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名师 倾听名师

时间:2019-05-12 06:5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走近名师 倾听名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走近名师 倾听名师》。

第一篇:走近名师 倾听名师

走近名师 倾听名师

平湖中心小学 刘红英

在春意昂然、繁花似锦的暨南大学,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开展得如火如荼。这是一场“教学盛宴”,南宗北派、传统与现代各领风骚。大师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文化视野、独特的人格魅力无不给人予深深的震撼。这次研讨会,我听完了所有的课和讲座,受益匪浅、感受良多。

一、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

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是一种观念,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境界。课上,大师们做到了极至。他们创设了润泽的课堂、生命的课堂。大师们的话语如涓涓细流、潺潺流水,孩子们的心门似春的柴扉,轻轻洞开。教师荡涤心怀的话语一步步牵引着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话谈清了,理摆透了,情交融了,心贴紧了。伴随着教学的进程,课堂上高潮迭起,孩子们精彩的发言此起彼伏,其中既是情感的流淌,更是灵性的涌动;既是心灵的独白,又是个性的张扬。“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始发灵光。”薛法根老师在《番茄太阳》中与孩子们一起品位生活、品味人生;李卫东老师在《七颗钻石》中演绎了一场千古绝唱 ——如钻石般闪耀的爱;孙双金老师把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解读得入木三分,真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孩子们在尽情地享受语文,享受成功的喜悦,获得的是对生命的感悟。

二、活学语言,妙用语言

学生学习文本,并不单纯地感动一番,了解一下内容那样简单。而是必须在学习了文章的言语技能、言语形式之后,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即通过文本范例的学习,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大师们的课堂上,活学语言,妙用语言比比皆是。薛法根老师在《番茄太阳》的执教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妙语连珠:“心底有了‘番茄太阳’,快乐还会远吗?”“每个人心里只要有了快乐,你就是一个天使”„„ 贾志敏老师引导孩子品味语言更是让人耳目一新:在对卖鱼人的“诚信“品质进行一番各自的解读后,孩子们把自己的精妙感悟板演在黑板上,接着,老师又引导孩子体会,如果一个人不讲诚信,将会怎样?然后再次板演于黑板上。这时,老师要求孩子们选用黑板上的这些词语写一段关于”诚信是什么,如果不讲诚信将会怎样,我们从小应该怎样做“的话。孩子在活学文本之后,按照老师要求,把“自己的心里话写下来,孩子写的话情深意切,哲理性强。

二、超越教材,引向深入

新课标指出: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师们深谙此道。他们高屋建瓴,以为学生打下靓丽的人生底色为己任,站得高,想得远。孙双金老师执教的《走近李白》,紧紧围绕“李白是仙,李白是人“展开教学。期间进行“深挖洞,广积粮”,把李白的“仙味”“人味”品味得细致入微,可谓浑然天成。整节课,孙老师用一个主题——“是仙亦是人”把一节课拎起来,领着 孩子走进文本又跳出文本,走进唐诗。由此三番五次,激发孩子阅读唐诗的热情,希望孩子以这节课为起点,饶有兴致地与经典亲密接触。从而让孩子的心灵变得细腻、滋润、充盈。孙老师还引领同学们以辩证的眼光看待、评价人物,教会孩子们发现经典的永恒——一千年,一万年经久不衰,激励孩子们从经典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这样的教学是生动的、深远的,留给孩子的绝不仅是“走近李白”。

诚然,大师们的精彩,不应只是视觉上的冲击,听觉上的享受。我们要从中摘取一朵朵精美的浪花,融入自己的教学中,以焕发课程改革的勃勃生机。

第二篇:走近名师

走近名师,领略数学课堂的情趣美

培训学习汇报材料

9月12日---14日,我和吕小勇老师有幸去南昌市南师附小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培训期间一共聆听了4节数学名家的示范课和4位专家的讲座。感慨颇多,受益匪浅,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名家的讲座和示范课,让我领略了数学课也可以像语文课一样,具有情趣美。

一,庞大的专家阵容:

吴汝萍,著名特级教师,江苏金湖实验小学副校长,在知名报刊杂志发表200多篇文章,多次应邀各地讲学,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李培芳,著名特级教师,福建泉州实验二小教师,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培训高级讲师,中央电教馆特聘专家,发表论文80多篇,多篇课例收录于《课堂解码》,《名师名课》等教学专著。

吴正宪,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人大代表,北京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劳模,北京教科院数学教研室主任,她的数学教学被称为“爱与美的旋律”

黄世忠,著名特级教师,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副校长。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讲师,希望工程全国教师培训特邀讲师。

二,震撼的视听享受:

通过学习,我惊奇的发现: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在专家的演绎下变得如此的多姿多彩,原来数学课也可以充满童趣味,充满生活味,充满人文味,充满神奇味。爱与美在数学教学中无处不在。

三,抹之不去的细节经典:

吴汝萍校长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从“人”字的写法入手,告诉学生做一个品行高洁的人比作一个只有学识的人更重要,然后由人字演变成单人旁+“分”组成一个份字,引出平均分,短短5分钟,对学生不仅进行了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而且巧妙的引入课题,新颖别致。

在讲解分数的意义时,吴老师始终强调了平均分,但是一直没有把平均分说出口,而是反复问,怎么分比较合理,比较公平,教育学生做人要公平公正,让学生从心里感受一定要平均分,加强了对分数的理解。

通过判断题的练习,吴老师故意漏掉关键词“平均分”,让学生发现错误,然后乘胜追击,要学生改正错误,怎么改正.培养学生知错就改的好习惯。当学生精彩的发言博得听课老师掌声的时候,老师及时教导学生要向台下的老师说谢谢,课堂里多次出现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

特别是判断哪些分数是1/4时,吴老师通过对话形式,反复暗示学生如何使用礼貌用语:

师:你好,你是1/4吗

生:你好,我不是1/4,因为我不是平均分 师:你好,你是1/2吗? 生:不是,是1/4 师:又没有礼貌了

生: 您好,我不是1/2,是1/4,因为下面的部分还可以平均分成3 份

师:不错,学会用您了(台下掌声如雷)。。

吴老师在讲座中强调:我们的数学课一定要把儿童当儿童,尊重儿童的天性,老师要学会倾听儿童,了解儿童,认同儿童,不能把孩子当成是盛装知识的容器。

同时我们的数学课一定要充满人文味,要承载厚重的中华文化 在讲轴对称图形时,吴老师示例可以有意画出心形的一半,美字的一半,让学生画出另一半,让学生感受一个人心灵美才是真的美。

讲座过程中吴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什么是教育中真正的爱: 真正的爱是教育,不是教训; 真正的爱是指导,不是指责; 真正的爱是询问,不是质问; 真正的爱是包容,不是纵容; 真正的爱是接纳,不是接管; 真正的爱既要道谢,也要道歉 真正的爱既要纠错,也要容错

吴老师说:我们的孩子没有一个是天生的坏孩子,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必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我们要包容孩子的错误,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但是如果老师犯了错,一定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认错。

同时强调,我们的数学课一定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要有童趣

味的数学故事,每节课给孩子讲一个数学故事,比如在讲0时,老师这样讲:阿凡提问渔翁:今天你打了多少条鱼啊?

渔翁说:今天运气差,上午打上来的鱼6条无头的,下午打上来9条无尾的

聪明的孩子猜猜看:渔翁一共打了多少条鱼?。。

再看看退位减法的情景剧表演吧:

50-26,让四个孩子分别扮演十位上的5和个位上的0,十位上的2和个位上的6,然后让他们说出计算的过程:

减数个位:你好,能借我6支笔吗

被减数个位:你好,我什么也没有,但是我可以帮你借(从十位上借出一捆)我现在有十支笔,借给你6支还剩4支

减数十位:你好,你可以借我2捆笔吗

被减数十位:没问题,我原来有5捆,借出一捆还有4捆,又借给你2捆还剩2捆。。

多么奇妙的构思,我认为这就是吴老师主张的:确立儿童立场,把儿童当儿童,倾听儿童的声音,了解儿童的想法,认同儿童的情绪

让童真、童趣成为每天数学课堂的主旋律,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学习童年!

李培芳老师的数学课睿智幽默,课堂上充满了笑声和欢乐,他能够让一个不爱说话的孩子在课堂上疯起来,确实是这样,特别是他所谓的神奇的“读心术”,让数学课堂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李老师在快下课的时候,给调皮的学生读心,让他心里想着他的年龄,不要说出来,然后把自己的年龄+4再乘2再加4再除以2,再减去自己的年龄,然后翻开杯底,结果让全班震惊:李老师怎么知道我的年龄通过计算会是6呢

李培芳老师的课,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孩子在探究过程中的乐趣,他说:一个数学老师不小心把数学秘密透露给自己的学生无异于犯罪,我觉得非常经典。

再看一个精彩的课例:在讲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设计一块绿色的草坪,第一次是这样设问的:在学校和书店书店之间为什么会踩出一条路?

后来将草坪改成操场,提问:从学校到书店怎么走较近,然后加上一问: 如果这里是一块草坪,你还会这样走吗?

这两种设计的不同的教育效果,我想应该值得我们深思。印象最深的是吴正宪老师的数学课,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一篇美丽的童话:师生融于一体,彼此都进入了对方的心灵。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童话,又带着问题依依不舍的离开堡垒.开课前吴老师很守时,提前10分钟布置教具,并一一和上课的孩子挥手打招呼,脸上洋溢着迷人的笑容,真的看不出眼前的大师就是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接见的教育界的大腕。

说实在的,这个班上的学生给人第一印象就是不喜欢交流,不爱说话,吴老师跟学生打招呼时孩子们很木讷,不知道回应,此情此景,吴老师揣摩学生的心理:我知道孩子们很辛苦,周末了还要抓到学校

上课,我建议把掌声送给可爱的孩子们,当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时孩子们依然很麻木,吴老师开导:怎么啦,是台下的掌声不热烈吗?当别人赞赏我们时我们应该怎样呢?然后有一个学生举起手,怯怯的说:谢谢老师,吴老师适时地夸赞了这位勇士:强调要大声,然后把一个人的声音变成全班的声音,由小到大,由杂乱无章到整齐划一。

台下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吴老师又问:是上课好还是在家玩好? 学生回答:上课好

师问:你们说的是真话吗?我可不喜欢撒谎的孩子

吴老师不急于上课,好像在找寻什么,问:知道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孩子吗?

生说:坐的端正的,上课认真听讲的,善于思考的,积极发言的。。孩子们的话匣xia子一下打开了。吴老师说,其实坐的不端正没事,只要舒服,只要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就是好孩子。

上课时,吴老师没有作过多的铺垫,直接问:谁听说过面积? 有人举手了:我知道,买房子时有面积

然后吴老师把学生的思维牵引到古埃及的尼罗河,带进美丽的童话世界。你在课堂上听见过这些声音吗?

老师:面积长得什么样的?面积有多长,面积有多大?面积是什么颜色的?面积长在哪?面积是软的还是硬的?

反思: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没有这样的问题,是真的没有这样的问题吗?

吴老师一直在说孩子们,不急,慢慢来。

一节抽象的乏味的概念教学在吴老师导演下仿佛变得摸的着,看得见的好玩的数学课

特别是引导孩子们摸文具盒的六个面时,12哈34哈56哈,那富有节奏的哈哈声,让听课的老师佩服之至。我们和学生仿佛在感受一曲劳动的号子,学生跟着老师喊出的节奏一对对的有规律的找出6个面。如果你亲临现场,你会怀疑这是有过彩排的,但是我要告诉你,真的没有,别冤枉人啊。

在比较面积的大小时,教室里更是充斥着智慧的火花,听一听充满童趣的精彩的声音吧:

男孩的纸占6个格子,女孩的纸占24个格子谁的面积大? 老师:不能比较大小,因为男孩只看见女孩的格子,女孩只看见男孩的格子,男孩不知道自己的一格有多大,女孩也不知道自己的一格有多大。。

四,强烈的冲击,深刻的反思

回到学校,我若有所得,也若有所失。当我们还沉浸在我是十年忠臣的美佛儿人的时候,当我们还在讨论要不要备课,作业要不要全批全改的时候,我们还要不要去听课评课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已经变得百孔千疮,虽然不能说我们在误人子弟,但是我们的课堂完全失去了育人的功效。我也惊奇的发现: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本该享受童年的快乐时却变得童心泯灭,道德缺失,情操变得越来越低迷,精神变得越来越颓废,是什么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自私和冷漠。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定位出现了极大的偏差。试问自己,课堂上你是否给足了机会让学生亲历感受探究“过程与方法”的快乐,你是否在课堂上不放过任何一个情感教育的机会,对学生时时刻刻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你是否还在固执的觉得探究很费时,专家的课是在作秀?

再回顾一下我们每节课的目标定位吧:我们除了强行的塞给学生知识,还让学生学会了什么。“三维目标”在急功近利的驱使下变成了可怕的“一维”,我们只是在机械的教书,我们没有育人!

亲,记住,三维目标一旦变成一维了,我们的课堂就失去了灵魂,我们培养的学生 就是那种道德缺失,情商低下的冷漠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课堂里给孩子一些探究的快乐和情趣吧,把“儿童”当儿童,让数学课堂洋溢着欢乐的童趣味。哪怕慢一点,值得!

阮仁朝

2014年9月18日

第三篇:走近名师1

走近名师,触摸语文

周小红

3月26日,我和殷丽志老师赴武汉参加了为期两天的‚中小学语文名师观摩教学活动‛的培训,聆听了四节生动的语文观摩课和四场精彩的报告。

一、蒋晶军老师的《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和报告《基于问题的语文教学》。

(一)蒋军晶,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教改之星,杭州市临平一小副校长。他执教的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19世纪50年代美国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发表的演讲稿,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内容比较深奥。蒋老师采取从表达角度切入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和小组内讨论画出重点语句,理清整篇文章的布局,并引导学生总结找关键句的方法,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帮助。

(二)报告《基于问题的语文教学》

蒋老师说人类永远是借助问题学习和思考的。关于‚怎样提问‛,他谈了自己的几个观点: A、关于‚问什么‛的问题

·要多提表达类问题

一篇文章,我们可以学习它‚写了什么‛,但是,我们更应学习它是‚怎么写的‛,这样的学习就突出了语文的学科特征,突出了‚语文味‛。如教学三年级的《花钟》,重点是作家怎么表达花开的时间,怎么表达花开的方式,而不是死教什么时间什么花开。再如五年级的《将相和》,教学廉颇与蔺相如的对话,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两人对话有什么不同?学生如果能注意到廉颇的语气是‚我廉颇‛、‚他蔺相如‛;而蔺相如是‚廉将军‛、‚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我们‛,小组讨论学习就会发现廉颇与蔺相如不同的性格特征。

·要多提体验类问题

一个能享受到阅读乐趣的读者,往往能通过语言还原当时的情境,往往能通过语言的深度进入他人情感和世界观内部。例:《月光曲》,可设计如下问题:

①贝多芬为什么要尊称盲姑娘为‚您‛?

②盲姑娘为什么知道是贝多芬?

③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

④贝多芬为什么愿意再弹一曲?

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帮助学生走进人心,设身处地,将心比心。

·要多提诠释类问题

诠释类问题是相对于事实类问题而言的。事实性问题指那些比较容易在书中找到定点答案的问题。例如问文中人、事、时、地、物(who、what、when、where、how)的问题。诠释类问题则需要读者统整、分析、梳理书中的内容,然后依托文本得出自己的答案。如蒋军晶老师执教《月光曲》,全文提一个问题:贝多芬究竟在想什么?

一位学生说:贝多芬心想——多么善解人意的姑娘,多么痴迷音乐的姑娘,多么深的手足情,让我满足这个姑娘的愿望吧,让我谢谢这个知音吧,让我为他们献上一曲吧。

另一位学生说:贝多芬心想——知音难觅,能听懂音乐的人多如牛毛,可是能听懂我的心的又有几人,虽然我没有力量能让她的眼睛重见光明,但是,我能用音乐把她的心照亮,这是一首为知音弹的曲子,这是我的幸福。

还有一位学生说:贝多芬心想——兄妹俩如此热爱音乐,我不能让他们失望,我要为他们去创作音乐,圆他们的梦想,真正的音乐是为知音创作的,真正的音乐会是会为知音开的音乐会。

关于诠释性问题,蒋老师还提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问题不要太多。问题太多,学生的经历和智慧就会消耗在你不停的问题转换中。

②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快太早太多听到学生的问答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③要及时应对学生的问答。学生回答问题的各种能力还在发展当中,老师要适时点拨、启发、梳理、归纳、总结。

·要多提批判性问题

批判性问题是相对于认同性问题而言的。认同性问题是指那些指向一个标准、统一的答案的问题,或者直接给出答案要求为答案寻求解释的问题。批判性问题恰恰相反,他鼓励学生质疑,读出自己的独特的观点。

·要多提延伸性问题

延伸性问题是根据文章中的内容而延伸出的问题,是联系生活、关注当下的问题,多以if来开头。例如:你有没有遭遇过和书里相同的情节?书中的人物最向你生活中的那个熟悉的人接近?在你看来,树立哪些部分最贴近现实生活?这本书会让你重新思考自己那段类似的经验吗?等等这类问题。

B、怎样才能提出好问题

·提高文本解读能力。·了解儿童阅读心理。

蒋老师酷爱儿童文学,对许多书中的情节都能信手拈来,脱口而出。他说每个学龄段孩子的阅读心理都不一样。比如一、二年级学生爱看好玩的、有趣的,结局美好的;

三、四年级学生爱看友情的、冒险的;

五、六年级学生爱看侦探的。要自己先读过了,才能推荐好书给学生看,他在班上组织了班级读书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读过的书名写在纸条上,贴到教室前面。

二、武凤霞老师的《渔歌子》和报告 《古诗文教学的思考实践》

(一)武凤霞,特级教师,国家骨干教师,江苏省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副校长。她执教的《渔歌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课前的巧妙安排。她先用‚记忆力测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出示‚翠绿、青绿、火红、山青水秀、五彩缤纷、从容自若……‛等描写颜色和神态的词语让学生识记。后来讲到‚﹙ ﹚的西塞山、﹙ ﹚的桃花、﹙ ﹚的细雨……‛的时候,前面让学生背的那些词都用上了。假如学生平时没有什么积累,有课前的词语作铺垫,也是没问题的,接下来概括诗意就水到渠成了。

(二)报告《古诗文教学的思考》

武老师也是一个很爱读书的人,尤其是对古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她在报告中阐述了古诗文教学的三个方面: A、为什么要学习古诗文?

武老师引用了南怀瑾的两句名言作答,很有说服力: ①教材中‚古书,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所以后世的人,就很尊敬它,把它叫做‘经典’‛。

②‚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告诉人家,这都是我少年时期熟背一些古书的效果。‛ B、古诗文教学的要求及现状

①《新课标》中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②古诗文教学的现状: • 解析为主,淡化意境; • 以画解诗,稀释了诗情; • 扩写成文,稀释了诗的意蕴; • 重统一认识,轻个性解读; • 教师古诗文底蕴缺乏; • 重背默,轻诵读。C、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①教师古诗文的底蕴决定了教师教学的宽度。在讲述这个问题时,武老师还为我们补充讲述了诗词的两种境界:‚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是指所描写的景物或营造的意境带有自我的感情色彩。‚无我之境‛指作者将自己融入客体所构造出来的意境。),展示出她自身深厚的古诗文底蕴。

②相关文化素养的匮乏决定了教师教学的高度。D、古诗文,我们应该怎么教呢?

①准确理解诗词内容,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用典。• 什么是‚意象‛?

象,指客观的具体的事物;意,是作者的心意体验、思想情感。有一份独特的感受,通过内心的想象,在自己的脑海中呈现出鲜明的形象,称为‚意象‛。它有民族特有的文化情愫和独特象征意义。②不妨让学生猜一猜词句的意思。③理解时应该虚实结合。④理解诗文中所蕴含的情感。

(1)要把诗文放在文化的背景下阅读;(2结合作者的生平了解。⑤古诗教学以诵读为主。诗歌的诵读有三个层次: 一是读正确。

二是读出节奏。如四言‚二二‛节奏;五言‚二二一‛及‚二一二‛节奏;音断气连。三是读出感情。⑥古诗文不妨试试吟诵。

吟诵是吟和诵的合称。吟和诵的区别是吟咏有曲调,诵读没曲调。

三、张学伟老师的《景阳冈》和报告《追求简单高效的语文教学》

(一)张学伟,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1989年从教,扎根农村16年,2005年调入江苏丹阳市实验小学工作。张老师的这节课重点放在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精心的板书设计是一个亮点。他抓住喝酒、上冈、打虎三个场面,分别通过对话、心里活动、动作,对比突出了武松‚亦人亦神‛的特点。作为人的特点,武松倔强、犹豫、惊慌,作为神的特点,武松酒量过人,胆量过人,力量过人。张老师把这些重点有序地、很自然地体现在了板书中。

(二)报告《追求简单高效的语文教学 》 A、语文教学的三大误区:

①多读书就能提高语文素养。鼓励学生读书,还应注意几点:

(1)读什么书。

(2)怎样读——要领悟,要积累(悟、背)。②教方法就能提高写作水平。了解方法不等于能掌握和运用方法。应引导学生悟法——实践(悟到——练到——得到)。

③ 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写作。其实,阅读首先是为了阅读,同时也是为了表达。B、张老师的教学主张: ①学习语文主要就是学习语言; ②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是习得;

③学习语文的主要做法是课内得法,课外受益。C、张老师的追求:

·构建简单高效的语文课堂

·把语文教到学生心里,也教到学生手上重视读书 ·重视学生 重视效率

D、简单高效的语文教学 ①‚简、活、实‛——课堂教学‚短平快‛(一)文本研读——挖(抓住文眼)

(1)《林冲棒打洪教头》:金圣叹评林冲四个词: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两个字:忍、狠。

第六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智深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爪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叠川西纸扇子,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听众人介绍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鲁智深要结识他,‚ 那林教头便跳入墙来,两个就槐树下相见了,一同坐地。

(2)《咏柳》——剪(呼应妆、丝绦、碧玉)(3)《山行》——其创造在于‚叶比花美‛(二)内容筛选——选:(1)《珍珠鸟》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渐渐地它胆子大了,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后来,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写字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 地点越来越近(笼子四周、屋里、小桌上、杯子上、手边);

• 动作越来越亲:屋里——落、站、撞;小桌上——挨近、蹦、喝茶、啄笔尖、啄手指)——选出‚撞‛和‚啄‛ • 导读:换它为我,换我为他——体会珍珠鸟的感受(问:

1、撞;

2、瞧我的反应;

3、‚啄‛——要说什么)(2)《翠鸟》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起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选‚蹬开‛(和’踢开‛等比较)和‚贴着‛(手势)来表现翠鸟捉鱼之快,飞行之捷,技术之高。②课堂操作——转(化繁为简,整合训练)(1)课文《少年闰土》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大哭‛——东家的少爷可以撒娇,依恋闰土不愿分手便大哭;‚躲着哭‛——忙月的儿子只能压抑情感,偷偷哭。折射出两人身份的不同,读出一份沉重(少年已识世事艰)(2)《雨点》

雨点落进池塘里,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池塘里睡觉。在江河里奔跑。雨点落进小溪里,雨点落进海洋里,在小溪里散步。在海洋里跳跃。

先弄清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的字面意思,再弄清其引申义——换词体会用词准确,最后联系起来体会其社会语义——同一事物在不同环境中,其存在及运动的方式不同,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3)《再见了,亲人》

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几件事?其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件事?(救伤员)——请同学读。哪些词引起你的注意?(丢下、背起、唯一等)——什么是‛唯一‛?大娘为什么只有这唯一的亲人?——师:是啊,大娘的亲人,有的在保家卫国的战斗中牺牲了,有的被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由此可见,这唯一的小孙孙在大娘的心目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可是,当敌机飞来的时候,大娘,她背起的是志愿军的伤员,丢下的是自己的小孙孙,保护的是一名普通战士的生命,失去的却是自己唯一的亲人。——教师范读,停顿处学生想象:看到什么?(残垣断壁……)——指导朗读(4)《游园不值》

转换角度,以小草、杏花、柴扉等写心理话

四、吴琳老师的《生命生命》和报告《让学生爱上阅读》

(一)吴琳,特级教师,北京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北京市骨干教师。教学中,吴琳老师通过引导学生从作者杏林子选取的小事例中去感悟生命的意义,在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充分体验作者内心感受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与训练,为全场老师展示了‚以情促读,以读促思‛的教学范例。

(二)报告《让学生爱上阅读》 吴老师说:

‚指导阅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热情点燃热情,一个好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热情的读者。‛

‚语文教师就是在课文和学生之间传递信息的赫尔墨斯,要让学生读得懂,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是最好的解释。‛

A、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讲座中,谈起自己所作的课,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写作风格,到文章中的每个字、每个词中跳动着作者怎样的思想,吴琳老师都了然如胸。这一点足以让每一个语文老师敬佩与感动。吴琳老师说:‚要让学生爱上阅读,教师首先要是个最好的读者。‛我们必须走入文本,细细地品味,读出蕴含在简单文字背后的情感,我们不是要把自己对教材的解读传递给学生,但只有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教材,读懂教材,课堂上我们才能从容应对。B、引领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细读文本,如同欣赏自然美景一样,只有引领学生走入教材,在文本中慢慢地走,细细地品味,才能从中发现别人不留意的细节,才能与许多美景不期而遇。C、阅读教学要带领学生走向思想的高处。

在阅读中,语文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走向思想的高度,人生理想的教育永远不会过时,它是照亮人的一生的灯塔,对孩子们的生命成长有着真实而深远的意义。但是这种引领不是简单的告知,不是把我们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应该如清风拂面,如细雨润物。例如:一位老师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一文,当学习了丹顶鹤的外形后,教师出示丹顶鹤飞临黄河后快乐嬉戏的场面,问:‚你想对丹顶鹤说些什么?‛一生说:‚我真羡慕丹顶鹤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另一生接着说:‚是啊,丹顶鹤多开心啊!如果我也能像他一样该多好啊!‛‚他不用像我们一样,整天地呆在教室里学习。‛老师连忙收住话题:‚大家能坐在这么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丹顶鹤也很羡慕你们呢。‛这位老师应该说很有教学机智,但这样的说法可能很难令学生信服。如果抓住这个机会出示地图,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丹顶鹤的行程是多么遥远,想一想在这漫长的旅途中,丹顶鹤会经历怎样的艰辛,然后告诉学生:经历了种种磨难,他们才有了这自由自在的生活,我们现在的学习正如丹顶鹤的搏击风雨,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艰辛,我们才能获得成功后的快乐。这样的话,学生对丹顶鹤的喜爱会更深,对文本可能会有更深层的感悟。D、读出课文的文字美、人文美

我们既要读出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美,也要读出课文中人文的美、作家思想的美,从而让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强大起来。E、推荐好书、鼓励课外阅读。

吴琳老师说:‚学生在课内学习阅读,好比在游泳池里学游泳,要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还需要在大海里搏击风浪。‛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必须经常给学生推荐一些富有童趣、适合学生读的书。吴老师还为我们推荐了一些富有童趣的书,有:《爷爷一定有办法》《失落的一角》《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心树》《一片叶子落下来》《夏洛的网》《特别的女生萨哈拉》《马提与祖父》《放电影》等。F、语文教师永远是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要让学生爱上阅读,就要用教师的阅读热情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最后,我用著名儿童作家梅子涵 的话与大家共勉: ‚如果我当小学语文教师,我会努力地读很多书。我要让我的学识足以和世界对话,一个眼睛不在彼岸,只在此岸的人,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语文老师。‛

‚假如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要努力地去写。我绝不会仅仅满足于只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几句评语,那样的话,学生可能从中得到鼓励,却看不到远方。‛

第四篇:走近名师感悟经典

走近名师感悟经典

——名师课堂带给我的思考

‘听,语文的美滴落泉池清照故里恰是杨柳依依上善若水 清澈如许唱一曲《如梦令》我们在等你看,教育的诗意绽放在春花里稼轩屋前正是芳草萋萋水流花开 灿烂如许奏一曲《高山流水》我们在等你’。伴随着这优美的文字,第四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拉开了帷幕。课堂上一个个名师的精彩讲授,报告中一次次心灵的点拨,让我原本平静的心有了很大的起伏。四天的听课让我仿佛经历了一种心灵的洗礼,留给我长长的思考,让我久久地回味。

四天的学习虽然紧张忙碌,大家却感到充实而又愉悦。名师们用独特的教学艺术给大家呈现了二十节精彩纷呈的课堂和六个报告。名家课堂设计如行云流水又别具匠心,挖掘教材透彻,能够带着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在不断地朗读、不断的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名家的课堂是真正的传道授业的课堂,注重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注重人格塑造。他们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调控能力、娴熟的教学艺术令我赞叹,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文化底蕴、创新思想、人格魅力让我折服。回头细看,真是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收获之程。

幽默、风趣的于永正老师的阅读教学课,在反璞归真的探索中,让人于久违的期待中赏识到一种实实在在的学习过程。于老师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据情而教,看似随心所欲,实则寓教于乐,寓教于心,时刻不忘学生,不留任何痕迹的细心呵护着学生的自尊,激发着他们的兴趣,启迪着他们的思维。于永正老师谈语文教学,强调最多的是一个“读”字,在他的课堂上,粗读、精读、默读、范读、跟读等,各有精彩。“读书首先要把课文从头至尾读一遍,然后把重点段落多读几遍。”“读重点段的时候要拿起笔来,在重要的关键词上做记号,记号留下的是你的思考。”于老师是这样读课文的,从整体到重点部分,边读边思考。经他的引导,学生们经历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读”的过程,触摸到课文的脉络,领略了课文的精髓。通过充分自主的阅读,也读出了自己的思考,读出了自己的理解,林冲与洪教头的人物形象在学生脑海中是那样的鲜明。听于老师的课如同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清新,让人觉得这真是一种享受。

虞大明老师执教了两堂课,《祖父的园子》和《金钱的魔力》,他的课让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都觉得轻松、快乐、新奇。幽默、风趣的语言让课堂上笑声不断。他教给同学们怎样略读、默读课文,怎样快速浏览文章。他在课堂上经常提醒学生的一句话是,“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他的课堂内容充实而丰富,但不显得拥挤;他的课堂妙语如珠,却一点儿也不觉得卖弄;他的课堂同学们思维活跃又井然有序。

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望月》一课,让人如沐春风,如饮美酒,那充满诗意与灵气的课堂,如一首清新的诗,一幅淡雅的画,一股潺潺流淌的清泉。王崧舟老师的课堂上,不仅追求意思,更追求意向、意境。引导学生悟出了散文月、诗歌月、童话月等“千江有水千江月”的意境。他用诗意的语言,优美的音乐,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运用不同形式地朗读,体会文字的美,作者的情„„整节课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其实,每一篇文章,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解读,这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确,课文上到最后,把学生的思维全都开阔了出去,仅仅几分钟,学生就能写出那么多优美的文章,让我惊嘘不已。王老师的从容、沉稳、幽默、睿智、大气,来源于他深厚的文化底蕴,身为青年教师的我被深深地折服。

真实、朴实、扎实,这是全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对教育的诠释和感悟,同时,也是我在这次走近名师课堂的学习中得到的最大感悟。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却演绎出两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来,让我们每位听课者领略到了一位教育大师真正的风采。贾志敏老师的课堂朴实得如同山冈的野花,听起来就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校园歌曲,自然而轻松。我想,不作秀、不表演,如果能让学生有所得,那就不失为一节精品课。而一节“看上去很美”的课,有的只是老师的虚假煽情,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最后给人的感觉却像是在演戏,没有任何的内涵。在教学中,贾老师没有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怎样教,而是更重视教什么?贾老师的教学以课文为范本,而不拘泥于课文,用课文作为范本来教语文。贾老师崇尚以读为本,所以在课堂上,朗读的指导占了很大的比重,贾老师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务求一词一句都读出文中的意味,读出学生的体会。

走近名师课堂带给我如下几点思考:

一、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

听名师执教之课,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教师的文化底蕴深厚,可以说是需要时“信手拈来”。语文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高尚情操的培育者,是学生人生路程的引路人,这就更要求语文教师博览群书,不断地丰富、充实和发展自己,使学生感受到我们无所不通、无所不晓,进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和神圣的形象。

二、课堂教学自然随意。

真实的课堂就应该是自自然然的,师生在课堂上都回归真实、自由、个性的做人状态,说真话,吐真情。孩子们都喜欢真实、自然、和谐的课堂,喜欢能真正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然后和老师、同学们交流,并在交流碰撞中获得智慧的成长和情感的涵养的课堂。现在我们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已经不是一个好的剧本加上一个优秀的演员去顺利完成40分钟的任务了。当然,如今的课堂对老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具备更为深厚的功底。

三、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老师课堂上关注到每一位孩子,必定要落实每个孩子是否全部发言过,强调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这些看似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细节,立足于学生学习的心得与收获,显得特别实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以生为本”是起码的标准。这些名师的课堂上,无一例外的体现了这一点,“谁还没有发过言”“我请还没发过言的同学来回答”,这是在每节课中几乎都能听到的。

四、语文课要多阅读。

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读。”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是从读开始的,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诵读。首先,老师要引导学生认知:今天我们读什么?怎么读?要找出哪些要点?要解决哪些问题?告诉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先读后思,读出新意来。老师结合所读材料,引导学生换一种方式、变换一下角度去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在反复品读与回味中找到答案。

五、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发言。

一节课40分钟,老师要结合教材,着力发掘学生说的材料,创设说话的氛围,充分赋予学生说的权力,让学生想说就说,学生的说才会体现个性化,也只有面向全体,人人参与,学生的说才会落实全员化。学生经过思考,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于是,他们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在表达中得到发展与提高。

六、课堂要有创新。

爱因斯坦说:“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爱因斯坦用他一生的实践证明了想象力对他的发明创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应当充分挖掘语文教材蕴涵的创新教育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七、充分利用多媒体。

现在,多媒体普遍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它以图文并茂,直观的声像、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有助于学生合作、主动地学习,达到开启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境界。

通过本次学习我更深刻的体会到,教学不仅是教课,更重要的是研课,做教学研究,做一个有思想、有反思力的教师。要在课堂上渗透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从而变成一个有特点的老师。我真诚地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我以后的每一节语文课也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能让学生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最大程度地学到应知应会的知识!

第五篇:走近名师 观摩有感

第七届“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观摩有感

城三小学: 罗晓芳

3月17、18日,我有幸赴厦门参加为期两天的第七届“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名师教学观摩学习,研讨会上展示了全国优秀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王文丽的《李白的送别诗》、讲座《我的语文教学观》,小学语文教学界传奇人物、特级教师支玉恒的《草原上的花》、讲座《就课例谈课改》 “2010年推动读书的十大人物”、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周益民的《诗与图画的婚礼》和讲座《儿童阅读:一条返乡之路》等七节精品课及四次各具特色的学术讲座,名师们的课堂真可谓是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这些课课型有别,风格迥异,却各有千秋,精彩纷呈。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专家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们陶醉痴迷,更是令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们收获颇多。

一、走近名师,走进诗意的语文课堂。

周益民老师的《诗与图画的婚礼》令人耳目一新,如沐春雨。课上没有老师过度讲解,没有媒体的滥用,周老师努力促进学生自主阅读感悟,如什么是图像诗的特点,长处,所读的每首诗的意义和妙处,这些诗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等等,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体验,去创造,去表达,张扬个性,发展能力。我们和学生一起感受着图像诗的意境和魅力,插上想象的翅膀,不仅学生放飞着,我们的思维也在跟随周老师浮想联翩。

二、走近名师,走进学生的内心

同精美的课堂相比,讲座更是精彩纷呈,风格迥异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周益民老师的讲座《儿童阅读:一条返乡之路》,令我有一种冲动。周老师首先阐述了启发儿童阅读的重要性,接着抛出问题:那么该给孩子读什么书?周老师说“童年里没有童话,人生就是苍白的。我们要给孩子读童话,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老师们应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思维,从儿童的视觉出发,应选择适合学生的篇目让学生阅读,和学生一起阅读,读同样的书目,共同阅读的目的是让师生之间产生共同的语言,产生心灵的密码,从交流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才能产生思维碰撞,了解孩子的内心,走进孩子的世界。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自己喜欢阅读,带着学生,和学生阅读,让书香陪伴我们。是的。如果,我们能多读一些书,一些大人的书,一些孩子的书。那么,在我们身上所显露出来的,将是一种阅读的气质。在孩子身上留下的,将是无限的阅读的幸福。多读一些书,无论是对于我们,还是对于孩子,都是幸福的。

三、走近名师,走进教育艺术的殿堂

1、教学态度亲和、幽默,有效促进学生参与学习。

虽然名师们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是他们的教学态度却是一致的,亲和而不乏幽默,谈笑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积极活泼的学习氛围,学生学起来浑身是劲,学习活动也显得特别充实。例如周益民老师的课《诗与图画的婚礼》,在周老师的带领和引导下,孩子们快乐地感受了图像诗的有趣和奇妙,在欢声笑语中去思考和总结。一首《消防队长梦中的埃及风景照》更是让孩子们在爆笑中明白了应根据不同的诗歌内容选择应侧重“读”“写”甚至是“看”的教学方法。

2、教学内容创新、大胆,为学生打开知识大门。

北京语文教研员王文丽老师执教的是自创课例《李白的送别诗》。王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整合,课外与课内相结合,从“唐代三绝”中引出李白,精选李白具有代表性的几首送别诗来让学生认识情感丰富的李白,由《赠汪伦》体会对王伦的宽厚;由《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体会对王昌龄的真挚、关切„„明白了李白的送别诗突破了传统送别诗“有别必怨,有怨必盈”的情调,总结出李白送别诗感情真挚热诚、豁达乐观的特色。这样的教学内容是创新的,把分散的教学资源整合贯通,只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就有效浓缩了知识的精华,为学生的求知之路打开方便之门。王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令整个教程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3、教学语言简洁、精确,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学习要点。

蒋军晶老师执教《祖父的园子》一课,语言简洁不多余,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段,反复练习,体会作者萧红语言的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通过自读自悟、角色置换、想象体验等形式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及祖父之爱。我想,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具备抓住文章字眼、经典句段的敏锐感,才能更好地引领孩子们走进语文的知识殿堂。

4、教学过程重读轻讲,还给学生充分读书学习的空间。

支玉恒老师的教学便是如此。他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以读代讲,点拨启导。《草原上的花》语言清新机巧、有韵味,支老师先让学生自读,自由谈初步感受,再逐步细读,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透过朗读深入理解语言文字,驰骋想象,体会文中或机巧、或颇有意趣的句子,感悟内在蕴意。

走近名师,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睿智的教学语言,驾驭课堂的高超能力以及自身的人格魅力都让我深深敬佩。

下载走近名师 倾听名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近名师 倾听名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近名师 激励人生

    走近名师 激励人生黄陂横店小学 胡建华刘溥生名师工作室成立快一年了,这一年来,工作室的全体学员在刘溥生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不仅在教育教学方法上有了进一......

    走近名师 走进新作文

    走近名师 走进新作文 ——参加“全国新作文联盟暨海峡两岸‘新作文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4年3月29日——30日,我国新作文联盟暨海峡两岸“新作文教学”研讨会在贵州师范......

    走近名师,感受数学智慧

    走近名师,感受数学智慧 为期两天的全国第十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于10月19日-20日在厦门六中举行。研讨会上张齐华、刘延革、张兴华、强震球等几位名师......

    走近名师 感受现代与经典

    走近名师 感受现代与经典 ——第16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在台州市椒江区第二实验小学举办的第16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

    走近名师,赏魅力语文

    走近名师,赏魅力语文 ——赴洛阳参加小语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展示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骆焕学 12月19到21日,在学校的全力支持下,有幸参加了2014年由河南创新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及北京......

    走近名师,感悟新课标课堂

    走近名师,感悟新课标课堂“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新课标课堂”研讨观摩会学习心得高安市第二小学熊招荣2013年4月12日,我有幸和六位老师结伴来到美丽的西子湖畔,享受......

    走近窦桂梅 感受名师魅力

    走近窦桂梅 感受名师魅力这次有幸去杭州参加“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学导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驻足“千课万人”会场上,我被这恢弘的气势所震撼和折服,逸夫体育馆里,名师云......

    走近名师,感受经典[五篇范例]

    走进名师,感受经典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我再一次领略了名师的风采,同时也感谢我们教研组的同事,他们给了我支持和帮助,让我再一次走进了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