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伦理学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分析-德育

时间:2019-05-15 16:2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网络伦理学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分析-德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网络伦理学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分析-德育》。

第一篇:网络伦理学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分析-德育

网络伦理学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分析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互联网成为社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主要手段,也使个体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网络文化的多元性给青少年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信息选择性空前的增强带来了多元化的价值判断和评价,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一定的影响。

一、网络伦理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网络的虚拟性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一方面导致青少年群体对网络的极度迷恋,一段时间不上网便产生无所适从的空虚感,网络已经成为他们逃避现实与自我满足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青少年在网络中体验着一种虚拟情感,以此来摆脱孤独、郁闷。使自身沉醉于虚拟的满足中,利用虚拟的“人机交往”替代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1]造成了一些青少年对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冷漠,对近距离沟通的疏远,忽视了学习、生活中的亲情和友情。

(二)网络信息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青少年心理和生理等特点是极易接受外界的影响并进行模仿。一些网络游戏大肆渲染暴力气氛和色情信息,使青少年面对繁多的网络信息,盲目地接受不良文化的侵入,导致一些青少年耳濡目染后的无法自拔,为了上网玩游戏、看色情信息,或偷拿亲友的钱、抢劫路人钱财,或行窃、强奸等做违反法律的事情。扰乱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网络信息造成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

互联网络的娱乐性、消费性,迫使青少年追求感官刺激,随心所欲地享受虚拟游戏的设定,追求标新立异的个性化感受,排斥和无视道德义务和理想信念,很少考虑其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导致青少年精神空虚、贪图物质享受、不思进取滋生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一些青少年有业不就,好逸恶劳,靠父母生活并认为理所当然。

二、网络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分析。

(一)青少年道德自律意识缺失。

部分青少年没能实现由自律向他律的积极转换,出现了自律缺失的现象。造成青少年道德自律意识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矛盾性。[2]青少年在进行道德社会化的过程中并非总是被动的,有其主观能动的一面。在思维上,他们具有了一定的批判性和独立性,但又容易产生片面和偏激,极易怀疑他人,固持己见,甚至产生某些逆反心理;在情感上,他们容易感情冲动,常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兴奋、激动,有时又会变得泄气和绝望,情绪不稳定。

(二)家庭伦理教育缺位。

家庭伦理对个人道德人格的塑造、对个人道德心理形成的制约以及对个人道德行为的规范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些年,追求高分数、高名次、高升学率之风盛行,在家庭教育中过分重视智育的现象非常明显。与此相反,许多家长忽视了教育子女如何做人的灵魂教育,将道德教育弃置一边,不闻不问。

(三)学校伦理教育滞后。

中学的教育内容完全按照高考的要求排定座次,导致学校不能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弊端,多数学校偏重于学习成绩与升学率,德育教学停留在知识的传授、灌输,缺乏创新的时代精神。二是部分教师的素质较差。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伦理价值观的影响至关重要。近年来,师德问题开始成为很多人讨论的焦点,一些教师素质较差,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和德育效果。

三、从网络伦理视角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强化青少年的道德自律意识。

在网络世界,个体意志比现实世界有更大的自由度,人们可以自由设置、自由选择、自由下载不同的内容,这就要求每一个网民要有道德自律意识,否则,不同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的人上网,具有不同的行为结果。如何才能培养道德自律意识?一要有明确的道德认知,要区分清楚哪些行为是道德的,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这是培养道德自律意识的前提条件。二要有坚强的道德意志,对自己认为道德的行为能够身体力行,约束自己,这是培养道德自律意识的关键。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应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信念,不断加强青少年个体的道德修养。

第二篇:青少年道德教育

关于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活动的初步设想

活动背景: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强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青少年正处于道德观形成时期,他们的大脑就像一张纯洁的白纸,可以绘出各种各样优美的图画,他们心灵的大门始终敞开着,时刻准备接纳新鲜事物。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加强这一阶段的道德教育,对他们一生怎样做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青少年也是一个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系一个家庭的重要因素。因此家庭消费产品包括家居用品,青少年绝对是一个需要好好把握的潜在客户群。只有在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培养他对品牌的认识与信任才能长期坚固他对品牌的忠诚度。

活动内容:

1、宣誓活动

南京雨花台或南京博物院是一个极具教育意义的地方,可组织各中小学代表穿着有贵公司品牌的太阳帽,组成“青少年道德教育示范团”在雨花台或博物院举行宣誓仪式,届时邀请各大媒体进行报道。

2、演讲团

可组织部分优秀青少年学生穿着有贵公司品牌的太阳帽,组成青少年道德教育演讲团赴南京各中小学进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巡回演讲,势必在各中小学中掀起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浪潮。

3、书籍出版

可将中国古代传统道德故事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孝感动天”等编辑成画册,在封面和页角设计产品广告,赠送给各中小学,部分还可发行。

4、情景剧大赛

举行青少年道德教育情景剧(小品)大赛,可以学校为单位参加比赛,小品内容均围绕道德教育展开,比赛现场可设置有贵公司品牌的广告!

5、在活动期间组织部分青少年穿着有贵公司品牌的太阳帽看一场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参观一次博物馆。

市场企划部

2004.6.

第三篇:关于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1

浅谈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青少年已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网络具有大容量、互动性、隐秘性、易检索等特点,许多青少年利用网络来浏览、求索自己关心的问题和内容。网络为扩大青少年的信息量,提高学习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但是,网络普及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如网络犯罪、暴力游戏、色情、迷信等不良信息也严重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各种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接踵而来,系统地实施网络道德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如何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正视网上信息泛滥和思想渗透问题,引导青少年学会正确鉴赏事物、分析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青少年思想尚未成熟,识别能力较差,容易受到误导,网上各种各样的言论有可能导致青少年的思想观念混乱,道德水平下降。因此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改革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少年,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青少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自觉抵制不文明网络内容的侵害,自觉抵制外来文化的侵蚀。

(二)要积极构建青少年绿色上网通道。积极争取相关 1

部门的支持,开通专用上网通道,在网络接入时,通过技术手段对反动、黄色、封建迷信等内容及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进行查堵,屏蔽和过滤不良站点,同时可监控上网记录,控制上网时段及上网时间,避免青少年因长时间上网造成的负面影响,并保证低廉的上网资费,保持价格吸引力,消除家长对上网资费的顾虑,使互联网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更多的青少年。使之成为国际互联网的第一条青少年绿色上网通道。

(三)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教育,提高青少年适应现

代社会的能力。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不仅为青少年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也给青少年教育和青少年服务提出了新挑战。针对部分青少年逃避现实的倾向,要教育青少年分清虚拟社会和真实社会的不同,向年轻人分析社会的复杂性和必定存在的某些不足,使年轻人勇敢地面对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地投入到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去。如想方设法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当前,由于国家采取“减负”措施,中小学生课余时间相对增多,一些孩子的上网时间也大为增加。经常上网,对孩子扩大视野,增进知识,以及熟悉电脑和网络技术是十分有益的。但如果不加节制,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尤其是节日、假期长时间泡在网上,对孩子身心健康的负作用则是显而易见的。学校应正确理解“减负”的内涵,在课余时间应安排适量的作业和学习活动。同时,学

校和家长应密切配合,做好学生课余时间特别是寒暑假及节日活动的引导和组织,如安排游山玩水,组织参观各类博物馆、艺术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文娱、体育比赛,参加少年宫组织的各类兴趣班,培养琴棋书画及对科技、体育的爱好等,拓宽孩子的兴趣范围,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使其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思想、观念和健康文化的濡染,减少和杜绝孩子沉湎网上带来的种种弊端。

(四)做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可上网的电脑,家庭电脑成了孩子上网的主渠道之一。因而,家长在加强孩子应用网络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的、难以替代的责任和作用。为人父母者,首先应充分认识网络文化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巨大影响力,自觉配合学校搞好应用网络教育。家长平时在家中上网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坚决不做有违文明和道德规范的网上活动,这是对孩子最好的网络文明教育。其次,对孩子在家中的上网活动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因噎废食,禁止孩子上网,而应做好疏导工作。如提出完成课业、功课及格才能上网等要求,分析上网的利弊,限定孩子的上网时间,向孩子推荐健康、文明、有益有趣的网站,采用一些技术手段如设臵密码使孩子只能上指定的网站等,同时,经常注意孩子上网的内容,对孩子参与的不健康、不文明网上活动及时指出其危害性,并坚决加以制止。

(五)利用现有条件,加强青少年网络组织的建设。目前不少商业网站和青少年网站都实行会员制或俱乐部制。在俱乐部里会员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服务和更便捷的联络方式。这种方式较大程度上体现了网络组织的特性,并导致了一种网络文化的产生。因此,共青团组织有必要会同网络管理部门对这类组织加强规范管理,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纽带作用,通过网络形成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组织,再通过这些组织,开展有利于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活动。使网络文化由目前的消极、无序、自发、有限、有为向积极、有序、自觉、无限、无为的方向转变。

(六)开辟青少年网站,占领网络阵地。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网站建设。网站是网络传播信息、文化的重要工具。青少年的上网活动主要是浏览感兴趣网站的内容,在某些网站聊天、游戏、进行网上冲浪和发电子邮件等。因此,建设一批健康、文明,尤其是对青少年能起正确导向作用且富有吸引力的网站,是进行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在一些跟青少年教育有关的网站建设上,一定要针对青少年身心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如好奇心强、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浓、喜欢追求感官刺激、精力旺盛活泼好强等,突出新奇性、趣味性、科幻性和竞争性,精心设计网页界面,力求生动、新颖、有趣,充满青春活力。网站内容应尽可能贴近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以适合青少年成长的科学、文明、健康的知识、信息

和游戏等来充实网络,使青少年愿看、爱上这些网站,并能从中获益。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站建设的监管,制定有关政策、法规,引导和规范网站建设,每年开展评选、表彰、宣传和推荐优秀文明网站的活动,严厉监控和打击非法经营的、利用网络传播消极、黄色、谬误,甚至是反动内容和信息的网站。互联网是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型媒介,如果我们不去占领网络阵地,任由商业网站来传播他们的一整套价值观念,必将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不良的影响。建设青少年网站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建立共青团组织的工作性网站,团组织网站对团内信息的上传下达起到了方便快捷报的作用,但这类网站专业性、政治性较强,很难引起广大青少年参与热情。第二个层次是建立专门性的为青少年服务的网站,这类网站大多被称为青少年信息港,这类网站内容丰富,适合不同年龄、知识水平的青少年,因而受到广泛的欢迎。第三个层次是可以与现有的一些知名优秀网站合作,推出系列活动。搞一些网络培训、网页设计,电子商务等活动,并评选一些优秀作品,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

(七)做好协同配合,加强对社会网吧的监管。目前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网吧,是青少年除学校、家庭外的另一个主要上网场所。由于受利益驱使,不少网吧常常向青少年介绍一些低级趣味,甚至涉及暴力、凶杀、色情、赌博的网站内容和网络游戏,诱使他们长时间泡在网吧消费。有的青少年

“网虫”在网吧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对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损害。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强对社会网吧的监管,积极与文化、工商、公安、电信等协调,严格执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从法律规范、技术排查、文明经营等方面要求网络经营者遵循应有的网络规范,并可在绿色上网通道的基础上,建立“绿色网吧” 或开设绿色上网区,专门设臵加装过滤软件的电脑供未成年人专用等,为青少年绿色上网创造条件。同时聘请义务监察人员,对网络经营场所进行监督举报和新闻监督,确保未成年人绿色上网、健康上网,使网络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学习、娱乐、交流、休闲的文明场所。另外,学校、家庭和共青团、少先队等社会组织要相互配合,共同担负好管理教育的职责,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校外环境。

第四篇:青少年网络成瘾分析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成因分析

摘要: “网络成瘾”又称“互联网成瘾综合征”,英文简称为lAD(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照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所谓网络成瘾综合征(IAD),是指由于过度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会出现增加使用时间、耐受性提高和戒断反应等现象 [1]。网络成瘾作为一种随网络技术而不断发展的新问题,不断为更多的人知晓。关于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及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注意。本综述旨在阐述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和社会成因成因分析。

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成瘾 成因分析 心理 社会

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要症状表现

IAD的基本症状是上网时间失控,心理和行为活动基本为上网这一活动所支配,行为不能自拔,一旦缺少网络生活时,身心就会出现异常反应。网络成瘾的躯体症状常表现出双手颤抖、疲乏无力、腰酸背痛、血压升高、视力下降、手发冷发热、植物性神经紊乱等;心理症状表现为情绪不稳、情绪低落、心慌、记忆减退、心情抑郁、待人冷漠、行为古怪、无所适从,欲罢不能,患者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是不能不上网,显然这些行为特征都属于一种心理病理行为。

2.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

2.1 心理因素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内在基础

行为主义曾以经典的刺激—反应公式统治美国心理学长达半个世纪之久,行为主义强调个体行为是由外在环境决定的,否认意识及心理的存在。随着认知主义的兴起行为主义的没落,研究者越来越重视个体的内在认知因素对行为的中介影响作用。对于网络成瘾而言,绝不能仅仅地认为是外在网络刺激导致网络成瘾,我们更应该看到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个体的人格特征、认知和情绪、应对方式都会对网瘾的形成产生广泛的影响。2.1.1不良人格特征

人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不同人格特征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心理特质,面对同样情景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艾森克提出了人格三因素模型,包括外倾性、神经质和精神质。神经质维度对网瘾成瘾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根据艾森克的解释,神经质维度主要反应个体的情绪稳定性,得分高者常常焦虑、担忧、郁郁不乐,遇到刺激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以至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具有神经质人格的个体往往人际关系较差,比较难以融入社会。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困难或挫折时,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为他们逃避社会提供了空间。网络使得他们的言行不再受到社会规则的限制,他们可以任意的发泄他们的负性情绪和对他人的不满。2.1.2低认知需要

认知过程是个体对环境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网络信息是现代人一种重要的外在环境信息。一部分个体能够正确地对待网络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合理运用,而另一部分人则被网络信息所左右,形成网瘾。青少年时期属于后者,求知欲强,好奇心重,有着强烈的探索欲,对新事物喜欢尝试易于接受。互联网作为新生的事物,具有高科技性,以其制作精美的主页、丰富的内容、新颖无尽的刺激和魅力无穷的诱惑,能够极大的满足他们这一心理需求。青少年自身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期,缺乏足够的甄别是非能力。另外,青少年将网络视为一种时尚,符合青少年追求时尚的个性。2.1.3生理——性需要

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有着朦胧的性意识和性冲动.出现了强烈的了解异性的心理,而现实中的性教育基本上还处于欲说还羞的状态。网络创造的全新交友方式,为对爱情充满憧憬和追求的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结识红颜知己的广阔空间。同时,网络色情也乘虚而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满足了青少年了解性的需要[3]。2.1.4消极情绪

情绪上的不稳定导致的闭锁性,现在的青少中独生子女居多,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尽管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各个方面的关爱和照顾,但是他们的内心深处,却常常感觉缺乏关爱,孤独、寂寞。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各种社会角色的需要.利益的冲突,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学习的压力等使他们不能畅快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造成压抑的心理状态。匿名的网络恰恰给他们的精神世界营造了相对平等而自由的空闯,使情绪、情感得以真实的表现和宣泄

[4]。

2.1.5自我实现的需要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青少年阶段的思维是“新的自我中心”。造成了自己和别人关系的歪曲认知。一是“假想的观众”。总认为自己站在舞台的中央,一是“个人的虚构”[5]。青少年时期喜欢寻求自我并力图实现自我,但方式简单且不计后果,以显示他的“勇敢和特别”。包括沉迷网络游戏中的最高统帅位置而沾沾自喜。在网络的虚构空间中,也让一些在学习生活中的失败者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2.1.6消极应对方式

拉扎鲁斯认为,应对方式是指个体不断改变认知与行为所做出的努力,从而控制那些被评价为超出个体适应能力的内部或外部的需要。个体遇到生活挫折或压力时,消极的应对方式会使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网络游戏、交流等功能迎合了其逃避行为,从而更加依赖网络[2]。

2.2社会因素的影响

2.2.1家庭因素

家庭往往满足孩子物质需要而不是精神需要,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青少年正处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中的成人早期,此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满足“爱与归属”的需要来获得亲密感从而克服独感。此时家庭角色分工不适当或家庭角色不健全将会导致他们的安全感缺失,IAD患者所在家庭系统中不能满足他们需要的父爱与母爱。致使他们在网络中群求情感依赖。

另外由于青少年阶段正是个体自我意识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来自于外界特别是在家庭系统中处于权威地位的父母的鼓励和认同,从而建立起成功的自我认同感,个体在面对生活中的应激事件时或是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采取网络虚拟的空降进行逃避[6]。2.2.2学校

学生多数时间是在校生活,学校环境对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有重要影响,学生在校期间,会使学生出现诸多的适应困难,还有学习任务繁重、竞争压力大等。学校学习条件和学习方法的变化使学生难以面对眼前的压力,如不能顺应现实,就会产生自信心下降,产生强烈的自卑与嫉妒心理,所以一些学生尽力寻求逃避现实。求助于网络发泄情感。2.2.3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无论是刚入学的小学生,还是年近半百的退休老人,对电脑都能驾轻就熟,多数家庭都配备电脑,各处的网吧随处可见且疏于管理。在为学生提供了求知的新渠道开拓了学生的视野的同时。也由于网络管理规范尚不健全,且缺乏可操作性和有效的控制手段,社会不良思潮如享乐主义、金钱至上、个人自由主义、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等在网上泛滥,为那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转型期的学生大开方便之门。有关网络的社会法律制度不健全,给一些制作黄色和非法网站者提供可乘之机,有些学生利用自己的高智商长时间浸泡网上制作和传播病毒、进行黑客入侵、甚至盗窃诈骗等。这样很容易让这些学生在眼花缭乱的虚拟世界中迷失自己。

3.结语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已经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他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青少年这个年龄阶段特定的性格因素,也有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有效缓解当前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社会的有关机关加大对网络的管理,营造绿色的网络氛围,父母花更多的时间关心教导子女,及时对孩子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加以引导,学校方面开展良好的网络情感教育,教会学生合理运用网络。通过学校社会家庭和青少年自己的共同努力,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将不断改善。

[参考文献]

[1] 欧居湖,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6.1 [2] 彭桂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社会发展

[3] 曲燕,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及其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八方论坛 [4] 闫贝贝,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分析,[5] 祁建梅 苟增强,青少年网络成瘾成因分析

[6] 杜金婷,青少年网络成瘾生成机制及干预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邮电大学

第五篇: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讲座

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讲座

一、青少年的上网现状分析

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在短短20年间从无到有,异常迅猛地扩展到了全球的每个角落。根据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公布,到2007年6月,全国网民数量达1.32亿,中国的网民数量在美国之后,列世界第二,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1%-3%的速度在不断增长。在这1.32亿的网民中,18岁以下占17.7%,18-24岁月占33.49%。在校学生用户人数所占比例则从上年的38%跃升至50%以上,远远超过其他群体而高居榜首。

这个数字表明,未成年人网民群体已经成为网络用户中的重要群体。互联网在极大地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一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在互联网上刊载的大量反动性、煽动性、黄色、暴力和低级庸俗的内容,使部分是非不辨的未成年人上当受骗,产生对现实的认同危机,不能正常参与社会生活,甚至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二是部分犯罪分子利用网站、网吧提供的平台,针对未成年人自控力较弱的特点,利用上网聊天的机会寻找目标实施诈骗、抢劫、强奸等犯罪活动,给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直接造成威胁。三是由于未成年人自控力较差,沉迷于网上聊天、玩游戏、甚至浏览不健康网页等,导致“网络成瘾综合症”,出现个性化极端化情绪,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党和国家一直关心和重视青少年网络安全与道德建设问题。有关部门在青少年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方面也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特别是《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和道德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3年5月,胡锦涛同志也明确指出:“现在,互联网迅速发展,逐步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和互联网交上了朋友,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同时也加重了我们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建设,努力使互联网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个新窗口;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趋利避害,积极规范互联网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 然而,网络说到底还是一种新的技术工具,是由人发明出来的,本身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它给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利用网络开展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具有传统政治思想工作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把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与现代网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寓教育于网络,通过网络来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政治思想工作。从我们的经验来看,目前加强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应是当务之急。惟有如此,才能使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并在全社会网络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小学教师,特别是小学的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在提高自身网络知识的同时也要教育引导小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时代,学会利用网络,因势利导,积极规范青少年的上网活动。

二、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一)、自身原因

1、网络能满足青少年渴求知识的需要。

2、网络能满足青少年人际交往的需要

3、网络能满足青少年宣泄情感的需要)。

4、好奇天性使然

5、补偿心理需求。

6、缺乏自制能力。

7、缓解压力需要

(二)、家庭原因

由于独生子女、独门独户居住等原因,青少年与同龄伙伴交流较少,如果父母再忽略了与他们的情感沟通,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青少年便容易趋近网络以寻求自己的情感归宿。

1、放任型——家长疏于监督

2、无知型——家长爱莫能助

3、不当型——网络代替家教(三)、社会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2、网络的相关法规不健全

3、网络世界的虚拟性诱惑着青少年

三、对我国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的几种网络活动

(一)、网络聊天。

(二)、网络游戏。

(三)、网络色情

四、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有利于青少年现代观念的形成。

2、有利于青少年思维方式的改变。

3、促进青少年独立意识的发展。

4、促进青少年开放、创新精神的树立。

(二)负面影响

1、道德方面

⑴.网络的全球性和开放性,冲击着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表现为: ①.意识形态西化。克林顿政府在发表“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中指出,推动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是开辟一个新的思想战场,其目的是要用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观念统治世界。实现“思想的征服。”

②民族认同感弱化。网络生活将淡薄人们的国家观念,因为网络世界是没有国界的。比如考英语准备出国的青少年中有一个不解的现象,谈起美国某个州,不论天气、人口、经济、交通都可以口若悬河,但若问及中国的某个省的情况,则张口结舌。青少年对前者的了解远胜于后者。其结果是,大学生择业时不再看重就业机构的国家、民族属性,而将为全人类工作作为自己的原则。

互联网对民族认同感的消解力量是最强大的,这种力量来自语言、技术、信息三方面。美国利用互联网放肆地扩充着自己的“领土”。这是新型的文化殖民主义。他们不是用枪而是用计算机。⑵.网络虚拟性导致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弱化、生活方式的异化。

如:网恋、网婚(结婚、离婚、再婚)、过日子都可以来去自由,毫不负责任。久而久之,青少年容易将虚拟网络的内容误认为是现实,一旦走入到现实生活,他们就会因为巨大的落差而产生失望等不良情绪,并受到伤害。

⑶.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增多。

网络犯罪日益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并以每年平均30%的速度递增。一些有“网络成瘾综合症”的青少年,每月的上网费用可高达数百元,这些没有收入来源的学生为了支付上网费用,一些人不惜铤而走险:偷盗、抢劫、诈骗等。

①网络色情犯罪。利用网络建立色情网站,传播色情信息、通过聊天诱骗少男少女见面,实施诈骗、奸淫、谋杀等。

②黑客犯罪:通过网络非法进入他人系统,截获或篡改计算机数据,危害信息安全的计算机入侵者。

随着计算机网络在政府、军事、金融、医疗卫生、交通、电力等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黑客的破坏活动随之猖獗。

他们运用网络发布虚假信息,充当黑客攻击他人的电脑,揭露他人的隐私,随意更改他人的资料,套取他人的密码获取利益等犯罪时有报道,但这种犯罪方式竟然不为人们鄙弃,相反,招来的是青少年的称赞和模仿。2.教育方面

⑴.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丧失某些生存能力。其表现为: ①.网络的自由性影响了青少年语言表达方式。

网络语言是利用计算机在网络交流领域中使用的语言形式。但许多青少年由于长期使用网络语言的缘故,便把它用到现实生活中,使人难以理解,甚至有的学生写作文也用网络语言,弄得老师都看不懂。如:“7456”-气死我了;“TMD”-他妈的;“BT”-变态;“PMP”-拍马屁;“886”-拜拜了;“杯具”—悲剧。②.网络的“快餐模式”导致青少年知识匮乏、“信息塞车”。

由于过多依赖网络,对书本阅读、亲身实践等方面弱化,使青少年获取知识的方式成快餐模式。由此可能引起总体知识水平的下降。

大量信息的涌入,不论正确与否、不论好坏、不论全面或片面、科学或主观臆断都挤入他们脑中,致使不能被流畅地消化、加工,超越人脑的承载能力而出现“信息塞车„。

⑶.网络的形象性使青少年逻辑思维减弱。

网络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构成立体化的传播形态。美国学者伯斯丁认为,网络正在削弱我们的思考力,汽车使人类体能弱化,网络使人的智能弱化,长此以往,人类可能会被网络变成“弱智儿“。

3、心理方面

⑴.网络的虚拟性引发青少年人格扭曲。

⑵.长时间的沉溺于网络,易引发青少年的网络性心理障碍。

4、身体方面

⑴.电磁波危害。

⑵.视力危害。

⑶.组织危害。

5、财产方面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开放的空间,匿名交往让某些人肆无忌惮,蓄意发布虚假信息或有害信息,让身心不成熟、判断能力较差的青少年难以识别真假、是非。QQ聊天、各种网络会员的注册等都需要填写个人信息,如家庭住址、学校名称、家庭电话、手机号码、照片等。很多青少年把自己的个人信息全都如实填写,或者在他人问询时如实相告。而一些人或网站正是利用这些套取的个人信息或从他处购买来的个人信息进行诈骗等非法活动,对上网青少年及其家庭带来财产方面的损失。

四、解决青少年网络安全与网德教育问题的对策与措施(一)、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预防和矫治策略

1、教师首先要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中小学生的表率。教育者应当受教育。这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另一方面是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教师才能与学生共用同一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中小学生上网的指导。在了解网络的同时,教师为人师表,也必须率先垂范,做好中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模范。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规范教师的上网行为,学校需要制订教师上网的若干规定,保证教师对学生上网的正面导向作用。因此,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是改进和创新中小学德育工作、加速德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手段,网络运用得当,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在小学生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小学生的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目前虽然网络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但网络方面也不是全无法规或规范。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2001年11月就向社会发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其内容是: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我们可以认真组织学生学习。问题在于,对网络的“虚拟身份”比较难于管理,也有不少人对网络上的法律规定或规范熟视无睹,甚至公然违背。鉴于网络世界的特点,我们可以在每个学校或年级选拔出几名网络管理员,为他们普及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通过他们的辐射带领作用,开展网上文明、网络文化等各种活动,提高对网络道德的认识。

另一方面则需要用道德这种无形的约束力去引导规定学生的网上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或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人。可以通过争做合格网民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和水平。

网吧是青少年学生上网的主要场所,对青少年上网场所加大监督力度,规范网吧从业行为。重点在清理地下网吧的基础上,把好四个关口。一是进门关。在所有网吧设立未成年人不准进入标志,加强对进门青少年的审查,确保未成年不进入公共网吧。二是内容关。在所有网吧安装有关技术防范设备,并杜绝利用网吧经营电子游戏。三是传播关。采取撤消电脑主机数据输出功能的作法,确保非健康信息不通过电子介质进行传播。四是法规关。尽快出台全方位的关于网络管理和青少年上网和网吧经营方面的有关法律规定。同时,要采取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方式,加大对网吧的监督力度,坚决清除非健康网吧。要大力开展“营造绿色网吧”活动,引导网吧业主文明经营,守法经营。

3、通过各种措施,引导青少年主动接触网络,利用网络,远离“数字鸿沟”,不断提高素质。通过各种培训,加强青少年网络知识教育,给青少年充分的“网上空间”。要考虑针对青少年的注意力,专门设立宣传正面信息的网站,增强点击率。适应网络时代的青少年社会化特点,重点培养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让青少年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要在思想上为青少年修筑一道“防火墙”,让青少年形成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识,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养成道德自律。要加大网络立法力度,对青少年进入网络社会进行法律保护和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

向家长和学生推荐好的优秀的儿童网站。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所以要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青少年网站如雏鹰网、童网、中青网等十几家网站。在了解网络安全知识后我们还积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充分利用已有设备,上好信息技术课,搞好兴趣小组活动,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比如:为低年级学生讲解如何上网,如何收集资料,给高年级学生讲解如何制作个人主页,如何收发电子邮件等;其次,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科教学中去;最后做到客观评价、正确引导,让学生对收集信息、选择信息、使用信息更有兴趣。正如一位专家指出的:“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优秀的少年儿童网站,孩子们就没有闲暇时间浏览成人网站!他看自己喜欢的内容还看不过来呢”!

4、鼓励、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免费资源,自己设计制作网页或网站,主动占领网上阵地。在当今网络时代,仅仅对青少年儿童上网活动进行引导和规范是不够的,中小学教师和德育工作者还应该主动出击,利用网络提供的免费资源,如免费主页空间等,建立自己的主页,通过网络推动小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建设。我们可以利用崇明各校的校园网络已经初具规模的硬件条件,形成人人有信箱,班班有网页,全校各个教室互通网络的新局面,变堵为导,利用网络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这是网络时代德育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课题。我们衷心希望全国的中小学教师和德育工作者行动起来,学习网络知识,变被动为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政治思想工作。

5、争取政府及网络主管部门和社会的支持,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在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的同时,要用先进的文化内容去占领网络阵地,建立一 批有质量、有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青少年的网络新闻、网络出版、网络教育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青少年提供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网络信息内容;通信管理部门、网络新闻和网络出版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各类新闻网站、出版网站以及其他信息服务网站的监督管理,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充分利用各种网络信息平台做好小学生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的的宣传工作。

6、切实加强校园网络文明宣传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了解网络知识,遵守网络道德,学习网络法规,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校外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教育。在校园网络建设过程中,建立网络安全措施,提供多层次安全控制手段,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7、进一步加大对网上传播有害信息、网络欺诈、黑客攻击、网络非法出版行为等的打击力度。

8、应继续加强对网吧等上网经营场所的治理,不能使之成为未成年人网络失范的滋生地。公安、消防、文化、工商、城管等部门,应不定期开展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治理和管理,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9、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帮助未成年人预防和戒除“网络成瘾综合症”。积极组织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各类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丰富青少年课外生活;各级学校应建立青少年上网档案,对经常上网的青少年进行追踪式管理;积极引导网瘾少年戒除网瘾,不歧视网瘾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上多关心网瘾少年。

10、建议将《中小学生网络安全与道德读本》作为中小学生必备教材必放到各类学校。有关部门发放的《中小学生网络安全与道德读本》,是一套寓教于乐,着重于正面引导的课堂教学辅助读本,为培养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和养成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范本,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前学校教学中缺少这类有针对性、有权威性、有说服力的教育读物的不足,应将其作为学校思想品德和信息技术课程必要的补充和扩展,应将其做为中小学生必备教材发放到各类学校,做到学生人手一本,更好的发挥作用。同时可向学生推荐观看《青少年网络安全导航》视频,这是为了配合全国“健康上网拒绝沉迷”大行动的开展,由共青团中央、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联合录制的,是我国首部关注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问题的大型系列电视片。电视片内容分别涉及网络发展、网络陷阱、防范网络许骗、拒绝网络暴力、远离网络色情、绿色网吧行动、校园网络安全、远离网络色情、绿色网吧行动、校园网络安全、远离网瘾等方面,旨在加强青少年自觉抵御网上不良信息的技能。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与治疗

1、开展网络健康教育。

2、健全法律法规

3、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一致化。

4、建立青少年网络成瘾矫治与研究基地

5、成立青少年网络成瘾志愿者队伍。

6、订立家庭协议

(三)、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防控措施

1、技术防控。

2、法律救助——完善青少年司法制度

3、教育防控。

4、加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

5、改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模式

(四)提高青少年网德教育对策

1、网络道德价值观教育。

2、网络道德制度规范教育。

3、网络道德礼仪教育。

龙门中心小学

2010年秋季

下载网络伦理学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分析-德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网络伦理学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分析-德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探讨

    关于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探讨 李寒梅 * (齐鲁师范学院 政治系,山东 济南 250013)摘要:现代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使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

    浅析青少年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范文模版)

    青少年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课题组 摘要: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是事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网络内容无奇不有,怎样处理学生学......

    网络与青少年健康成长

    网络与青少年健康成长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网络在生活学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民数量逐日增多,然而青少年网民占网民总数的三分之一还要多,因此对青少年而言,网络俨然已成......

    网络道德教育总结

    网络道德教育总结 一年来,政教处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坚决贯彻“文明上网”的教育理念,扎实开展网上工作,德育活动有效推进,现总结如下: 一、形式多样,注重学生体验,发挥学生的主......

    未成年人网络道德教育

    未成年人网络道德教育探微 [摘 要]网络的开放性、隐蔽性与无约束性导致未成年人道德失范,引发未成年人的人格问题。分析了未成年人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原因,并就少年儿童图书......

    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计划

    福安市溪尾中心小学网络教育工作计划福安市溪尾中心小学网络教育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大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夏宝龙:大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也是当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欲成才先成人,“德”乃......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之我见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之我见:贵在"润物细无声" 杜甫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联系当今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重点应解决如何更好地“进头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