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总统是靠不住的》读后感1500字
《总统是靠不住的》读后感1500字
经济学院2016级能源经济班 张耘峣 2016200958
在国庆假期阅读了“近距离看美国”系列丛书,印象最深的是《总统是靠不住的》这一本。有些惭愧的是,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美国的历史的了解仍停留在初高中历史课本上粗略涉及到的《独立宣言》、三权分立、总统制共和制等。读罢此书,我为书中关于美国政治与法律的讲述感到十分震撼,对美国的社会发展历程和现状的认识逐渐清晰。作者以书信的形式、平实的语言将本应沉闷乏味的内容讲得生动鲜活了起来,书中的每封信看似独立而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的重要性伴随着阅读的逐渐深入而显得格外重要。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制度与人事的关系,这体现在全书的标题中,更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之处。
我认为,“总统是靠不住的”这一命题的提出,是一种对人主观能动性的思考,重在对人的局限性的承认与反思(人性的弱点使得这个世界上不会存在完美的领袖),因而寄希望于使用完美的制度设计使整个社会能够有序前进。
书中有一种说法——“美国人要是遇到一件棘手的活儿,会先花百分之九十的时间去发明一个机器,然后再剩余的时间里用这个机器把活儿干完。”确实,比起信赖某个人,美国人似乎更愿意信赖一种机器或者一种机制的作用。这也就合理德解释了为什么“水门事件”发生伊始在美国社会激起的反响并不强烈以及尼克松在经历了此次**之后依然能够成功取得连任的原因——真正让美国民众持有信心的绝非尼克松其人,而是美国的整个制度。
最近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又听到了一种与书中观念有些不同的声音——钱穆先生在文中提到,制度是一方面,人事也是一方面。任何一种制度都不会是完美的。无论多好的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不断有缺陷暴露,抛开时代在不断变化不说,千百年来 “尽人事”的过程总会出现很多纰漏。所以在不断完善各项制度的同时,也要注意人事在一个制度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在我看来,两种声音的侧重点不同,前者是在强调人无完人所以更需要制度去约束,而后者则是意识到了制度在一定社会历史背景下具有局限性,因此需要发挥人的作用来进行调整。
当我们把两种观念联系起来,刨去其中不同而求其共性,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各个制度就像是各个齿轮一样相互咬合在一起。如果要机器高效率地运行,从源头而言需要各个齿轮设计合理、计算精准,为了琢磨好这个机器,就一定需要找出最适合的齿轮,这是最重要的环节。此外,不能让齿轮自我运行时间过长,否则会出现一系列问题,要因时因地的作出适当调整。
除此之外,我也思考了关于总统、民众、法治的问题。
关于君民关系的论述,《荀子》中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能覆舟。”应该算比较著名的了。而当我们把目光放及美国,作者通过一封封信传递出一个信号——美国的总统实际上就是联邦政府的大管家,起着管理和服务的作用。在美国的法律限制下,历任总统们服务于美国民众,受监督于美国国会,一切按照规章制度有序进行。民众有权利公开表示对总统的不满、提出自己的意见,总统和其他政府官员受到法律的有效制约。尼克松为了保住手中权力、谋求连任,派人盗取政敌资料,造成使人震惊的“水门事件”,事发后刻意掩盖事实妄图逃避惩罚。但在九名大法官的审判面前,他也只能放弃抵抗,辞职接受法律的制裁。克林顿在深陷“性骚扰”丑闻之后,依靠的也只是法律而非手中的权力来解决自己所陷入的困局。连位高权重的总统在法律的面前都只得低下头颅,更何况是广大的民众呢?由此可见,法律之于美国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法律的观念是根植于美国民众的内心深处的。我们认识到了“收银机”的巨大作用,但也绝对不可以忽视“安全刹车装置”对社会的功劳。这对我国近年来的法治建设也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需要有完备的法律制度、政治制度作为支撑,此外还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更加明确的法律意识,只有大部分民众都意识到了法律对自身、对社会的重要性,才能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这仍然是十分欠缺的。中国与美国虽然社会性质不同,但仍能从美国短暂的两百多年进程中得到很多启发,譬如制度的完善、譬如观念的普及、譬如人权的建设等等。路漫漫其修远兮,关于民主、关于法治,我们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分析了美国政治,因而全书有着极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只得我们去探讨和学习,但是,正如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道:“法律总是要遇到立法者的感情和成见的。”就是说,除了自由、公正、平等等具有普世意义法律精神以外,一国的法律必须考虑到一个国家的各个独特国情。我们也不应完全照搬美国的那一套,而应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和借鉴,因此,我也对我国日后的法治建设也有着一份期盼:期待着法律体系下法律精神和法律意识的构建,期盼着法律以及法律相关的各种社会基础都能共同进步,早日实现真正的 “中国梦”。
第二篇:总统是靠不住的读后感
总统是靠不住的读后感
虽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看完,但感觉上他将美国的政体讲解的十分清晰透彻以及我所无法想象,这里的想象不是理解上的不清楚(文章中讲解的十分明了),而是一种折服,为这一种几乎完美的政权约束与制衡的构思所折服。当然,我的折服只限于对这本书所描述的,毕竟我从未到过美国,自然谈不上对这个政体的运转有多么清楚的感受。回到这本书中,我不清楚当时的五十五个宪法制定者是怎样想的,只是在一起讨论与思索之后,这个政体的大致框架便跃然纸上,或许他们曾经参考过英国的国会等权力制约措施,但美国人对自由的追求是他们能够搞出这样一个三权分立的政体并且完美实施的重要动力,试回忆一下中国也曾模仿过美国的三权分立,但是无疾而终,不是中国人不知道享受自由,只是我们五千年的历史总是指导着我们将自己的自由建立在他人的不自由上,于是每每关键时刻总会蹦出一个袁世凯之流的统治者,而华盛顿之所以能成为国父我想除了他所领导的独立战争之外与此也有一个不可分割的地方。
了解了美国这个三权分立的伟大之外也仅仅是知道他的伟大,并不知道他伟大在什么地方,于是作者很聪明的给书起了一个很吸引我们的名字——《总统是靠不住的》,吸引我们目光的原因是这个名字颠覆了我们的认知,书中介绍了几位靠不住的总统,目前为止我仅仅读了有关尼克松的水门事件,不仅仅是因为这个被编排在了书的前面,更是我自我感觉对这个首个访华的美国总统比较熟悉,于是我很想知道他是怎么靠不住的。读后我发现他真是靠不住的,除了一些大众的对于政客们走马上任之后智商普遍下降的靠不住外,更多的是种种的制度将总统关进笼子后的靠不住。首先,美国总统没钱,他的没一笔有关政治的活动所需的费用都需要国会的点头,其次总统没权,在水门实际中,感觉除了几位心腹(大部分都许以重利了)外,对于这种见不得光的事情他无人敢用。在此,我不是希望这些站在统治高层的政客都有见不得人的事迹,只是惊奇于这位站在美国权力的最高点的人如履薄冰,这种感觉我想对于每个将权力赋予总统的公民来讲都会有一种快慰的情感产生,因为这会让人有一种平等与信任的感觉,毕竟这个替他们行使权力的人还在他们的监管之下,还能够代表着他们的意志来行政,而这个国家也还能够向着他们所想的方向发展,他们不会失去生活在这里的动力。
人总是有了对比之后才会感觉出差别的,但是想要一步将权力关在笼子里面对于现在的我们有点不现实,所以我有耐心去等待,但是我也依然憧憬着那份看着政府人员执政油然而生的快慰感。
第三篇:《总统是靠不住的》读后感
总统为什么是靠不住的?
——读林达先生《总统是靠不住的》随感
读了林达先生的近距离看美国之《总统是靠不住的》之后,我有了一些思考和想法,现把这些不成文的随感写与大家分享和交流。
林达先生从“美国总统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开启,用自己在美国的所见所闻和查考得来的一系列真实的故事或者历史事件,层层铺排出美国政治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运作程序及其细节。随着一封封书信的展开,使我透过他的这本书更加深刻的了解美国这个国家是如何在自身的制度系统中,通过合理的“平衡与制约”这台“收银机”去实施对权力的监督和限制。因为人性恶的本质,意味着绝对的权力必然会导致权利会被滥用以致绝对的腐败。
一、概念辨析及基本制度
书中通过几个概念性的解析,帮助我对美国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的三权分立制度有了正确的认识,比如:“美国政府”是个集合概念,具体指美国的国会、司法和行政之合;“白宫”是指总统办公之地,而非美国政府之地;“美国总统”就是美国政府的“行政主管”,或者比喻“管家、办公室主任”之类;“美国的国务卿”是相当于美国的外交部长而非所谓的国家总理;“民主党和共和党”是指有着共同政治社会主张的美国公民自由的联合,并非隐含着对政党委身与效忠的附加条件,甚至其行使选举权时,每个成员都可以充分自由选择本党的人员也可以选择非本党的其他人员;“美国的司法部”是指行政分支下面的一份部门而已,也就是美国的检察部门,并且检察部门的任何搜查、逮捕和起诉还需要通过法院监督这一道程序。还有美国总统大选之后,当选的总统有权对其领导下的行政班子组阁,但是其提名成员还必须通过国会的审议通过方成。
林达先生说,从美国的宪法修正案来看,“总统是靠不住的”归
结于美国人对“人是不可靠的”之一基本出发点而言。每一次的美国宪法修正案,也就意味着美国人对其“收银机”机制的又一次改进,同时也给“人是不可靠的”赋予新的含义。因为,不仅处于权利巅峰上的当权者有可能是不可靠的,监督群体的“人”,同样也是不可靠的。因此,不断改进整个监督机制,使得一切不可考因素处于制约与平衡的系统之中,一种权力的恶性扩张和群体的疯狂行为,才可能被抑制,在整个社会处于最弱势的个人的自由,才可能不被吞没。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衡制度以及它的代议制度,的确让任何一个心中有着民主和法治理念的人从内心发出敬佩,因为美国是真正落实把她在其《独立宣言》中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放在社会首位的国家之一。
二、公务人员的职业伦理道德
对法律认可和信靠的缺失,公务人员就会对领导违法乱纪欺压民众之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怯懦的行为就是等同邪恶的背叛,因为他们出卖了公民的自由,而他们也知道保护这自由乃是公民和律法托付给他们的职责。
孟子说“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在尼克松总统的“水门事件”里,有几位人物值得我们当下执政掌权者好好思考的意义,因为我们国家目前最为缺乏的就是“职业伦理道德的缺失”。其一是总统的下属司法部长理查德森,他在面对领导的施压时,他仍然恪守作为一个司法部长的职业道德。他深知,除了必须面对总统的命令,更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对法律、面对历史、面对良心。在理查德森因所谓的“违背上级的命令”被解职之后,仍然坚持强调认为“我没有理由认为总统就可以违抗法庭的命令”。其二是独立检察官考克斯,他作为总统下属司法部长所任命的下属,在调查“水门事件”时不断受到来自总统方向的告诫,但他仍然秉公依法行事,不仅从法院取得船票,而且硬是跑到白宫给总统送达传票。考克斯的工作直至被理查德森的接替者鲍克在总统的强压下违心的下达解职令为止。其三是法官西里卡,他是联邦地区法庭的一名法官,与尼克松总统一样,同属共和党人,一名保守主义者。然而,在面对自己本党推选的领袖,一名国家总统,却铁面无私,毫无庇护与手下留情。法官西里卡的行为表明他崇尚秩序,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恪守了作为一名法官的职业伦理道德。后来的独立检察官加沃斯基,尽管对尼克松总统十分友好,但在面对压力之下,仍然不徇私情,忠于职责,持守他的职业道德。
国家公务人员的服从至少有两方面的服从,一是下级对上级官员服从,这体现在管理和监督意义上的服从,二、各级官员更需要对法律的服从,才能持守本职工作的职责。然而,当领导的要求与法律对我们职责的要求出现对立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确是惟命是从,针对领导滥用职权及其违法行为我们也是以服从保身,核心问题在于我们缺乏对法律信仰的文化。对法律认可和信靠的缺失,公务人员就会对领导违法乱纪欺压民众之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怯懦的行为就是等同邪恶的背叛,因为他们出卖了公民的自由,而他们也知道保护这自由乃是公民和律法托付给他们的职责。而辛普森案件中,让我看到并明白了陪审团制度和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价值,这两项制度在保护弱势民众权利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防止公权力的滥用起到了强大的监督作用。一个强大的政府,如果要欺压和报复一位公民真是太容易了,因为侦查权、起诉权、审判权一一在握。
三、“我奉劝同志们不要抓人来斗,更不要抓人来关。敢于大胆提出这些问题的人,恐怕也不在乎坐牢。”——胡耀邦
不论是宪法赋予公民的自由表达权,还是最近国务院授权颁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中提出,“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公民的参与权”,都在提醒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慎用手中的权力,尊重公民的表达,正确看待群众反映的问题,理性对待群众诉求。
在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今天,绝不能容许某些地方官员作威作福、为所欲为。公民正当的权益受法律保护,神圣不可侵犯。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级官员都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正如此,在对待正义,正义只要往前再进一步,看似很少的一步,就可能变成邪恶。
四、国家公务人员,不管级别多高,一旦他举起反对法律、公义和道德之时,自己就废除了公民和法律赋予他的正当权利,也许只是时间而已。
人,应该有所敬畏。对建立和谐社会的破坏,不是国家无法可依,也不是公民不守法,而更多的恰恰是在于那些有法不依的国家公务人员,更为恶劣的是行政执法机构的违法行政。国家公务人员,不管级别多高,一旦他举起反对法律、公义和道德之时,自己就废除了公民和法律赋予他的正当权利,也许只是时间而已。因为,我们任何一个人都要受到律法的制约和统治,国家公务人员更有职责公平、公正、廉洁地执行法律。如果他们失信于民,渎职或者滥用权力而任意妄为,那么,难道公民不会采取合法手段及其适当措施制止其恶行之举吗?
五、凡遵守公平、常行公义的,这人便为有福
斯金纳在其《私法理论》里记载的加尔文理论,我们不能因个人恩怨而不服从渎职的政府及其官员,而且不能以自己的私意去评断法律,但一个政府及其官员如果过度的滥用权力,他就可能丧失公共
权力,从而跌落成为一名只拥有私权利的公民。
监督的一面不仅仅是因为“总统是靠不住的”,而是在于“人是靠不住”,人堕落之后的罪性是趋势于恶的,这才是“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的立意。弥尔顿的《失乐园》对此有很好的解析,他指出:“人类失落了本来合乎神圣标准的真善美爱圣之后,尽管其仍有追求真善美爱圣的自由,但已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因为罪已成为人类最大的牵引力,使人在指向自我中心时就不可能同时忠于真理本身。”
罪,导致对自由的误用。然而,承认失落恰是重寻的开始。承认真理不在我处,才是寻找真理应有的大谦卑。人,应该有所敬畏。依法行政,构建和谐社会的起点亦在于此。
凡遵守公平、常行公义的,这人便为有福!
第四篇:《总统是靠不住的》读后感
《总统是靠不住的》读后感
林达先生的《总统是靠不住的》一书开篇就以“总统是什么?”的问题来引入主题,经过对水门事件的始末进行详细地描述,从而回答了在美国,总统的准确定义应该是三大权力中行政权力的分支,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地方是“government”和“administration”的区别,这是我以前都忽视的问题。书中说到,“government”主要含义是政府、政体,也有行政管理和管理机构的意思;而我们在新闻中总听到的克林顿政府或奥巴马政府中的“政府”在英文里是“administration”,它主要含义是管理、行政机构。由此看来,总统就只是美国联邦政府“大行政办公室”的主任,一个大管家而已。这观点颠覆了我的传统观念,原以为一个超级大国的总统应是呼风唤雨的人物,但在美国的现有制度下,总统却是受到来自宪法、国会、新闻媒体、人民等各方面的限制,因为真正的主人是美国人民,所以总统相当于一个给美国人民打工的超高级白领。又由于总统是一个打工仔,所以代表美国人民的国会大可不必给总统面子,该骂就骂,该赞就赞,一切按规章制度办事。而国会对总统,即政府公职人员的监督,更是层出不穷。文中提到的尼克松总统因为“水门事件”下了台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对许多中国人来说,劳苦功高的尼克松总统,为了这么一件区区小事就丢了总统宝座,感到很惊讶。可问题关键在于,在美国三权分立的宪法架构下,总统也是个平常的公民,也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在某个时刻,他甚至比平常人更因为一点点小错误而受到法律的制裁。
最高法院对尼克松总统进行裁决后,尼克松发表了声明:“我尊重和接受最高法院的裁决”。他知道他将永远失去权力以及权力所带来的一切,甚至面对一个是他感到十分屈辱的下场,要知道总统同时也是美国的三军统帅,如果他发动军队坚决拒绝接受最高法院的裁决,那九名手无缚鸡之力的大法官是奈何不了总统的。但是,尼克松还是选择了一条痛苦的道路,而没有再次错误地使用人民交到他手中的权力去做最后的抵抗。历史上有太多同样位高权重的政治领袖在类似情况下都本能的选择了抵抗到底,职位越高、权力越大的人越是放不下,越是无法接受自己瞬间从天堂掉入地狱的事实。可只有在如此民主和自由的美国,总统才会在大众面前承认自己的过错并承担自己的职责,不论他当时是出于无奈还是真正有所醒悟,作为一个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他还是在人民面前低下了他骄傲的头。
美国的政治体制中不只总统被如此严格的要求,他们的整个机构都是如此。每一个国会议员都是人民选出来的,他们身上肩负的是人民的愿望和意志,所以无论议员代表的是哪个党派,他们都不会表现出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党性”,他们在国会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应该是人民的立场,而不是仅仅只有党派而已。议员们本身时刻清楚自己的使命,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发言人,是要反映人民的心声。对比之下,中国的某些官员们似乎总是忘记了“人民的公仆”这一称谓的实质,在官位上越久就越容易迷失初衷,越容易让各种诱惑削弱了他们的判断力,有时甚至凌驾于人民之上。中国同样有着庞大的官员监督机构,如人大、政协、中纪委,检察院等,但这些机构设置的监督力度都不大,拿人民代表大会来说,它本是各级机构的最高权力机关,也应该具有最强有力的监督权,各级政府由它产生,并对它负责,政府官员的问题应该是由它第一时间发现并交由相关部门查处,这是人大的权利,也应该是它的义务,但是一直以来我国人大的监督作用并没有很好的体现,没有发挥出它的真正效用,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书中有提到:“在美国这样的制度下,一个案件一旦进入了司法程序,它就如同卫星进入了运行轨道。它会自动地按预想的顺序往前走。要一反常态地中止运行,或者拖着它偏离轨道,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很好地说明了美国司法的独立性,只有不受控制的司法程序才是真正民主、公正的司法,才能站在理性的高度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把司法独立落到实处,否则就只是一纸空谈。“水门事件”中正是由于两任独立检察官穷追不舍地调查,不懈努力地发觉真相,即使查到了总统头上也毫不畏惧,这样才会有最后的水落石出。司法工作者应保持对自己职位的崇高敬意,时时不忘自己心中那个公平秤,同时也要不畏强权,勇敢追击,有这样的人才的司法机构才是“活着的”,不会被一些人为的潜规则所击倒。
《总统是靠不住的》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民主自由的美国,它的确是一个法治比较完善的社会。这个不但取决于他们从小就进行的守法观念以及守护自己合法权利的观念,还取决于一个制度的完善,两者相辅相成。能让一届政府班子全心全意的为人民鞠躬尽瘁,发出人民的心声,创造人民的需求,美国在这方面确实对于我们有所启迪,对比目前的中国确实仍有很多地方还未完善,有待提高,我想相信中国的未来也会走得越来越好。
抛开国家政治方面来说,《总统是靠不住的》同样告诉我们:人也是靠不住的。每个人都会有缺点,都会有错误,都会在利益的诱惑面前摇摆,这些都是人性共同的弱点,但关键的是我们自己如何去校正自己,这可能需要外部力量的干预和自身的及时醒悟。所以一个自我管理机制对个人也是很有必要的。学会自我的约束和管理是一个人的必修课,外部环境的压力能迫使你去更改,只有修炼了功力,才能抵挡外部的挑战,才能提高对诱惑的免疫力。人作为自然界最高级的动物,要保有人的智慧和独特性,维持自己起码的风度是最基本的起点。而一个国家中的人民都做到了自觉自律,这个国家才会更有发展潜力。我国目前人民们就需要这些正能量的引导,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强大起来。
第五篇:总统是靠不住的读后感
题目:从《总统是靠不住的》看美国政治体制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王悦
学号:12103121
专业班级:法学12-1班
2013年 6月26日
参考文献
[1] 林达.总统是靠不住的[M].三联书店出版社2012.46
[2] 孙洪坤.程序与法治[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23.从《总统是靠不住的》看美国政治体制
通俗易懂的用词,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清新质朴的笔触,浅显易懂的知识,新颖独到的行文形式,是我读罢林达的《总统是靠不住的》一书后对这本书的总结,这本书以“美国总统是什么”这封信开篇,以一封封书信的形式,层层铺排出美国政府的权力结构和美国政治法制的细节。以下是我看过《总统是靠不住的》这本书之后的总结与感悟。
一、总统是“大管家”
本书中首先就是对美国总统的定位,总统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美国的主人”甚至不是严格意义上美国政府的首脑,他没有至上的权力,他只是美国政府的“立法,司法和行政”这三个分支中,“行政”这一分支的主管。照通俗化的说法,他只是美国联邦政府“大行政办公室”的主任,是一个“大管家”一类的人物。通俗的说总统只是高级的打工仔,在法律地位上和最普通不过的工人没有什么不同,这种平等意识深深的印烙在美国的文化中,就算你是手握行政大权又是三军总司令的总统,仍然要处在法律的监督与约束之下,服从正常的司法程序。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英国思想史学家阿克顿勋爵(1832-1902))美国人历来就有不相信政府的传统,政府是靠不住的,总统也是靠不住的。因为认为总统是不可靠的,美国人选总统选的是理念而不是完人。因为认为总统是不可靠的,所以他们不愿意寄希望于对未来总统个人品质的信赖。于是,他们制订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来防止总统的随意用权,林达将这样的机制比作“安全刹车装置”。这个机制不仅保证了最高层的权力不被滥用,同时也保证了各个层次的权力都不被滥用,不要说美国总统只有一个“行政主管”的权限,即使是在行政机构这一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他依然处处受到监督和限制,常常四处碰壁。就像独立检察官制度,美国检察官组织在中央一级横向上属于行政权一部分,和联邦司法部合署办公,但是他似乎并不对他的上司言听计从也并不维护总统。当然,对总统的制约可并没有那么简单。再例如弹劾,弹劾是在立法分支的程序里的。书中林达提到,美国的弹劾少了法庭的味道,而更多的是一些权力制
约的意思。虽然从历史上来看,对总统的弹劾几乎未被使用,历任总统中只有三位总统被弹劾,其中也只有尼克松被弹劾之后下台,但他在制约机制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容小视的。有了这些约束机制,美国总统就像是“在一个布满地雷的草地上跳舞”。
美国的总统由全民直选,受到全美国人民的委托的行政”大管家”。因此他受到的监督不仅仅来自体制内部,更来源于民众。例如,在水门事件逐步浮出水面之时,美国权力架构中的立法和司法分支就开始依据自己的权责对尼克松政府展开了调查。在行政、立法、司法三大分支相互监督与制约的结构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监督和制约的力量,那就是舆论,这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水门事件的曝光甚至尼克松的下台。舆论以及媒体能对三大分支尤其是行政这一民众最不放心的分支进行强有力的监督与制约,同是也是美国民众表达自己政治意愿的重要途径。
美国总统这个“大管家”,带着枷锁起舞。
二、三权分立像金字塔一样沉稳
分权的思想最早是由英国思想家洛克提出,被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完善为三权分立,而这三权分立之花开的最灿烂的地方,却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美国成为最先在政治体制上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前文已经提到,总统只是个“大管家”,而属于美国的立法分支的国会,似乎更具有美国的主人的味道了。国会的议员们都是从各州直接选出来的代表民意的人。国会拥有立法权、管立法,也就是说,大原则由国会来定,然后交由总统这个”大管家”领着他的政府去执行,“大管家”是民众选出,不必向国会负责,而”大管家”执行事务的经费却需要国会的通过。另一支便是最高法院,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任命,除非犯罪否则终身任职。最高法院拥有司法权,即监督法律的执行和行使审判的权力行使。最重要的他拥有宪法解释权,可以认定国会的立法或总统的行政法案违宪。三权之间,既相互分立,又相互制约,其制约关系就像是一个三角形那样牢固。这就是美国分权和制衡原则。
书中,作者将三大权力比作刀下的胡萝卜,被切的节节分开,上至联邦,下至鸡毛小镇,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并且完整的构架。他们纵向之间并没有那些严格的上下级的隶属关系,他们都是独立的,因为他们都是由当地选民选出的,只对当地的选民负责。举个例子就是美国的司法系统,最高的联邦法院和地方法院并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也就是说司法系统并不是一根完整的胡萝卜,这毫无疑问有益于司法权的独立。“权力分割的原则就是宁可切的支离破碎、自相矛盾,也不要全面统一、高度集中。”[1]
横向上三权分立,纵向上也层层分权,使美国的国家权力被分割的如同金字塔一般,牢固而又沉稳。
三、宪政是台设计精巧的收银机
关于宪政是什么,作者提到美国美国人更信赖一种机器或者一种机制的作用,而不愿意轻信人,他们想设计一种需要人来运行,但不是由少数人去掌控的体制。美国人用这种体制达到分权与制衡,制约着总统等少数人手中的权力。200多年的宪政实施表明,这种体制十分有效,美国的民众尊重宪法,每一个人都信仰宪法,没有一位总统敢说美国是由我说了算,没有一个官员敢公然亵渎宪法。总统只是这个体制的某一部分的操作者。
所以在书中将美国的这套机制比作收银机。有了这台机器,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怎样才能保证收银机的良性运作呢?在宪政体制下,公职正义感与个人主义擦出的火花,成就了宪政体制这一套负责任的公职的治理。独立检察官不顾尼克松总统的知遇之恩而“秉公执法”,由职位本身所赋予的正义感与责任感是从政者履行职务的生命所在。
美国宪法是美国政治体制的基石,以宪法为基础,美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民主制度。宪政离不开宪法的运作,宪法是一个权力让渡的契约,权力让渡无外乎授权与限权两种,美国宪法就规定了这两种方式。这就是这台收银机的核心,当然还有像司法复议制度、独立监察官制度、辩诉交易制度等等制度作为核心的保障,当然我们不能忽视,有了精致的机器,但如果没有良好的运行环境机器是很难发挥作用的。
宪政是有关人的政治,宪政手握利剑一丝不苟,他同时给人最大程度的理解和包容。人有恐惧的权利,更有发言的权利。它崇尚完美的英雄,但它也承认软弱。尼克松深陷水门事件却成功连任,克林顿在桃色绯闻里困顿,虽然伤害了美国人民对总统的信任,最终他们还是原谅了总统。但同时它对人的品格提出要求,例如上文提到的公职意识,在美国有真正的“敢直言”。人们有充分的言论自由,国会有权弹劾总统,法院手握宪法追究总统和国会的责任,新闻媒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权责去了解事实真相。人们甚至可以用漫画的形式对总统等公众人物进行丑化,当然这归功于美国有和平的政治表达环境,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对夫妇从来都是一个选民主党一个选共和党,但却可以和平的相处。美国人在两百年的宪政实施中形成和适应着这样一种和平的政治表达方式,同时他们也习惯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和平相处,不同的政治态度和平相处。“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的保障”
[2]美国司法过程中看中程序正义,这是抵达社会公平的重要一步,程序构成了这台收银机的金属骨架,沿着这程序收音机才能正常运作。
这台收银机拥有司法复议权这个“制动闸”,有防止权力滥用的“安全刹车装置”有“启动按钮”,有良好的政治表达这个运行环境,便可保证岁岁年年正常运转了。
跟随林达这本书,我开始了解美国的政治体制;我开始了解什么是宪政;我开始怀着勇敢的心去追随宪政之光。有梦想,才有远方。让现在那一抹微弱的宪政之光在我们心中燃起理想的火苗;让大洋彼岸的宪政之火照亮我们法制建设的天空;让那浮动的暗香指引着我们摸索善良政治的道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林达的书值得一读,但书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