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征文:读《走近名师》有感

时间:2019-05-15 16:0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节征文:读《走近名师》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节征文:读《走近名师》有感》。

第一篇:教师节征文:读《走近名师》有感

教师节征文:读《走近名师》有感

青岛实验高中体育教研组 徐彦红

寒窗苦读二十几载,我们学会了很多东西,了解了一些浮于表面的理论知识,当然这是充实我们自身,但同时也觉得内心空虚了很多。当然,在这个和平的年代里,每个人的追求是不同的,各种各样的信仰太多,有的人说信仰太多就是信仰缺乏。在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里,更需要陈宝泉的教育信仰的理念,他非常重视教育的信仰,反对功利式的教育,主张做“有纯洁信仰的教育”.他说过:“无论如何,人生必须有一种最高生命的希望,以冲破现在之环境,则所谓纯洁之信仰也。由此纯洁之信仰,以之兴武备而武备修,以之行宪政而宪政举,以之兴教育而教育有确实之效益。予从事教育数十年,始第知之重教育而已,近则主张有信仰的教育。”只有如此,才能养成健全的人格,造成清洁社会,纯净人的心灵。

人类发明教育这个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就是要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推动人类本身的精神和灵魂的健康和富有。翻开《走近名师》,一位位名师的成功事迹震撼心灵,这其中就有我一直非常喜欢的特级教师窦桂梅。她不到30岁就被评为特级教师,她曾在人民大会堂作专题报告,她已出版了四本个人专著,主编或参编七本著作,发表文章近百篇。有人说,窦桂梅的成功,是上公开课上出来的。有人形容她是个“会表现,会表演,会煽情的女人。”不可否认,她是一个性情中人,她在课堂上所焕发出的激情,使她光芒四射。但这样的光辉是怎么来的?从窦老师的从教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她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她的勤奋,她的探索,她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

她固执的真诚,也就是教育信仰。平时,我们总认为公开课就是上给别人看的,所以不免有些虚假,有些作秀;上公开课的反复试教、修改的过程也让人觉得是一种痛苦的折磨。但窦老师却在这种痛苦中看到深意,体会到了快乐。这是一种真诚的表现,一种纯洁的教育信仰。她对青年教师说“公开课是你最好的炼炉。——你会在广泛的阅读中丰富自己;你会在许多‘师傅’的搀扶中学着站立;你会在精心的‘设计’中避开许多弯路。久而久之,当你蓦然回首,就会发现在公开课的舞台上,你所成就的,不仅仅是几节‘代表作’,而是脚踏实地走出的精彩的人生”.学习名师,我们不仅仅是学习名师上课的形式,或一些小技巧,更是学习他们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和治学风格。像窦老师那样做一个“全天候”教师——把每一堂课当作公开课来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调整,在公开课中琢磨教学,体会教学,享受教学,在潜心读书,历练课堂中开拓思路,积淀思想。不正是我们可以学习的,不也正是我们的一条专业成长之路吗?

我相信沿着名师的路走下去,我也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基于这样的视角,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灵魂的感召”.灵魂的感召就是对人的终极的追寻和关怀,这就必须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也即教育在关怀现实的时候,其触角还要关注学生的灵魂和精神,也即纯洁的信仰。作为教育者,更多的是看到未来,正确的教育信仰,是我们教育实验的力量;让更多的教育者拥有教育真诚的信仰,也是理想教育目标之一。我愿意做有真诚信仰的教师,为学生插上纯洁信仰的翅膀。

第二篇:走近名师 观摩有感

第七届“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观摩有感

城三小学: 罗晓芳

3月17、18日,我有幸赴厦门参加为期两天的第七届“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名师教学观摩学习,研讨会上展示了全国优秀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王文丽的《李白的送别诗》、讲座《我的语文教学观》,小学语文教学界传奇人物、特级教师支玉恒的《草原上的花》、讲座《就课例谈课改》 “2010年推动读书的十大人物”、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周益民的《诗与图画的婚礼》和讲座《儿童阅读:一条返乡之路》等七节精品课及四次各具特色的学术讲座,名师们的课堂真可谓是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这些课课型有别,风格迥异,却各有千秋,精彩纷呈。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专家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们陶醉痴迷,更是令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们收获颇多。

一、走近名师,走进诗意的语文课堂。

周益民老师的《诗与图画的婚礼》令人耳目一新,如沐春雨。课上没有老师过度讲解,没有媒体的滥用,周老师努力促进学生自主阅读感悟,如什么是图像诗的特点,长处,所读的每首诗的意义和妙处,这些诗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等等,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体验,去创造,去表达,张扬个性,发展能力。我们和学生一起感受着图像诗的意境和魅力,插上想象的翅膀,不仅学生放飞着,我们的思维也在跟随周老师浮想联翩。

二、走近名师,走进学生的内心

同精美的课堂相比,讲座更是精彩纷呈,风格迥异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周益民老师的讲座《儿童阅读:一条返乡之路》,令我有一种冲动。周老师首先阐述了启发儿童阅读的重要性,接着抛出问题:那么该给孩子读什么书?周老师说“童年里没有童话,人生就是苍白的。我们要给孩子读童话,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老师们应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思维,从儿童的视觉出发,应选择适合学生的篇目让学生阅读,和学生一起阅读,读同样的书目,共同阅读的目的是让师生之间产生共同的语言,产生心灵的密码,从交流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才能产生思维碰撞,了解孩子的内心,走进孩子的世界。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自己喜欢阅读,带着学生,和学生阅读,让书香陪伴我们。是的。如果,我们能多读一些书,一些大人的书,一些孩子的书。那么,在我们身上所显露出来的,将是一种阅读的气质。在孩子身上留下的,将是无限的阅读的幸福。多读一些书,无论是对于我们,还是对于孩子,都是幸福的。

三、走近名师,走进教育艺术的殿堂

1、教学态度亲和、幽默,有效促进学生参与学习。

虽然名师们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是他们的教学态度却是一致的,亲和而不乏幽默,谈笑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积极活泼的学习氛围,学生学起来浑身是劲,学习活动也显得特别充实。例如周益民老师的课《诗与图画的婚礼》,在周老师的带领和引导下,孩子们快乐地感受了图像诗的有趣和奇妙,在欢声笑语中去思考和总结。一首《消防队长梦中的埃及风景照》更是让孩子们在爆笑中明白了应根据不同的诗歌内容选择应侧重“读”“写”甚至是“看”的教学方法。

2、教学内容创新、大胆,为学生打开知识大门。

北京语文教研员王文丽老师执教的是自创课例《李白的送别诗》。王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整合,课外与课内相结合,从“唐代三绝”中引出李白,精选李白具有代表性的几首送别诗来让学生认识情感丰富的李白,由《赠汪伦》体会对王伦的宽厚;由《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体会对王昌龄的真挚、关切„„明白了李白的送别诗突破了传统送别诗“有别必怨,有怨必盈”的情调,总结出李白送别诗感情真挚热诚、豁达乐观的特色。这样的教学内容是创新的,把分散的教学资源整合贯通,只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就有效浓缩了知识的精华,为学生的求知之路打开方便之门。王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令整个教程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3、教学语言简洁、精确,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学习要点。

蒋军晶老师执教《祖父的园子》一课,语言简洁不多余,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段,反复练习,体会作者萧红语言的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通过自读自悟、角色置换、想象体验等形式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及祖父之爱。我想,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具备抓住文章字眼、经典句段的敏锐感,才能更好地引领孩子们走进语文的知识殿堂。

4、教学过程重读轻讲,还给学生充分读书学习的空间。

支玉恒老师的教学便是如此。他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以读代讲,点拨启导。《草原上的花》语言清新机巧、有韵味,支老师先让学生自读,自由谈初步感受,再逐步细读,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透过朗读深入理解语言文字,驰骋想象,体会文中或机巧、或颇有意趣的句子,感悟内在蕴意。

走近名师,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睿智的教学语言,驾驭课堂的高超能力以及自身的人格魅力都让我深深敬佩。

第三篇:读走近毛泽东有感

读《走进毛泽东》有感

前几天在思修课上看了一部纪录片,是关于毛泽东的,记录了毛泽东的一切,让我对这位开国元帅有了全新的认识。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这样的一个人从小就是抱着对梦想的执着,才能成就他今天的一番事业。

毛泽东出生于一个农村家庭,家里的日子还算是殷实,但但是的农村的农村家庭,对于读书并不看好,毛泽东从小就是一个好书的人,对于他来说这也许并不是和他发展,在他的一再要求下,父亲家他送发哦四叔念书,老师看他很有潜力,告诉他要学习真知在这里知识有限的,必须要走出去,此时此刻,有一个信念便在他的心里长生了,我要走出大山去外面。于是他向父亲保证,不到功名成就,誓死不归,从小毛泽东就有宏图的理想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从这里我。读书就是他的梦想。对未来的路他也许并不知道,对知识的渴求却成为了他今后成为伟人的一条捷径

毛泽东从家乡出来以后便便来到当时的湖南湘潭第一师范学院,在这里他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对于他来说这里是他成功的第一步,也是围绕、他将来能够创造出一番事业的垫脚石。他在这里仍让努力的的读书,在读书之余他也不忘去结交一些好友。在学校里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来结交好朋友。此时甚至惊动了校长,这也许就体现了毛泽东的性格。好于疑问他结交了一批有识之士,如蔡和森等这些为将来革命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毛泽东以做奇事,利奇志,交奇友,而被同学成为毛起,作为当时进步青年,看到了制度的黑暗,接受了红色知识,于是决定要去改变。谁有可能想到一个文质彬彬的小伙居然有这干该变现世的宏图理想,在此之后,他成功领导了秋收起义,不能不说,毛泽东对战事的理解指挥是很有天赋的,上井冈山虽说有些违背上级的命令,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对的。再后来就是反围剿遵义会议正式确立了毛泽东的地位,他时刻关注各方面的战阵,虽说是主席但是并没有主席的架子,要求干部回归农民,农民是革命力量的源泉。他常常与农民拉家常,总显得那么和蔼可亲。毛泽东无论在哪里都离不开书,可以说是书如命,所以肚子里墨水是很多的,也是为他提供奇思妙想的动力。他有时候也在在一些书中标注自己的想法,这样以后看到知道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他也写了很多关于革命的著作,《矛盾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等,其中他的一些战略思想被一些西方著名的军校学习者。毛泽东本身就是对战事看得很清楚的人,他做事不按套路出牌,但是总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于晚年的他,和斯大林一样,个人崇拜主义,但是就像邓小平说的那样有功有过,但功大于过。总结他的一生是为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

土木二班王毅

第四篇:走近名师

走近名师,领略数学课堂的情趣美

培训学习汇报材料

9月12日---14日,我和吕小勇老师有幸去南昌市南师附小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培训期间一共聆听了4节数学名家的示范课和4位专家的讲座。感慨颇多,受益匪浅,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名家的讲座和示范课,让我领略了数学课也可以像语文课一样,具有情趣美。

一,庞大的专家阵容:

吴汝萍,著名特级教师,江苏金湖实验小学副校长,在知名报刊杂志发表200多篇文章,多次应邀各地讲学,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李培芳,著名特级教师,福建泉州实验二小教师,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培训高级讲师,中央电教馆特聘专家,发表论文80多篇,多篇课例收录于《课堂解码》,《名师名课》等教学专著。

吴正宪,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人大代表,北京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劳模,北京教科院数学教研室主任,她的数学教学被称为“爱与美的旋律”

黄世忠,著名特级教师,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副校长。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讲师,希望工程全国教师培训特邀讲师。

二,震撼的视听享受:

通过学习,我惊奇的发现: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在专家的演绎下变得如此的多姿多彩,原来数学课也可以充满童趣味,充满生活味,充满人文味,充满神奇味。爱与美在数学教学中无处不在。

三,抹之不去的细节经典:

吴汝萍校长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从“人”字的写法入手,告诉学生做一个品行高洁的人比作一个只有学识的人更重要,然后由人字演变成单人旁+“分”组成一个份字,引出平均分,短短5分钟,对学生不仅进行了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而且巧妙的引入课题,新颖别致。

在讲解分数的意义时,吴老师始终强调了平均分,但是一直没有把平均分说出口,而是反复问,怎么分比较合理,比较公平,教育学生做人要公平公正,让学生从心里感受一定要平均分,加强了对分数的理解。

通过判断题的练习,吴老师故意漏掉关键词“平均分”,让学生发现错误,然后乘胜追击,要学生改正错误,怎么改正.培养学生知错就改的好习惯。当学生精彩的发言博得听课老师掌声的时候,老师及时教导学生要向台下的老师说谢谢,课堂里多次出现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

特别是判断哪些分数是1/4时,吴老师通过对话形式,反复暗示学生如何使用礼貌用语:

师:你好,你是1/4吗

生:你好,我不是1/4,因为我不是平均分 师:你好,你是1/2吗? 生:不是,是1/4 师:又没有礼貌了

生: 您好,我不是1/2,是1/4,因为下面的部分还可以平均分成3 份

师:不错,学会用您了(台下掌声如雷)。。

吴老师在讲座中强调:我们的数学课一定要把儿童当儿童,尊重儿童的天性,老师要学会倾听儿童,了解儿童,认同儿童,不能把孩子当成是盛装知识的容器。

同时我们的数学课一定要充满人文味,要承载厚重的中华文化 在讲轴对称图形时,吴老师示例可以有意画出心形的一半,美字的一半,让学生画出另一半,让学生感受一个人心灵美才是真的美。

讲座过程中吴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什么是教育中真正的爱: 真正的爱是教育,不是教训; 真正的爱是指导,不是指责; 真正的爱是询问,不是质问; 真正的爱是包容,不是纵容; 真正的爱是接纳,不是接管; 真正的爱既要道谢,也要道歉 真正的爱既要纠错,也要容错

吴老师说:我们的孩子没有一个是天生的坏孩子,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必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我们要包容孩子的错误,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但是如果老师犯了错,一定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认错。

同时强调,我们的数学课一定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要有童趣

味的数学故事,每节课给孩子讲一个数学故事,比如在讲0时,老师这样讲:阿凡提问渔翁:今天你打了多少条鱼啊?

渔翁说:今天运气差,上午打上来的鱼6条无头的,下午打上来9条无尾的

聪明的孩子猜猜看:渔翁一共打了多少条鱼?。。

再看看退位减法的情景剧表演吧:

50-26,让四个孩子分别扮演十位上的5和个位上的0,十位上的2和个位上的6,然后让他们说出计算的过程:

减数个位:你好,能借我6支笔吗

被减数个位:你好,我什么也没有,但是我可以帮你借(从十位上借出一捆)我现在有十支笔,借给你6支还剩4支

减数十位:你好,你可以借我2捆笔吗

被减数十位:没问题,我原来有5捆,借出一捆还有4捆,又借给你2捆还剩2捆。。

多么奇妙的构思,我认为这就是吴老师主张的:确立儿童立场,把儿童当儿童,倾听儿童的声音,了解儿童的想法,认同儿童的情绪

让童真、童趣成为每天数学课堂的主旋律,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学习童年!

李培芳老师的数学课睿智幽默,课堂上充满了笑声和欢乐,他能够让一个不爱说话的孩子在课堂上疯起来,确实是这样,特别是他所谓的神奇的“读心术”,让数学课堂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李老师在快下课的时候,给调皮的学生读心,让他心里想着他的年龄,不要说出来,然后把自己的年龄+4再乘2再加4再除以2,再减去自己的年龄,然后翻开杯底,结果让全班震惊:李老师怎么知道我的年龄通过计算会是6呢

李培芳老师的课,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孩子在探究过程中的乐趣,他说:一个数学老师不小心把数学秘密透露给自己的学生无异于犯罪,我觉得非常经典。

再看一个精彩的课例:在讲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设计一块绿色的草坪,第一次是这样设问的:在学校和书店书店之间为什么会踩出一条路?

后来将草坪改成操场,提问:从学校到书店怎么走较近,然后加上一问: 如果这里是一块草坪,你还会这样走吗?

这两种设计的不同的教育效果,我想应该值得我们深思。印象最深的是吴正宪老师的数学课,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一篇美丽的童话:师生融于一体,彼此都进入了对方的心灵。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童话,又带着问题依依不舍的离开堡垒.开课前吴老师很守时,提前10分钟布置教具,并一一和上课的孩子挥手打招呼,脸上洋溢着迷人的笑容,真的看不出眼前的大师就是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接见的教育界的大腕。

说实在的,这个班上的学生给人第一印象就是不喜欢交流,不爱说话,吴老师跟学生打招呼时孩子们很木讷,不知道回应,此情此景,吴老师揣摩学生的心理:我知道孩子们很辛苦,周末了还要抓到学校

上课,我建议把掌声送给可爱的孩子们,当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时孩子们依然很麻木,吴老师开导:怎么啦,是台下的掌声不热烈吗?当别人赞赏我们时我们应该怎样呢?然后有一个学生举起手,怯怯的说:谢谢老师,吴老师适时地夸赞了这位勇士:强调要大声,然后把一个人的声音变成全班的声音,由小到大,由杂乱无章到整齐划一。

台下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吴老师又问:是上课好还是在家玩好? 学生回答:上课好

师问:你们说的是真话吗?我可不喜欢撒谎的孩子

吴老师不急于上课,好像在找寻什么,问:知道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孩子吗?

生说:坐的端正的,上课认真听讲的,善于思考的,积极发言的。。孩子们的话匣xia子一下打开了。吴老师说,其实坐的不端正没事,只要舒服,只要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就是好孩子。

上课时,吴老师没有作过多的铺垫,直接问:谁听说过面积? 有人举手了:我知道,买房子时有面积

然后吴老师把学生的思维牵引到古埃及的尼罗河,带进美丽的童话世界。你在课堂上听见过这些声音吗?

老师:面积长得什么样的?面积有多长,面积有多大?面积是什么颜色的?面积长在哪?面积是软的还是硬的?

反思: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没有这样的问题,是真的没有这样的问题吗?

吴老师一直在说孩子们,不急,慢慢来。

一节抽象的乏味的概念教学在吴老师导演下仿佛变得摸的着,看得见的好玩的数学课

特别是引导孩子们摸文具盒的六个面时,12哈34哈56哈,那富有节奏的哈哈声,让听课的老师佩服之至。我们和学生仿佛在感受一曲劳动的号子,学生跟着老师喊出的节奏一对对的有规律的找出6个面。如果你亲临现场,你会怀疑这是有过彩排的,但是我要告诉你,真的没有,别冤枉人啊。

在比较面积的大小时,教室里更是充斥着智慧的火花,听一听充满童趣的精彩的声音吧:

男孩的纸占6个格子,女孩的纸占24个格子谁的面积大? 老师:不能比较大小,因为男孩只看见女孩的格子,女孩只看见男孩的格子,男孩不知道自己的一格有多大,女孩也不知道自己的一格有多大。。

四,强烈的冲击,深刻的反思

回到学校,我若有所得,也若有所失。当我们还沉浸在我是十年忠臣的美佛儿人的时候,当我们还在讨论要不要备课,作业要不要全批全改的时候,我们还要不要去听课评课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已经变得百孔千疮,虽然不能说我们在误人子弟,但是我们的课堂完全失去了育人的功效。我也惊奇的发现: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本该享受童年的快乐时却变得童心泯灭,道德缺失,情操变得越来越低迷,精神变得越来越颓废,是什么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自私和冷漠。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定位出现了极大的偏差。试问自己,课堂上你是否给足了机会让学生亲历感受探究“过程与方法”的快乐,你是否在课堂上不放过任何一个情感教育的机会,对学生时时刻刻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你是否还在固执的觉得探究很费时,专家的课是在作秀?

再回顾一下我们每节课的目标定位吧:我们除了强行的塞给学生知识,还让学生学会了什么。“三维目标”在急功近利的驱使下变成了可怕的“一维”,我们只是在机械的教书,我们没有育人!

亲,记住,三维目标一旦变成一维了,我们的课堂就失去了灵魂,我们培养的学生 就是那种道德缺失,情商低下的冷漠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课堂里给孩子一些探究的快乐和情趣吧,把“儿童”当儿童,让数学课堂洋溢着欢乐的童趣味。哪怕慢一点,值得!

阮仁朝

2014年9月18日

第五篇:读《名师》有感

读《名师如何练就名课——美术卷》有感

杜方华

一个美术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课堂教学的历练。在教学过程中,研究美术课堂的教学是我的主要任务,有了深入的研究,教学自然就会出彩,有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老师也就不是难事。谈到研究,如何研究呢?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是自己的专业有所长进。在美术报中看到了对一本关于美术教学书的推荐,随即从网上买下来,读后受益颇丰。

高中学校美术课堂教育教学中的知识问题,是对美术教学认识论进行研究的基本问题。其中需要揭示的问题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学校美术课堂教学中的美术学科知识学术研究领域的知识例如: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关系如何。第二,美术课堂教学究竟是传授“现成美术学科知识”的过程,还是创造新知识、理解新文化的过程,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呢?第三,美术课堂教学研究的性质是什么?通过这本书,我渐渐的好像得到了一些答案。

书中介绍到: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科知识传递的效果如何,是对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检验的基本标准。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学习策略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重构美术课堂就是对美术课堂尽心那个再设计、再造和重构。最终让美术课成为引导学生创造新知的教学目的。

这本书也指出了我国美术课堂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在公开课中以展示为目的的中国特色的教学,我认为是不可取的。让我们的课有

内涵有深度,不再是一种表演而是渗透到每一节课的思想和灵魂中去。让美术能打动每一个孩子的心。

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在推行着“反映论的认识论”“现成知识的课程本质观”“传授知识的教学本质观”等观点,这些观点一直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教学行为。我们的教学成为了传递教材县城知识与内容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美术处于一种被动接受和低水平临摹的状态。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而美术就是一把打开创造能力的钥匙,在我们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人们的交流和传承是靠的绘画,文字的诞生靠的也是绘画,创造发明更离不开绘画。我们应重新审视学校美术课程中美术教材所传递的美术学科知识,建立起一套适合各个学生年龄阶段心理生理发展需求的美术学科知识。

下载教师节征文:读《走近名师》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节征文:读《走近名师》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心得——读《走近周恩来》有感

    学习心得——读《走近周恩来》有感 不管中国的未来如何,在人民的心中永远无法抹去那个亲切的名字。20世纪中国的天空,悬挂着一颗如磐巨星,他用璀璨的光芒照亮了黑暗,温暖了人心......

    走近名师 倾听名师

    走近名师 倾听名师 平湖中心小学 刘红英 在春意昂然、繁花似锦的暨南大学,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开展得如火如荼。这是一场“教学盛宴”,南宗北派、传统与现代各领风骚......

    走近名师1

    走近名师,触摸语文 周小红 3月26日,我和殷丽志老师赴武汉参加了为期两天的‚中小学语文名师观摩教学活动‛的培训 ,聆听了四节生动的语文观摩课和四场精彩的报告。 一、 蒋晶......

    读名师人生有感

    读《名师人生》有感 游小张莹 最近读了《名师人生》这本书,了解了很多名师的成长之路。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经历,但是他们对教育事业热爱是相同的,对孩子的爱是相同的,对......

    教师节征文-逢教师节有感

    逢教师节有感史晨炜经济系05秋经济学2班当窗外的北风呼啸着涌入寝室的时候,您还好吗?当一盏盏灯火渐渐消失在夜幕之中时,您是否依旧挑灯夜战?当秋意渐浓,又一个新学年开始的时候,......

    走近刘可钦--读《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有感

    走近刘可钦-------------读《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有感平日里不是埋头工作,就是忙于家务,根本无暇驻足回首自己在数学教学中曾经走过的路,也不曾思考自己前方的目标在哪里。......

    读《走近陶行知》有感

    读《走进陶行知》有感 南化三小:戴永红 读了《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一书,深深被陶行知先生的求真、创新的教育思想所惊叹。我才真正地走近大师,走近这位中国近代教育的圣人......

    打印读名师有感范文

    读《名师高效课堂的引导艺术》有感 ——如何让提问出彩 政治科组:冼小侣 读了《名师高效课堂的引导艺术》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里面内容丰富,思想前沿而又深刻,其中让我感受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