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里的孩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健壮”、“漫山遍野”等词义。
2、懂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孩子的特点的。
3、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作者对山里孩子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找出总起句,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行文脉络。
三、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你们到山村里去过吗?了解山里的孩子们吗?说说你们了解的山村,了解的山里的孩子。
(二)课文录音
(三)学课文,1、自读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
(2)说山里孩子是怎么样的?
2、反馈。
3、生字新词的学习
(1)正音:甸盈歇跃充
(2)形:形近字组词
键()蹬()歇()盈()
健()登()渴()盆()
(四)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自由读:你发现这一段是用什么方法写的?
2、回顾怎样读懂总分段式。
3、按步骤自学总理解中心词“健壮”
4、细读这一段:山里的孩子怎么会长得这么结实、健壮呢?
读中体会,读中交流。
5、理解“满山遍野”:读课文,从课文中句子来理解。
想象说话:他们在山冈(),他们在竹林()……
他们到过这么多地方,赶过这么多事情,怪不得长得这么结实、健壮。用欢快的语调读好第4句。
6、感情朗读、7、试背诵。
(五)作业
1、扩词
登()()()
印()()()
盈()()()
跃()()()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和表示怎么样的词
一()野花()一()凉茶()
一()鸟叫()一()客人()
一()动物园()一()翠竹林()
五、教后记
今天这堂课,我觉得上得很有味道。特别是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是,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满山遍野”,在读中来悟“结实、健壮”,觉得特别好,很大气。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山里孩子的特点写具体的。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3、巩固复习字词,理解“向导、热情好课、充满”等词的词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1.复习引入:
(1)趣味引背:
(2)回顾学习方法
2.学习课文第2段
(1)用这样的方法,自学课文第二段
课文第二段是按()写的。总起句是(),中心词是(),分述部分是第()句,从()、()、()三方面具体来写。
(2)读后反馈校正。
(3)读中感悟,句子比较,体会山里孩子的热情。
他们迎接进山的客人。
他们笑眯眯地欢迎进山地每一位客人,为客人当向导。
渴了,他们递上一碗茶。
渴了,他们递上一碗清凉的茶,像清泉,像露水,一直甜到心窝里。
比一比,哪句话更能体现山里孩子的热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3段。
(1)出示填空先自学,然后小组讨论理解“幻想”
(2)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他们充满幻想。找到有关句子进行充分朗读。
小组内先读在推荐同学读。
重点评价朗读:表现山里孩子满怀希望、蛮有信心的样子。
(3)连起来读分述部分
(4)山里孩子幻想真多呀!课文哪个词说明这一点?
(5)启发想象:他们还会有哪些幻想?
(6)要是山里孩子这些幻想都能实现的话,山村肯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4、分组齐读课文这三个小结。
5、讨论:山里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呢?
教师充满激情小结:是大山养育了他们,他们呼吸大山里新鲜空气,喝大山里的水长大,是大山培养了他们那样的胸怀,那样的气魄。
齐读最后一句话。
6、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什么收获?
7.作业
1.完成作业册
教后记:
第三课时
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
2、进一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3、能仿照第三段,围绕总起句写一段话。
一、听写词语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通过朗读比赛的形式进行:
(1)先四人小组合作进行然后组内推荐一名
(2)各组推荐比赛
(3)评出优胜
2、背诵课文
三、读写迁移
教师启发:山里的孩子结实健壮、热情好客、充满幻想。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从小就有把自己的家乡装扮地更美的打算。我们城里的孩子也充满幻想,也希望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地更加美丽。围绕“城里的孩子,心里充满着幻想”这一总起句说话、写话。
六、教后记
第二篇:山里的孩子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读懂2、3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山里孩子的特点写具体的。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3、复习巩固字词,理解向导、热情好客、充满等词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用总分方法写的一段话。
难点:读懂2、3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山里孩子的特点写具体的(三)课前准备:录象、录音
(四)教学过程
1、读读第1段,说说学习这一段的方法。
2、学习第2段。
(1)初读感知,这段话用什么方法写?
课文第2段是用()方法写的。总起句是(),中心词是(),分述部分是第()句,从()、()、()三方面写具体。
(2)自学这一段,完成填空题。
(3)反馈、校对。
(4)比较句子,进一步体会山里孩子的热情。
①他们迎接进山的客人。
他们笑眯眯地欢迎每一位客人,为客人当向导。
②渴了,他们递上一碗茶。
渴了,他们递上一碗清凉的茶,像清泉。像露水,一直甜到心窝里。
比一比,说一说哪一句更能看出山里孩子的热情好客;抓住带点词体会。然后指导读好这句话。
(5)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说说这段写什么。
3、学习第3段。
(1)按第2段的填空题,自学这一段。
(2)校对答案,辅导难点。
估计学生对这一段的第2句话的意思难以概括,可引导学生读句子思考:果树结果、鲜花开放、小草翠绿、小溪欢跳这是一个怎样的环境?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概括。(舒适)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他们想为家乡人们创造一个永远舒适、美好的环境,用满怀激情的语调读出山里孩子满怀希望、蛮有信心的样子来。
(3)有感情地朗读分述部分。
(4)山里的孩子幻想真多啊!文中哪个词说明了这一点?(充满)想想,他们还会幻想什么?
(5)小结:要是山里孩子的这些幻想都实现的话,山村将变得更加美好。他们是多少热爱自己的家乡,多么有理想啊!
(6)齐读。说说这一段写什么。
4、学习第4段。
(1)结合板书,复述前三段内容。
(2)山里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呢?读第4段,这句话把大山比作什么?从哪儿看出?
(3)小结:是大山养育了他们,他们呼吸大山里的新鲜的空气,喝大山里的水长大,是大山培养了他们那样的胸杯,那样的气魄。
(4)带着山里的孩子对大山的热爱之情读这句话。
(5)以山里的孩子在大山的怀抱里成长为总起句看板书复述全文。
5、学生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热情好 客当向导、歇歇脚、递上一碗茶
山里的孩子 充满幻想 让让让让
课后小结:
第三篇: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张倍倍教学设计
四年级音乐《山里的孩子心爱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单位:如东县双甸镇双南小学 姓名:张倍倍
邮编:226404 教材简解:
《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是一首四四拍的歌曲。全曲旋律流畅平稳,节奏虽多用十六分音符,但一字多音的技法使歌曲显得平和,歌曲字里行间透出浓浓的山野气息,抒发了山里的孩子心爱山的自豪情感,刻画了山里的孩子热爱劳动,立志将山乡建设得更美的决心。目标预设:
1、通过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听赏对比等活动感受山里孩子对家乡日新月异的景象所表达的喜悦和热爱之情。
3、体验《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曲调的欢快流畅,在正确演唱的基础上尝试用甜美的音色自豪、激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在正确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尝试有感情地表现作品。教学难点:掌握歌曲中的一字多音与切分节奏。设计理念:
根据音乐新课标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这四点,再根据乐曲的旋律特点,利用相应的教学手段,感受音乐结构、旋律的变化等音乐要素,在此基础上发挥学生创造力,使其真正参与音乐的演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思路:
课堂的一开始通过提问学生们都去过哪些山,再一起欣赏几幅山的图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入本课的歌曲教学。在教唱歌曲这个环节,我考虑的是先由教师范唱歌曲,并通过提问让学生在初步感受歌曲旋律的同时体会歌曲所蕴含的情感。紧接着是再次聆听录音范唱,让学生思考山里孩子对大山的情感你是从音乐的那些方面去感受出来的,让学生通过分析音乐要素去感受歌曲的内涵。接下来是让学生用“啦”随范唱音乐尝试哼唱,请同学们一边哼唱一边用自己的方式把对歌曲旋律的感受表现出来,在感知旋律为学唱歌曲做铺垫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与创造力。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熟悉歌曲旋律,我又安排了让学生随琴试唱曲谱这一环节,力求学生在视唱的过程中自己找出较难把握的节奏及乐句,由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解决难点,在此基础上再完整的演唱曲谱。歌曲中一字多音与切分节奏是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首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读歌词,然后再随琴尝试填唱歌词,师生共同纠正﹑评价。欢快﹑流畅是这首歌曲旋律的特点,所以在处理歌曲这个环节我主要启发学生用什么样的情感去演唱歌曲,然后通过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去更好的巩固和表现歌曲。为了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最后我让学生欣赏一首合唱歌曲《山童》,让学生去感受山童的快乐心情,从而将本堂课推向高潮。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好,愉快的音乐课又开始了,你们喜欢山吗?你们都去过哪些山呢? 生:„„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山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师:我们喜欢山的俊美,山的秀丽,山的神秘,然而山里的孩子对山的热爱却要比我们深刻的多。你们听„„
二、新授
1、教师范唱(大屏幕呈示问题)
思考:你能够从老师的歌声中感受到山里孩子对大山有着怎样的感情吗?
2、再次聆听录音范唱
思考:你是从音乐的哪些方面感受出来的呢?(速度 节奏 旋律等)
3、学唱歌曲
1)、用“啦”随范唱音乐尝试哼唱
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音乐一边哼唱一边用自己的方式把你对旋律的感受表现出来好吗?
生:„„
师:同学们的表现方式真丰富,这些方式都足以传达你们感受到旋律的欢快与流畅了。下面就让我们尽情地歌唱吧!
2)、随琴视唱曲谱,要求学生在视唱的过程中找出较难把握的节奏及乐句,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解决难点。3)、完整演唱曲谱。
4)、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读歌词。
5)、随琴尝试填唱歌词,师生共同纠正﹑评价。6)、歌曲处理:
师:欢快﹑流畅是这首歌曲旋律的特点。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演唱比较合适呢?生:无比自豪的感情。7)、跟随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巩固
1、师:山里孩子对大山有着深厚的情感,我们能不能为歌曲重新设计演唱形式以更好地表达歌曲情感呢?
2、学生发言(小组讨论)
3、展示表演
四、拓展欣赏合唱歌曲《山童》
1、介绍歌曲:是一首描写山里孩子的歌。
2、欣赏歌曲,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你都想到了什么呢?你感受到山童的心情了吗?
3、学生互相交流感受
4、山童最愉快的事就是跟着他可爱的牛儿羊儿们在一起,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水,青青的草,唱着欢快的歌悠闲的在草地上放牧,你们想他们得多高兴啊!让我们也跟在音乐后面一起感受山童的快乐吧。哼唱体验
五、小结
山里的孩子心爱山,如东的孩子爱如东,我们都是热爱家乡的好孩子, 同学们,让我们为家乡变得更美丽而努力学习吧!
第四篇:胡接惠 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教学设计
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曲调较多地运用了切分节奏和旋律的三、四度跳进,使曲调欢快流畅,歌词以质朴的语言,使人闻到了泥土的芳香,也让人感受到了山里的孩子对家乡日新月异的景象所表达的喜悦和热爱之情。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以火热的激情赞美家乡,以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2、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聆听,使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通过为歌词画图,使学生熟悉歌曲的内容;通过找出歌曲中的一字多音、附点节奏、装饰音,学生能初步体验民歌的音乐特点。教学重点:学生能以火热的激情赞美家乡,以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字多音、附点节奏、装饰音的演唱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琴 教学对象:三年级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你们喜欢大山吗?你来说说
我们一起参观参观大山吧!
3、师生观看大山图片 问:你看到了什么?
过渡 师:美丽的大山是山童的家乡,你听,山里的孩子为我们唱起了动听的歌曲呢!
3、初听歌曲第一段
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二、练声
1、导入:我相信同学们应该都感受到了这首歌曲的曲调欢快流畅,也感受到了山里的孩子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胡老师不禁想和咱们班的同学们一起去大山玩玩,老师站在山的这头,你们站在山的那头,我们闭上眼睛,想象我们来到一座山顶上,山上的空气好清新哦!嗯~~~~~
2、练声
(1)师:来,我们打声招呼!(师摆出招呼手势:左手张开放在嘴巴旁)“喂,同学们好!”你们应该怎么样呢?(2)师生合作,大屏幕出示歌谱 A师示范,唱“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来一次,B生唱
C要点讲解
师:注意附点节奏和装饰音的地方,老师您好!声音通过口鼻到头上微笑的传给老师。我们再来试一次。
“喂,同学们好”“老师您好”
三、新歌教唱
1、揭题
师:山里的生活丰富多彩,你们想想山里的孩子为什么心爱山呢?
过渡:人们对自己的家乡有说不尽的眷恋之情,因为这里有养育自己的土地。同学们感受到山里的孩子对家乡山的热爱之情了吗?我们一起来朗读下歌词,胡老师先示范
2、朗读歌词
(1)师示范,边朗读边画图形
(2)生跟着念,共两次。第二次要求不看歌词朗读
师:这段歌词以质朴的语言,不仅使人闻到了泥土的芬香,也让人感受到山里的孩子对家乡日新月异的景象所表达的喜悦和热爱之情,作曲家沈波先生为之倾心创作了动听的旋律。想听听胡老师演唱吗?
3、师范唱
师:请同学们看着歌谱,拍手为老师伴伴奏,心里也要默唱哦!
4、生跟着琴声,试唱歌曲
师:刚发现一些同学已经忍不住唱出来了,那接下来轮到你们唱了哦!试试看!表现好的那一组奖励山里的果子啊!(苹果贴纸)生试唱
5、认识一字多音、附点节奏、装饰音,听音乐并找出
(1)师:细心的孩子应该发现了这首歌曲很有民歌的音乐特点,因为它使用了很多的一字多音、附点节奏、装饰音等,你发现了吗?请同学来找一找
(2)多媒体先手出示附点节奏、一字多音、装饰音的地方 A附点节奏
(1)师:谁发现了哪里有附点节奏?---大屏幕出示(2)出示两种附点节奏
师:附点节奏有两种,俗称大附点节奏,小附点节奏,大附点节奏这样(师示范并念节奏)小附点节奏这样(师示范并念节奏),你发现了了什么?大附点节奏拍两下第二个音再出来,小附点拍一下第二个音就马上出来。-----生打节奏
(3)师:你能唱好这两个不同的附点节奏吗? 师:哪位同学能唱这里的“子。呀”,胡老师弹一次,我请个同学把这里的歌词唱出来。B一字多音
师:谁发现了哪里有一字多音?---大屏幕出示 师:这个“里”(十六分音符35)有一字两个音和一字三个音,怎么唱呢?(十六分音符656)师弹出旋律,生唱两个里----师示范完整两小句 C装饰音
师:装饰音只有两个?---大屏幕出示 师示范,生唱
6、对唱合作,相机指导
(1)师生合作,对唱,相机指导(2次)
第一次---师:我们合作分句唱,怎么样?一行一句?(相机指导,纠正错误)第二次---师:表情微笑点,声音甜美点就更好啦!再来一次(2)生生合作,对唱,(1次)(相机指导,纠正错误)师:同学们分组合作怎么样?(生:好)分为两组,像在两个山顶上对唱,这组是山的这头,这组是山的那头,你们先唱,你们再唱,同学们注意可要把声音传到山另一边的同学啊!
7、师生讨论演唱形式----生齐唱
师:除了这种对唱形式,你还知道其他的歌曲演唱形式呢?(齐唱、独唱、合唱、小组唱等)由于今天的时间有限,我们来齐唱吧!
8、情感处理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每个家乡都有属于自己的歌曲,今天当我们唱起这首《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时,就要把自己当做是山里的孩子,今天这首歌就是你写的,今天歌曲中香喷喷的的泉水正是你每天喝的,歌曲中又肥又甜的果子正是你喜爱的美食,歌曲中山上的树就是你家旁边的那些树,歌曲中山下的田也是你家的田,那么你应该以怎样的感情演唱这首歌曲呢?
恩,正是与山里的孩子一样,要以无比的火热的激情,唱出对家乡的喜爱之情。请同学们站起来唱一唱!
过渡:为了奖励你们精彩的演唱,老师还准备了两首不同音乐风格的歌曲和你们一起分享,来听听这
两首歌曲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四、拓展
1、聆听《黄土高坡》《洞庭鱼米乡》对比音乐风格 生答
2、小结 师:《黄土高坡》属于我们西北地区的歌曲,音乐粗犷、豪放,《洞庭鱼米乡》属于我们中南地区,音乐细腻。希望通过这节课,同学们课外找找自己家乡的歌曲,并且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曲。
第五篇:《大山里的孩子》读后感
2008年2月22日,也就是今天。我坐在温暖舒适的屋子里,读了一篇名为《大山里的孩子》的文章,让我明白了很多。
读完全文,那一幕幕生动的画面却还在我眼前缭绕:他们在求学途中艰难的跋涉;他们在简陋的教室里认真的学习;他们在学习之外的生活压力,都使我不得不对那些普通的孩子们肃然起敬。
那里虽然没有游戏机和游乐场,但一样有嬉戏时的欢乐和笑脸;那里虽然没有完善的教学器械和先进的体育设施,但一样有对知识的渴望和课后玩耍的欢畅;大山里的孩子,有着更多的坚忍,淳朴和快乐,更是那些唯独大山里的孩子的毅力,是我们所没有的。他们在山野中锻炼出来的自立,自强,在恶劣环境下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看到的是希望和信念。
我们生活在城市里,有着家人的疼爱,老师,同学的关爱。我们穿着漂亮的衣服,住着舒适的房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回到家,还有可口的饭菜。而大山里的孩子穿着破旧的衣衫,住着简陋的房子,趴在冰冷的石桌上学习,小小年纪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想到这儿,我自己对自己说:“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