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一名有思想力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艺术
做一名有思想力的班主任
文/朱述山
班主任,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因此班主任是一个调度员,如何调度好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班主任与学校之间、班主任与家长社会之间、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
一、班主任与学校之间。既然班级是学校的最基层的单位,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因此班主任工作必须体现和贯彻学校的意志,必须维护和建立学校的权威,必须无条件的执行和遵守学校下达的规定和指令,按照校长的话说,提高执行率。在不违背学校意志的情况下,班主任工作可以实行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的创新。
二、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班主任与家长“联手”教育学生,已经成为教育学生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成功的“联手”能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品德的进步,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互补关系,保持学校和家庭对学生教育的一致性和协调性。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是很高的,也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迫使他们产生的期望值。
1、建立互访体系。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只要让家长了解孩子和班级的状况即可。由于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不同,各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的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时必须讲究语言艺术。当然,最终的实情相告是绝对的,放大孩子的优点是绝对的。
2、让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有充分的知情权,当然最主要的是成绩。在每次考试以后,我会分类把成绩好的、进步快的、习惯转变快的,用短信息的形式告知家长,尤其是留守家庭的家长,他们由于生计不得不常年在外劳作,让学生的转变给他们以安慰与欣慰,使家长与他们的孩子之间达到共振,形成合力。
三、班主任自身素养: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而且要面对的是每一届不同的学生和要处理好经常出现的不同问题,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提高自己,才能做到处理问题游刃有余,并能够防患于未然。
1、你必须乐于接受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的酸甜苦辣或许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真正的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体现在它不是8小时之内能够圆满完成的。工作累,我觉得倒是不是很重要的,大家都这样工作着,也就无所谓谁更累了。我们每一位班主任都做了我们该做每件事情,才使得我们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得以顺利的开展着。作为班主任,比工作更累的是,由于承担着很大的责任而导致心理疲劳,惶恐不安、心绪不宁,做不完的活,担不完的心,担心自己班教学质量上不去考不过人家,担心班级管理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同事的支持,担心学生放学后的交通安全……当前在教育教学压力过大,工作超负荷、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的现实情况下工作,这是班主任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因此,如果你不是乐于接受班主任工作,而是消极应付,那么你的情绪就会更加低落,怨气就会比别人多,你就不可能完成更不可能出色的完成班主任任务。
2、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①学习一些书本知识,活学活用。一般来说,书本上知识大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具体的操作性,都能够从各个侧面或总体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汲取经验,搜集整理,变成自己的东西,为工作服务。②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的经历、阅历不同,班主任工作各有特色,外出的时候,学习外校、外人的经验,尤其是身边人,不论是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还是勇于探索的年轻班主任,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学习的对象。③经验教训,都是财富。利用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得失经历,总结心得,发扬成绩,对自己的失败之处,反省以后也能够悟出很多的道理,这种教训尤为深刻。这是一个不断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过程。
3、认真教好你的书,这是做好一个教师的前提,也是一个班主任的前提。以教书为乐,以学习为趣,让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才具有说服力。我让学生主动学习,以学习为乐,以提升自己成绩为根本出路,作为班主任的我,就必须让学生感受到,我是认真教书的,是能够教好书的,是能够提升你的成绩的,我是一个很棒的教书匠。人们常说班主任效应,实际上如果你不能够倾心教学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对你的教学产生敷衍,就没有什么班主任效应了。
四、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班级学生是班主任的教育对象,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1、班主任只有与学生多交流,才能切实了解学生的实情,切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才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为此,班主任要利用一切机会多与学生交流,处处做个“有心人”和“知心人”,从而达到师生心理相融,思想相通。①接手新的班级时,迅速的知道学生的姓名、性别很重要,就像我们在社交场合,如果你能够被别人瞬间叫出名字,你的心里是什么感觉呢?当你在不经意之间叫出某同学的名字时候,她会感觉到最先被关注。②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开学之初,对学生的家庭状况进行登记和了解,尤其是对于单身家庭、离异家庭、留守家庭,了解和关注,为你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提供依据,也为将来的助学金的评定提供依据。③把学生的家庭联系方式存在手机里,或者翻拍在手机里。如葛二蛋是张山人,我的号码是张山葛二蛋,这样随时翻阅,让学生知道你在关注她。或者无意之间说,那天和你家乡的某某在一起,他在夸奖你,说你很聪明,如果能够克服某某缺点的话,一定能够考上理想大学。等等。
2、认真排好座位,这是一个家长关注、学生关注的比较敏感的事情。最好不要单纯以成绩来排你的座位,按照成绩排座位,看似激励,会伤害一些学生。排座位,犹如打仗时候的行兵布阵,调度的好,是可以让士兵发挥出最大的优势的。①性格搭配时候,一般应该是性格相左的搭配,做到性格互补,就是说让性格外向的不能够随意张扬,性格内向的不至于孤僻与孤独;②成绩搭配的时候,不是以总成绩搭配,而是以科目搭配,做到科目上的互补以利于成绩;③性别搭配,现代学生交往的方式是多途径的,因此没有必要因为性别而去防范什么,由于男女生的心理、生理的不同,搭配的好,对学生的成长、心理疏导、学习是大有裨益的;④照顾好你能够照顾的人,教师不是一个不近人情的职业,你也是社会人,只要不影响班级大局的,尽量照顾好来找你的社会人。
3、给学生一些带有一点夸张性的激励语言。或者见面的时候,或者是在你批改的作业本上,让学生在表扬与赞美中成长。大家都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但是具体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对于品学兼优的孩子,老师们从来不会吝啬自己的表扬与赞美,但是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就难了,尤其是对那些“屡教不改”的孩子,更是缺少了足够的耐心。其实,设身处地的想,包括成年人在内,谁不喜欢听到别人的赞美呢?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甚至一句随心的玩笑,都可能会转变他。作为班主任,要时时刻刻用一颗慧眼,去寻找学生们身上闪光的地方。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我很少批评学生,更不用罚站等处罚形式。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于是我大肆表扬一些在大家心目中一些所谓的好学生,当然也表扬一些所谓不好的学生的进步的地方。
4、把丑话、狠话说在前面,这样你在处理违纪学生的时候,让他感受到你处理的原则是:对事不对人,让学生既受到教育,又不至于心存不满,感受到你处理事情的公正公平,如手机问题、早恋问题、打架问题。
5、树立群体意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其主人翁的意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以其饱满、愉快而又轻松的情绪,去体验、实践集体生活。如学习、生活研讨会,让多数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想法,使他们乐于接受并积极参与班集体的各项事务,并在实践中体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认识到个人在集体中的价值并产生协作精神和共同奋进的意识。
6、迅速配备好你的班委会和团支部。班干部是在班主任领导下的具体工作的执行者、组织者和策划者,一个出色的班干部队伍其本身就能够作为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生命力的班集体的象征,也是班主任在接手一个班级以后的工作中不得不绞尽脑汁考虑的问题。①选干部,细心考察。优秀的班干部确实可以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因此在挑选班干部时候,必须谨慎,不可草率行事。先精心考察,考察其阅历、能力、个性及其意愿,通过自荐、互荐、教师选择、班主任认可的方式,组成班委会②用干部,用人不疑,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一个明智的班主任,不是在班干部中制造矛盾以便于控制和支配,进行合理的分工,使班干部以其所长为班级服务③班干部自我形象的完善。一个好的班干部,不能对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对同学和气一团,人云亦云,对班主任俯首帖耳,唯唯诺诺,他应该是这样的:不仅是战斗员,更应是指挥员;不仅是执行者,更应是策划者;不仅是守成者,更应是开拓者;不仅仅说“是”,更应有说“不是”的勇气与魄力。
7、做好学生的成长档案。学期伊始,班主任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分阶段的提出自己对班级管理的看法与方法,程序和任务,再根据班级的总任务和学校的指示精神,每次月考(期中、期末考试),都有自己的目标,要么在班级进步,要么在年级进步,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本着科学性、实用性、成效性的原则,制定系统的、连续的而又可行的目标,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监督执行,班主任认真总结,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档案,并写出文字来保存,作为操行评语、升学评语的主要依据,既能够促进个人的奋斗,也能够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8、冷热有度,张弛有度。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明一些。孔子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子贡又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这就是成语“过犹不及”的由来。每个班主任特点不同,处理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的方式方法也不同,但是一定有度,既不要过于随意,也不要刻板行事,否则都达不到管理好班级的目的。
9、还是要“鹰眼、兔子腿、婆婆嘴”。班主任要善于发现班级存在的问题,而要发现问题最主要的途径是多到学生之中去,这样班会才能够解决问题。对于一些常规教育,要反复强调,千万不要说:这个事情我已经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还是这样呢?也千万不要认为:这个事情我已经说过了,学生就不会再出现。因为,我们学生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都处于养成时期而不是定势时期,即使一些我们认为是低级的、幼稚的错误,学生都有可能会出现。
总之,责任和热情,是班主任工作最起码的具备的,是给予学生以爱的重要前提,是培养师生情感的必要途径,是通向成功的积极因素。我们的不经意之间的一句评语,都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甚至会记忆多年。
第二篇:做一名有智慧力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艺术
做一名有智慧力的班主任
关注陈宇老师很久了,陈老师是国内知名的个性班主任,读了他的《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感受更多的却是他的用心、真情和对教育的迷恋。只要你爱教育,总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带好自己的班级。身处生源薄弱学校的陈老师能做到的,身处生源相对较好学校的我们能不能做到?更重要的是陈老师和我们一样身处应试教育高度发达的中国高中。基于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学习、系统研读、用心领悟。读了这本书,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管理学生的根本就是做人
班主任的为人处事之道,体现在对待学生、科任教师、领导和家长的态度上。
陈老师对待学生,大智若愚,不耍小聪明,不玩儿心眼儿。一身正气、睿智、真诚。他用自己现代阳光的生活方式影响学生,用自己科学的管理方法去促进班级发展。在个性教育案例“狭路相逢”中对待问题学生小徐课堂“捣乱”的智慧;“跟着我吧”中对学生自尊心的爱护;“哀兵必胜”中对不穿校服学生的动之以情。在策划活动中对学生的帮助引导。陈老师不唯成绩至上,一切活动指向学生的终生发展,这样的班主任学生怎能不信服呢?
陈老师对待科任老师,首先是了解研究,熟悉他们的教学能力、教学风格、个性风格。老师的强项是什么?弱项是什么?然后,全力以赴做好老师的服务工作。“让任课教师感到幸福。”陈老师从细节做起,一面洁净的黑板,一张干净的讲桌,一个安静的课前准备。在班级里大力培养尊师重教的风气。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他引导学生对待一位认真刻板的语文老教师的故事。陈老师经常对学生说:“语文老师都是奶奶辈的人了,认真严谨了一辈子,……她看到你们的学习习惯,一定很痛心的,但是她甘愿和我们一起拼搏。这么大年纪了,图什么?还不是把你们都看成了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对成绩如此差的班级还不离不弃的老师,更是我们修来的福气。要懂得珍惜啊!”。语文老师在她教育生涯的最后两年,在陈老师班上一定是幸福的,陈老师引导学生用丰厚的情感回报语文老师,使她的教师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陈老师对待领导,虚怀若谷,从善如流,他认为任何一个领导能坐到他今天的位置,一定有他的道理。有的老师取得了一点儿小成绩便“不听话”了。陈老师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不以自己的个性与学校统一要求对抗,当然,也不简单的迎合。陈老师原计划带学生到校外迎新年联欢,结果学校不准外出,陈老师在学校的框架内创意的开了联欢会。他认为如果一味的迎合学生,教会的只能是学生和上级对抗?这对学生发展会产生不良影响。越是有了一点儿成绩,就越要识大体,在大方向上和学校保持一致,沟通与妥协是一种智慧的处事方式。在团队研修时余维民主任结合自己的角色转变深有感慨的谈到,领导也需要老师的认可,当班主任有事找领导商量时,这不是“拍马屁”,这会使领导感到自己被老师信任和重视,领导更容易理解你的思想和做法。
陈老师对待家长,孩子不争气的,尊重家长;有身份、地位、权势的“有礼有节,不卑不亢”;身份地位卑微、不太善于说话的家长,耐心理解,尽量倾听。特别是对待难教的孩子,在孩子不出事时与家长保持联系,建立友谊,对家长要有人文关怀。第一次接触时“暖场”,让家长感受到温暖。
陈老师不仅仅是一个智慧的人,更是一个厚道的人。他无形中整合了所有的教育资源服务于班级建设,他不是单兵作战,而是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压在身上的大山成了“靠山”,这样的班主任一定会成功。
40岁来临之际,我给自己定了一个修炼目标,40岁之前的自己自以为有思想,说话尖锐,有时不顾及别人的感受;40岁以后的我,要做一个浑厚质朴的人,温暖学生,温暖同事,温暖领导,温暖家长,温暖家人……让他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我们经常说我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多思考,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班主任首先应该是一个有正气的人,真担心有的班主任靠歪门邪道取得班级量化的高分,有的班主任不惜一切代价抓出血的成绩,那会把学生引到什么道路上去?
我们经常谈班级文化建设,一个班级有没有文化就看它的班主任有没有文化,班级文化说到底就是班主任的人生观、值价观。班主任对学生持续的精神引领,要求班主任是一个思想开放、视野广阔、胸怀理想的人,这样的班主任一定会带领学生摆脱思想的桎梏,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陈老师营销“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这一班级精神的作法颇为成功,一个班级一旦有了班级精神,对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
当然,班主任的修炼还体现在广泛的爱好,陈老师是个体育迷,喜欢游泳,长跑和踢足球,这是班主任走进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我天生不会音乐,体育不佳,但我还可以做个读书人,一个爱旅行的人,我的学生朋友,很多是有思想的读书人。
班主任自身的不成功使教育的说服力大打折扣。班主任不可能像老板那样有钱,不可能如官员那样威严,但我们可以积极工作,快乐生活。一个整天悲悲戚戚,牢骚满腹的班主任怎么可能赢得学生热爱呢?小小班主任可以有大大的梦想,因为,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学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我们就是影响世界未来的人。
儒家讲修己以安人,要教育别人,先修炼好自己,这才是中国式管理的精髓。
把常规做到极致创造奇迹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重要。一个班级管理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常规管理的质量,班级管理学的核心就是常规管理。
陈老师经常运用各种表格,把学生的日常行为量化入档案,评选先进是自动生成而不是海选。陈老师的任务布置:从模糊到具体。比如:大家都要踊跃报名参加,可以改一下说法:所有同学都必须报名,特殊情况不能报名的直接向我报告。在任务实施过程中,还必须时时关注进展,及时提醒、督促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陈老师的程序设计:从混乱到有序。比如排座位、大扫除程序设计要科学合理,哪一步干什么,哪个人做什么?清清楚楚、紧张有序。班级管理是一门科学,班级管理就是要在琐碎的小事中见智慧。
一个班级如果成绩屡屡出问题,一定要常规出了问题,“如果我们长期疏于管理,就会助长学生很多坏习惯的形成。如果我们坚持管理,虽然会遇到阻力,但学生最终还是会在你的坚持下让步,并不得不开始适应你的管理风格。”
翻越那一面毕业墙,是一个常规性的学校活动,但有关此次活动的三次主题班会:拓展训练总结(朗读学生总结)、断桥遐想(把断桥想像为人生的坎坷和跨越后的高峰体验)、翻越我们的毕业墙(团队精神)却体现了陈老师把常规做到极致的用心与智慧,在这里对吃苦精神、自信教育、团队精神的培养寓于活动之中。
克服职业倦怠始于创新
陈老师认为“世界上可能再没有什么职业像班主任一样充满了创造性:每一个班级都是不同的,每一个学生也是不同的,班级和学生的每一天也是不同的。班级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孩子的成长充满了变数,这一切,因为有了班主任的介入而显得有了一定的方向感。”班主任岗位令人迷恋,学生的成长令人迷恋。
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与工作的单调性有关。河北馆陶赵鹏老师自杀与暗无天日毫无创新的教育生活有关。
人弃我取(光荣的领操员)人无我有(巧卖西瓜)人有我优(热卖凉扇)人优我变(巨型魔方)十六字方针及生动的案例体现了陈老师的创新艺术,一个对班主任工作时时葆有新鲜感的老师是不会倦怠的,他的教育生活时常充满了新奇,他的教育人生有滋有味儿。
创新并不是自己在那里闭门造车,冥思苦想,创新是建立在大量阅读吸取别人创意基础上的拓宽深挖,从陈老师的很多创意做法上可以看到名家的影子。比如拍卖班级岗位,是雷夫的经济学课程的中国化;班级常规管理的科学化是魏书生科学管理的深化;打造自己的班级名片、班级品牌人物的评选可能借鉴了李希贵的《学生第一》中的做法,并受到王晓春老师《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中的理性思考“代表人物”、“行为品牌”的启迪……正如魏书生所说:“我所理解的创新,不是今天发现这个问题,明天构建那个理论,创新就如挖井,你能挖到一个别人没有达到的深度就是创新。”因此,创新并不神秘,人人都能做到,当然也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坚持本身也是一种创新。
有高度的班级管理源于战略
带一个班,班主任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重点做?什么可以不做?需要有一个统筹规划,如果班主任雄心勃勃,想大干一场,什么事都抓,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也抓不好。
班级管理中处于战略地位的是班风的营造,良好班风的营造从做人开始。对学生来说,只要事关品德的培养,都是大事。“卓越的人性最有可能使人成为好人,而各种标准、规范和意识形态根本不能保证任何一个人成为好人。”班主任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路人,一定要从平常那些小事中看到它所折射出的人性的光辉。高压的管理虽然很容易看到短期的效果,但由于不是以培养人性为出发点,不能促成学生自发地去追求,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如果为卫生评比而抓卫生,那就不叫“教育”,充其量只能叫“管理”。而管理的意义永远是低于教育的,用管理来代替教育更是悲哀。管理只能使人被动地遵守事先制定好的规范,而遵守规范是做人的底线。通过教育,可以使人从被动地遵守规范逐渐变成主动地追求任何美好的事物,完全摆脱规范的束缚。
比如抓迟到,不要为了抓迟到而抓迟到,而是从培养班级“勤奋”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入手。
一个班级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战略层面的问题包括:尊师重教,从抓课前准备和课堂纪律入手;考风考纪,第一次考试就要极度强调并采取严格的措施;公德意识,从抓自习纪律和卫生入手,在我校还有一个重要的场所就是寝室。我认为还应该加一点:友爱同学。营造班级互助合作的精神一定程度是可以克服我校过度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些思考和做法,从大处着眼,从小处下手,这样的班级有发展后劲儿,陈老师大脑中充溢着班级管理的大智慧。
勤于写作总结积累智慧
大多数班主任持写作是语文老师的事儿,理科老师不能写的观点。陈宇老师流畅的文笔,理性的思考与文科老师相比有自己独特的味道,那是理科班主任的味道。书中丰富的案例,绝非写书时现写可以写出来的,没有日常教育生活中的大量积累是不可能完成这一体系完整的班主任着作的。在读这本书中的案例时,我时时想,陈老师书写案例的过程不就是积累幸福感、积累智慧,积累成就感的过程吗?
有了勤于写作积累的习惯你就拥有了更多更新的教育资源,你就是在不断的奠基自己的理论大厦,理论是什么?理论就是系统的知识,系统的班级管理知识从阅读中来,从实践中来,从思考中来,还有重要的一点是从写作中来,因为,写下来的是自己的实践、自己的思考,保存下来的是自己的资源。
初三结束了,这三年学生写的周记、班级日记、自己写的教育日记、总结;班级活动的照片等等要梳理一下,还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写高中回忆录,和学生一起编写班级史册,对自己三年的带班实践进行系统化的梳理提升。如果我们每带一届学生都能有所积累、有所感悟,我们就一定能积累成功。
当然,无论多么优秀的班主任都有自己的局限,每个人的生活阅历、阅读视野、所处的地域和时代环境有很大的差异,他的作品所能达到的就是他这个人的一切。
没有卓越的课程,特别是没有高品位的阅读课程,是陈老师班级管理的一大缺憾。从陈老师写书后的讲座中看到他在班级里实践的电影课程、羊皮卷课程,也是比较粗浅的(这两个课程我们团队已做的比较深入,王晓琳的电影课程已成系统,我的羊皮卷课程做了八年)。陈老师所处的教育环境是应试教育发达的中国高中,应试的紧迫性使得系统的阅读难以展开;陈老师是一个化学老师,重科学管理是他带班的一大特色,思考力是他的一大能力。陈老师带的班主要是薄弱班级,个性卓越人才的培养这里没有成熟的方案。当然,我相信陈老师带优秀生也一定能带好,这一点主要基于他对教育的热爱和智慧力。
我看一个人的书特别注意从书中体味他的阅读视野,陈老师读了管理学、教育学和一些班主任方面的书,阅读面比较宽。人文类方面的书读的不多,民主管理有所提及,但事实上陈老师对民主的理解是有限的(比如什么是公民?如何培养未来共和国的公民?)陈老师能多读一读历史、文学、哲学类的书籍,他会走的更远。
第三篇:做一名轻松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艺术
做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文/杨顺琴
众所周知,班主任的活儿很累。如果我们认真探究班主任工作方法,一定会做得轻松愉快。根据多年的带班经历,我认为要想做一名轻松的班主任,须注意三方面问题。
首先要明确班级目标。每次接收新班级,我都会和全班同学进行一次深入交流,和大家一起创建班级文化。经过一步步的精心设计与完善,最终确定班名为“七彩阳光班”,意思是同学们共同沐浴在班级大家庭温暖的阳光下,努力追寻着自己的七彩梦想;班级理念是培育智慧学子,成就多彩人生;班级目标是创最好的班级,做最好的自己。当然,这里的“最好”,是自己跟自己纵向比较,大家每一天都比昨天有进步,都比过去做得好。这样,在班级目标的引领与激励下,全班同学基本都能以良好的态度来学习和生活。
其次要做好开学工作。开学初,班主任应认真思量,安排好三件事:排座位、选举班干部和制定班规,为新学期发展奠定基础。在座位安排上,我会根据学生个子的高矮和以往成绩的高低来分小组;选拔班干部时,以自愿与民主为前提,选择德才兼备的学生,他们的思想素质稳定,工作能力较强,可以让老师省心;班干部确定后,我会让他们先制定好自己工作内的规矩,然后在班上一边宣布一边根据大家的意见加以改进。
第三是做好持续管理。时间长了,大家都彼此熟悉起来,为了促进班级的持续稳健推进,我会对开学初的工作安排进行适时局部调整。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在征求本人意愿的基础上略微调整座位;若平时发现问题,也会临时调换。在班级管理中,也许有的孩子想当班干部,但能力不足。班主任既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又要加强班干部的力量。如本学期班级新选的劳动委员很老实,老师让他怎样做,他就怎样做,但灵活性不强。后来,我让他跟生活委员调换了一下工作岗位,结果两人都做得很好。在班级发展过程中,班规也进行一些小调整,如关于上学迟到的规定,刚开始学生迟到是罚跑操场20圈,后来发现罚得太重了,就改为10圈。
班主任能否轻松带好班,还与个人学识、素养等方面密切相关。我认为只有在学习他人优秀思想、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完善,才能提高自己驾驭班级的能力。
第四篇:做一名“难得糊涂”型班主任-班主任工作艺术
做一名“难得糊涂”型班主任
文/黄富容
“难得糊涂”是我国清朝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赠给莱洲云峰山糊涂老人的墨宝时题写的四个字,其后郑板桥自己也曾在不同的境况下多次引用。“难得糊涂”的名言,在今天运用甚广。题写在匾额上的有之,题写在扇面上的有之,竟然还被纳入了中国酒文化的范畴,诞生了“小糊涂仙”酒,连外国人也在中国的电视广告中阳腔怪调地说起了“难得——糊涂——”。是呀,两杯酒下肚,不糊涂的也糊涂了;可中国还有句俗语叫“酒醉心明”…… 唉,看来,想糊涂还真难呐,真个是难得糊涂了!
作为一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的初中平行班班主任,我对“难得糊涂”的理解是,“难得糊涂”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修养、情操陶冶,还是一种人生境界、处世哲学,更是一种教育智慧。我们要深刻把握“难得糊涂”型教育智慧的精髓,必须恰如其分,把握好“度”,“过”与“不及”都不行!
在我看来,一般而言,作为班主任严格要求学生没有错,可对学生什么事情都较真、“一丝不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我们用手抓沙子,抓得越紧,沙子从指缝漏掉的就越多;如果把手放松些,反而抓到的更多。班级管理学生何尝不是这样?为什么要人为地设置那么多条条框框、画地为牢,企图把学生限制在某个范围内呢?有时,给学生多一些信任、空间、自由,说不定能获得学生更多的尊重和理解。所以,对于学生的一些小打小闹的问题,什么时候该闭闭眼、装点糊涂,什么时候该睁大眼睛,用脑子把事情分个清楚,这是很重要的。
有这样一个教育案例:有“暗探”来告诉我说,近段时间班上的电脑经常有学生用来打游戏、看视频、搜图片、上QQ等。当我问到是谁爱动教室的电脑时,“暗探”沉默不语,很显然是怕得罪同学,不想说,我也就不再追问了。
收到孩子的汇报,我并没有马上跑到教室大发雷霆、步步紧逼,而是在一节语文课课前准备时提前让科代表打开了电脑,并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后门偷窥教室里的动静。奇怪的是,并没有一个孩子去玩电脑。看来想要“抓现行”是不可能的了,只能迂回包抄了。我于是进了教室,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无关紧要的话:怎么没人动电脑呢?小手手不痒痒呀?说完后,停顿一下,紧接着把估计可能会上网的同学在脑海里过了一遍,然后调侃说“扈航,手不痒痒吗?……叶嵘鑫,你呢?……”点到名的孩子都极力否认。我告诉孩子们说:手痒痒时一定记得告诉老师,老师一定开绿灯的。然后不再深究,开始上课了。
当天中午两点过,孩子们都在准备下午的课,我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有个叫冯火生的孩子哭泣着走进办公室,断断续续好不容易说完了事情的经过:周末托管时,翻进教室偷偷上过网……我听后很是震惊,他若不说这事儿,谁都会不知道的!震惊之余,我努力让自己平静,并马上做出决定,顺着孩子的话题说下去,确切地说是“编”下去。我非常高兴地说:“你终于有勇气来告诉老师了,其实老师早就知道了,可是并没有去找你,想知道原因吗?”孩子点点头,我继续:“因为老师知道周末托管很无聊,更知道离家千里的孩子对父母的思念之苦,老师正在考虑是不是给你配一把教室的钥匙呢”。孩子赶紧摇头说不用。我又叮嘱孩子说:这事儿可千万别告诉别人,就你知我知,今后周末时学会给自己找事儿干,多运动、多看书等等。孩子最后高兴地走了。我也在心里暗自得意,我的顺水推舟,我的“糊里糊涂”,让这意想不到的事儿就解决了;如果当时在孩子面前大喊大叫,可能会适得其反,在孩子面前落下不好。
在平时的教育中,经常碰到老师和学生为了一点点小事儿而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甚至大打出手的尴尬场面,这时候,如果教师能退一步,或许就会海阔天空,风平浪静了。许多事儿用不着和孩子斤斤计较,因为孩子的成长本来就是伴随着错误的:犯一个错误,认识一个错误,改正一个错误,从而走向成熟懂事儿。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就要学会“难得糊涂”,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孩子不做违背原则的事儿就行。
“难得糊涂”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事事较真事事难”。很多时候,老师没有必要对一些事情过分较真,否则除了气死自己还能得到什么?难得糊涂或许是最明智的选择。不自觉的学生不在少数,左一个看不惯,右一个不满意,心情怎么好得起来?不要总是用老师的眼光去看孩子们,有时应该学会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这时你就会发现,原来学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差,按照他们的觉悟,能做到这个样子已经不错了。所以,教师要能够大胆的“糊涂”起来,把自己巧妙地隐退到幕后,让学生大胆地走向台前,克服那种越俎代庖的错误做法。
班上一孩子在食堂就餐时拾到一对钥匙扣交给了我,交的同时还告诉我说这是“鸳鸯扣”,找不到主人的话,男的那个送给万爸爸,女的那个送给黄妈妈(孩子们都这样称呼我和我的爱人)。另一孩子说好像在班上某某某同学那儿见过一模一样的鸳鸯扣。我惊讶,孩子们知道的还真不少,懵懵懂懂中已有了“爱”的想法(狭隘的男女之爱那种),当即决定该给青春期的孩子们说说这事儿了。
当晚思品课我就提着那对钥匙扣站在讲台上,啥都不说,让孩子们翻来覆去的看,然后许多孩子都不约而同地说这是“鸳鸯扣”,象征着什么什么。等孩子们说的差不多了,我说:这为什么不可叫“母子扣”、“父女扣”或是“兄妹扣”呢?然后给孩子们讲了什么是爱;什么是健康的爱……思品课结束,刚转身离开教室,班上一男孩追了出来说:那扣是我的,准备送给某女生的,没想到掉了。我很纳闷,但马上顺着孩子的话平淡地接过去:哦,我早就知道了(其实真不知道)。孩子立马表示自己错了。我想到效果已达到,点到为止即可,如果再去深究:为啥要送东西给女生,送给谁之类的话题就没多大意义了。
有人做过一个调查: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教师形象是怎样的?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最喜欢的好老师是:仪表庄重大方,举止文雅;知识渊博对问题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工作认真,一丝不苟;课堂教学生动灵活、深入浅出、不墨守成规死抠书本;作业布置抓住关键,注意适量,绝不加重学生负担……其实,真正打动我的教师形象不是以上所列举的项目,一个学生在他的周记本里记录的教师形象倒是特别引起我的深思:
1.好老师不要长得太高,也不要长得太矮。这不难理解: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学生是人,并且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个性的完整的人。老师不应该高高在上俯视自己的学生,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信任,所以不应“长得太高”;学生不是神,教师不用委屈自己仰视自己的学生,从而让孩子目中无人、不可一世、玩世不恭,故教师也不要“长得太矮”。
2.好老师不要视力太好,也不要深度近视。老师视力太好,“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明察秋毫,对教育而言这不一定是好事儿。“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就是说人太精明了就没有伙伴,没有朋友,因为精明者往往容不得他人有小小的过错或性格上的小小差异,但人总是有着各种不同的性格和待人处事的方式,除非是克隆体,否则永远无法达到每事的一致的,因此出现摩擦以至矛盾、冲突就是必然的结果,此时如果不能以一种宽容的精神调和于其间,事势就将无法收拾,结局便是人心不附,众叛亲离。就是我们对待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有时需要包容,需要我们装一点小小的糊涂,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改正错误,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加亲近和谐。
老师“深度近视”,就会熟视无睹,就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天长日久,问题堆积越多,到时教师就是想解决,也会力不从心的,正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写到这里,不由得联想到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他写了一本书叫《不过如此》,里面讲了他小时候学习数学的一段往事。他有一次上数学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头部、眼睛未跟随老师教鞭的指向而转动,老师就用一小段粉笔砸在了他的脸上,同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你把全班的脸都丢尽了!”
从此对崔永元来说,数学是灾难,数学是泪痕,数学是老寒腿,数学是类风湿,数学是股骨头坏死,数学是心肌缺血,数学是中风……当数学是灾难时,它什么都是,就不是数学。
所以崔永元说:“我请求各位师长手下留情,您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或许会了断学生的一门心思,使他的生命走廊中少开一扇窗户。”这几句话很沉重,因为这是他的切身体验,一辈子也忘不了。
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搞教育的就如同在煲靓汤,需要文火慢慢地熬,不能操之过急。(班主任工作艺术)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宽;以谅己之心谅人,则容!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应当做到“难得糊涂”,在“聪明”中寻求为师之本,在“明白”中有所作为,在“智慧”中作自我超越,在“若愚”中追求卓越,因为我们的职业要求我们只能如此。
事无巨细,斤斤计较、一律顶真,表面看起来挺精明,殊不知实际上是大愚蠢,往往因小失大。表面上看起来为人马马虎虎,啥事也不计较,和善易处,但遇原则问题则毫不含糊,据理力争,有理有利有节,这是大智慧者。我们自己为人处世是不是也该这样?一律糊涂,不可取;每事糊涂,要不得;该糊涂时则糊涂,能糊涂就糊涂;不该糊涂则旗帜鲜明,执著坚持。我以为这才是郑板桥“难得糊涂”的要领。正因为很难完全把握好这些分寸,故云“难得”,而处理世事之水平高低正在这里……
第五篇: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艺术
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
“幸福”是一种感受,来自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如何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其实真的没有什么固定模式,同样的工作经历、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工作效率、工作效能,但带给每个人的幸福感是不同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也只能根据自己的一个多月的感受来说说如何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
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要做到“把育人作为自己的事业而不是职业”。
我们经常听说“职业倦怠”但从没听说过“事业倦怠”。事业意味着一个人的追求、梦想和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而孜孜不倦的探索实践过程;而职业就是一个谋生的工具,是为了养家糊口而不得不去做的一份工作。
当一个人能把自己从事的职业作为自己的事业看待,那他必将会为了这个事业而奋斗一生,哪怕他的事业是枯燥的、无味的。就像很多科研人员,每天在实验室泡上十几个小时;就像很多地质学家常年在荒郊野外从事自己的勘探和开发一样,虽然生活枯燥无味,但他们累并快乐着。我们班主任当然也能也应该做到这一点,一旦把育人确立为自己的事业,就会为了教育事业付出毕生的精力,并在自己的事业发展中累并快乐着,这正是一名教师专业成长的思想基础,也正是一名幸福班主任的起点。
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还要做到“心胸宽大、仁慈博爱”。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工作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老师唠叨“某某学生真难缠,天天捣蛋,不好好上学”、“某某家长不讲理,就知道到学校来闹老师”。其实调皮的学生不一定是讨厌的学生、闹事的家长不一定是不讲理的家长,要看我们用什么样的胸怀来对待这些事情,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我认为很多学生时代的坏孩子毕业后都变成了老师眼中的好孩子,而同样也有很多学生时代的好孩子毕业后又都变成了老师眼中的坏孩子,无论好孩子、坏孩子,作为老师我们都应以宽容之心、博爱之心来对待,为好孩子付出教育的责任、为坏孩子付出教育的爱心。
要想做到“心胸宽大、仁慈博爱”,还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替学生、家长、社会、学校多想想。多想想孩子的需求,想想社会、家长学校的要求。很多幸福的感觉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以后,自己内心能够理解、能够宽容后而得到的。
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应学会与同事、社会、家长、学生沟通。
很多时候沟通能使人变得快乐。当我们感觉学校对自己不公平时,通过和学校沟通会让自己更详细的了解学校的规程、制度,也许你会因为理解学校的工作而变得幸福;当我们感觉社会对自己要求过高时,通过和社会沟通我们会了解社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知道老师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自己应该在哪些方面提高,也许你会因为接受社会的要求而变得幸福;当我们感觉家长不讲理时,通过和家长沟通我们会知道家长的教育观,知道家长给自己孩子的定位,再对比自己对自己孩子的要求,也许你会因为理解家长而变得幸福;当我们感觉孩子调皮难教育时,通过和孩子沟通我们会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从而为孩子量身定做适合他个人的学习计划,也许你会因为孩子的改变而变得幸福。
“幸福”是一种心里感受,其实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用一颗宽容的心、博爱的心去看待、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你就会成为一名幸福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