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消除学习“杂念”的方法-德育
有效消除学习“杂念”的方法
学习心理问题大多源于“杂念”
据有关调查显示学生的心理问题部分根源于学习,与学习有关的约占50%;在日常咨询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学习中的心理问题更多的起源于“杂念”。
本学期我们接待了28名前来咨询的高二学生,其中有23名同学(女生21人,男生2人)谈到学习中的“杂念”。有的直接把问题告诉我们,有的把所有问题罗列在纸上,有的干脆把厚厚的日记放在我们面前。望着他们紧张、急切的心情,我们的心不安起来。
在咨询中,许多同学主诉:自从高二(或高一)开始,在平时的学习中,心中总有许多杂念,上课时完全不能聚精会神听讲,记忆力下降,想方设法要排除杂念,可是一点效果也没有。
相反,越是想排除杂念,杂念越多,穷于应付,成绩直线下降,那些原先成绩不好同学现在远远地把他们甩在后面,不甘心落后,订了不少赶超的计划,但没有一个计划是顺利完成了的,于是不停地自责,骂自己太缺乏毅力,太不坚强。
现在,非常仇视自己的杂念。在咨询中,他们是多么渴望我们能帮助他们,让他们彻底消灭杂念,让杂念死光光,让他们在剩余的时间里作最后的冲刺,摘取胜利的果实。
何谓“杂念”,打开词典,我们不难知道,杂念:“不纯正的念头,多指为个人打算的念头,如私心杂念”。显然,这个解释没什么心理学含义,一点也不符合学生的情况。
他们描述的“杂念”为:“当他们听课、看书或做作业时,脑子里不自觉地跑出来许许多多与学习无关的想法,这些想法统称为杂念”。杂念究竟是一些什么具体的想法?
有“杂念”学生的学习状态
在咨询中,许多同学坚毅而慷慨地告诉我们,主要是:“想同学们怎样看自己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想同学、老师、家长、男女同学之间交往的事情,想自己上大学的事情等等许多许多,想……心猿意马,想入非非,就是难以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
现在这些同学正处在跟杂念胶着的状态。早晨起床,就开始担心杂念让他们一天的计划付诸东流,上课时,他们“期待”着杂念出现。杂念来了,他们身心烦躁,坐立不安,懊恼不迭,决定与杂念剥离,冲出杂念的重围。
这就如自然现象中,一阵狂风吹过,树枝会摇曳,树叶会沙沙作响。而我们许多同学却要作这样一颗树、风在劲吹,枝叶却纹丝不动、这是多么艰难的对抗!
消除杂念的最好方法就是“顺应自然”,不再与杂念作无谓的徒劳的对抗,带着杂念学习,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学会与杂念和平共处,从学习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将杂念烦恼消灭于无形之中。
心理学研究表明:焦虑(烦恼)=欲望/积极有效的行动,即焦虑(烦恼)与欲望(消除杂念)成正比,与积极的行动成反比。
正因为许多同学致力于排斥杂念,他们便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杂念上,这时,他们的意识范围缩窄,不再关注学习、交往和生活。眼睛里只有那个杂念。
因此杂念这个症状相对地被放大了,这就更加有助于他们敏锐地更加细致地观察和捕捉到杂念本身细微的变化,从而想入非非,沉浸于杂念的困惑之中;也就是说,因为高度注意杂念(欲望),他们会对杂念更加敏感,这样下去的结果,是杂念被强化了,杂念强化后,从而更急切地要摆脱,更多去注意杂念……
在森田心理疗法中,把形成这种恶性循环的机制称为精神交互作用,精神交互作用常常又使患者作茧自缚。森田心理疗法形象地称之为“欲之一浪平息一浪,结果波浪叠起”。
消除“杂念”的绝招
咨询中,许多同学按照我们的要求,“顺应自然”,不管杂念如何肆虐横行,只是埋头学习。但学习效率还是太低,这些同学看着其他同学轻松自在学习的样子,真是忧心如焚。
许多同学开始怀疑“顺应自然”是否有效。辛辛苦苦坚持,可杂念并不见少,仍是毫无效果。这叫他们如何不叹气,如何不失望。熟不知在叹气,失望之中,又走进了“杂念”新的误区。我们认为消除杂念可以试试以下的三个方法。
方法一:学会控制行为
我们清楚,我们的身体有一部分,如四肢由我们控制(我们可以控制双手去拿或不拿一样东西),而另一部分如内脏器官的活动则不由我们支配,这可类比为人的心理和行为。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比方我们可以去上学,也可以逃学,可以选择做作业,也可以选择看小说。
但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杂念等等。杂念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消失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正如肠胃消化食物一样,是自然的,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可这些同学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就如在我们前进的路上,突然,有一块大的让我们无法搬动的巨石,挡住了我们前行的去路,而我们却用尽吃奶的劲在那儿搬石头,却不知寻找另一有效途径绕过去,爬过去。在这里,“愚公移山”固为可嘉,但未必可取。
这正如我们此刻各位同学的现状:想提高学习成绩,但有一个大障碍,即杂念。又奈何不了杂念,却在那儿搬“杂念”。越是搬不动越是要搬一样,徒增烦恼,于是焦虑万分。
所以,明智之举就是控制行为,绕过去,爬过去,不去搬不去控制,不管杂念几多,坚持学习。因为过分的控制会造成过分的压抑,从而导致过分的自我否定。形成自卑、不自信,徒增更多的烦恼、痛苦和学习障碍。
方法二:学会抓住中心
可以说,在这些同学的心中,实际上存在有两个目标,或者说有两个中心。一个是提高学习成绩考上理想的学校,一个是消除杂念;一个是目的中心(提高成绩),一个是问题中心(消除杂念)。
虽然奔波在教室和家、宿舍这三点一线上,捧着书本端坐在课堂里,但内心却围绕杂念进行殊死的较量,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喜怒哀乐,前途和希望全部为杂念所困惑。学生在学校的目的是学习,可他们已将学习的目的抛于脑后。
把目的(提高成绩)和问题(消除杂念)混为一谈。在咨询中许多同学不愿承认,说我们在误解他。为此,我们罗列出三点证据,加以阐明:
一是动机。我们让他们与杂念和平共处,忍受痛苦,坚持学习,完成学业,这是目的中心;但他们却以为坚持学习一段时间后就能消除杂念,目标和动机是消灭杂念,这是典型的问题中心。
二是过程。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在“检验”杂念的有无和多少,并为此不安,这又是问题中心。
三是结果。在对以前的学习进行评估时,并没有告诉我们学了一些什么内容,有哪些收获,而是强调杂念还未减少。按他们的说法,这算是白学了,白过了,这同样是问题中心。
总之,反反复复地,始终如一地,异常顽固地,以杂念为中心考虑问题。
因为一旦着眼于现实,立马就会感到许多困难,那么多单词要背,那么多作业要做。所以,杂念很容易再次成为替罪羊;要是没有杂念就不会这样糟糕。于是再度在问题中心和目的中心之间摇摆,真是一场无休止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抓住目的中心,抛弃问题中心,带着痛苦的杂念,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一直到渐入佳境,尝到学习的甜头,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获得成功的喜悦。
方法三:学会着眼现在我们都知道,时间有三个维度,过去、现在和未来。可这些同学的目光注视着过去,在以前没有杂念,专心学习,轻松愉快,想回到那个时候,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已经长大了,有了自我意识,同时也有了成长的烦恼,这就表现为杂念,产生反对杂念的焦虑。
他们的目光遥望未来,多想未来某一天。一觉醒来,杂念“死光光”,一下子全没了,那该多好啊!他们的目光唯独没有放在现在。为所当为,做该做的事,努力把现在的事做好,而不管心情如何,杂念几多。
这就如在河中游泳,你感到很累时,你发现,往前游到对岸,有五里远,游回去,也是五里远,这时,你犹豫不决,究竟是往前还是往后?便在河中心“转圈”……如果将高二以前的状态视做一边的河岸,而将提高成绩,考上理想学校当作河对岸,我想许多同学都不想退回高二以前。
那么,是选择继续在河心兜圈子,还是选择游向对岸?我们清楚,继续往前游很累很苦。同样,在河心兜圈子也很苦很苦。横竖都是个苦,但好像别无选择,因为只有游过去才有希望,正所谓前进一步天空更蓝。
“顺应自然”,虽说有点缺乏理解和情感,但确不失为一良方。因为成长中的烦恼,只能通过成长来消除。“杂念”并非天外来客,它的创造者正是你自己,你有让自己患上“杂念”的头脑,你就有蜕变“杂念”的智慧。“迷者自迷、不迷何悟”。我们所能做得:正视现实,悦纳自我。
第二篇:学习有效德育的体会
学习有效德育的体会
叶艳红
学习有效德育体系后,我感触很深。谢校长从有效德育的目标、内容、路径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让德育教育走的更远。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有以下几点德育方面的体会:
大家都知道,学生出生就接受家庭教育、之后接受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在这些教育过程伴随着自我教育。
首先明确:怎样的教育才是“有效的德育”?班主任应该关注什么? 纪律是评文明班的重要依据,分数是衡量我们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进入大学的钥匙。所以,我们大部分老师的主要关注点往往集中于纪律、分数这两个层面上,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提升学生的思想,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还做得不够。学生的“自我教育”不足,思想觉悟的水平又反过来影响纪律和分数的提高。现在很多学生没有理想,很迷茫,对读书也没有太大的兴趣。“有效德育”我认为,应该重点关注这几点:
1、使学生改变观念,树立积极向上思想观念,形成美丽进取的人生观; 正确的思想观念是改变一个人,改变一个企业,甚至改变一个国家的最强大的动力。只有积极向上的思想,才能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才不怕困难,不怨天尤人,而主动自动自发的去学习,去克服困难。有时,学生可能一时发现不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难以确定长远的理想。但是没关系,我跟学生分析社会发展变化的形势,社会的高速发展将很多本地没有知识缺乏上进意识居民边缘化,很多学生的父母很多就是被边缘化的阶层,他们过着辛苦而低收入的日子,学生是亲身感受到的。通过这些分析,让学生明白通过脑部发展经济总比通过手工发展经济更加有效。所以,我首先鼓励他们解放思想,树立“我要变”,“我要成功”的基本理想。
2、使学生养成自动自发的良好行为习惯:
学生形成“我要成功”的思想观念,有了自强的意识后,还要鼓励学生养 成自动自发的良好行为习惯,学会自爱,珍惜自己的、他人的、社会的时间与资源;学会自律,进行自我管理,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安排,管理好自己的思想言行。学会自强,无论什么困难,也要想方设法克服。
3、提升辨别和控制能力;
社会有太多的诱惑和陷阱,我们还需要提升学生的辨别和控制能力。玩游戏,想偷懒这些人之常情,鼓励学生努力克服,合理抵制不良诱惑。
4、发展优秀的品格:如自信、乐观、热情、诚信、守时、勤奋、坚强等等。
第三篇: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
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
一、掌握最基本的生字 生词
二、阅读
1.阅读。每天阅读,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
2.掌握方法。精读,每周读一本经典文章,分析,学习,揣摩,朗读,背诵。
3.快速阅读,每天读一篇文章,重在通读和快速理解,增加积累和语感。
三、写作
1.每天写日记。重在坚持,保持语言流畅和表达的流畅。2.每周写一篇文章,先模仿名篇名作,揣摩和训练表达方式,然后慢慢驾驭结构表达等,自主训练。
3.每季度写一篇优秀作文,就是那种认真用心去写的,然后请老师行家点评。
四、记录、修改 做读书和学习笔记,把好的句子,思想以及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和灵感及时记下来,等到有时间整理,修改,有可能就是一篇佳作。
一、学好课本知识。
课本知识是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它。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课本要反复阅读,直到把问题看的透彻了、明白了。为了巩固知识,你最好在课下做一些练习,知识才会掌握的更牢固。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注意课外积累。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进入了紧张的学习阶段,我们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时要有选择。我们应广泛浏览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并有条理的做下笔记。要关心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断进步。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积累更多知识,更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三、加强写作训练。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
第四篇:英语学习的有效方法
英语学习的有效方法:大量阅读英语课文
这是一位经历过中考并且取得不俗成绩的中考学生与大家分享的有关英语学习的文章~下面就来看一下吧。
本人一向对阅读英语文章很较真,一直以来的口号都是每一个句子的语法结构都要弄的很清楚讲的很明白,但现在发现这个口号有点不太正确,虽然语言讲究语法逻辑但语言本身决定于生活,而生活有时是不讲逻辑的,所以有时英语句子很难讲出语法逻辑结构,即使是解释的通也是苦涩难懂且无多大意义。所以我似乎懂 了这样一个道理,知道主要的语法形式就行了,要想提高阅读能力还是大量的阅读英语原文和增加词汇量,而且要适当默写些关于各个门类的比如说医学、计算机、哲学、文学、等文章100篇。这样阅读才会真正提高。不知我的心得对吗?
我就是这么学的,阅读就得这样,老外为啥能一目十行?词汇量决定一切。其实只要多读,不少文章只要认得句中的几个关键词就能推断出意思~当然不推荐光靠这样做~本人提高英语就是靠和CHINADAILY和CCTV9较劲才上去的!谈到阅读,第一个问题总是:遇到生词怎么办?是不是要逐一去查字典?如果是,这任务辛苦得吓人;如果不是,我怎么知道哪些应该查,而哪些不必查?我的建议是,当你进行阅读训练的时候,做以下三件事:
一、用一枝彩色笔,将遇到的生词划出来。
二、当你发现,同一个生词已经被划过三遍以上时,就要查字典。将查出来的发音、释义等标注在书的边缘。
三、经常地快速翻阅已经完成的阅读文章。
为什么这样建议?、用一枝彩色笔--选一种你喜欢而又比较突出的颜色,帮助你将阅读化为快乐的事。如果这本书被污七八糟地涂得墨迹班驳,你会喜欢看见它吗?2、将遇到的生词划出来--如果我不需要都去查字典,干吗非划出来?其实简单的一个划线的动作,就已经在提醒你的大脑:我要留意这个单词。你的大脑可能已经 迅速地搜索它已有的库存,希望推断出它的含义,或者建立某种联系。就象我们遇到陌生人时,并不需要非得当场知道他的姓名住址,但是只要稍微多看一眼,就会留下某种印象,说不定在将来的某一天,可以重新唤起记忆。3、同一个生词被划过三遍以上--很明显,如果一个单词重复出现多次,它一定是一个常用词,或者是这一篇文章或这一本书的主题词之一。对重复次数的计算,既包括在同一篇文章里,也包括以往读过的文章。当你觉得某个词似曾相识时,翻一下过往读过的文章,也许会发现它确实出现过。这时候,你就发现,划线是有意义 的。如果没有将生词划出来,它可能早就湮没在茫茫词海之中了。当然,三遍是个虚数,凭印象估吧。、将查出来的发音、释义等标注在书的边缘--发音、词性、释义,都要注明,少哪个都象少一胳膊似的(发音非常规则的,可以不注音标)。我不建议另外设立单 词本,除非你做单词本的时候,坚持把整个例句都抄到本子上。否则,单词被孤立出来,跟背字典没有多大区别。还有,不要把释义紧挨着单词写,隔上一点距离,让自己以后重温的时候,有个机会考考自己,加强推断和记忆。5、经常地快速翻阅已经完成的阅读文章--你翻阅过往的文章的时候,不断强化了对那些文章的理解。而且,那些划线的单词,会争先恐后地吸引你的视线。1
你可能发现,因为自己的理解能力上升了,你已经能猜测出它们大略 的含义。或者,有些漏网的常用词,终于引起了你的重视--去查字典吧。、选购阅读材料的时候,注意控制生词量。一般来说,生词比例在5%以下的文章,是比较容易理解的。生词量在5%-10%的话,比较有挑战性。如果超过 10%的话,可能就太吃力了,不建议。估算生词量的办法是,读一下文章的前十行,数一下自己遇到的生词,再粗略估算这十行的总字数,就可以估算出一个生词比例。如果你买的是前后内容连续的一本书,而不是独立文章组成的一本书的话,生词 比例可以略微放宽一些,因为这些生词可能在该书中重复出现,就是说,从整本书来看,生词比例实际上没有那么高。
第五篇: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指用来学生思想认识、培养他们的品德的方法。
1.说服
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要求学生遵守道德规范、养成道德行为,首先要提高认识、启发自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就需要运用说服的方法来讲清道理,使学生明白,认识,只有学生的认识提高了,认识到道德的必要性,才能自觉去履行,我们学校是社会主义的学校,要反学生培养成为自觉的建设者,尤其要注重说服。说服的应用很广,无论运用哪种德育方法,都离不开提高学生的认识,都需要结合运用说服的方法,但是仅仅强调或运用说服的方法是不行的。
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运用说服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
2.榜样
榜样: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榜样包括:典范、示范、评优。
运用榜样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①选好学习的榜样。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③引导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3.锻炼
锻炼: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锻炼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
运用锻炼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①坚持严格要求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③注意检查和坚持
4.修养
修养: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
学生品德的提高是一个能动的发展过程,它的成效同学生个人能否自觉主动进行道德修养紧密相关,学生的年龄愈大,他们个人进行的道德修养在自身品德发展中的作用也愈大,所以德育不得不重视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提高他们的修养能力,如果没有道德的修养,个人的进步就是不可能的。
修养包括:学习、座右铭、立志、自我批评、慎独等。
指导修养时要注意:①培养学生自我修养的兴趣与自觉性。②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③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5.陶冶
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运用陶冶时要注意:(1)创设良好的情境;(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6.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德育的各种方法各有特点与作用,每一种方法都是进行德育所不可缺少的,但又不是万能的,它们之间相互补充、配合,构成了德育方法的完整系统。青少年学生品德的培养,不可能通过个别方法来实现,必定是科学地综合运用全部德育方法的结果。所以教师要熟悉全部德育方法,善于创造性地运用 育方法,是为进行德育思想品德教育而采取的各种方式的总和。在现代德育工作中应着重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榜样示范法
一般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有以下几种:
(1)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是学生最敬仰、热爱的榜样,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影响作用。
(2)家长和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对学生处处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同学中的好人好事,优秀典型,是教育学生最有感召力、说服力的榜样。
(4)伟大的历史人物和文艺典型形象。
2、品德评价法
这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给予的激励或抑制,从而控制其品德发展的方向,提高道德的形成、发展的方法。品德评价法有四种主要方式:(1)表扬与奖励(2)批评与惩罚(3)评比(4)操作评定。运用品德评价法的要求:(1)要使学生不仅成为评价的对象而且成为评价的主体。(2)品德评价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3)要贯彻奖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的正面教育方法。
3.情感陶冶法
情感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熏陶三种方式。
4.实践锻炼法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发生深刻的变化;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社会适应能力,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更具主动性。
一、模仿启蒙法。
初入学儿童,特别是没有条件接受正规幼儿教育的农村孩子,是非、真假、美丑、善恶观念十分模糊,而这个阶段,他们的模仿力很强,客观因素容易在先入为主的心理作用下,对他们步入人生的思想品德乃至一生的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作为学生心目中偶像的老师,从接受学生的第一天起,就应在他们面前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形象,把衣服穿得大大方方的,让他们看看老师怎样“打扮”的;用白线把黑板分成几等份,板书时留足天头地角,字写得横平竖直,使他们学会怎样在作业本上书写:有时下课,故意把教具丢在教室里,让学生帮着去拿,然后说声“谢谢”,使他们学会礼貌用语:有的学生迟到了,就对着全班同学问一声,老师迟到过吗?久而久之,学生更加敬重老师,在他们眼里,老师就是自己的榜样,千方百计学着老师的样子做人。这样产生了很好的模仿效应,为培养唯美是学、唯先是学的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赶星追月法。
孩子对影视中的英雄和自己身边的“英雄”都饶有兴趣,视其为“王”,极力效法。而这些“王子”的影响,有的是正面的,有的是负面的。老师的责任在于正确引导。因此,我抓住孩子们心理上的这个特点,在班内开展了“小明星”活动,在教室的墙壁上开辟了明星专栏,哪一个同学在某个方面做得好,就分别誉其为遵纪星、卫生星、好学星、助人星、新风星„„„把他的照片贴在星座上,标上名字,号召大家学习他,并且实行动态管理,今天是星座上的星,明天不是了,就暂时换下来;在几个方面做得好,就可以拥有几个星。
这样,全班开展了赶星追月的活动,正面效应越来越大。
三、氛围陶冶法。
环境移人,对孩子尤显重要。于是,我在教室、宿舍、公共场所都努力造成一种生动活泼的氛围,贴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小学生守则、作息时间表。在教室设置痰盂、废纸篓、果皮箱。让少先队员戴上红领巾,教导他们进老师宿舍喊报告,课堂上有事先举手,中午休息时做眼保健操,课间唱歌,放学回家站队,举办小画片、小制作展览,开展捐小人书大家读活动。还和家长联系,控制孩子看电视时间,帮其选择收看内容,使他们目力所至,听力所闻都是健康向上的东西,使其在自自然然无意识状态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四、活动升华法。
随着孩子感性知识的增多,沿着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个体到群体的规律,通过各种活动把思想品德教育逐步引向深入。
我们在班内成立领读小组、帮带小组,鼓励大家结对子,找朋友;开展“今天我值日”、“抬水浇花”、“捏泥娃娃”活动,培养他们独立做事、合作共事、从小学科学的情趣;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开展人人做小先生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有锻炼机会。这些活动由互相检查作业,结伴登山到以“五爱”、“五自”为中心的校内外实践活动,逐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层次,使每个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形成都经历一个逐步升华的过程,由量变到质变,由感性到理性,产生渐变到突变的飞跃。
五、制度规范法。
制度是一个相对系统的轨迹,对自我意识很差的八九岁儿童,过早地用制度约束,不仅收效甚微,还会扼杀孩子烂漫的个性,不利于培养既有统一意志又有独立人格的思想道德,只有通过无数个在成人看来十分幼稚的个体教育活动,使他们育了一定的生活积累,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之后,自我意识再行之以律,方能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因此,十多年来,我总是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或升入二年级后,才逐步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也就是在完成了扶着走、引着走的过程后再施之以导着走的方略,把思想品德教育引入系统化、规范化,进入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一是定好制度的“度”,既不偏严,又不偏宽,顺势而行,乘风扬帆;二是抓好落实,加强检查督促,加大表扬、批评以至奖励、处罚的力度。
一、引入情境,生发情感。这是情感教育内化的初步阶段,主要是孕育直觉的情绪体验。一幅挂图,一段录音,一件实物,一个感人的场面,一种富有感召力的行为举止都可能成为点燃学生直觉情绪体验的火种。在教学中常采用把教材静态文学内容编成生动、形象的故事,变为生动的画面、学生可学的人物形象去感染学生;或选用与课文有关系的歌曲、游戏等引入新课。如上《友爱同学》,教师一上课就让学生边唱边做《找朋友》的歌曲和游戏引入新课,让学生在歌声和游戏中体会到大家一起学习游戏的愉快情绪。又如上《爱惜学习用品》,先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新课,使学生在愉快的猜谜语活动中认识学习用品铅笔、笔擦等;然后用幻灯演示铅笔的制造过程,让学生直接体验学习用品来之不易的情感。
在此基础上把书中的四幅图的内容编成红红爱惜学习用品的故事,边看图边听老师生动的讲述,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二、理解形象,深化体验。主要是孕育与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它能进一步促进情感的内化,通过调动学生的种种感官,对课文、插图和练习的学习,全面地感知道德形象,掌握主人公正确的行为动机和目的。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联想和心理换位的思考,使道德形象变得鲜活、具体而又丰富。如上《妈妈的好帮手》,教学时先指导学生读课文,初步了解毕红为什么主动当妈妈小帮手?她是怎样当妈妈的小帮手的?在学文过程逐步引出四 幅插图,利用彩图直观作用使学生知道毕红帮妈妈做了哪些事?再看图学文,加深爱妈妈的情感体验,明白爸爸妈妈工作辛苦,懂得作为小学生在校要好好学习,回家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自己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又如上《按时上学》,可设计下列问题:①小英九就整理好书包上床睡觉了,她为什么要这样做?第二天上学小英会迟到吗?②小强九点半了还在干什么?他早上上学会迟到吗?我们应该向谁学习?要是你看见小强迟到了,你能帮助小强找到迟到的原因,使他也养成按时上学的好习惯吗?通过比较分析和心理换位的思考,学生头脑中孕育了与道德形象相联系的道德情感,理解了道德形象,进一步加强了情感的体验。
三、挖掘内涵,提高认识。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后,孕育出丰富的情感,建立了正确的道德形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抓住时机,挖掘教材的内涵,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认识,为促进道德认识的内化打下坚实的基矗如教学《今天的功课今天做》,由于一年级学生不留课外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往往被误认为没有作业;以为书面作业做完了,就完成功课了;根本不考虑作业前有无复习功课,作业后是否认真检查。针对这些认识上的错误,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在引导学生观察第二、三幅图时,设计如下问题:当小亮来找小春打球时,小春是怎么说的? 读课文是作业吗?没有读课文小亮就想去打球对吗?小春做完作业了又怎样做?
他做得对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对比认识到:按时完成作业不但是完成书面作业,还应完成口头作业;作业前要先复习,作业后要检查。
四、辩析导行,促进内化。思想品德课不仅要让学生提高道德认识,而且要转化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时应重视运用观点辨析导行这一教学环节,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观点分析问题,指导自己的行为。常用的方法有引导学生辨析、?评价道德行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进行行为训练。如上《上课专心听讲》?,我设计了这样的辨析题:(1)小红认为上课专心听讲就行了,?不一定要动脑思考,举手发言。(2)小明认为上课专心听讲就是认真听教师讲解,同学的发言,可以不听。小红和小明的想法对吗?为什么?让学生对小红和小明的想法进行讨论,在辨析中明辨是非,懂得上课专心听讲应该做到:积极动脑思考,大胆举手发言,认真听老师讲解,听同学发言。当学生形成完整的道德认识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本班和个人的实际,让学生自我评价,使他们对学文明理中所形成的认识得到验证、巩固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