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中音史的古代部分)

时间:2019-05-14 21:1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代史(中音史的古代部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代史(中音史的古代部分)》。

第一篇:古代史(中音史的古代部分)

古代史

第一章;远古及夏商的音乐

骨笛是新石器时代年代最早的乐器

夏代最为重要的代表性乐舞是《大夏》;

2、商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乐舞是《大濩》。

第二章周秦的音乐 礼乐的规定,都是为了加强人民的等级观念,最后达到巩固其统治的政治目的。要顺利推行礼乐制度,必须加强有关礼乐方面的教育,担任音乐教育的是宫廷音乐机构的总管“大司乐”和“乐师”

周代宫廷音乐总类:六代之乐,颂乐,雅乐,房中乐,乡越和四夷之乐 六代之乐:黄帝的《云门大卷》;尧时的《咸池》;舜时《大韶》;夏禹《大夏》;商汤的《大濩hu》;周初的《大武》。(大武以歌颂周武王伐纣为主题)

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特点是规模宏大,有歌有舞,而声调平淡,节奏缓慢 颂:用于祭祖,大射,早先的颂,大概源于民间的巫歌,速度缓慢,用瑟伴奏

雅:大雅和小雅。大雅与颂相似,小雅接近民歌。小雅用于诸侯大射,燕礼以及士大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除周南,召南系等南方民歌即所谓“乡乐”外,其余都属小雅 房中乐:一种燕乐,后妃们在内功侍宴时唱的

四夷之乐:主要指秦楚吴越等地,包括汉族和其他民族的音乐。用于祭祀和宴乐。大都吹管乐器伴奏歌舞。主要是为了炫耀其政教之远被,并非真的重视。周代民间音乐发展:北方民歌代称“郑卫之音”和南音(战国时期南方流行的一种歌曲体裁),.楚辞:又叫楚声,周代民间流行巫歌《九歌》(是最能体现楚辞特色的作品)成相篇:荀子一书中有成相篇的唱词,我国最早的说唱音乐形式

弦乐器以拨弹为主,有柱(瑟,筝)和无柱(琴)两种,管乐器有编管(萧,笙)和单管两种

周代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最早的大型乐器曾侯乙编钟

墨家:墨子题出“非乐” 孟子:“人言不如人声”

.乐记:我国最早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

戏曲:中国传统的戏剧,包含唱念做打,综合艺术形式,文学,戏剧,音乐,舞蹈,舞台艺术,服装

说唱音乐:1到2人,一人代表多人,一会戏里一会戏外,既是演员,又是讲故事的人,不需要服装,没有舞美 公孙尼子《乐记》

第三章:乐府:是封建王朝管理音乐的一个官署;

2、乐府的主要任务是采集各地民歌,并加工改编,以供祭祀,宴乐之用等。

3、音乐教育功能4并在音乐表演上,供祭祀,宴乐之用。与国家有关的音乐方面的东西,如仪仗,为国家音乐繁荣提供贡献。

南音:一种丝竹音乐,和唐代音乐相似。秦始皇创建乐府机构,主要是采集民间音乐

北狄以游牧为主,常常骑在马上吹奏笳,角之类乐器,以鼓,排萧等伴奏歌唱 称为“饶歌”后来传入朝廷,经过整理改编,用于军队出行等等方面,以击乐器鼓和吹奏乐器笳,角为主,所以就总称为“鼓吹”。

.汉代民间音乐形式鼓吹乐:分为鼓吹(鼓、排箫和笳)、短箫铙歌(排箫和铙)、横吹(鼓和角)

汉代传入乐器:琵琶和箜篌 原始民歌不用伴奏的,但都有衬词,有的还采用帮和形式,称为“但歌”通常是“一人唱,三人和”“和”的部分大约是衬词 相和歌:、民歌经乐府整理,加上管弦乐器伴奏,就是所谓的“相和歌”,也是取用“丝竹更相和”。相和歌的伴奏乐队,通常是用笙,笛,节鼓,琴,瑟,琵琶,筝七种(小型丝竹乐队)相和歌主要是独唱性质的,唱者自己击节鼓,旁者竹乐队伴奏

相和歌中的大区是较为发展的形式,它通常比一般相和歌长大,结构上也另有特色。大曲结构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艳,曲和解,趋。

相和大曲:对唐大曲的影响,是古代音乐发展的高峰。

相和歌的歌词大都是叙事性的,有的相当长,相和歌常用的调式有三种:平调、清调、瑟调。

嵇康声乐哀乐论(音乐不能表达人喜怒哀乐的感情,只是音响的自然运动),题出“心之与声,明为二物”的论断。广陵散成为他生命的绝唱,他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 《广陵散》定义和表现:P53

1、此曲是讲述战国时期聂政刺韩王之事,音乐激扬、愤慨;

2、现存曲谱四十五段,为篇幅最长的琴曲之一;

3、《广陵散》的庞大结构与深刻的哲理性,被后世誉为“曲之师长”,它隐含着反叛精神、悲愤激越的情绪和戈矛杀伐的气势,为后世琴家所推崇。

百戏 是各种杂耍技艺的总称,源于周代的散乐,到汉代已发展得相当丰富多彩。碣石调·幽兰》是最古老的曲谱也是唯一的一首用“文字谱”记写的琴曲,曹操填词 古琴减字谱之前的是文字谱,最早的记谱法。在魏晋时期有了“徽位” 减字谱”唐代曹柔在文字谱基础上革新的古琴记谱法。、p108 第五章 :文人音乐中的"琴乐"和"词乐"(琴乐”即古琴音乐,由“琴曲”和“琴歌”两种形式组成,词乐”:又称曲子词,由民间兴起的“曲子”形式发展到宋代,已经是文人阶层广泛参与与创作、吟唱和欣赏的一种歌曲形式。)佛教说唱音乐"变文

唐大曲:音乐形式中发展程度最高,最具代表性的形式

变文:p104唐代佛教寺院宗教宣传的说唱形式,叫做“俗讲”或“讲经文

教坊p96是唐代新设的宫廷音乐机构,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梨园p97除了教坊之外,玄宗又设梨园,选乐工子弟三百以及宫女数百学习音乐歌舞,玄宗亲自参与教习。、、法曲:唐代大型丝竹乐的演奏形式,又名“法乐”因用于佛教法会得名 唐代音乐具体描述:民间,文人,宫廷,宗教 第六章 城市音乐

说唱音乐的品种:陶真,鼓子词,唱赚,诸宫调和散曲

鼓子词:是一种以支曲叠唱为基本形式的曲艺,它与明清流行的“道情”密切联系。还有说唱性的叙事鼓子词,虽然主要也用反复演唱,但每段兼以说白构成的说唱形式。(主奏为笛子).唱赚:在北宋缠令,缠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说唱艺术。都是套曲形式的曲艺。所用伴奏乐器为鼓、板、笛。由“缠令”和“缠达”两种曲式交替进行。唱赚所用的脚本叫赚词

。诸宫调:一种宋代的大型说唱形艺术,宋代说唱中的集大成者。更多是属于缠令式的套曲,曲牌都用同一宫调。创始人为汴京勾栏说唱艺人孔三传。

.货郎儿:宋代说唱音乐的一种,说唱形式的曲艺。起源于民间小商贩沿街挑担的叫卖声调。陶真:宋代说唱音乐的一种,一种用琵琶或鼓伴奏的说唱艺术。陶真无论题材、歌词都比较通俗,流行于广大农村地区。陶真是后世弹词之前身。说唱地点

宫廷音乐北宋大曲 南宋南戏定义;p140.:

十二世纪南宋初期,兴起“永嘉杂剧”后来为了区别与宋元杂剧,又有南戏之称。南戏在宋代一直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在音乐,文词等方面都不免显得粗糙。所以当元杂剧兴起之后,其声誉很快就掩盖了。

姜夔p123:是南宋词坛上最为讲究音律、号称“格律派”的词人和音乐家,后世誉之为“音节文采,并冠一时”。《白石道人歌曲》是他遗留至今的唯一的一部歌曲集子。是用宋代俗字谱记写。自度曲《扬州慢.> 元杂剧代表人物 作品p142

琴乐:三弦:是元明以来在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很有表现力的乐器。琵琶自隋唐来已成为重要的独奏乐器。《海青拿天鹅》宋代是我国古琴艺术的重要发展时期,郭沔为师承渊源的琴学流派。“浙派”代表作.琴曲《潇湘水云》 宋元宫廷音乐p150 明清曲艺 板腔和曲牌 明清的音乐传奇剧: 四大声腔p184 乱弹剧p193 琴谱p201

第二篇:中音史--近代音乐部分

萧友梅:开近代中国艺术歌曲之先河。群众歌曲《五四纪念爱国歌》、《卿云歌》合唱曲《柏树林回旋歌》《春江花月夜》 独唱歌曲《问》《南飞之雁语》他的独唱歌曲大多结果严谨,采用欧洲作曲技术写出,他是五四时期的重要作曲家,对近代独唱歌曲创作有着先驱者的贡献。萧友梅是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先驱,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他对于中国新音乐的贡献以音乐教育最突出。他是近代专业音乐创作的主要开拓者和重要作曲家。作有近百首歌曲、两部大型合唱曲,弦乐四重奏《小夜曲》、钢琴独奏《哀悼引》、钢琴与大提琴曲《秋思》、管弦乐曲《新衣裳羽衣曲》等。他的音乐创作在多种音乐体裁的运用上富有开创性,把乐歌时期的填词创作提高到了专业音乐创作的水平。主要论著《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中国历代音乐沿革概略》《和声学》《普通乐学》

赵元任:在近代独唱歌曲中提出中西音乐有异。他的歌曲创作鲜明地反映了五四时期科学的实验、民主精神;在音乐写作方面有重要的创新。在曲调写作与和声配置方面作了“中国派”的实验;其歌曲旋律与歌词声韵、语调的结合尤为出色。他对汉语与音乐关系的认识和成功实践给后人提供了重要的作曲经验。他对近代独唱歌曲创作及其理论都有重要建树。《卖布谣》(最杰出的一首)。《叫我如何不想他》(突出反映五四精神)《听雨》(采用古今吟诵音调)《也是微云》。他的音乐作品代表着中国20年代音乐创作的高水平。

《海韵》大型艺术性合唱曲,分别用合唱、女高音独唱和钢琴伴奏音乐代表作为旁观者得诗翁、主人公女郎和背景大海。这首歌由一个引子和五个情感各异的乐段加尾声组成,每个结构段落都有不同的艺术处理,从多角度表现飘逸徘徊的女郎以及恳切的诗翁、翻滚呼啸的大海。《海韵》中钢琴伴奏音乐不仅起到为歌唱伴奏的作用,还成为具有独立表现意义的三个艺术成分之一。群众歌曲《劳动歌》《呜呼!三月一十八》《西洋镜歌》《尽力中华》 独唱歌曲《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 叙事说唱体裁独唱曲《老天爷》

黄自:是一位创作独唱歌曲较多的作曲家,《玫瑰三愿》《花非花》《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点绛唇—赋登楼》《春思曲》这些作品较好的发挥了独唱艺术的技巧,钢琴伴奏也有着较多的艺术处理。《长恨歌》《抗战歌》,《旗正飘飘》流传最广,他还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着重发挥合唱技巧,有较高的艺术性,对其后这一题材的创作有重要的影响。在艺术歌曲方面,他的《玫瑰三愿》.《花非花》,《思乡》,《春思曲》等,器乐作品方面有《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两部交响音乐作品。主要特征:娴熟的作曲技法,严谨的艺术结构,请雅的乐韵和明显的中国古典文化精神。对专业音乐教学做出了显著成绩。

冼星海:音乐创作涉及当时新音乐的众多体裁,在近代音乐创作、音乐教育、音乐活动等方面成绩突出,被誉为“人民音乐家”。他是近代声乐创作中最多产、高成功率的作曲家。代表作《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救亡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夜半歌声》(电影歌曲)合唱话剧歌曲《茫茫的西伯利亚》歌剧《军民进行曲》近代交响:冼星海写有第一交响乐《民族解放交响曲》民族解放运动为题材,第二交响乐《神圣之战》,第一部国际主义题材的中国交响乐,四部交响组曲《后方》《木马词》《棘勒歌》《满江红》,管弦乐曲《中国狂想曲》《谐虐曲》和交响音画《中国生活》 黄河大合唱: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1939年,光未然词)是近代大型合唱音乐去的较高艺术成就,享誉中外里程碑的杰作,该曲有九个乐章组成,以朗诵词和乐队音乐加以贯穿,各乐章的顺序依次为:《序曲》(管弦乐),《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生三部合唱),《河边对口曲》(男生对唱),《黄河怨》(女高音独唱与女生三部伴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全曲音乐主要建立在力量.崇高.苦难三个主题上。

作品特点:各个乐章相对独立,内容互相联系,其音乐通俗易懂.简洁明快,既有中国民间音乐风格,也有群众歌曲特点,同时又是史诗性和交响性兼备的作品。冼星海在《黄河大合唱》中创造的具有民族风格.中国气派和时代特征的新的合唱形式,对其后中国大型歌唱音乐创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

《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有许多独特的创造,如吸取民间劳动号子音调.形式等写成的《黄河船夫曲》,吸取西北民歌曲调和民间对唱形式等写成的《河边对口曲》,都是以近代多声部合唱技术写成的乐章 ;在音乐形态方面,其旋法.乐曲结构.歌唱形式等,既有中国传统音乐的风韵,又有新时代的特征;在表现内容方面,具有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险阻,勇敢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黄河大合唱》采用了外国复调体裁等多声曲技术,如《保卫黄河》是以卡农式手法构成多声部的轮唱曲。全曲以五声调式写成,突出的使用六度和四.五度大跳音程,音乐有很强的动力性。

青主:作曲《大江东去》及《我住长江头》音乐专著《乐话》《音乐通论》

他的整个音乐思想是以音乐是“上界的语言”为基本点的,强调音乐艺术的精神性。他称音乐是“灵魂的语言”,把音乐艺术看作是“最深的宗教的情感表现”,强调演奏者对音乐作品深层的理解,表演时全身心的投入以及体验艺术的真谛等方面的要求。

聂耳:为田汉的话剧《回春之曲》而写的《梅娘曲》《告别南洋》《春回来了》。作有歌曲30余首,中国乐器合奏曲《金蛇狂舞》、《翠湖春晓》,舞台剧《扬子江暴风雨》,歌曲代表《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路歌》《铁蹄下的歌女》,是30年代群众歌曲的主流是救亡歌曲与其后的抗日歌曲,他的救亡歌曲在其中占有突出地位。在近代歌曲创作中,聂耳第一个反映了觉悟了、斗争着的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作曲家音乐创作成功率最高者之一。歌曲内容的中心:抗日救国与民族解放,他的歌曲音乐在表现内容与艺术形式方面都体现了时代精神与革命倾向。是中国无产阶级音乐的重要奠基人。

《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既不是再现性的三部结构,也不是变奏性的三部结构,而是一种新的三段式音乐结构。歌曲的三个乐段虽都是由四个乐句构成,却有着不同的设计和处理,从而使各个乐段的音乐各具个性,多角度的揭示了苦难时代歌女的哀号,漂流和遍体鳞伤的哭诉。歌中每句都从弱拍起唱,而且以一个梯级下行的旋律作为每段的前奏(或间奏),强化了悲哀的情绪。这首歌是30年代抒情独唱歌曲中的杰作。它在结构设计,变化统一,旋律创造,表现内容等独唱音乐创作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上新颖独到的创造和艺术成就对多段式抒情歌曲创作,有着可贵的启迪。

聂耳群众歌曲 特点:1)非方整性的的曲体结构。这种结构,以短小的动机或乐句作为基础加以发展,整首歌曲音乐的各部分呈不对等状态,从而使音乐富于动力性和节奏感。2)丰富、多变的句式。聂耳群众歌曲的乐句长短不定,不拘一格。因此有着多种多样的发展变化。

3)突出的使用短句,使音乐具有短促有力的质地,造成急促的气势,富于青春活力和战斗精神。

4)巧用休止。在他的群众歌曲中不仅常用前后半拍的短暂休止,而且在旋律进行中常有意外的中顿。这对音乐的强劲气质和紧迫感的创造,有很好的效果。作品:《大路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

意义:聂耳的群众歌曲不仅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巨大的社会现实斗争的意义,也对中国歌曲艺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贡献。尤其是在歌曲创作方法、艺术形式的创造,对新时代的反映、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等方面,都有许多独到的创造。为了增强歌曲的艺术感染力而在其中加入短暂、有力地说白,为了处理好歌词中连续出现的短词句而连续配之以多个短促的曲调。

刘天华 音乐教育家《光明行》《病中吟》《良宵》 民族器乐的创作,是他对中国音乐最重要的贡献。

创作特征:在演奏方面,他不拘一格地借鉴 吸收其他中西乐器的演奏技术,大大丰富了二胡的演奏技巧。在乐曲组织结构与音乐发展方面,即采用了散板和带引子、尾声的自由多段体结构等中国传统器乐因素,又成功地吸收了西洋音乐中的和弦琶音和近关系转调、变奏曲式的结构原则,自然音与变化音的并用等因素。他的二胡音乐不限于演奏技术与艺术形式的进步,并且在表达思想、感情等方面给二胡注入时代精神。

成就:在二胡音乐中开创了中西音乐融合的艺术风格,在器乐文化创造方式上显示了与“五四”新文化共同的特征。刘天华的二胡音乐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1,民族器乐教学方面:编写了包括47首练习曲的《南胡练习曲》和一套琵琶练习曲。改变了二胡。琵琶口传心授的旧的教学方法,使之纳入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轨道,形成了独具风格、影响深远的第一个二胡学派。培养了蒋风之,储师竹,陈振铎等二胡名家。

2,改制二胡,从而改良其音色音质,创造了二胡弓法、指法及其他演奏符号,是二胡音乐的记谱规范化,采用小提琴固定音高定弦法。

3,记录整理传统音乐,参照西洋记谱法改进了传统的工尺谱。使用五线谱和工尺谱记录了京剧唱腔《梅兰芳歌曲谱》,搜集整理《安次县哨子合乐谱》《佛曲谱》 4,参加与发起、实际主持了国乐改社进刊物《音乐杂志》 并且著文阐述其改进国乐的思想,对中国器乐发展进行理论性探讨。

5,举办音乐会,灌录唱片,推广二胡音乐。

黎锦晖儿童歌舞剧:儿童歌舞剧这种体裁在中国,是由黎锦晖首先创造出来的。

贡献:黎锦晖所从事的儿童歌舞剧的创作,是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歌剧舞剧的熏陶之下的,新的戏剧音乐形式的探索,他的作品富于民族风味,适合儿童特点,在人物的性格化和戏剧性方面,都有可贵的贡献,为后来的新歌剧创作积累了初步的经验。黎锦晖的歌舞剧创作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有着启蒙性的重要意义。(写的流行歌《毛毛雨》、《桃花江》)代表作:《可怜的秋香》、《吹泡泡》、《努力》、《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小小画家》。其中《可怜的秋香》是最著名的,《小小画家》是最成功的一部。这些作品多以童话寓言方式,反映儿童生活或社会现实的内容、寓科学、民主、平等、博爱、团结等“五四”精神于其中,很有教育意义。

他的第一部儿童歌舞剧是《麻雀与小孩》。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是童话寓言式的,音乐既有学堂乐歌时期外来音调的再加工,又有民间曲牌的改编,基本采用的是旧曲填词的方法。

王光祈:主要思想是少年中国说。他是最早采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进行音乐理论研究的音乐家。王光祈提出了“以实物为重,典籍次之,推类又次之”的研究方法。他的“中国管律与古希腊弦律不同”的观点,颇有学术研究价值。他是国内最早采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进行音乐理论研究的音乐家,其研究成果主要是《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他独特性的把世界音乐划分为“中国乐系”、“希腊乐系”、“波斯亚剌伯乐系”三大乐系。他在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推向世界方面,也有很大成绩。

马思聪:中国第一代小提琴家,也是近代最有影响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贡献:中国近代小提琴音乐创作。作品《摇篮曲》《第一回旋曲》、《绥远组曲》(即《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牧歌》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中国早期小提琴音乐最成功之作。《抛锚》《民主》《祖国》《春天》四部大合唱。

艺术特色:1,马思聪的小提琴音乐大多采用民歌音乐写成,有着浓郁的中国风格,他的小提琴音乐充满中国民间风味的旋律,富有歌唱性,他常用完整的民歌作为乐曲的音乐主题,也常用民歌曲调的一部分作为音乐发展的依据或动机。2,在音乐发展方面,自由变奏是其最常用的手法。“合尾”“换头”“连环扣”等民间音乐的展开手法也常见。从多声的监督发展音乐。3,马思聪从小提琴音乐的艺术规律出发进行创作,并注重发挥小提琴的演奏技巧。4,小提琴音乐与钢琴音乐一起构思、创作。

华彦均 :二胡曲《二泉映月》《寒春风曲》 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 《二泉映月》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该曲运用江苏民间音乐材料写成,运用多种二胡弓法和不同力度的变化 细致的表现了饱尝生活艰辛的社会底层人们悲怆的心情和倔强的性格。粗气有此曲采用两个基本曲调多次变化重复的结构,具有古代唱赚和近代双主题变奏的特色,在近代新生的民间器乐曲中是极富创造性的。

贺绿汀:歌曲代表作品有《嘉陵江上》《游击队歌》《垦春泥》,钢琴曲《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在齐尔品中分获头等奖和名誉二等奖。管弦乐曲《晚会》《森吉德玛》是40年代国内有广泛影响的西洋乐器合奏曲。其作品艺术结构严谨,音乐发展富于逻辑性。作词作曲《游击队歌》全曲以小军鼓的节奏型贯穿,充满活力和乐观精神反映了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抗战后,中国抗日战士对胜利的信心和不畏困苦的精神的气质。

《牧童短笛》齐尔品“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中获头等奖,采取了变化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优美质朴的民歌风旋律,流美的复调和东方色彩的对位化和声等,创造了中国式的田园诗情与意境。这首钢琴曲对其后中国钢琴音乐的其他多声音乐创作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江文也:近代中国交响乐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代表作:《台湾舞曲》是一首标题性的幻想音乐。乐曲采用了自由体的回旋奏鸣曲式,音乐构思有两部曲式的特色。乐曲主题是三部曲式的快板段落,末段是大大压缩了的再现段,仅重现呈示部的第一段,实际上是如歌段落的较长的补充部分。这部作品的作曲技术包括当时的十二音技巧和巴托克等人的作曲技术,乐曲中间的慢段有如德彪西等印象派音乐的风韵。

新音乐启蒙发展的四大阶段

一)晚清。是新音乐的初步启蒙阶段。

20世纪新音乐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以学堂乐歌为中心的新音乐启蒙阶段。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

二)民国初期。以学堂乐歌为主的新音乐的启蒙继续。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

辛亥革命胜利后出现一个短暂的热潮,再度勃兴是在五四时期,出现许多新式音乐团体。三)20年代新音乐的初步发展。赵元任、黎锦晖、刘天华、萧友梅、瞿秋白

1,20年代新音乐的创作由用即成曲调填词为主的编配方式改变为依据歌词谱写音乐的创作方式。除了为艺术表演的音乐创作,还出现了为着工农兵歌唱的歌曲创作。2,专业音乐教育出现。

3,音乐理论取得了重要的成绩。王光祈

四)30-40年代抗日歌咏和音乐创作规模空前发展。是音乐创作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许多优秀的独唱合唱作品,是新音乐史上创作和传播的繁荣时期。黄自、青主、刘雪庵、马思聪、聂耳、冼星海、江文也、贺绿汀 学堂乐歌

历史意义:1.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贡献率一批早期的优秀声乐作品,开“新音乐”创作之先河。

2.使“集体歌唱”这一歌唱形式深入人心,为后来的群众歌咏运动打下了基础。

3.通过乐歌的传唱和学校音乐教育,西方基本音乐理论和技能开始系统地、大范围的再中国传播。

4.培养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传播和创建、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的人才,为后来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5.展示出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从而引起社会各界对音乐教育的重视,逐步确立音乐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定义: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制的歌曲。是教授新式歌曲和欧洲音乐常识为主要内容的音乐教育。形式:选曲填词,按词填曲。

特点:1,它的创作、理论。出版都先起于东邻的日本 首先出现在留日的中国知识分子中。2,主流歌词与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3,基本上是以西方和日本通用的简谱或五线谱记唱的,供学生集体咏唱的齐唱曲。4,在曲调方面最常用选填词,而编写制作曲调的歌曲数量极少。

内容:通过不同的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代表人物:曾志忞:《扬子江》《练兵》《春游》

沈心工:具有较鲜明的民主共和思想和爱国精神。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民主思想教育。在艺术手法上,他的歌词浅显易懂,浅而不俗,词曲结合贴切自然。

第一部学堂乐歌《男儿第一志气高》(即《体操-兵操》)《竹马》《革命》《铁匠》《黄河》《小小船》

李叔同:编印出版中国 第一份 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 是中国话剧史上饰演茶花女的第一人 作品《送别》《春游》《大中华》《清凉歌集》

群众歌曲 定义:群众歌曲是大众歌唱而创作的歌曲其内容多与政治、社会活动有关,常在群众性活动中演唱。群众歌曲的音乐结构以简单、小型者为多,音域不太宽,多采用齐唱或简易合唱的形式。群众歌曲这一体裁的形成是我国近代音乐创作的突出收获。群众歌曲的传播又是一种社会性的音乐教育,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聂耳。分类:

(一)填词的群众歌曲

近代填词歌曲,以学堂乐歌为发端。沈心工《竹马》,李叔同《送别》,安波根据陕北民歌填词的《怎么办》、《拥军花鼓》,张寒晖《军民大生产》

(二)改编的群众歌曲

现代改编歌曲始于学堂乐歌时期,改编歌曲也是20年代工农兵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曙《芦沟问答》,刘炽《翻身道情》

(三)创作的群众歌曲

近代群众歌曲创作的源头,也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1.“五四”时期的群众歌曲创作。萧友梅《卿云歌》,《五四纪念爱国歌》,赵元任《尽力中华》

体裁:群唱式的歌曲,或者齐唱,或者领、合相间,或者小型或声部合唱。风格多为进行曲。2.抗日救亡时期的群众歌曲创作,聂耳《毕业歌》 3.全面抗战爆发后的群众歌曲创作。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作品为多,冼星海《游击军》,郑律成《八路军军歌》

4.儿童歌曲的创作。聂耳《卖报歌》,冼星海《只怕不抵抗》。传统音乐

一般是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主要包括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歌,歌舞音乐,器乐以及根据这些艺术传统新创作的音乐。梅兰芳京剧改良 代表作《霸王别姬》

1,他在辛亥革命时就上演了《邓霞姑》等时装新戏和《洛神》等古装新戏

2,近代,他又对《宇宙锋》等传统剧目进行了新的加工改造,编演了《木兰从军》等爱国戏。

3,他还发展创造了雍容华贵的新腔,其演唱凝重而流畅,对旦角音乐艺术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以梅兰芳的唱腔和表演为主要艺术特征的京剧艺术流派,被成为“梅派”。4,梅兰芳对京剧伴奏音乐也有改革

5,梅兰芳曾赴美国苏联演出获得了成功,为中国传统表演艺术和音乐赢得了国际声誉,他的表扬艺术被誉为可与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的布莱希特相媲美的表演艺术体系。

“秧歌剧” 是中国小歌剧的一种类型。第一部新秧歌剧《兄妹开荒》。秧歌剧将话剧,戏曲和秧歌揉合在一起,在化妆和对话方面,吸收了话剧的特长,在歌唱方面,更多的吸收了老百姓所喜爱的民间小调,民谣,地方戏曲的曲调,如道情,陕北民歌等,秧歌剧的基本对象是农民。

评剧约于1910年由河北莲花落子与东北“蹦蹦”合流而成,农民剧作家成兆才为评剧奠定了基础。《杨三姐告状》是代表曲目。评剧有着民间小戏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郁的特色。其在近代形成了板式变化的音乐体制,并采用板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和与京剧大致相同的大致相同的打击乐器。

四大名旦:梅兰芳 程砚秋 尚小云 荀慧生。四大须生:余叔岩 言菊朋 高庆奎 马连良。武生:杨小楼 花脸:郝寿臣

独唱歌曲:从20年代初到40年代末,中国的独唱曲初步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面貌:运用具体民间曲调或者依照民间音乐特征创作的民间音乐风格的独唱曲;运用新的创作方法谱写的歌曲,虽与民间音乐较少联系但易于演唱和被接受的独唱曲;综合中西歌曲形式创新的音乐会艺术独唱曲。萧友梅、赵元任 陈啸空:《湘累》是一首凄楚委婉,有深切怀念之情又富于浓郁民族风格和浪漫色彩的作品。歌曲问世后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广为流传。青主:《我住长江头》 黄自:《玫瑰三愿》《花非花》《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点绛唇-赋登楼》《春思曲》 叙述说唱体裁:赵元任《老天爷》,费克的《茶馆小调》《五块钱》,张曙《日落西山》 新型叙事歌曲《丈夫去当兵》(音乐亲切优美,清新,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解放区的独唱歌曲如:马可《南泥湾》,刘雪庵《红豆词》 合唱歌曲:初期:李叔同的三部合唱《春游》。20年代:萧友梅《柏树林回旋歌》《春江花月夜》,赵元任作曲的《海韵》30年代:黄自《抗敌歌》《旗正飘飘》。贺绿汀作词作曲《游击队歌》。洗星海作曲的《在太行上》 西洋乐器:钢琴第一首作品赵元任的《和平进行曲》。贺绿汀《牧童短笛》。江文也《五首素描》《断章小品》《台湾舞曲》

瞿维德《花鼓》是40年代描写人民新生活的钢琴音乐代表作。管弦乐:黄自管弦乐序曲《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马思聪《第一交响曲》《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白毛女》40年代中期,延安的文艺工作者创造性的从新的角度、运用新的形式,创作了大型歌剧《白毛女》,深刻的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标志着中国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43年,诗人邵子南,将这个故事写成了以破除迷信、发动群众为主题的剧本,1944年,由贺敬之、丁毅执笔,对剧本重新进行结构。这部歌剧的音乐处理,马可、张鲁、瞿维等作曲家吸收传统地方戏曲音乐加以改造,采用西洋歌曲的方法全部作曲。在忠实于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吸收民间形式的一切优点,同时,也需要参考前人的和外国的经验,认为新歌剧的形式应有歌唱、吟唱。道白,三者的有机结合。新歌剧《白毛女》的作曲家们在民间音调基础上吸收西方歌剧音乐性格化和戏剧化的创作经验,运用人物主调贯穿发展的手法使音乐形象的塑造获得成功。在歌剧音乐中,尝试使用了重唱与合唱的形式,运用了和声、复调等多声部音乐手法;在乐队方面,根据当时条件使用了中西乐器的混合编制。作曲家在《白毛女》的音乐创作中有意识的采用和吸收了多种民间音调,如喜儿的音乐主题,是根据河北民歌《小白菜》的音调加以变化发展而成,喜儿的爹爹杨白劳的音乐主题,是根据山西民歌《捡麦根》改编。这种处理方法,既丰富拓展了音乐的表现力,又保持了全剧民族风格色彩的和谐统一,取得了较好的表现效果。《白毛女》的成功实践,推动了延安等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对新歌创作的热情。

第一部三部合唱曲李叔同《春游》 第一部清唱剧黄自《长恨歌》

瞿秋白做词《赤潮曲》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作,是中国工农革命歌曲创作做早的作品之一。

中国第一首钢琴曲《和平进行曲》

最早在国外上演的中国室内乐作品 冼星海《d小调奏鸣曲》

中国所写的西洋乐器重奏音乐在国外获奖的第一部作品:谭小麟《弦乐三重奏》获约翰杰克森奖

第一部儿童歌舞剧:黎锦辉《麻雀与小孩》

黄自的管弦序曲《怀旧》是最早在国外演奏的中国管弦序曲。萧友梅管弦乐是《哀悼进行曲》我国最早管弦乐曲。

冼星海第一交响《民族解放交响曲》是中国第一部以“民族解放运动”为题材的大型西洋乐器合奏音乐,第二交响乐《神圣之战》是第一部国际主义题材的中国交响乐。山东省立剧院第一部歌剧《岳飞》:大胆的采用了中西混合乐队的形式,以民族乐器为主体,并使用了小提琴大提琴,管乐器和钢琴等西洋乐器。第一部新歌剧:《兄妹开荒》

中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音乐学府:萧友梅1927建立“国立音乐院”。它标志着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革命根据地第一所高等艺术学府:延安鲁迅艺术的诞生,标志专业音乐教育正式开始,鲁艺音乐系是革命音乐家的摇篮。

民国时期第一部《中国音乐史》叶伯和。

第三篇:中音史试题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习资料

一.填空:

1.新音乐兴起于清末,再度兴起于五四时期.2.肖有梅的《今乐初集》及《新歌初集》开近代中国艺术歌曲之先河.3,黎锦晖主要从事儿童歌舞音乐的创作.4.30—40年代出现了一批为古诗词谱曲的艺术性独唱曲,著名的有如青主作曲的《大江东去》,《我在长江头》;有如黄自作曲的《卜算子》,《南乡子·灯京口北固亭有怀》;再如刘雪庵作曲的《红豆词》,《春夜洛城闻笛》.5.冼星海在30—40年代也曾经为古诗词创作著名的歌曲《别情》.6.江文也得《台湾山地同胞歌》是具有较高水平的艺术歌曲集.7.中国近代大合唱的里程碑式杰作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8.30—40年代黄自的清唱剧《长恨歌》是大型戏剧性歌唱音乐的重要作品.9.中国早期的小提琴音乐做成功之作是马思聪的《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牧歌》等.10.《南泥湾》和《咱们工人的力量》的曲作者是马可.11.在秧歌剧基础上吸收其他的音乐艺术成分创作的《白毛女》,《刘胡兰》等奠定了中华民族新歌剧的基础.12.40年代中后期,解放区器乐逐渐活跃,出现了贺绿汀的《森吉德玛》,马可的《陕北组曲》等优秀管弦乐曲.13.京剧在北方有四大名旦,他们分别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14.京剧在北方的四大须生指的是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15.程砚秋创造了委婉幽咽而又慷慨刚劲的程派唱腔.16.周信芳的表演富于激情,世称麒派.17.评剧约于1910年由河北的莲花落子与东北的蹦蹦合流而成.18.越剧“十姐妹”联合义演了《山河恋》大大扩大了越剧的影响.19.近代新产生和成型了不少新的曲种,如在“乐亭大鼓”基础上产生了北京琴书;在“弦子书”基础上产生了西河大鼓等.20.河南坠子是由河南的道情与颖歌柳和三弦书等合流而成.21.四川清音原来是流行于农村,乡镇的曲种,原名为唱琵琶或唱月琴.22.骆玉笙创造了抒情宽阔的骆派,对近代京韵大鼓艺术给予较大影响.23.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将琵芭曲《夕阳箫鼓》改编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24.20—30年代何柳堂创作广东音乐《饿马摇铃》,《赛龙夺锦》;吕文成创作《平湖秋色》,《步步高》;严老烈创作《旱天雷》,《连环扣》等作品.25.古老琴乐的社团活动在近代最著名的是“今虞 琴社”.26.近代声乐发展的历程中主要经历了两个音乐潮流的洗礼,即学校音乐和抗日救亡歌咏.27.近代填词歌曲以学堂乐歌为发展端.28.20年代出现许多填词配曲的反帝爱国歌曲,如用《孟姜女》调填配的《五四运动》,用《苏武牧羊调》填配的《救国歌》.29.30—40年代的儿童歌曲,着力于儿童与救国,儿童与时代的关系,显示了中国儿童思想的新变化.30.40年代在解放区出现了许多采用传统民歌填词的优秀歌曲,著名的有如安波根据陕北歌填词的《怎么办》,《拥军花鼓》.31.张寒晖在40年代采用陇东传统民歌填词的作品是《军民大生产》《边区十唱》32.1943年刘炽编曲的《翻身道情》是根据“陕北道情”音乐改编的.33.独唱歌曲是近代编曲创作艺术水平的代表,其中肖友梅的《问》,《南飞之雁语》最突出.34.30年代聂耳的救亡歌曲《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占有突出地位.35.赵元任独唱歌曲的题材突出反映了“五四”精神,《教我如何不想他》是这类题材中影响最大的作品.36.《春思曲》是黄自为音乐会独唱歌曲创作的精心之作.37张曙的代表作《日落西山》的艺术风格与形式是创作方面均有独到之处.38.贺绿汀的《嘉陵江上》是朗诵调风格的戏剧性独唱曲.39.中国的多声部合唱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李叔同的三部合唱春游.40.代表20年代合唱歌曲创作水平的是赵元任作曲的《海韵》.41.贺绿汀作曲的《垦春泥》是近代无伴奏合唱的代表作.42.黄自作曲的《长恨歌》是我国第一部清唱剧.43.聂耳创作的舞台剧是《扬子江暴风雨》.44.任光的代表作是《渔光曲》,《打回老家去》,《王老五》.45.黄自的合唱作品以《抗敌歌》,《旗正飘飘》流传最广.46.刘雪庵的独唱歌曲《红豆词》曾在知识分子中广为传唱.47.30—40年代有不少新的二胡曲问世,如陆修棠的《怀乡行》,《孤雁》,《风雪漫天》;刘北茂的《汉江潮》,《漂泊者之歌》,《前进操》,《小花鼓》等.48.近代出现许多中国乐器合奏曲,其中以聂耳的《金蛇狂舞》,《翠湖春晓》最为著名.49.30—40年代中国乐器合奏音乐具有大众文艺的倾向.50.贺绿汀的《牧童短笛》的问世,标志着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也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51.安波在秧歌剧方面的代表作是《兄妹开荒》,《七月里在边区》.52.《秋子》的音乐是按《西洋大歌剧》的形式设计的.53.30年代中国钢琴音乐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是江文也的作品.54.冼星海在巴黎创作的《d小调奏鸣曲》是现代最早在国外上演的中国管弦乐作品之一.55.谭小麟的《弦乐三重奏》是中国所写的西洋乐器重奏音乐在国外获奖的第一部作品.56.黄自的管弦乐序曲《怀旧》是最早在国外演奏的中国管弦乐曲.57.江文也的成名作《台湾舞曲》是一首标题性的幻想音诗.58.黎锦晖主要从事《儿童歌舞剧》的创作,著名作品如《可怜的秋香》.59.中国歌剧探索的里程碑式作品《白毛女》创作于40年代中期.60.1912年音乐课被列为学校开设的必修课目之一.61.1904年沈心工的《学校唱歌集》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音乐教材出现了

62.中国最早的一本期刊音乐小杂志是由李叔同在日本独力编印出版的.63.人民教育家陶知行于1927年在南京创办暁庄学校.64.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始于上个世纪20年代初.65.青主于二,三十年代出版《乐话》,《音乐通论》两本音乐专著.66.王光祈在比较音乐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东西乐制之研究》与《东方民族之音乐》两本书.67.最早一部通俗性理论读物是丰子恺的《音乐的常识》.68.“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成立于1949年.69.1950年《人民音乐》{月刊}在北京创刊.70.1954年中国音乐研究所编的《中国音乐史参考图片》第一辑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71.第一部新秧歌剧是《兄妹开荒》.72.1955年3月19日,第五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评比结果揭晓:傅聪获得第三名和演奏玛祖卡最优奖.73.1956年9月,刘诗昆在布达佩斯参加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获得第三名,同时获得《匈牙利狂想曲》演奏特别奖.74.大型图片本的中国音乐史著作《中国音乐史图鉴》于1988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75.近代新民歌多数依旧曲调填新词,或依旧曲略加改编而成.76.新民歌如反对军阀政府的《坚持到底》,《五更调》.77.新民歌直接反映工农革命斗争的《北伐曲》,《五一劳动节》,《沙基惨案》.78.近代民间歌舞较具影响的种类如秧歌,花鼓,厂灯,采茶等.79.利用秧歌形式表演故事,形成一种新的歌舞剧—秧歌剧.80.近代较有影响的民间器乐社团有:天韵社,大同乐会,今虞琴社,上海月研究会等.81.近代比较有影响的民间器乐社团属于传统器乐爱好者的业余组织.82.华彦均又名阿炳,江苏无锡人.83.近代填词歌曲中,曲调选自日本乐歌和欧洲歌曲的如沈心工的《竹马》,李叔同的《送别》.84.20年代,黎锦晖在其儿童歌舞音乐创作中,把采用传统民歌,戏曲音乐予以改编.85.30年代,冼星海创作的群众歌曲如《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86.30年代,任光创作的群众歌曲如《渔光曲》,《打回老家去》;麦新创作的是《大刀进行曲》.87.“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日在北京开幕.88.“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成立时,吕骥任主席.89.1949年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末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暂代国歌.90.中央音乐学院开始筹建于1949年,成立于翌年.91.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苏联的遗作于1950年送回国内.92.《人民音乐》{月刊}创刊时主编是缪天瑞.93.华彦均于1950年12月4日因病逝世.94.1950年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虎纹大石磐.95.歌剧《小二黑结婚》首演时,主演为郭兰英.96.1954年,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在北京成立.97.1960年5月10日,第一届“上海之春”音乐会开幕.98.首届“羊城音乐花会”于1962年3月在广州举行.】

99.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编钟,编磐等乐器124件.100.中华民族音乐学家,音乐史学家,律学家杨荫浏因病于1984年2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二,单项选择:

1,专业音乐教育的出现是在上个世纪.③二十年代

2,劫夫词曲的作品是.④歌唱二小放牛郎

3,辛亥革命至20年代,京剧在北方著名武生是.①杨小楼

4,辛亥革命至20年代,京剧在南方的著名剧社“南通伶工学社”的领导人是.②欧阳予倩

5,使评剧在北方轰动一时的重要剧目是.③杨三姐告状

6,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四川清音的著名女艺人是.①李月秋

7,弦管艺术中以最为艺人们所重视.③指谱

8,华彦均创作的二胡曲是.③二泉映月

9,沈心工曾根据日本军歌《码号进行曲》的曲调填词而创作.①竹马

10,30—40年代根据《跌倒算什么》的曲调填词的作品是.②坐牢算什么

11,由麦新作词作曲的作品是.④大刀进行曲

12,《到敌人后方去》的作者是.④冼星海

13,40年代,向隅创作了.①红缨枪

14,30—40年代,贺绿汀创作的儿童歌曲如.③谁说我们年纪小

15,麦新创作的儿童歌曲是.②马儿真正好

16,独唱歌曲《卖布谣》是由创作的.④赵元任

17,30年代青主为谱曲创作《我住在长江头》.③宋词

18,黄自曾为辛弃疾的词谱写作品.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19,赵元任根据明末民谣创作.①老天爷

20,30年代冼星海为田汉话剧《复活》而创作.③茫茫的西伯利亚

21,任光为《迷途的羔羊》创作.④月光光歌

22,任光创作的中国乐器合奏曲是.②彩云追月

23,黄自创作的交响音乐作品是.③怀旧

24,陈田鹤创作了歌剧.①荆轲

25,《何日君再来》的作者是.④刘雪庵

26,《金蛇狂舞》吸收民间乐曲及锣鼓节奏序列,创造了热烈红火的气氛.②倒八板

27,钢琴三重奏《在台湾高山地带》的作者是.①江文也

28,中国新歌剧最初尝试创作的作品是.④观音

29,黎锦晖创作的第一部儿童歌舞剧是.③麻雀与小孩

30,40年代中期,刘璜作剧,张肖虎作曲的歌剧作品是.①松梅风雨

31,歌剧《岳飞》大胆采用中西混合乐队的形式,剧中以乐器为主体.②民族

32,30年代末,陈歌辛创作了融歌剧,舞剧,话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乐剧③西施

33,中国话剧史上饰演茶花女的第一人是①李叔同

34,李叔同在1905年曾编印一册供学校教学用的②国学唱歌集

35,李叔同出家后创作④清凉歌集

36,1919年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创办③音乐杂志

37,陶行知于1939年在重庆郊区创办学校.②育才

38,肖友梅在蔡元培的支持下,于1927年在上海建立.①国立音乐会

39,是杨荫浏的著作.①中国音乐史纲

40,肖友梅称为“中国的舒伯特”.①赵元任

41,30年代初,江文也创作管弦乐作品.③白鹭的幻想

42,在第八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江文也的管弦乐作品获二等奖①台湾舞曲

43,被誉为“中国之莺”的是②周小燕

44,阿隆·阿甫夏洛穆夫根据我国民间音调创作交响诗③北平之印象

45,梅兰芳被美国南加州大学和波摩那学院授予博士荣誉学位.①文学

46,《近世西洋师大音乐家》是由译著的.③丰子恺

47,《瞎子阿炳全集》于年出版.④1952年

48,1964年杨荫浏著的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①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册49,《人民音乐》创刊时主编是.④缪天瑞 50,1950年在天津成立.③中央音乐学院

51,1954年,中央音乐民族研究所在成立.①北京

52,中国最古老的大套曲之一《弦索十三套》开始由出版.②人民音乐出版社53,广州音乐学院创建于年.④1957年 54,中央音乐学院院址于1958年由迁往北京.①天津

55,东方歌舞团成立于.②1962年1月

56,著名音乐家马思聪因遭“文革”迫害,冒险出走于.②1967年1月

57,美国“航行者”太空船发往宇宙,船上带着一张录有中国琴曲的唱片.④流水58,全国首批音乐博士生指导教师是等.③杨荫浏

59,广州音乐学院被命名为“星海音乐学院”.①1985年12月

60,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学家因心脏病于1987年5月20日在美国费城逝世.②马思聪

三,多项选择:

1,肖友梅在1919年左右出版了,开近代中国艺术歌曲之先河.P212

1今乐初集3新歌初集

2,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救亡歌咏运动发展到新的阶段,出现等歌曲 1大刀进行曲2游击队歌3长城谣 3,马思聪创作的小提琴作品是 1内蒙组曲2牧歌4西藏音诗5摇篮曲

4,民国初年至30年代的主要演员有1花莲舫2李金顺5白玉霞

5,越剧语音基本上采用.P2301浙江官话4中州音韵

6,近代有大发展的传统器乐是 1广东音乐 2弦管5江南竹丝

7,“今虞琴社”的主要骨干是P242①查阜西③张子谦④吴景略

8,聂耳创作的具有广泛影响.P260①大路歌②开路先锋③码头工人

9,张曙的代表性歌曲创作是P291①打豺狼②丈夫去当兵⑤日落西山

10,贺绿汀为电影创作了歌曲①乡愁②十字街头③马路天使④都市风光

11,著名作曲家都曾是黄自的学生.P325

①贺绿汀③江定仙④陈田鹤

12刘雪庵的等歌曲曾在知识分子中广为传唱P327

①红豆词②飘零的荡花③春夜洛城闻笛

13,二胡曲等均是刘天华创作的P332

①良宵②空山鸟语③病中吟④光明行

14,刘天华创作的琵琶曲有如等337

①大浪淘沙②歌舞引③改进操

15,马思聪是近代最具影响的P353①小提琴演奏③作曲

1民族解放交响曲○2神圣之战 16.冼星海创作的交响乐有.○

1正歌剧○2秧歌剧○4歌舞剧○5音乐剧 17.30年代的探索期,格局出现多种体裁形式,○

2牛永贵负伤○3一朵红花○5夫妻识字 18.先后出现的新秧歌剧有A兄妹开荒○

1河北民歌○2秦腔○3陕北道情○4河北梆子 19.歌剧《白毛女》的音乐将多种戏剧的表现手法和因素揉和在一起,如.P388○

1沈心工○2李叔同○3曾志斋 20.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音乐教育家中影响较大的有○

21.借景抒情是李叔同编创乐曲的主要手法,作品.春游.西湖.春景.送别

22.李叔同出家前所写的部分歌曲中带有明显伤感色彩落花送别悲秋晚钟

1吴梦娘○2丰子恺○5刘质平23.中华美与会是由等发起的一个以“提倡美育”为主旨的新式音乐社团.○

2陈田鹤○3丁善德 24.国立音专时期曾培养出不少杰出的音乐人才钱仁康○

2飞花点翠○3阳关三叠○4光明行○5妆台秋思 25.卫仲乐灌输的民族器乐唱片中,收有歌舞引○

1二泉映月○3寒春风曲○4听松 26.阿炳所演奏的二胡曲留存至今.○

1李劫夫○2曹安和○5杨荫浏 27.阿炳的演奏遗音得以保留下来,是由音乐家等录音的.P487○

1杨荫浏○5廖辅叔 28.全国首批音乐博士生导师是两位专家,教授○

1郑小瑛○4高伟春 29.1985年2月,中央歌剧院在北京演出歌剧卡门指挥○

1中国音协○3中30.1988年6月3日,为纪念马思聪逝世周年,等单位在北京音乐厅联合举行“马思聪交响作品音乐会”.○

4中国音乐学院 央乐团○

第四篇:中音史复习资料

列举十个远古乐器(先秦以前的)鼓、龠、磬、钟、埙、瑟、筝、琴、箫、笙、笛、篪 骨笛 1986,河南舞阳县贾湖出土,猛禽较骨钻孔而成,有8,7,6,5孔笛,7孔居多,音阶结构至少六声音阶,也有七声音阶,科学鉴定距今9000年,是竖吹乐器。价值:证明我国古代音乐文化有9000多年可考历史,通过测音,说明位于中原的河南地区,可能是五声,七声音阶形成和成熟最早的地方。礼乐制度:为巩固社会地位和等级社会,吸取商代灭之之教训,社乐制度由周公初步制定,后人增补而成一种严格而又烦琐的制度,礼乐制把上层社会的人分等级,再依等级地位的不同规定所施行的礼乐,表现在三个方面:(1)乐器排列方面,天子四面,诸候三面,卿二面,士一面排列(2)乐舞规模大小,天子八佾,诸候六佾(3)繁琐的典礼,仪式不同音乐不同。

一、郑卫之音

狭义的讲,郑卫之音是指先秦时期郑国和卫国的地方音乐。广义的郑卫之音即民间音乐。历史上儒家曾把郑卫之音贬为“靡靡之音”、“淫声”、“亡国之音”等,原因主要是郑国和卫国在周代是商代后裔的聚居地,郑卫之音是“商之遗音”。

二、郑卫之音的音乐特点 音乐的娱乐性和观赏性大大增强,教育功能很弱。为后世的歌舞伎乐发展奠定了基础。八音周代出现的乐器分类法,按照制选材料的性质分为金,石,木,土,草,丝,匏,竹,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曾侯乙墓编钟 1978年,湖北隋县出土,显示出我国历史上编钟音乐文化所达到的惊人成就。(1)整套编织共64枚,分为上,中下三层。(2)这套钟的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可奏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其间中部区可演奏十二个半音,采用纯律和三分损益律的复合生律法。(3)钟上有铭纹,为了研究古代乐理提供了实证资料,其价值在于其证实了我国古代双音钟的存在,说明了战国时期编钟艺术的高度发达。

乐府 乐府是秦朝开始设立、汉代开始兴盛起来的、以搜集、改编、整理和表演民间音乐为主要职能的音乐机构。它对各民族间音乐文化的交流、融合及对秦汉音乐文化和以后各代音乐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汉哀帝时罢除了乐府.鼓吹乐秦汉时期合并发展起来的鼓吹乐,是一种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西汉时,根据乐器配置和乐场合的不同,又分为“鼓吹”和“横吹”。相和歌 汉代汉族民间歌曲的总称。他经历了由最早民间没有伴奏的“徒歌”形式发展到“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形式,最后发展到“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相和歌”。相和歌的主要伴奏乐器有节、笙、笛、瑟、琴、琵琶(阮)等。它有深厚的民间基础,是后来魏晋时期的清商乐的前身。相和歌使用的宫调叫相和三调,即清调、平调和瑟调。相和大曲

是相和歌的最高发展形式,是含有多段体的大型歌舞作品形式。其结构包括“艳”、“曲”、“解”、“趋”、“乱”等。其中,除“解”基本上每曲必用外,“艳”和“趋”、“曲”可能属于引子或尾声性质,“乱”在大曲中很少见使用。完备的大曲结构一般可分成三个部分,具有三段体的结构特征。清商乐:是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和南方汉族民间音乐的总称。是在相和歌的基础上,吸收当时南方吴歌、西曲等地方民间音乐的因素而发展起来的音乐形式。百戏:汉代的百戏,上承周代散乐,是多种民间音乐艺术的结合,包括角觝、杂技、魔术、歌舞等多种艺术形成。歌舞戏:南北朝末年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有角色化妆表演,载歌载舞,或同时兼有伴奏或管弦伴奏的戏曲雏型,重要节目有《大面》《钵头》《踏谣娘》。

2、三分损益法

这是我国最早的生律方法,即确定乐音的绝对准确高度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它记录在距今2600年前左右的《管子·地员篇》中,是一种在弦上按振动体长度来进行计算的生律方法。《管子·地员篇》记载的三分损益法只生出宫、徵、商、羽、角五个音。后来在《吕氏春秋·音律篇》中,又记载了在“三分损益法”生五律的基础上继续往下推算求出十二律及其顺序的方法。京房六十律:汉代京房提出六十律理论。他是在三分损益法的基础上,利用第一律与第十二律之间存在的音差,继续损益推算,将一个八度分成六十律。这个理论虽然没有实践,但是有理论价值,显示了律学思维的精微性。

古琴音乐两汉时趋于成熟,《广陵散》乐汉末年产生于广陵地方的一首琴曲,题材根据琴曲小标题,来自于《琴操》中的《聂政刺韩王曲》《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其曲谱,经历代传授,后被保存在明,朱权辑的《神奇秘谱》中,共45段。《碣石调·幽兰》南朝梁代丘明所作琴曲,现存谱式原件是唐人手写卷子谱,存于日本,是用文字记录弹奏手法的文字谱式,曲调形式为碍石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琴谱。《梅花三弄》、《酒狂》

隋唐燕乐发展(1)隋朝以法令形式颁布了“七部乐”的燕乐体制,是以国名,地名作为乐部名称形成的音乐,隋炀帝时,又增加了康国、疏勒两个乐部,至此隋代“九个乐”的宫庭燕乐宣告完成。(2)唐代宫庭燕乐起初完全承袭隋代燕乐体制,至唐太宗贞观一年,废除礼毕即文康伎,又废除“天竺乐”,加入“扶南乐”将燕乐列为“首部”,形成了唐代的“九部乐”,唐太宗统一高昌后,又加入了“高昌乐”形成了二十部乐。

歌舞大曲:是一种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乐舞,在隋唐宫庭燕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包括法曲、大曲、清乐大曲、胡越大曲,其结构基本分为三大部分:散序、中序、破、代表作品:《霓裳羽衣舞》。学堂乐歌: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1)背景:a 20世纪初,随着鸦片战争中国的落后,音乐救国思想的萌发导致教育的革新b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为了唤起公民的爱国热情,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C新式学堂的建立,开设音乐课,形成了以学堂乐歌为主要途径,从而影响全国的音乐运动。(2)主要内容:1,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国欺凌的爱国精神。2,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的胜利。3,配合中小学生进行所谓“国民教育”的“军歌”,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教育。4,呼吁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学习新文化,消除旧习俗,树立新风尚的思想与鼓吹忠君,尊孔等封建传统伦理道德题材。3,来源:基本以西方和日本通用的简谱或线谱记谱,使学生集中咏唱的齐唱曲,选取的歌调都是日本歌词,欧美的歌曲填词,我国歌曲填词及我国音乐家自己创作曲调的学堂乐歌不多。(4)历史意义:1,培养出中国最早的一批教育人才,为中国普通音乐教育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师资力量。2,展示出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逐步确立音乐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3,“集体歌唱”的音乐表现形式对群众歌曲体裁的形式及群众歌咏活动的开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4,为“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新文化的深入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为中国现代中小学普通音乐教育铺垫了最好的基石,标志着我国近代音乐史开端。

萧友梅:20世纪初音乐教育家,作曲家,理论家。A(1)建立了我国早期的专业音乐院校如“北大附设音乐传习所”“上海国立音乐院”(2)从事早期的专业教学,最早在中国开设和声课,规模庞大,编导专业教材,重视社会中小学教育。B其大部分作品写于20世纪20年代,声乐作品有三类:群众歌曲《卿云歌》《五四纪念爱国歌》等,学校歌曲,分别收在三本教材性的曲集中《今乐初集》《新歌初集》《新学制唱歌教科书》,反映对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现实不满及对国家前途和命运忧虑的歌曲,如《问》特点是旋律及节奏进行较平稳,篇幅不多,简短,曲式偏重于上下对称的方整性结构,多数作品有钢琴伴奏,此外还有大型声乐套曲《春江花月夜》

赵元任A:汉语言之父,B共创造了一百多首音乐作品,声乐作品占绝大多数,另包括少量器乐小品和民歌改编曲,1915年发表我国第一首钢琴作品《和平进行曲》20世纪,20,30年代创作的作品最具影响力,1928年出版的《新诗歌集》中的作品具代表性,体现“五·四”精神作品《卖布谣》《劳动歌》及合唱曲《呜呼,三月一十八》创作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30年代后编导推行社会改革新教育的歌曲,如《西洋镜歌》,还编写了相当数量的儿童歌曲,其最优秀的会唱代表作《海韵》是一部具有一定民族特色,清唱剧式的大型作品,标志着20年代的最高创作水准。创作特点(1)努力追求中国风格的音乐,旋律上最早吸收了民歌小调至广泛吸取吟诗调,民间戏曲,说唱音乐进行创作,和声上结合中华民族音调的和声特点进行有关民族化试验。(2)借鉴西方的作曲技法,调性布局并采用转调的手法,钢琴伴奏起到了共同塑造音乐的形象的效果,注重不同调性的不同情感色彩。(3)开创了多曲创作的题材。

黎锦晖 A.1922年创办了我国当时最大的音乐文化周刊《小朋友》B,1927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专门培养歌舞人才的学校“中华歌舞专修学校”C,20世纪20年代为“推广国语”教育运动创作了儿童歌舞表演和儿童歌舞剧两种音乐形式,有24首儿童歌舞表演曲,如《可怜的秋香》,儿童歌舞表演剧,如《麻雀与小孩》和最典型的《小小画家》创作特点,他的歌舞剧是由他自己编剧,写词,写曲,注意了儿童富于幻想想象的特点,适当吸收神话剧题材,运用动物拟人化的手法,以生动的形象向少年儿童进行新思想的启蒙教育。

刘天华:在民族器乐方面作出巨大贡献A,革新二胡形制,创作大量二胡曲,开创了二胡作为一种独奏乐器的历史新纪元,另作有若干琶琶曲以及一套二胡练习曲,一套琵琶练习曲,并倡导国乐改革,收集整理民间音乐,B他们创作分三大类:(1)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看不到出路的苦闷彷徨的心情。(2)从国乐改革为主旨,说明中国知识分子在逆境下追求未来光明前途,《良宵》《光明行》其中《光明行》全曲自始至终贯穿着明朗欢欣之情和奋发向上的力量。(3)描绘自然景色和对某些生活情景的感怀。C,创作特点:(1)在演奏上,广泛吸收小提琴的揉弦演奏法,大胆吸收其它乐器的演奏方法来丰富二胡的演奏。(2)大量吸收和学习民间音乐,进行有关民族音乐的记录整理,刘天华以其毕生的努力,以创作演奏,教学到理论研究全面实践,为我国民族器乐开创了一条有创新意义的新路。黄自★学院派代表人物,其音乐活动始于1926留美期间,(1)有器乐作品代表作音乐会序曲《怀旧》(2)1935年为故事片《都市风光》写片头曲《都市风光幻想曲》(3)合唱作品有一部抗日题材歌曲——混声四部合唱《抗敌歌》《旗正飘飘》(4)艺术歌曲是其歌曲创作中影响较大的方面,包括我国古诗词的独唱曲《点绛唇》《花非花》,有意识地作了多声民族化实验,另有作品《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其中《玫瑰三愿》借玫瑰的三个愿望表达了对未来和平的期盼,为故事片《天伦》所作主题曲《天伦歌》为抒情情独唱歌曲,作有儿童歌曲《西风的话》《踏雪寻梅》(5)清唱到《长恨歌》是唯一的一个大型声乐套曲,反映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共十乐章,作者生前完成七个乐章 创作特点:(1)音乐生动,鲜明,曲调流畅,优美,歌词与曲调高度结合,创作构思细腻,集中,乐曲结构简洁严谨。(2)在部分作品中对音乐的民族风格作出了创造性的探索,对当时及以后我国专业音乐界影响巨大。

聂耳: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家,1933年正式开式为左翼电影或戏剧配乐,写插曲。(1)创作了民族器乐合奏《金蛇狂舞》《昭君出塞》等,主要创作集中于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两类。(2)群众歌曲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进行曲性质的歌曲,表达了中国人民空前高涨的斗争热情。(3)工人歌曲《大路歌》《开路先锋》(4)抒情歌曲《梅娘曲》《飞花歌》《铁蹄下的歌女》(5)儿童歌曲《卖报歌》

创作特点(1)创作中重视音乐民族风格和艺术形式的创新,劳动歌曲吸取劳动号子的曲调,抒情歌曲吸取山歌小调的曲调,并创造性的吸取某些音调因素,加以重新创作和发展,其歌曲即有民族大众的特点,又富于时代特色(2)大胆突破了传统的一般的整性的歌曲结构原则。(3)聂耳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也是一位大胆的革新者,以其天才和努力为我国“左翼音乐运动”的开展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贺绿汀抗日救之音乐创作作曲家的突出代表人物,代表作品:钢琴曲《牧童短笛》,旋律优美,形象生动,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获“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一等奖,钢琴曲《摇篮曲》,1934年后,创作了17部影片的配乐,如《天涯歌女》《春天里》,群众歌曲《上战场》《保家乡》,合唱歌曲《游击队歌》《垦春泥》独唱曲《嘉陵江上》,另有管弦乐曲等。冼星海★我国近代音乐史上罕见的多产作曲家,创作了200多首群众歌曲,4部大合唱,2部歌剧等,其创作分为四个时期:(1)巴黎时期,创作了《风》《游子吟》等室内乐作品;(2)1935-1938年间,是他主要创作时期,有群众歌曲《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支》,抒情性与战斗性相结合的歌曲《太行山上》,劳动歌曲《拉犁歌》等。(3)1938-1940延安时期,写作大量群众歌曲同时,开创创作一系列大型体裁,如歌剧《军民进行曲》《生产运动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以及《黄河大合唱》等。(4)1940-1945苏联时期,创作大型器乐作品,如《民族交响乐》等。

《黄河大合唱》整部作品旋律的发展,基本上建立在三个主题上,即《黄河船夫》的主题动机,象征着斗争和力量,《黄河颂》的主题,象征着民族精神的宽广崇高和自由奔放,《怒吼吧,黄河》表现了中国人民苦难的主题,作者在这部作品里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的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时巨大变化,痛斥了敌人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苦难,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人民群众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敌人的壮丽的情景。整个作品自始至终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雄伟浑厚的气魄,以及必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念。

马思聪是我国第一代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具有相当成就和影响的作曲家,其众多体裁的作品中小提琴曲的影响最大,体现了他的艺术个性和特色,如《第一回旋曲》《西藏音诗》《牧歌》1937-1938《内蒙组曲》,其中第二曲《思乡曲》运用了民族风格的特征,《内蒙组曲》由三个乐章组成,分别是《史诗》《思乡曲》《塞外舞曲》,他的小提琴作品为小提琴艺术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有2部管弦乐组曲《欢喜组曲》《册林之歌》和2部交响乐,大型声乐套曲有《抛锚大合唱》《民主大合唱》《祖国大合唱》《春天大合唱》 《白毛女》意义,1,在艺术成就上解决了通过音乐来表达具体的刻画剧中人物形象的问题。2,吸收了民歌的音调作为主题的音调基础,广泛地吸收说唱,戏曲等民间音乐的音调。3,音乐创作的形式和手法上借鉴了近代外国歌剧的传统形式和经验,丰富了歌剧的表现力。4,歌剧《白毛女》的成功,使这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在我国整个近代音乐发展中产生重大影响。5,为真正适合我国广大群众的新型的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就是为什么后来人们都称这种歌剧为“新歌剧”的主要原因。

一、记谱法

1、文字谱:用文字记录左右手的位置和手法,用此记谱的是《碣石闽·幽兰》,传白南朝粱代的丘明,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琴谱。

2、减字谱:由文字谱发展而来,是古琴记谱法,这一变革是由唐代曹柔完成的。它用减字笔画拼成某种符号作为左右两手在古琴音位上弹奏手法的标记,是一种只记弹奏音位与方法而不记音名的记谱法。其意义是,它的出现使得晚唐时期的陈康士、陈拙得以据此整理大批隋唐以前的琴谱传于后世。

3、半字谱:唐代的燕乐半字谱是我国工尺谱的一种早期形式,在唐代有管色谱和弦索谱两种谱式。1900年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敦煌曲谱》,是五代后唐时期抄写的一份曲项琵琶用的燕乐半字谱。

4、俗字谱:俗字谱是工尺谱的一种早期形式。宋代流行,采用十个基本谱字按固定唱名记谱。《白石道人歌曲》中的17营词曲即采用了俗字谱记写。

5.律吕字谱:宋代用十二律名记录乐音的一种记谱法。现存最早的谱例是南宋传谱,6.工尺谱:明清时期流传于民间音乐、戏曲、曲艺音乐,源于唐代的燕乐半字谱,由于流行地域和乐种的不同而有多种记谱方式和唱名。首调唱名法。常用的工尺谱调门称为“工尺七调”。

第五篇:中音史复习资料

一.远古时期 音乐的起源

模仿说:音乐源于对自然音响的模仿。《吕氏春秋》 感情说:音乐源于人对于思想感情的表达。《礼记·乐记》 劳动说:音乐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淮南子》

对于中国音乐的起源,在基于一定事实根据的基础上,各种说法都仅仅是一种推测,应从多元的角度去理解,不应简单归结为一种因素。

二.周秦时期 礼乐制度

为维护和巩固统治,周代统治阶级制定出符合本朝的礼乐制度,从思想上巩固等级名分,以维护天子的权威。礼乐的“礼”就是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相互结合的礼仪,“乐”就是音乐,包括乐队、乐舞的编制、乐曲、乐舞的使用等等。各级奴隶主必须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按不同场合举行礼乐,以体现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相互间的关系,不得随意僭越。

六代之乐

简称“六乐”,据说是从黄帝开始历代流传下来的六部代表性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其特点是规模宏大,有歌有舞,而声调平淡,节奏缓慢。黄帝时的《云门大卷》尧时的《咸池》舜时的《大韶》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周初的《大武》

郑卫之音

自春秋起,周代的礼乐逐步走向没落,新兴的地主阶级将欣赏趣味转向以“郑卫之音”为代表的民间俗乐。“郑卫之音“是郑国与卫国一带的地方音乐,它保留了浓郁的商代音乐特色,节奏奔放活泼,音乐优美抒情,深受一些诸侯国 君的喜爱。

《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十五国风,共160篇,包括了黄河流域绝大多数的民歌,涉及的题材广泛,内容包括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楚辞》

是继《诗经》以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屈原的作品构成了它的主体,主要有 《离骚》、《九歌》、《天问》。这些作品想象丰富、辞藻瑰丽、感情强烈,句式参差,语句间常插入虚词“兮”,节奏感、表现力很强,与《诗经》形式迥异。

十二律理论

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十二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八音分类法 周代,我国已有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进行分类的方法,分成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叫做“八音”。八音分类法是我国最早的乐器分类方法。在周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中,我国一直沿用“八音”分类法。金:钟、镈、铙

石:磬 土:埙、缶

革:鼓

木:柷、敔、木鼓

丝:琴、瑟、筝

匏:竽、笙

竹:籥、箫、篪、笛

儒道墨的音乐思想

儒家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重视礼乐的教化作用,倡导雅乐,反对“郑卫 之音”(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以“善”和“美”作为评价音乐的标准(尽善尽美);无邪、纯真(诗三百);适度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荀子:主张“性恶论”,强调礼乐教育的重要性,其音乐思想主要见于《乐论》篇。

孟子:主张“性善论”,提出“乐”要“与民同乐“,肯定音乐审美活动的社会性以及对人思想感情的影响。

道家

老子:道家代表人物,其思想蕴含了丰富的哲学理念。提出 “道”的范畴(道生万物、道是虚空、道不可道不可名、道是自然而然、无为而为、道法自然)、不争(不以兵争、学柔弱);欲为恶之源;大境界(大巧若拙、大器晚成、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矛盾相依、两极想通(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强调音乐的美在于它自身、音乐现象背后的规律及本体的音乐或意境(无声之乐、大音希声),悬置了一个音乐理想。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主张自然无为,并提出了“法天贵真”的思想,推崇自然之乐(人籁、地籁、天籁)对礼乐持否定的态度。墨家

墨子:提出“非乐”的主张,维护劳动小生产者的利益,认为音乐虽然动听,让人感到审美的愉悦,但是只是让统治者享乐,给人民带来无穷祸患,于治国不利。

三.两汉三国时期 乐府

创建于秦代,兴盛于汉代,以采集改编民间音乐为主的音乐机构。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下令改组并扩充乐府机构,乐府由此呈现出兴盛繁荣的局面。当时的乐工曾达上千人,分工精细,除采集民歌加以配乐以外,还负责创作并填写歌词、改编曲调、编配乐器进行演唱与演奏等,甚至还包括乐器制造。

李延年

汉代乐府机构中著名的音乐家,不但善歌且长于音乐创作,被汉武帝封为协律都尉。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明确记载善于运用外来音乐进行加工创作的人,曾利用张骞从西域带回的《摩诃兜勒》编为28首“鼓吹新声”,用来作为乐府仪仗之乐。作为乐府的领导人,李延年把乐府所搜集的大量民间乐歌进行加工整理,并编配新曲,广为流传,对当时民间乐舞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李延年对汉代音乐风格的形成及我国后来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相和歌

名称最早见于汉代,它是在民歌的基础上经过乐府整理,加上管弦乐器伴奏的一种音乐形式,其特点是“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即歌唱者自击节鼓与伴奏的管弦乐器相应和,并因此而得名。最初的表演形式是没有伴奏的歌谣,即“徒歌”,后逐步发展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在“但歌”中加入乐器伴奏,即成为“相和歌”。相和歌的最高发展形式为多段体的相和大曲,是一种有器乐、歌唱与舞蹈相配合的大型演出形式,其结构比较复杂,典型的曲式结构是由 艳——曲——乱或趋 三部分组成。

鼓吹乐

鼓吹乐是以打击乐器和吹管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约在秦末汉初之际,在北方汉族与少数民族居住地区流行,后传入中原,被汉代宫廷采用,主要可分为鼓吹、横吹、段箫铙歌三大类。

胡笳

出自西域,最初大概是卷芦叶而吹之,后来把芦苇制成哨,做成类似 管子一类的单管乐器,常用于鼓吹乐。

琵琶

古代所谓“琵琶”曾用来称呼多种弹拨乐器,从形制上来看,大致有四弦琵琶、五弦琵琶、秦琵琶等。琵琶是最早从国外传入的乐器。

箜篌

主要有卧箜篌、竖箜篌二种。卧箜篌与瑟相似,横卧式弹奏,又称为“箜篌瑟”,源自本土。竖箜篌,又名胡箜篌,竖式弹奏,约于汉灵帝时由西域传入。

琴在汉代已确立了七弦十三徽的形制,演奏技巧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随着相和歌的兴起,琴成为相和歌、相和大曲的一件重要伴奏乐器,常与其他乐器合奏。

嵇康

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

《广陵散》

又名《广陵止息》,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是我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即古时的《聂政刺韩王曲》,魏晋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今所见《广陵散》谱以《神奇秘谱》的《广陵散》为最早,也较为完整,全曲共45段,全曲贯注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

嵇康《声无哀乐论》

讨论了音乐有无哀乐、音乐能否移风易俗,还涉及音乐美学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即音乐的本体与本质问题,音乐鉴赏中的声、情关系问题,音乐的功能问题等,提出了“声无哀乐”的观点,即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的 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用嵇康的话说,就是“心之与声,明为二物”。

京房六十律

京房是西汉著名的乐律学家、易学家,他在三分损益得出的十二律之后,继续用此法上下相生,当生至五十三次时,得到“色育”一音,已和黄钟十分接近,按理可不必再生,但京房为了凑足整数,附会历法,又继续推算至六十律。京房六十律虽然在理论上已能弥补十二律旋相为宫的缺陷,但因律数太多,在音乐实践上是难以采用的。

四.两晋南北朝时期 筚篥

又称悲篥、笳管、管子,是由古代龟兹(今新疆库车县)的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簧管乐器,这个乐器名称就是从古龟兹语的译音而来的。

筚篥在我国流行了两千多年,现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有两种:一种是八孔的,一种是九孔的,它是由古代龟兹的筚篥演变而成的。

羯鼓

是一种出自于外夷的乐器,据说来源于羯族。羯鼓两面蒙皮,腰部细,用公羊皮做鼓皮,古时,龟兹、高昌、疏勒、天竺等地的居民都使用羯鼓。

铜钹

亦称铜盘、铙钹等。原来流行于哥罗、扶南、高昌、疏勒等地,约于汉晋时期传入。用响铜所造,其形如圆盘,中央隆起如丸状,中心穿一小孔,系以布缕,两片互击而鸣奏之。

《碣石调幽兰》

中国古代琴曲,该曲琴谱为现存最早的琴曲谱,亦是今天唯一所见的减字谱发明前保存于文字谱上的乐谱,由南朝梁代的邱明传谱。乐曲借“幽兰”抒发了文人抑郁沉思的情怀,超然高洁的品格。全曲224行,共有4954个汉字组成。

文字谱

用文字记录弹琴指法和弦位的一种记谱法,不但间接地记录了音高,也保留了一部分节拍、节奏的信息。

何承天

南朝著名天文学家、精通天文律历和计算。在音乐上,提出了“十二等差律”的理论。先以黄钟本律之数(9寸)减去由仲吕所生黄钟2之数(8.8788寸),得差数为0.1212,再将此差数平分为十二等分,即0.0101,然后将此数依次递加在林钟以下各律上,即得“新律”各音之数。此律不但完全解决了古律仲吕还生不能得到黄钟本律的问题,而且还缩小了古律大、小半音之间的差距,有接近十二平均律的倾向,是乐律史上一项重大的贡献。

五.隋唐时期

隋及初唐的九、十部乐和燕乐

燕乐又称宴乐、即宴飨之乐,是相对于雅乐而言的重要乐种,西周时就有此称。隋唐时期的宫廷燕乐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我国音乐文化的最高成就。隋代的七部乐、九部乐与唐代的九部乐、十部乐,体现了各国乐舞的独特风貌和鲜明特色。其中,龟兹乐是西域音乐的优秀代表;西凉乐是西域音乐与中原音乐相融合的产物;清商乐则是汉族传统的民间乐舞,它们各自代表着三种典型的音乐风格。

唐代的坐部伎与立部伎

坐部伎与立部伎是晚于多部乐形成的唐代宫廷燕乐,多为唐代的创作乐舞,始于唐太宗时期,奠定于武则天时代,最终确立于唐玄宗时期,内容以歌功颂德为主。此二部伎以演出形式为区分标志,音乐以龟兹乐为主,不少乐舞体现了 西域音乐与中原音乐相结合的崭新风格。

教坊

唐代新设的宫廷音乐机构,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汉以来的礼乐机构总称“太常”,下设乐府管理音乐歌舞。唐玄宗开元年间,教坊逐渐从太常寺中独立出来,直属宫廷,得到空前的发展。这时的教坊共有五处,即宫中的内教坊,西京长安的左、右教坊和东京洛阳的左、右教坊。右教坊多善歌,左教坊多工舞,分工明确。唐代教坊集中了高水平的音乐人才,客观上促进了唐代宫廷音乐的发展。

梨园

开元二年(714)唐玄宗在宫廷设立的音乐机构,因设于禁苑附近的梨园而得名,以教习法曲为主。宫廷梨园中的乐工有数百人之多,是从坐部伎中精选出来,由唐玄宗亲自指导,主要表演法曲,并任唐玄宗新作的试奏任务。另外还 有两处梨园,一个设于长安太常寺中,称“太常梨园别教院”主要试奏艺人们创作的法曲;一个设在洛阳的太常寺中,称“梨园新院”,主要演奏各种民间音乐。宫廷中的梨园还附设有一个“小部音声”,有30多个十五岁以下的孩子组成。梨园与教坊的不同主要在于:教坊以习歌舞为主,而梨园以法曲及器乐演奏为主。

《霓裳羽衣舞》

唐代最著名的歌舞大曲,相传是唐玄宗据印度《婆罗门曲》改编而成,是一部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全曲共有36段: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曲破十二段。散序部分由磬、箫、筝、笛等乐器独奏和轮奏,不舞不歌。中序是一个 慢板的抒情乐段,舞者翩翩起舞。曲破,在急管繁弦中,以快速急促的舞蹈结束全曲。

记谱法

古琴减字谱 由文字谱发展为减字谱,是古琴记谱法的一个划时代的变革,这一变革从初唐的赵耶利开始,经晚唐的曹柔等人改进逐渐完成。它用减字笔画拼成某种符号作为左、右手在古琴音位上弹奏手法的标记,是一种只记弹奏音位与方法而不记音名的记谱法。晚唐琴家陈康士、陈拙等用减字谱整理了大量琴谱,使之流传于后世。

唐玄宗(李隆基)

著名的“音乐皇帝”,其音乐活动涉及创作、演奏、排练、理论等各个领 域,具有多方面的音乐才能。他擅长作曲,《霓裳羽衣曲》相传出自他之手。乐器演奏方面,尤擅长演奏羯鼓与玉笛,有着高超的技巧。另外,玄宗还创设梨 园、扩充教坊,确立坐、立部伎体制,他的特殊地位与音乐才能,大大促进了宫廷燕乐乃至整个唐代音乐文化的繁盛,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

六.宋元时期

市民音乐的主要内容

包括曲子词、唱赚、鼓子词、陶真、诸宫调、宋元杂剧、元散曲、南戏、器乐独奏等多种艺术形式。

姜夔及其《白石道人歌曲》

姜夔(1155~1221),南宋著名文人,号白石道人,自幼精通诗文音律,年轻时即在文坛显露头角。他不仅工于诗词,是当时文坛最讲究音律、号称“格律派”的文学家;同时还擅长吹箫、弹琴、作曲、音乐理论方面也很有造诣,其 所作《白石道人歌曲》是极为珍贵的音乐遗产,其中的自度曲《扬州慢》、《杏花 天影》、《暗香》等都有他独特的风格。

陶真

约起源于北宋,盛行于南宋、金、元,是一种流行于农村,用琵琶或鼓伴奏的说唱艺术,歌词多为七字句,通俗易懂,可能为后世弹词的前身。

鼓子词

鼓子词产生于北宋,因主要用鼓伴奏而得名,其特点是在一个节目中只重复使用一个曲牌,即以支曲叠唱为基本形式的曲艺,与明清时期流行的“道情”有密切的关系。

货郎儿

货郎儿是一种说唱性质的曲艺,宋代原有一种民间歌曲叫货郎儿,是由小贩的叫卖声发展而成。

唱赚

曲子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以鼓、拍板和笛为主要伴奏乐器的套曲形式——唱赚。唱赚作为一种说唱艺术形式,其曲体结构在北宋时已经确立,主要有缠令和缠达两种曲式,它们都只能连接同一宫调内的曲牌,不能转调。

诸宫调 诸宫调是宋元时期一种大型的说唱形式,由北宋民间艺人孔三传所创,它继承了叙事鼓子词及唱赚等曲艺形式,在说白方面承袭了唐代变文的特点。一部诸宫调常由许多种不同的曲式单元联合组成,因不同的单元运用不同的宫调,形成“诸宫调”名称的由来。诸宫调主要伴奏乐器为鼓、拍板、笛,其结构庞大,曲调丰富,适合表达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其联用多种不同宫调的套曲以演述一段故事的结构原则给元杂剧以极大的影响,可以认为是元杂剧的前身。

《西厢记诸宫调》

又名《弦索西厢》,创作于金章宗时期(1190~1208),作者董解元。作品采用了十四个宫调,基本曲牌151个,连上变体共444个,是一部结构庞大、音乐丰富的诸宫调作品,也是目前所见保存最为完好的诸宫调作品,标志着宋元说唱音乐的高度成熟。

散曲

直接继承宋代曲子的传统,并吸收其他民间曲艺而形成的一个曲种,分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通过对某种情景的描述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感触。音乐方面一般要求优美抒情,伴奏不用锣鼓,只以弦索、笙、笛、拍板等乐器,音调上有南、北曲之分,南曲用五声音阶,字少声多,曲调婉转;北曲用七声音阶,字多声少,曲调简朴而高亢。

元杂剧

元杂剧是在宋、金杂剧、院本的基础上,吸取唱赚、诸宫调等民间音乐的艺术成就,在金、元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元杂剧的结构严谨,以“折”为基本结构单位,一般一本四折,如果情节复杂,则采用多本制。元杂剧的音乐与诸宫调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每折使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用四个不同宫调的套曲。元杂剧的角色分工非常严格,一剧之中只由一个角色歌唱,多由正末或正旦扮演主角,其他角色只说不唱。元杂剧的音乐大都比较单纯朴实,七声音阶为主,旋律常用四度以上的大跳音程进行,节奏明快,具有典型的北方风格,常用琵琶等弹拨乐器以及锣、鼓、板、笛等伴奏,风格刚劲雄健。元杂剧盛极一时,涌现出许多杂剧作家和作品,最著名的有“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和白朴,产生了《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等优秀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的倾向和浓厚的反封建精神。

奚琴

约唐代从北方奚族传入中原,故初称“奚琴”。两弦,以竹片夹于其中拉擦出声。宋代更名为嵇琴,演奏技术得到很大的发展,南宋时成为宫廷教坊中重要的旋律乐器之一,也是胡琴类乐器的前身。

三弦

元明以来在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很有表现力的乐器,弹拨、没有品,可以滑音、揉弦。后传入日本,演变为日本民间流行的三味线。

琵琶

宋代的琵琶已完成了由唐代横抱、拨弹向竖抱、指弹形式的转变,标志着琵琶这一外来乐器已基本上完成了中国化变革。宋元时期的琵琶已出现很多“品”,音域得到拓宽。

《海青拿天鹅》

著名的琵琶独奏曲《海青拿天鹅》是元代流行,目前能确定的创作年代最古老的一首乐曲,曲谱最早见于《弦索备考》。该曲运用了多种琵琶弹奏技巧,描写了海青捕捉天鹅时的激烈场面。

古琴

宋代是我国古琴艺术有着显著发展的重要时期,产生了许多有师承渊源、世代相传的艺术流派,其中成就最高的首推南宋琴家郭沔所创的浙派。浙派提倡纯器乐曲,作品多以自然风光为内容,表现出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和追求超然隐遁 的思想情绪。著名的琴曲如《潇湘水云》、《泛沧浪》、《山居吟》等。

郭沔《潇湘水云》

初见于《神奇秘谱》,版本众多。全曲有两个基本主题,第一主题节奏强烈,富于气势;第二主题以切分节奏为特点,委婉缠绵。该曲运用应合、荡吟、滚 拂等多种演奏技巧,以及音区、速度、节奏等多种变化和对比,成功地表现了水云掩映、烟波浩渺的艺术境界,是七百余年以来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琴曲。

蔡元定十八律

蔡元定(1135~1198),南宋乐律学家,他所创的十八律理论,是按照三 分损益法算出十二律作为正律,在继续算出六律作为变律而构成的一种律制。每一变律比正律高一个“古代音差”(24音分)。十二正律皆可为宫,但六个变律不能为宫。十八律在理论上合理地解决了三分损益律各种音阶转调后音程关系不统一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陈旸乐书》

陈旸是两宋宫廷雅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陈旸乐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音乐百科全书。该书共200卷,分前后两部分:前部95卷,主要摘录《尚书》、《周易》、《礼记》等经书中有关音乐的文献,为之释义;后部105卷,主要论 述五声十二律、历代乐章、乐舞、杂乐、百戏等,并记录了前代和当代的雅、俗、胡三部乐及乐器,并附图说明,是一部极具史料价值的音乐专著。

七.明清时期

民歌的流传不仅在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引起了文人们的特别关注。明代文人冯梦龙就积极从事民歌的收集工作,编订了《挂枝儿》和《山歌》两本民歌集子,对后世影响颇大。当时的民歌不仅在民间传唱,也被运用于各种戏曲、曲艺中,从而被保留下来,题材方面也更为广泛,表现了社会各个阶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

戏曲音乐的发展

元末南戏流行,并与各地民间音乐相结合,派生出许多声腔,至明代,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四大声腔”,即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和昆山腔。

昆山腔

昆山腔是四大声腔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又称昆剧,原是昆山地区的一种土戏,其发展得力于魏良辅与梁辰鱼。魏良辅在昆山土调的基础上,广泛吸收海盐、弋阳诸腔的长处,创造出了一种新腔。曲调细腻宛转、轻柔舒缓,在唱法上强调吐字、过腔、收音,被称为“水磨腔”,在乐队配置上,除笛主奏以外,加笙、琵琶、三弦、箫管、月琴、鼓板等乐器,使音乐表现力大大增强。梁辰鱼创作的《浣纱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奠定了昆山腔的地位,成为集南北曲大成的“官腔”。清代初叶,昆曲仍然兴盛,剧坛上有“南洪北孔”之名,“南洪”是指洪昇,其代表作是《长生殿》,“北孔”是指孔尚任,其代表作是《桃花扇》。此二剧是昆曲的压卷之作,之后,昆曲逐渐衰弱,终为其他剧种取代。

皮黄腔

包括西皮和二黄两种腔调,它们原是各自独立的声腔。西皮腔起源于湖北,音调高亢有力,明朗流畅,音程跳动比较大,常用于表现喜悦、激动、高亢的情绪;二黄腔产生于安徽,其腔调流畅平和,节奏较平稳,风格低回婉转、端庄 凝重,常用于表现回忆、沉思、感叹的情绪。清乾隆时代,西皮和二黄腔逐渐合流,形成了汉剧、徽剧,其进一步的提高与京剧的成长紧密相关。

京剧

清康熙末叶开始,昆曲逐渐衰弱,“乱弹”诸腔取而代之,如梆子腔、秦腔、皮黄腔等。它们在音乐上突破了曲牌体的形式,创造了以板式变化为主的板腔体式。乾隆中期出现的“花雅之争”,使昆曲最终趋于衰弱,乱弹诸腔盛极一 时。京剧就是在这一背景下逐渐形成的。京剧的唱腔以皮黄腔为主,是板腔体戏曲中最完善的戏曲唱腔。它以原板为基础,通过曲调、速度、节奏、节拍的变 化,衍化出一系列不同的板式,用以刻画不同的人物性格。京剧的题材以武戏为主,大都采用《三国》、《说唐》、《水浒》等历史传说故事加以改编。京剧发展史上,曾出现过很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如咸丰、同治年间的程长庚、余三胜、光绪以来的梅巧玲、谭鑫培、周信芳、马连良、梅兰芳、程砚秋等,他们杰出的表演艺术及高尚的艺术人格,为京剧艺术增添了无穷的光彩。

古琴音乐

明清时期,各地琴人因受民间音乐、方言等因素影响,形成了各自的风格,产生了不同的流派。各流派有自己的曲目、刊本、审美要求,理论著作日益增多。刊行琴谱:《神奇秘谱》、《太古遗音》、《太音补遗》

《弦索备考》

是一部以弦乐器为主的合奏曲谱集,由清代蒙古族文人荣斋于1814年编成,全书6卷,共10册,用工尺谱记写,共收有13套以弦乐器为主的合奏乐曲,曲名为《合欢令》、《将军令》、《十六板》、《琴音板》、《清音串》、《平韵串》、《月儿高》、《琴音月儿高》、《普庵咒》、《海青》、《阳关三叠》、等。该谱除用总谱形式外,琵琶、弦子、筝、二胡四件乐器均有分谱。

朱载堉与十二平均律

朱载堉,明代乐律学家、历算家,毕生潜心数律研究,其主要乐律学研究成果大都收入《乐律全书》之中,该书共47卷,汇刊了《律学新说》、《乐学新说》、《律吕精义》、《律历融通》等。1584年,朱载堉在《律学新说》中首先 提出了“新法密律”,即十二平均律,从而完全解决了两千年来乐律学上存在的黄钟不能回归本律和不能旋相为宫的千古难题。

新法密律

用开方的方法来计算律的长度,使十二律间的音程达到严格的均匀性,他通过两次开平方,一次开立方的律学计算方法,求得了相邻两律间的长度比值,从而实现了在学理上利用等比数列的方式,将一个纯八度的振动体长度均匀地分 为12份比值相等的“十二平均律”,科学地从理论上解决了三分损益法造成的问题。

下载古代史(中音史的古代部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代史(中音史的古代部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音史[优秀范文五篇]

    萧友梅为校长。国立音专设预科、本科、研究班,并附设师范科与选科,成立了相当于系的理论作曲、有键乐器、乐队乐器、声乐和国乐等组,从而形成 选择 填空 判断 了较为完备的专业......

    中音史 名词解释范文合集

    中国古代音乐史 名词解释 1、昆山腔:也叫“昆腔”“昆曲”“昆剧”等,是明代产生的四大声腔之一。最初是昆山一带民间流行的南戏“清唱”腔调,后经魏良辅吸收诸多腔调音乐和“......

    中国古代史部分

    13. 西夏的建立西夏是由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建立,是古代羌族的分支,居住在青海、四川、甘肃三省交界处以游牧为生。唐中后期受吐蕃挤压,迁到陕西、甘肃、宁夏一带,党项族有许多部族......

    古代部分

    古代部分 1.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

    世界古代史--古代印度文明

    吠陀文明、婆罗门教与种姓制度 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婆罗门教和佛教有哪些异同之处?试论德里苏丹国家对印度封建文明的影响印......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文明

    评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并比较其异同《高卢战记》伯里克利民主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及局限性 试述希波战争对雅典和波斯的影响 分析希腊地理环境及其对古希腊史的......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测试题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专题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2016·广东)1.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海南新石器时代遗存,距今约6000年。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

    古代部分(范文)

    七年级古诗词默写 1、 日月之行, ; ,若出其里。 2、乡书何处达? 。 3、 ,浅草才能没马蹄。 4 稻花香里说丰年, 。 5、枯藤老树昏鸦, ,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 6、 烈士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