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论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现代教育技术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育教学领域。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无论是在知识传授方面、激发兴趣方面、强化记忆方面、巩固知识方面,都有着传统的教学方法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极大地提高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效率。
第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实际的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进行有机整合。创设与讲解内容相适应的环境气氛和特定的教学情境,通过鲜明的画面构图,逼真的形态色彩、美妙的音响效果,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和节奏,提高课堂实效。如在讲授七年级《唱响自信之歌》这一课的时候,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歌唱祖国》片段,同时配以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生活变化的画面及“神舟七号”升空的场景,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探究引起变化的原因的兴趣。
第二,利用多媒体,增强动感,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手段最大局限在于不能动态地表示运动变化的事物,而动态的事物往往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则能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化无声为有声。有效地诱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双方处于“活化”的状态。例如:教学八年级《世界文化之旅》这一课,课本仅有的插图是静止的,无法表现“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教学时,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剪辑了几大文明古国的风采。
通过视频画面,生动形象地播放了各国文明发展史,引领学生浏览了非洲、欧洲、美洲的风土人情,使学生如身临其境。通过图像的渲染,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很快就掌握了本课的重点知识。
第三,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多媒体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如教学七年级《人生当自强》这一课,教师不用板书或者声嘶力竭地讲大道理,播放一段题为“当代大学生洪战辉”的新闻报道就可以作为最好的教育材料。多媒体的这种教学手段以其形、声、色、意相统一的优胜,产生一种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视听,体会材料的真实性,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展示了知识的海洋,刺激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第四,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知识学习与品德修养,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适合课文内容的动画片,影像资料等,把课文单调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富有生机的立体场面,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起良好的道德情感,领悟道德知识,接受道德观念,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情、景、理”的相互交融之中明白道理,升华情感,指导行为,自觉履行社会所要求的道德义务。
第五,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最新信息,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拓宽教学的时空维度,让学生充分感知事物,在抽象概念和鲜明的表象之间建立起双向联系,丰富学生的思维内容,加强思维深度,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强化思维的逻辑性,促进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的发展,逐渐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创造性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化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实现现代化、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途径。
第二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古诗文教学效率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古诗文教学效率
绥阳县城北小学:王 梅
[摘要]古诗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比较特殊的课文,对于古诗文的教学如果单靠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那么古诗文里的“美”是很难表达出来的,学生也是很难品味到古诗文的意境美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多媒体走进课堂辅助教学,多媒体融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于一体,能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再现古诗文独特的意境美和意味美,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古诗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古诗文 提高效率 古诗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比较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精练、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这些都给小学生的理解和品味带来了困难,也增加了古诗文教学的难度。对于古诗文的教学单靠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那么古诗文里的“美”是很难表达出来的,学生也是很难品味到其意境美的。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有四步:一是读熟古诗文,二是教师讲解诗意,三是背诵古诗文,四是默写古诗文。这样的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即使已经会背古诗文了,也无法感悟到古诗文的意境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多媒体走进课堂辅助教学,多媒体融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于一体,能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再现古诗文独特的意境美和意味美,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古诗教学效率。
一、利用网络,教师可进行充分的备课。
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我却不但要给学生一桶水,更要给学生长流水。这充分地说明了我们要终身学习,才能顺应时代潮流,才能给予学生想学的知识,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只有我们博览群书,才能在面对学生的质疑时深入浅出的解答。因此在上课之前,教师要进行精心的备课。课前要查阅诗人的简介和写作背景资料,以及与这首诗相关的内容。教师只有在课前作好充分的知识储备,才能在课堂上表现得游刃有余。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们需要制作教学课件,要制作较高水平的课件,对于我们非专业的老师来说简直比登天还难,而在网上,我们可以利用现成的课件资源加以修改,这样既节省时间,而且效果也好。同时在教育平台,我们可观看名师课堂实录,专家论坛,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以便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二、运用多媒体,体会诗中的意境美 古诗最重要的特点是讲究意境,诗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雄伟壮阔;有的绚丽纤细;有的悲凉凄婉;有的豪放豁达;有的含蓄典雅……因此,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通过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等手段,给学生提供与所学古诗有关的背景材料,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中去。
1、用画面入境。中国古典诗歌文字精炼、意境深远,很多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很难从精炼的词句中领略诗情画意,若单凭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的觉得枯燥无味,如果教师能将抽象的语言化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那么教学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杜甫的《绝句》,诗中描写了他的住处—成都郊外浣花溪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春景。诗中包含了许多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色彩明丽、黄翠相对、白青相映、互相衬托,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是很难将学生领进色彩清丽的春景中的。教学中,课件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可爱的黄鹂在翠绿色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飞向蓝天,诗人坐在窗前看到了西岭的千秋雪,门前停泊着从东吴而来的万里船,这样一幅春景图直接映入学生的眼帘,一下子将学生带进生机勃勃的春天。又如白居易的《忆江南》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春水。如果让教师用语言来形容,远不及将这样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一下就被江南的美景所吸引,能真正理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还可鼓励学生根据诗意大胆想象,自己动手等配画,如古诗《所见》、《小池》……画好后在投影仪上展示。一张张充满重稚的画面,展现了他们对诗意的理解程度,也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更让他们在诗的意境中受到了美的熏陶。通过
2、用音乐渲情。古诗词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音律,有利于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如《牧童》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儿童晚归休憩图:草场、月夜、笛声、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全诗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的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我出示了一个牧童躺在柔柔的草地上,望着天上的明月,享受着晚风的抚摸,并适时播放乐曲《牧笛笛子》,用音乐来渲染情景。在美妙的音乐中学生仿佛走进了这美丽的原野,和这位快乐的牧童一起嬉戏。鼓励学生也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描述出来,实际上也是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情况。
三、示范朗读,体验古诗的韵律美
古诗词是讲究韵律美,节奏美的。在教学中,只有学生能美美地朗读了,才能真正感悟到诗中的意境美。而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段的学生要读出感情是很难的,此时需要教师的示范朗读,但若普通话不好,可采用多媒体技术,用形象直观的画面、旋律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录音朗读,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意境,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起他们的共鸣。
比如在指导朗读《望庐山瀑布》时,我先请同学观看媒体画面,让学生从瀑布跌入山谷的壮丽景象中,感受到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紧接着再播放经典古筝曲伴奏的朗读录音去感染学生,为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做示范。通过配乐录音示范,学生很快明白第一句中的“生”字应读重音,语速放慢,以突出香炉峰的烟雾袅袅上升的情景。第三句中“飞流直下”是形容瀑布笔直而下,气势磅礴,因此读这一句的时候吐字要有力、响亮;而“三千尺”则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读的时候可以适当拉长音以增强气势。第四句中的“疑”是诗人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应以重读来表现诗人对大自然的由衷赞叹。
在学生基本掌握读的技巧的基础上,再让他们跟录音试着读,孩子们很快就读出了诗的韵味,读出了诗的抑扬顿挫,无形中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五、启发想象,运用语言表达美。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由于古诗语言具有高度凝练性,往往给读者留下很多的“艺术空白”。而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有效地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进行艺术的再造,感受诗的意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同时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升华。
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在学生理解第一行诗句后,播放配有优美音乐的录像,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教师问:“如果你置身在这般景象中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香炉峰上的团团雾气,在阳光中变成了紫色的云霞,啊,多美的景象,我仿佛漫步在烟雾缭绕的仙境中。”让学生一边看壮观的瀑布一边展开丰富想象的同时,教师提问学生:“你们觉得眼前的瀑布像什么?”有的说:“瀑布从高高的山上奔腾而下,仿佛一条白色巨龙从天而降。”有的说:“这长长的瀑布像天上仙女手上挥舞的银纱,美极了。”实践表明,运用多媒体的播放功能在教学中展示美的对象,能使学生从中体验美、发现美、表达美,创造想象出一幅幅美的画面。
六、使用多媒体,增大容量、拓展阅读
在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精心设计了课件。课堂上,教师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在短时间里使学生看到清晰的画面、逼真的录像、动听的音乐……在可以大幅度减少板书、绘图等花费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增大课堂容量,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相关信息。
新课程要求一至六年级背诵160篇(段)优秀诗文,一节课中,除了完成对本首诗的教学,还可对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训练,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使学生对作家、作品、诗歌的风格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譬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适时拓展品读李白的“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使得学生更加了解于李白与孟浩然的这份深情厚谊,课堂尾声时拓展品读送别主题的古诗——《赠汪伦》、《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等等,整合了古诗主题,以一篇带多篇。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和理解,在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古诗文的教学效率。参考文献:
1、周仁济.古诗赏析及教学.上海教育版社
2、李克东.谢幼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科学出版社
第三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丰县中学
苏培敏
刘
群
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没有信息甚至信息量不足,将一事无成。这无疑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可以助老师们一臂之力。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色彩鲜明的动态视觉,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构成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鲜明特征。笔者在教学中,深度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下面就初二物理“透镜”一节的多媒体课件,谈谈多媒体计算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一.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
极性。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把现代教学技术引入课堂,这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强大的诱惑,而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透镜”一节,课本的插图变成多媒体计算机上的动画片(可以运用Power-Point的制作幻灯片功能),集图像、文字、声音、色彩等多种信息形式于一体,通过“透镜”,大胖子“变成”小孩,而小孩也能“变成”大个子,这些过程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时,学生的思维和情绪都处于最佳状态,如进一步引导他们去追根求源,有关“透镜”的特点就深刻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了。
二.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改善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难点。从心理和思维来分析,对于初中生来说往往是习惯于静态分析,而对
于许多“瞬变”的物理现象,一些需要通过抽象思维来解决的概念感到比较困惑。因此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则能模拟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演示,实验,从而变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直观,为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比如:“透镜”中透镜成像作图是难点,它的焦点在哪里,透镜有多大,平常在黑板上的画图,以及在实验装置上比划,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然而,笔者用AUTHORWARE事先画好相应的光路图,燃后再分成若干块,并排列好先后顺序。播放时,根据需要可以进行一块或几块地播放,而且块与块之间时间可以随意控制。因此我们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把物体上反射光线通过透镜的这个瞬变的物理过程,以慢镜头的形式,用静态形式进行阶段性分析、观察和研究,学生就容易理解了,这种既可表现宏观又可表现微观的方式,非常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物理现象和规律。
三.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容量大,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实现图、文、声、色并茂,形象鲜明,再
现迅速,感染力强,打破时空限制,进一步提高学生多种感官的最大潜能,从而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收和记忆过程。所以尽管课堂上老师提供的信息容量较大,学生也能充分愉快地接受。
比如在“透镜”一节中,用粗细适当的红线表示物体的反射光线,用激光声伴随着光线延伸,图画上或者附近加上必要的文字说明。学生经过图、文、声、色的共同刺激,各种器感都处于最佳状态。另外也节省了平常课堂上仪器搬来搬去的麻烦,免去下课之后沾一身粉沫的尴尬。从而使教学结构更合理,使学生在娱乐中“消化”了关于“透镜”的知识,提高了教学效率。四. 运用多媒体机辅助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素质,加强计算机管理 1.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对物理教师的
要求。教师必须能熟练驾驭计算机,也就是强化计算机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作用。
2. 加强学校对计算机的管理。计算机的管理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教
学的基础保障。主要在于供电正常,防止计算机病毒的入侵,计算机软、硬件故障维修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教师能否正常使用计算机,而课件制作问题,则要花费老师大量时间和精力,课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学校应成立课件制作小组。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对常规教学来说不仅是冲击,而且是划时代的改革,它不仅是教学手段的优化,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思想的优化,乃至更深层次的变革。因此,它将更加优化教学,推进信息时代的发展。
第四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始建于1993年,1999年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目前已成为一所教育观念新,教学手段全,办学效果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验特色鲜明的国家电教示范小学。
反思学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建信息化教育的十几年,有以下三点经验值得总结:
1、始终坚持自觉的教育观念更新;
2、始终坚持渐进的教育改革实践;
3、始终坚持鲜明的科研兴教特色。
作为一所实验小学,质量第一是学校发展的价值归宿。在全面理解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追求高质量的关键。学校将教学革新关注点放在改进教师的授课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方式,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引领潮流,大胆实验。期间大体经过三个阶段:全面运用电化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期;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构建新型教学酝酿期;系统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反思期。
一、全面运用电化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期
实验二小从建校初期就着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电化教育,明确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改革的制高点,并开始了抢占制高点的奋斗。回顾学校紧跟电化教育的时代步伐,和拥有一支热爱教育、思想敏锐、观念先进的教师队伍分不开;领导深入调研,促进电化教育功能前景研究,逐步形成了共识:运用电教手段,降低教学难度,克服难点,提出重点,加大课堂40分钟的容量,加深学习印象,激发学习兴趣,以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电化教育不仅仅带来教育方式与教学手段的更新,更应该是观念的更新;它不仅具有提高教学质量直接显现的作用,而且具有培养科技意识、影响下一代人成长的间接潜在的作用。
实验二小在推进电化教育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全面运用电化教育技术手段,创建办学特色;其次,明确电化教育制度化推进思路,教师培训制度完善,保障有力;第三,建立电化教育设备建设保障机制,优先保证电化教育发展需要;第四,建立激励机制,骨干先行,领导推进,学科整合,引导有力;第五,强调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与教育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研究电化教育在教学运用中媒体选择的适切性、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的合理性,从而切实降低课堂教学难度、丰富教材知识呈现方式,进行改进课堂结构的探索,效果明显。
二、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构建新型教学酝酿期
依据潍坊市电教馆的文件精神,学校以信息化教学环境为依托,以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模式为核心,以逐级推进学生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为目标,学校开始了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充分抓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教学创新的大好契机,不断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并形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验特色。
(一)合理规划,稳步推进
1、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研究纳入“九五”发展目标
1996年实施的学校发展五年规划提出,把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形成以微机教学辅助软件开发和多媒体组合教学为龙头,以常规电教手段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的电教格局。学校研制各科电视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并在英语和数学两个学科制作教学课件,认真进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探索,开发各科多媒体教学资源。
2、进一步制定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科学规划
2002年实施的《临朐县第二实验小学电化教学发展规划》的努力目标是科学、卓越,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是现代的,是符合实际的,也是优秀的。规划坚持设施建设和模式探索同步进行:着力进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探索;建设多媒体网络教室和计算机校园网,与信息高速公路联网。
3、制定以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为中心的教改方案
2002年,学校拟定《以信息化推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改革方案》,提出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应具有自我不断主动获取、选择、掌握并应用已有知识、信息的能力;应用已有知识结构自学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用批评的眼光进行学习与理解的能力,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以及从多角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快速发展,实绩喜人
1、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系列化开发
各教研组制作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有100多个课件获奖,并逐步形成系列化。
2、形成初步信息化的教育教学环境
2001年以来,学校进本实现“十五”办学环境信息化规划目标,组建校园网,校园网以百兆到桌面,信息点遍布校园的各个角落,共建成3个网络教室,所有教室均建成的多媒体教室,学校200多台计算机联通因特网,教学办公实现无纸化。
3、承担国家省市课题研究 《运用电教手段促进学生在二年级应用题学习中思维能力的发展》已结题,并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三、系统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反思期
“十一五”期间,学校申报的实验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展机器人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作为学校信息化课题研究的眼神,体现了特色发展一以贯之的思路。我们将课题研究建立在反思“十五”课题研究的不足基础之上。
1、多媒体课还存在影响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隐忧
通过对学校的多门录像课进行反思,我们发现,这些课程汇总多媒体课占50%以上,但多媒体课的效益值得商榷,课件加大了容量,提高了课堂生动性,但课件线形结构问题难以解决,影响课堂生成,学生主体地位易受冲击。
2、网络实验课还存在先天不足
网络实验课作为常规课的补充,内容限制了网络课的开设面,现行教学评价强调课堂实时效益,不能准确评价网络课堂效益。开斋网络课普遍存在的问题——结构容易松散,课堂失控,教学目标难以准确落实,生生合作容易变成优生包办等等。
3、课题研究缺乏课程意识
课题研究实验缺乏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程建设的意识,局限于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整合研究还停留在实验教师的自我发现上。
4、改变课堂存在内外压力
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作出大量的实验、探索。今后要转变教师观念,打破传统,探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任务艰巨。
四、回味过去展望未来
1、校本研修促进反思课堂自我改进
以校本研修的方式,促进教师回归课堂观察,反思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间的得失,着重反思“十一五”整合课的不足,研究常规多媒体课在运用技术与激发学生方面可以改进的地方,提升教师课程意识和有效整合意识,促进实验研究在质量上的提升。
2、有效课堂引领教师关注技术优势
以促进“有效课堂”为主线,引导教师关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课堂教学有效甚至高效的优势所在,将运用信息技术优势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内化为教师的自发追求。
3、课题推进激励教师关注专业发展
建立三级课题逐级推进、全员参与课题研究激励机制,分解学校核心课题为子课题、学科课题、个人课题,引导全体教师围绕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开展研究。
4、整合资源推进课题研究深入发展
促进教学充分利用数字化校园资源,开设第三轮信息技术环境下各学科新旧教学模式整合实验课,开发各学科新课程校本网络教学资源,开设网络学习课程,进行学生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实验调查研究。
开展各学科新旧教学模式整合研究模式的创建与实验校验,对学科新课程校本网络教学资源及网络学习课程进行评估,尝试建立校本信息化学生能力、思维能力、创建能力登记评估标准。
五、结束语
回顾实验二小走过的路,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现代教育技术是推进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近十年来,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山东省省委的一位领导认为,实验二小取得骄人的成绩,与教育现代化的追求有着必然的联系。1999年评为省规范化学校,2002年被评为全国电教示范学校。回顾这段质量提升迅速的时期,正是学校以信息化促进办学现代化、实现质量提升的关键期,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越来越深入高效,实验二小的“信息化促进办学现代化”特色将越加鲜明,办学绩效将更加突出
第五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英语教学侠侣
“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台录音机”这种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时代的要求,它让英语学习变得索然无味,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使英语教学的效果非常有限。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彻底改变了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它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深度,激活了课堂教学,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效果也产生了质的飞跃。
上海师大现代教育技术系主任黎加厚博士在谈到“网络教育环境下学习的革命”这一问题时,给网络定义了五个“无限”,即“无限的资源,无限的点击,无限的探索,无限的学习,无限的发展。”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概括起来,网络资源具有至少三个优越性:
1.全面性:类型多样,内容全面。
2.快捷性:大中型网站一般都有搜索引擎,检索快捷,方便整合。
3.即时性:网络资源更新方便、及时,不断为英语教学提供最新的相关资料。
一、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以上的优势,它在英语教学中具体表现出以下的几个优势:
1.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环境对语言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就影响外语教学质量提出了一个公式: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教法(3分)+环境(4分)]×教师。在这10分制中,环境占的分值最大,可见它的重要性。由于中外文化背景差异,缺少真实的语言环境,单词记忆量大,平时使用机会少,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大多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比较被动,为学习而学习。而多媒体则集图、文、声、像为一体,营造了相对逼真的语言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网络资源所具有的即时性、虚拟性、共享性、多样性等特征可以满足青少年的各种需求,深受学生欢迎。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础英语》的作者埃克斯利说过的一句话,“凡是能激发学生喜爱英语的方法则是教英语最好的方法。”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往往是死记硬背,表现出极大的厌学情绪,但他们却对网络世界特别偏爱,也具备基本的网络知识。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网络资源内容丰富、新颖,将网络引进课堂,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网络资源的多样性弥补了教材资源的不足,使学习资源多元化,学生的学习具有选择性,满足了处于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网络资源用新鲜的信息克服了教材上静止的文字带来的单调,用具有时代感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然而兴奋地进入学习状态。
如在讲Theme Parks这个单元的时候,教师从网络上下载与主题公园相关图片、录像及用英文进行介绍,让学生身临其境,自然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效果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一生中获得的信息有94%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其中88%通过视觉,12%通过听觉。可见,视觉器官是人类最重要的获知器官。从目前情况看,只有多媒体英语教学系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和其他感觉器官,从而获得最佳的认知效果。多媒体教学能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地创造语言文字和背景知识的画面,代替了旧的挂图和录音机,使英语情景教学更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它完全改变了旧的教学模式,替代了“from chalk to talk, then talk to chalk”(从粉笔到讲课,然后从讲课到粉笔)传统式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还具有对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综合处理的能力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将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变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能创造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学的效果也明显得到提高。
4.有利于促进英语课程目标的实现
“哑巴”英语是一个困扰我国英语教学多年的难题,也是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重点关注的问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促进学生口语表达发展。利用计算机的录音功能,让学生模拟现场报道,并把自己的话录下来,存入计算机,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文件播放自己的声音,了解自己的语调和发音情况。
同时,在网络环境下,“人—机—人”的互动形式,可以使部分怕开口的学生减轻心理压力,增加开口练习的机会。由于营造了相对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学生的口语练习变得更加自然,生动。
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使用词霸搜索、翻译工具和搜索引擎,让学生使用网络工具扩展阅读资源,使网络成为学生的重要学习工具,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要求,有利于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网络还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在网络的支持下,根据图像理解文字,提取表象内容,再概括理解全文,这种做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大大提高了阅读效果。
5.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于英语教学,能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教师是课程发展的核心。网络教学对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它促使我们积极主动地开发可用的资源,转变角色,提高教学技能,在大学科背景下思考如何进行学科间整合,以促进学生对本学科的掌握,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但是,要想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英语教学,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和较熟练的电脑操作水平,才能做好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教师必须更新课堂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有良好的组织能力,轻松驾驭课堂;要能参与学生的讨论,正确指导学生等等。
二、如何活用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它明确指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英语课程资源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网络上的各种媒体资源以及专门为英语教学服务的网站为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网络上通过Baidu,Google等搜索引擎,选择恰当的教学资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补充、激活及强化。
笔者在设计高中第二册下Unit1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时,从网上下载了美国国旗、国徽、白宫及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的照片,还给学生展示了自由女神像,还有倒塌的世贸大厦图片等,并播放了美国国歌,还观看了美洲野牛奔腾的视频短片。这些直观的图像和视频短片,对本单元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学生们身临其境,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倍增。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我提高。在指导学生学习《Festivals》时,可通过搜索引擎,获取许多有关东西方节日的英语文章,使学生了解到各种东西方的传统节日,从中学到东西方的不同风俗与文化,再让学生写一篇文章介绍自己喜欢的节日,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有着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它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创造情境,再现各种事物及其运动变化的过程,有效地展现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帮助教师解决课文中的重点、难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增加了单元容量和扩大了知识面,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 周明星,钟以俊,李玉华.成功教师全书(中)[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 冯克诚.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方实用全书[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