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有感1000字[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5 16:1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有感100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有感1000字》。

第一篇:读《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有感1000字

读《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有感1000字

马恒彪

用了整整一个寒假的时间读完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一书。书读得久不是因为少读,断读、忘读,而是因为这本书跟我平时阅读的书籍有不一样的感觉,初读时,感觉这本书着实难读,难懂,更谈不上理解了。究其原因,我想,这可能是跟个人粗浅的知识水平有关,或者是自己原有的对“教育”的真正实质含义上的认识与理解不够深入,在平时的教育中还是原先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但,以上的观点在我读完《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后已经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是那样的深刻,那样的有内涵。下面就谈谈我对《教育的另一种可能》这本书的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教育就是要把孩子心灵深处的生命力引导出来

不管在中国大陆还是在香港或者在日本及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教育上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人说我们大陆的学生高分低能,只会考试,没有创新能力。

教育一直是被人诟病的一个行业,因为大家对教育的理解实在是太多太多,有时很难分得请到底谁对谁错。目前我们还是逃脱不掉“上大学找工作、上好大这找好工作”的框框。因为我们的大学看的就是分数,所以我们的学生自从上学以后就只能围着分数转,围着如果提高分数转。由此以来,使本来自信的孩子随着年级段起来越高,孩子的自信却越来越差,我们忘记了“自信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有多么重要”.失去自信的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特长是什么,不知道自己可以干什么,他们忘记了自己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我们的学习越来越教条化,把母语学习也单纯是为了考试,忘记了学习母语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忘记了“不要在孩子不感兴趣,还没有能力理解的时候,让他做任何不感兴趣的事情”,而是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大家都是统一步伐、统一学习;我们忘记了“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道路,对大多数人可能都是不合适的”.……但是我们还是不遗余力地、忘乎所以地干着这些事。

二、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是家长的改变、教师的改变、是教育的评价制度改变。

家长的改变才能使教育改变。现在,干啥都要培训、考证,就是当家长不用,生完孩子就上岗。但是这些“无证上岗”的家长却使我们的教育受到了“阻碍”.“对于孩子,我们从来都是‘舍不得’的,舍不得他们跌倒,舍不得他们受伤,舍不得他们失败,事事为孩子强出头。‘每一步,我们都功利地计算周详。’在‘金钟罩’下,我们圈养出了一个个没痂没疤的孩子。”这些“没痂没疤”的孩子如何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呢?但是我们的“家长总是以自己的有限,来理解和指导一个有着无限可能的孩子。”“教育并不是单纯的规范和监督,其实,”放纵“也是一种教育,是一种形式消极、意义却积极的教育。在这种”纵容“下,孩子可能损坏一些东西,可能制造一些混乱,甚至可能受点小伤,却正是走在受教育的轨道上。”

教师的改变才能使教育改变。“老师应该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认知自我、认识世界。而孩子真正需要做到的,其实是”学习知识,掌握方法,了解世界;知道自己是谁,能做什么,并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一个好老师一定要启发学生,激发他的潜力。如果半年里能有一个学生被他启发了,对学科产生兴趣,那他就成功了。”

教育评价制度的改变才能使教育改变。你的梦是什么,你的故事是什么,这些非常重要。这些在追求分数唯一的考试制度下是很难实现的。试想,一个说自己有领导才能的人,却从来没有做过领导;一个说自己勇敢的孩子,却从来没冒过险;一个说自己很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却从未尝试过做自己想做的事,那人家怎么能相信你呢?我们只有改变评价制度,使我们的孩子有机会去尝试,才能使我们的孩子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才会使我们的孩子有故事。

第二篇:读《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心得体会

读《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心得体会

冯玲花

在当今的中国社会,每一个家庭都非常重视教育,都希望孩子不输在起跑线。所有的家长都感到了教育的压力。这是一种极好的社会现象,是中国社会进步的结果,也是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这将是中国人口素质提高的基础。过去,在中国人民在贫困线下挣扎的时候,大家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只是让他们自生自灭!现在的情况不同,家庭的物质条件有了保障,家长们就希望孩子们能有更大的发展。一时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都想通过高考寻求更好的机遇。慢慢地不断有人从过独木桥的队伍中跳起来,审视这条道路。许多人发现这条路不一定是人生发展唯一出路。于是一些人在思考、在实践、在进行有益的探索。这些思考探索的成果就呈现在《教育的另一种可能》一书之中。这是一本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教育特稿精选。其中的每一篇目都能给人们以启迪。

教育工作者或许可以从“拒绝当一个标准产品”、“寓言镇上的神话中学”、“读书改变了什么”和“第三条道路”等篇目中找到解脱或减轻苦恼的方向。就具体学科而言,中学英语教师节必读的篇目有“应试狂拽教育跑”,中学语文教师最好读一读“对抗语文”这一篇。许多家长可能有这样的苦恼:“有本事”的家长为何培养出“没出息”的孩子?读了“生命的弓与矢”,或许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晓航的父母的做法或许可以借鉴。为了避免杨媛的悲剧重演,学校和家长能做的事情很多。“问题孩子还是问题家长”告诉我们所有问题孩子的问题根源都是问题家长的身上。

对于那些想让孩子出国学习的家长来说,认真读一读“破解美国高考”、“不知身在何处”和“斯坦福鸭子拨动中国式焦虑”三篇,便可以避免误将俄亥俄大学认成俄亥俄州立大学。敢于创新的教师可以从“带领孩子走向知识”和“120平方米的教育实验田“两篇中得到许多有益的感悟。

书中引用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副雪松曾经说过的话:“有这么一群人,工资不高,自由度不大,每天高强度地工作,承受着来自社会、家长的巨大压力,但仍然心怀教育理想,在有限的空间里争取做到最好。这群人,就是我们公立学校的老师。”这一段话道出了许多老师的心声。

本书责任编辑新教育研究院院长,原创教育的董事长吴法源先生提出的口号是“以出版推动教育进步”。我想他所说的教育既指学校教育,也指家庭教育。我读完全本《教育的另一种可能》之后感受到,《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是每一位教师必读的书,也是每一位家长必读的书。如果所有家中和所有教师能够读到这本书,家长将会少许多烦恼,学校将会少许多问题学生。

第三篇:读《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有感

读《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有感

最近,我读了由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内尔·诺丁斯博士写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在书中,内尔·诺丁斯主张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彻底改革,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建立一个充满关心而不是竞争的环境,对学生的各种兴趣和才能予以开发和培养。围绕这一主旨,书中详尽阐述了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诺丁斯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探讨了这个以“关心”为核心的新教育模式所涉及到的各种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问题,我想这不仅对教育工作者有特殊的意义和重大的价值,而且任何关心孩子的人也都有必要阅读此书。

从书中我感悟到了教育的实质。这是一个我们需要反复拷问自己的问题——“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因为有什么样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静心来问问自己,什么是幸福的生活?真的是越有权越有钱的人就过得快乐吗?一个认真审视过自己生命生活的人都会发现这些不是最重要的。再追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想要孩子幸福,幸福的标准是什么?为人母的诺丁斯说,她希望她的孩子一生中免受严重的疾病和伤害,希望他们展示和发展有价值的才能,希望他们成为体面的有爱心的人,希望他们在各自的家庭、职业和社区生活之中获得爱和欣赏。那么,当我们带着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一颗为人父母的敏感心灵来审视我们的教育时,会疼惜我们的孩子。

我们可以明确一点: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的是一个能感受关心并学会关心的人,包括关心自我,关心身边的人,关心陌生者和远离自己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地球,关心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关心知识。

一个关心自我的人,会珍惜自己的健康,正确地对待生与死,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才能认真选择一份自己喜欢的事业,并全情地投入,工作、娱乐和劳动在他们的眼里没有太多的区别,因为它们都会带来满足感和快乐。

一个关心身边人的人,会更好地处理他与夫妻、朋友、同事和邻居、父母和师长的关系,敏感地感受来自他人的关心,同时也能真诚地去关心别人,如果学 会了关心,那么即使面对竞争,也会有一份健康而有益的心态。

一个关心陌生者和远离自己人的人,会了解战争带给人类的巨大灾难,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强加于人,尊重他人的生活。

一个关心动植物和地球,就会节制自己,亲近和爱惜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与人类的伙伴更好地相处。

一个关心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的人,学会制造、修理和维护自己的物品,只有这样才能学会欣赏奇妙的技术和物质世界,在散发着檀香味的书架前,舒适地躺在杉木的摇椅上保持内心的一种安宁和平静。

一个关心知识的人,学会认识了自己的潜力,发现知识在生活中的奇妙作用,发现了知识的本质和美。

这样的人才是我们的教育真正需要培养的人,诺丁斯认为教育没有什么最后的产品——没有什么人接受教育后能够成为完美的人,但是,教育会培养出那些向我们展示进步和成长的人,而只有一个学会了关心的人才具有这种进步和成长的张力,去追求和实现一生的幸福。以学会关心作为教育目的,我们要培养出更多样、更具个性的学生,而不是 “一模一样”的学生。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确实是受益非浅。我想,《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给予我的另类启示就是在学会关心这种教育模式下的人文性的课堂还需要我们教师学会等待,等待“千年的铁树开花”。教师不要指望一次教育就能成功,不要指望学生一口吃成胖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等待是一种唤醒,唤醒学生对生活经历的重新体验。

等待是一种期待,期待学生在知识积累中感悟。

等待需要时间,知识的融会贯通,人格、习惯的形成,都需要长时间的训练。等待更是一门教育艺术,让我们以正确的教育理念,真诚的鼓励,做到在不经意的举手投足之间,都能给学生以新的体验和启发,从而开启学生的智慧!

第四篇:《廊桥遗梦》幸福的另一种可能

幸福的另一种可能 思考的猫 5 2008-10-14 08:01:

31记得当初《廊桥遗梦》在美国上映的时候,我还是个小屁孩,当时看国内媒体提及本片时,都是一副生怕被这部“美化婚外恋”的片子误导人民的架势。那时的我从 小受类似教育多年,但凡看到文艺作品中有婚外恋情节,无不深深同情被戴帽者,对偷人者深恶痛绝。渐渐地,怀疑开始了,伴随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对于婚外恋,我也认识到它没有那么简单,就如今天再看当时由于在媒体的到道德评判下,我简直不屑的《廊桥遗梦》,感觉更是不同寻常。

将《廊桥遗梦》看作一部“美化婚外恋”的电影是粗俗的,将《廊桥遗梦》看作一部“和谐社会,回归家庭”的电影又是肤浅的,它更多表现的是一种抉择,一种个 人幸福与道德枷锁下的挣扎。在我渐渐成长的岁月中,我越发感觉,婚姻本质不是为了让人幸福,它的作用是为了维系社会组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甚至可以 说,它是反人性的。其实,本来社会要协作,一些人性的东西势必要作些控制,所以,婚姻制度以及其配套道德体系来了,我需要它来将一对对男女以法律的名义结 合(捆绑)在一起,这样对社会的正常运转是有很大益处的。所以,婚姻并不神圣,如果神圣,干吗要法律认可?搬到一起住不拉到了,那是因为社会的示范,我们 都要有个“名份”。好在,现在的婚姻在自由恋爱的基础上,有了更多幸福的可能,但是问题也来了,当两个人踏上婚姻殿堂时,他们常常是处于爱情幸福的阶段,情投意合,甜蜜无比,但是,人总在变化,两人要想保持这样的幸福感,无疑要以一种适宜的节奏变化,这样才能将幸福感保持,我们知道,这样的概率已经开始大 大降低。更何况,在任何阶段,总有个社会习惯下的结婚“标准年龄”,比如,当前的中国城市,25到30岁最为普遍,你说怎么就这么巧,偏偏那个能让你终身 幸福的,陪着你变化保持幸福的人就在那个年龄段出现?好了,()婚姻幸福的概率进一步下降。

看上去,我是个婚姻悲观论着,没错,确实如此,但是悲观并不一定必然是种消极情绪,正是悲观下,我们需要以悲观的心揣度对方,了解对方可能正在变化,去沟 通,去了解,去寻找适宜的节奏。在《廊桥遗梦》中,我们看到,女主角弗朗西丝卡回忆到,当初答应丈夫的爱情时,也是一脸幸福,到一个友好的小镇,带着平淡 生活的憧憬,却渐渐成为一个为琐事烦恼的家庭主妇,她感到枯燥、无聊、无奈,却无法与丈夫分享,因为这很难说出口,因为婚姻“不是就该这样吗?”,此时的 她已经开始变化,而丈夫或许已经有所察觉,但是在婚姻惯性的缘故下,他们只能这样默默的过日子,此时的弗朗西丝卡只待另一种变化的点燃。摄影师罗伯特的出 现,()与弗朗西丝卡说俗点,就是干材遇上烈火,本来嘛,弗朗西丝卡起初就是被爱情滋润的青春之树,到最后渐渐失去这样的滋润,成为干材,于是,罗伯特来了,他曾经历婚姻的失败,长期四处游走,他见多识广,风趣幽默,他向长期在小镇带着的弗朗西丝卡带来外面世界的精彩,也终于与寂寞的她从投机到暧昧,直到相 恋。

我们常常对爱情极力美化,歌颂,但是如果这个爱情有了婚姻外的前提,便改变了态度,哪怕它再真诚,再浓烈,所以,在婚姻上,从精神到肉体,直到整个情感各 个阶段分别出轨的人想必不少,但是真正踏出关键一步的人总是很少,以私奔这样绝决的方式踏出的更是艰难。真如弗朗西丝卡所说,哪怕与丈夫没有了感情,但是 对善良的丈夫她并不忍心伤害,她更不忍心抛弃自己的孩子,不忍心看着自己的离去,让家人蒙受耻辱。()当感性碰上理性,激情碰上道德,痛苦的挣扎总是难免,所 以,本片在一种慢慢的节奏、淡淡的情愫下进行到后部,终于开始了充满张力的高潮,走,还是不走,对一个女人,这更加困难,因为在世俗中,出轨的男人或许会 受些谴责,但是却常常伴随微妙的其他人的“羡慕”和对其“能耐”的认可,而女人就不同了,往往是彻底的鄙夷,何况小镇已经有一个出轨女人的“示范”。弗朗 西丝不愿家人蒙休,不愿孩子们痛苦,她选择留下,哪怕只是一瞬,哪怕片刻她又有所犹豫,但是却已经无法再赶上罗伯特远离的车痕,这痕迹,带走的是她改变生 活的一次机会,幸福的一种可能。

弗朗西丝卡的抉择是正确的吗?没有人能回答,或许,哪怕她走出了那一步,哪怕她能令一个浪迹天涯的男人安定,但是正如前面所说的,爱情的捉摸不定注定了两 人间幸福感的不确定性,罗伯特展现的未来生活的幸福就如她丈夫曾经令她憧憬的小镇生活一般,令人向往。所以,对于婚姻中的人,对于另一种幸福可能的选择,总是很难简单的评判的,走,或是不走,都可能伤害自己和他人,主流道德观更倾向于让婚姻稳定,所以,在满怀憧憬的新人,走入婚姻殿堂时,切莫将婚姻的种种 常规视作理所当然,或许值得保持一份悲观感,但是乐观的应对,对伴侣多些体察,多些沟通,就如弗朗西丝卡的孩子们在母亲死后,了解了母亲当年的痛苦的抉择 后,与已经产生缝隙的伴侣开始真诚的沟通,这不算晚,晚的是到了婚姻崩溃的前夕,我们还只是觉得婚姻就该长相撕守,还只是知道怪对方如何没有道德,自怨自 艾的人永远很难的到幸福。同时,在婚姻上,当你看到有人做出了“不道德”的选择时,请不要先开始鄙视,可能背后有你不知的故事,况且,你也在变化,或许某 天,一个人闯入你的生活,向你提供了幸福的另一种可能,你该如何面对?这永远是个甘苦自知的问题。

第五篇:教育的另一种可能读后感

在当今的中国社会,每一个家庭都非常重视教育,都希望孩子不输在起跑线。所有的家长都感到了教育的压力。这是一种极好的社会现象,是中国社会进步的结果,也是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这将是中国人口素质提高的基础。过去,在中国人民在贫困线下挣扎的时候,大家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只是让他们自生自灭!现在的情况不同,家庭的物质条有了保障,家长们就希望孩子们能有更大的发展。一时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都想通过高考寻求更好的机遇。慢慢地不断有人从过独木桥的队伍中跳起,审视这条道路。许多人发现这条路不一定是人生发展唯一出路。于是一些人在思考、在实践、在进行有益的探索。这些思考探索的成果就呈现在《教育的另一种可能》一书之中。这是一本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教育特稿精选。其中的每一篇目都能给人们以启迪。

教育工作者或许可以从“拒绝当一个标准产品”、“寓言镇上的神话中学”、“读书改变了什么”和“第三条道路”等篇目中找到解脱或减轻苦恼的方向。就具体学科而言,中学英语教师节必读的篇目有“应试狂拽教育跑”,中学语教师最好读一读“对抗语”这一篇。许多家长可能有这样的苦恼:“有本事”的家长为何培养出“没出息”的孩子?读了“生命的弓与矢”,或许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晓航的父母的做法或许可以借鉴。为了避免杨媛的悲剧重演,学校和家长能做的事情很多。“问题孩子还是问题家长”告诉我们所有问题孩子的问题根都是问题家长的身上。

对于那些想让孩子出国学习的家长说,认真读一读“破解美国高考”、“不知身在何处”和“斯坦福鸭子拨动中国式焦虑”三篇,便可以避免误将俄亥俄大学认成俄亥俄州立大学。敢于创新的教师可以从“带领孩子走向知识”和“120平方米的教育实验田“两篇中得到许多有益的感悟。

书中引用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副雪松曾经说过的话:“有这么一群人,工资不高,自由度不大,每天高强度地工作,承受着自社会、家长的巨大压力,但仍然心怀教育理想,在有限的空间里争取做到最好。这群人,就是我们公立学校的老师。”这一段话道出了许多老师的心声。

本书责任编辑新教育研究院院长,原创教育的董事长吴法先生提出的口号是“以出版推动教育进步”。我想他所说的教育既指学校教育,也指家庭教育。我读完全本《教育的另一种可能》之后感受到,《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是每一位教师必读的书,也是每一位家长必读的书。如果所有家中和所有教师能够读到这本书,家长将会少许多烦恼,学校将会少许多问题学生。


下载读《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有感1000字[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有感1000字[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一定要骄傲》有感:另一种骄傲

    另一种骄傲——读《一定要骄傲》有感今天,我读一篇文章——《一定要骄傲》,这篇文章使我对骄傲的看法有了大大的改变。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宁灵的父亲和住所被同学嘲笑,她的同学祈......

    读《儿童心理画——孩子的另一种语言》有感

    读《儿童心理画——孩子的另一种语言》有感盐城市大丰区城东实验小学黄国青本学期拜读了国内知名绘画心理技术领域专家严虎先生的书——《儿童心理画——孩子的另一种语言》......

    读论可能生活有感(精选五篇)

    读论可能生活有感 岁末年初所读书中,《论可能生活》给我启发最深。书页上折痕颇多,批注也密密麻麻。偶有几次夜深人静,手捧书卷回想往事,竟潸然泪下。感触最深者,是作者对幸福及......

    《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寻找教育的“另一种可能”

    《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寻找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原创: 吴会锋听说和了解这本书源于同学群里的分享和讨论,同学们都被主人公所吸引,带着好奇我上网搜索了这位我曾不......

    游戏化学习:信息时代里学习的另一种可能

    游戏化学习:信息时代里学习的另一种可能 *如何订阅我们? 国际新媒体联盟组织于2004年发起“地平线项目”(Horizon Project),每年反馈和预测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读《论可能生活》有感1500字(推荐阅读)

    读《论可能生活》有感1500字张双婷《论可能生活》是赵汀阳所著,从行动而不是从规范的角度去分析道德,并且力求符合一般人的直观而不求与伦理学传统一致,关注人的生活和存在。以......

    读《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有感

    读《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有感有时候人真的要相信缘分,这种缘分不仅仅在于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也是一样。大学的时候我喜欢一门选修课,叫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毕业之......

    读《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有感

    读《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有感开始看《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封面上的一句话吸引了我,"一本告诉你如何在当前社会生存、生活与成长的人生启示录".翻开扉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