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语文教学论文
摘要: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高职语文课程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学习环节中。本文主要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语文教学的意义,并为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提供了合理的建议,旨在全面提升高职语文课程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职;语文教学
要想在高职院校切实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应针对学生实际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来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在语文课程改革工作逐渐推进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需不断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学习技巧。将多元化的智能理论应用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创设出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推进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
1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语文教学的意义
1.1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1983年由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智能不应该仅仅由单一的层面定义,需要从更多的方面正确反映出人的真实实力,主张从多个角度开发人的智力,肯定人的智能。多元智能理论主要包含了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存在智能。
1.2教学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和实际教学活动具有良好的契合性。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高职语文教学活动中能表现出较多方面的积极意义。首先,多元智能理论能充分实现语文课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良好推进,对教师的总体教学工作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需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知识、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高职语文教学活动涉及内容较多,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语文知识。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为现阶段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引导师生能在活泼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实现教学目的。其次,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高职语文教学活动中能全面关注到学生的综合发展实力,从学生的各项智能情况出发,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多元智能理论不仅是学生个人的智力,更多的是在学生成长道路和发展过程中的各方面内容,这一理论在夯实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具有重要影响。语文教师充分利用多元智能理论能充分关注到学生的个人发展情况、性格特征、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多方面内容,能有效推进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最后,在多元智能理论之中,每个学生的智能都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区别只在于所属领域的不同。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使用多元智能理论,将使教师能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保证教师以一视同仁的态度开展教学活动。客观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并产生良好的教学反馈,从而推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多元智能理论的科学应用能有效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智力观念,便于教师开展科学正确的评价工作,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状态。积极采用多元智能理论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同时,对具体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转变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应采用更为先进合理的教学策略。
2.1转变教学观念
高职语文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要始终秉持着平等的观念推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多元智能理论之中,每个学生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智能优势,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智能,发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使学生能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实际的学习环节中来。教师要不断改变并创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应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重新定位教学观念。教师要全面细致的观察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注重学生的具体性格特征、心理特点及智能发展方向等情况,为学生确定最为适合的成长道路。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将学生的智能优势和弱势相结合,因材施教,关注并善待学生的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全方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
2.2灵活采用课堂教学方式
在高职语文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给学生呈现出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自觉主动的参与到相应的学习环节中,这对于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具有积极意义。按照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原理,教师可组织一些教学活动,通过多种类型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较为轻松活泼的环境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定的辩题,例如“努力更重要还是天赋更重要”,让学生针对这一辩题展开全面充分的辩论。在辩论过程中能激发学生表达自我的欲望,促使学生广泛应用课本知识和搜集课外资料表达己方论点。学生通过辩论丰富了自身的知识储备,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形成了良好的辩证思维,为语文学习活动的后续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教师在讲解一些具体文章时可将多个学科进行综合,例如,在《鸿门宴》节选中有一个关于座位的小知识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古代座位排布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历史常识[2]。
2.3发挥多媒体技术手段的教学优势
在高职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向学生展示出多方面的知识和内容。多媒体教学手段是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它利用音频、视频、图片及文字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展现出更为形象的东西,使知识点具有更为直观的表现效果。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是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体现,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动画、音频及视频等媒介为学生的音乐智能和语言智能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帮助。教师要发现并关注学生的弱势智能因素,合理调动学生这方面的智能练习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相应的学习活动中,进而全方位发挥学生的综合智能优势。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项智能,可以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自行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学生在制作主题课件的过程中能充分调动自身的各项智能,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使其积极参与到团队合作中[3]。
2.4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定期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情况,积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模式,要根据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因素进行细致化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内容及时开展全面有效的教学活动,合理调整教学策略,推进教学活动顺利有效的开展,早日达成教学目标[4]。
3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智能,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相应的教学活动中,提升了教学效果,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多元智能理论注重更新和转变教学观念,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构建了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为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晓庆,孙晓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才智,2016,(30):125-126.[2]丁玲.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探微[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2):146-147.[3]陈慧姝.浅谈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的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J].时代教育,2016,(24):56.[4]孙晓榴.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改革[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9):153-154
第二篇: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
教学实践探索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发展和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针对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信息加工理论而提出来的。这个新的理论体系继承和超越了传统的认知学习理论和智力发展理论,对我们的教学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传统的智力理论如智商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都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
近年来,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智能多元论在美国教育界和教师中间引起反响,其原因是它向传统的评估学生能力的观念提出挑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陈如平介绍,加德纳在他所著的《人脑结构》一书中提出,每个人至少有七项智能,并严肃地指出,一个人的智能不能以他在学校环域中的表现为依据,而是要看这个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自然合理环境下的创造力。
这七种智能分别是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自律)智能;以及交往——交流智能。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我们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尊重差异,教师善于把学生引向多角度的智能领域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风格,每个学生都是多种不同智能程度的组合。问题不是一个学生是否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如何从聪明走向更加聪明。
比如,为贯彻落实新课标,教学中增设了口语交际的内容。如何向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智力活动机会,是我们要思考研究的主要问题。
在全区展示一节二年级的口语交际课上,简短的谈话导入后,我先安排了五分钟的折纸活动。安静的课堂上,一张张彩纸在飞快地闪动,在一双双灵巧的手中变成了千姿百态的小动物、小物件。学生们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急不可待地要把自己手中的折纸成果展示并介绍给大家。这样通过活动,把学生引入口语表达需要的情境。这也是智力活动的开始。
于是我安排了第一次交际,要求自荐面向大家,讲自己最想讲的话,来不及讲给大家的,就讲给同桌的伙伴听,并回答他人提出的问题。在交际平台上,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说着、听着、问着、答着,场面可热烈了。在这样的表达智力活动中,既展示了表达的多样性,又体现了智能的多元性,接着,我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自愿结成合作小组,选定几样物品编故事,看哪组编得快编得好。面对有难度的新要求,有的同学一时陷入了沉思,眉头紧锁;有的同学却如鱼得水,立刻行动起来,他们率先选定物品,构思表达的内容。
同学们在台前做汇报了。第一组同学是几人同上阵,一人讲一段,故事衔接得好,也完整,得到掌声。第二组同学上来先鞠躬,礼貌的举止赢得一片喝彩。接着是一人讲,其余的同学用手中的折纸进行表演,讲演合一,很是精彩。第三组同学争先恐后地上来了,他们分工明确,拿什么物品就演什么角色。说得有声有色,表演到位。给了第四组同学不小的压力。谁知第四组同学一阵风似的上了台,用上了前三组的所有“武艺”,故事讲得曲折,迭荡起伏,引人入胜。
最精彩的是,同学们怎么提问都难不住他们,都能让核心人物李嫣然问一答十,然后又用较流畅的语言续讲进去,直到大家满意为止„„
一节口语交际课结束了,同学们感叹时间过得快,还没完全尽兴,听课老师也问:学生的学习热情从何处而来?我的回答是:尊重,挖掘。
第一是尊重了学生的差异。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多种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组合。学生的每一种表现,都是其智力活动的体现。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行为。学生的每一个发言,都是其智慧的结果,是某一智力方面的展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言,也是尊重他们智力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打击、斥责、讽刺、挖苦学生的缺点,是教师不尊重学生的表现。尊重学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
尊重,也要启发学生之间相互尊重。耐心听取别人发言,就是尊重别人。把 2 自己的意见心平气和地讲清楚,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相互尊重,是品格高尚的表现。
第二是挖掘。挖掘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为不同的教育对象创设多种能够促进每个学生智力发展的活动和机会,创设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的客观环境和人文影响。在对丰富的教学材料的接触和运用中,学生的智力潜能就能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
设置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个性特征的教学活动,采用了适合发挥其智力特征的有效方法,使每位同学的智力特长都得到了最大潜能的发挥,让整节课充满生机,达到开发多元智力的最佳教学效果。
在这节课中,让学生设计图形和动物形象,发展了逻辑——数理智能和想象智能;让他们编折,发挥了视觉——空间智能和身体——动觉智能;让他们叙说,发挥了言语——语言智能;让他们回答同学的提问与演示,发挥了他们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能。
二、注重过程,教学程序为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而设计
加纳德提出智力是一种内在潜能,在一个充满教育性的环境下智力是可以被提升的,而且每一种智力都有其神经生理学基础和对应的符号系统,因此只要能得到适当的刺激,几乎所有的智力在任何年龄段都是可以发展的。
为发展学生多元智能而教,强调的是我们的教学设计要从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出发,促进学生各种智力领域特别是智力强项与弱项的发展。
设问内容多维化。在传统的教学中,设问的问题虽然要求要有层次性,但终归要越简单越单一越好。在教改实施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多元智力发展,我们所设置的问题内容尽量多维化,也就是设问的问题包含的容量要大些,内容丰富些。不是简单的“是与不是?”“对与不对?”“好与不好?”等简单的应答问题。比如:《乌鸦喝水》一文中,我问同学们:“乌鸦怎样才能喝到瓶子里的水?”
一般的同学因为先看了课本,所以很容易回答:“往瓶子里扔小石子,水就会上升,乌鸦就可以喝到瓶子里的水了。”这只是从文本中得到的纯知识性的答案,没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探索过程。有的同学回答:“乌鸦必须要挑选比瓶子口小一点儿的小石子,才能放进瓶子。大石子放不进去。”有的同学说:“乌鸦要有耐心和坚持性,要叼来足够的石子,才能使水升起来。”还有的同学说:“乌鸦找 小土块不行,土块放进水里,水就不能喝了。找有泥土的小石子也会把水弄脏,所以要找干净的小石子。找干净的小石子多不容易呀!乌鸦多会动脑筋分析问题呀!”这些答案,都是事先老师想不到的,充满了学生的多元智慧。这也是由于教师的观念得到了转变,运用多元智能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提问,才能使学生打开思路,智能得以开发。
思维方向多项化。在传统的教学中,在平时讲课和考试时,某个问题提出后,要求学生沿着一个思维方向去思考。对于有其它想法或思路的同学,老师还要千方百计引导到教师所规定的思维轨道上来。同学们实际上是揣摩教师的想法,谁越符合教师的思路,谁就容易得到高分数。
为了实施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学生的潜能,我们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多项化的分散思维,向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在思维过程中,不但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注意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比如:《乌鸦喝水》一文中,我问同学们:“如果瓶子里装的是糖,乌鸦怎样才能吃到瓶子里的糖呢?”同学们首先使用了排它性的思维方法,说:“再向瓶子里放小石子就不行了。石子就会把糖盖住,乌鸦吃不到糖了。”有的同学说:“把瓶子口打碎,乌鸦的嘴就可以伸进去吃到糖了。” 有的同学说:“往瓶子里放水,变成了糖水,乌鸦喝糖水就行了。”这样做不仅仅是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的智能发展。
答案标准多样化。在传统的教学中,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是有标准的。谁的答案符合标准,谁就是正确的。这样追求标准答案的僵死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与多元智能理论是相背离的。
为了开发学生多元智能和创新意识,我们在教学中打破了僵死的单一标准的答案模式,允许学生有多种创新性的见解,实习了答案标准的多样化。比如:《乌鸦喝水》一文中,我问同学们的上述问题,答案都不是唯一的,会产生多样的答案和结果。
其实,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引导学生的学习的方法是多样的。多样化的教学设计便成了课堂教学一道多采的风景。比如:
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我总是先下水,通过范读,来激发学生,通过师生互动读来带动学生,通过参加分角色朗读来鼓舞学生。不仅帮助学生学会了倾 4 听和理解他人的语言并据此作出反映,也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地提升,这是运用言语——语言智力所得到的效果。
教学中理解词义常是学生的困难点,用语言去讲解,有时学生是越听越不明,倒不如采用身体——动觉智力去解决。如不懂“追赶”是什么意思?我就叫两个同学示范,一人在教室行间快走,另一人在后面加快速度赶上。结果不但词义弄懂了,记忆还非常深刻。
学生提出什么是“鲜红”?我引导学生看墙上挂着的国旗。学生不知“笔直”的意思,我带领学生取出铅笔并立起来,学生做完恍然大悟。视觉——空间智力的神奇魔力。
三、小组合作,成为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优化条件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无论什么教育内容都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方法,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采用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形式,这样做符合教育规律和因材施教原则吗?
新的教学观要求我们在全部的教学过程中,要体现“生本”意识,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就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最终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们从学生的学习、成长、发展需要出发,组织班里的每个学生都有多个多样的学习小组,有的小组是他们自愿结合组成的,有的是在老师的建议下促成的,有的是按座位自然形成的,还有的是根据需要,临时聚合的。不同的学习小组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读懂课文内容,做到课内外相结合,我常请同学们搜集一些资料,于是两个小组成立了。一些同学家中有电脑,又会上网,他们自愿组成了现代信息组,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法去查寻;一些同学喜欢看书,家中存书量大,他们自愿结合成蜜蜂组,分领不同的题目重点查找,结果查找的资料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很受欢迎。通过查询资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欲望,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也促使他们担负起了学习的责任。
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我喜欢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我会学”。除特殊原因外,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的能力,他们有表现自己独立学习的欲望。为了满足学生渴望独立的要求,班里以 同桌为单位的合作小组诞生了。他们在自学的基础上,交流着记忆生字的独特方法,展示着朗读的最高水平„„此时他们最自信,也以最快的速度获取着对方的信息。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最突出的特征,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它表现为—— 第一、强调参与广度和深度。不但要脑思、眼看、耳听、嘴说、还要手做,能够自己去亲身经历的,尽量自己去经历。
第二、重视自身体验和感悟。在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身体验和感悟。我让兴趣爱好相同的同学又有机会走到了一起。他们根据教材,依据自己的理解及生活的积累,在课上编排课本剧,或片断或全部,然后表演给大家看。他们的表演呈现了对教材的解读与理解,也将间接经验知识转化成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收到了不小的教育成效。首先课堂教学的形式生动活泼,改变了老师讲学生静听的单一模式。其次是学生全员、全程、有效地参与。老师精心独到的教学设计赢得了教学形式的活泼多样,课堂气氛的积极、热烈。再有注重多元智能的培养,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使课堂中师生的关系亲切、融洽。
多元智能理论使师生在观念和行动上产生了积极可喜的变化。
(此论文获北京市一等奖)
第三篇:《黄河颂》教学设计——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语文多媒教学-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语言智能发展目标
(1)能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
(3)能初步学会运用英特网和图书馆搜集黄河相关的资料,并做初步的整理。
2、音乐智能发展目标
(1)通过倾听《黄河大合唱》组乐,特别是课文部分《黄河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感染力。
3、人际关系智能发展目标
(1)通过小组交流或信息共享来增进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设想:
《黄河颂》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文章气势磅礴,直抒胸臆,读来琅琅上口,使人受到无尽的感染。所以本课教学应以学生诵读为主,从诵读中领会它的思想内容,体会它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重点感悟诗歌的第二节。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与黄河相关的资料。
2、教师准备《黄河大合唱》各个部分的mp3音乐和课文录音及黄河景色的图片。教学课时:一课时 授课年级:七年级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播放《黄河大合唱》组乐
2、同时黄河景色图片联播
(以这种方式导入是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并发展音乐智能。)
二、话说黄河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学习课文之前同学们先七嘴八舌地说说自己课前搜集到的黄河的相关资料,3分钟后每组推选1人小结你组搜集到的资料。
(既是对搜集的资料的一次整理,也是借此对搜集资料的方法技巧的一次交流,更是对团队协作的人际交往智能的一次锻炼)
三、多角度朗读,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1、教师范读或听课文录音初步感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进一步感悟,并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及作者的情感。
3、学生齐读再进一步感悟。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通过反复地朗读,既增进了对诗歌所表现的强烈的感情有一个丰富的感性体验,也是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语言智能的一次锻炼)
四、欣赏质疑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2、这首诗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指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简述理由。
6、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尾声 :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发展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的语言智能。)
四、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配乐朗诵、理解性欣赏朗诵,既可以增进了学生对诗歌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进一步发展了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文的语言智能。)
五、课外作业
1、背诵本首诗
2、收集有关黄河文化和治理黄河的资料,写成专题文章,计划开一次以“黄河”为专题的主题班会。
3、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之所以布置这样的作业,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朗诵和搜集资料的语言智能的发展,也为后续学习做一点准备。
第四篇: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教学 作者:王荣林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5年第01期
第五篇: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设计
目录
一、多元智能理论简介.................................................................................................................................2
二、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
(一)教材结构变化较大,多数教师不甚习惯.................................................................................3
(二)教学内容难以把握,“夹生饭”现象普遍存在.....................................................................3
(三)教学方式单调陈旧,课堂缺乏活力.........................................................................................3
(四)教学观念新旧交错,课程实施“走老路”.............................................................................3
三、在多元智能理论下解决问题的对策思考.............................................................................................4
(一)学习领会课标,设置梯度控制难度,体现目标多元化.........................................................4
(二)用教材和资源,重组教学内容,体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4
(三)既要重视探究过程,也要重视知识的结构,体现层次多元化.............................................4
(四)运用发展性评价策略,促进学生差异发展,体现评价多元化.............................................4
四、案例.........................................................................................................................................................5
(一)教学目标.....................................................................................................................................5
(二)教学过程.....................................................................................................................................5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5 2.教师引导,自主探究.................................................................................................................6 3.展示成果,教师总结.................................................................................................................6 4.知识拓展,能力迁移.................................................................................................................6
(三)教学体会.....................................................................................................................................6
五、小结.........................................................................................................................................................7 参考文献.................................................................................................................................................7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高中化学课堂的教
学设计
High School Chemistry Classroom Teach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内容摘要】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不同人的聪明才智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大部分人只能在部分智能上表现出优越的能力。我们把个体的这部分优越的智能,叫做强势智能。本文根据学生的智能发展特点,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尝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多元智能来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促进学生强势智能的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关键词】多元智能 教学设计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structional Design 引言:新课程提出了“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多元智能理论对实现“三个发展”,尤其是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实施民主性、主体性、创造性、和谐性的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在“因材施教”中受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多元智能理论简介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加德纳认为,智能是“一种处理信息的生理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在某种文化背景之下,会被激活以解决问题或是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加德纳教授提出多元智能的概念,并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一个人至少拥有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博物学家智能在内的八种智能。
加德纳的理论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发展学生的各 2 种智能的同时,突出发展学生的强势智能,促进学生人生最优化发展。
二、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新课改、新教材的出现,许多化学教师开始不适应,深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难以转变教学观念。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上过分强调了教师的教,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抄,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结构变化较大,多数教师不甚习惯
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结构,而注重化学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以话题为切入点开展学习。但是,受传统的教学的影响,多数教师不能对教材做出很好的处理,还是按照原有的思路来。由于新教材结构的重建,由过去的学科主义转变为现在比较重视人文主义,多数教师不甚习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适应。
(二)教学内容难以把握,“夹生饭”现象普遍存在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中新增了很多内容。因此,多数教师对新教材中知识的深度、广度难以把握,同时又担心学生在将来的高考中吃亏,就会不自觉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面面俱到,追求课堂容量,而将不少“科学探究”实验进行删减,取而代之的是“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课改目标背道而驰,最终造成“夹生饭”现象。
(三)教学方式单调陈旧,课堂缺乏活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文化,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新课程实施伊始,充满热情的老师们放下尊者的架子,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平等互动,纷纷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了许多探究的课题,但是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慢慢又走回到老路。因为学生没有预期的互动能力,因为探究没有预设的学习效果,因为时间不允许。没有成功的合作探究、合作讨论的教学方式,没有平等、宽松、融洽的课堂文化,因此,课堂依然缺乏活力。
(四)教学观念新旧交错,课程实施“走老路”
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有一个适应过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持观望态度,对课程思想、内容体系缺乏了解,仍然在旧课程框架下,用旧的知识系统、教学方式、评价方式来实施新的课程,出现通俗所说的“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三、在多元智能理论下解决问题的对策思考
通过以上问题反映出,新课程的实施不等于简单地使用新教材,它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思想,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对学生评价方式等诸多方面的改进和完善。对于新课程的实施者而言,以往的教学方式根深蒂固。此时的教学观念出现新旧交错,要真正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很好的实施新课程必然要经过一个适应过程。
(一)学习领会课标,设置梯度控制难度,体现目标多元化
化学必修内容几乎涵盖了原有化学教材的全部内容,而课时却大大减少。正确处理好这对矛盾,关键在于依据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学习状况,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把握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广度,讲究螺旋上升不要求一步到位。有些内容可以适当降低难度,设置梯度,使于学生自主探究。尝试把学习的主题分解成若干个问题(问题串),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逐渐达成对学习主题的深入、全面的认识的方法。
(二)用教材和资源,重组教学内容,体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传统的教学大纲、教材是教学一成不变的剧本。新课程不同了,课程标准给教材留下了较大的发挥空间。教学一线的老师如何用教材,如何补充素材,如何施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挑战性。一线教师感到学生累,老师也累,原因在此。这种现象是必然的。教材重组是必须也是必然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以课标为指导,整合各教材的优点,大胆取舍,重新组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完成教学任务。
(三)既要重视探究过程,也要重视知识的结构,体现层次多元化
新教材对知识呈现方式做了较大的改革,教学中可以直接感受到教材对探究活动的重视,其中有一些结论没有直接说明,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和推理自己归纳总结。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区分知识的生成和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许多教师已经习惯了原有学科教学知识体系,因此往往会把教材中最富个性和特点的探究活动等栏目丢在一边。事实上,学生通过假设、观察、实验、交流、推理、归纳等过程所获得的知识更有价值。
(四)运用发展性评价策略,促进学生差异发展,体现评价多元化
新课程倡导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评价方式。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即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参与活动的态度、方式、能力、效果,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多主体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和谐发展。评价主体多元化,有教师、同伴、个体和家长的 评价。评价的形式多样化,既有过程评价、描述性评价,也有终极评价、测试评价。评价的层次多样化,既有具体的分数,也有等级评价。教师尤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给予及时的肯定和点评,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和发展。
四、案例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师超越课堂上原来使用的典型的语言和逻辑教学方法,打破狭隘的限制学习方法的课堂教学,提供一个宽广的教程范围和学习方式,“唤醒”在学校中那些“沉睡”的大脑。在以多元智能为基础的课程设计中,没有一个最佳模式。在一节课短短的四十分钟把八种智能全部整合进去十分困难,而且可能会令人感到挫折。所以作为教师应把眼光立足于一个单元乃至一本全册教材,找到教材与理论的切入点。下面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一节为例,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思路流程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能记住所用药品的色、态,初步学会正确书写和阅读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理解反应的装置特点、操作顺序和原理并能指出用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体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结合给出的药品和条件,进行实验装置的设计。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品选择、仪器组装、气体收集和检验、验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操作能力,通过实验,丰富科学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教师通过奥运圣火以及神六神七发射的图片的展示,给学生视觉直接的刺激,让他们看到氧气的用途,然后分小组,结合自己学习及生活当中的实际事例,交流讨论氧气的重要性,从而将其引入到这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实验室制取氧气。
教师首先利用视觉化的引导,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而 且培养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和语言智能;然后通过交流、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智能及人际关系智能;养成了学生自己从教材获取信息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认识智能。2.教师引导,自主探究:
整节课是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模式来完成教学的。教师提出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问题组层层设疑。学生针对问题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最终得出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并形成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该环节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能够使学生自己养成从教材获取信息的习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认识智能。并且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以及人际关系智能。3.展示成果,教师总结:
教师讲解完成之后,学生组织小组,自己动手操作,制取氧气,这个做城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然后将他们的成果展示出来,让学生组内交流讨论,并与其他小组分析对比,探讨自己实验的优点与不足,最后组间交流经验,体会收获,教师对总结出来的经验进行总结及肯定,加深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巩固。
通过学生自己制取氧气,体验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模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合作能力及分析交流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及身体运动智能,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4.知识拓展,能力迁移:
在学生都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之后,教师展示潜水员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转移到课外,讨论更多制取氧气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还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小组交流劳伦,最后形成归纳总结,教师做指正以及拓展。
通过将所学知识迁移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自主参与热情。并且以实验这种方式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自然观察者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在该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也能够培养人际关系智能。而在最后的实验分析与总结阶段,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优化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体会
从整套教材的编写上来看,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为以后学习氧气的性质和二氧化碳的制取起到铺垫的作用,因此要从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分析归纳学习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将学习内容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创设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关注生活中化学知识的热情,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健康之间的意义。
学生在获得的化学知识的同时,改变学生原来的只从书本上获取知识的学习习惯,从着重于知识的记忆变为对知识的探索,学习前人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的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此案例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多元智能的开发和应用,使不同智能优势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五、小结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智能发展初探多元智能教学模式,其结果是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以本课教学内容为例,以往教学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使教学内容更形象化、丰富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以利用并发展学生多元智能为出发点,用多元化的角度分析教材,并实施多元的教和学。如何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挑战。
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是情理之中的,但是我们坚信实施新课程这条路是正确的,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并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积极投身新的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一定能实现新课程实施的预定目标,使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加德纳.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
[2]彭红英.多元智能理论在计算机文化课中的理论研究 [3]刘琼.浅谈多元智能平价理论在英语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4]堂永海.论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课堂教学公平[5]巩渤.论基于模块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
[6]李子华.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价取向的反思与重构
[7]陈杰琦 埃米勒艾斯贝格 玛拉克维克维斯基.多元智能理论与儿童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