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案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学科论文
案例教学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它在突出教学的实践特色、发挥教学的应用功能、培养学 生的实际能力、推动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上起到了日益显著的作用。
一、案例的由来和发展
什么是案例?案例是实践中发生的带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它反映一个问题、一件工作、一个案 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通过对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所谓教学案例,就是 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在对实际调查后所作的客观书面的描述,用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一词,具有状况、情形、事实、事例、实例等含义,它具有求实描述的特点。案例应该是真实的,但 也允许有必要的虚拟,而这种虚拟并非是虚构和胡编的。
案例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教学的需要而产生与发展的。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最早开创了案例教 学的先河。他创造的问答式教学法实际上就是案例教学的雏型。所谓问答式教学法,即教师围绕一定范围的内 容,根据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结合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提问,由学生作出回答,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 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分析,找出正确答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且对案例有所暗示,启发学生思路,如果学生回答得不正确,教师也不马上纠正,而是针对学生错误所在提出补充问题,使学生 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自觉地加以修正。这种方法被后人发展延续,称之为暗示法。古希腊另一位哲学家柏拉 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他把问答法编辑成书,在书中附加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例,每个小例子 都说明某一个原理,这种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亦可看作小案例。
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教育外,许多课程都设立了实习工厂或实验室让学生进行实习。而 有些课程则不能,例如,医学教学,它不能把病人搬到课堂上去,也不能视病人为试验品。因此,临床医生把 病人的诊断过程记录下来,写成日记,这就是“病例”。教师用病例进行讲课,学生根据病例展开讨论,如同 面临病人一样,学习诊断,学当医生。法学教师则用“案例”进行教学,即把犯罪经过、律师或辩护人的辩护 词以及公众的反映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学生面对这些案例学习审理技能,锻炼培养当法官或律师的能力。
用于现代企业管理教学的案例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在哈佛管理学院,一些对企业情况比较熟悉的教师,就已经在课堂上口头讲述一些企业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如同我们在课堂上举例一样,让学生了解实际,掌握 实际,后来把这些例子进行加工整理,形成文字材料,就是案例。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能把学生带入企业“现场”,使学生在头绪纷繁的事例中发现问题,判断是非,培养 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这正是企业高级管理者所必须具有的技能。1930~1950年期间,哈佛大学就是靠案例教 学培养了一大批称职能干、受到社会重视和好评的管理人才。该校硕士学位研究生班,在校两年的学习期间,各门课程合计,每个学生要分析几百个案例。为此,该学院每年要花费20万美元用在调查、编写案例工作上。每年要补充400个左右的新案例,淘汰一些旧案例,其中成为经典性的案例,至今常用不衰。
案例按其性质,可分为描述性案例和分析性案例。描述性案例,一般是把事情的经过像讲故事一样原原本 本地、具体生动地描述出来,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案例,了解有关情况,弄懂理论原则,积累实际资料,掌握 专业知识,加深对原理的认识。分析性案例,它一般除具有描述特点外,还包含着可供分析讨论的问题,除可 了解情况外,还能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案例按其内容,又分为专题性案例和综合性案例。专 题性案例,一般是针对某一个方面的问题编成案例,以供学生分析某个问题用。综合性案例,则是把许多方面 的问题综合起来编成案例,供学生思考分析。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案例既是对实践中发生的典型事例的记录,又是一串问答式的对话,它把理论原则 隐藏在一般描述和对话中,像讲故事一样提供一个问题或一连串问题供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 力。因此,案例绝不仅仅是法律上所讲的案例,而是一种普遍意义上的典型事例的概括和统称。
二、案例教学的方法及其评价
由于案例是根据某一个原理编就的,是按照实际情况描述的,案例中又包含着问题。因此,有选择地运用 案例进行教学,说明一个观点,论证一个问题,通过分析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种方法要比一般的讲 解理论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主要方法:一是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以讲案例的内容 为主讲清一个原理,或者以讲原理为主穿插讲解一些案例,起例证作用。通过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理 论,掌握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二是运用案例进行课堂演练,由学生对案例进行评点和解析,提高学 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开展案例讨论。案例一般是带着问题的,讨论案例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决策能力。四是在布置作业和命题考试中,把案例解析作为重要内容,培养和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此外,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组织学生编写案例,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上要比传统教学法优胜得多。传统教学法的 缺点是教师讲、学生听,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造成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围着教师转的局面,影响 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案例教学正是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好形式,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好办法。那些经过学生 思考的汗水浇灌出来的知识是最真切、最扎实、最活泼的知识。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打开 学生心灵之锁、智慧之窗的一把钥匙。案例教学也是联系实际教学的好形式。我们的教学应当面向社会,联系 实际,注重实践。但是,拿出更多的时间到社会实践中去教学则不可能。而案例教学能把社会实践的实际情况 真实客观地反映给学生,给学生以真实感、投入感,仿佛置身于现实的实践之中,训练学生分辨是非、提出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发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和不足,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获得活生生的 知识。当前,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加以研究解决,案例 教学法对于促进学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子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总之,运用 案例教学,使学生学习的能动作用发挥出来了,内在智慧被发掘出来了,学习更结合实际了,处理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因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案例教学在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方面具有显而易见的优点,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形式。然 而,案例教学也有不足之处。案例是对某一方面问题的描述,它不能代替系统的理论教学。只有掌握一定的理 论知识,才能分析案例。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理论教学是基础,案例教学是补充。案例教学能否成功,关键是组织、准备好讨论。案例本身没有标准答案,众多决策意见、办法和思路,孰好孰坏,孰对孰错,不 易检验。
克服这种局限性,关键在于摆正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即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提倡案例教学,绝不 能忽视理论教学。只讲案例教学不讲理论教学不行,只讲理论教学不讲案例教学也不行。单纯的理论教学培养 不出具有较强实际能力的人才,也学不好理论;但只学会处理局部问题的能力,也不能完全适应教学整体目标 的需要,何况这些能力只有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才能学到和提高。还要看到,使用案例教学法,容易导致从案 例来到案例去,就事论事地谈论问题。只有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总结学习所得,归纳整理,才能 使之升华,使认识飞跃。因此,使用案例教学法,必须和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础知识的传授统一起 来,实现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
三、案例的调查和编写
案例教学效果与案例编写质量有密切关系,而搞好案例调查又是编写案例的基础。案例从实际中来,因此,编写案例最基本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只有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才能发现和编写出好的案例。为此,调查 前,必须做好准备,包括选题、选点、拟定调查提纲等。调查时,应首先向被调查单位的领导说明来意,解释 编写案例的意义和目的,必要时,应提供几个案例样本供他们了解,以便取得对方的合作与支持发。调查中,要善于按调查提纲提问题,但又不能拘泥于提纲的框框。调查后,要及时整理调查记录,通过整理,一方面可 以保持记忆清晰,另一方面还可以发现新问题。
要编写出好的案例,还须懂得案例特征以及编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编写案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满意了,就是案例的成功。同时,一个好的案例应当具有这样的水平,它符合教 学目标的要求,描述客观,结构严谨,文字生动,案例答案引而不发,显而不露,需要经过一番思考才能找到。这就要求我们做到,编写目标明确,案例描述真实,虚拟情节合理,材料选取适当,案例构思巧妙,文字表 达生动。此外,案例篇幅要适宜,案例长短要取决于教学目标的需要。同时,案例的编写还要注意格式。案例 一般由标题、案例正文及解析三个主体部分组成,必要时也可以增加开头语、背景材料、结尾、脚注、附件、注释等。
案例编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编写好案例必须强调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案例编写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 则,即使虚拟部分也不应虚构。这样,案例才具有客观真实性、理论指导性和实际操作性。其次,要坚持以正 面案例为主。由于案例一般是包含问题的,所以叙述问题的案例比较多,若反面案例太多,容易产生副作用。因此,编写案例应以正面案例为主,以总结经验为主,以表扬鼓励为主。再次,编写案例要把事物发生、发展 的过程展开,切忌简单的问答和对话,应当有情节的起伏和演变。这样,才能为解析提供依据。简单的问答和 对话严格说来不是案例。同时,解析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进行分析,不能简单地加以肯定、否定或就事 论事地议论问题。只有据理分析,才能提出切实的解决办法,给人以方法论的启迪。最后,案例要注意更新。形势的变化,实践的发展,要求案例内容要不断推陈出新,编写补充一些新的案例,淘汰一些过时的案例,以 适应教学的需要。
第二篇:“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
浅谈“案例教学法” 在中高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应用
一、背景:
对外汉语教学界在文化问题上已达成基本共识: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理想的对外汉语教学应使学生既习得目的语,同时也掌握目的语文化。众多学者都曾提出: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只有学生掌握了目的语的文化背景,他才算真正掌握了这门语言。
虽然明确了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大原则,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中高级阶段。在初级阶段,文化内容多依附于语言教学之中,没有必要,也很难从语言教学中剥离出来。但到了中高级阶段,就有必要开设文化专题课了,而过去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以“教授”为主。这种教学方法虽也有其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弊端。首先,从教师教学的难易度来分析,文化因素小像语言点那样容易讲清楚。其次,从学生接受度来分析,学生而对的是完全小同于自己母语文化的异质文化,仅凭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理解起来难度相当大,因而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尝试在中高级阶段的文化专题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将文化专题与提高语言技能巧妙融介,希望以此来开拓、丰富中高级阶段文化专题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 方法。
二、概念梳理:
我们现在研究的“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代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于1870年前后最早应用于法学教育中,是英美法系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国法学院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后来被广泛用于其他学科,如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从19世纪70年代起一直到现在,这场教法的改革仍在持续。众多学者如Lawrence, Lang,Kowalski,Shulman等纷纷著书立
说讨论这种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时至今日,哈佛商学院里已有超过80%的课程是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基于各种理论和相关实践,人们对案例教学法的界定也各有侧重。柯瓦斯基(Kowalski)认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进行研讨的教学方法。f21它除了可以用来传授资讯、概念以及理论外,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推理、批判思考、问题解决的技巧。舒尔曼(Shulman)定义案例教学法是利用案例做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3]曼莎斯(Merseth)认为:案例教学法可以包括大班级及小团体的讨论、案例里的角色扮演、或案例撰写。[4]哈佛工商学院也曾将案例教学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些案例常以书面的形式展示出来,它来源于实际的工商管理情景。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因此,案例教学法既包括了一种特殊的教学材料,同时也包括了运用这些材料的特殊技巧。而国内的《教育大辞典》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某些科类的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而在教育学中,人们又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教学中的案例方法,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实际教育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学生思考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以往的应试教育使用的是脱离实际的教条式的学科教材,满堂灌和填鸭式的课堂讲授,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当敌人的考试方法。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了。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条件下的信息传输主体单一化的格局(教材+黑板+粉笔)已经被打破,教师不再是惟一的信息传播主体,而且也不再拥有惟一的信息话语主导权,变革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推行案例教学法势在必行。
三、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阶段文化课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从实践性来分析
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是真实的案例素材,学生需要进入案例所叙述的真实情境中去体味、感悟,进而让学生进行仿真的实践操作。因此有人曾简明地概括案例教学的特征是:“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练,到实践中去”。案例教学的这一特点与中高级文化课的要求小谋而介。从某种程度来说,针对留学生的文化课并小是单纯的输入性活动,而应是一种师生基于实际情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探讨。从这个角度分析,案例教学的实践性与中高级文化专题课的要求是相吻介的。
2.从互动性来分析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融入学生群体之中,与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相互交流、奉献并获得。因此,案例教学提倡“四个自由开放”,即自由设疑开放、自由思维开放、自由讨论开放、自由选择开放。这样就会创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多维互动的教学情境。在案例讨阶段,教师与学生是教与学的平等互动关系,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案例”这个平台上进行平等的对话。案例教学的这一特点非常适介于针对中高级留学生的文化专题课。因为本课程针对的是处于异文化圈的留学生,文化课的目的并小是简单的单项灌输,而是在与其本国文化的对比讨论中使他们了解中国文化。从这一点来说,案例教学法所营造的平等、互动的讨论氛围,正可以为文化专题课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以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3.从适用对象来分析
分析案例教学法,我们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强调在交流中学习,同时也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如果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会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是初级的汉语学习者,对于案例小能较好地理解,那么也就无从讨论,案例教学法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而在中高级阶段,学生的语言水平相对于初级阶段有所提高,可以进行有效的讨论,因此引入案例教学是可行的。
四、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文化专题课的优势
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我们认为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文化专题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收集资料,以便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案例教学法主要以讨论为基础,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换成主动参与,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同时也可以转变学生角色,使之成为问题解决者,而非只是文化课程的学习者。
(三)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文化专题课可以在进行文化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使文化教学与语言技能的提高同时并进。
五、案例教学法现存的弊病及其发展方向
尽管案例教学法其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其具备了诸多优点。但与其他教学方法一样,其自身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彻底贯彻的难点。有下几个方面
在教师中有些人认为案例教学仅仅是以案例为媒介,以增强教学过程中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为主要目的。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把案例看作是传授知识的一种说明和补充,将其本质看作是简单的归纳法而不是发现法,自然就不能从案例中发现一般性的假说,更谈不上对假说的实证分析,这样的理念不能将学生实质性地由学习的客体地位转变为主体地位。此外,案例教学加重教学者负担,教师要花比平常更多的时间准备熟悉教材和案例。目前,适用于相关学科的经典案例有限,主持案例讨论对教师的知识和引领案例研讨的经验和技巧更是一大挑战。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 引领能力,而不是只能喋喋不休向学生进行从概念到概念的演绎。
案例教学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求较高。由于案例教学过分侧重于分析案例,学生主要通过课前预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课前准备的程度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由于准备不够充分会使学生在案例讨论时陷人困境。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能事先做出充分的准备。在学生准备不够充分的课堂上,学生可能会沉默寡言或发言偏离主题无法达到既定的课程目标;亦或是出现完全相反的局面,发言内容过于分散影响其教学的主题。而且,案例教学课堂对班级人数也要有所考虑,人数过多不利于案例讨论。可现状是大多数的教学课堂人数较多是普遍现象。所以说案例教学法的成效可能因学生背景、学科类型及班级人数而异,中等程度以下的学习者不十分适于参加这样的课堂教学。
综合上述分析,从案例教学法的发展史,人们给予的各有侧重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我们应该可以确定,该教学方法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当然,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和探索。我们应该理性地去实践。我们一方面要在实践中去探索其要旨,另一方面也要明了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更要为如何解决目前能够胜任案例教学的师资缺乏,典型有代表性的案例不足,考评学生困难等问题找到解决办法。21世纪教育的中心必须由知识的系统积累转变为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案例教学法确实是一种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面向未来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之所以有一定的空间能在教学中运用,是因为知识和能力不是经由别人告诉而得来的,必须经过学习者的主动接受,积极反思内化而得。
第三篇:浅谈案例教学法在VFP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了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VFP教学中的实施和应用,确实解决了传统教学法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对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作了进一步探索。在实际的计算机教学中,只有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教学形式 情景引入 VFP教学
Visual FoxPro(以下简称VFP)不仅是一个易学易用的数据管理系统,也是一种大众化的“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工具,因而是中职学校计算机类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和电算会计专业必开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它特别适合刚刚接触计算机编程的初学者,它的很多命令即可以用于结构化编程,也可在交互方式下,执行一条命令,马上可以得到该命令的执行结果。这种人脑指挥电脑,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初学者,往往可以起到提高其学习的兴趣的效果。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命令、函数使用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一些教材太注重繁琐的基础教学,没有体现课程应用开发的特色,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使学生有一种学习收获感,但若过分注重项目开发,如没有应有的基础知识,也很难发挥教学效果,学生只能照搬,不能灵活地运用。怎样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如何更全面正确地认识这门课程,为此,在VFP教学中要重视它的实践性,不拘泥于理论本身,在满足大纲需求的基础上,我们应不断补充新知识、新见解, 调整教学模式。如何提高VFP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在该科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方法产生的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当今世界的教育和培训中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20世纪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使用的日益广泛,这种教学也被应用到了计算机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在国内推广开始较晚,不过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能够实现师生相互促进。
教学中,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且从学生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
2.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学中,由于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学生大脑兴奋不断转移,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调节,有利于学生精神始终维持最佳状态。
3.能够采用直观易学的形式。
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
4.能够集思广益。
课堂上,教师再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在课堂上也不仅是听、看和写,而是共同探讨,开阔思路,通过实践解决问题,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1、创设情境、确定案例。
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实例,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VFP应用系统开发的第一步是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即确定系统的功能,划分系统的功能模块,建立应用系统的设计模型,形成系统设计说明书。一般在VFP教学中应将一个案例贯穿始终,并进行基本功能和需求进行说明,用作该课程的后续学习内容的主线。比如“图书订单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等。并且“案例教学法”也符合VFP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便于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2.分析案例、操作示范。
围绕选择案例涉及到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教学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示范。例如在学生学习“项目与项目管理器”时,则根据教材中介绍的项目概念:就是一个应用程序系统的开发,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需求分析、模块设计、代码编写、运行调试等一系列的开发过程。该问题可以比做一个楼盘开发过程,从而让学生理解VFP中项目的基本功能、相关操作方法。
3.引导研究,完成建构。
“案例”设计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教师在设计时要把“案例”分解成具体的、浅显易懂的、容易完成的小“问题”。引导完成后,自然地达到或完成相关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还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真正实现从学生实际出发。
4.独立探索、重在应用。
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研究讨论,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示范案例的解决要点,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5.协作学习、检查实施。
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我们只有充分认识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深刻把握课程特点,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流程,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第四篇: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案例教学已广泛应用于教学。教师在高中地理科目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要充分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制订周密的教学计划,选择完善的案例,把握讨论的中心环节,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凭借开放式、互动式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多学科的教学实践,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高中地理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综合应用型科目,学生要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在理论指导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通过案例学会分析问题,通过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一、案例教学理论阐述
案例教学法是美国首创的,后推广到全世界。其最先应用于医学教学,随后很多学科都引入这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法。它事先需要制订周密的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好案例的选择,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及专业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这个案例要基于一定的事实,又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要重视教学计划、学生讨论、双向交流等内容和环节。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建议
1.制订恰当的教学计划
高中地理知识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知识,理论性很强,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遵循由浅到深的认识规律,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尤其要如此。案例教学时,制订教学计划要注意两点:一是计划的制订要符合地理教学大纲的精神要求。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挥棒,是教师教学的原则和方向,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在大纲的指导下进行。二是地理教学计划的制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由于到了初中才开始地理课,学生学习地理的时间较短,很多学生对地理不感兴趣,导致其学习基础差,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
2.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选择合适的案例尤为关键。在地理案例教学中,教师课下一定要备好课,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钻研教材,精心挑选恰当的教学案例。例如,在学习“常见天气系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新疆地区长期干旱少雨,而东南沿海会有那么多的台风光顾”。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大气运动等知识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不同的意见,最后教师综合学生的各种意见进行正确的理论讲解和指导,学生就能全面掌握天气系统知识。又如,在学习“区域经济发展”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发展模式以及该模式的利弊,由于涉及家乡的具体内容,学生熟悉且感兴趣,这样的案例更适合学生进行探讨研究。
3.学生要有丰富的综合知识
地理是一个系统的知识圈,前后联系紧密,尤其是前面的自然地理对后面的人文地理的学习,对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案例教学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较广的知识面。高中生在进行地理知识学习时,一定要加强综合知识的积累。这个综合知识,既有地理学科的综合知识,如各种地理理论知识及人文地理的实践知识;又有其他学科的知识,如时政热点、传统文化、民族习俗等知识。掌握综合知识既可以增加案例教学的有效性,也是应对地理考试、提高地理实用能力的有效手段。
4.通过问题导向来加强案例教学
对于案例教学,引入的案例要让学生通过案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地理学习的根本目的。地理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气象灾害”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气象灾害,然后说出每一种气象灾害影响的主要地区以及发生的主要季节,然后让学生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然后让学生针对具体的气象灾害做出可行的监测和防御措施等。
5.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地理学科也不例外。因此,案例教学需要联系实际,让学生用学到的地理理论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例如,在学习“自然灾害与防治”的内容时,学生可以用学过的原理,为自己家乡或某一城市设计合理的预防灾害的应急预案,达到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的目的。又如,学习“环境保护”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用地理理论知识,对自己所在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给出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帮助政府分忧解难。
总之,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必须认真研究学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加强对案例的把关,从而提高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盛范明.对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2008(5).[2]罗辉,何娟.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探讨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3).[3]王峥嵘.新时期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3(30).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银达镇中心小学:兰立新
教育技术在国内又称电化教育。简言之,就是最新技术手段应用于教育的过程,或称采用现代化技术对教育信息进行有效的摄取、存贮处理和传输,以达到教育最优化的目标。其中教育技术是最为显著的,它是现代科技与现代教育理论结合的产物。它的科技性和先导性决定着它有许多传统教育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而且这些优势和特点必将使之在未来教育中社会化。
首先,信息教育的产生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活力,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增添了现代思想、方法和手段。而更重要的是电化教育的产生,打破了教育的围墙。使教育趋于社会化,实现了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信息教育技术拓宽了成才之道。由于广播、电视、卫星,计算机教育的开展,传统的学校教育和学龄教育的限制被打破,使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渠道的教育活动能够在克服师资、校舍、教材不足的情况下,顺利进行,使得更多的人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科技发展,知识更新,要求人们不断地获取知识,即使一流的学者,也存在着知识更新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终身教育。”信息教育为人们快捷高效大容量地提供教育信息,适应了这一社会的需求。
其次,现代化的信息教育媒体是以在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拓展上为其优势的,在教学中起到开阔视野,拓宽听域,调节情绪,活跃思维的作用。它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实现着无限范围上的快慢变化,大小变化,动静变化,远近变化,时序变化等。如“延展”稍纵即逝的科学实验现象,“浓缩”缓慢进行的动物变态发育过程;把基本粒子显微于屏幕之上;将广褒宇宙呈现于方寸之间;使学生得以欣赏已退休多年老教师的课堂教学精华;使异域他乡的文化、科技、教育资料尽为我教学所用„„
信息教育的这一特点解决了教学上的诸多难题,使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这一特点,使世界变小,信息流通变快;这一特点,使教育的方法,手段更适合现代教育的需要,对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范围起着重要作用。
再次,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也是信息教育的基本特点,也是电化教育产生的基本因素之一。近年来,信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深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中,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具体说来,信息教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促进教师钻研教材,分析学情,合理组合教学媒体,科学设计教学方案;提高了教育信息传递的密度,质量和效率;增加了教学的程序和操作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学生实际技能的形成;有利于因材施教;开通反馈渠道,增强教学的可控性。
信息教育产生以来,一方面立足于学校教育的改革,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则是以学校教育为依托,迅速把教育的实践领域扩大到社会,例如防“非典”期间,电视台的空中课堂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很好的为学习者提供了方便有效的自学条件,这使得教育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保证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教学系统。教师把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逻辑编成程序,制成课件,输入计算机贮存系统,计算机可根据每个学生的水平调用不同的教材,并予以强化,学习者则可以通过计算机终端,向有关的资料中心索取所需的学习资料。这种大范围内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只有现代化的信息教育手段才能实现。
总之,信息教育的实施是一种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它使人们对教育的本质,作用,目的,模式等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它必将成为一种面向未来的社会化的教育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