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后感(共5篇)

时间:2019-05-15 16:0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后感》。

第一篇:《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后感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后感

(一)罗萍萍

我也来简单分享下这本书带给我的一些思考。记得上周有次咱们聊到homeschooling,聊到深夜。那晚我兴奋+激动得有些失眠,半夜2点多脑子才慢慢平静下来。这几天,还是会时不时想些相关问题。

先说说我对整本书的感觉。这本书我前前后后看了三遍,每次看都有新的感受。第一次看的时候,看得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这么好的资源,这么好的理念,为什么不用呢?!我一定要用!等这股亢奋劲儿过去之后,心情趋于平静,再来看这本书,我觉得在几乎全盘接受可汗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之后,我更多的在思考,在中国现实的情况下,作为一个普通家长,我能做什么?怎么做?

昨天的讨论年妈给了我很大的启示。现在当家长的都很拼,我们看了很多书,学习了很多正点的“教育观”,手上有很多资源,但怎么把这些“观”和资源,结合孩子的特点和家长自身的特点,很好的利用起来,是最值得学习和思考的。将来孩子上什么样的学校,采取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发展什么样的兴趣爱好等等,都需要我们自己做决定,不能照搬别人家的经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做减法更需要胆识和眼界。

结合我自身的情况说一下吧,在经过一段时间休整和集中学习后(正管家长课、亲密关系、非暴力沟通、九型、读书会、华德福工作坊、还有12月份的家排)我觉得我内心深处的焦虑得到了很大的释放,我开始慢慢接纳自己、喜欢自己,生活状态不那么紧绷了,可以慢下来好好感受生活了。

当我放松下来,我的教育观也跟着发生了变化。我本身有很深的学院情结,上学的时候就有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清高劲儿。所以在面对孩子教育问题的时候,也是期望很高,“培优”心切。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想给他们提供最好的。我是1型,追求完美,对自己对别人要求都很高,有时候就连second best都会让自己难以接受。尤其是在教育方面,这个我最看重,我最感兴趣的方面,更不允许自己犯错误。我给了自己太多的压力。不过这都是过去的自己了,现在我整个人的状态慢慢好起来了,心态好了,看问题的时候就比较客观,不容易极端。

我老大现在4岁4个月,老二快两岁。9月份我刚把老大转到华德福幼儿园,这也是我教育观念发生变化的一个具体体现。我发现了孩子身上的一些问题,不想他学过多的知识,生活节奏过快,所以选择改变。我喜欢华德福的教育理念,它让孩子更多地跟大自然接触,通过户外和手工等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从内而外得到真正的滋养。华德福的理念我理解地还很表面,打算认真系统的学习一下。

说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就是首先要让自己感觉好起来,再去处理生活中的其他问题,就容易的多。

回到《翻转》这本书上来,作为学龄前的家长,我现在可以做什么呢?首先,我告诉自己,胃口别太大,慢慢来。我给自己订的计划是,先系统或多接触些华德福的理念,学习下孩子的成长规律,了解在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是什么。对我这个偏坚定的妈妈来说,这种全面理解孩子的学习非常重要,对1型来说,知道事情的本源也很重要J.在自我学习的同时,我会密切的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发展。目前我们没有上任何课外班,放学就是在院子里活动活动,骑骑车,拍拍球。或者在家看书、剪纸、跟妹妹打架等等。一直以来,我都比较注重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而且两个孩子已经养成了很好的阅读习惯,我现在主要做的就是陪着一起阅读,给他们不断提供好书。

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参加课外班,没有让孩子尝试更多不同的项目,怎么知道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在哪里?从而怎么去引导呢?这个问题在给儿子换幼儿园之前我也很焦虑,现在看得很开,一切顺其自然。我相信,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不挑书的孩子,他的兴趣爱好已经通过阅读这件事本身,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引导,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孩子自己就会显现出来,不需要家长死乞白赖去挖掘。这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欢迎拍砖哈。

另外,我对学前儿童过多用电子媒介持保留态度。在家我几乎不看电视,家里老人看的话,我会把孩子带开。所以可汗学院的课程,还是我先留给我学吧,等孩子上小学了,再让他看视频。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这么好的理念,还能和一群正能量的妈妈一起讨论学习,真是太幸福了!

最后,我想分享下书中特别打动我的地方,在“教育的未来”那章中,有一节是讲“让贫穷的孩子也有受教育的机会”的。可汗学院的使命是:“让地球上的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享受世界一流的免费教育”在谈到如何改变印度贫困边远地区教育现状的时候,作者那种排除万难、为改变贫困人群教育问题的决心和魄力,让我感动地想落泪。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不具备,无法接入网络,没关系,可以用DVD.光有DVD,学生无法得到反馈怎么办?宽带接入有问题,那我们就用蜂窝网络。蜂窝网络用不了,没关系,我们可以从个人计算机中复制学生学习状况的信息并将其保存在U盘里,然后用卡车运送到中央服务器的所在地,甚至让这些U盘“骑”驴来都没问题。

我想表达的观点就是,并非所有和高科技教学有关的东西都必须采用高科技。如果我们敞开胸怀,勇于接受挑战,就会发现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早已摆在了我们面前,那些看似困难的问题早已变得不值一提。P17

1最糟糕的情况莫过于我们面对窘境不闻不问,面对困难时止步不前。如果停下探索的脚步,我们就会付出沉痛的代价,这不仅仅关乎金钱,更关乎人类的命运P197

“我感觉,如今的教育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性的历史转折点,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整个教育体系。对于与教育有关的全部问题,我们至今也不知道全部的解决方法,但我们认为,教育理念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这样我们才有足够的信心对现代的教育方式提出合理的质疑” P12

3是的,世界上没有唯一完美的教育理念。所有我们认为好的、适合自己的教育理念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有风险是肯定的,不管采取哪种教育理念,如果我们家长能够做到不断自我学习,努力实践、适时引导,即使有再大的风险,孩子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后感

(二)张丽娜

不要用自己的学识限制孩子,因为他出生在与你不同的时代。

------泰戈尔

教育的基本原理在于,使人们在孩提时代就建立起良好的思维体系。教育无需强迫,也不能强迫,更无法强迫。任何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只会让人们头脑空空、一无所获。只有在早期教育中融入寓教于乐的成分,我们才能更快地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

------柏拉图《理想国》

1.这本书的整体评价及印象深刻的地方

1)我很佩服作者的创造力,行动力和追求梦想的决心。他用自己的经历说明了,一切皆有可能。

2)书中体现的作者的高度科学性、逻辑性和自知之明的态度令人敬佩。科学性和逻辑性在书中很多地方有所体现,特别是讲到大脑的学习过程的时候引用了许多论文和数据,很有说服力。P96页的一段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所说的是,虽然我们处于教育改革的最初阶段,但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有力的证据(包括实践结论和数据)可以证明,一些运用了视频和软件的教育方式适用于某些学生和老师。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适合所有学生呢?我不知道。”这段话说得滴水不漏,非常严谨。

“ 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适合所有学生呢?”我来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从学生的特点来看,可汗的个性化网络教学非常适合有很明确的目标、自学能力强、自我管理能力很强的孩子。如果一个孩子不喜欢学习,没有学习的动力,那么也许在学校里老师推着学的模式更适合他。

从可汗学院涵盖的学科看,现有的课程以数理化为主,兼有历史和艺术史等少量的文科。他先开发数理化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一来他擅长这些科目,二来这些学科适于用做题来考查成绩,有一些学科,比如画画,外语,音乐,文学,哲学这些科目,无法用一个试卷来考察学生水平的,是否适合采用网络教学呢?我个问题我是打了一个问号的。

语言的问题。非英语语种的版本可能还在制作当中,起码现在我的孩子还没达到用英语听懂讲课的水平,所以现在对可汗学院只可参考不能应用。

3)“未来世界是不确定的,因此重要的不是学到了什么,而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P135)

现在的世界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换代很快,现在有的职业没准几年以后就消失了,现在热门的专业可能几年以后变成冷门,现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很可能毕业的时候一点都用不上,所以应该让孩子们知道,重要的不是学到知识,而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我认为现在的社会要想成功必备的能力有两种: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有了创新能力才能让你与众不同,不去干大多数人都去干的事。古今中外所有有创造力的人都不是大多数,而是极少数。有了自学能力,即使你所从事的行业被时代所淘汰,你也有能力去学习新东西,去适应变化。有了这两种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不管世界怎么变化都不怕。

2.我的思考

我认为人的一生接受的教育可以分为几种:自我教育(自学),()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自我教育是贯穿一生的,从出生到死亡都没有停止过;家庭教育在孩子出生到离开原生家庭这段时间体现的比较明显,尤其在小学之前对孩子的习惯养成和品质养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孩子上小学到大学毕业会受到16年的学校教育;大学毕业后步入社会,没有老师逼着学,没有分数、考试,遇到问题,要向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的他人学,包括同事、上司、老板、客户,朋友等等。

现在我们的孩子主要接受的是学校和家庭两种教育。而且在学校教育开始之前,父母已经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在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们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经是6年当中父母教育的成果,学校老师在这个成果之上进行知识的灌输。所以家长在孩子教育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我认为是甚于老师的,有一篇文章说决定孩子是否优秀的决定因素不是老师而是家长,这个观点我是严重同意的。

学校和家长的教育的重点和目标都完全不同。学校教的是孩子要融入社会要掌握的基本知识,让他们会读书,写字,应付考试,侧重于知识性的灌输,而且老师们喜欢听话的,不要太有个性的学生,他们比较关心成绩和升学率,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否快乐等等无暇顾及,也无法顾及。公立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做贡献的螺丝钉,不是培养天才。而学校无法顾及的学生个性化的教育就需要家长来完成。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因材施教”是说给家长听的。只有家长才真正了解自己孩子的长处和短处,兴趣在哪里,然后根据他的兴趣安排他在学校之外应该学什么。而且我认为,学校是削弱孩子创造力的地方,家长要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小心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从这个大背景看《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这本书,我认为可汗学院只是自学的工具之一,它能涉及到的领域只在自学和家庭教育这两块。即,一个孩子自己觉得学校的课程不能满足他的需要,或者家长认为学校的教育不能满足自己孩子的个性化需求,这个时候用可汗学院是合适的。

3.我们能做什么?

这本书带给我思维方式的震撼甚于具体方法上的震撼。我学会了怎样看待已经约定俗成的东西,怎样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传统教育。我会思考:没有完美的教育,当我选择传统的公立教育的时候,我怎样做才能接近我的理想中的目标呢?我们改变不了教育大环境,能不能尽可能改变家庭小环境呢?我们不能决定学校老师教什么,我们能不能决定在家里教什么呢?

1)观察孩子,发现她的兴趣,顺着她的兴趣培养她擅长的方面。我认为兴趣和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特长以后,孩子在追寻兴趣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会结交到很多朋友,会学到做人的道理。我不会去花时间去给孩子补短,而会激励她去发展她的所长。

2)我会告诉她正确看待学校的成绩。成绩只是反映学生在应付考试的能力方面的差别,它衡量不到的方面要远远多于能够衡量到的方面。而且学校的学习只是人生所有学习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3)孩子的课外学习。孩子在学校里已经学了很多知识性的东西,所以课外时间要专注于孩子的兴趣,爱好,接触自然,创新能力,运动,公益活动等学校里顾及不到的方面。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后感

(三)多可爱

教育的基本原理在于,使人们在孩提时代就建立起良好的思维体系,教育无需强迫,也不能强迫,更无法强迫。任何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只会让人们头脑空空,一无所获。只有在早期教育中融入寓教于乐的成分,我们才能更快地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柏拉图《理想国》

读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书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方法对我而言是启发和帮助,因为孩子是在公立学校上学,现行的教育体制的弊端是可见的,也是我们乃至老师不能变革的,那么作为家长的我们能够为孩子做些什么?这是我们要思考和迫切要做的。那让我们来认真的解读一下这本书带给我们的震撼吧!

传统教育的颠覆者—萨尔曼·可汗是可汗学院的创办者,出生于新奥尔良市,父亲孟加拉人,母亲印度人,原本是金融分析师,起因是因为自己的表妹因为考试受阻求助,他帮助表妹解答问题,而后其他的亲戚朋友也相继讨教,在此过程中,他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深刻剖析,和相信传统教育一定会变革的决心,秉承让地球上的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的享受世界一流的免费教育的宗旨,创办了以互联网视频教学的可汗学院。

1.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及解决方法:被动式学习,瑞士奶酪式学习,表面坚硬而完整,里面却布满了小洞,会导致学生遇到瓶颈,从而陷入无尽的沮丧和无助,以至于止步失去信心。可汗学院针对这样的问题,他应用的解决方案是精熟教学法—就是指学生在进入更高难度的学习阶段之前,应充分理解之前所学习的概念,把漏洞及时弥补。就是要不断的复习,复习能对第一次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让大脑中的信息链接尽可能的持续下去。将课程的前后内容相关联,注重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做到“教”与“学”的统一(卓越人生始于脚踏实地,万仞高台起于夯实地基,基础越牢,建筑愈高—圣·奥古斯丁)。

2.教育的“游戏化”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应用互联网和个人计算机,随时随地的学习和自主掌控节奏,这个可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有动力有信心找到自己想要复习的东西。采用自主学习方式,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学的快可以加快节奏,学的慢可以暂停或者回头复习一下,尽可能多做练习,让学生不再跟不上整个学习节奏而感到难堪,还不会拖慢整个课堂的节奏。

3.教育的未来:未来世界是不确定的,重要的不是学到了什么,而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未来的课堂上不同年龄的孩子将坐在一起,未来的老师以团队形式现身,未来的成绩单,创造力是重中之重,未来的证书就是评估报告,而你在那里学习并不重要。未来的寒暑假需要重新规划,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学习与实习并重是未来大学的发展方向。这么多的未来都是可汗对于未来教育模式的展望和正在努力的方向,他致力于让贫穷的孩子也有受教育的机会一直在做着自己的努力,他坚信教育必须不断适应需求并得到持续改善,正如比尔盖茨评价可汗是一个先锋,他借助技术手段帮助大众获取知识,认清自己的位置,他简直引领了一场革命!

整本书给我触动的地方太多,喜欢的地方也太多,读完翻转课堂,我对教育的未来也充满了信心。现行教育固然有它不足的地方,但确实也有借鉴的地方,但通过几天前开家长会时学校的一些举措和变化,我们可以看得出来现行教育必然会进行改革,只是时间问题,改革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那么当前在传统教育还在进行的过程中我们作为家长应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我们首先要在课外给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温故而知新,及时查补漏洞,让孩子把学习从负担变成兴趣,主动承担学习的责任;同时家长加强自我学习能力,及时更新学习信息,和孩子共同前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做好准备,在互联网时代改革成为必然时不会措手不及,会很快的适应未来的教育。

教育一贯坚持以人为本,相信未来,相信自己!最后以年妈的总结结束这篇读后感!

放弃数学,不是放弃思考和逻辑

放弃分数,不是放弃能力

丢掉竞争、压力、面子等问题,不是丢掉价值感和归属感

第二篇: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后感

课堂翻转

让教育更贴近本质

——读《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有感

年初,中心领导专门推荐了两本书,一本是萨尔曼·可汗著 刘婧译的《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一本是英Anna craft著 张恒升译的《创造力和教育的未来——数字时代的学习》。拿到书我先睹为快,通过阅读《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这本书,总体了解了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来龙去脉,了解了给老师和学生带来全新体验教学方式的翻转课堂竟是一位非教育认识的杰作。

在《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这本书中,介绍了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汗,自小学习成绩优异,考入麻省理工学院后获得了数学学士、计算机学士和计算机硕士学位,毕业后他进入金融业,成为一名对冲基金分析师。2004年夏天,为了给新奥尔良的表妹辅导数学,住在波士顿的可汗索性将讲课的内容制作成视频,放到网上,让表妹自己去看着学。没想到,他的视频无意中被更多的人看到了,不仅收到了如潮的好评,而且真的帮助世界各地的很多人解决了数学学习问题。2007年,可汗建立了一个非营利的“可汗学院”(www.xiexiebang.com),把他的讲课视频都放在了这个网站上。2009年,可汗辞掉了对冲基金分析师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可汗学院的建设中。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这本书仅17万多字,除去序言、结语,主体有四部分内容:踏上教学之路、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可汗学院进校园和教育的未来。在书中,可汗以一个非教育者的身份,提出两个认知:一是课程的进度应按照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来制定,而不是人为规定一个统一的进度;二是学生如果想要掌握更高难度的知识,就必须深入理解最为基本的概念。这恰恰也是我们教学中应该面对,但却在实践中有意回避了的实际问题。通过自己的实践,可汗探索、实践、规划了一条令教育界汗颜的教育改革之路:发现、培养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让教育更贴近本质。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

——他是一个对传统思想非常优秀的挑战者。

比如,他对课堂教学中很多细节颠覆性的观点,这些观点对我们来说极具启发性。他敢于挑战课时安排,敢于挑战教学结构,甚至敢于挑战寒暑假的作息模式。可汗学院是一个教育变革的领导者,从这本书里面,至少确信了一点,基于互联网的新的教育理念的确可以提高教学的率,这对于教师而言,不是取代了教师的职能,而是提高了教师执教的门槛。因为翻转过来的教学不再要求教师的讲述能力,而是直接挑战教师的项目设计能力与反馈引导能力,对很多教师而言,这种变化几乎是致命的。至于他放在互联网上的那些视频,在也并非多数老师能够轻易做得出来的。他对于知识结构与关系的理解,恐怕远远超出了很多在职的教师。

伴随着对传统教育体制的反思,可汗翻转现有课堂的模式逐渐清晰:以被教育者为主体,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提供个性化教育,并且,以新技术(包括但不止于互联网)为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辅助手段。但是在可汗的教育模式里,新技术并不是唯一。即使在可汗学院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网络课堂的今天,萨尔曼·可汗也没有想过要彻底颠覆、取代线下教育,况且这也不可能。

其实所谓的翻转课堂,它的本质是一场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只不过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就像多媒体教学,本质上还是教学,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提高教学效率,仅此而已。有些时候,我们在教学上的一些设想的确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不过一定要搞清楚,是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绝不是教学迎合信息技术。萨尔曼·可汗并非教育专业出身,但在这个盛行跨界发展的代,他却成了教育改革的英雄。这似乎在意料之外,仔细分析,却也在情理之中。

通过细读“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这本书,我相信没人会认为萨尔曼·可汗是一个教育的外行,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跨界的内行。跨界使得他“非主流”的学习过程,恰好变成了 可汗学院的核心教育理念。而反观我们教育领域的内行,在历经各种改革之后,从根本上来看,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学模式,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发展。究其原因,也许只能说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由此可见,突破与创新更需要理念的转变。

翻转课堂改变了我们的教学实践,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增加学习中的互动成为必然。我们相信,现代教育完全可以借助技术手段,将在线与线下两种模式结合,形成一个有机互补的整体,从而实现对传统教育体制的创新。

翻转课堂与微课程制作的培训,是近两年我们胜利教育管理中心信息技术重点围绕的主题,它有机的将课堂教学与互联网资源资源及信息技术进行对接,让教育实践另辟蹊径。我校部分教师也在活动的开展中收获丰富,在2014,有两人的微课程作品分别荣获全国一、三等奖,这也让老师在教学创新中看到了努力的方向。我们也相信,随着社会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老师们对教育的深层次理解,微课程的制作、使用将会成为教学的常规,翻转课堂一定会引起学校教育更大的波澜。

同时,也让我们静心反思:解决教育问题的根本不在于技术手段,而在于回归教育的本质,满足人的需求,培养、解放人的创造力。科学技术,让教育变得更加便捷、灵活、个性化。用好现代化技术手段,真正把孩子放在教育中央,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未来。

经过深思熟虑后,萨尔曼.可汗在youtube上传了他的第一段讲课视频,这是一段只有公式、演算配上讲解的视频,虽然录制地点选在自家的更衣室里,但在全长十分钟里可汗完全没有“露脸”。这也奠定了他之后的三千多个讲课视频的风格:简短、专注知识分析、不露脸。以至于在后来的很长时间里,他的众多粉丝不知道老师的模样。

在视频讲课中刻意摒弃人的出现,其实恰恰是源于对人的重视——为观者营造出与讲授者并肩学习的氛围,可以专注于授课的内容,不在乎讲课的人是谁。——对于可汗来说,教育,无论现代或是远古,线上或是线下,核心永远是满足人的需要,永远应该尊重和回归人的本质。

看看前对冲基金分析师萨尔曼可汗到底是如何成为比尔盖茨最喜欢的老师,开创出颠覆现代教育模式的可汗学院,这是促使我阅读《翻转课堂——可汗学院》这本书的原因。

所有传奇的都源于偶然:为了帮参加他婚礼的小侄女补课,可汗开始在线远程的一对一教育,为满足越来越多的学习者,他将讲课录成视频上传YOUTUBE,对所有网友开放免费共享知识。伴随着可汗学院在网络世界中的爆炸式成长,可汗一直在做两件事:对教育的历史和本质和进行反思、走进校园实践他的教育理念。

两百多年前,普鲁士王国为了称雄欧洲,打破了教育仅为贵族的特权享受,推出义务教育体制,也就是今天为全世界所采用的K12教育体系。这一教育体系以税金支持的免费义务教育为基础,以标准化的课 堂教育时长、独立分割的学科体系、统一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机制为特征。这个制度在发明之初以革命性的姿势进入人类历史,高举着人人平等、人人参与的大旗,但无形中却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如流水线般生产了大量忠诚且易于管理的国民,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的价值观让他们服从包括父母、老师和教堂在内的权威。

普鲁士教育体制迅速席卷全球,被世界各国所采纳。但随着时间流逝社会进步,这一制度的优势渐消弭,弊端越来越凸显——否认人与人的差异,人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最终步向现代化工业化所带来的非人化。

伴随着对传统教育体制的反思,可汗翻转现有课堂的模式逐渐清晰:以被教育者为主体,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提供个性化教育,并且,以新技术(包括但不止于互联网)为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辅助手段。是的,在可汗的教育模式里,新技术并不是唯一。即使在可汗学院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网络课堂的今天,萨尔曼.可汗也没有想过要彻底颠覆、取代线下教育。

2007年至今,可汗学院多次与现实中的学校合作,在美国最落后的、最先进的教区分别进行教育改革项目试验,举办暑期夏令营,可汗在书里专门有一章“可汗学院进校园”讲述他的尝试:学生利用可汗学院的教学视频和软件进行学习,老师在学校课堂上更多扮演的是辅导者和问题解决者的角色。到2011年可汗学院选择了70所学校进行试点,同时还有10000个课堂,近350000名学生使用可汗学院的教学工具。

这些项目的一位参加者,奥克兰合一高中的校长做出了这样的描述:我们认为可汗学院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性格,让那些原先对自己的学业漠不关心的学生突然开始为自己承担责任,让曾经懒散懈怠的学生变得刻苦努力。我们相信,学生性格的改变是每个班级乃至每名学生获得惊人成绩的主要原因。——在可汗学院和的合作中,奥克兰合一高中学生的平均成绩提高了10%-40%。

事实上,在美国的体制内学校里也有一批教师在从事同样的工作,在可汗学院第一次迈进校门的2007年,远在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开始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并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渐渐地他们的课堂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节省出课堂时间来为在完成作业或做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翻转课堂已经改变了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再也不会在学生面前花费30分钟~60分钟来讲解。我们可能永远不会回到传统的教学方式了。”这对搭档对此深有感触。

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增加学习中的互动。这就是萨尔曼可汗和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教师最重要的武器。他们的尝试给出了一个乐观可期的未来,现代教育完全可以借助技术手段,将在线与线下两种模式结合,形成一个有机互补的整体,从而实现对传统体制的颠覆。

让我们把目光落回中国,近两年在线教育已经成为互联网界和教育界最炙手可热的名词,每个互联网巨头、每个教育企业、每个教育相关部门手上都有在线教育项目,似乎只要“上线”中国所有教育体制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中国的学生都能获得解放。但在可汗的这本书里,给出的是完全相反的答案:解决教育问题的根本不在于技术手段,而在于回归教育的本质,满足人的需求,培养解放人的创造性天赋。至于科技,提供的是摆脱传统课堂教育限制和束缚的能力,让教育变得更加便捷、灵活、个性化。用好技术武器,在线下教育中尊重人性,才能给中国教育可期的未来。

可汗说——

“我的梦想并不是做一个点击率很高的网站„„或许是我心存妄想,但我的梦想是创建一个持久的、能够推动改革的、服务于世界的学院,我希望它能延续几百年,帮助我们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可行的教育模式。”

“传统的教育方式必须进行变革,教育必须回归其本质,必须满足社会的需求,必须促成个人的进步,必须维系人类的繁荣。”

“我们的祖先最初形成了一日三餐的习惯,但他们的体力劳动量比我们大得多,那为什么如今我们大 多数人还愿意维持这一习惯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再简单不过了:因为我们一直这样。——习俗的力量。

把孩子放在课程中央

如何构建适切孩子成长的校本课程?这是我和老师们这两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读李希贵校长的《学校转型》,到上海、杭州学习,以及对兄弟学校的办学经验交流,我们明确了“把孩子放在课程正中央”的课程构建思路,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基于学生的需要、兴趣、心理,以及他们的直接经验,努力构建童真童趣课程。

学校设立学生“快乐活动日”,把每周三下午拿出,集中实施近三十门校本选修课的教学;学校单列“快乐活动日”具体活动安排表,统一运行,学生分年级、分主题走班上课;通过学生自主选课,多方面发现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及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构建适合孩子成长的童真童趣课程做了实质性探索。

为引领学生成长,我们在精细管理上动脑筋,以《实施多元评价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为题,将研究、工作融为一体,联动各部门,以学分存折形式来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

实施中,我们将评价按照“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学习习惯与能力、实践与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模块来权衡。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学分存折”是学生多元评价的一种有效载体,它调动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自主管理工作,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自己;同时,通过学生全员参与评价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有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更提升了学校素质教育整体水平;此外,评价将家校密切携手,真正为打造“聪明、健康、懂事、可爱”的学生做了具体的实践。

采用“学分存折”对每一个学生通过“多元评价”引领成长,这是对课程提升、习惯养成、尝试兴趣点实践的一种引导,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小学教师做科研想说爱你不容易

教科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突破瓶颈的关键环节,需要教师从意识到行动去认识、掌握、运用相应的方法来研究教育教学问题,这种行动研究,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大家都能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都能感受到它的巨大效益,但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却总是那样不尽人意呢?

当前学校教科研普遍存在着很多见怪不怪的现象,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方面: 1.立项多研究少(空谈)。出于各种的需要,学校、教师都热衷于课题的申请立项工作,可以说在课题申请立项的过程中做足了文章,一旦申请被批准立项后,马上轰轰烈烈地进行开题仪式,之后不少课题就不了了之,真正在实践中做研究的少,有创见的更少。

2.材料多行动少(空心)。在课题结题工作会议上,我们可以看到材料装订的规范“实在”,不仅有型,而且很有内涵,分门别类,文字、图片、视频等。可仔细去看这些材料,你会发现,真正反映课题实施的具体材料并不多,很多都是学校的常规教学活动,学校把课题当成“筐”,所有的材料都往里面装,看起来似乎做了很多工作,可真正做课题的行动材料却不多,从而导致立项、行动脱节,课题最终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3.宣传多效果少(空洞)。当前很多学校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更关注的是外在的形象宣传,总结、汇报都会罗列出有多少个课题在实施,有什么样的成果。可实际上却很难看出具体成效。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课题可以提升学校的品味,提升学校的形象,往往是说比做容易的多。

这种种现象,使得老师们面对教科研时心情是复杂的。因为,他们都认可课题研究是教师由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变的有效平台,可当自己面对课题,要采取行动时又感到力不从心而不愿参合,这份纠结只有说“想说爱你不容易”。

面对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的问题,我觉得单纯地从学校、教师层面解决泛泛说教,应该没有多大效果。这就需要一种专业的引领,特别是专家的引领,让教科研真正从实际问题做起,用行动来诠释,或许能够更好地切入到教师的教育生活之中。

第三篇:《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后感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后感

灵源教育办

陈金辉

一次不经意的求助,却引领了一场震惊教育界的教育模式变革,诞生了一所致力于“让地球上的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享受世界一流的免费教育”的学院——“可汗学院”,充分演绎了在线教育(网络教育)不仅能给世界上任何一个孩子的学习带来帮助,而且将彻底改变我们的未来。学院创办者美国人萨尔曼·可汗以个性化教育和在线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探索了一种在互联时代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独特教育模式,深深地吸引了163.3万的订阅者,3.55亿次的观看者进入学习,参与受益。他通过该书详细的讲述了可汗学院令人惊叹的成长经历和被大众接纳的故事,充分诠释了自己对教育的深刻理解,被誉为“传统教育的颠覆者”。书中很多变革性的理论观点深深地触动着我,拓展了我对当今美国教育的教学改革模式和学习方式的认知视野,同时引起了对当今教学理念和学习方法的一些思考。

可汗学院主导教学的模式是“翻转课堂”,这是一种让学生借助可汗学院开发的课程视频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在家中听课,然后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解决疑问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现今随着可汗学院视频课程风靡全球,也逐渐成了主流的教育思想。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模式不仅简单,还能显著调动课堂参与者的积极性,最主要的在于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翻转了传统的“教”与“学”模式,实现了差异化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性格,引导原先对自己的学业漠不关心的学生开始为自己承担责任,让曾经懒散懈怠的学生变得刻苦学习。而且这种“翻转课堂”自主学习的方式是适合所有人的,如成年学习者能够自我激励,而网络上的视频课程能够方便地为成年人所用,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学习,实现自我激励,也是完全符合成年人思维方式的学习方法。现在这股主流教育思想之风也吹到了国内,并且在很多学校开始尝试建构。但我想,正如叶澜教授提醒的:“在一个充斥技术资源和诱惑的时代,我们十分需要在技术工具面前的清醒。”切莫因为技术,而丢掉了教育教学的本质。每一种教育实践的尝试,我想都应该在充分研判校情、师情和生情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运用吧!

书中,可汗特别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倡导个性化教育,推行差异化教学,主张在学习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性,鼓励大胆思考,揭开了如何按个人进度学习并熟练掌握知识点的奥秘。可汗学院的教育模式是以网络视频教学与电脑软件练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并由学生自主掌控学习进度,而不是在老师的教授下,统一学习进度,这种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正是现在教育所倡导的。而在传统的课堂里,老师训练孩子们的坐的端端正正、整整齐齐,小手背在背后,见到人来,头都不扭一下;“一刀切”式的课程安排都是老师在上面站着讲、学生在下面坐着听的模式,学生思维上的不同和天赋上的差距被忽略。当我们需要相应对学生因落后背负沉重的教学压力而做出调整时,传统的教育模式就会变得与个人需求格格不入,这就是标准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以讲课为主、对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都“”一刀切的教育模式)所呈现的弊端,这样的模式,不可避免地限制了优秀学生的发展,学困生的有效指导,让孩子失去了个性成长和发展。所以,可汗通过“翻转课堂”的模式,利用微视频在线学习与软件反馈评估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程度进行学习,既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又照顾到学生差异能力的培养。

可汗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设定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并指出发现并培养孩子与生俱来的兴趣爱好正是教育的目标所在。但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们大多数时间里都在做着与创造力无关的事情,他们的独特性和好奇心正被消磨殆尽。他认为创造力虽然难以传授,却可以通过发现和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而收获意外之喜。书本开头柏拉图的名言曾提到:“教育的基本原理在于使人们在孩提时代就建立起良好的思维体系,教育无需强迫,也不能强迫,更无法强迫。任何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只会让人们头脑空空、一无所获。只有在早期教育中融入寓教于乐的成分,我们才能更快地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可汗认为孩子与生俱来的兴趣爱好指的就是天赋和洞察力,上天赋予了每个孩子独一无二的特质,让他们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独创性。他认为创造力根植于我们每个人的思维之中,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创造力。他坚信,人类已经具备了无限的创造力,教育的作用就是把这种创造力释放出来,提高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因此,他指出想让孩子变得更有创造力,我们能做的只是为他们与生俱来的创造力提供照亮前路的灯塔,为他们创造力的发挥提供空间和时间,创造力就会萌生。

比尔·盖茨称萨尔曼·可汗为“最欣赏的老师”,认为“他是一个先锋,他借助技术手段帮助大众获取知识、认清自己的位置,他简直引领了一场革命!;”而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终身教授彭凯平也认为“他从未想过颠覆传统教育,却正在引领一场真正的教育革命。”确实,自2006年创办以来,可汗学院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公开而不受限制的在线教育的认识,它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教育模式,在这里传统的教育内容与先进的科技设备融为一体,授课老师与各年龄层的学生共处一室,教学相长,其乐融融。可汗学院的课堂不仅是知识的殿堂,还是思辨的战场,更是创新的源泉,它为教育改革做出了一次尝试,为教育发展指明了一条道路。我想,无论成败,萨尔曼·可汗和他所创立的可汗学院都将在人类的教育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陈金辉 2014年12月2日品读《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一书有感 合肥屯小】

第四篇:《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书笔记

短短的22条笔记,确实没有办法对《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这本书做全面的概括,但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我把哪些打动我的语句帮助大家摘抄出来。特别是这些标红的语句,每一句话都让我感同身受,无法入眠。面对当今教育如此纷繁复杂的问题,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正如南怀瑾先生说的两句话“一片白云横山谷,几多归鸟尽迷巢”(说明一下:哪些脱离苦海的不算,哪些隔岸观火的不算,哪些冷嘲热讽的不算,哪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不算)。但是,我仍然坚信,本文最后一句话应该就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内心深处坚信不疑的信念。李国云 2015年7月17日,于北京。1.培养求知欲理应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如果我们在这一点上失败,那么着着实是我们现行教育体制的巨大悲剧。2.为什么学校不能在教会学生技能的同时让他们获得理论知识,或者让学生虚席技能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呢? 3.除了语言外,文字在普及知识的过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人类能够将知识在大脑之外进行存储和归档。4.教师乐于学习指导课堂活动的技巧,但唯独没有兴趣参加有关家庭作业的课程。家庭作业就像一块被遗忘的灰色地带,所有人认为那是学生的责任,与老师关系不大。5.正因为在学校学的不够好,学生回家才要做作业,那为什么在专门用来学习的时间里学生学得不够好呢。这是因为标准化的课堂教学,就是以讲课为主第所有学生学习的进度都“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导致的。6.但在如今人们的指责中,老师实际上承担了一些不公平或者至少不相称的罪名,因为对教育资金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并不是老师造成的。7.得出一个研究结论竟然花费了30年时间,这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但我们再对新事物进行测试时,当然会不可避免的花费一些时间。至少我们能做到面对新的学习理论,特别是有可能成为通用理论的新思想时,保持小心谨慎的态度。8.我们采用的任何一种新教育方式都应以数据为依据,以此来不断地改善我们的教育体验,而不是妄下结论,以偏概全地对人类复杂的思维方式进行概括。9.我认为导致学生犹豫不决的原因有两点。第一个原因是,学生并没有透彻地理解核心概念。他们并不确定问题的实质是什么,也不知道该用哪个概念来解决问题。这好比学生在两门完全不同的课程中分别学习了如何使用锤子和螺丝刀。当学生被要求做一个书柜时,他们就束手无策了。第二个原因是缺乏自信。学生之所以对自己的答案犹豫不决,是因为在内心深处,他们知道自己是在自欺欺人。10.学生在重要的学习阶段,他们接受的是瑞士奶酪式教育,这使得他们的知识基础并不扎实。11.“知识地图”,这样软件就可以自动告诉学生他们下一步该学什么了。12.我还相信,如果学生在没有达到这一标准的情况下开始学习更高难度的知识,那么他们很有可能在之后的学习中遇到瓶颈。13.要想创造出最有效的教学工具,就必须让创造工具的老师和使用工具的学生之间实现开放且彼此尊重的双向对话。14.《成年学习者》一书中指出,如果我们清楚自己学习的目的,而且学习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那么我们就能快速而深入地进行学习。15.有一件事比这些基础知识重要得多,它同时也是教育最关键的任务,那就是教会孩子们如何学习,激励他们对学习产生渴望,培养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思考,并持续不断地为他们注入信心,让他们能够在人类尚未发掘的领域中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16.在传统课堂上教师这一职业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工作之一。老师被一群孩子包围,就像海湾中一块孤独的礁石。当然,教师休息室为师生提供交流的环境,他们可以在这里喝杯咖啡,简短的聊聊天,甚至抽一支烟,但当老师开始讲课时,他便再次回到了孤身一人的境地。没有同事能够提供支持,没有人能为他们提供建议,没有人能够给与他帮助或是肯定。与公司里的员工不同,没有人会在一旁倾听老师发泄紧张的情绪,没有人能够帮助他面对课堂中令人眩晕的种种问题。17.教练帮助孩子们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让孩子们体会到了胜利带来的兴奋感。当孩子们取得胜利时,教练与他们一同庆祝,当孩子们输掉比赛时,教练会陪在身边安慰他们,帮助他们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相反,在很多学生眼里,老师可不是那个在背后默默提供支持的人,更不幸的是,学生常常将老师视为对手——正是老师丢给他们繁重的课业任务和与现实脱节的公式,让他们没有闲暇时间,让他们感到耻辱。18.为什么老师和教练有如此大的差别呢,那是因为老师被迫拉着学生按照规定的进度学习,而评估系统只用来给学生贴上“标签”,而不是帮助他们掌握知识点。19.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们置身于盒子一样的教室中,被要求做同样的事,保持同样地课堂进度。20.事实上,有一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区分出何为充满前景的行业,何为守旧和倒退的行业,只要看看这些行业中的实习生都在做些什么就知道了。21.回到本书开始,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最适合创新的沃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绝不会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害怕风险,指责失败。学校也应如此,为学生创造一个可靠的试验田,将失败视作学习的机会而不是一种可耻的印记。22.面对教育中的困境,最糟糕的情况莫过于我们面对窘境不闻不问,面对困难时止步不前,如果我们停下探索的脚步,我们就会付出沉痛的代价,这不仅仅关乎金钱,更关乎人类的命运。

第五篇: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摘录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网时代的教育革命

经典佳句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人们变化中的需求,被动的学习方法早已过时,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在处理信息时更加积极主动。

教育改革说起来容易,但不管怎样,它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热点。政客通过谈论教育改革来吸引选民的目光,而家长们更是对目前的教育之殇有着切身之感。他们既担心自己的孩子无法到达某中界定不清却又严苛强大的标准,又害怕孩子被同班同学超过,甚至还担心世界另一端的学生比自己的孩子优秀。这一现象就如同在争论宗教问题时每个人都坚持己见,却又拿不出足以令他人信服的证据。

如今的标准化考试到底是检测了学生们的长期学习效果,还是仅仅考察了学生的应试能力?我们的教育到底是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理解力和创造性思维,还是在继续一场毫无意义的游戏?

当系统性的教育完成后,我们的学习能力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我们又该如何训练自己的思维,避免它变得懒惰和迟钝呢?我们离开学校后还能学习新知识吗?在哪里学。怎样学呢?

实际上,教育的目的与升学率和考试分数无关,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收获人生的果实,教育的责任是挖掘人的潜力,教育的使命是提升人的尊严。

由于缺乏想象力或是害怕破坏现状,关于教育改革的对话往往浅尝辄止,大众关心的不是我们现存教育制度的弊病,而是那些为我们熟知却受到过度重视的标准,比如考试成绩和毕业率。当然,这些标准并非不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一代又一代能否有足够的能力和生产技能以满足发展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能否充分发挥潜力,为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做出贡献。

如今我们正处于信息革命——一个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转折点的早期阶段。在这场革命中,世界变化之快让深度创造力和分析思维不再是可有可无的技能,它们已不再是只有社会精英才具备的优势,而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或缺的生存本领。

我想在教育过程中传递学习的快乐,并让学生在了解宇宙万物时感到兴奋。在教授数学和自然科学的过程中,我不禁想让学生掌握这两门学科的逻辑,更想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和自然科学的魅力。

我希望帮助学生了解每堂课都是相互关联的,知识的难度和深度会随着课程的进行而层层递进;我还希望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这样即便他们每次只掌握一个概念,也能在其后将这些简单的信息进行融合、扩展,进而真正地掌握一门学科。总而言之,我希望重新唤起学习的乐趣,也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享受学习带来的自然的兴奋,这种兴奋在传统课堂中服从式的教育模式中被压抑了。

精熟教学法并不是可汗最先提出的,但是,可汗学院借助今天的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将这种教学法的优势发挥了出来。采用精熟教学法,学生在学习中更积极主动,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也更加自信,彻底实现了“教”与“学”的统一。

我希望在辅导纳迪亚时能创造一个安全、私人、舒适且能引发思考的氛围。我希望作为老师,我能够真正地分享我的思考过程,并能在交流中传递知识,就好像我面对的人与我一样聪明,只不过还没有完全理解手中的教材罢了。(P06)不管是在教室里还是在电话的另一端,不管是在30人的大课堂还是一对一的辅导中,老师有时候会成为禁锢学生思维的罪魁祸首。在老师看来,他们是在帮助学生,但从学生的角度看,如果老师不改变对待学生的方式,学生就很难体会到老师是在帮助他们。每当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他们希望学生能立刻给出答案,而这一过程无疑给学生带来了压力,因为学生不想让老师失望。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学生集中精神学习。有点学生甚至觉得和老师交流,或者告诉老师自己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内容不理解等,是一件难为情的事。(P10)标准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来理解知识。不管班级的规模是大是小,老师都会在规定的时间进入下一部分内容更,而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假如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所有学生都能完全掌握知识。(P08)我的主要目的是唤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让他们重拾学习的乐趣甚至是悬念,让他们将对知识的追寻视为一种寻宝游戏,带着问题去主动寻找答案。这种方法看起来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更有效。正如知识为黑暗中的人们带来了光明一样,我的教学方法也力图帮助学生培养一种能力,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来专心思考,自己找出答案。(P14)

各项研究(坦白说,就是我们的经验和常识)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但我们仍会在自己的惰性面前妥协,继续沿用现有的教育模式。(P16)

在教育问题上,我们应采用新技术,而不是担心新技术会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如果灵活、细心的应用新技术,网络课程就能够让老师做更多“教”的工作,课堂也会变成一个互帮互助的工作室,而非一个被动听讲的地方。(P20)

创新的本质在于,它虽在边缘之地诞生,但能被大众接纳和认可,也不会被正统体系的惯性所压垮。——凯文 凯利(《连线》创始主编)

精熟教学法实际是指学生在进入更高难度的学习阶段之前,应充分理解之前所学习的概念。在精熟教学法中,每节课并不是按照时间来划分的,而是根据理解程度和成绩来确定的,它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育理念。(P20)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中,师生需要在固定的课时内完成对某个主题或概念的讨论,只要时间一到,师生就必须进入下一个话题或者概念。这种教育方式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每个学生对材料的掌握程度都是不一样的。

按照传统的教育制度,用于学习的时间是个常量,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却是个变量。沃什伯恩倡导的教育理念与传统的教育制度恰恰相反。他认为,在教育中,常量应该是学生对知识和概念的高水平理解,而变量才是学生理解问题所话费的时间。(P22)

你为教育承担责任,实际上就是在教书育人;你为学习承担责任,实际上就是在学习知识。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只有承担了责任,才能真正地进入学习的过程。(P25)教育实际上是一个极其主动地获取知识,甚至是去抢夺知识的过程。老师能够传递信息,还可以帮助并激励学生——这是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和美好的事情。但事实上,我们真正做的是教育了自己。我们首先要决定投身于学习之中并致力于学习,这种决心反过来才能让我们集中精力学习。精力集中不仅能够帮助我们顺利解决眼前的工作,还能在相关的其他方面给我们带来积极的影响。整个学习过程都有学生主动参与,而且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承担责任。教育不会凭空发生,也不会在老师嘴唇与学生耳朵之间的空气中莫名出现。教育只会真实地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之中。(P26)坎德尔曾这样写道:“要想得到长久的记忆,大脑在处理接收到的信息时必须足够透彻且深入,这就要求大脑在处理信息时集中精力,并且要将这一信息有意图且系统性地与记忆中已经完善的知识联系起来。”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够将新信息与我们已知的信息联系起来,那么就能更容易地理解并记住新信息,这也就是我们能够轻松地背诵一首诗,却很难记住一串等长但毫无关联的字符的原因。我们能够将诗中的每一个词与大脑中浮现的画面或原有的记忆联系起来,还懂得诗歌的韵律,了解他与我们原有记忆之间的联系。即便这种了解存在于潜意识中,我们也能轻松地背诵一首诗。在这种记忆方式中,大脑处理的不是独立的信息,而是有逻辑关系的很多信息,这让我们能够着眼于整体,轻松地记住新信息。(P28)

历史事件本是相互关联的,世界万物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教科书却没能帮助学生体会这一点。

他们最新学习的内容本来能够与以前学过或正在学的其他内容产生联系,有助于他们理解新知识和记忆旧知识,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却没有特意指出这种联系。而且老师并没有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掌握某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学生不知道掌握一个知识点能帮助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获得更为深入的理解。简而言之,如果一个知识点就像一份精美的礼物一样被封好、包装完毕并系上蝴蝶结——如果老师向学生传达的信息是某个知识点已经学完了,那么学生何必费心记住它呢?(P31)

按照学生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方式,他或她认为学习本就是个被动的过程——只要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吸收知识,最后机械地将其反馈出来就可以了。如今,学生却被要求完全主动地发现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这与学生长期以来一直在做的事恰恰相反。(P35)——最近数学老师要求孩子们提前预习,她的目的应该也是让孩子们在自学的过程中,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学习新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让孩子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不会的知识或者说是困难,然后写下来,或者在家长的引导下找到解决办法。但是在最近的学习中,发现孩子总是没有疑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第一孩子没有认真的阅读书本上的内容,第二家长缺乏耐心细致的引导。改进办法:花费一定的时间,引导孩子学会预习,并引导孩子学会发现问题或者说提出问题(在今后的学习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家长要积极思考并引导)

学生应该在各个学习阶段都受到鼓励,对自我的教育持积极的态度。他们不应一味吸收知识,而应探索知识的本质,这样才能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在当今世界,没有人会在实践中告诉你,解决问题是应该套用哪个公式,只有那些有能力用创新方法解决问题的人才可能获得成功。(P36)

传统教育模式主要是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回家独立做作业,学生的创造力无从展现。传统的考试就是给孩子贴标签,将他们分成不同等级,而并非测试他们的能力。学生做家庭作业时,老师不能在身旁答疑解惑,还不如学生在家里自学新知识,到“课堂”上去做作业,也即“翻转课堂”。增加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时间,并不需要投入更多金钱,因此,从经济角度看是特别合算的。(P39)——孩子在家里写作业时,家长就是老师。家长要认真扮演起教师的角色,引导孩子探索性的学习新的知识。

存在的未必是合理的。玛丽.阿斯特尔说:恶习源于无知和狭隘的教育,模仿和习俗使其根深蒂固。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说:因循守旧会在方方面面阻碍人类的进步。(P40)——我已经习惯了约定俗成的东西。比如在做高校联盟的事情时,只想拿武汉七校联盟的做法来套,觉得人家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们直接用就可以,根本没有去想学校层级的不同,地域的不同,学生的不同会导致事情的不同,进而处理问题的不同。很少看各方面的资料,充实自己的头脑,从而提出属于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有些我们认为不可违背的原则,比如一节课的时长、小学或高中的学习年限,实际上缺乏慎重周详的考虑,甚至可以说是当初拍拍脑袋随意确定的。如今我们严重的“规范“,在过去很可能是具有争议性且过于激进的。

教育仅仅是一项发明,它是特权阶级维护社会结构稳定的重要工具,在不同时期会反映出当时社会特有的政治、经济和科技状况。(P44)

如果想清楚地了解教育制度未来的走向,我们至少要充分地了解过去的教育体制是怎样的,以及现在又处在什么位置。(如果想让孩子在古筝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那么老师就必须要了解孩子以前的学习情况,最重要的是目前孩子的手型、韵律、乐感等等,发现孩子的优点,找出孩子的不足,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课堂上的内容无法与现实世界中的应用相结合,这是我们显存教育模式的主要弊端。(考试中的X和Y 体现不出代数的力量及其重要性。代数的重要性及魅力之处在于,所有这些X和Y代表的是无穷的现象和观点。我在计算上市公司的生产成本时使用的等式,也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在太空中的动量;同样的等式不仅可以用来计算抛物线的最佳路径,还可以为新产品确定最合适的价格。)(乘法的应用:超市,假定孩子是产品产品进货员和财务,如果购买一包方便面是10元,那购买2包是多少钱?购买10包、100包、1000包是多少钱?引导孩子慢慢理解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另外一个角度,孩子是顾客,买一排牛奶、一斤苹果、一瓶水等,一共需要多少钱?)

无论是刚开始求学生涯的孩童还是结束学业后想温故而知新的成年人,无论是在书山学海中奋力拼搏的学生还是想要保持思维敏捷的老人,我都希望他们能从我的教育方式中获得同等程度的帮助,取得同样满意的效果。

下载《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后感(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后感(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可汗学院、翻转课堂、慕课

    可汗学院、翻转课堂、慕课:掀起教育变革新浪潮 当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新生妮科尔•尼西姆被三角几何学困住时,她没有去请教老师或同学,而是在YouTube网站上找了一段“可汗老师”讲......

    读《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有感

    读《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有感 教师是文明的传承者,在传承文明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阅读学习,不断获取正能量。古有文曰书卷多情似故人,静下心来阅读,你会爱上浓浓的书香;潜下心......

    读《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心得体会

    读《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心得体会 在暑假期间,我阅读了《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一书。这本书是萨尔曼.可汗所写,他1976年出生于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市,他是传统教育的颠覆者......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 李占权2014年11月 内容提要 ●理解翻转课堂的三个关键点 ●微课程教学法的原理与方法 第一部分:理解翻转课堂的三个关键点 翻转课堂究竟翻转了什么?......

    翻转课堂

    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2013-5-12 11:05 阅读(129) 赞评论转载(25)分享(1)复制地址举报更多 上一篇 | 下一篇:中国传世名画欣赏 一、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 姜海超 [摘 要] 在分析探讨翻转课堂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流程,并设计出支撑翻转课堂教学实践顺利实施的教学平台,以期为我国实现教育模式创新......

    翻转课堂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类课程中的应用 1.课程平台的选择。目前老师们可以选择的翻转平台大致有尔雅平台、蓝墨云班课等。目前还有很多 学校开始创建自己建......

    翻转课堂

    河北省2015年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教师 全员远程培训 初中数学学科简报第二期 主编:高红志 庞其发 责任编辑:张玲 万黎明 李育红 2015年8月9日 研讨问题专辑 目录: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