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当代讲道艺术》有感
读《当代讲道艺术》有感
文:牛巧英
作者:斯托得
翻译:魏启源,刘良淑
出版社: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
出版年份:1986年
一:概述:(书的性质,成书目的及内容)
《当代讲道艺术》是一本讲道类的书籍。论讲道的书要写得好,非有经历的传道人莫属,本书的作者斯托得博士不但是英国少数伟大的传道人之一,并且他能自由地从事写作与旅行讲道,他的事奉遍及世界各地,看到此书,让人欣喜。
作者写此书的目的是为了激励所有传道人更加专心致力于自己的召命,使一个迷路的世界晓得神的救恩之道。
作者认为:讲道是传福音并使教会健全发展不可或缺的,现代的情势虽使讲道更为困难,却丝毫没有减少其必要性。
本书的重点不是在分享讲道的技巧方面,而是在神学和个人方面,作者特别强调“讲道如筑桥”,真正的讲道是横跨圣经与现代世界之间的桥梁,两端必须同样稳妥。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第一章是历史纵览,作者盼望读者和他一样觉得讲道有说不出的“荣耀”,以致在第二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面对围攻讲道的许多问题,第三章谈论讲道的神学基础,作者的观点是:神学比方法更重要,即没有坚实的神学基础就无法教导,真正的讲道是根据圣经或解经的讲道。第四章是作者所强调的“讲道如筑桥”,第五六章是对怎样做研究和准备讲道提供的建议,第七,八章是传道人的特质,必须真挚,热诚,有勇气,谦卑。第九章:结语,包括精选书目及简写一览。
二:本书的优点:
本书的优点甚多,我只谈三个方面:
第一:重点突出,本书的重点有两个,一个是神学方面,作者从五个方面来分享:对神,对圣经,对教会,对牧师职分,对讲道的信念。二是个人方面:包括了讲章的预备及传道人本质的特质。
第二:“讲道如筑桥”:传道人的关键任务就是把圣经世界与现代世界连起来,正如作者所比喻的“讲道如筑桥”,一头是圣经,一头是现实,讲道人筑起中间的桥梁,让圣经进入生活,让生活回到圣经。
第三:“引文丰富”:本书丰富多采的“引文”是作者就读了近一百本论讲道传播以及相关主题的书籍的精华,作者分享了他的阅读收获,读则受益。
我个人对本书的一点看法:
本书作者认为讲道最重要的秘诀不是在技巧方面而是在神学和个人方面,这个观点我完全同意,但是,作者在本书前言中说:“他没有谈到讲道的姿态,技巧,表情等,部分原因是,可以借着尝试和错误并借着善意的批评才能学好,”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姿态,表情在实践中容易改正,但是讲道技巧除了操练也要学习,如圣经上主耶稣和井旁女人谈“活水”之道,用“野地的百合花”等实物讲道,这些技巧真好,值得学习,所以我认为,如果《当代讲道艺术》这本书在内容上再加上一些讲道技巧的分享会更好,会锦上添花。
三:对我的帮助
1.灵命上:认识我懒惰的罪:读这本书有三处触动我的心灵,使我深刻认识到自己有懒惰的罪,第一处是读作者前言(本书第9页)作者写《讲道艺术》之前就读了近百本论讲道传播及相关主题的书;第二处是在本书176页邦豪士博士的话:“如果我只有三年时间服侍主,我会花两年时间做预备”;第三处是本书202页,怀德院长他律己极严,又痛恨别人懒惰,他把懒惰列为所有学生和牧师不可饶恕的罪,反省自己,我发现:我太贪玩,太懒惰,读书太少,研经太少,我愿意悔改。
2.事奉上:有人认为讲道是圣灵的工作,不需要预备讲章,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我认为,圣灵不会光照懒惰的人,人的本分和责任不可忽视,本书作者分享的讲章的预备方法很好:先选择经文,再默想经文,找出主要思想,安排自己的资料以适合主要思想,另外要加上引言和结论,写下信息并恳切祷告。预备讲章真的很重要,经历了自然觉得美好。没有训练的士兵上战场能获胜吗?不预备讲章能讲好道吗?
3.讲道上的帮助:
读《讲道艺术》这本书,对我帮助最大的是作者强调的“讲道如筑桥”,观察我所了解的某些教会,了解听众的意见,大家说:“有的讲道圣经解释的好,但是生活应用太少;有的讲道例证有力,但是圣经解释欠缺。”反省才发现,原来我们是不能平衡圣经与现实世界。其实,正如作者所说的“讲道如筑桥”,必须把圣经世界和现实世界很好的连接起来,让圣经指导生活,让生活回到圣经。
第二篇:读《当代小学生》有感
读《当代小学生》有感
第二实验中学 六一班 张家豪
书籍有成千上万种,不过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我,还是更喜欢《当代小学生》这一种刊物。因为我自从看了《当代小学生》之后便受益匪浅。
《当代小学生》共分为低年级与高年级。我是他的忠实读者,不曾错过每一期。初识它时我还没有上小学,经常跟妈妈去学校,在妈妈的桌面上的《当代小学生》吸引了,我虽然我还不认识字,只看书上的插图,我一打开书,便被里面那精美的插图给吸引了,我便迫不及待让妈妈读给我听,我听着听着便入迷了,从此,我就喜欢上了《当代小学生》,所以我从一年级到现在一直订阅着当代小学生这类刊物。说起来,《当代小学生》还是我的老师呢!自从我看了《当代小学生》之后,不但提高了我的作文水平,还使我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很多我以前解决不了的各种难题,那是因为在《当代小学生》中写出了非常多的写作技巧,还写出了很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你问我在《当代小学生》中我最喜欢哪一个版面的话,我会说都喜欢,不过我最喜欢的版面还是“电脑天地”,因为在这个“电脑天地”中可以学到非常多的关于电脑的知识。所以现在,同学们家中的电脑出了毛病都去找我,同学们还送给我了一个“电脑专家”的雅号呢!我知道这这可都归功于我的好朋友《当代小学生》。这本书不但帮助我学习,还使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比如说在“五个手指的争论”这一片文章中,我懂得了无论干什么事情都必
须要团结一致才行,在“超级滑梯”这一篇文章中我又知道了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勇于尝试。
大家听了我的介绍,你们一定也喜欢上了当代小学生吧!书是人们的精神食粮,我们一定要珍惜我们的书籍啊!那就让我们一起到无尽的书的海洋中去遨游吧!
第三篇:读当代小学生有感
读《当代小学生》有感
姓名:周歌学校:开发区山后小学年级:四年级指导教师:别慧娜
她是通向智慧的大门;她是帮助我走向未来的导师;她是我最忠实的伙伴,她就是——当代小学生。
我与《当代小学生》的第一次接触是在二年级的时候,学校自愿订阅这本书。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便毫不犹豫地拿出我自己心爱的零花钱,订阅了这本书,当刚刚 发第一本《当代小学生》的时我的心情非常的激动,这虽然 是第一次看这本《当代小学生》,但是我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本书。时常读着读着便被其中精彩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
《当代小学生》是一本好书她能上我明白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书中的 “名人故事” 让 我懂得人要学会去付出,懂得牺牲,更懂得爱祖国;书中 “伙伴 的作品 ” 让我看到了许多比我更努力,更优秀的同学,每一篇习作都是他们的见证,每一篇文章都能让我感受到伙伴们一丝不苟的精神态度;书中的“校园科技风” 篇篇 都会吸引人的眼球,“科技之风”篇让人会感受到一股迎面的吹来,她使我对神奇的大自然和宇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会增长了许多的知识; “语文大观园”篇叫我如何用智慧打开语文那扇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的知识大门;“生活中的数学”叫我从生活中认识数学,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影子〃〃〃〃〃〃《当代小学生》是一本歌颂我们当代学生的书,她记录着我们
小学生美好的生活和快乐的学习;是一本讲述我们当代学生的书,她讲述着我们小学生幸福美好的成长故事;是一本见证我们当代学生的书,她见证了我们当代学生每一点,每一滴的进步,每当我读《当代小学生》的时候,总能让我感受到我们当代学生的风采。《当代小学生》是我的良师益友,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我的阅读和写作水平都得到很大的提升,写起作文来更加得心应手,我的心情也会随着文中人物的心情而改变,有幸福和喜悦,伤心和无奈,在读书的同时,我也明白了好多好多的道理:遇到困难时一定要坚强,一定要勇敢;对待老人一定要恭敬和尊重;如果被老师表扬,不要沾沾自喜、骄傲自满〃〃〃〃〃
《当代小学生》每本都换着主题出书,和一本语文、数学、英语,国内国外大作家写的文章,师生交流等多面具体的辅导书与作文选。辅导书与作文选里的内容《当代小学生》里面有,辅导书与作文选里没有的内容,《当代小学生》里也有。
《当代小学生》不仅给了我创作的灵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还给了我无穷的智慧,我们是当代的小学生,是优秀的少先队员,还是勤奋、乐学多思的三好学生。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为祖国展现一个更好的明天,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今天,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明天,我们是祖国栋梁
第四篇:读艺术美学有感
读《艺术美学》的感想
艺术美学是在美学与艺术哲学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得以形成的。
艺术美学就是在研究和解释人与艺术对象之间的审美关系所形成的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具体来说,艺术美学研究“人、物、思、象、境“。
人,即审美主体,是面对艺术世界而具有审美情感的人。物,即审美对象,是纳入人的审美视野的艺术现象。思,即审美活动,人的审美活动表现为人的特殊思维方式,也称作情感判断、审美判断,属于审美之思。象,即艺术审美形态,指人与艺术对象之间的审美判断所生成的意象。境,即艺术审美境界,指人与艺术对象之间的审美判断所达到的精神与思维境界,不同于审美表象。这五个基本范畴以艺术审美活动为核心,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完整的艺术审美关系模式。
艺术美学的核心概念是艺术美,而美与艺术则是理解艺术美的基础。艺术美不是艺术与美两个术语简单相加形成的概念,而是处于审美状态中的人与艺术对象相互融通所形成的东西,是在人与艺术构成的审美关系中体现出来的境界。
它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艺术美是艺术审美领域中的价值存在。
第二,艺术美是艺术对象与审美主体的情感遇合。
第三,艺术美体现出人的艺术审美境界。
第四,艺术美是人的情感判断活动中的当下状态,不是过去形态或将来形态。《艺术美学》还比较全面的介绍了西方和中国的艺术美学发展概况。并且逐一分章详细分析了“人、物、思、象、境“这几个重要研究内容。
读完《艺术美学》,我感觉收益颇丰,此书让我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思维方式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总之,意犹未尽,还会反复拜读。
第五篇:读《当代历史问题札记》有感
教师编码:B0848
读《当代历史问题札记》有感
我是一个普通的生物教师,有时也会客串一下教地理。地理在中学里算是文科,但到了大学就是理科了,再加上我对数学一直很感兴趣,所以这样说起来我应该是一个绝对偏向理科的老师了。但事实上,我自高中开始就比较爱好文学,之后又喜欢上了“三国”之类的电脑游戏,这样顺带着对历史也有了兴趣,把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看了好几遍。(当然现在我知道《三国演义》是“三分实,七分虚”,不能当作真正的历史来看。)成为教师后,我对文史的兴趣并没有消退,反而更有增加。所谓近朱者赤,我想这与我校把生物、历史和地理并成一个教研组有点关系吧!在两位历史老师的熏陶下,耳闻目染,我对历史的兴趣就更大了。
去年暑假我阅读了易中天的《帝国的惆怅》,承蒙评委错爱,写的读后感得了个小奖。这次暑假我选择了罗平汉的《当代历史问题札记》。为什么会选这本书?
我生于70年代中期,出生后不久,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对共和国历史上的这段历史不甚了了。平时在与长辈的接触中,偶尔也会听到他们对当时情况的一些回忆和感触,他们对毛泽东的评价有时会让我觉得奇怪: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有人这么敬爱他?有人这么恨他?记得以前历史课对解放后的情况说得很简略,甚至根本不讲。那么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到30年里,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对这段历史产生了兴趣,于是去上海图书馆借阅一些书籍。虽然这方面的书籍还不是很多,但通过阅读借到的几本,我对当时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事情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而其中广西师范大学学者罗平汉写的《当代历史问题札记》,虽然没有直接对“文化大革命”作出评论,但对于文革前发生的一些事情如:反右、大跃进、人民公社的建立、1959年庐山会议等等都有比较精彩的述评。由于篇幅所限,我主要就本书中的一篇《彭德怀对个人崇拜的反对与庐山上书的结局》,谈一谈自己的感想。我想,从中可以窥见“文化大革命”为什么能发动起来的一些原因。
自1935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始终稳如泰山。正是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才能以如此快的速度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赶 1
走蒋介石的反动政权,使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翻身得解放的日子很有可能会延后很多。这是毛泽东和他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我们要世世代代永远牢记。
在抗战即将胜利的1945年7月,时年68岁的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在与毛泽东的谈话中,黄炎培直言相问:“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于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面对黄老的提问,53岁的毛泽东肃然相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黑体为作者加,下同)。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说得多好!旧中国两千多年的帝王制度,其实质就是“家天下”,是一家一姓的独裁统治,根本没有民主。按照鲁迅的说法,中国老百姓的状态就是两种:做稳了奴隶和想做奴隶而不可得。如何摆脱这种悲惨的命运?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在茫茫黑暗中终于摸索出了一条新路:民主政治。只有民主才能使劳苦大众彻底翻身解放!只有民主才能真正救中国!
民主和专制是天生的死对头。“一言堂”、“家长制”很容易导致个人专制,而个人崇拜又是形成“一言堂”、“家长制”的天然温床。在解放前,防止和反对个人崇拜曾经是毛泽东倡导和坚持的重要原则。然而,随着毛泽东在党和人民中的威望逐步提高,对他的个人崇拜就逐步发展起来。早在黄炎培访问延安前的中共七大上,首次提出了“毛泽东思想”,并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这些已经露出了个人崇拜的苗头,但毛泽东本人对此还是比较清醒的。在建国前夕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经毛泽东提议,中共中央讨论
并通过了防止个人崇拜的六条规定;在1953年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时,毛泽东又亲自删去了一些过分歌颂他的条文,并且解释道:“这不是谦虚,而是因为那样写不适当,不合理,不科学。在我们这样的人民民主国家里,不应当写那样不适当的条文。”
但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个人崇拜问题的揭露及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使毛泽东对个人崇拜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在此前后,具体负责经济工作的周恩来等领导人,针对经济建设中的急燥冒进倾向,提出了反冒进。从1957年底到1958年上半年,毛泽东对反冒进进行了猛烈批评。周恩来等人从维护党的团结、维护毛泽东的威信出发,被迫一再进行违心地检讨。自此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由反冒进转入了“大跃进”。大跃进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稍有些历史常识的人都略知一二,这还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毛泽东的反反冒进使党内民主遭到破坏,导致毛泽东的家长制作风和“一言堂”局面的形成,这一后果更为严重。毛泽东对主张反冒进同志的批评,不是以理服人,而是居高临下,以势压人。被批评者主要是从维护党的团结、维护毛泽东的威望出发,违心作出检讨,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思想已同毛泽东一致。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民主被破坏,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就会必然增长。由于缺少党内民主,党内对毛泽东几乎是言听计从,对他的错误不敢批评,更不能纠正,从而使毛泽东越来越偏离了他自己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他的“左”倾思想越来越严重。伴随着反反冒进和大跃进,毛泽东对个人崇拜也就渐渐欣赏和接受起来。在发动大跃进的成都会议上,毛泽东在谈话中将相信真理和崇拜个人混同起来,并且把本应反对的个人崇拜分为正确和错误的两种,实际上说明他对个人崇拜已经持赞同态度。在他这番讲话之后,会上马上就有人大搞对他的个人崇拜。(请注意:这种人总是存在的。)毛泽东对个人崇拜的接受和个人专断作风的形成,就必然难以对党内的不同意见持虚心接受的态度,尤其容不得有人否定他亲自发动的大跃进。在这种背景下,彭德怀在庐山上书的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在党的高级干部中,彭德怀性情梗直,厌恶阿谀奉承,对歌功颂德看不惯,而且他对看不惯的事情还要说出来,从不看别人脸色。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彭德怀与毛泽东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但彭德怀从不把自己同毛泽东的关系庸俗化,他并不认为毛泽东是神,因此他不赞同神化毛泽东。在中南海开会时,彭德
怀多次提议不要唱《东方红》,不赞成喊“毛主席万岁”。但这在当时应者寥寥。从彭德怀几十年对毛泽东的了解来说,他一定知道在毛泽东已经接受个人崇拜的情况下,对他提意见、反对个人崇拜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但彭老总就是这样一个人,有话就要说,如哽在喉,不吐不快。就这样,他在庐山会议的小组会上不止一次发言,内容包括反对个人崇拜,对大跃进的批评,对人民公社运动以来“左”的做法的批评。这些发言有的是直接关系到毛泽东的,有的是间接涉及,虽然其基本精神是实事求是的,而且切中时弊,但这必然引起毛泽东的不快。意犹未尽的彭老总觉得有些话在小组会上不方便说,于是就直接向毛泽东写信,这就是后来所谓的“万言书”。
这封信的后果现在我们都知道,彭德怀被打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还有一个所谓的“彭、黄、张、周反党集团”也被打倒。在毛泽东个人崇拜思想发展之后,在很大程度上有错误他自己可以讲,别人讲就听不进去了。现在彭德怀竟然讲了这么多的缺点,这是毛泽东所不能容忍的。毛泽东先是将“万言书”印发全体与会者进行讨论,并在之后的讲话中对“万言书”进行上纲上线的严厉批评,把他与彭德怀的分歧看成是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至此,会议的风向立即改变,原来很多赞同彭德怀观点的同志迫于形势,言不由衷地对彭德怀进行批判。而在此过程中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讲一句公道话,究其原因,在于毛泽东逐渐滋长起来的个人专断、“一言堂”作风,使党内的民主遭到严重破坏,导致谁也不敢提不同意见。这正是庐山会议的悲剧所在!
行文至此,不禁对彭老总的命运浩叹再三。“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没想到戎马一生的彭大元帅会在庐山会议上跌下马来。而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源就在于失去了民主,个人崇拜盛行。1945年毛泽东说的“民主”二字言犹在耳,仅仅过了十几年,恰恰是他本人,将党的民主破坏得体无完肤。个人崇拜是一剂腐蚀剂,既可以腐蚀被崇拜者,也可以腐蚀崇拜者,使其盲目地相信领袖永远是正确的,无所不能。即使有错误,也只能由领袖自己发现,自己纠正。长期以来,党内从一般党员到高级干部,几乎都认为毛泽东是一贯正确的,没有也不可能发生错误。、这就出现了以毛泽东之是为是、以毛泽东之非为非的局面。这也是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破坏的必然结果。
个人崇拜的发展和毛泽东个人专断作风的形成,导致了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
对彭德怀的错误批判。而这场错误的批判又导致了党内民主的进一步破坏。此后,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进一步发展,他的个人专断作风也更为严重。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淀,再加上指导思想上“左”倾理论的不断发展,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历史的教训惨痛而深刻,“文化大革命”使中华民族整整走了十年弯路。痛定思痛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文革后掀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以邓小平为首的新一代领导集体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拉回正确的轨道。今年是改革开发三十年,我们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全靠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不犯错误,一个党也不可能永远不犯错误。怎样才能少犯错,甚至尽可能不犯错?民主是关键!只要每名党员都能畅所欲言,只要每个老百姓都能将心中所想毫无顾忌地说出来,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是有希望的,我们的未来将会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