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案例教学法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一、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具体内容
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也就是将教学内容中的某些情景进行具体的描述,从而引发学生对于此项情景的探讨,进而深入了解教学内容。而这种教学方法在我国是较为少见的,之所以会成为薄弱环节,是因为在我国的传统模式的教育中,对于学生的教学过程大多是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对各种知识死记硬背,这样虽然可能会记忆更多的内容以应付考试,但是却缺少了对于知识的具体了解,在学生日后的工作中可能会有了解知识却无法熟练的运用的情况出现。而案例教学法的出现很可能是改变我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的一个转折点。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不会只是单纯的讲授知识内容,更多的是利用对于实践环节的描述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程度,再加上适当的实践活动后就能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对于理论知识也能有更好的了解,这在工程管理学科的教学中实践活动尤为重要,学生在接受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后往往都可以在实践工作中正确地运用知识。
2、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意义
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其开设目的就在于为学生打下经济、管理学以及各种可能在工作中运用到的技术的基础,对于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我国的传统教学理念并不能完全满足工程项目管理学科的教学要求,所以才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工程项目管理学科无论是在国内外都是培养业界高端人才必修的科目,也是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因此在教师讲课的时候不单单需要讲授专业知识,还必须将知识的具体运用手段结合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一一讲解,这样课程的进行不但可以让他学生学习和巩固理论知识,而且还锻炼了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从根本上理解课程知识。由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在整个相关专业中的重要地位,如果还是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就很可能会导致下列现象:学生虽然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成绩并且都掌握的比较到位,但是在遇到书本以外的实际问题的时候却没办法灵活运用知识,只能死记硬背书本上的例题中出现的问题。这种情况的额出现主要是因为传统模式的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方法中并没有关于实践动手的环节,在只教导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下教导出来的同学就很可能造成理论与实际只是脱节的现象。而案例教学法是在讲课过程中利用事先设计好的工程案例来让同学们都能参与到对实际问题解决的操作和思考中,因此现如今的教学大纲都加入了对于案例教学法的深入应用研究。
二、案例教学法的准备事项
1、案例设计
工程项目管理与普通学科的教学过程有较大的差异,在设计其案例的时候需要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
(1)选择材料选择案例的来源一般是从公司和书籍以及互联网等途径进行查找,也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自行设计,但是独立制作大量的课件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一般都是通过查找的方式进行取材。案例教学法的特殊点在于这不仅是对于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对于教师包括备课,授课和后续工作等一系列工作的改变,因为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在选取案例材料的时候对于教师的要求往往要求较高,需要对于授课内容中的理论知识有相当程度的了解才可以准确的找出所需要的案例并且将其融入到授课过程中,最好能够市场去试工现场进行实际调查,才能够联系实际挑选最好的案例。
(2)教案设计在案例教学法中由于学生在初期都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所以案例的教学往往都不会有实际操作,一般情况是通过将案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讲授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而课件的制作中不能生硬的插入案例,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际案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而案例的设计一般都不会直接给出解决方案,否则就与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填鸭式教育一般无二。
教师在设计案例的时候需要对于案例本身选取一个与讲授知识有关的方面进行询问,最好能够结合实际的生产应用。在设计课件的时候还可以在互联网搭建自己班级的网站,将相关的课件都上传到网站便于学生浏览。网站内容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点:课程标题、教师名单、教学大纲、具体教材、多媒体课件(如PPT等)以及各种相关的课程作业和课后习题等。
2、实际运用
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实际实施的过程如下:首先可用过电子邮箱或者上传至网络亦或者由班长分发,通过各种方式将理论知识部分的课件提前交给学生们观看和预习,让同学们都能对于课程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然后在正式上课的时候老师需要收集学生们对于理论知识中不甚明了的地方,然后在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就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解,这就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最大程度上解决学生们的难题,从而快速的完成学生们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然后就可以抽出时间进行实践活动或者留给学生们更多互相交流的时间。在理论知识讲授完成后老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为同学们展示诸多实际案例,从而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案例的讨论不止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也需要交给学生们互相交流交换想法的时间,不能让其形成思维定势,否则很可能教师的授课内容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在对于案例的讨论过程中要尽量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思考从而得出最终结论,而不是直白的填鸭式教育将知识直接交给学生,最终让学生们在互相的讨论钻研出案例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与实践动手能力。
三、实践教学法的注意事项及实际运用
1、案例的选取原则
在案例教学法中案例是最重要的授课道具,因此对于案例的选取必须严格谨慎,教师需要对于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整个教学大纲都有很深的理解。然后在案例的查找过程中要尽量选取和学生专业知识息息相关的部分,不能只是擦边,应该选取在解决这个案例时要运用各种方面知识的例子,最好在内容上具有相当的全面性,才能最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案例所用到的知识需要和当前的教学进度相吻合,才能第一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这在以后的工作生涯中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其选取选择可分为以下几点:
(1)相关性:案例内容要与学生所学知识息息相关,不可以与所学知识脱节,否则就起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最好是和当前学习的进度相吻合。
(2)全面性:要全方面锻炼学生的能力,不可以偏概全只偏侧讲某些内容。
(3)简练性: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教学时间,不可以因为实际案例的讲解拖延教学进度。
(4)明确性:对于所选案例一定要有明确的知识概括,对于解决方案也是一目了然,否则不便于教师的讲解工作。
2、教学方式需要灵活多变
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也有很多失败的例子,不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讲授案例,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浪费了人力物力。在教师的实际讲授过程中需要针对讲课内容进行调整,甚至在学生吸收知识程度不同的情况下都需要因人而异地改变教学方法,不可以死板的只运用一种方法进行教学。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表现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讲解型这种形式的案例教学法是让学生自行进行预习,在课前就将案例中存在的问题都整理出来,然后在课程上就可以直接向教师提出问题,这时候教师的教学进度就能加快,节省了讨论时间。而在某个同学进行自己想法阐述的时候其他同学也可以针对这点进行询问,比如在工程项目管理的案例中往往都会有风险管理的内容,同学们就可以针对风险管理中的防护措施进行阐释,将自己所想的风险预防方法说出来供大家参考。
(2)辩论型在较为大型的案例讲解中可以使用这种形式的案例教学法,因为大型的案例中往往都会有很多争议性的问题出现,这时候采用互相辩论的方式往往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方法是教师先结合案例本身来向同学们提出一个有争议性的问题,接着将学生们分组,由不同德组别持有不同的意见观点进行辩论。比如在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管理案例中,在选择风险应对方案时候往往都会有很多选择,而教师在学生辩论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经理,采购员和生产管理员等等职业,然后代入身份进行案例的争辩。由于案件的背景不同,辩论的方式也多有不同,比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提供沙盘模拟现场进行辩论。此外还有很多教学的方法可供选择,具体要按照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判断。
3、教学总结工作
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学工作的最终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于案例教学中的每一步骤教师都应该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分析得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因此归纳总结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如果少了这一步骤,很可能就会造成教学效果不能有效的提高,归纳的时候一般分为以下几点:
(1)学生发言:学生在课堂上对于案例的看法和问题都应该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一般来说要以鼓励为主,给学生学习的动力。
(2)自己的看法:在总结了学生的发言后也应该给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的解决问题,但是切忌使用肯定性过强的话语,会影响学生的主观判断,要尽量使用委婉引导式的发言。
(3)布置作业:在案例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在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额分析,然后根据相关内容布置一些课后习题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
四、考核形式的改进
我国目前在工程项目管理的考核过程中大多是考核卷面知识,很多学校都是如此,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存在许多缺点,比如这样只能检测出学生对于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而不能真正测出学生对于知识的具体运用和实践动手能力,这就造成了学生在考核过程中都会采用考前突击的方式来应付考试,而不是注重真正重要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引进了案例教学法的同时,也应该同时改进考核的方式,比如将考核成绩分为几个部分,降低笔试成绩的比例,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而平时成绩则可以根据平时学生的实践操作以及课堂发言等决定。这种考核方式的好处是可以从总体上来评价出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而考核的最终成绩也有很大的含金量,其中包含了对于学生论述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还有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估。
五、结语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高的课程,而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仅仅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生在实践工作中势必会有很大的困难,而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做法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所带来的缺憾。其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其具体实施过程还存在很多难点需要克服,在普及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措施将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整理分析,从而与时俱进,彻底改进我国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
第二篇:“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
浅谈“案例教学法” 在中高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应用
一、背景:
对外汉语教学界在文化问题上已达成基本共识: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理想的对外汉语教学应使学生既习得目的语,同时也掌握目的语文化。众多学者都曾提出: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只有学生掌握了目的语的文化背景,他才算真正掌握了这门语言。
虽然明确了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大原则,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中高级阶段。在初级阶段,文化内容多依附于语言教学之中,没有必要,也很难从语言教学中剥离出来。但到了中高级阶段,就有必要开设文化专题课了,而过去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以“教授”为主。这种教学方法虽也有其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弊端。首先,从教师教学的难易度来分析,文化因素小像语言点那样容易讲清楚。其次,从学生接受度来分析,学生而对的是完全小同于自己母语文化的异质文化,仅凭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理解起来难度相当大,因而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尝试在中高级阶段的文化专题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将文化专题与提高语言技能巧妙融介,希望以此来开拓、丰富中高级阶段文化专题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 方法。
二、概念梳理:
我们现在研究的“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代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于1870年前后最早应用于法学教育中,是英美法系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国法学院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后来被广泛用于其他学科,如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从19世纪70年代起一直到现在,这场教法的改革仍在持续。众多学者如Lawrence, Lang,Kowalski,Shulman等纷纷著书立
说讨论这种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时至今日,哈佛商学院里已有超过80%的课程是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基于各种理论和相关实践,人们对案例教学法的界定也各有侧重。柯瓦斯基(Kowalski)认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进行研讨的教学方法。f21它除了可以用来传授资讯、概念以及理论外,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推理、批判思考、问题解决的技巧。舒尔曼(Shulman)定义案例教学法是利用案例做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3]曼莎斯(Merseth)认为:案例教学法可以包括大班级及小团体的讨论、案例里的角色扮演、或案例撰写。[4]哈佛工商学院也曾将案例教学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些案例常以书面的形式展示出来,它来源于实际的工商管理情景。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因此,案例教学法既包括了一种特殊的教学材料,同时也包括了运用这些材料的特殊技巧。而国内的《教育大辞典》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某些科类的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而在教育学中,人们又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教学中的案例方法,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实际教育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学生思考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以往的应试教育使用的是脱离实际的教条式的学科教材,满堂灌和填鸭式的课堂讲授,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当敌人的考试方法。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了。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条件下的信息传输主体单一化的格局(教材+黑板+粉笔)已经被打破,教师不再是惟一的信息传播主体,而且也不再拥有惟一的信息话语主导权,变革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推行案例教学法势在必行。
三、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阶段文化课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从实践性来分析
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是真实的案例素材,学生需要进入案例所叙述的真实情境中去体味、感悟,进而让学生进行仿真的实践操作。因此有人曾简明地概括案例教学的特征是:“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练,到实践中去”。案例教学的这一特点与中高级文化课的要求小谋而介。从某种程度来说,针对留学生的文化课并小是单纯的输入性活动,而应是一种师生基于实际情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探讨。从这个角度分析,案例教学的实践性与中高级文化专题课的要求是相吻介的。
2.从互动性来分析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融入学生群体之中,与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相互交流、奉献并获得。因此,案例教学提倡“四个自由开放”,即自由设疑开放、自由思维开放、自由讨论开放、自由选择开放。这样就会创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多维互动的教学情境。在案例讨阶段,教师与学生是教与学的平等互动关系,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案例”这个平台上进行平等的对话。案例教学的这一特点非常适介于针对中高级留学生的文化专题课。因为本课程针对的是处于异文化圈的留学生,文化课的目的并小是简单的单项灌输,而是在与其本国文化的对比讨论中使他们了解中国文化。从这一点来说,案例教学法所营造的平等、互动的讨论氛围,正可以为文化专题课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以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3.从适用对象来分析
分析案例教学法,我们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强调在交流中学习,同时也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如果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会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是初级的汉语学习者,对于案例小能较好地理解,那么也就无从讨论,案例教学法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而在中高级阶段,学生的语言水平相对于初级阶段有所提高,可以进行有效的讨论,因此引入案例教学是可行的。
四、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文化专题课的优势
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我们认为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文化专题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收集资料,以便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案例教学法主要以讨论为基础,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换成主动参与,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同时也可以转变学生角色,使之成为问题解决者,而非只是文化课程的学习者。
(三)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文化专题课可以在进行文化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使文化教学与语言技能的提高同时并进。
五、案例教学法现存的弊病及其发展方向
尽管案例教学法其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其具备了诸多优点。但与其他教学方法一样,其自身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彻底贯彻的难点。有下几个方面
在教师中有些人认为案例教学仅仅是以案例为媒介,以增强教学过程中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为主要目的。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把案例看作是传授知识的一种说明和补充,将其本质看作是简单的归纳法而不是发现法,自然就不能从案例中发现一般性的假说,更谈不上对假说的实证分析,这样的理念不能将学生实质性地由学习的客体地位转变为主体地位。此外,案例教学加重教学者负担,教师要花比平常更多的时间准备熟悉教材和案例。目前,适用于相关学科的经典案例有限,主持案例讨论对教师的知识和引领案例研讨的经验和技巧更是一大挑战。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 引领能力,而不是只能喋喋不休向学生进行从概念到概念的演绎。
案例教学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求较高。由于案例教学过分侧重于分析案例,学生主要通过课前预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课前准备的程度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由于准备不够充分会使学生在案例讨论时陷人困境。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能事先做出充分的准备。在学生准备不够充分的课堂上,学生可能会沉默寡言或发言偏离主题无法达到既定的课程目标;亦或是出现完全相反的局面,发言内容过于分散影响其教学的主题。而且,案例教学课堂对班级人数也要有所考虑,人数过多不利于案例讨论。可现状是大多数的教学课堂人数较多是普遍现象。所以说案例教学法的成效可能因学生背景、学科类型及班级人数而异,中等程度以下的学习者不十分适于参加这样的课堂教学。
综合上述分析,从案例教学法的发展史,人们给予的各有侧重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我们应该可以确定,该教学方法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当然,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和探索。我们应该理性地去实践。我们一方面要在实践中去探索其要旨,另一方面也要明了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更要为如何解决目前能够胜任案例教学的师资缺乏,典型有代表性的案例不足,考评学生困难等问题找到解决办法。21世纪教育的中心必须由知识的系统积累转变为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案例教学法确实是一种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面向未来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之所以有一定的空间能在教学中运用,是因为知识和能力不是经由别人告诉而得来的,必须经过学习者的主动接受,积极反思内化而得。
第三篇:浅谈项目管理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和来源,直接维系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只有把管理的基点放在项目管理上,通过加强项目管理,实现项目合同目标,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提高工程投资效益,才能达到最终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获得良好的社会信誉。
【关键词】项目管理。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建设工程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性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可概括为:自建筑工程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使建筑工程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的系统管理。经过几年在不同项目工作中的体会,仅从人员、队伍、技术、造价、文化建设几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总结,并就此浅谈项目管理在工程项目中发挥的积极的作用。
1、项目部人员管理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项目部的管理人员是一个项目的龙头,项目经理就是指挥中心的大脑。项目部的人员管理,要靠制度、靠教育及人员自身的品德修养。具体的岗位职责,明确的任务分工,让每个岗位人员清楚哪些是自己必须完成的。在分工的同时,我认为要更加强调协作,一个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同专业的技术和服务。要教育管理人员坚持五个学习:
一是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挫折观,提高政治素质,先做人,再做事。
二是向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学习,他们在工程上经历的多,看到的多,处理的问题多,干工程,经验是巨大的财富,必须虚心向他们学习。
三要向身边的同事学习,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闪光点,生活习惯上的、工作态度上的、待人接物上的、专业技术上的、言谈举止上的、吃苦耐劳作风上的等等,都需要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复合型人才。
四要向一线工人学习,因为工人是对工程具体操作技术最具有发言权的亲历者,像钢筋的焊接工艺、绑扎技术、模板及脚手架架设技术、混凝土捣固技术、机械设备操作技术等,都需要从他们那里得到一手资料,才能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有效指导施工。
五是继续向书本学习,学无止境,把从实践中得到的知识,再回馈到书本上,使实践得以升华,经过书本理论学习,再指导以后的现场工作。经过一个对项目人员的有效管理的过程,真正达到干一项工程,创一方信誉,赢得一片市场,培养一批人才。
2、施工队伍管理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利用劳务分包的形式进行项目施工已形成一种格局,民工队伍大量参与工程建设,成为了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坚持分包队伍“准入”制度的前提下,合理选择队伍,适时签订劳务分包合同,坚持以人为本管理原则,建设民工小区,改善民工生产生活条件,配发劳保用品,保证民工工资足额及时发放。由于民工来自全国各地,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组织相对松散,为让他们适应项目的技术、质量要求,进场前必须经过安全教育、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逐步走上正规化、规范化的轨道,形成民工与技术人员一起奋战在生产一线的良好局面。民工队伍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他们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加强劳务分包队伍管理,严格执行劳务合同,兑现奖罚承诺,关心民工生活,其实就是成就自己的项目,成就自己的企业。
3、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技术管理不到位,工程质量将无法得到保证。因此,选择一名有经验、有责任心、能力强的总工程师尤为重要,再根据项目需要选配合适的工程部长、工程师、技术员、试验员等岗位人员。技术管理工作要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满足可追溯的原则。项目部领到图纸后,要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认真进行自审,熟悉图纸,弄清设计意图、工程特点和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好记录,参加业主(监理)主持召开的图纸会审,提出问题,弄清情况。对设计变更应及时办理手续,建立好台帐。工程各子项目开工前,总工程师要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就施工项目的内容、技术标准、工程特点、设计意图、施工方案与要求、施工顺序、工期、进度安排、工艺质量标准、设备物资供应的安排、安全质量措施等进行技术交底,对施工队的技术交底要分批、分段进行,派专门的技术人员贯彻控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要及时、完整、真实,指定专人负责收集竣工所需的技术资料并进行整理、编目、分类、装订成册,为工程交工验收提供依据。技术人员要积极学习和推进新技术的应用,聘请专家对工程出现的技术难题进行会诊解决,开展全员参与技术创新的活动,为工程献计献策。
4、造价控制
工程项目在建设程序的不同阶段,造价控制各有特点:
4.1 前期阶段的造价控制
这里所讲的前期阶段是指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到总体设计完成止的工程建设阶段。一个工程项目的决策是否正确,方案是否经济可行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造价。数据表明,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达到80%。因此,要控制工程造价,必须做好前期工程造价管理。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采用不同的专业概算定额或估算指标,重点结合已建类似项目的造价指标进行分析,细致做好各专业的投资估算,形成投资最高限额,以便为建设前期阶段提供一个合理的造价确定与控制保障。
4.2 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把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作为一个重点来进行控制,是因为在总体设计投资限额完成后,有效地控制造价就从设计阶段开始。只有在设计工作尚未完成,在设计图纸未交付实施之前就把好工程造价管理第一关,才能为总体工程造价控制打好基础,因为后续的造价控制都是在施工图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的。如果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未能肩负起优化设计与有效控制造价两付重担,则势必增加工程不必要的投入,造成浪费。
4.3 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是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据统计,建设项目在实施阶段工程施工费用约占整个工程造价的60%左右。因此,工程实施阶段对工程造价的直接影响很大。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包括招标管理、现场签证、变更审查和结算管理4个环节。
5、结论
总之,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工程企业都在不遗余力地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水平,以求在竞争中获得领先地位,同时,工程项目的成功管理不仅对项目、对企业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对国家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结合理论和实践中经验的积累,探寻适合工程建设项目的组织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锦.抓好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几个重点[J].陕西建筑,2009,(173):79-83.[2]王烨,白雪飞.浅谈工程建设项目管理[J].科技向导,2010,(04):267-268.
第四篇:案例教学法在德育课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德育课中的应用
【摘 要】在德育课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既是德育课教育教学的方法改革,也是德育课本身发展创新的重要课题。本文着重分析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程序;案例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并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德育课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价值。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德育课 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展示,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总结,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中学习课程基本原理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这种教学法对于教师提高学生兴趣,加强课堂效果,促进学校德育课教学改革和加强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1)符合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教育学的重要原则。案例教学法是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
(2)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人类的基本认识规律是由现象到本质,由大量的、合乎实际的感性认识,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最后上升到理性认识。案例教学法从案例(感性认识)入手,并上升到理论高度,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
(3)符合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在分析事物时,要从特殊的具体的现象开始,然后上升到普遍的抽象的理论,再用得出的理论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案例分析法正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4)体现“三贴”原则。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德育课要紧密联系实际,贴近社会、贴近职业,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
二、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程序 1.教师选择、展示案例
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选择案例,并尽可能清晰、简明地向学生展示案例。选择的案例应具有目的性、真实性、针对性和时效性。(1)案例教学要有目的性。教学大纲指出:“要注重增强学生的职 业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提高职业道德认识,激发职业道德情感,指导职业道德行为,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训练结合起来,做到知、信、行统一”。(2)案例要真实准确。选择真实的案例作为素材,一方面体现了教师治学严谨的态度;另一方面,这样的案例说服力更强,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3)案例要有针对性。选择的案例要适合教学内容、学生思想实际和所学专业实际,选择恰当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案例要有时效性。陈旧的案例会打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相反,新鲜生动的案例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
2.学生思考、分析案例
这部分内容留给学生在课堂外完成。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解读、发现关键信息和核心材料,然后联系相关的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就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向参与式互动教学,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所选的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就要求学生必须提高分析、应变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3.小组交流、讨论案例
小组交流、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案例教学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再由各小组推荐代表参与全班的交流。在交流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坦诚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允许有不同思路、看法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但讨论不能偏离教学目标和讨论提纲。同时,教师要会倾听、善引导,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意见,对正确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要充分肯定,对模糊的认识和错误的观点适时给予纠正。最终达到在不同观点的撞击、不同思路的启迪和不同角度的论证中深化对案例的认识,理解。
4.教师总结、点评案例
案例交流讨论结束后,教师根据案例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结合学生的交流讨论做出归纳和总结,客观地评价不同的观点,着重说明争论的焦点,提出自己的分析解释。教师的总结是对学生的讨论、分析、评价做中肯回答的基础上的升华。为此,教师要观点明确、清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避免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脱节,方能给学生指引出正确的方向。
三、案例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 1.树立“双主体”教学理念
“双主体”教学理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均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对教学过程负全责,主持设计、规划安排教学过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是参与者和接受者,突出的转变是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真正的认知主体。案例教学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体现“双主体”的教学理念。
2.教师驾驭案例教学的能力要强
案例教学对德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德育教师广泛地涉猎哲学、社会学、青年学、伦理学、美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在实施案例教学时,教师需思路清晰、思维缜密、分析有力、论证充分,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探究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和所包含的人生哲理。在交流讨论的环节中,教师须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避免学生对社会、生活产生消极、悲观的心理。因此,教师要善于掌握讨论的节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处理课堂上出现的突发问题,既要表现出果断和坚持原则,又能巧妙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打破尴尬局面,随时注意把学生引领到正确的观点和立场上,保证教学有序、顺畅和高效的进行。
3.坚持案例探讨和理论掌握的有机统一
在德育课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并不是完全抛弃理论讲授,而是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达到案例探讨和理论掌握统一的效果。与其他课程案例教学不同,德育课的案例教学不能脱离理论而独立存在,离开理论的案例教学,往往会导致讨论与课堂内容脱节或相背离。
四、案例教学法在德育课中的作用 1.案例教学法的诱导作用
经典的案例教学,具有诱导的作用,可唤起学生的注意心理,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保证教学有序进行。例如教学《经济常识》 “货币的产生及本质”这一知识时,我选择了时装专卖店的案例,我市近几年来时装专卖店越来越时髦,也越来越多,经营的都是名牌时装,当你们走进专卖店也一定十分渴望自己能拥有它,穿上它。是企求营业员无偿奉送?还是像孔乙己那样窃书不算偷?用什么样的正当方法去获取呢?学生们自然而然会说:用钱去买。“钱”又是怎么样来的?我们现在手中的钱(指纸币)为什么能买回自己所需要的名牌时装、鞋子、电冰箱、电脑等产品?钱为何会如此神通广大,纸币与货币之间有关联吗?想要了解和掌 3 握其中的奥秘吗?现在就请同学们一起学习本节课内容:货币的产生及本质。有了这样的新课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会被调动起来,急着要知道货币是怎么样产生的,什么是货币等知识,直到点出本节课要讲述的知识与重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达到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2.案例教学法的激励作用
实用的案例教学起着诱发学生的期待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作用。例如教学《哲学常识》“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一知识时,我采用“祖国统一”为案例,让学生看了一个四分钟的资料短片后围绕“祖国统一”话题自由发问。学生提出了“统一问题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说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为什么要急于解决台湾问题?怎样才能解决台湾问题?台湾会不会真的独立?”等问题,经过认真思索,大家积极讨论、争相发言,课堂学习气氛高涨活跃,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唯物辩证法“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的方法论要求。
3.案例教学法的协调作用
恰当的案例教学,可以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心理,营造一种愉快、欢乐的课堂氛围。哲学课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同时也伴随着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学生往往是怀着十分紧张的心理进入学习的,加上哲学课自身的特点,学生是不会对其产生浓厚兴趣的。因此,应发挥案例教学法在师生情感交流方面的协调作用,想办法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创造一种寓教于乐的气氛。如教学《哲学常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笔者这样导入:“在哲学史上,关于‘什么是意识’,说法无奇不有。①意识是神所赋予人类的,如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认为,人的精神和灵魂是上帝直接创造的。②意识是人的头脑里自生的,如孔子认为有‘生而知之’的人。③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如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④意识是一切物体固有的特性。究竟什么是意识?上述说法正确与否?这就是今天要解决的课题‘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这样的导入可以很好地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起着教学协调的作用,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状态。
五、案例教学法在德育课的应用价值
案例教学法是德育内化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方法之一。案例教学法促使德育课教学更多地关注现实社会和实际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后进学生,本身就存在不喜欢听课、对学习没有 4 兴趣的问题,如果只从理论上分析原理,学生不愿意听,也未必听得懂,即使听懂了,也不会感受太深,但是如果把这些枯燥的理论融入案例中,从抽象到具体,那么枯燥的理论就获得了生命。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能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并提高实践能力,能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是一种很适用于德育教育并落实能力本位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德育课亲和力的有效形式。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对实现德育课的教学目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真正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从思想高度赞同、从实际行动践行,进而树立正确的政治信念和目标,有效帮助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实现教育目标,培养现代社会人。
参考文献
[1]余永龙.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的应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2]杨建培.对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第五篇:浅谈案例教学法在VFP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了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VFP教学中的实施和应用,确实解决了传统教学法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对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作了进一步探索。在实际的计算机教学中,只有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教学形式 情景引入 VFP教学
Visual FoxPro(以下简称VFP)不仅是一个易学易用的数据管理系统,也是一种大众化的“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工具,因而是中职学校计算机类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和电算会计专业必开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它特别适合刚刚接触计算机编程的初学者,它的很多命令即可以用于结构化编程,也可在交互方式下,执行一条命令,马上可以得到该命令的执行结果。这种人脑指挥电脑,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初学者,往往可以起到提高其学习的兴趣的效果。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命令、函数使用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一些教材太注重繁琐的基础教学,没有体现课程应用开发的特色,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使学生有一种学习收获感,但若过分注重项目开发,如没有应有的基础知识,也很难发挥教学效果,学生只能照搬,不能灵活地运用。怎样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如何更全面正确地认识这门课程,为此,在VFP教学中要重视它的实践性,不拘泥于理论本身,在满足大纲需求的基础上,我们应不断补充新知识、新见解, 调整教学模式。如何提高VFP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在该科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方法产生的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当今世界的教育和培训中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20世纪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使用的日益广泛,这种教学也被应用到了计算机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在国内推广开始较晚,不过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能够实现师生相互促进。
教学中,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且从学生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
2.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学中,由于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学生大脑兴奋不断转移,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调节,有利于学生精神始终维持最佳状态。
3.能够采用直观易学的形式。
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
4.能够集思广益。
课堂上,教师再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在课堂上也不仅是听、看和写,而是共同探讨,开阔思路,通过实践解决问题,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1、创设情境、确定案例。
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实例,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VFP应用系统开发的第一步是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即确定系统的功能,划分系统的功能模块,建立应用系统的设计模型,形成系统设计说明书。一般在VFP教学中应将一个案例贯穿始终,并进行基本功能和需求进行说明,用作该课程的后续学习内容的主线。比如“图书订单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等。并且“案例教学法”也符合VFP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便于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2.分析案例、操作示范。
围绕选择案例涉及到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教学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示范。例如在学生学习“项目与项目管理器”时,则根据教材中介绍的项目概念:就是一个应用程序系统的开发,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需求分析、模块设计、代码编写、运行调试等一系列的开发过程。该问题可以比做一个楼盘开发过程,从而让学生理解VFP中项目的基本功能、相关操作方法。
3.引导研究,完成建构。
“案例”设计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教师在设计时要把“案例”分解成具体的、浅显易懂的、容易完成的小“问题”。引导完成后,自然地达到或完成相关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还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真正实现从学生实际出发。
4.独立探索、重在应用。
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研究讨论,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示范案例的解决要点,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5.协作学习、检查实施。
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我们只有充分认识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深刻把握课程特点,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流程,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