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中国文化要略》有感:中国情,文化情
中国情,文化情
--读《中国文化要略》有感
原创: 朱丹妮(17国教)
习近平主席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是千百年来祖祖辈辈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历经沧桑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带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好奇,我在暑假选择了拜读程先生的《中国文化要略》一书。
作者程裕祯先生,1939 年生于山西省太谷县,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为国家最早专门培养的对外汉语教师之一,曾在老挝老中友谊学校和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任教。退休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主讲中国语言文化课程,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院长兼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和国际汉语教学信息中心主任,并担任多种社会学术职务。合著有《中国名胜古迹辞典》《中国名胜楹联大观》并主编《中国学术通览》和《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
全书读下来,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这本书并不是一本关于中国文化的理论性著作,而是一本关于中国基本文化知识的普及性读物。全书共有十七个章节,每个章节又分有几个模块,从文化简论开头,谈中国文化,再讲到中国的地理、历史、人文、艺术……书中有着中国优秀文化的历史起源及发展过程,以及对历朝历代文化现象与史书典籍,文史文献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深入的考证,在普及文化之中讲究有理有据,融合历史,由古及今,文中多有插图,让读者更加直观的理解文字所描述的事物场景。
在第五章汉字章节中,作者先是介绍了汉字的产生,旧时的三种说法,再提出疑问,然后用史书证据来解答汉字的产生之谜,第二节讲解了现存最早的汉字—甲骨文。从历史角度讲述甲骨文,略带过金文,第三节讲了大篆中的石鼓文,介绍石鼓文的历史由来以及字体特点。第四节就是汉字结构中的六书,以《说文解字·叙》为基础,深入解释六书。第五节讲解了汉字结构内含的基本精神,分条分点列出,并且用具体的汉字结构去阐明观点,条理清晰,读来富有趣味。最后一节,讲述了汉字的改革和现代化,由古及今,介绍了汉字在当代的发展与改革,提出汉字在当代应该如何发展的问题,引人深思。()整个章节下来,叙述详尽,详略得当,适应了普及文化的需要,使读者在短短的时间里,了解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更加勾起读者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对本国文化的民族自信。
龙应台先生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而公民社会,因为不依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文化便成为它最重要的黏合剂。”一个社会的发展需要文化,一个人的成长也需要文化,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源泉。作为新时代新阶段的对外汉语人,我们有责任学习好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在热爱这份文化的沃土之上,洒下自己对于本民族文化深深自豪感与使命感,播下文化传承的种子,用热爱与责任的汗水去浇灌,结出文化创新发展的果实。深读程先生的《中国文化要略》,仿佛有种穿越历史长河,与浩瀚宇宙中的历史传说、先辈名士、文物古迹对话的真实感,一场穿越时空的邂逅,一段关于心灵的对白,一场追逐时光的寻宝之旅,就此展开……
我想,每个对外汉语人都有着一颗中国心,一份文化情吧。就像是一棵小树,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这片文化土地上,从第一天开始,便与它血脉相连,共生共荣。
第二篇:爱国情——读《红岩》有感
爱国情——读《红岩》有感
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通过阅读罗广斌与杨益言的小说《红岩》,我才真正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与其中深深的爱国情。
《红岩》这部小说把重庆市工人、地下党和爱国人士对抗美蒋的决心、对祖国的忠诚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渲染了读者的爱国之情。
静静地翻着书页,当我看到“齐晓轩慢慢抬起头来,望着旁边的窗
口„„‘告诉你们,我永远是共产党员!’”时,心中激动不已,也被齐晓轩的自白所感染。这句话说得多么坚定呀!是的,“我永远是共产党!”这是每一名共产党的庄严宣誓;“我永远是共产党!”这是每一名共产党对祖国的表白和忠诚;“我永远是共产党!”这是每一名共产党对美蒋的示威!
心随故事情节忽起忽落,其中,江姐受刑的片段更是令我为之一震。“人们听到了审问的声音:‘你到底说不说?到底说不说?’„„‘你们休想在我口中得知任何材料!’„„十指连心,一根竹签对准她的指尖,血水飞溅,一根,两根„„竹签深深地撕裂着血肉”这是多么地残酷呀!看着江姐沉着、坚定的话语,我眼前浮现出了江姐刚毅的神情。她正一动不动地站在刑讯室内,嘴紧抿着,双眼怒视着敌人。“钉!”气急败坏的敌人用刑了,那粗粗的麻绳紧紧地绑住江姐的双手,特务冷笑着,突然用力把竹签钉进江姐的指缝中„„顿时,血水飞溅。那种十指连心的痛,一下子如同尖尖的竹签,钉在我的心头上。眼中噙着的泪,与江姐的鲜血一起向下滴着„„
五星红旗是用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面对飘扬五星红旗,血液在奔涌着,爱国情在心头激荡,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山师大二附中初一:shizizuo0815
第三篇:读《中国文化精要解读》有感
读《中国文化精要解读》有感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也许是世界公认的对中国文化的评价。在我看来中国文化的确如此,但作为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的中国人来讲,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并不能只止于此。中国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
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本书详尽叙述了中华五千年的概况,从中华文化的起源谈起,重点介绍影响后世较深的中国古文化,阐述了儒家文化的精髓和一些古文化常识。先秦时期,事实上也是中国人思想最活跃的时期,无数朴素的思想交织出智慧的火花,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对我们而言,比较有名的孔孟、老庄、墨子等,他们思想既对立又有相容,真的需要我们花时间去好好学习和研究。孔孟是儒家的代表,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之深远不言而喻,中庸之道,仁义礼智信,实为安身立命之根本。孔子的落脚点在于人的自我修养,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是温和的,这也是他的理论背后世推崇及统治阶级利用的重要原因。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文化在不断经受着来自世界各国文化概念的冲击,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不断在提升。对于当代对中国文化的褒贬不一,我觉得是由于对传统文化的模糊,文化要从小抓起,在文化精髓的氛围下才能够好的继承和发扬。做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一员,主要是通过一些经典诵读向幼儿介绍并让幼儿了解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在平时工作中也经常遇到幼儿出现一些“语出惊人”的怪语言,这时会引用《弟子规》里“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来向大家解释,这样既是教育引导了小孩也是弘扬了中国优良文化。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经世致用的重要体现。
第四篇:读《中国文化心理学》有感专题
中国文化专题研究作业 学号:
班级:
姓名:
硕0050班
读《中国文化心理学》有感
出于对中国文化和心理学的兴趣,于是我选择了由汪凤炎老师和郑红老师编写的《中国文化心理学》这本书来读,这本书主要从中国人的社会化观、中国人的自我观、中国人的人情观、中国人的脸面观、中国人的孝道心理观、中国人的迷信心理与对策„„十五个方面来写中国文化对中国人的心理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认知观念的影响。其中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中国人的脸面观、中国人的孝道心理观和中国人的迷信心理,这三各方面得内容,以下就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谈一谈我得感想。
《中国文化心理学》这本书对中国人的脸面观概括的比较详细,他从中国人对“脸”字的字形做了详细的概述外,还分别谈到了鲁迅、林语堂以及胡先晋先生等对面子的描写,讲述了面子在中国人眼中的看法以及面子文化对中国人行为的影响。显而易见,在中国人眼里面子是处于何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文化中,脸面就是一个添加自身或者自己家庭的荣誉的砝码。能够撑面子的事情很多,从小的方面来说吧,比如说我们小的时候,听到大人们说谁家的孩子长得真俊,谁家姑娘长得真漂亮,我们就感觉好像人家小孩子很有面子,给家里人长了荣耀,小的时候相貌就成了面子的直接表露,再常常听到人又说谁家孩子真有出息学习成绩那么好,竟来一定能够给家里争光,由此可见面子在中国文化当中有着多么重要的分量。再说的深一点,某某成功人士衣锦还乡,这不仅仅是给自己长了脸面,更重要的是给家人长了脸面,家里人走出去都觉得面子上有光,如果更成功,比如说给家乡人民造福了,那可不仅仅是家里人的荣耀,更是乡里人的荣耀。反之,如果某人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或者犯了什么事,这不仅仅自己会觉得很丢面子,而且家里人也会觉得脸上无光,出门都觉得抬不起头来,就连众人也会跟着说看谁家的那败家子做的那什么事,真给家人脸上抹黑。面子不仅仅体现在自己以及自己家庭这方面,并且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会时不时的考虑到面子这个问题,比如和领导关系比较好,和某某成功人士走的比较近,别人会说你真有面子能够和这个领导这么熟,自己要是给领导客气的话时也会说,多谢领导给面子。还有如果真的与别人闹翻了,人们也会这样说,大不了撕破脸,或者翻脸不认人等这样的话来,这都是中国文化中的面子文化。在中国文化中,面子文化会让中国人处事更加慎重,更加礼尚往来,不仅仅维护自己的脸面。而且要顾及他人的面子,这有助于中国人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文化。
尊敬长辈上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我觉得就是尊敬父母,这个从古至今都是一个不可质疑的定论,从小我们就受到这样文化的熏陶,要有敬老之心,要顺从父母之意,父命不可违,等等这类话我们已经是耳熟能详。《中国文化心理学》这本书也是从对孝字的语义分析开始,谈到中国文化中的尽孝心、践孝行。中国人的孝道主要表现在对父母的孝敬这方面,比如说要做到赡养父母,不做对不起父母的事,多为父母争光,时常回家看望父母等等这些方面,可以总结出中国文化里面的孝文化是很为重要的,这些孝道的理念需要我们牢记于心,把这个作为严格恪守自己行为的道德标准。而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有所不同,中国文化中中国人注重人文化;而西方文化注重物文化,中国人注重伦常文化;西方人注重个人本位文化,中国文化重等级;这些特点就决定了中国人处事与西方人处事的不同,中国人在办事的时候可能会考虑到父母的感受,与父母商量,要征得父母的意见。而西方人可能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更会考虑到自己的切身感受,再加上西方文化强调家庭对个人的解放,这样就更近一步拉开了中国人与西方人的不同思维感受,中国的文化多半是家文化,因此在尽孝道这方面有着也更为深刻的文化底蕴,也就对中国人处事以及行为有着很深的影响。
这本书对中国文化中中国人的迷信心理写的比较全面,主要概括为中国人的忌讳心理、中国人的盲信心理和中国人的依恋心理这几个方面,中国人的忌讳那是随处可见的,忌讳说不吉利的话,甚至忌讳那些与不吉利的话相应的谐音字或者数字,比如,中国人忌讳说“死”,就连相应的数字如4或者14等等这些数字都避免出现在自己的房字门牌号、手机号码或者车牌号码当中。如果真有老人去世了,中国人会这样说,某某人走了,某某人去了或者某某人没了等等这样的表达,这些足以表现出中国文化当中的忌讳文化心理。此外中国文化当中中国人的盲信心理也很浓厚,比如说盲目信“天”、盲目信“命”、盲目信“缘”等等,这些盲信文化影响这中国人的言行举止,比如人们常说“听天由命、命里安排、命中注定”等等,中国文化中中国人喜欢把事情的成败归于上天的安排,归于命运的安排,而不愿把它归于自己的疏忽或者自己的不努力。还有盲目信“缘”中国人认为人与人之间能够相识即是一种缘分,不如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
不相逢、缘来则聚,缘走则散”等等这些盲信心理使得中国文化充满了感性色彩。
通过对这三章的阅读,我们可以把这三章这么联系起来,得出这些结论,首先中国人注重脸面,首先是自己的对外形象得以保全,得到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其次是家人的脸面形象得到他人认可,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使家族光耀乡里。再从孝道来说,孝主要还是表现在对父母的孝敬,对家庭的负责,从两者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家的看重,看出中国家文化的的浓厚情愫。第三章则主要出中国人的事的态度,忌讳、盲信、依恋足以表现出中国人这种善于安土重迁,墨守成规,不善于精确思考的思维方式。中国文化的这些特点可以看出中国人善于自我安慰的一面,当然说到这里,我知道已经有很多人曾经写到过,这里只是我自己的一点感触而已,有些事情不是说我们不说它就不会发生,事情也不会因为我说了它就真的发生了,当然也有那种祸从口出的事,但是这两种性质完全不同。再比如说缘则聚,我们为什么不能说成聚则缘呢,现如今交通以及通讯这么发达相见相聚还不容易吗?非得给它套上这个词来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说我否定中国人的这种说法,当然有部分中国人是不被这种思维禁锢的,而是我觉得中国人应该在事情面前深深的思考,而不是用阿Q精神般的模式来为自己开脱,现在仍旧有的家长这么想,孩子要在自己身边,否则不放心,找工作要求稳定,安安稳稳的就行了,如果真是这样,我们还怎么求创新,怎么求发展,怎么去开拓眼界,怎么去抓住机遇„„作为中国人的我们需要深思!
对于《中国文化心理学》这本书,我是比较喜欢的,这里面不仅仅提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更为重要的是概括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处事方式,思维方式的影响,并且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策略来指导我们的言行以及处事,读了这本书我对中国文化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我看到了很多中国人的不足之处,用以指导我对问题的看法以及对事情的态度,这些都值得我去思考和借鉴。
第五篇:读《鸟情》有感
读《鸟情》有感
读《鸟情》有感1
我在上小学四年级,学了一课叫《鸟情》的一篇课文,这是一只小鸟和人结下的深厚的感情!小主人去上课,这只小鸟居然跑到他教师去了,其实是那小主人对它很好,现在也该小鸟对他好了!
我在上小学四年级,学了一课叫《鸟情》的一篇课文,这是一只小鸟和人结下的深厚的.感情!小主人去上课,这只小鸟居然跑到他教师去了,其实是那小主人对它很好,现在也该小鸟对他好了!
常年说小狗通人性,现在既然是一只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真是不可思议呀!接那我家的小狗,乖乖说 吧,它真是机灵!我那一次,我到新华书店去买了一本漫画,可我走在路途,把我心爱的漫画弄丢了,我伤心死了,我走回家,听见有狗在叫,我打开门,看见乖乖嘴巴里叼了一本漫画,我拿起一开原来是我的!我又高兴起来,把乖乖抱在怀里,使劲的亲它!!
其实你对动物好,动物也不对你不好的!!!
读《鸟情》有感2
今天我读了《鸟情》这篇文章,感觉它写得很细
腻、很有趣,我很喜欢它。
这篇文章写出了多种情感,分别是父亲爱孩子,孩子爱鸟,鸟爱孩子,老师爱学生。父亲爱孩子表现在:他关心孩子,了解孩子的喜好,而且满足了孩子的愿望。孩子爱鸟,给它取名叫“小花”;一放学就给它捉虫吃;睡觉时都要挨着它,生怕它被伤害;下雨时,也会及时把它捧进屋。小花也爱孩子,它经常陪孩子玩耍,连上课都要尾随孩子而去。老师也很有爱心,连小鸟飞进教室,落在孩子肩膀上也没有责怪孩子。
这篇文章说明人和动物要和睦相处,人要爱护动物。但是生活中还是有一些人不爱护动物。比如:有些人把宠物买回家,却把它搁一边不管了;还有一些人开始把宠物养得很好,后来,宠物生了一场大病,他怕麻烦就把宠物扔了。
人类应该保护动物,爱护动物,这样动物才会和人类做朋友。
读《鸟情》有感3
今天,我读了《鸟情》这个故事。这是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表达了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深深地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喜爱,也表达了鸟对主人的感情。
这个故事主要描述:父亲在河里找到一只喜鹊,把它送给了女儿,女儿精心照料着这只未开眼的小喜鹊,并给它起名“小花”。小花和女儿一起成长,一起玩耍,他们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最让我难忘的一段就是:“小花”在主人上学的时候,偷偷跟着它。上课时,老师点到主人名字,主人答“到”时,它以为主人叫它,飞进教室……
看到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动物也是有感情的,人和动物在一起的时间长了,也会产生很深的.感情。所以养了很久的动物,就尽量不要放弃,如果放弃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会失去寄托,两者都会不适应;我也明白了:爱是互相的,只要是真诚地付出,对方都会给予回报,哪怕是只小小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