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中的应用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广泛,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案例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具体运用,精心准备。
关 键 字】:案例案例教学法 教学改革 师生互动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需要教师在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方法上进行一定的改革,要打破以往高中政治教学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要使师生关系为单纯的兽首关系转变为合作探究的关系充分利用各种生动具体的案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中可以说案例教学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也是对以往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同时,案例教学法又是发展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不断推动其发展。
案例教学法的思想起源于古代哲学家,教育家的实践和思考。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有“罕譬而喻”的教学思想,即通过讲解、分析例子,让学生明白一定的道理。在西方,案例教学法课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启发式问答法”,把自己比喻成是“助产婆”通过举例和提问,促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能力。总的来说,高中政治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课分以下四步:设计筛选案例,表达呈现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和总结评述案例。
一.设计筛选案例
高中政治中,案例怎样选择,其中高中的各个模块的政治教材中都提供了许多经典的案例。例如,每课都有多个综合探究的内容,可以充分利用。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可拘泥其中,可以自行设计案例。在设计案例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把握以下原则:
(一)案例的能力层次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设计案例的过程,要做到实事求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案例的能力层次要求不可过高,否则在分析讨论阶段会出现冷场现象。设置案例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为培养学生能力服务,设置的门槛过高或过低,都不会取得预期效果。
(二)选择的案例要有代表性。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原理和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列举具体的案例来说明。设置案例的目的是为了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列举的案例必须有具体性和典型性,这样才能达到反映和说明教材内容的目的。
(三)案例必须新颖,能够反映时代特征。学生生活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也是不断变化的,并且学生更易于接受新事物,如果所设置的案例过于老套,不够新颖,不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那么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所设案例越新颖,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就越高,收到的教学效果就越好。
(四)所选案例要真实,只有真实的案例才最具有说服力。因此,在教学中所选案例应尽可能真实、具体,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这样才更有说服力,案例教学法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二.表达呈现案例
案例的呈现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实施,例如,可以事先印好文字材料,在上课之前发给同学,让学生事前了解;可以通过教师的口述,这样的案例一般比较简单,案例内容较少,这样教师口述表达出来比较明了,学生易于掌握;利用多媒体展现,通过音频、视频动画等展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学生演小品、讲故事的方式展现出来,等等。然后指导学生边看书、边思考、边讨论,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通过多种途径寻找突破口。展现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去联系课本知识去思考,因此,展现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也是案例教学法的第三个环节。
三.分析讨论案例
这是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环节也是关键一步。而这一环节的关键是通过师生互动,将案例的内容与相应的教材知识点联系起来,揭示案例与教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知识结构有差异,学习思考的能力不尽相同,有的同学之看到表面现象,有的则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和规律。因此,在分析讨论阶段,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差异。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讨论的动态变化,适时引导、调整,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学生讨论的方向和主题,避免偏离主题的讨论。
(二)注意学生讨论的方式。可以分组讨论,也可以全班共同交流。
(三)注意讨论的气氛。讨论过程中如果学生过于情绪激昂,教师应适时提醒,如果讨论气氛过于沉闷,教师可以适当穿插,活跃气氛。
四.总结评述案例
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观点正确,有的观点错误,有的观点偏激,有的不合题意,这时候就要求教师在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做总结评述。教师要对学生讨论的情况做总结归纳,认真分析的学生观点的成绩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和补充性的评述。让学生对讨论案例有更深刻的认识。
案例教学法在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常用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俗话说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教师的认真探讨和实施,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操作。通过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有利于促使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学会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案例教学法的实际应用中,教师应多多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质疑,大胆创新,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的能力。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能力是无限的,只有充分挖掘,才能展现出来。同时,教师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也要大胆创新,大胆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推进教学方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大出版社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国家教育部编订
《案例教学指南》 郑金洲 著
第二篇: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课中案例教学法的探讨
内容摘要:案例教学法已成为当今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措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案例教学法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还只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中,遵循案例选择过程中的基本原则,掌握必要的案例教学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教学改革案例教学教学效果
“两课”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和重要环节之一。由于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长期以来,“两课”教学存在课型单
一、教学模式僵化等问题,使该课程的教学陷入困境,教学效果欠佳,学生“不愿学”和“不重视”现象普遍,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何提高高校学生学习“两课” 的兴趣和“两课”授课的效果,是当前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其中,案例教学法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者的青睐,它对于改变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真正提高教学效果确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就目前而言,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中的贯彻和实施并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此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和使用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案例教学法的现状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就是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由具体案例提升为抽象的理论。案例教学法能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不拘泥于对复杂的问题给出一个简单答案,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这种教学方法与我们通常使用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它有许多优点 :首先,这种方法可以启发和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思路开阔,从而调动和锻炼学生的观察、记忆、逻辑分析、想象创造和实践决断的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其次,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弥补单纯灌输理论知识,进行思想教育的缺陷;此外,这种教学方法还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课堂上主要是由学生发言,这就要学生围绕自己的观点组织好发言,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煅炼。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不仅可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且有助于创造个性,突出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也真正实现了课堂“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案例教学法最先运用于法学界和医学界,其后运用于管理学界,在教育学界得到运用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事情。目前,案例教学法在教育界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从总体来说,我们的案例教学还只是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更是只处于探索阶段,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学理念仍占据主导地位。重理论轻实务,重传授轻参与,传统的教学理念仍然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流。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只重视知识量的积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应试为教学的终极目的,这极大地影响了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和推广。
2.案例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现在许多高校尽管很重视案例教学,但对于思想政治课而言,并没有进行案例库的建设。这就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案例严重不足。库源不足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整理、编写与分析案例,从而导致一部分教师不愿意采用案例教学对传统的教学进行改革。即使有一些案例可供选择,其质量
也不高。有些甚至直接来自报纸、杂志、名人的文集、选集,作为教学案例的价值不高;有的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太肤浅,讨论分析的意义不大;有的案例所涉及的又太深奥,学生讨论分析又无从下手;有的案例所讲的问题与实际情况联系得不够密切,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把这样的案例应用于教学很难达到教学的目的。
3.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受学生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思想政治课往往不受学生的重视,大家都不愿意把时间花费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和案例分析上。这就使得案例教学这种需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的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中根本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4.教师缺乏案例教学的经验。由于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跟不上教学的实际需要,导致一部分教师不了解案例教学的方法,从而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选择的案例针对性不强,使得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两张皮”,联系不起来。二是对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安排不够科学与优化,有些教师在设计有关案例的讨论题目时,理论探讨的东西较多,而对实际的问题探讨较少。三是缺乏驾驭案例教学的能力,控制不了案例教学的进程和案例讨论的气氛。在教学过程中,当讨论跑题时,无法回归主题;当讨论正热烈时,不能把学生引向更深层次的讨论,使讨论陷入无味的争论中;当讨论进行不下去时,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出现“冷场”。
二、案例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思想政治课既要向学生传播经济、法律、政治等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社会与人生的能力,达到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因此,思想政治课具有理论的抽象性、贴近生活的现实性、关注学生思想的教育性。案例教学法由于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来选材设计不同的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中去摸索、学习处理各种现实问题的经验,从而可高效地使学生得到能力训练,增强直面社会生活的本领。案例的选择对思想政治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来说,案例选择应包括以下原则:
1.典型性原则。所谓典型性是指所选择的案例必须主题鲜明,含义明确,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有价值的实例,符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这样的案例才最能显示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意义,反映教材的需要。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就能探索同一类事例相同的内在规律,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
2.时代性原则。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选择的案例必须做到思想新、观点新、故事新、角度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明显的个性特点,见解独到,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能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在选择案例时,要选择那些真正反映时代精神的案例,紧扣时代脉搏,不断地推陈出新,反映现实问题,反映社会热点,从而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时代发展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3.趣味性原则。思想政治课的知识很抽象,学生学习起来十分吃力。如果再遇上一个一味地强调记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老师,学生上起思想政治课就会更加索然无味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案例教学中,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趣味性。只有选择了学生感兴趣、喜欢读的案例,他们才会就案例涉及的问题进行思考、展开讨论。利用兴趣这一有力的工具,刺激他们的兴奋点,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兴趣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去分析案例,解决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从而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4.客观真实性原则。客观性真实性是案例的首要条件。所选的案例都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真实存在的事件或故事,对事件或故事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要如实介绍,不能凭空
想象和杜撰,也不能随意取舍或歪曲事实的真相。因为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让学生相信我们的理论并应用书本的理论,如果案例是虚构的,就很难让人相信,甚至产生反感情绪,这样的案例教学将起到极坏的作用。
三、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技巧
案例在教学中使用是最重要的阶段。案例的收集、选择通过使用发挥作用,学生也是通过此环节受益,应当特别重视案例的使用。案例教学中,掌握必要的案例教学使用的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1)要学会引导学生阅读案例。阅读案例阶段是学生熟悉案例和产生疑问的过程,在阅读案例阶段,教师要学会设问。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将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过于艰涩学生又很容易失去学习的耐心,难度一定要适中。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机构,另一方面要注意新旧知识点的衔接;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自学潜力;一方面要考虑案例的深度,另一方面要考虑学习的理论内容。
(2)要学会驾驭案例讨论的过程。案例讨论过程是集中学生集体智能,解决案例问题的阶段,也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案例讨论的形式多种多样,案例讨论的过程有不可预测性,因此如何正确地引导将成为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关键。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大胆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活跃案例讨论的气氛。但也要注意,在课堂气氛过于热烈时,要会“降温”,以防陷入无为的争论;当讨论出现“冷场”时,要及时地引导学生看书,对案例进行再次必要的分析。二要加强引导。在讨论的过程中,作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随时注意把学生引导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原则的道路上来。三要恰当地点评。对于明显错误的观点,要及时指出错误所在和错误的原因,并提醒学生注意克服和避免;对于一时难以得出结论的问题,应鼓励学生深入讨论和研究;对于正确的观点要及时予以肯定,并要求学生作好笔记、探讨得出正确观点的方法和思路。四要善于追问。对待案例所涉及的问题要做寻根究底的追问,不能只限于得出书本的结论,满足于已得的成果。要善于把问题引向深入,做全方位、多角度的追问。
总之,在当前形势下,科学地选用案例教学法,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案例教学法只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要优化课堂教学,并不是简单地以一种教法替代另一种教法,而应是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它必须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进一步认识了解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其优势,运用案例教学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有其现实意义。
第三篇:案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以SEFC Book 7B Unit 5 Reading Traveling abroad为例 摘要:近几年,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逐渐被重视起来,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但其在英语教学,尤其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是很少使用的。本文以一篇英语阅读课为教学案例,通过案例呈现和案例反思来展示案例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过程,体会其在教学中的突出优势。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用
一、引言
在教育改革的呼声中,教学的改善已为各界所重视,但很少会有教育者创造新的教学模式,他们会满足于过去一直使用的教学方法,但也会去寻求更好的教育学生的方法。显而易见,案例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从案例教学法的定义,特点及在具体教学中的使用来简要介绍这种方法,以突显其在具体使用中的优势。
二、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是当前中小学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最早应用于美国教育,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础,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设计课堂,辅助和鼓励学生学会学习,整个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案例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主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并将其运用于实践。并且学生在案例教学营造的真实的场景中,掌握知识和活用知识的能力也得以提高。总之,案例教学能打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以致用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案例教学的优势不言而喻,而我国针对其的系统化研究却为数不多,尤其是有关高中英语教学的案例则更是少之又少。研究案例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案例的学习更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此种情况,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七Unit 5中的阅读课为例,具体来看案例教学法在英语阅读课堂上是如何实际操作的。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一)设计思路
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贯穿始终,教师只是课堂的指挥者和引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配任务,合作交流,最终共同完成课堂任务。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热情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选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为关键。如,在热身环节,以头脑风暴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为他们建立信息沟;在读前,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题目预测大意,以培养学生预测信息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以略读的方式培养学生迅速捕捉信息的能力,以仔细阅读的方式要求学生把握文章的细节;通过角色扮演这一课堂活动,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完成家庭作业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本课的教学过程可设计如下所示。
(二)教学过程 Step I 热身
Activity 1: Discussion The teacher shows students some pictures and asks them : 1.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most? Why? 2.Think about what would you feel if you were in a new country.设计意图:新课开始前,教师向学生呈现一些图片,进而提出相关问题,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出本课的话题。设计这一活动时,教师要把握好时间,注意不要播放过多的图片,同时要鼓励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
Activity 2: Brainstorm T: “What should you take into account before you decide to study or travel abroad?”
设计意图:教师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联想与旅游及出国留学相关的词汇与表达,为新课的开展建立信息沟。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出给答案,最后再帮他们总结归纳这些单词。Step II 读前活动
Task: Reading the title and making prediction Before reading, the teacher lets students read the title and then discuss the question: What do you think Xie Lei might find difficult in a new country? 设计意图:在进入正式阅读之前,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题目,判断文章的文体。根据文体预测文章内容,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有效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同时,预测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增强阅读效果。Step III 快速阅读
Task: Read the text fast by skimming and find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设计意图:在快速浏览全文后,学生把握住每段的主题句,有效的处理了文章的信息,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大意。在完成此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时间的分配和把握,尽量控制在5分钟之内,且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和效率。Step V 巩固 Task A: Role play Suppose A is a journalist and B is Xie Lei.The journalist can ask Xie Lei different questions abouther life and study abroad.The following phrases may be helpful:get along, make progress, adjust to, it is the first time..., get used to,etc.Students are allowed to discuss within their groups for few minutes and then the teacher will ask one group to act in the front of the whole class.设计意图:在英语教学中,role-play这个游戏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想象去扮演自己所喜欢角色,因此在场景中英语的应用也会更加印象深刻。学生在采访的过程中,需要与同学讨论,在纠错的过程中,产生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开发其人际交往技能及语言技能。该活动也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巩固,实现了知识的活学活用。设计这一活动时,教师要注意时间的把握和课堂纪律的维持。Task B: Discussion The students work in groups of four, and each group choose one of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What good qualities does Xie Lei have? 2.What should you do when you meet with difficulties in your study or life?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思考这些问题,吸取谢雷的优秀品质和不畏艰难的精神,进而树立学习好英语的信心。教师要确保每位同学都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来,以保证讨论的质量。
Step VI 布置作业
Write to your friend who is going to study abroad, talking about Xie Lei’s experience in England and giving your comments on studying abroad.设计意图:在系统学习了本文和深入探讨之后,学生了解了出国学习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并积累了一些与之相关的表达。因而,该项作业,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实现学以致用。
(三)案例反思
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所给的阅读材料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技能。本节阅读课教学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进行语篇学习,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不断接触语言材料、领会语言内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贯穿始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过程流畅自然。教学活动分为课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阶段。课堂结构紧凑,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以整个课堂信息为主线,采用活动的形式,步步跟进。每项活动教师先行布置,学生单独或分小组探究解决,任务难度由浅入深,引领学生一步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体味英语语言的魅力,在探究、讨论、交流、展示中不断地得到语言实践和锻炼,使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得以提高。
(2)从学生角度出发,科学分配课堂时间。教师在布置每个任务后都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为学生独立学习、合作探究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如,在略读过程中,教师明确分配了阅读任务,并且限定了学生的阅读时间,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训练了学生归纳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3)任务设置的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活动的设计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同时,尊重学生差异,分层设置学习任务。层次稍高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完成任务,对于基础稍差的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寻求大家的帮助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四、结论
总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优势明显。将案例教学引入英语阅读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尝试,它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将实现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培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当然,案例教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限制,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完善,将案例教学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从而为学生服务,为课堂教学服务。参考文献:
[1]陈琳,程晓堂,高红德,张连仲.英语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柯爽.浅析案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远见,2011(4):117.[3]刘颖.案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J].教研探索,2011(41).[4]孟婉静.案例教学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J].科技信息,2008(3):246.[5]茅和华.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98-99.[6]张明杰.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务实[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第四篇:“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
浅谈“案例教学法” 在中高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应用
一、背景:
对外汉语教学界在文化问题上已达成基本共识: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理想的对外汉语教学应使学生既习得目的语,同时也掌握目的语文化。众多学者都曾提出: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只有学生掌握了目的语的文化背景,他才算真正掌握了这门语言。
虽然明确了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大原则,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中高级阶段。在初级阶段,文化内容多依附于语言教学之中,没有必要,也很难从语言教学中剥离出来。但到了中高级阶段,就有必要开设文化专题课了,而过去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以“教授”为主。这种教学方法虽也有其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弊端。首先,从教师教学的难易度来分析,文化因素小像语言点那样容易讲清楚。其次,从学生接受度来分析,学生而对的是完全小同于自己母语文化的异质文化,仅凭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理解起来难度相当大,因而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尝试在中高级阶段的文化专题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将文化专题与提高语言技能巧妙融介,希望以此来开拓、丰富中高级阶段文化专题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 方法。
二、概念梳理:
我们现在研究的“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代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于1870年前后最早应用于法学教育中,是英美法系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国法学院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后来被广泛用于其他学科,如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从19世纪70年代起一直到现在,这场教法的改革仍在持续。众多学者如Lawrence, Lang,Kowalski,Shulman等纷纷著书立
说讨论这种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时至今日,哈佛商学院里已有超过80%的课程是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基于各种理论和相关实践,人们对案例教学法的界定也各有侧重。柯瓦斯基(Kowalski)认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进行研讨的教学方法。f21它除了可以用来传授资讯、概念以及理论外,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推理、批判思考、问题解决的技巧。舒尔曼(Shulman)定义案例教学法是利用案例做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3]曼莎斯(Merseth)认为:案例教学法可以包括大班级及小团体的讨论、案例里的角色扮演、或案例撰写。[4]哈佛工商学院也曾将案例教学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些案例常以书面的形式展示出来,它来源于实际的工商管理情景。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因此,案例教学法既包括了一种特殊的教学材料,同时也包括了运用这些材料的特殊技巧。而国内的《教育大辞典》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某些科类的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而在教育学中,人们又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教学中的案例方法,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实际教育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学生思考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以往的应试教育使用的是脱离实际的教条式的学科教材,满堂灌和填鸭式的课堂讲授,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当敌人的考试方法。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了。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条件下的信息传输主体单一化的格局(教材+黑板+粉笔)已经被打破,教师不再是惟一的信息传播主体,而且也不再拥有惟一的信息话语主导权,变革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推行案例教学法势在必行。
三、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阶段文化课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从实践性来分析
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是真实的案例素材,学生需要进入案例所叙述的真实情境中去体味、感悟,进而让学生进行仿真的实践操作。因此有人曾简明地概括案例教学的特征是:“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练,到实践中去”。案例教学的这一特点与中高级文化课的要求小谋而介。从某种程度来说,针对留学生的文化课并小是单纯的输入性活动,而应是一种师生基于实际情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探讨。从这个角度分析,案例教学的实践性与中高级文化专题课的要求是相吻介的。
2.从互动性来分析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融入学生群体之中,与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相互交流、奉献并获得。因此,案例教学提倡“四个自由开放”,即自由设疑开放、自由思维开放、自由讨论开放、自由选择开放。这样就会创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多维互动的教学情境。在案例讨阶段,教师与学生是教与学的平等互动关系,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案例”这个平台上进行平等的对话。案例教学的这一特点非常适介于针对中高级留学生的文化专题课。因为本课程针对的是处于异文化圈的留学生,文化课的目的并小是简单的单项灌输,而是在与其本国文化的对比讨论中使他们了解中国文化。从这一点来说,案例教学法所营造的平等、互动的讨论氛围,正可以为文化专题课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以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3.从适用对象来分析
分析案例教学法,我们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强调在交流中学习,同时也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如果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会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是初级的汉语学习者,对于案例小能较好地理解,那么也就无从讨论,案例教学法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而在中高级阶段,学生的语言水平相对于初级阶段有所提高,可以进行有效的讨论,因此引入案例教学是可行的。
四、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文化专题课的优势
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我们认为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文化专题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收集资料,以便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案例教学法主要以讨论为基础,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换成主动参与,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同时也可以转变学生角色,使之成为问题解决者,而非只是文化课程的学习者。
(三)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文化专题课可以在进行文化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使文化教学与语言技能的提高同时并进。
五、案例教学法现存的弊病及其发展方向
尽管案例教学法其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其具备了诸多优点。但与其他教学方法一样,其自身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彻底贯彻的难点。有下几个方面
在教师中有些人认为案例教学仅仅是以案例为媒介,以增强教学过程中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为主要目的。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把案例看作是传授知识的一种说明和补充,将其本质看作是简单的归纳法而不是发现法,自然就不能从案例中发现一般性的假说,更谈不上对假说的实证分析,这样的理念不能将学生实质性地由学习的客体地位转变为主体地位。此外,案例教学加重教学者负担,教师要花比平常更多的时间准备熟悉教材和案例。目前,适用于相关学科的经典案例有限,主持案例讨论对教师的知识和引领案例研讨的经验和技巧更是一大挑战。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 引领能力,而不是只能喋喋不休向学生进行从概念到概念的演绎。
案例教学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求较高。由于案例教学过分侧重于分析案例,学生主要通过课前预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课前准备的程度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由于准备不够充分会使学生在案例讨论时陷人困境。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能事先做出充分的准备。在学生准备不够充分的课堂上,学生可能会沉默寡言或发言偏离主题无法达到既定的课程目标;亦或是出现完全相反的局面,发言内容过于分散影响其教学的主题。而且,案例教学课堂对班级人数也要有所考虑,人数过多不利于案例讨论。可现状是大多数的教学课堂人数较多是普遍现象。所以说案例教学法的成效可能因学生背景、学科类型及班级人数而异,中等程度以下的学习者不十分适于参加这样的课堂教学。
综合上述分析,从案例教学法的发展史,人们给予的各有侧重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我们应该可以确定,该教学方法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当然,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和探索。我们应该理性地去实践。我们一方面要在实践中去探索其要旨,另一方面也要明了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更要为如何解决目前能够胜任案例教学的师资缺乏,典型有代表性的案例不足,考评学生困难等问题找到解决办法。21世纪教育的中心必须由知识的系统积累转变为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案例教学法确实是一种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面向未来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之所以有一定的空间能在教学中运用,是因为知识和能力不是经由别人告诉而得来的,必须经过学习者的主动接受,积极反思内化而得。
第五篇:快乐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快乐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摘要:教育部明确提出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首先要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要有所突破,因而作为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则势在必行。快乐教学法通过优化结构,创设良好新颖的教学环境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方面,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唤起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轻松快乐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在上课的45分钟里都应该贯彻快乐教学的宗旨,并重视快乐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政治课,改革,快乐教学法
由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指出:“要把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课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新课标还指出:“必须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但长期以来,在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思想的驱使下,我国思想政治课教学成为了应付升学考试的工具,考试成绩成为了衡量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主要标准,因此也导致了我们的学科教学关注的只是受教育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试能力的高低,很少注意到受教育者是否能通过学习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更是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另外,现行政治课文内容相对存在“繁、难、偏、旧”状况,且专门性、理论性知识较多,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实际生活,与其他学科知识相比较,让学生更有泛泛而谈、纸上谈兵的感触;而且,课本中虽然有一些插图和事例说明,但同样存在远离现实生活、老旧的状况,导致出现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政治课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局面。因此学生思想中普遍存在政治课难学,难懂,难背,不想学的错误认识。
多年以来,虽然很多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改进,但思想政治课教未能从整体上改变“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教学状况。常常会发生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在课堂上长篇大论,学生却听得无精打采。学生中存在极严重的消极情绪,认为所学内容枯燥乏味,书上讲的和实际生活有很大的距离,或者干脆在课堂上充耳不闻,操练起数学或英语的习题,认为考前“稍微背一背,记一记就可以了。” [1]上课教师讲空道理,交待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差地答要点。学生通过政治课学习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不知道它们在现实中有什么用,如何用,甚至觉得他们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怪有许多思想政治课教师喊出了“政治课没法上了”的哀叹。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使思想政治课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和呢?我看,除了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获取知识的要求和能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没有兴趣和主动性,如何培养能力呢?
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应用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曾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德国教育家弟斯多惠说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一个被唤醒的心灵的能量是巨大的,一个被唤醒的民族是可敬的。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担当其这个任务则是义不容辞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讲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快乐学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快乐学习法决不是嘻嘻哈哈地学习,而是自觉自愿地学,高高兴兴地学,主动积极地学,生动活泼地学,满怀信心地进取,快乐学习的理论依据愉快教学是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为依据,从情感入手,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或模式。
快乐学习法通过优化课堂结构,创设良好新颖的教学环境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方面,使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
[2](P.3-4))习动机,唤起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掌握所学知识。
1.课堂中的快乐教学法 1.1 课前
1.1.1 注意首因效应,塑造良好形象
所谓首因效应,是指两个素不相识的或者随相识但没有打过交道的人第一次见面或第一次打交道时所形成的印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一印象”。①从外表特征看,一个人的身体、仪表、言谈、姿态、风度对留给学生的初次印象关系极大,虽然首因效应只是对一个人的初步的、表面的印象,但它对日后政治课教学产生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政治课给学生的印象就是一门枯燥乏味、严肃的课程,因而政治老师更加应该注重自己的外表和气质,从第一天做起,从第一节课做起,从自己做起,让学生对政治老师的形象彻底改观,间接地也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的印象有所改变。因此,政治老师并不能再以孔夫子的外表出现,而应在打扮上更富时代特征,更具有新时代教师的风范。在妆容上,教师最好可以以淡雅清新的妆容出现,搭配浅色提神风格的套裙,或者是休闲舒适的服装,也可以依据个人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又适合上讲台的服饰,打破以往教师就是一身黑衣裳的错误论调。当然,教师的衣着也有礼仪,原则上服饰的颜色最好不要超过三种,金银配饰更应该少而
精,避免给人一种暴发户或者“圣诞树”的感觉。另外,对于每一届学生的第一堂课,教师都要作最充分的准备,从衣着、表情、一直到讲课的内容、重点、难点、时间分配、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都要精心策划,就是开头第一句话如何说,结尾如何收场、都应做认真安排。实践证明,上好第一堂课,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不仅能赢得学生的敬重,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1.1.2 课前时事演讲
教师可适当结合当前时政,每节课前请一位同学漫说天下大事,让每个学生准备、由学生自由发挥和演讲一周以内时事或个人观点,不排顺序,原则上不点名,争取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关注时政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说”完后还可以加以评析,由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给学生以较大的自由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是政治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没有学生“说”的参与,不是一堂成功的政治课,而没有老是新思想、新智慧的参与与启迪的政治课,也不是一堂优质的政治课,而无师生智慧碰撞的政治课,是一堂失败的课。让政治课真正“亮”起来,只有将说进行到底。[3](P.92)1.1.3 课前笑一笑
课前还可进行一些与课堂有关的小游戏和小幽默,让学生在欢笑声中开始新一节课的学习,给学生一个进入课堂的缓冲时间,引导学生注意力的迅速集中。1.2 课堂中 1.2.1 快乐地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政治课与恰当的导入是分不开的。巧妙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有利于学生主动配合,有利于师生双向的教学活动。一堂课如何开头,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由于教育对象不同、内容不同、开头各不相同。[4](p.51)以下列举集中可运用于快乐教学法的导入法:
寓言导入:如在讲“主观符合客观”这一节时,根据“主观必须符合客观”,讲述一个“画家画牛”的典故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故事描述的是“古时候有以为画家画了一幅两牛相斗图,甚为得意。他给朝廷的一些官员看,他们也都称赞不已,可是当他把此画给一位农民看时,这位农民却哈哈大笑,他说两牛相斗,为了用力击倒对方,它的尾巴永远是夹着的,绝不会高翘起来。画家听了之后面红耳赤,不敢出声。”[5](p.51)由此证明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画家的创作也必须符合生活实际。
又如,在讲解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时,可以引用这样的例子:有一个自以为是的年轻人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就灰心地来到大海边,想以死了解自己的生命。这时候,正好有一个老人走过,老人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他说自己不能得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他并且重用他。老人听完后从地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看,又仍在沙滩上,叫年轻人把刚才的沙子捡回来,年轻人做不到。接着,老人从口袋里取出一粒珍珠,同样给年轻人看了看就扔到沙滩上,年青人一下子就把珍珠捡起来了。通过这个寓言,让同学们学到:要使自己卓然出众,就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颗珍珠。让学生在思考中树立竞争就业观。
电影故事导入:如在讲解信用卡时,先给大家讲最近流行的电影《天下无贼》的故事。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年轻的农村小伙子为了生计到西藏打工,过年前带了所赚的五千元坐火车回家。同行的老大哥好心提醒他要防止现金被盗,憨厚的他却认为天下还是好人多,还在车站高喊他带了现金,让贼人尽管来偷。凑巧,这列火车坐了两伙盗贼,其中一伙还准备重选老大,盗贼们都想偷到这五千块来显示自己的实力。于是就上演了一出盗贼内部,两伙盗贼间,警察与盗贼间的好戏。结局是什么我们课后再谈,但请大家想想,假如小伙子所带的不是现金,而是一张信用卡,那么盗贼还能得手么?情节又将如何?”以此导出信用卡的特征,作用,优点等,即生动又有趣。
热点时政导入:如讲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之一:诚信,信誉和形象时,可以结合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的树立诚信的企业形象的时政,通过大量汕头本地的例子导入。
又如讲初二思想政治“法律规范经济行为”一节时,结合中央台“焦点仿谈”栏目中有关“黑心棉”报道,针对这一焦点导入。
歌曲、小品导入:
如在讲中华文化时,可以让全体同学起立,唱国歌,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的思想。
又如在讲初三“我国的人口问题”一课时,先播放小品《超生游击队》片断,让学生在欢笑声中思考这样一个沉甸甸的话题:我国的人口问题。1.2.2 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快乐课堂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充分体会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激起学生思想的共鸣。
如在讲《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先展示各少数民族的服饰,让同学们猜猜是哪个少数民族,再介绍些少数民族独特的节日,还可以以丰富详实的音像资料介绍我国各民族人民在新中国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最后播放
〔[5](P.91)〕 宋祖英的《爱我中华》,让课堂生动形象。又如,讲到资产阶级的两党制时,可出示“像驴之战”的漫画,使学生产生新鲜感,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维护国家统一》的教学中,可播放阿富汗战争场面的录像片段,使学生对国家主权、领土、政权有深刻的理解,逐步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方法艺术化,教学效果最优化的高度统一。1.2.3 语言的魅力
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很多种因素,其中幽默的语言具有重要作用。演说家海
因洛·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中学政治教学内容具有抽象,深刻的特点,教师若只纯粹地进行理论说教,那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若适当运用幽默的语言,则会立即抓住学生,使枯燥变得生动,深刻变得浅显,单调变为丰富,沉闷变为轻松,抽象变为具体,平淡变为神奇,学生兴趣会显著增强。借助幽默、一些社会上流传的口头语,也能给大家营造一个愉悦的氛围
如在讲反对拜金主义时,可以讲到有人为了钱使尽浑身解数,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作家投笔从“融”,银行职员持“资”以“横”,记者言为“薪”生,演员多“财”多艺,官员据“礼”力争,学生听了睡意顿消,兴趣倍增。[7](P.91)
又如在讲教条主意时,可以讲述这样一个例子:粮店的职工对经理说:“老鼠跑到油缸里去了。”经理问:“把它捞出来了吗?”答:“不,我把猫放进去了。”学生哄堂大笑,在笑声中体味了教条主义的危害。[8](P.82)
变生硬为生动活泼,这就必须改革,创造。教师在上课时,应力求做到生动,笑话不断,让学生逐渐消除对政治课的抗拒情绪,自然、自愿、快乐地接受知识。那么,怎样做到这一点?这就要做前提准备的工作,从寓言、小品、电影、相声、歌曲、时事,以及古今中外各种趣闻轶事中广泛收猎,再进行适当分类、整理,以备课堂使用。
1.2.4 开展课堂辩论,活跃学习气氛
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生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上都能自由地呼吸。如果不造就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其作用。”政治课教学如能采用辩论的形式,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例如:在“文化塑造人生”这一内容中,教材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活动:“有人认为,参加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浪费时间,影响学习,你对这种看法如何评价?”对这一问题可采用辩论法组织教学,通过正反两种观点的辩论,得出了参加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不仅可以陶冶身心,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开阔视野,还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9](P.91)又如:在讲解“人性本善”这一观点时,也可以把全班分成三组,从人性本善,性本恶,性本无三种观点进行辩论和探讨,教师再进行引导和总结,从而让学生心服口服地得出结论。
还如,在讲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时,有学生就列举出伊拉克战争,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以巴冲突等问题进行反驳。借此,教师也可组织辩论,用事实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逐渐认识到打战的只是世界的少数国家,而各国(包括美国)的主要精力依旧放在经济建设上。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出本课的真谛。在讲《货币》这课时,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组织辩论“金钱是福还是祸”。在这些辩论中,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权,以事实为依据,以所学理论为依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积极锻炼,真正体现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的要求。1.2.5 让课堂充满人情味
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对于教师的喜好程度与其学习成绩存在着明显的正比关系。学生对于喜欢的老师所讲的课,会特别用心去听,课堂情绪很好,学习效率自然就高。而对于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则刻意或者无意地开小差,甚至捣乱生事。因而,让课堂充满人情味,让学生于教师亲如一家,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列宁曾说:“没有对人的感情,就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学生最喜欢评议今人、和蔼可亲的老师,而讨厌那些等级观念强、机械刻板的老师,后者总习惯于喋喋不休地满堂灌,完全漠视了学生的存在,学生不管理解不理解都必须全盘接受,忍受着情感上的痛苦煎熬。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政治课滋生厌倦情绪,与政治教
[10](P.126-127)师在情感上隔膜起来,政治课堂必然会成为一潭死水,哪里还有什么效果。
因而,教师需积极提高个人魅力,改善师生关系。教师可运用同体效应,激发学习兴趣。同体效应,也叫自己人效应,是指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和态度,你就必须与对方保持同体观的关系,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在政治教学中,由于教材内容(特别是高中)比较抽象,知识性强,趣味性小,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同体效应的运用,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起了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在他们的心目中,觉得老师是同体的,纷纷将教师视为朋友,及时有个别不喜欢政治课的学生,鉴于朋友关系,他也会在课堂上保持有意注意。只要我们教法得当,并进行引导和鼓励,他就会逐渐对政治课本身产生兴趣。这种方法与我们平时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是同个道理。① 1.2.6 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在政治课的教学当中,可充分发挥游戏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做到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例如:让学生坐在椅子上,自己想办法把自己搬起来,结果都失败了,从而体验到违背规律肯定受到规律的惩罚,办事情不可能成功。
又如,让学生吹气球,来体验量变引起质变的一种情形的道理;让学生弹一首曲子,来体验量变引起质变的第二种情形的道理。
还有,可以让学生相互把脉,都能摸到对方的脉搏,但却无法说出对方的健康
[11](P.35)状况,为什么有经验的中医可以呢?从而体验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矛盾。
上《打开心灵窗口》一节时,让学生表演反映青春期闭锁心理的小品“父与子”,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闭锁心理在生活中的表现。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理解。1.3 课末
1.3.1 作业的布置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德曼与弗雷瑟在1996年通过试验提出了“门坎效应”。它是 ①向其霖.维普咨询.http://www.xiexiebang.com.07-01-07
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一个较小的要求,为了避免给他人留下前后不一致的印象,也就有可能接受随后提出的较大的要求。它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得寸进尺意义相近。根据这一效应,就可以在政治课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有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学生害怕作作业,特别是害怕做分析说明的作业。而这种题型又是历年来高考、中考试卷的压轴题,对它解答的如何将直接决定学生政治成绩的高低。为了使学生做好分析说明题,可以把题目按论据分解成若干个经过学生努力可以完成的相互联系,前后递进的小题,然后请学生来完成,每完成一道小题,就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学生一旦完成这些小题,迈过第一道“门坎”,再进而向他们提出归纳和概括的要求,这时候只要稍作指导,他们很快就可以整理出题目的完整答案。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无屈从压力”的情况下逐渐地从害怕做分析说明题向喜欢做分析说明题的方向发展了。①
另外,布置作业还可以结合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在学习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一课后,我可以给同学们布置这样一道作业:写一条能激励自己的座右铭,把它贴在最显眼的地方,你能时时刻刻看到它。对于那些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布置他们做这样的作业:每天在日记中肯定自己的优点,把自己的优点每天都回忆一遍,写一遍。努力改变走路姿态,每天抬头挺胸,自自在在,从从容容地走路。[12](P.82)1.3.2 课堂的总结和复习
在每节课开头或结尾,可以对上节课或本节课所讲的内容进行男女交叉提问,对回答不下去的同学,要求他唱一首由回答出来的异性同学指明的歌曲。歌曲的指明权是对回答好的学生的奖励,唱歌是对回答不好的学生的惩罚。当然,对于那些实在不会唱歌的同学,经本人申请,可以改换别的方式。只要看到课表上有政治课,他们就知道我要提问,便主动复习,课堂上也自觉记忆,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复习的好习惯,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塑造了教师的良好形象,一举三得。[13](P.51)1.3.3 放学前一刻
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在放学或者下课前的那段时间,由于生理疲劳或者其他原因,会不自觉地看时间,期待着下课铃的到来。这时候,教师可抓住学生急于下课的心理,激发另一个记忆高潮。2.快乐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以趣带学的教学法所收到的效果是很明显的,活跃了课堂,乐趣无穷,无约束感。但是,在进行快乐教学时,要主意几条原则: 2.1 快乐教学应符合学生年龄与科学性
教师在进行快乐教学时,应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符合,避免提出
过于幼稚或者过于深奥等不切实际的问题。另外,快乐教学中的科学性是前提和基础,教师应当在坚持科学性的前提下去追求生动性,这样的例子才会对学生产生教
育意义,才能发挥它的教育作用。2.2 要注重快乐教学的适度性。
快乐教学是调剂课堂气氛,引领学生乐学、爱学的方法之一,但传统教学模式亦有其独特功能。教师在教学中应把快乐教学和传统教学相融合,避免课堂出现过于活跃而使学生将注意力全部放在玩乐上,忽视重点内容的记忆的情况。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要始终注意控制课堂的活跃程度,严肃与轻松相结合,做到适时、适量、适当,才能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2.3 乐亦为了学
快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因此,教师的快乐教学必须始终围绕课本展开,切勿脱离课本夸夸其谈。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播撒种子,看护花朵的园丁,学生也不单纯是温室里的花朵,师生应是共同研讨的朋友。政治课完全可以由过去四十五分钟的煎熬变成对知识的美的享受。政治教师应顺应新课标的要求,改革教学方法,为政治课教学注入源头活水。[14](P.35)而政治课作为一门使人聪慧的学科,必然会出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并且能学以致用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王功松.让思想政治课教学从师生“心理相悖”走向“心理相容” [J].教学札记,2006(1).[2] 刘善循.快乐学习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版.P2-P3 [3] 徐为民.“说”――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04(1)[4][5][13] 田秀玲、略议政治教学中几种典型的导入方法[J].文史天地,2005 [6][8][12] 陶秋弘.愉悦.让政治教学美丽起来[J].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10)[7][9] 刘静.政治新教材中探究活动教学的尝试和体会[J].文教资料,2006(1)
[10] 詹红光.如何使政治课教学有滋有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报),2005
[11][14] 王凤琴.如何让政治教学既开花又结果[J].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