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是靠不住的-主要内容、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11:5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总统是靠不住的-主要内容、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总统是靠不住的-主要内容、读后感》。

第一篇:总统是靠不住的-主要内容、读后感

《总统是靠不住的》是系列图书“近距离看美国之二”。本书以以“美国总统是什么”开篇,从美国总统是什么向我们讲起,通过一个个历史故事,如“美国娜拉的出走”、“一个收银机的故事”、“一个荒谬的夜晚”、“从欲有所为到为所欲为”、“马歇尔大法官的远见”、“法官西里卡”、“国会网住了总统”、“谁给罚出了局”、“婴儿潮的总统来了”、“总统先生的麻烦”、“传被告总统先生出庭”、“跟着民意走”、“扑朔迷离的民意”、“大选,阳光下的一滴水”、“辛普森案续集”,详细介绍了美国是如何在自身的制度系统中,通过“平衡和制约”去实施对权力的监督和限制,并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不受侵犯。

通过这些故事,你可以了解到美国政府(美国并不存在国家政府一说,所谓的行政政府应该叫“分支”;如果硬要叫政府的话,那更应该指国会)与中国政府的真正区别,明白为什么中国有“青天大老爷”,更有一手遮天的“县官现管”,而美国则不会;了解到美国立法、行政、司法这三个政府分支是如何进行平衡与制约,而使美国保持200多年稳定的。当然,在书中你还可以看到中美的更多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总统是靠不住的>> 对于总统,美国人有着特殊的情结。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历史上完全没有王权统治痕迹的国家。所以,从第一代美国人至当代美国人,无一喊过“国王万岁”。今天的美国人当然也绝不会喊“总统万岁”。

几十年前,杜勒斯的外孙上小学时,有一天回到家里激动地问母亲:“妈妈,你为什么没有告诉我,我的外祖父曾做过总统,而历史课本上都写到了。”母亲平静地说:“这实在没什么可激动的。自从美国诞生以来,每隔4年就选出一位总统,这不是很平常的事吗?”这大概就是美国人对总统的典型看法。

美国人一代一代地将这种带着平常心的看法传给了下一代。在美国人眼里,总统只是全美地位最高的“打工仔”,而他们自己就是老板。这大概就是美国社会的政治特色吧。

美国社会以信誉著称,但就是不相信总统。美国人公然宣称“总统是靠不住的”,而且还有人专门写书,长篇大论地说明“为什么总统靠不住”。因为“任何人在巨大的诱惑面前都是不可靠的”,因为“绝对的权力绝对产生腐败”;所以他们对总统的权力加以种种限制;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美国国会里成天吵吵闹闹,拍桌子打板凳,从来就没有痛痛快快地通过过任何决议,哪怕是“反恐”的建议。

美国人牢记号称“美国之父”的杰斐逊的话,他在200多年前就说过:“假如让我决定我们应该有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一刻也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我们看到,由于国会抓住了钱袋子,克林顿政府不得不“关门停业整顿”;我们看到,里根时期的国防部以“泄露国家机密”为由状告《华盛顿邮报》,官司从州法院一直打到国家最高法院,而结果却是国防部灰溜溜地输了;我们看到,“水门事件”迫使尼克松选择了辞职;我们看到,克林顿因为风流韵事,痛哭流涕地跪在希拉里面前请求原谅的事可以登上美国报纸头条,这说明,即使贵为美国总统,也要因行为不轨而丢人现眼。

一个美国人一旦成为总统,自然而然地便成了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人物。这些都是美国人赐给美国总统的。美国人就是这样看的。因为他们如果不信任他,不选他,他就得不到。因而美国人对任何一位总统的态度都一样—————随时准备收回他们的信任。

关于制度与思想的问题。权利所必然带来的专制,其实中国人也未尝没有认识到,可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于美国。因为对权利的不信任,美国有了制衡、监督机制,而中国,则依赖权利者的思想自觉,于是解放思想之类的口号,总是比调整机制更迫切,更响亮地被从上到下,从政党到媒体地喊着。思想与机制,哪一个更应该先行?

关于党性的问题。党性和民意或者说和宪法相违背的时候,过分坚持党性,势必会失去选民的支持,因此,在美国,过分坚持党性是一种很愚蠢的政治策略,这是从政人员和下层百姓的共识。而民主党的克林顿所提交的法案,在民主党占多数议席的国会照样会通不过。这就是美国,党,只代表一种理念,而不代表一种组织,更不代表一种势力。而在中国,党代表着人民的利益,党会完全地履行宪法的规定,则是不允许被怀疑,不允许被否定的。至于为什么有这样的前提,我没有得到更有道理的解释。因为党员是被人民群众选出来的,所以党就代表了人民?代表美国人民的国会议员是会两年一届,四年一届地被换掉的,而且被换掉的比例是有硬性规定的,就是因为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民意会有变化,作为民意代表的议员也会有变化,因此必须寻找更合适的人选来更切实地代表民意,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包括总统在内,最多八年的任期也是对于权利制衡的必要措施。中国总算有所进步,虽然国家主席、党的书记、军委主席还是一人包揽大权,但总有个时间的限制了,国家主席也是最长八年,可这国家主席不是我们老百姓选的,他为什么能当国家主席,他当了国家主席后承诺什么政策和发展方向我们也不知道。我们不应该知道吗?

另外,关于法律的无罪推定,关于能否堕胎,关于社会福利。我总觉得在美国,人们关心的是一种关于人类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关于政党和国家的问题。

活在现在的中国,可怕的不是中国的现状,而是这样的现状当中,我们却知道了原来世界的很多地方,人可以完全是另一个活法。

说实话,中国这许多年的进步我们无法否认,我也相信它会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但在我这个时代,我又觉得现在走的是条弯路。一党执政,党政不分,不允许不同声音,信仰不自由,言论不自由,教育体制不合理,弱势群体没有发言权,等等。腐败,我觉得只是问题的表现,而不是问题的所在。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的政治体制,必须进行大幅度的改造,而这,势必威胁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而更切实地,会威胁到许多人的切身利益,而这许多人,又是中国的统治阶层,因此,这阻力实在是太大了。

我从不赞成暴力革命,因此,无论如何,我仍然相信,中国会一步一步走向美好,也许这个时间会很长,我寄希望于法律的不断完善,也希望,知识分子与老百姓们,能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利,那就是,说出真实,让这些真实的声音让越来越多的人听到。

读《总统是靠不住的》

这是一个如蝗虫般泛滥的印刷品将真理之光遮盖地晦暗的年代。正襟危坐的理论家正板着面孔用形式规范不亦乐乎地架构着干瘪理论。我万没想到,竟然有人用清新质朴的笔触向饱受苦难的华土演绎传输着宪政的脉脉芳香,用慈爱的上帝之手为国人摇响幸福生活的铃铛。当该书在“风入松”的排行榜上成为畅销书时,我激动不已,惊喜万分,因为,有充分理由相信,宪政启蒙已在不经意中开始。我将该书看作中国宪政智识积累的创世纪。

一 宪政是什么?是收银机。

宪政是台设计精巧的收银机。权力引诱人走向腐败堕落,收银机的设计就是将浑然一体的主权进行立法、行政、司法三大领域的分割,再将三支权力象菜刀下的胡萝卜般截截分开。对于权力,宪政的态度是,宁可支离破碎自相矛盾,也不可全面统一高度集中。仅是这些还不够,一套“安全刹车装置”是绝对不可少的。在有着三权分立结构的英国,设计师们看到,任何权力分支时时都会膨胀,内阁和国会彼此相互解散推翻,政客如走马灯般上台下台,弄得国无宁日,晕头转向。为免于重蹈覆辙,防止帝王梦的诱惑,便必须使各分支的法定权力相互制约,任何分支都不能拥有大于他者的权力。最后,政府自身的权力制衡结构必须有其不可逾越的界线,它必须尊重基本人权,正是后者构成了对政府权力的民间制约。在收银机的装置中,总统是可怜的家伙。当尼克松被自己麾下的小小检察官弄得一筹莫展时,当克林顿为连绵不断的大小官司而愁眉紧锁时,我们发现,总统的生活便是在布满地雷的草地上跳舞,他始终难逃“被摆布”、“被捉弄”的命运,我们甚至会为那些踌躇满志、“武艺高超”而壮志未酬的总统洒一掬同情的热泪。

“收银机”展现的是一套抽象的职位网络,它的主体结构由国会司法委员会、联邦最高法院、独立检察官和联邦调查局组成。然而,当我们将客观抽象的职位委托给生活在公关人情中的具体个人时,怎能保证它良性运作呢?在宪政体制下,职业伦理应优先成为公民的基本品格。新任独立检察官加沃斯基不顾尼克松总统的知遇之恩而“一意孤行”,司法部长理查德森无视黑格军人口吻的命令而奋然辞职„„由职位本身所赋予的正义感与责任感已成为从政者履行职务的全部生命。宪政体是一套负责任的公职的治理,而鲜活的个人则被公职遮蔽。

宪政是务实的政治实践。大凡严格按一个完美的宗教、道德、政治或经济建设的思想去推行的政治,最后往往要么处处碰壁,要么事与愿违,走向理想的反面。宪政是世俗的随遇而安的政治生活,是关于现实世界中可能之事的艺术。它是具体的操作性的,而非理想的宣言性的。美国的宪法文本恐怕是世界上最枯燥的。一句句话单调得如同设计图上的线条和数字,它没有立国之本的宏大道理,没有华丽漂亮的煽情说词。缔造了美利坚的国父们没有一个被视作哲学家,很少有人声称他们有逻辑严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他们也没有为走出奴役的美国人设计出严密推算的理想王国,号召为建设美好社会而共同奋斗。他们只是想解决当前所遇到的现实问题。正如为防止小偷小摸而设计收银机一样,他们制定了1787宪法。只有今天的问题才是实在的,至于明天的理想——不管他是何等地美好,何等地振奋人心,都见鬼去吧!理想让我们为了虚幻的明天放弃今天,谁又能保证这不是别有用心的蛊惑与欺骗呢?生活在理想之中便是生活在专制与痛苦之中,正是魂归天堂的理想构成了今生受苦的正当理由。

宪政是游戏,行动者玩得轻松,观众则觉得其乐无穷。“共和、民主两党的全国大会只上象是花花绿绿、大喊大叫、热热闹闹的节日聚会,男女老少没有一个是严肃板着脸的;比看马戏有过之而无不及。”(页3)会场中潮水般蹦跳的汽球,欢乐的震耳欲聋的尖叫,宪政使得政治变成了一种享受,玩政治与玩游戏无异。宪政下的政治必须是而且也只能诉诸于和平的表达方式。政治家肯定不会因为从政而被处死。游戏的输赢靠的是演讲技术所展现的说服水平。人在财产、容貌和智力上是有差等,但作为公民,他们都是平等的,理性公民间唯一合理的关系就是说服。“大权在握”的民众静观着政客间争取说服选民的唇枪舌战。这与争相取悦于观众的相声小品有什么差异呢?专制的政治则需要以生为赌注,鲜血支撑的宫廷政变构成了极权政治的主要内容。命令是唯一合法的关系形态,政权靠行刑队和绞架来维持统治。暴力是解决一切政治冲突唯一手段。在水门事件中,巨大的政治**以总统辞职而过去后,一切迅速归于平静,没有引发政治博杀,没有社会动荡,没有政治报复和追杀,什么也没有发生。

二 宪政是“人”的政治,它对人的品格提出要求。

宪政体制下的人必须是自立的和理性的,唯其如此,才能自治。人都应自己过日子。寻求依靠的心态和非理性的情感冲动只能使自己沦为政府积聚权力的工具。依赖无异于自掘坟墓。过强的社会保障使得我们丧失了自我选择的动机与能力,无偿地奉送自己。一个罗马富人在饥馑流行时把食物施舍给穷人,而罗马人后来将这个富人判处死刑(马基雅维里,《里维史论》)。因为酷爱自由的罗马人担心,富人试图收买人心从而变成了独揽大权的僭主。也许他们更忧虑,穷人会出于侠义用涌泉之情回报滴水之恩,从而将富人视作再生父母为他效“犬马”之劳而甘受奴役。美德与政治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宪政体制要求人民:自力更生以获得对峙的力量,理性节制以防止情感的滥用;要求统治者:即使是赤诚的爱心,也必须诉诸理性化的程序,从而实现主观人格的退隐。你不可以贿赂人民,贿赂不仅是财产,而且还包括好心善德和阿谀奉承。这往往是极权主义国家的惯例。领导者讨好民众,说他们是一切社会的进步的源泉,真正的铜墙铁壁,然而,实际上根本不把民众放在眼里,他们杀戳人民,将意识形态的沉重精神负担强加在人民的头上。与此相对,臣民则背负沉重的青天情结,舒服时,他们会唱“东方红”“主席好”;倒霉时,他们唉声叹气地怪“老坟”,或干坐着臭骂已过去的贪官污吏,清谈正上演的皇宫花絮。他们生来就是任人摆布的,他们从不思考什么是自己的责任。专制社会中臣民的责任就是献媚,仙露萨德必须靠每日每夜给哈伦国王讲动听的故事才能免得一死。(肯尼斯·米诺格,《政治学》)宪政体下的公民不会企求政府赐于阳光雨露,不会责怪官员有负人民重托。如果政府真的错了,责任是在于公民自己,故而改变或推翻它以建立新政府便是他们法不容辞的责任。闲暇时,他们会静静吟唱大烟山动听的歌曲:“这是我的房子,这是我的树,这是我的菜园,这是我的狗,这是我的院子,这是我的马„„”。

三 宪政是怀疑的政治,它从人的不可靠性出发,无情地制约防备人性的罪恶。

潜在于“收银机”背后的一个根本的假定是,人是不可靠的。人非天使,花花世界又充满了诱惑。政府权力是必需的。而滥用权力的倾向是无法抗拒的。那么,如何防止由人性弱点而导致的政治堕落呢?江山在握的元老功臣无心举行开国大典,也无意去制定五年计划,他们似乎丝毫没有感受到胜利的喜悦,无暇体会胸有成竹的轻松。历史上往昔的革命不过是强权人物的替换,只是不叫皇帝而已。克伦威尔的幽灵依然飘荡。人性的罪使得每个有知之士被浓郁的悲剧情结所困扰。在费城的一所小房子里,建国之父们神情凝重,一分深沉的忧虑始终压在每一个与会者的心头,会议桌上始终笼罩着一团愁云。如何防止专制与暴君?如何保护神圣但脆弱的自由?在痛苦而紧张的三个月中,他们不知发生了多少争执,也不知费了多少口舌,“收银机”的设计终于完成了。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为历史做了什么,也无心去想。他们没有论资排辈,没有分功加爵,甚至没有点滴暗示。他们竟然就这样草草上路,匆匆离去。

不仅一般的普通个人是不可靠的,英雄也是不可靠的。当罗斯福第三次作总统时,一种不祥的危险感已经开始强烈地牵动有识之士的神经。于是,限制连任的第22条修正案诞生了。让一个人连续多年处于权力中心,无论如何都是危险的,尽管他有着非凡的才能,高超的魅力,尽管其劳苦功高,成绩卓越,也是请他下来,即使换上去的新总统更没有经验更低能,那也要换上去。只要能防止专利暴君,其他都是次要的:

不仅处于权力巅峰上的当权者是不可靠的,而且作为监督群体的人民同样是不可靠的。以理性著称的德国人竟然堕落为希特勒的追随者,素无宗教传统的中国人竟会成为毛泽东的忠诚信仰者,纳粹分子排山倒海的叫嚣,红卫兵激昂狂热的呐喊,这一切触目心惊、匪夷所思的事实都赋予了“人性”新的含义,无知的民众有可能被高明的政客给灌了迷魂汤从而彻底发疯。只有对“人性的罪”保持充分的敏感警惕,时时用罪恶去刺痛自己的神经,才不致盲目乐观忘却历史;时时地保存忧患意识,才可以不停地改进监督机制,一种权力的恶性扩展和群体的疯狂行为才可能被抑制,在整个社会中处于最弱势的个人自由才可能不被吞没。

四 宪政是富有人情味的政治,是保障和促进爱的政治,它慈爱地关怀呵护个人的脆弱,尽全力为人类建设幸福生活。

宪政以人的幸福生活为归旨的,它是服从于人的幸福生活的政治,时刻关爱着人性。人是生活于双重世界的动物,理智与情感维系着人的全部生命。因此,宪政体制应使人双重世界的生活成为可能,它应为人理智的进步创造条件,为情感的抒发提供空间,因此,宪政生长的基本前提是,私人生活与公共领域的界分,前者指家庭生活及个人良知(信仰和兴趣)领域。私人领域存在的先决条件是:具有统治权威的国家公共领域支持维护公民自主关系的法制体系。伯里克利在纪念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演讲中说:“在私人生活中我们自由而且宽容,但在公共事物中我们严守法规。”“个人的一切都属于政治”是20世纪极权政治的基本准则,它准确无误地标志着以人治代替法治的图谋,而且在根本上使人成为非人政治机器。智慧服从于自然,政治必须让位于人性。政治不能止息胸中燃烧的情感,不能为我解开世俗的枷锁,清泉不为它而流,藤叶不为它而长。对视亭亭玉立脉脉含情的姑娘,孤独冥思生的高贵生死的神圣,此时想到政治,我称其为罪恶。令华盛顿着迷忘情的是自己宽广的庄园,那明丽清朗的山河流水,那郁郁的花草树木,而不是总统宝座;杰斐逊则在声望如日中天、政治领袖之位指日可待时,坚决地放弃了一切,毅然回到了体弱多病的妻子身边,默默无闻料理自己家庭,与妻子女儿共享天伦之乐。他从来不会错过听夜莺唱歌,从来不忘记把泥土和天空的色彩记录下来;尼克松在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关头,也只能同亲人们商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安慰与支持。在这里,我看到宪政所闪耀的人性光辉。反之,专制社会则将人异化成非人,权倾一方、光祖耀宗的政客一旦离开高位,便惶惶然如丧家之犬,沦为可怜的政治动物。

宪政是以人之道待人的政治艺术。宪政给人最大的理解和宽容。人有害怕和恐惧的权利,它崇尚英雄,但同时,它承认软弱。总统也有着七情六欲的血肉之躯,克林顿接连不断桃色绯闻,虽然伤害了美国人民的感情,最终他们还是原谅了总统。怕死的飞行员的故事让美国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他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页336)

宪政从不干预人的信仰。政治与意识形态是截然分离的。宪政体制“深知全能的神所创造的心灵是自由的,一切用世俗的惩罚以来影响心灵的企图只会养成虚伪和卑鄙的恶习。”(《杰斐逊选集》,页296)每个人都是自己灵魂的临护人,替上帝看护自己的灵魂。“臭名昭著”的太阳圣殿教使好端端的年轻人走火入魔集体自杀,民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将来也许会有人重蹈覆辙。政府不能管,民众不想也不敢让政府管,因为,这事一管开头便没有边际,自由就岌岌可危。专制社会通常是,那些本身易犯错误和未得神灵启迪的世俗之徒对别人的信仰的持有生杀大权,那些非教会立法者和统治者用强力把异已的神圣信仰蛮横粗暴地定性为邪教,一棒子打死,而后把他们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方法作为唯一正确的、绝对不会错的(甚至自己都怀疑)竭力强加于人。

宪政是一种信仰,是十字架上的平常心,是面对宪法的羞涩和虔敬,是懂得怕和爱的生活的灵魂创造的催化肠断的艺术,它贯注着生命与痛苦莫解音响。宪政是值得英雄为之献出灵魂的政治。黑夜里站在寒冷的秋风中等候选举的小小老百姓;听证会中井井有条、一丝不苟动真格的公务员;法官西里卡的六亲不认的品性和令其狂喜的69岁生日礼物;控诉时全部出庭的独立检察官考克斯的11名助手,这一切的一切无时无刻不让人感受到一种信仰的力量,感受到宪政体下公民守护内心神灵的决心与勇气。倔强如牛、誓死一拼的尼克松被迫向宪法低下骄傲的头颅时,我们看到的是宪政文化中政治家内心最深处那一抹敬畏,那种对神圣的怕。尼克松完全有力量顽固到底,而且,当他在进退之间痛苦抉择时,美国离专制只有一步之遥,然而,选择了放弃。当回归庄园,静静品味着回忆所赐于的忧伤时,他一定无愧于自己的选择。仅此,就足以让美国人自豪。毕竟,在世界历史上,人们看到太多同样权高位重的政治领袖,在类似的情况下都选择了抗拒到底。他们坐在被刺刀团团围住的“皇宫”内,恐惧地作着自己的专制恶梦。1996年,尼克松去逝,所有的美国总统都出席了这一隆重的的葬礼,以寄托自己的怀念和尊重。我想,当凄苦的哀乐在加州小院子里静静响起时,回荡在每个人耳畔的是那因宪法十字架而受难的心灵发出的怕的呼唤,萦绕在每个人心头的必然是挥之不去的“水门”事件。政客们以特殊的方式咀嚼着宪政体下的辛酸,咀嚼着一种宪法的沉重十字架酿造的痛苦。自此以后,凡是政府行政分支最高层出现的丑闻都被冠以“XX门”,看似轻松平常的做法表明,美利坚是不善忘却的民族,他们愿以历史的不幸刺痛自己的心灵:专制暴君的幽灵无处不在!我无限崇拜尼克松——那因宪法受难的灵魂。宪政的意义就在于将自身强力奉献给精神性孱弱的宪法。如果脆弱的心灵再无法经历世俗的风吹雨打,如果颤抖的双腿再无力承受鲜活欲望的层层重压,那么,就下跪吧,怀着虔敬对尼克松受难的灵魂下跪,体验着怕对专制的不幸苦难下跪,流着热泪对至高的宪法下跪。我们是以“天不怕地不怕”著称的一代,不怕权威,不怕牺牲,不怕天翻地覆,不怕妖魔鬼怪。类似的傲慢狂妄使得自以为和上帝一样伟大,我们已因触怒上帝而遭到了几近毁灭性的报应。如真心期望宪政,学会怕,学会认真,学会敬畏,恐怕是最重要的一课。

宪政是极端脆弱的政治,它甚至丝毫经受不起强权的挑战。历史不容许假设,但至少假设可使我们具有反思的能力,回想当年,如果尼克松真要拼个鱼死网破(凭他手中的权力,这并非不可能),美国人今日生活状态估计不会比我们好的哪儿去,然而他毕竟还是自动放弃了。我从中感受到了一种道德的力量。宪政的生命不能靠军队警察得以维持的。根本上讲,宪政是一种道德的治理。于是,我想起了华盛顿,还有那50余位国父,江山是他们打下的,他们的学识和威信都是无可挑剔的,没有什么力量可能阻止他们作皇帝大臣王妃娘娘,然而,他们竟然没有!伟大的政治必须奠基于高贵的道德。犹太人十分赞赏他们的罗马盟友:“罗马的将军们从不要求登上王位以满足个人的野心。”在罗马时代的早期,对国家的爱高于一切,后来成功和财富腐蚀了罗马人,在自己曾鄙视过的专制体制下,他们堕落了,美德和自由一起衰亡。宪政是收银机,但是,使收银机得以生成的最终的因素是美德,诸如宽容、节制和博爱(肯尼斯·诺米格,《政治学》,页23)。同样是开国元勋,但是,当一些人在苦思冥想如何防止专制暴君时,另一些人却在绞尽脑汁加官封爵,前者人格的高尚足以使我们感动地落泪,后者则只能招来我无情的鄙夷。伟大的政治本质上是伟大道德的治理。

可怜的中国人——悲哀总该有结束的时候,跟随林达,我们开始在漫漫暗夜中抬起沉重的脚步,让我们一点点地开始敬畏朝拜内心深处的良知,开始用美丽而勇敢的心去追随宪政之光,让这一抹微弱的宪政之光在宁静的心中燃起万丈豪情,让那浮动的暗香指引着我们摸索善良政治的曲径。路漫漫其修远。林达值得一读,一切都只是开始。

人是靠不住的——读《总统是靠不住的》有感

这个题目,好有记忆感。还记得在读大学的时候,老师每每叫我们看书,就顺便布置下一篇读后感。以至长大后,也就形成了习惯,每读完书,有空的时候也要做些心中的感悟,完善读书的步骤。

说笑了。

其实在社会中,很多人已经脱离了书本,根本不想再看什么书了。即使我这么爱看小说的人,也一样,也很少能沉下心来好好看书。可是,我是属于冲动型的人,在李镇西的讲座下,我一口气买了他所推荐的五六本书。等书的日子总是很尴尬,盼着盼着,终于买来。

林达的书在网上买得颇艰辛,因为好几家店断货了。大家都抢着看的书,应该是更有趣味吧。于是我买了两本,第一本就是《总统是靠不住的》。这个题目似乎挺熟悉的,可能在流行中略有耳目。

林达是个在美国的中国记者,她的书就是向广大的中国人介绍美国的制度生活等等。一个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国家,能繁华至此,简直是不敢想象。

印象最深的是美国宪法所体现的“对自由、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的宗旨的贯彻得如此全面、深刻、透彻感到十分震撼。如果,中美让我选择的话,那我宁愿是选择美国。

我们常常以自己国家为荣,那是应该的,不管怎么样,我们的根在此。但是,中国是集大权于一身的国家,势必培养一大批有权有势的人,总有人在一手遮天,中国的腐败是座冰山,从上到下,全部冰住了。老百姓惟有被欺压的份,惟有挤进的出路。国情如此,国人如此,大家都知道,彼此已经盲目了。

然而在美国,我看到了,真正的敢直言。言论自由,可以一漫画形式对公众人物进行丑化,国会可以弹劾总统,法院有权追究任何人的责任,新闻界可以最大程度的呈现真实。我想,真是美国的这种让大家罕闻的民主,才让这毫无文采的书,畅销至今。

总统是靠不住的,折射出一种真理:人是靠不住的。如果你面前有许多的权势和金钱,你难免不为所动。或者有时,你的朋友亲戚有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不管是不是影响不公的结果,我想你都会用你手上能动用的能力,帮助吧!

我能相信我自己吗?如果我能轻而易举地或许更多的物资,我还会留在不喜欢的工作岗位上吗?如果我有权势了,我还会这样“人善被人欺”吗?人,是不可靠的。所以,人的情感也不可靠。外界的变动,会把人变成另外一个人。

美国的祖辈聪明就在这边,能设计精密的国家机构,把总统的权力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让国民能畅所欲言,更自由地生活。

《总统是靠不住的》一书是我在半年前读的。读的时候仅仅把它当做是休闲读物,也不曾想过要写一篇读后感,然而,最近读完《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以后,觉得不妨可以把两本书合起来写,一是因为两者有不少共通之处;二是自己也能正好偷偷懒,合起来写轻松一点;三是自己的专业是政治学,可以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林达的《总统是靠不住的》通过水门事件、美国96年大选、克林顿的诸多丑闻、辛普森案等等美国社会中的标志性事件,向读者呈现出一幅生动直观的美国政治、社会、文化的画卷。这画卷的核心便是美国在制度设计上的分权与制衡原则。

作者通过标题就已经告诉我们,看似一手遮天、风光无限的美国总统有些事儿也未必能做主。这不,“帝王总统”尼克松在水门事件中想用来掩盖真相的“封口费”都难以筹集。国会手里掌握着钱袋子,新闻记者又是无孔不入,作为美国行政分支的总统干起坏事儿来着实有难度。其实,在美国社会中,权力的相互制衡远远不止三权分立那么简单。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在1814年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说道:“历史记载中有哪个宪法在平衡问题上比我们的宪法更复杂吗?首先,十八个州和一些准州同中央政府的平衡„„第二,众议院同参议院的平衡,参议院和议会的平衡。第三,行政当局在某种程度上和立法机关的平衡。第四,司法权和众议院、参议院、行政权以及州政府的平衡。第五,参议院在任命官员和签订条约方面和总统的平衡„„第六,人民通过两年一次的选举对他们自己的代表进行平衡。第七,一些州的立法机关通过六年一次的选举同参议院的平衡。第八,选举人在选举总统时同人民的平衡。这是一些复杂细致的平衡,据我的回忆,都是我们自己的首创,是我们自己特有的。”

权力往往导致腐败,绝对权力绝对导致腐败。这是一条亘古未变的真理。美国的制宪先贤们宁肯把政府的权力拆得四分五裂,让野心去对抗野心也不愿把权力整合起来,“集中力量办大事”。无限的权力不仅导致腐败,也会对手无寸铁的市井小民造成迫害。政府是必要的恶,霍布斯将国家比作怪物“利维坦”。如果不对公权力加以限制,一旦掌握政权的是一位暴君,即使他地位的取得再怎么合乎法律,那也将是国家的灾难、民族的灾难,希特勒便是例证。事实上,不劳暴君的大驾,就算是“旷世明君”也避免不了对无辜老百姓的侵害。罗斯福在战时就限制了日裔美国人的人身自由。为了与辛普森的“梦幻律师团”过招,检方花了纳税人不少银子。试想一下,如果被告不是像辛普森一样的大腕而只是一个平头百姓,面对政府的控告则必定束手无策。也就是说,如果政府如果想栽赃陷害某人,那真是轻而易举。

《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也是本好书,值得读者玩味。25个司法案件各各精彩,作者的分析也细致深入。这本书有几处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第一个便是那些性格各异,司法哲学特点鲜明的大法官、首席大法官们。马歇尔、坦尼、沃伦、斯通这些名字我已经如数家珍,他们的判例也让我这个法律门外汉拍案叫绝。其次便是一个案例——德克萨斯州诉约翰逊。在这起案件中,焚烧国旗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被判为合法。这在我们中国是无法想象的,这也是此案带给我的冲击之大的原因。在这场言论自由和爱国主义的较量中,被宪法第一修正案牢牢保护的言论自由战胜了在美国被视为不可亵渎的爱国主义。依照联邦最高法院的多数意见(此案以5:4判决原告败诉),焚烧国旗的行为并未对国旗的神圣性造成任何伤害,而仅仅是一种表达的行为。并且规定,只有煽动他人的言论(须经最严格的司法审查)才能加以限制。总而言之,正是星条旗保护了焚烧他的人。

民主和法治是这本书传达给我的核心思想,后者可能更为强烈一些。美国人其实是一群理想主义者,民主和法治也是他们标榜的重要理念。事实上,他们确实也以行动践行着他们的信仰。提起民主和法治,就不能不提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中所有的案例都和宪法有关,简单的宪法通过法官们的解释含义越来越丰富。由于宪法的弹性极大,这给了这部法律施展的舞台,使得它不再是统治者歌功颂德的工具,而是一部实实在在的法律。对于美国的宪法,《纽约时报》著名评论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说到:“这是一种由天才们设计,并可由蠢才们运作的体系。”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美国的宪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制宪先贤们的那套设计并没有尽善尽美,是那27条修正案和最高法院对宪法的不断演绎才确保美国宪政制度的生命力。

分权与制衡、民主、法治这三点对于任何国家来说缺一不可,美国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应该有所启迪,而不是一概将其贬为假民主、伪道学。

简介

作者继续以信件的形式,从“美国总统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开始,用一连串的故事,层层铺排出美国政治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细节,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美国是如何在自身的制度系统中,通过“平衡和制约”去实施对权力的监督和限制。本书是《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的姊妹篇,作者继续以信件的形式,从“美国总统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开始,用一连串的故事,层层铺排出美国政治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细节,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美国是如何在自身的制度系统中,通过“平衡和制约”去实施对权力的监督和限制。

作者简介

林达为两名作者合用的笔名。他们都于1952年出生在上海,1978年进入大学。现居美国。作品有“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以及《如彗星划过夜空》。译著有《汉娜的手提箱》、《克拉拉的战争》、《盖比橱柜的秘密》等。

总统为什么是靠不住的?

——读林达先生《总统是靠不住的》随感

最近读林达先生近距离看美国之《总统是靠不住的》,有些思考和想法,现把这些不成文的随感写与大家分享和交流,还望多多指教。

林达先生从“美国总统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开启,用自己在美国的所见所闻和查考得来的一系列真实的故事或者历史事件,层层铺排出美国政治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运作程序及其细节。随着一封封书信的展开,使我透过他的这本书更加深刻的了解美国这个国家是如何在自身的制度系统中,通过合理的“平衡与制约”这台“收银机”去实施对权力的监督和限制。因为人性恶的本质,意味着绝对的权力必然会导致权利会被滥用以致绝对的腐败。

一、概念辨析及基本制度

书中有几个概念性的解析,很好的帮助我对美国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的三权分立制度有了正确的认识,比如:“美国政府”是个集合概念,具体指美国的国会、司法和行政之合;“白宫”是指总统办公之地,而非美国政府之地;“美国总统”就是美国政府的“行政主管”,或者比喻“管家、办公室主任”之类;“美国的国务卿”是相当于美国的外交部长而非所谓的国家总理;“民主党和共和党”是指有着共同政治社会主张的美国公民自由的联合,并非隐含着对政党委身与效忠的附加条件,甚至其行使选举权时,每个成员都可以充分自由选择本党的人员也可以选择非本党的其他人员;“美国的司法部”是指行政分支下面的一份部门而已,也就是美国的检察部门,并且检察部门的任何搜查、逮捕和起诉还需要通过法院监督这一道程序。还有美国总统大选之后,当选的总统有权对其领导下的行政班子组阁,但是其提名成员还必须通过国会的审议通过方成。林达先生说,从美国的宪法修正案来看,“总统是靠不住的”归结于美国人对“人是不可靠的”之一基本出发点而言。

每一次的美国宪法修正案,也就意味着美国人对其“收银机”机制的又一次改进,同时也给“人是不可靠的”赋予新的含义。因为,不仅处于权利巅峰上的当权者有可能是不可靠的,监督群体的“人”,同样也是不可靠的。因此,不断改进整个监督机制,使得一切不可考因素处于制约与平衡的系统之中,一种权力的恶性扩张和群体的疯狂行为,才可能被抑制,在整个社会处于最弱势的个人的自由,才可能不被吞没。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衡制度以及它的代议制度,的确让任何一个心中有着民主和法治理念的人从内心发出敬佩,因为美国是真正落实把她在其《独立宣言》中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放在社会首位的国家之一。

二、公务人员的职业伦理道德

对法律认可和信靠的缺失,公务人员就会对领导违法乱纪欺压民众之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怯懦的行为就是等同邪恶的背叛,因为他们出卖了公民的自由,而他们也知道保护这自由乃是公民和律法托付给他们的职责。

孟子説:“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在尼克松总统的“水门事件”里,有几位人物值得我们当下执政掌权者好好思考的意义,因为我们国家目前最为缺乏的就是“职业伦理道德的缺失”。其一是总统的下属司法部长理查德森,他在面对领导的施压时,他仍然恪守作为一个司法部长的职业道德。他深知,除了必须面对总统的命令,更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对法律、面对历史、面对良心。在理查德森因所谓的“违背上级的命令”被解职之后,仍然坚持强调认为“我没有理由认为总统就可以违抗法庭的命令”。其二是独立检察官考克斯,他作为总统下属司法部长所任命的下属,在调查“水门事件”时不断受到来自总统方向的告诫,但他仍然秉公依法行事,不仅从法院取得船票,而且硬是跑到白宫给总统送达传票。考克斯的工作直至被理查德森的接替者鲍克在总统的强压下违心的下达解职令为止。其三是法官西里卡,他是联邦地区法庭的一名法官,与尼克松总统一样,同属共和党人,一名保守主义者。然而,在面对自己本党推选的领袖,一名国家总统,却铁面无私,毫无庇护与手下留情。法官西里卡的行为表明他崇尚秩序,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恪守了作为一名法官的职业伦理道德。后来的独立检察官加沃斯基,尽管对尼克松总统十分友好,但在面对压力之下,仍然不徇私情,忠于职责,持守他的职业道德。

国家公务人员的服从至少有两方面的服从,一是下级对上级官员服从,这体现在管理和监督意义上的服从,二、各级官员更需要对法律的服从,才能持守本职工作的职责。然而,当领导的要求与法律对我们职责的要求出现对立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确是惟命是从,针对领导滥用职权及其违法行为我们也是以服从保身,核心问题在于我们缺乏对法律信仰的文化。对法律认可和信靠的缺失,公务人员就会对领导违法乱纪欺压民众之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怯懦的行为就是等同邪恶的背叛,因为他们出卖了公民的自由,而他们也知道保护这自由乃是公民和律法托付给他们的职责。而辛普森案件中,让我看到并明白了陪审团制度和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价值,这两项制度在保护弱势民众权利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防止公权力的滥用起到了强大的监督作用。一个强大的政府,如果要欺压和报复一位公民真是太容易了,因为侦查权、起诉权、审判权一一在握,你看最近的重庆“彭水诗案”、陕西“志丹短信案”、山西“稷山文案”直至河南灵宝“王帅诽谤案”和内蒙古男子“吴保全诽谤他人及政府案”等几则案件,就很好的说明了之一点。

针对吴保全案,“东胜区法院的判决创造了一个新罪名———诽谤政府罪。”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何兵说,由于人民对政府的信息掌握不可能完整无缺和客观公正,因此,法律必须容忍人民对政府错误的、不公正的批评。民法上的名誉权是保护公民、法人在民事活动中的民事权益,而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不是民事活动,是政务活动,不受法律上的名誉权保护,政府根本没有名誉权,更谈不上“诽谤政府”。

何兵表示,如果公民的批评言论出现错误就要受到法律制裁,宪法中公民“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的条款,就该改成“有提出正确批评和建议的权利”了。

何兵教授在“王帅案”发生后还撰文称,灵宝以涉嫌诽谤欲治王帅之罪是因为“无知”。对此,我并不认同。我实在无法想像一个市级(不管县级还是地级)领导和司法机关的办案人员竟然不知道诽谤罪的基本涵义。“彭水诗案”、“高唐网案”„„近年来,类似的“诽谤”案接二连三,难道鄂市和灵宝的领导都没有看到过?即使真的不懂,在媒体报道、专家指出或律师辩护之后总该知道了吧?然而,灵宝市在媒体报道之后,竟然还以公文的形式公开回应称逮捕王帅是“依法办案”,而东胜区法院的法官则对律师的无罪辩护置若罔闻,想怎么判还是怎么判,甚至在重审中加重刑罚——这哪里还是什么“无知”,完全是赤裸裸的“无畏”嘛!

北京的潘洪其对此点评道:孟子说,“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如果一个政府官员动不动就控告公民“诽谤”,如果一个地方政府将“诽谤罪”发展成为打压公民批评的法宝,如果一个地方法院公然创造出了“诽谤政府”的罪名,这只能说明,他们其实并没有受到什么诽谤,而不过是滥用权力“自我诽谤”、“自取其谤”罢了。

三、“我奉劝同志们不要抓人来斗,更不要抓人来关。敢于大胆提出这些问题的人,恐怕也不在乎坐牢。”——胡耀邦 不论是宪法赋予公民的自由表达权,还是最近国务院授权颁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中提出,“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公民的参与权”,都在提醒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慎用手中的权力,尊重公民的表达,正确看待群众反映的问题,理性对待群众诉求。

最近在重庆发生的警察非法拘禁和暴力殴打代理躲猫猫事件的北京律师张凯和李春富的恶性事件,是继程海律师上月在成都武侯区执业活动中遭受暴力殴打等少数公职人员和公权力机关肆意违法侵害律师正当执业权利的又一极其恶劣的典型事件,如此挑战普国法制,真是让人汗颜。

必须看到,地方官员滥用公权力所形成的负面效应是不容小觑的。这不仅践踏了民主、破坏了法制,而且败坏了党风和政风,降低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更重要的是造成了干群关系的紧张,不利于凝聚民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今天,绝不能容许某些地方官员作威作福、为所欲为。公民正当的权益受法律保护,神圣不可侵犯。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级官员都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最近看到“李锐:向胡耀邦学习——《胡耀邦传》序言”里的几句话,1954年10月,《中国青年报》编辑问他,“怎样理解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耀邦回答:“无产阶级不是只讲革命,只讲斗争,它也讲爱心,讲人情味,讲对同志、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尊重、关心和爱护。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主义才是可爱的,人们才能从中感受到更多的欢乐和温暖。” 1979年3月25日,西单民主墙出现《要民主还是要新的独裁》、《中国人权宣言》等大字报,随后作者被捕,耀邦就极不以为然。他给一位青年写了一封公开信,在《人民日报》4月10日头版发表。信中说:“教育青年的方法,不是压,不是抓,应该是‘引导’两个字。‘引导’比‘教育’更精确,意义更大。这是我们几十年工作的经验总结。压制的方法,一个巴掌打下去,是封建家长的办法。”随后6月间,他又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的发言中,更加严正地对取缔民主墙和逮捕人发表了意见:“我始终支持任何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希望大家都在宪法的保护下享有最大的自由。尽管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以及这次人大会议上,不少同志点名也好不点名也好,批评我背着中央,支持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所谓民主化运动,助长无政府主义,但我仍要保持我自己的看法。”“我奉劝同志们不要抓人来斗,更不要抓人来关。敢于大胆提出这些问题的人,恐怕也不在乎坐牢。”(请问,我们现在还能在中央的会议上听到哪个领导人发出这样的声音吗?)耀邦当时还主张成立一个民主公园。后来,北京市虽然将月坛公园定为民主公园,由于政治形势的影响,无疾而终。当年党内老人支持耀邦的只有叶剑英。叶说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内民主的典范,西单民主墙是人民民主的典范。”我想补充一点的是,我们什么时候真正落实非法证据的排除制度,什么时候能够启用陪审团制度,那么中国的法治进程肯定又是翻开新的一页。

正如此,在对待正义,正义只要往前再进一步,看似很少的一步,就可能变成邪恶。

四、国家公务人员,不管级别多高,一旦他举起反对法律、公义和道德之时,自己就废除了公民和法律赋予他的正当权利,也许只是时间而已。

人,应该有所敬畏。对建立和谐社会的破坏,不是国家无法可依,也不是公民不守法,而更多的恰恰是在于那些有法不依的国家公务人员,更为恶劣的是行政执法机构的违法行政。

国家公务人员,不管级别多高,一旦他举起反对法律、公义和道德之时,自己就废除了公民和法律赋予他的正当权利,也许只是时间而已。因为,我们任何一个人都要受到律法的制约和统治,国家公务人员更有职责公平、公正、廉洁地执行法律。如果他们失信于民,渎职或者滥用权力而任意妄为,那么,难道公民不会采取合法手段及其适当措施制止其恶行之举吗?你看,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市长陈希同、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成克杰、上海市原市委书记陈良宇、山东省原会副书记杜世成、天津市原检察长李宝金、武汉市原市委常委、公安局长杨世洪、四川原副省长李达昌、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辽宁原副省长刘克田、湖北省原省长张国光、湖南省高院原院长吴振汉、海南省高院原副院长娄小平、原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广东高院院长麦崇楷、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黄松有、浙江省原副省长王钟麓、黑龙江省原政协主席韩桂芝、新疆自治区原副主席哈吉、贵州省原省委书记刘方仁和原副省长刘长贵、原云南省委宣传部部长柴王群、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案、外管局管理检查司司长许满刚、商务部外资司原副司长邓湛、国家工商总局外商投资企业注册局原副局长刘伟、外管局检查司原司长许满刚、最近的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邹林因、公安部部长助理郑少东、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及浙江省纪委书记王华元、杭州市副市长许迈永被双规等,不都是如此结果吗?

五、凡遵守公平、常行公义的,这人便为有福

斯金纳在其《私法理论》里记载的加尔文理论,我们不能因个人恩怨而不服从渎职的政府及其官员,而且不能以自己的私意去评断法律,但一个政府及其官员如果过度的滥用权力,他就可能丧失公共权力,从而跌落成为一名只拥有私权利的公民。

监督的一面不仅仅是因为“总统是靠不住的”,而是在于“人是靠不住”,人堕落之后的罪性是趋势于恶的,这才是“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的立意。弥尔顿的《失乐园》对此有很好的解析,他指出:“人类失落了本来合乎神圣标准的真善美爱圣之后,尽管其仍有追求真善美爱圣的自由,但已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因为罪已成为人类最大的牵引力,使人在指向自我中心时就不可能同时忠于真理本身。”

罪,导致对自由的误用。然而,承认失落恰是重寻的开始。承认真理不在我处,才是寻找真理应有的大谦卑。人,应该有所敬畏。依法行政,构建和谐社会的起点亦在于此。

凡遵守公平、常行公义的,这人便为有福!

第二篇:总统是靠不住的读后感

总统是靠不住的读后感

虽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看完,但感觉上他将美国的政体讲解的十分清晰透彻以及我所无法想象,这里的想象不是理解上的不清楚(文章中讲解的十分明了),而是一种折服,为这一种几乎完美的政权约束与制衡的构思所折服。当然,我的折服只限于对这本书所描述的,毕竟我从未到过美国,自然谈不上对这个政体的运转有多么清楚的感受。回到这本书中,我不清楚当时的五十五个宪法制定者是怎样想的,只是在一起讨论与思索之后,这个政体的大致框架便跃然纸上,或许他们曾经参考过英国的国会等权力制约措施,但美国人对自由的追求是他们能够搞出这样一个三权分立的政体并且完美实施的重要动力,试回忆一下中国也曾模仿过美国的三权分立,但是无疾而终,不是中国人不知道享受自由,只是我们五千年的历史总是指导着我们将自己的自由建立在他人的不自由上,于是每每关键时刻总会蹦出一个袁世凯之流的统治者,而华盛顿之所以能成为国父我想除了他所领导的独立战争之外与此也有一个不可分割的地方。

了解了美国这个三权分立的伟大之外也仅仅是知道他的伟大,并不知道他伟大在什么地方,于是作者很聪明的给书起了一个很吸引我们的名字——《总统是靠不住的》,吸引我们目光的原因是这个名字颠覆了我们的认知,书中介绍了几位靠不住的总统,目前为止我仅仅读了有关尼克松的水门事件,不仅仅是因为这个被编排在了书的前面,更是我自我感觉对这个首个访华的美国总统比较熟悉,于是我很想知道他是怎么靠不住的。读后我发现他真是靠不住的,除了一些大众的对于政客们走马上任之后智商普遍下降的靠不住外,更多的是种种的制度将总统关进笼子后的靠不住。首先,美国总统没钱,他的没一笔有关政治的活动所需的费用都需要国会的点头,其次总统没权,在水门实际中,感觉除了几位心腹(大部分都许以重利了)外,对于这种见不得光的事情他无人敢用。在此,我不是希望这些站在统治高层的政客都有见不得人的事迹,只是惊奇于这位站在美国权力的最高点的人如履薄冰,这种感觉我想对于每个将权力赋予总统的公民来讲都会有一种快慰的情感产生,因为这会让人有一种平等与信任的感觉,毕竟这个替他们行使权力的人还在他们的监管之下,还能够代表着他们的意志来行政,而这个国家也还能够向着他们所想的方向发展,他们不会失去生活在这里的动力。

人总是有了对比之后才会感觉出差别的,但是想要一步将权力关在笼子里面对于现在的我们有点不现实,所以我有耐心去等待,但是我也依然憧憬着那份看着政府人员执政油然而生的快慰感。

第三篇:《总统是靠不住的》读后感

总统为什么是靠不住的?

——读林达先生《总统是靠不住的》随感

读了林达先生的近距离看美国之《总统是靠不住的》之后,我有了一些思考和想法,现把这些不成文的随感写与大家分享和交流。

林达先生从“美国总统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开启,用自己在美国的所见所闻和查考得来的一系列真实的故事或者历史事件,层层铺排出美国政治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运作程序及其细节。随着一封封书信的展开,使我透过他的这本书更加深刻的了解美国这个国家是如何在自身的制度系统中,通过合理的“平衡与制约”这台“收银机”去实施对权力的监督和限制。因为人性恶的本质,意味着绝对的权力必然会导致权利会被滥用以致绝对的腐败。

一、概念辨析及基本制度

书中通过几个概念性的解析,帮助我对美国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的三权分立制度有了正确的认识,比如:“美国政府”是个集合概念,具体指美国的国会、司法和行政之合;“白宫”是指总统办公之地,而非美国政府之地;“美国总统”就是美国政府的“行政主管”,或者比喻“管家、办公室主任”之类;“美国的国务卿”是相当于美国的外交部长而非所谓的国家总理;“民主党和共和党”是指有着共同政治社会主张的美国公民自由的联合,并非隐含着对政党委身与效忠的附加条件,甚至其行使选举权时,每个成员都可以充分自由选择本党的人员也可以选择非本党的其他人员;“美国的司法部”是指行政分支下面的一份部门而已,也就是美国的检察部门,并且检察部门的任何搜查、逮捕和起诉还需要通过法院监督这一道程序。还有美国总统大选之后,当选的总统有权对其领导下的行政班子组阁,但是其提名成员还必须通过国会的审议通过方成。

林达先生说,从美国的宪法修正案来看,“总统是靠不住的”归

结于美国人对“人是不可靠的”之一基本出发点而言。每一次的美国宪法修正案,也就意味着美国人对其“收银机”机制的又一次改进,同时也给“人是不可靠的”赋予新的含义。因为,不仅处于权利巅峰上的当权者有可能是不可靠的,监督群体的“人”,同样也是不可靠的。因此,不断改进整个监督机制,使得一切不可考因素处于制约与平衡的系统之中,一种权力的恶性扩张和群体的疯狂行为,才可能被抑制,在整个社会处于最弱势的个人的自由,才可能不被吞没。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衡制度以及它的代议制度,的确让任何一个心中有着民主和法治理念的人从内心发出敬佩,因为美国是真正落实把她在其《独立宣言》中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放在社会首位的国家之一。

二、公务人员的职业伦理道德

对法律认可和信靠的缺失,公务人员就会对领导违法乱纪欺压民众之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怯懦的行为就是等同邪恶的背叛,因为他们出卖了公民的自由,而他们也知道保护这自由乃是公民和律法托付给他们的职责。

孟子说“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在尼克松总统的“水门事件”里,有几位人物值得我们当下执政掌权者好好思考的意义,因为我们国家目前最为缺乏的就是“职业伦理道德的缺失”。其一是总统的下属司法部长理查德森,他在面对领导的施压时,他仍然恪守作为一个司法部长的职业道德。他深知,除了必须面对总统的命令,更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对法律、面对历史、面对良心。在理查德森因所谓的“违背上级的命令”被解职之后,仍然坚持强调认为“我没有理由认为总统就可以违抗法庭的命令”。其二是独立检察官考克斯,他作为总统下属司法部长所任命的下属,在调查“水门事件”时不断受到来自总统方向的告诫,但他仍然秉公依法行事,不仅从法院取得船票,而且硬是跑到白宫给总统送达传票。考克斯的工作直至被理查德森的接替者鲍克在总统的强压下违心的下达解职令为止。其三是法官西里卡,他是联邦地区法庭的一名法官,与尼克松总统一样,同属共和党人,一名保守主义者。然而,在面对自己本党推选的领袖,一名国家总统,却铁面无私,毫无庇护与手下留情。法官西里卡的行为表明他崇尚秩序,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恪守了作为一名法官的职业伦理道德。后来的独立检察官加沃斯基,尽管对尼克松总统十分友好,但在面对压力之下,仍然不徇私情,忠于职责,持守他的职业道德。

国家公务人员的服从至少有两方面的服从,一是下级对上级官员服从,这体现在管理和监督意义上的服从,二、各级官员更需要对法律的服从,才能持守本职工作的职责。然而,当领导的要求与法律对我们职责的要求出现对立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确是惟命是从,针对领导滥用职权及其违法行为我们也是以服从保身,核心问题在于我们缺乏对法律信仰的文化。对法律认可和信靠的缺失,公务人员就会对领导违法乱纪欺压民众之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怯懦的行为就是等同邪恶的背叛,因为他们出卖了公民的自由,而他们也知道保护这自由乃是公民和律法托付给他们的职责。而辛普森案件中,让我看到并明白了陪审团制度和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价值,这两项制度在保护弱势民众权利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防止公权力的滥用起到了强大的监督作用。一个强大的政府,如果要欺压和报复一位公民真是太容易了,因为侦查权、起诉权、审判权一一在握。

三、“我奉劝同志们不要抓人来斗,更不要抓人来关。敢于大胆提出这些问题的人,恐怕也不在乎坐牢。”——胡耀邦

不论是宪法赋予公民的自由表达权,还是最近国务院授权颁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中提出,“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公民的参与权”,都在提醒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慎用手中的权力,尊重公民的表达,正确看待群众反映的问题,理性对待群众诉求。

在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今天,绝不能容许某些地方官员作威作福、为所欲为。公民正当的权益受法律保护,神圣不可侵犯。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级官员都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正如此,在对待正义,正义只要往前再进一步,看似很少的一步,就可能变成邪恶。

四、国家公务人员,不管级别多高,一旦他举起反对法律、公义和道德之时,自己就废除了公民和法律赋予他的正当权利,也许只是时间而已。

人,应该有所敬畏。对建立和谐社会的破坏,不是国家无法可依,也不是公民不守法,而更多的恰恰是在于那些有法不依的国家公务人员,更为恶劣的是行政执法机构的违法行政。国家公务人员,不管级别多高,一旦他举起反对法律、公义和道德之时,自己就废除了公民和法律赋予他的正当权利,也许只是时间而已。因为,我们任何一个人都要受到律法的制约和统治,国家公务人员更有职责公平、公正、廉洁地执行法律。如果他们失信于民,渎职或者滥用权力而任意妄为,那么,难道公民不会采取合法手段及其适当措施制止其恶行之举吗?

五、凡遵守公平、常行公义的,这人便为有福

斯金纳在其《私法理论》里记载的加尔文理论,我们不能因个人恩怨而不服从渎职的政府及其官员,而且不能以自己的私意去评断法律,但一个政府及其官员如果过度的滥用权力,他就可能丧失公共

权力,从而跌落成为一名只拥有私权利的公民。

监督的一面不仅仅是因为“总统是靠不住的”,而是在于“人是靠不住”,人堕落之后的罪性是趋势于恶的,这才是“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的立意。弥尔顿的《失乐园》对此有很好的解析,他指出:“人类失落了本来合乎神圣标准的真善美爱圣之后,尽管其仍有追求真善美爱圣的自由,但已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因为罪已成为人类最大的牵引力,使人在指向自我中心时就不可能同时忠于真理本身。”

罪,导致对自由的误用。然而,承认失落恰是重寻的开始。承认真理不在我处,才是寻找真理应有的大谦卑。人,应该有所敬畏。依法行政,构建和谐社会的起点亦在于此。

凡遵守公平、常行公义的,这人便为有福!

第四篇:《总统是靠不住的》读后感

《总统是靠不住的》读后感

林达先生的《总统是靠不住的》一书开篇就以“总统是什么?”的问题来引入主题,经过对水门事件的始末进行详细地描述,从而回答了在美国,总统的准确定义应该是三大权力中行政权力的分支,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地方是“government”和“administration”的区别,这是我以前都忽视的问题。书中说到,“government”主要含义是政府、政体,也有行政管理和管理机构的意思;而我们在新闻中总听到的克林顿政府或奥巴马政府中的“政府”在英文里是“administration”,它主要含义是管理、行政机构。由此看来,总统就只是美国联邦政府“大行政办公室”的主任,一个大管家而已。这观点颠覆了我的传统观念,原以为一个超级大国的总统应是呼风唤雨的人物,但在美国的现有制度下,总统却是受到来自宪法、国会、新闻媒体、人民等各方面的限制,因为真正的主人是美国人民,所以总统相当于一个给美国人民打工的超高级白领。又由于总统是一个打工仔,所以代表美国人民的国会大可不必给总统面子,该骂就骂,该赞就赞,一切按规章制度办事。而国会对总统,即政府公职人员的监督,更是层出不穷。文中提到的尼克松总统因为“水门事件”下了台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对许多中国人来说,劳苦功高的尼克松总统,为了这么一件区区小事就丢了总统宝座,感到很惊讶。可问题关键在于,在美国三权分立的宪法架构下,总统也是个平常的公民,也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在某个时刻,他甚至比平常人更因为一点点小错误而受到法律的制裁。

最高法院对尼克松总统进行裁决后,尼克松发表了声明:“我尊重和接受最高法院的裁决”。他知道他将永远失去权力以及权力所带来的一切,甚至面对一个是他感到十分屈辱的下场,要知道总统同时也是美国的三军统帅,如果他发动军队坚决拒绝接受最高法院的裁决,那九名手无缚鸡之力的大法官是奈何不了总统的。但是,尼克松还是选择了一条痛苦的道路,而没有再次错误地使用人民交到他手中的权力去做最后的抵抗。历史上有太多同样位高权重的政治领袖在类似情况下都本能的选择了抵抗到底,职位越高、权力越大的人越是放不下,越是无法接受自己瞬间从天堂掉入地狱的事实。可只有在如此民主和自由的美国,总统才会在大众面前承认自己的过错并承担自己的职责,不论他当时是出于无奈还是真正有所醒悟,作为一个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他还是在人民面前低下了他骄傲的头。

美国的政治体制中不只总统被如此严格的要求,他们的整个机构都是如此。每一个国会议员都是人民选出来的,他们身上肩负的是人民的愿望和意志,所以无论议员代表的是哪个党派,他们都不会表现出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党性”,他们在国会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应该是人民的立场,而不是仅仅只有党派而已。议员们本身时刻清楚自己的使命,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发言人,是要反映人民的心声。对比之下,中国的某些官员们似乎总是忘记了“人民的公仆”这一称谓的实质,在官位上越久就越容易迷失初衷,越容易让各种诱惑削弱了他们的判断力,有时甚至凌驾于人民之上。中国同样有着庞大的官员监督机构,如人大、政协、中纪委,检察院等,但这些机构设置的监督力度都不大,拿人民代表大会来说,它本是各级机构的最高权力机关,也应该具有最强有力的监督权,各级政府由它产生,并对它负责,政府官员的问题应该是由它第一时间发现并交由相关部门查处,这是人大的权利,也应该是它的义务,但是一直以来我国人大的监督作用并没有很好的体现,没有发挥出它的真正效用,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书中有提到:“在美国这样的制度下,一个案件一旦进入了司法程序,它就如同卫星进入了运行轨道。它会自动地按预想的顺序往前走。要一反常态地中止运行,或者拖着它偏离轨道,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很好地说明了美国司法的独立性,只有不受控制的司法程序才是真正民主、公正的司法,才能站在理性的高度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把司法独立落到实处,否则就只是一纸空谈。“水门事件”中正是由于两任独立检察官穷追不舍地调查,不懈努力地发觉真相,即使查到了总统头上也毫不畏惧,这样才会有最后的水落石出。司法工作者应保持对自己职位的崇高敬意,时时不忘自己心中那个公平秤,同时也要不畏强权,勇敢追击,有这样的人才的司法机构才是“活着的”,不会被一些人为的潜规则所击倒。

《总统是靠不住的》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民主自由的美国,它的确是一个法治比较完善的社会。这个不但取决于他们从小就进行的守法观念以及守护自己合法权利的观念,还取决于一个制度的完善,两者相辅相成。能让一届政府班子全心全意的为人民鞠躬尽瘁,发出人民的心声,创造人民的需求,美国在这方面确实对于我们有所启迪,对比目前的中国确实仍有很多地方还未完善,有待提高,我想相信中国的未来也会走得越来越好。

抛开国家政治方面来说,《总统是靠不住的》同样告诉我们:人也是靠不住的。每个人都会有缺点,都会有错误,都会在利益的诱惑面前摇摆,这些都是人性共同的弱点,但关键的是我们自己如何去校正自己,这可能需要外部力量的干预和自身的及时醒悟。所以一个自我管理机制对个人也是很有必要的。学会自我的约束和管理是一个人的必修课,外部环境的压力能迫使你去更改,只有修炼了功力,才能抵挡外部的挑战,才能提高对诱惑的免疫力。人作为自然界最高级的动物,要保有人的智慧和独特性,维持自己起码的风度是最基本的起点。而一个国家中的人民都做到了自觉自律,这个国家才会更有发展潜力。我国目前人民们就需要这些正能量的引导,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强大起来。

第五篇:总统是靠不住的读后感

题目:从《总统是靠不住的》看美国政治体制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王悦

学号:12103121

专业班级:法学12-1班

2013年 6月26日

参考文献

[1] 林达.总统是靠不住的[M].三联书店出版社2012.46

[2] 孙洪坤.程序与法治[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23.从《总统是靠不住的》看美国政治体制

通俗易懂的用词,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清新质朴的笔触,浅显易懂的知识,新颖独到的行文形式,是我读罢林达的《总统是靠不住的》一书后对这本书的总结,这本书以“美国总统是什么”这封信开篇,以一封封书信的形式,层层铺排出美国政府的权力结构和美国政治法制的细节。以下是我看过《总统是靠不住的》这本书之后的总结与感悟。

一、总统是“大管家”

本书中首先就是对美国总统的定位,总统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美国的主人”甚至不是严格意义上美国政府的首脑,他没有至上的权力,他只是美国政府的“立法,司法和行政”这三个分支中,“行政”这一分支的主管。照通俗化的说法,他只是美国联邦政府“大行政办公室”的主任,是一个“大管家”一类的人物。通俗的说总统只是高级的打工仔,在法律地位上和最普通不过的工人没有什么不同,这种平等意识深深的印烙在美国的文化中,就算你是手握行政大权又是三军总司令的总统,仍然要处在法律的监督与约束之下,服从正常的司法程序。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英国思想史学家阿克顿勋爵(1832-1902))美国人历来就有不相信政府的传统,政府是靠不住的,总统也是靠不住的。因为认为总统是不可靠的,美国人选总统选的是理念而不是完人。因为认为总统是不可靠的,所以他们不愿意寄希望于对未来总统个人品质的信赖。于是,他们制订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来防止总统的随意用权,林达将这样的机制比作“安全刹车装置”。这个机制不仅保证了最高层的权力不被滥用,同时也保证了各个层次的权力都不被滥用,不要说美国总统只有一个“行政主管”的权限,即使是在行政机构这一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他依然处处受到监督和限制,常常四处碰壁。就像独立检察官制度,美国检察官组织在中央一级横向上属于行政权一部分,和联邦司法部合署办公,但是他似乎并不对他的上司言听计从也并不维护总统。当然,对总统的制约可并没有那么简单。再例如弹劾,弹劾是在立法分支的程序里的。书中林达提到,美国的弹劾少了法庭的味道,而更多的是一些权力制

约的意思。虽然从历史上来看,对总统的弹劾几乎未被使用,历任总统中只有三位总统被弹劾,其中也只有尼克松被弹劾之后下台,但他在制约机制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容小视的。有了这些约束机制,美国总统就像是“在一个布满地雷的草地上跳舞”。

美国的总统由全民直选,受到全美国人民的委托的行政”大管家”。因此他受到的监督不仅仅来自体制内部,更来源于民众。例如,在水门事件逐步浮出水面之时,美国权力架构中的立法和司法分支就开始依据自己的权责对尼克松政府展开了调查。在行政、立法、司法三大分支相互监督与制约的结构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监督和制约的力量,那就是舆论,这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水门事件的曝光甚至尼克松的下台。舆论以及媒体能对三大分支尤其是行政这一民众最不放心的分支进行强有力的监督与制约,同是也是美国民众表达自己政治意愿的重要途径。

美国总统这个“大管家”,带着枷锁起舞。

二、三权分立像金字塔一样沉稳

分权的思想最早是由英国思想家洛克提出,被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完善为三权分立,而这三权分立之花开的最灿烂的地方,却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美国成为最先在政治体制上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前文已经提到,总统只是个“大管家”,而属于美国的立法分支的国会,似乎更具有美国的主人的味道了。国会的议员们都是从各州直接选出来的代表民意的人。国会拥有立法权、管立法,也就是说,大原则由国会来定,然后交由总统这个”大管家”领着他的政府去执行,“大管家”是民众选出,不必向国会负责,而”大管家”执行事务的经费却需要国会的通过。另一支便是最高法院,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任命,除非犯罪否则终身任职。最高法院拥有司法权,即监督法律的执行和行使审判的权力行使。最重要的他拥有宪法解释权,可以认定国会的立法或总统的行政法案违宪。三权之间,既相互分立,又相互制约,其制约关系就像是一个三角形那样牢固。这就是美国分权和制衡原则。

书中,作者将三大权力比作刀下的胡萝卜,被切的节节分开,上至联邦,下至鸡毛小镇,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并且完整的构架。他们纵向之间并没有那些严格的上下级的隶属关系,他们都是独立的,因为他们都是由当地选民选出的,只对当地的选民负责。举个例子就是美国的司法系统,最高的联邦法院和地方法院并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也就是说司法系统并不是一根完整的胡萝卜,这毫无疑问有益于司法权的独立。“权力分割的原则就是宁可切的支离破碎、自相矛盾,也不要全面统一、高度集中。”[1]

横向上三权分立,纵向上也层层分权,使美国的国家权力被分割的如同金字塔一般,牢固而又沉稳。

三、宪政是台设计精巧的收银机

关于宪政是什么,作者提到美国美国人更信赖一种机器或者一种机制的作用,而不愿意轻信人,他们想设计一种需要人来运行,但不是由少数人去掌控的体制。美国人用这种体制达到分权与制衡,制约着总统等少数人手中的权力。200多年的宪政实施表明,这种体制十分有效,美国的民众尊重宪法,每一个人都信仰宪法,没有一位总统敢说美国是由我说了算,没有一个官员敢公然亵渎宪法。总统只是这个体制的某一部分的操作者。

所以在书中将美国的这套机制比作收银机。有了这台机器,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怎样才能保证收银机的良性运作呢?在宪政体制下,公职正义感与个人主义擦出的火花,成就了宪政体制这一套负责任的公职的治理。独立检察官不顾尼克松总统的知遇之恩而“秉公执法”,由职位本身所赋予的正义感与责任感是从政者履行职务的生命所在。

美国宪法是美国政治体制的基石,以宪法为基础,美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民主制度。宪政离不开宪法的运作,宪法是一个权力让渡的契约,权力让渡无外乎授权与限权两种,美国宪法就规定了这两种方式。这就是这台收银机的核心,当然还有像司法复议制度、独立监察官制度、辩诉交易制度等等制度作为核心的保障,当然我们不能忽视,有了精致的机器,但如果没有良好的运行环境机器是很难发挥作用的。

宪政是有关人的政治,宪政手握利剑一丝不苟,他同时给人最大程度的理解和包容。人有恐惧的权利,更有发言的权利。它崇尚完美的英雄,但它也承认软弱。尼克松深陷水门事件却成功连任,克林顿在桃色绯闻里困顿,虽然伤害了美国人民对总统的信任,最终他们还是原谅了总统。但同时它对人的品格提出要求,例如上文提到的公职意识,在美国有真正的“敢直言”。人们有充分的言论自由,国会有权弹劾总统,法院手握宪法追究总统和国会的责任,新闻媒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权责去了解事实真相。人们甚至可以用漫画的形式对总统等公众人物进行丑化,当然这归功于美国有和平的政治表达环境,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对夫妇从来都是一个选民主党一个选共和党,但却可以和平的相处。美国人在两百年的宪政实施中形成和适应着这样一种和平的政治表达方式,同时他们也习惯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和平相处,不同的政治态度和平相处。“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的保障”

[2]美国司法过程中看中程序正义,这是抵达社会公平的重要一步,程序构成了这台收银机的金属骨架,沿着这程序收音机才能正常运作。

这台收银机拥有司法复议权这个“制动闸”,有防止权力滥用的“安全刹车装置”有“启动按钮”,有良好的政治表达这个运行环境,便可保证岁岁年年正常运转了。

跟随林达这本书,我开始了解美国的政治体制;我开始了解什么是宪政;我开始怀着勇敢的心去追随宪政之光。有梦想,才有远方。让现在那一抹微弱的宪政之光在我们心中燃起理想的火苗;让大洋彼岸的宪政之火照亮我们法制建设的天空;让那浮动的暗香指引着我们摸索善良政治的道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林达的书值得一读,但书只是开始。

下载总统是靠不住的-主要内容、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总统是靠不住的-主要内容、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总统是靠不住的》读后感

    《总统是靠不住的》读后感 刚开始听到这个书名的的时候,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如果总统都靠不住,那谁还能靠得住啊。作为国家元首,他有责任让人民依赖他,他有责任让人民过上好生活,如......

    《总统是靠不住的》读后感1500字

    《总统是靠不住的》读后感1500字经济学院2016级能源经济班 张耘峣 2016200958在国庆假期阅读了“近距离看美国”系列丛书,印象最深的是《总统是靠不住的》这一本。有些惭愧的......

    《总统是靠不住的》读书笔记

    总统是靠不住的读后感通过老师的推荐我读了《总统是靠不住的》这本书,林达将本书分为了若干个故事,每个故事看似互不相关,实则息息相关。如果概括起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行政,司......

    读《总统是靠不住的》

    读《总统是靠不住的》有感读完了《总统是靠不住的》这本书,书的内容不多,但体式很奇特,它是用书信的方式来介绍了美国总统以及美国的政治体制。在中国,国家领导人的地位超然,但在......

    总统是靠不住的有感

    读《总统是靠不住的》有感 当该书在“风入松”的排行榜上成为畅销书时,我激动不已,惊喜万分,因为,有充分理由相信,宪政启蒙已在不经意中开始。我将该书看作中国宪政智识积累的创......

    《总统是靠不住的》读书笔记

    林达的这本书,主要通过书信的形式介绍美国社会。通过对美国的一些重大事件(如:水门事件、克林顿总统选举、辛普森案)的分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美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包括......

    读《总统是靠不住的》有感

    读《总统是靠不住的》有感 断断续续地读完了这本书,终于了解了岁耳熟能详但始终不解其意的的美国“三权分立”的意义。 其实这只是对美国制度分析的“冰山一角”,整个美国的运......

    从《总统是靠不住的》看权力制衡

    从《总统是靠不住的》看权力制衡首先是作者林达,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时还以为是一位女性作家,后来才知道林达,是一对美国籍华人作家夫妇合用的笔名。他们著有“近距离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