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厢记》读后有感
《西厢记》读后有感
原创: 诗哈柯米
三月中浣,大观园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的一块石上,宝玉和黛玉一起读了《西厢记》(《会真记》)。“宝黛共读西厢”这一画面也定格成了《红楼梦》中最经典、最美丽的场景,没有之一。
宝玉告诉林妹妹:“这真真是好书。”把书推荐给了黛玉,于是(原文)两人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馀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在这之后,二人双双打开了情思。不管是私下的对话,还是公开的场合,两人的言语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了《西厢记》的影子。总之《西厢记》对宝、黛影响很大,在刘姥姥二进贾府的一次宴席上,黛玉情急之下,脱口而出《西厢记》中的句子,可见《西厢记》已深入黛玉之心。
受到《红楼梦》宝、黛二人的影响,我决定要读一下《西厢记》,看看到底是如何的“词藻警人,馀香满口”.我买的这套《西厢记》包含四个版本,最详细并有解释的是大家最熟悉的元代王实甫的版本。后面三个附录,第一个是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又叫《会真记》),附录二是宋代赵令畤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附录三是金代董解元的《董解元西厢记》。
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又叫《会真记》,估计是因为张生在文中做了《会真诗》三十韵)是个字数仅有3551字的传奇(短篇小说),字数不多,但是是文言文,且没有注解,我草草读了一下,很多字义不懂,但是结局看懂了。
(原文)后岁余,崔已委身于人,张亦有所娶。
有一说法,《莺莺传》写的是元稹自己的故事,因为仕途选择了对自己有利的婚姻。
宋代赵令畤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共3955个字。
鼓子词是宋代流行的一个说唱艺术,虽然故事没有变动,但是艺术形式对张生崔莺莺的故事的流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金代董解元的《董·西厢记》,“解元”非名字,是金、元社会对读书人的敬称,《董·西厢记》在故事结局上做了改动(两人私奔,结局大团圆),人物性格也做了改变,字数增加至五万字,共八卷。
以上三个版本作为附录附在后面,我没有细看,暂不做说明,今天主要谈谈王实甫版本的《王·西厢记》。
题外话:之前群内讨论过,宝、黛读的到底是哪个版本的《西厢记》,当时我没有参与,因为不懂,今天我终于可以回答了。
答:先把《红楼梦》原文提到的一些线索罗列如下。
①原文:“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看”.②二十三回回目: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③描述二人看完的原文:“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④后文中宝黛二人私下或公开的对话在《王·西厢记》中出现过的:
a)若共他多情的小姐同鸳帐,怎舍得他叠被铺床。
b)纱窗外定有红娘报。
c)小子多愁多病身,怎当他倾国倾城貌。
d)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e)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
f)更做到孟光接了梁鸿案。
g)你元来“苗而不秀”,呸!是个银样镴枪头。
h)小孩儿家口没遮拦。
——我能找到的是8处,还有几处不在两人的对话中,但在《红楼梦》文本中也有影子,如下:
a)娇羞花解语,温柔玉有香。
——《红楼梦》第十九回回目: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b)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第二十三回,黛玉直接听到戏班子在练习唱此曲。
c)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邢岫烟说妙玉。
综上第四条所述可见,宝、黛二人看的应该是《王·西厢记》版本,但是仍有矛盾,主要是因为第一条和第二条明显冲突,《会真记》又名《莺莺传》为唐元稹写的传奇小说,不是戏曲《西厢记》;第二个矛盾是第三条曹公已明写是“十六出”,这和目前二十折的《王·西厢记》不符,不过这里不知道是我的算法不对,还是如何。
但是不管如何矛盾,虽用了《会真记》的名字,也是讲的张生崔莺莺的故事,加上二人多次借用戏曲中的词来对话,可以确定二人看的为《王·西厢记》版本。
言归正传。
《王·西厢记》字数约5.16万字,共五本、二十折,平均每一折为2500字,字数不多,言简意赅,但是文笔精彩,辞藻华丽,行云流水的韵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末尾我会摘抄原文中其中的一小部分,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王·西厢记》出场人物仅12人,故事情节简单,即使没看过《西厢记》原文的也都听说过故事梗概。
人物:
崔夫人(郑氏),夫崔钰(官拜前朝相国),六十岁。
崔莺莺,崔相国之女,十九岁,善女工、诗词数算。
红娘,崔府丫鬟。
欢郎,崔府小厮。
张珙(张生),字君瑞,父为礼部尚书,父母双亡。
琴童,张生小厮。
法本,普救寺住持。
法聪,普救寺法本长老座下弟子。
惠明,普救寺和尚,但不行和尚之事,侠肝义胆。
郑恒,郑尚书之子,崔夫人的侄子,与崔莺莺有婚约。
孙彪,字飞虎,主将丁文雅失政,其借机分统五千人马,镇守河桥,自立门户。
杜确,字君实,武举状元,官拜征西大元帅,镇守蒲关,与张君瑞为友。
故事梗概:
崔相国因病告殂,崔夫人携女扶柩至博陵安葬,()因路途有阻,来至河中府崔相国修建的普救寺。
父母双亡的张生,功名未遂,游于四方,因自己的好友杜确在蒲关镇守,于是来到此地,入驻客栈,询问店小二此地有何名山胜境,店小二推荐了普救寺。
张生前往普救寺,在法聪的带领下游览普救寺,不想正碰到在佛殿的崔莺莺和红娘,二人一见钟情。
自立门户的孙飞虎近来知道崔莺莺的美貌,连夜进军,围住寺门,想掳莺莺为妻。情急之下的崔夫人说道:“不管僧俗,谁有退兵之策,便将莺莺与他为妻,还倒赔妆奁。”于是张生挺身而出,生出一计,派人(慧明)去请杜确大元帅来解围。
普救寺之围一解,崔夫人却反悔,让张生和崔莺莺认作兄妹,张生郁闷致病,于是开始通过红娘递送情诗,月下约会。
张生与崔莺莺之事儿还是被老夫人发现,拿来红娘进行审问,红娘摆事实说道理,最后老夫人让张生进京考试,半年之后,张生中了状元,要回河中府就职,不想此时郑恒先来到普救寺,说张生做了卫尚书家的女婿。老夫人因想到丈夫再世时的约定,于是又把莺莺许给郑恒。
张生归来,与郑恒对峙,最后郑恒羞愧自尽,张生崔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
故事情节大家是知道的,平时只要提到《西厢记》,听的最多的就是被张生崔莺莺的爱情感动的泪流满面。可是在此次自己看的过程中,虽然对于华丽文笔仍不时的赞叹,但是对于故事情节的bug也是不断的吐槽。
张生哪里是满腹文章的风流才子,分明就是一个淫字不离心的浪荡登徒子,各种花言巧语,布局设计。见到崔莺莺第一面,就对其上下打量,还和一个小和尚分析崔莺莺为什么是小脚。天啊!受不了!然后开始设计来普救寺住,说自己想要找一处僻静之地学习,其实就是为了看女孩子啊。和尚答应之后,张生当天就从客栈来到普救寺,然后各种打听崔家的事,假借法事之名,开始设计第二次相遇。后来更大胆前往崔莺莺的花园,看到他翻墙,真心觉得是小人行径;心急的还不知道出现的是谁,就一把抱住,真真是红娘口里的“禽兽”.后来解了孙飞虎之困,老夫人请客拜谢,张生在家收到请帖,各种淫思歪想,开始想象自己去了之后,老夫人亲自送自己去莺莺闺房。真真不知道说他真实,还是说他碰到真爱之后的才有的反应。
崔莺莺也不在是之前听到的那种大家闺秀的形象。虽然是勇于追求自己的真爱了,但是过程中的表现也实在让人看不上,对于书中的做法仍表示无法认同。
老夫人,通常所说的是封建社会大家长的形象,除去这个,我看到的是一个出尔反尔的狡猾老太太形象,但是她的出发点仍是希望自己的女儿好的,可是在郑恒出现之后,只听郑恒的一面之词,就又更改注意,委实不算精明,而略显昏庸。
出场的十二个人物中,主要人物是四个,其中上面三个我都不喜欢,只有红娘我还是比较喜欢的。小红娘,作为一个丫鬟,敢和夫人据理力争,而且振振有词,说的头头是道;在张生和崔莺莺中间周旋,不卑不亢,看事真切;是个不俗的丫鬟。
配角里面,比较喜欢惠明和尚,虽是和尚之身,却不行和尚之事,危难之际,勇于献身(虽然是被激将法激的),有点济公的风格和水浒英雄的气概。
最后说下故事情节,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故事情节较为老套,但是放在当时的那个时代,也算是别出心裁,起起伏伏,冲突不断;另故事进展极快,没有一点铺垫,这点可能是因为字数原因。
总之,就人物性格来说,不喜;就故事情节来说,不喜。此篇作品在我这里,主要赢在王实甫强大的文字功底上了。
词句摘抄(背一下):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
云敛晴空,冰轮乍涌;风扫残红,香阶乱拥;离恨千端,闲愁万种。
不近喧哗,嫩绿池塘藏睡鸭;自然幽雅,淡黄杨柳带栖鸭。金莲蹴损牡丹芽,玉簪抓住荼蘼架。夜凉苔径滑,露珠儿湿透了凌波袜。
罗衣不奈五更寒,愁无限,寂寞泪阑干。
绿依依墙高柳半遮,静悄悄门掩清秋夜,疏剌剌林梢落叶风,昏惨惨云际穿窗月。
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写于:河间·家
2017年11月21日星期二
第二篇:读《西厢记》有感
读《西厢记》有感
总有一卷执手沧海的誓言停在心里,多少才子佳人的爱情,深深浅浅摹画在心脏里,噗嗤噗嗤一直鲜活着;总有一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爱恋,在历史的沉沦里煜煜生辉,散发着独特的光芒;总有一树光彩照人的奇葩,绽放在剧坛里,缕缕清香涤荡心间。于是,带着一颗赤诚的心驰骋了他的《西厢记》。
爱情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在中国古代文艺作品中,以男女情爱为主题的作品多如牛毛,数不胜数,有的海枯石烂,有的始乱终弃,有的白头偕老,有的双双殉情。早在《诗经》中便有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描写,而《西厢记》却以才子佳人历经坎坷终成眷属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焕发绚丽的光彩,照亮了历史昏寂的夜空。因此,《西厢记》一直深受文人的欢迎,就连《红楼梦》中百般挑剔的林黛玉也对它爱不释手。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的剧作家王实甫的巨作,是元代剧坛一树璀璨的奇葩,家喻户晓。它叙述了穷书生张生和相国小姐崔莺莺偶遇普救寺,萌生爱慕之情,但却一再受到崔夫人的阻挠。但他们两人出于对爱情炽热的追求,公然走上了反封建礼教束缚的道路,在红娘的帮助下,张生和崔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传达了古代人民不甘服从于封建礼教的统治,而希望“永志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但《西厢记》从问世以来,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却把它当做淫词艳曲而禁毁、歧视,大加忌讳,然而这些举措依然无法禁锢人们对《西厢记》的迷恋。其实,《西厢记》如此大受欢
迎的原因就是张生和崔莺莺两个人自己自作主张地结成夫妻,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在一边,勇敢追求自由爱情的故事情节满足了人们追求美满姻缘的愿望。
如果说,一部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莺莺传》以哀婉凄凉的笔墨讲述女主人公莺莺最终被她心爱的人抛弃的故事情节为历代文人士大夫所品读,那么,王实甫根据《莺莺传》这部小说改编而来的《西厢记》,以唯美浪漫的笔调歌颂了矢志不渝的爱情,得到了“天下夺魁”的称号。尽管两个作品的主人公都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故事的结局却是天壤之别。这段比翼双飞的旷世姻缘早已不再是《莺莺传》那样的悲剧,它讲述了一对才子佳人历经坎坷,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喜结良缘的故事。
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带着一份期待的心情,纵读了《西厢记》。有所动容,有所赞赏,有所钦佩。
我动容于张生为爱迎难而上,勇于对爱情执着诚挚的追求。他是一个才华出众风流潇洒的“志诚种”,当他在佛殿上遇见了花容月貌的崔莺莺,便深深地坠入了情网,功名利禄完全置之身外。他为了崔莺莺而滞留在蒲东,不去上京赶考。他鲁莽痴迂,呆头呆脑,当他收到莺莺的诗简时,喜上眉梢,高兴得冲昏了头脑,解错了莺莺的诗意。于是他半夜逾墙去赴约,没想到却遭到了崔莺莺的呵斥。当张生正欣喜若狂地等着做新郎,迎娶崔莺莺为妻时,崔母出于家族利益和封建礼教的考虑,决定出尔反尔——“赖婚”,不同意将崔莺莺许配给张生。张生听到这个消息时,甚至跪在红娘面前声称如果娶不到崔莺
莺便要悬梁自尽。我想,正是张生对爱情的志诚与执着,才打动了崔莺莺,两人才能共结连理,鸾凤和鸣。
我钦佩于崔莺莺主动追求爱情的勇气和对爱情的矢志不渝。她本是端庄贤淑的相国小姐,但在爱情面前却大胆主动,炽热追求,然而,她长期深受封建礼教的熏陶,对爱情,对张生,有时显得心口不一,言行不一。崔莺莺对张生的爱恋,使她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公然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爱情的自由,勇敢地与张生海誓山盟,结下连理。长亭送别,崔莺莺一再叮嘱张生不可“停妻再娶妻”,可见,在她心里,功名利禄并不是最重要的,只有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白首不离,如胶似漆才是最重要的。
我赞赏于红娘的坦率勇敢,热心肠,镇定自若和晓之以理的仗义相助。她出身卑微,地位低贱,但她在《西厢记》却是一个光芒四射的人物。当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受到崔夫人的百般阻挠时,她见义勇为,积极地帮助张生和崔莺莺传递书信,出谋划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军师”。当她面对崔夫人的责问时,她更是镇定自若,勇敢地进行反击,为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辩护,使得崔夫人无从反击,理屈词穷,不得不答应二人的婚事,可谓是侠肝义胆,机智聪明。因此,红娘在《西厢记》中的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
与其说《西厢记》是古代封建社会少男少女勇敢追求爱情的典范,还不如说那是封建社会少男少女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的枷锁,在苍天之下,沧海之下纵横吟唱的一曲高歌。
一曲《西厢记》,你用那艳丽脱俗的字眼,描述那抹相濡以沫的情
意衬托着这朴素的美丽。
一曲《西厢记》,你用那语重心长的言语,诉说那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情衷。
纵读了《西厢记》,轻拾了一朵百合花,在只有诗句与梵歌的路上,我感叹世间的情爱怨怼,我憧憬浪漫的比翼双飞。
自古而今,《西厢记》一直是一首千古传诵的爱情颂歌,因了它,有自己的美丽,古代的人们才对爱情充满希望与幻想,它就像一颗璀璨的启明星,照耀着人们受挫的心灵。
第三篇:读后有感
读《芦花荡》后有感
席君恒
这是一篇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的一个小故事,记述着当时人民群众为保护革命队伍、守护家园与敌人斗智斗勇的一件小事。
故事场景一反往常的硝烟战火,而描写一个看似与战争毫无相关的“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的老头子为了部队的供给,为了部队的后续力量,一次次的通过敌人的封锁线,给战争中的战士和群众带来生的希望。文章中有几处不和谐场景,唯美的家园画面描写与当时的战争年代相背离;即将步入残年老头与凶悍的手持武器的敌人相对比;单纯的小女孩与其残酷经历的相矛盾。通过这几个打破常理与愿相违的实例,激发读者内心的不平,引起读者对战争的厌恶、对侵略者的痛恨、为保卫家乡誓死抵抗之情。
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的环境中更加能反衬出其人生的光辉,通过写老头的顽强,表现出那一代人的精神面貌,恰恰是我们这代人缺少的,为了保卫家园,为了保护祖国的将来,不畏强敌,凭借自己一计之强捍卫者自己的尊严,捍卫着祖国的尊严。面对强敌的层层围追堵截、面对敌人的优良武器他没有丢失代表一个国家的精神。在看到将被自己带进部队的小女孩受伤时让他自责的丢了自己曾有的勇气。这篇文章着重描写这一个老头,将近六十岁,按说应该在家园安度晚年,他却像青壮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严密封锁下,出没苇塘,成为一名贡献卓著的英勇的交通员。
“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这是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他的爱国热情是如此高涨,“你什么也靠给我”,是他的豪言壮语,为民族抗战他甘愿尽心竭力,而且充满自信。他勇敢得出奇,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在敌人的眼皮下出入,竟“像一个没事人”,心情悠闲,“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不仅因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为他具有英雄气概,藐视敌人,无所畏惧。老头子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对乡土,对同胞,对抗日队伍,他是如此深情,对敌人则满怀仇恨。老头子那么喜爱两个孩子,这是他对同胞的感情。他对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爱得深切热烈,恨得咬牙切齿,血债要用血来还,而且要叫鬼子用十倍的血来偿还。在老头子的意识中,咱中国人才是白洋淀真正的主人,他对家园充满感情,对侵略者充满仇恨。老头子的过于自信自尊,使他自信万无一失,因为这一次女孩子的受伤,他就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这样的要脸面,正包含一种非常强烈的责任心,他对自己要求之严,近于苛刻,偶有过失,他就痛苦得万箭穿心,愧疚得无地自容。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老头子用竹篙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是用了计谋的。他早在枯木桩子上系上了一只只锋利的钩子,船头上放了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进入枯木桩子的水区,让钩子把鬼子咬住,叫鬼子动弹不得,束手挨打,张牙舞爪的鬼子在他面前一个个成了被绑的困兽。
读这篇小说,我们可以感知: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让我们看到英雄少年的风貌,让我们想到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通过描写老人来间接赞美英勇的中国人。从苇塘的歌声可以想见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读这篇小说,可以感受到,顽强无畏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第四篇:读后有感
读《商鞅变法》有感
寒假里,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的《商鞅变法》一文,深有感触。
文章介绍了战国初年,秦国因国力衰微,常遭中原大国欺负。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决心改变秦国的现状。当时卫国人公孙鞅(又名商鞅)认为秦国要想强盛,唯有变法图新。于是,秦孝公就命公孙鞅任左庶长,统令变法之事。
公元前359年,公孙鞅颁布了新的法令。可是,老百姓却认为又是一阵风似的把戏,都不以为然。公孙鞅便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军士在南门竖立了一根又粗又长的木头,并贴了一张告示: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赏十两金子。听到这个消息,很多人聚集到南门议论,却没人扛木头。公孙鞅又让军士贴了一张告示,把赏金提高到五十两。这回刚把告示贴了上去不久,就有一个彪形大汉说:“我来!”一口气将木头扛到了北门。没想到公孙鞅果真把五十两赏金送到了大汉手中,大家一看,看来官府这次是言出必行了。于是全国百姓都知道一个叫公孙鞅的官儿非常守信,全国上下也都响应了他的变法号召。
看了这则故事后,我不禁想起了贪玩不爱写作业的自己。有一次,我为了要跟着妈妈出去玩,就答应妈妈,回来后写一篇日记。我如愿以偿的和妈妈出去了,可是回来后又懒的写,于是就拿出了以前写下的稍作修改交给了妈妈,竟然糊弄过去了。现在看来,多不应该呀!
我既然已答应妈妈,就应该信守承诺再写一篇日记,可是我却将做人最重要的“诚信”二字抛在脑后。公孙鞅为了国家能做到信守承诺,而我却为了玩,而没有守信。想一想真是惭愧!我以后也要想公孙鞅一样,做到诚实守信,把我们祖祖辈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传承下去!
第五篇:《输赢》读后有感
《输赢》读后有感
我在工作之余读完了《输赢》这本书。零零总总的,然后把片段拼接在了一起,发现故事的主线还记得,细节却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了。我想,作者付遥写这篇小说的目的应该也不是仅仅为了讲一个故事。他是要用故事的形式,把自己从商时候做销售和管理的理念写进他的小说里。
回想起来,在这部小说中,映像最深的就是周锐怎么把一个懒散的团队调教成极具凝聚力的精英团队。一个团队的士气很重要,领导人提升团队的士气应该以身作则,而且要树立威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属下,还要展现自己有实力的一面。这样,下属才会心甘情愿的跟从领导,发自内心,顺其自然,如众星拱月一般。归结为古文的一个字“德”,以德服人。
还有就是传说中的“催龙八式”了,周锐的“催龙八式”对于大客户销售的应用及典型案例的穿插非常精彩。其中印象比较深,而且对我有启发的有:
建立信任环节,信任是销售的基石。文中还提到“三板斧”的销售方法,其实吃喝玩乐不能针对每个客户的独特兴趣点,这时就应该找出客户的爱好并且投其所好,这种灵活变通,正是我自己欠缺的地方。
设计环节,采购的前两个阶段,销售的核心是围绕客户需求,然而需求不难满足,竞争对手才是导致销售困难的关键。要做到利用有效资源扩大自己的优势,做到屏蔽对手,引导客户把采购指标倾向自己,将竞争对手引入对我们有利的战场。
管理期望环节,签订合同并非销售的终点,而是一个开始。签订合同之后,我们还需要提供满意的服务,确保回收账款,巩固满意度,保留客户,并以这个客户为堡垒,进行转介绍销售。
最后,如本书标题所说。我们不应该做“赢”的奴隶,赢了不代表什么,即使输了,人生还要继续,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何况,有的时候赢要付出太大的代价。做人处事可以抵御的住诱惑而去过简单的生活,其实就是不简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