罗河沿岸逐渐形成几十个小国,到了约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初步建立统一的埃及国家。再给同学们看看古埃及的历史年表,来了解古埃及以后的走向。
尼罗河的水文环境对古埃及的影响,尼罗河河水通畅和盛行的风向使埃及拥有了一条宝贵可靠的交通运输线,促进整个流域的统一;尼罗河河水定期泛滥为古埃及农耕提供肥沃的土壤,促进了古埃及的农业的发展。尼罗河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发展起天文学,例如太阳历。
提出问题:自然环境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让同学们思考并回答。再展示第二张图片—金字塔,来学习以下几点;这一时期的阶级关系。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坟墓,因其形似汉字的“金”字,中国人称之为“金字塔”。古代埃及国王为什么要将坟墓修建成金字塔的形式呢?这有两种说法。传统认为,这种坟墓形式是埃及王陵形式自然发展的结果,即从前王朝的画墓,到早王朝的马斯塔巴,到乔赛尔 的层级金字塔,最后发展成角锥体的金字塔。
英国学者爱德华兹在其《金字塔》一书中提出了另外一种解释。他认为,金字塔的修建,与古埃及的宗教崇拜有关。因为,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会升天,而层级金字塔的阶梯就是国王灵魂上天的天梯。1954年在胡夫金字塔旁的地下发现的大木船,也是用作运载国王灵魂升天的;而角锥体的金字塔则象征了对太阳神的崇拜,因为金字塔的四条棱线就形似太阳的光芒。他认为,斯涅弗鲁时期是这两种不同的宗教观念的转换时期。
第三张图片展示不同载体的象形文字。重点讲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产生对后来腓尼基字母的影响很大,而希腊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建的。可见象形文字产生的意义。
这一时期的宗教,随着美尼斯统一埃及全境,法老开始推行各自出身地的神,使其称为主神,由全埃及共同崇拜。在古王国时期主神是鹰神荷鲁斯,后来改为太阳神拉。古代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认为人死后还会在冥时间继续生活,所以他们把尸体脱水变干,制作成木乃伊。而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他们初步知道解剖学的知识开始分科治病。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板书设计:见纸质稿。
课后讨论:四五千年前的金字塔的建造者是用什么办法开凿、搬运重达十几吨的石块?
第四篇:《古代埃及》教学反思
《古代埃及》教学反思
授课班级:八年级
授课教师:孙丽娜
《古代埃及》是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节的内容,也是本学期的第一堂正式教学,正因为如此,我想通过本节课传达的东西还是比较多的。我希望通过本节课,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印象深刻,还能够产生,或者说保持对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浓厚兴趣。
在比较顺利完成八(1)的教学后,八(2)的电脑出现故障。惭愧的是,我并没有对这种情况作出过预设,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我对本节课的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于是我运用教材、图册和语言的描述对埃及的灿烂文明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自主探究尼罗河对埃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这样就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感悟的时间。在课堂反馈和作业情况中,(2)班学生对本节课理解和掌握要优于(1)班的学生,这是出乎我的意料的,这也让我对以后的教学准备和课堂教学有所思考。
首先,我认为教学的准备环节中,不应该过于看重PPT的作用,PPT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其作用不应该是将本节课的内容和知识点,甚至教师要说的花原原本本的复制在上面。教师也不应该把课堂变成念PPT的45分钟。要利用好PPT,并且要做好脱离PPT的准备,以应对突发事件。
其次,要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因素,而初任教学工作的我在此之前并没有过多的认识和经验。所以,我觉得在以后的准备工作中,我也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处理各类的课堂突发事件。我想这一点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满满积累,不断进步。
最后,我再本节课中对课堂时间的分配和把握还不够好。如我花了较多的时间介绍金字塔和木乃伊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虽然起到了调动学生兴趣的效果,但是也压缩了其他知识点的教学时间。在课前应该更加明确教学的重难点,适当地穿插课外的有趣的历史资料和故事。
第一节课的感想颇多,也还是零碎和肤浅的,但其中也包含了我对教师这份工作的热情和憧憬。在工作过程中,必定是会遇见很多困难和问题的,我希望自己能够从容地,积极地面对。
很喜欢泰戈尔的一句话:尽管走下去,不必逗留着,去采鲜花来保存,因为这一路上,花自然会继续开放。希望我所有的学生和我都能采得鲜花,欣赏到这一路上至美的风景,保持乐观的心态,怀揣的热情和耐心,一直走下去。
记于2014年9月7日
第五篇:三国演义读后感(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由明朝文学大家罗贯中根据当时所流行的话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绍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争霸天下的野心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吴这三国交织而成,其中,以蜀汉为主体,所以,作者对蜀汉中的主角包括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则是赞赏有加,对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则是以贬居多。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奇书之一,亦是章回小说之一,所以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评价,其中,有许多故事都使很
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死孔明吓退活仲达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有。
一、「过五关斩六将」:当时关羽因为要保护二位嫂嫂及侄儿的情况下,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军之下,但关羽虽处在曹营下,却无时无刻地挂念的大哥,时时打听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关羽终于知道大哥现处在河北袁绍那里,他赶快提刀跨马护送着两位嫂嫂及随行的女眷们乘车,到了东岭关口,因偏将孔秀执意要请示曹丞相之后,此时,关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两半,消息传到洛阳,虽洛阳守将韩福和孟垣商量对策,但哪里是关羽的对手,两人都被关羽所劈死,像这样,关羽一连闯过五个关口,杀了六员守将,才渡过黄河,他虽然感到有些愧对曹操,但此时的他只想赶快和大哥碰面,杀了这么多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二、「的芦救主」:此时,刘备虽然对刘表的召请,心里感到疑惧,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刘备便带着赵云,跨着的卢,向襄阳出发,蔡瑁装得非常恭谨,到了第二天早上,荆襄九郡四十二州县的文武官吏,开始参加刘备代替刘表主持的「丰年大宴」,赵云非常小心的跟在刘备身旁,于是,蔡瑁又设下计策,把赵云支开,等到酒过三巡之后,伊藉执着酒杯,个人总结走近刘备席前,悄悄地向他说过:「蔡瑁想要杀你,你赶快从西门逃走吧!」于是,刘备立即跨上的卢向西门逃出去,但没想到走不到几里路,前面有一条又深又急的河,此时,刘备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这时,刘备嘴里喃喃地念道:“的卢,你要救我!”的卢好像是听懂他话似的,奋力窜起来,使刘备脱离了险境。
这二则故事使我受到了启发,是让我感受到关公的重义气,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两位
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两位嫂嫂的安全为重;
是让我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认为它是坏的而舍弃它,就像是的卢一样,纵使它是会克主的,但刘备却不在意它,可能是刘备的仁心感动了的卢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时,它无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写作能力,罗贯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关羽的义、张飞的直、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让读者都与故事的剧情融合为一体,随着故事剧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国演义」因为属于章回小说,故事具有连续性,让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故事编排得宜,紧张刺激,使人有一种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处在东汉末
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之中,「三国演义」不仅是在当时有一种象征的功用,也是令一种体制的创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说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书,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许多。
三国演义读后感专题:http:///s/sanguoyanyi 发表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