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政府机构成本管理》有感[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16:0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政府机构成本管理》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政府机构成本管理》有感》。

第一篇:读《政府机构成本管理》有感

读《政府机构成本管理》有感

李峻

领军第一阶段培训发了好多书,其中一本是王永红局长的《政府机构成本管理》,全书语言风格非常鲜明,没有特别学术的语言和官话,而是用日常的语言,平易近人,娓娓道来,在论述的主线上,把世界各国的实践探索作为主体,适当的穿插了一点点的理论背景,非常清晰的介绍了政府机构成本管理的各个方面:

一、书里写了什么

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政府机构成本的理论基础、实践探索和主要思路;

第二章-第十章:分别介绍了机构设置、人力、公务消费、资产管理、服务保障、公共政策、公共服务、公共设施、机构经费的各项成本管理的现状、问题、各国解决的思路和对策等;

第十一章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打好基础、注入机制、迎接未来的设想。打好基础要从确立成本投入目标、确认成本管理的主体、开展成本核算和归集管理、提高绩效目标工作的公信度等方面做起;注入机制要完善公开机制、分权机制、市场机制、激励机制。作者最后也提到,成本管理具体内容上涉及人力资源、公务消费、机构资产、服务保障等经济分类项目、也涉及公共政策、公共服务、公共设施等功能分类项目,需要注重协同、塑造文化、抓住时机才能做好成本管理工作。

二、直观感受

这本书内容丰富、语言平和,让人手不释卷,花了两个中午一口气读完了,一方面十分佩服作者的理论水平和文字水平,能够将如此复杂的问题深入浅出的加以剖析,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际和国内、政策与实施等不同的纬度予以阐述,让我们迅速的了解了政府机构成本管理的方方面面;但另一方面,心情又十分的沉重,加强成本的管理谈何容易!作者在书中最后谈到:“成本管理看起来很简单,好像只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实际上它往前走一步,都是一场小的变革,而变革带来的全是利益上的调整,权力上的再分配!长期以来,依赖审批和控制的政府机构,说起来是因为担心放松管制后,造成人、财、物等支出上的膨胀,以及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无序,实际上在他们内心深处,害怕因成本管理的深入推进,有可能使他们丢掉手中的权力、失去寻租的空间。”

个人以为成本管理主要的难点不在于技术和方法的层面、而在于文化氛围、理念思想的层面,十年前读北大MPA时,黄恒学教授就说过一句经典的话,国内的改革主要关注两个方面: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成本的管理旨在追求效率和效果,追求投入和产出,对纳税人来说,购买政府的服务要物有所值。可是对政府部门自身来说,无异于自我革命,如果没有强力的推手,这样的改革阻力将会很大。如果在企业,员工的理念和企业目标不一致,可以辞退,可以减薪,有各种各样的激励和约束的机制。但在政府部门,只能采取怀柔的政策,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如果要革新思想观念,分成了三个阶段,一是开展人员交流;二是建立创新特区;三是打造新文化草原;这样一套动作下来,政府机构成本能不高么?

三、怎么办?

如何心往一处想、劲网一处使,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是政府成本管理的难点所在,我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实施:

(一)以“平台思维”推动人力资源、公务消费、机构资产、服务保障等经济分类项目的成本管理;“不患寡而患不均”是这些项目管理的难点,目前通过总量控制、标准控制、计划控制、指标控制、综合定额控制等方法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管理僵化,平行部门对抗加剧,往往存在既成事实,下不为例,罚酒三杯、不了了之的情况,如何解决,建议引入“平台思维”,信息共享,资源公用,执行共同监督,在一定区域内部,建设共享公用的资源平台,在一定共识的基础上,按轻重缓急分配资源,过程可跟踪,结果可监督,明明白白花钱!只要这个平台是个大家认可的防火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破坏规矩走捷径,设置障碍搞寻租的问题。

(二)以“互动思维”、“迭代思维”推动公共政策、公共服务、公共设施等功能分类项目的成本管理,对于涉及此类项目,主要关心的是绩效的问题,能不能物有所值,谁来评判?“互动思维”的核心在于交流,互动的意义在于政府及时获得反馈的信息,从而改进自己的工作行为。在改进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实现政府工作方式方法的“迭代”,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终端等工具,为政府的决策和服务提升效能。举一个例子,以前讲“公共文化服务”,政府的思维放在了搞基建,搞项目、要经费、要编制、甚至要行政审批权上面,费时费力,只见投入不见产出。如果换个方式,多到基层走走,看看老百姓需要什么,现在有没有新的技术来提供这样的服务是不是有更好的解决思路呢?

(三)以法治的精神,推动政府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出台的政策,不论是八项规定、还是三公经费的管理、还是所谓1+20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各种办法,均处于技术的层面,缺乏法律的支持,距离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举个例子,书中也提到所谓机构设置的成本,机构人员成本,就是因为没有法律的约束,没有组织机构法的支持,导致机构人员的肆意扩张。

在国内,最难办的事就是人的事,读王局的书,也能够感觉到他的无奈与感慨,但我想,越是起点差,越是基础薄弱,那也恰好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本管理很大,报销管理很小,诸位可以从王局长介绍的,从报销管理做起,推动单位成本管理的变革!将完善比价机制,提升信息共享、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服务满意度作为成本管理额突破口,一定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篇:读《砍掉成本》有感

砍掉那些不合理的成本很有必要

——读《砍掉成本》有感

通过阅读《砍掉成本》一书,学习了李践老师关于削减成本的十二式刀法,本人觉得它是一本很实在,很实用,很值得我们企业和企业员工去学习成本控制的工具书。但是否一定要使出书上所述的刀法才能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本人现结合工作情况和个人理解谈谈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关于人——企业绝对不能“养闲人”

企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是如何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通过不断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各项工作目标。目前,人工成本在港口企业总成本中占比例相当大,人工成本的合理控制可以说对一个企业经营效果影响是非常大的。然而一直以来,国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受制历史和现实种种原因(人员包袱、员工素质、社会责任、管理不到位等),使到大部分职工始终存在国有企业等同于“铁饭碗”的观念,部分员工工作没有压力,工作自由散漫;企业则是只要员工没有出大差错,企业经营未到困难重重时,也少有大幅裁员、砍人手的做法,所以就常常出现一种国有企业独有的“养闲人”现象。这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公司近几年通过机构改革调整,理顺现场生产操作及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部门间的扯皮、内耗现象大为减少,对提高公司整体效率及部门积极性的效果非常明显。但在人力资源的考量上,各部门“本位”思想还是比较突出,强调本部门工作的重要性,各岗位的独立性的原因较多,要求增加人员的要求多,主动提出减少人手的情况少。我们可以看到,有的部门个别岗位存在三个人干两个人、甚至一个人工作的现象,由于工作量不饱和,工作过于清闲,“早茶会”、“午茶会”、“读报会”,迟到、早退、串岗、脱岗等现象就大行其道、屡禁不止。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部门领导不信任下级的能力(或下级人员素质本来就不能胜任),当下级说不会、不懂的时候就一味迁就,不给员工布置“能所能及或略有挑战性的任务”,反而直接代替其工作,又或将工作任务布置给部门其他能力强的员工去完成,这样就使得部分员工工-1-

作量满负荷,个别“闲人”却有的是上网、聊天、读报的空闲,这样的工作方式既让“闲人”得逞,又让辛勤工作,“想干事、会干事”的员工感到“很受伤”。要减少和消除这些不良现象,建议公司必须定期对各部门的人力资源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调整,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各职能部门及基层部门的行政综合管理人员的配备必须坚持“从严从紧、能上能下”的原则,一到两个人就可以胜任、兼任的岗位,没有必要配备更多的人,促使员工加强学习、熟练掌握多项业务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对那些能力不足或岗位与能力匹配度不高的“富余人员”可以补充到现场一线岗位,也有利于缓解现场一线的人手不足状况,均衡劳动力和工作量,达到“人尽其才,量才而用”的目的。

二、关于纪律——有制度不落实形同虚设

劳动纪律是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和工作秩序的重要保证,是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企业劳动纪律的执行情况,可以直接反映员工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关系到企业的整体形象。出现“早茶会”、“午茶会”、“读报会”,迟到、早退、串岗、脱岗等现象,原因之一是员工纪律性不强,另一更重要的原因是制度执行不到位、形同虚设。其实,公司的管理制度是很健全的,考勤制度、员工奖惩条款也很清晰,问题在于执行上。解决这种情况,首先,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做好带头示范,凡要求员工做到的,领导要做得更好。对员工出现违反劳动纪律的情况要严肃对待和教育,不能做“老好人”。同时,建议公司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对于违反劳动纪律的,将按照相关规定对个人进行严肃处理,对部门主管领导一并追究领导责任。相信,严明劳动纪律,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公司内部管理,规范工作秩序,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提高工作效率。

三、关于节约——必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很多员工谈到节约成本,创造利润就认为是管理者、是领导的事情,又或者认为是其他部门的事,与已无关,其实这是非常不对的。近年来,公司大力开展“增收节支、降本增效”工作,并已取得一定成效。为了加强成本控制,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建议在公司更为广泛地营造勤俭节约办企业的良好氛围,使节约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如作为机关后勤部门,在日常办公过程中,也应积极开展降低成本、节约费用工作,并从自己身边这些小事情做起。如在使用电脑时,知道有事外出30分钟内不回,要主动关闭电脑。在照明、用水的使用上,办公室尽量采用自然光,不开或少开照明灯;午休及下班后要关闭所有电源,杜绝长明灯现象,做到人走灯灭。在打印、复印、传真、电话设备的使用上,要根据不同需要,所有文件尽可能使用小号字体、双面打印,做到省纸省电;提倡无纸化办公,节约办公用纸,尽量采取电子文档传阅和网络传输方式,减少打印纸的使用,减少打印机油墨的消耗,节省支出;打印前必须认真校对文稿,减少印错、印坏、甚至印多的文件的浪费现象的出现;草稿或参阅文件应尽量在已用纸张的空白面印制,减少浪费。实行纸张回收计划,将报纸和其他办公室废纸分类处理,方便回收。把可以再利用的纸张按大小不同分类放置,能用的一面朝同一方向,方便别人取用。要节约压缩电话费用,减少不必要电话,尽可能使用内线电话,打电话时尽可能长话短说,禁止办公室内煲电话粥,等等。当我们每一名员工都有种意识,就反映了我们员工的节约意识和对公司的责任感的大幅提高。与时同时,建议公司要不断完善成本目标任务的考核管理制度,要求每一个部门制定成本节约的措施,加强监督和考核,建立奖惩机制,使员工牢固树立成本意识。

另一方面,公司还要继续大力开展“金点子”合理化建议活动,加大表彰力度,鼓励广大员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从细节上着眼为分公司发展献言献策,找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可推广性的降本建议并加以实施。让全体员工明白企业生存与发展与员工是息息相关,节约与浪费均掌握在每一个人手上,从自己做起,共同想办法节约每一分合理的支出,共同想办法砍掉每一分不合理的成本,使企业在合理支出的情况下获取最大的经营效益。

第三篇:读管理有感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

书评人: 罗百辉

无需多说,管理大师德鲁克的经典之作。虽然书中的有些观点我们可能在很多经管类书籍上都能看到,但想想在六十年代就提出这些现代化管理的观点,实属不易。比如管理者的概念的延伸,就很明确的表达了知识工作者与体力劳动者的工作方式、管理模式上的不同。广义上讲,其实管理的概念覆盖到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不管是否组织正式任命的管理岗位,在实际工作中,总会有一部分工作需要科学的管理方式的指导。大到对企业的整体管理,小到对某个客户、某个项目的管理,再到自我的管理,无不渗透出科学管理的重要性。时间管理的观点现在对我们而言已经不再陌生,各种各样专门讨论时间管理的培训和书籍有很多,本书以一种非常简明实用的方式描述了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方法,总结了时间管理的精髓。其实对于一线的管理者(这里所谓的一线管理者是指管理规模在二十人以下,并且不能完全脱离直接生产活动的管理者)来说,在时间管理上,还不应该算是非常大的问题,毕竟必须要处理的非生产性行政事务还不算太多。个人认为,一线管理者的难处和重点应该在于角色的把握和转变上,其实在不同的组织文化中,对于一线管理者的期望和定位有很大差异。有的组织需要把一线管理者看成是能够以表率作用带领下属工作的角色,比如军队或生产企业,连排班长在作战时应当是冲在最前面,作战能力最强的人;而有的组织则把一线管理者定义成管理和协调功能更强的角色,比如政府机关。所以在从员工到一线管理者,再到高级管理者,正确认识角色的变化,把握不同位置不同工作的重心和核心应该说是很关键的。而角色变化的核心则在于价值观的调,组织对于管理者的期望是能带领队伍前进,营造健康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创造有效的利润或价值,但如果个人仍然以优秀员工的价值观去评价工作表现,必然会出现心理上的落差,找不到成就感、感觉工作没有价值则是这种状态的明显体现。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线管理者对于职业发展来说,是一种机会,也是一种风险,能正确把握角色转换,处理好工作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就可以很顺利的过渡到高级管理者,但如果不能正确把握机会,却有可能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恶果。尤其是工作单位发生变化时,找工作时的心态就很难处理了。其实我的观点倒不是说高级管理岗位一定是个人职场追求的目标,技术方面的专家也是一条不错的发展道路,但不管如何发展,正确把握自己的目标和组织的期望之间的关系,是个人能在组织中健康愉快工作的关键。

要事优先,也就是分出工作任务的先后次序,实际上应该说是和时间管理关系比较密切的一个话题。能从众多的任务中进行分解筛选,通过授权或其他方式排出该亲历而为的工作,是管理者必须具备而且要表现优秀的一种能力。管理的层次越高,任务越多越重,越显出这种能力的重要性。如果你看到某位管理者看起来每天都被下属包围着,那么要么就是授权没做好,要么就是下属的工作能力太差。

我能贡献什么,应该是每一个职场人士需要时常思考的问题,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在组织中有所发展,还是只是为了生存而工作。如果分配给你的每一项工作都能想到这份工作的分配者的意图并努力使自己的工作超出他的期望,那你一定能得到很好的生存空间和成长机会。

这本书确实是一本经典之作,书中提到的很多观点都是非常实用而且值得我们思考的,难怪这本书也是德鲁克本人推荐的两本书之一。这本书的翻译也非常不错,看得出来,译者确实通读并且深刻领会了其中的观点,而不像有些外版书,翻译得生硬晦涩,总让人感觉读的不痛快。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 2010年11月11日 13:49

来源:崇明县教育局 作者:黄强

最近,读了一些书,其中于我印象最深、感受颇多、帮助不少的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该书作者是美国人彼得·德鲁克,他是管理科学的开创者,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当代最具启发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曾说:“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

这本书是德鲁克最著名的管理学著作之一,倾注了德鲁克极大的心血。他认为在所有的知识组织中,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其实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没有所谓的职权,只要他能为组织做出突出的贡献。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所以在教育部门,从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各中小幼学校领导干部,到班主任老师,甚至是普通教职工,其实都是管理者。

本书中,德鲁克集中论述了一个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六个特征:一是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二是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三是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贡献。四是在选用管理者时,注重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五是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六是只做有效的决策。

大师的理念发人深省,虽是深奥,却十分鲜明地指出评价管理的唯一角度即为“有效”。2010年崇明教育为提高教学质量而提出的课题实践研究就命名为“课堂的主动、有效”。所有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们都将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管理和教育教学的能力来达成工作的有效。而作为教育局管理者的我也同样要思考这个问题。

结合书中的理念,综合个人实际,发现“有效地决策”极为值得细细品味。我认为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什么时候应依据原则做决策,什么时候应依据实际的情况需要做决策。一项决策如果不能演化为工作,则不成为决策,至多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决策的推行必须接近工作层面,必须便于操作。有效的决策人,首先需要辨明问题的性质:这是一再发生的经常性问题呢,还是偶然的例外?换言之,某一问题是否为另一项一再发生的问题的原因?或是否属特殊事件,需以特殊方法解决?倘若是经常性的老毛病,则应依原则来根治;而偶然发生的例外,则按情况做个别的处置。其次要确定解决问题所需的规范,再仔细思考确能满足问题规范的正确途径,然后考虑必要的适应及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能被接受。最后,注意在执行的过程中,搜集反馈资料,以印证决策的适用性及有效性。

有效地决策是困难的,因为认知、眼界、魄力的有限。修炼有效的决策能力,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规则、文化。个人决策必须顾及周围的影响,团队决策必须考虑合作者、关系者。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做到管理的“有效决策”,才算较合格的管理者。当然,德鲁克毕竟是大师中的大师,读者的问题是,如何借来大师的火,点亮自己作为一个管理者的心。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将是作为教育管理者的我最为博学的老师。我将会一如既往地阅读下去,不断地充实、提升自我。

用人所长——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

来源:本站责任编辑:丁镇发布时间:2009-7-29 11:27:00作者:肖春林单位:水文局

肖春林

珠江委水文局

现代管理书籍汗牛充栋,德鲁克的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1无疑是经典中的经典。书中对管理者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2。可见,管理者是指能够促进组织发展并负有行动与决策的人,而不论他处于什么岗位,担当什么职务,负责什么工作。德鲁克先生还认为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而卓有成效是是一种习惯,是可以通过训练和实践学会的。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五项习惯:

1、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

2、关注自己的工作成果,而不是工作本身,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3、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

4、集中精力于少数领域。

5、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通读全书,感受最深的是书中提到“用人所长”的观点,本文拟就此谈谈读后的粗浅体会和感想。

德鲁克认为:世界上实在没有真正全能的人,每个人都是在某一方面能干而已。“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之所以用人,是用人来主持工作而不是用人来投主管所好。他们知道,一个红得发紫的女明星如果能有票房,让她发发脾气有什么大不了呢。剧团经理会知道,也许他之所以应聘为经理,就在于他能忍受她的脾气。以学校而言,第一流的优秀教师,会不会奉承校长,肯不肯在教务会上安静而不发些抱怨,那有什么关系呢?校长之所以应聘为校长,就在于他能够使第一流的教师教学有效。所以,一些无关主题的‘不快’,只不过是便宜的‘代价’而已。”“你要雇佣一个人的手,就要雇佣他整个的人”。有效的管理者从来不问:“他能跟我合得来吗?”他们问的是:“他贡献了什么?”他们从来不问:“他不能做什么?”他们问的是:“他能做些什么?”所以在用人时,他们用的都是在某一方面有所长的人,而不是在各方面都过得去的人。如果因为某一职位而物色一位各方面都过得去的人选,往往是一位“最不至于出差错”的人选——也就是“仅合乎最低要求”的人选,其结果,自然难免都是平平庸庸的人选了。

没有什么东西能比注重人们的弱点而不是人们的优点、依靠无能而不是依靠能力,更能摧毁一个组织的精神了。因此,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必须放在人的优点上。专注于人之所短,不仅是愚不可及,更是有亏职守。管理者的任务之一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共同地、有效地完成既定的管理目标。从而使得个人目标与组织需要相融合,使得个人能力与组织成果相融合,使得个人成就与组织机会相融合。一位管理者如果不能发掘下属的长处,并设法使其长处发挥作用,那么他和下属只能受到人之弱点、人之短处、人之缺失的影响。管理者对下属的工作负有责任,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掌握着下属前途发展的权力。用人所长,不仅是管理有效性的要素,也是管理者对下属的道义责任,更是管理者对其职权和地位的责任。想让成员在组织中表现卓越,就必须发挥他们的优势,而不是强调他们的弱点。

德鲁克指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做到用人所长,就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职位是由人来担任的,是人就有可能犯错,因此决不要设计组织成员无法胜任的职位。有些职位看起来很合逻辑,但接二连三的人在这一职位上失败, 却又查不出为什么这项职位做不好,直到这项管理职位被重组并找到合适的人选,人们才能看出问题。这一常见错误说明了有些管理职位是根据一些特殊气质的人而设计的。“如果一个职位,要有特殊气质的人才能胜任,这便注定了是不可能胜任的职位,是一个‘坑人’的职位”。毫无疑问,必须重新设计,因为组织的好坏不是由天才来验证的。只有让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业的组织,才是好的组织。

第二、每项职位都必须在要求高低和范围大小上有伸缩性,这样才能使组织成员尽量发挥其长处。因为职位的要求往往会随情况而变动,甚至会变动非常强烈,职位如果设计得过于具体,难以在情况有所变化时适应新的需要。职位不能设计得涵盖太小,这样会使优秀人才无法成长和发展,应该把管理职位设计得使一个人能够在未来的多年中得到成长,有学习和发展的余地。如果设计得太窄,使人不足以他的能力挑战,其结果不是他自请离职,便是很快变成了“老油条”。

第三、用人时必须首先考虑其条件,会先考虑了解他能做什么,而不是先考虑职位的要求是什么。管理者考评下属应该是基于他们的长处,以其能做什么开始,而不是找下属的错误和缺点。

考评的的唯一标准是绩效,考评的方式是先把被考评者对过去职位和现任职位所期望的贡献列出来,再把被考评者的实际绩效记录与这项工作的期望贡献相对照,然后检讨以下问题:(1)哪方面的工作他确实做得很好?(2)哪方面的工作他可能会做得更好?(3)为了充分发挥他的长处,他应该再学习或获得哪些知识?

第四、在用人所长的同时,也必须能够容人所短。真正有能力的人,个性和缺点必定同样突出,如西方谚语所言:“仆役眼中无英雄。”因为仆役的责任是照顾战场下的将军,而任何一个将军在日常生活中的缺点和毛病都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往往比普通人还多,这与仆役心目中英雄的完美形象实在不相称。他哪里知道,所谓的英雄,也许就是沙场上战功卓著的将军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醉酒说粗话的凡夫俗子的结合体。因此,管理者要用人所长,就必须也能容人所短,这不但符合组织的要求,也符合人性的要求。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人的能力只能通过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来体现,而不是笼统地说某人是“能人”。

总而言之,卓有成效的的管理者在进行人员安排时,其任务和目的不是去改变人,而是要让每一个成员的才干和灵感得以充分发挥,使组织的整体绩效得到成倍的提升,从而实现组织和个人在管理上达到相辅相成的有效性。

第四篇:读领导管理有感

读领<<导管理一百戒>>有感

少触犯一条戒忌,就会少犯一次错误,就会少一份挫折,就会少一次失败。领导难、管理难、之所以感觉难,是因为不懂的领导的戒忌,看不清楚管理需要避开的雷区。只要你懂得管理的戒忌,并竭尽全力戒除领导和管理上的弱点,你就会很快发现:原来领导和管理如此简单!

领导是一门艺术,一种技巧,一种才能。但是在具体的领导活动的过程中,并非每一个领者都能把握住领导的要旨,于是就出现了一系列的管理问题:有的领导对下属漠不关心,居高临下,甚至滥用权力;有的领导不会分派任务,不懂的因材施教,办事不分轻重缓急;有的领导脾气暴躁,对人缺乏耐心……可想而知这样的领导者必然是无法服众的,所以说,领导者必须戒除在领导中过程中的一切不良习惯和领导作风,才有可能真正得到下属的拥护和爱戴,从而达到有效领导和管理目的。

在现代管理的活动中,有为数不少的管理者只是被动的、机械的将管理视为一种劳动工具,而且在对管理的认识、了解和实际操作上存在着许多严重、甚至是致命的误解,甚至有些管理者片面的认为,只要企业有效益,管理问题无所谓,其实这都是极其错误的观念。漠视管理管理的误区和戒忌,会使企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管理团队要抓好四个关键点,1、即有效的愿景管理、建立工作标准、赏罚分明及时、人性化关怀。

2、管事理人,先理后管。管理工作先要有梳理,明确方向和目标,然后要有跟进,有检查,有管的动作。

3、学习标杆管理。管理者要善于寻求外部和内部标杆,找出差距,进行整改提升。

4、做教练型管理者。教练涉及四个过程,也即说给他听,他说你听,做给他看,他做我看。

5、让部属学会思考。下属遇到问题,管理者不要给出直接的答案,要启发下属的思考,培养下属解决问题的能力

6、从员工内心激发热情和欲望。

7、坚定的工作信念,包括工作是为自己做,而不是为了老板做、工作做不好不是能力的问题,是态度的问题、你在这里做不好,在任何地方也会做不好、每个人都要创造自己的工作价值,不仅仅是完成工作任务。

我们是学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的学生,所以管理对我们而言及其重要,一个好的团队重要是团结,而团结的核心是领导。一个好的领导对一个团队的总体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可见领导的地位是至关重要。作为一个领导者、我们要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职。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

第五篇:读《精细化管理》有感

读《精细化管理》有感

听了苏总的视频讲话后,结合自己所看的<<精细化管理>>一书,感想颇多。随着时代的不断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所有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不管怎么变化,安全始终是各行各业摆在第一位的,为此制定的制度、条令、醒目的标识牌以及标语时刻的在提醒着人们注意安全。就是这样安全事故还是在发生,这是为什么呢?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说:“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这就是原因。

前段时间我看了《精细化管理》一书,同时也在网上看了许多人在看了该书后的一些心得体会,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但公司实行了精细化管理,安全事故就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精细化管理”核心理念是“计划”“岗位流程”“执行力”,它亦可理解为在原有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上,要做得比原来更加细致、更加准确有效。如果我们都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比原来更加细致、更加准确有效,安全事故就能在事前得到控制并加以解决,使之消除在萌芽状态。有人还是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已经把工作做的很细了,为什么还是不能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呢?这就可以

用《精细化管理》书中说的实行精细化管理常出现的9大问题来解释了。这9大问题就是:

一、传统管理“管”的太多,“理”的太少;受传统的管理理念的影响,当权者就是要强化对部属工作的监督、监视、监督、监控,于是公司管理层频频举办高层会议,研究基层的工作是否运转正常,并试图去控制和压制员工,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琐事和汇报上,而不懂得如何去激励人,给基层干部们提供自己做决策的机会,被紧盯着的员工又无法产生自信和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久而久之再熟悉的程序也会出现问题;

二、分不清重点;

三、对细节重视不够;

四、没有设定标准;

五、拒绝承担个人责任;

六、缺乏危机感;

七、过分追求完美;

八、过分注意小处的问题;

九、片面追求高速度。我个人认为这9大问题很全面的概括了目前很多企业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国企更为突出,领导们忙战略,忙着提出新的理念;中层干部忙着体会领导的新理念,并忙着上传下达这些新理念;基层干部盼着技改;基层员工按天取工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实行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现代管理认为,管理有三个层次,一是规范化,二是精细化,三是个性化。我们认为,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

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精细化管理”首先是一种理念、意识主导,是岗位责任人应用已优化的岗位业务流程,并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制订的岗位、月、周、日工作计划,全面、具体地完成岗位责任工作任务。“精细化管理”是否能带来切实有效的管理效益,它的推广十分重要。全面推广需要广大员工认真学习领会它的精神,在工作中努力运用好。对 “精细化管理”要从思想上重视它,积极接受它。对自身来说,学习“精细化管理”完全是有必要的,是有利于自己职业发展的。精细能体验个人精明、细心的工作作风,培养个人严谨扎实的工作风格。精细不是小气,是一种深度、一种拓展。它能培养人的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延伸成个人的内在气质、工作习惯,为以后工作、生活铺就平坦的路。“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

归根结底,不管什么样先进的管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人”。而精细化管理最大要旨,在于人的思维模式的转变,尤其对骨子里中庸之道当家的中国人来说,更是如此。

下载读《政府机构成本管理》有感[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政府机构成本管理》有感[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中国式管理有感

    读《中国式管理》有感《中国式管理》一书作者曾仕强是中国式管理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冲着这些名号我认真且仔细地研读了一遍这本书。认......

    读《李嘉诚管理》有感

    比生命更重要的是诚信 读《李嘉诚管理智慧全集》有感伍平 读罢《李嘉诚管理智慧全集》一书(以下简称《全集》一书),感受最深的是李嘉诚的为人。全书共十章,其中直接称道他的为人......

    读《管理行为》有感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11 —20 12 学年第 一 学期) 课号:课程名称:公共管理改卷教师:学号:106040339姓名:郑国明得分: 读《管理行为》有感 说来惭愧,一个读管理学的人居然不知道西蒙是......

    读绩效管理有感

    读绩效管理有感 读绩效管理有感1 最近,读了一部余世维博士的《高绩效团队的运营和管理》。他将高深的哲理蕴含于谈笑间,独特的讲解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带来了许多的反......

    《砍掉成本》有感

    如何做好降低成本这项工作 前段时间公司组织相关人员观看了李践博士的《砍掉成本》光盘,颇有感触。至于如果降低成本我想各部门或许结合自己实际都有不少感想,而我想换一个角......

    成本管理

    关于工程成本管理的几点意见 我们作为一个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其性质就决定了我们跟一线施工现场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必须通过个方面的手段来管理好施工现场。 工程建设项目是......

    成本管理[★]

    施工现场成本管理制度1、实行成本考核制 1.1由项目经理首先与上级领导签订责任书,明确自己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不同情况时所应承担的责任。在明确责任的同时要确定责任成......

    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不可不说的管理话题 2011-8-25 16:45 钱翼虎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成本控制作为增加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