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创意传播管理》有感
读《创意传播管理》有感
网络,已经深深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购物、订餐、查资料,每天都离不开网络。陈刚教授在《创意传播管理》一书中,站在广告人的角度,将消费者定义为生活者,并针对他们的特点,提出创意传播的理念,让我对互联网的广告承载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好利用网络资源,传播晚报文化及家居版内容,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咨询,提升报纸的影响力。
认识网络消费者特点
需求,是一个广告人不会陌生的概念,我们的工作正是寻找客户需求,并为其提供宣传服务。而客户的需求,就是找到并吸引普通的消费者。因此,我们也需要对消费者有深入了解,才能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创造价值。
在网络时代,“消费者在扮演消费者角色的同时,又是传播者和接收者,他们在数字生活空间有自己相对固定的家园。他们是生活在互联网上的活生生的人——生活者。”确实,在网络上,消费者不再是类型化的,而是看得见、摸得着,有自己职业、爱好、朋友、信仰、娱乐等,过自己生活的人。
因为是活生生的人,是信息实体,所以他们传播的信息能在自己的圈子中形成广泛的传播,并且可信度很高,很多企业就是因为一个消费者的一句话、一段视频而陷入困境。同样,很多企业也因为网络的威力而扶摇直上,比如汶川地震后,王老吉大打民族牌,“捐款就捐一个亿”,“让王老吉下架”等网络营销做得风生水起,也一举成就了王老吉在饮料市场的龙头地位。
信息有创意才能获关注
其实,在平时与客户的接触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他们对网络营销的重视,报社也十分看重网络市场,成立了网络工作室。但是,怎样在网络上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却难寻踪迹。
新浪、网易、腾讯等门户网站已建立了稳固的地位,各种论坛、社交网络也各具特色,拥有自身的用户群,各地方性网站和各种博客、微博更是不计其数,在如同汪洋大海一般的互联网上,怎样才能引起足够的关注呢?传统媒体上,广告主可以通过购买版面发布需要传播的信息,通过传统媒体的强制性达到一定的效果。但在互联网上,消费者拥有很强的自主性,他们从自己的角度选择信息、接受信息,对不感兴趣的内容可以用各种方式屏蔽或者视而不见,按传统思路发布的内容,很可能如同一滴水滴入海洋,丝毫不留痕迹。因此,创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找到能够打动消费者,让他们关注并参与创造、分享的广告形式,引起消费者共鸣才能取得效果。
找准需求传播更轻松
消费者需要什么?怎样完成创意满足其需求从而引起关注呢?其实,互联网相比传统媒体,更能直接地接触到其需求。互联网作为一个生活环境,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消费意愿表达出来,比如一个消费者浏览汽车板块的文章,就是其对这类产品感兴趣的表现,如果对某产品做了评论,更是强烈表达了自己的需求,抓住这个客户进行相关的信息传播,必然事半功倍。
这类具有精准性的传播对传统媒体而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报社建立海口网,就有了更好了解消费者的窗口,建立一个数据库,将浏览者分类管理,不仅对网络有莫大帮助,也能为报纸提供消费者兴趣、需求方向,从而可以针对性传播信息,达到更高的阅读率。
跟踪需求有的放矢
我在浏览海口网频道版块时,感觉评论比较少,而且很多是同事帮忙增加点击量而留言,内容比较简单,如果对于需要推广的信息做些有煽动性、互动性的评价,相信能更好引起消费者共鸣。另外,在频道进行评论时,并不需要注册,好像也没有ip信息显示,如果没有跟踪到客户信息,将其记录下来,那就十分可惜了。
如果网络追踪客户信息建立了数据库,报纸方面根据消费者相关需求举办相应的活动,相信一定能很好地提升报纸的阅读率和影响力。比如在我的周围,很多朋友都比较喜欢看《南国都市报》,就因为它在报纸上经常组织一些市民喜欢的活动,像果园采摘、卖报童体验、军事夏令营等。如果我们报纸能通过网络跟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进而组织活动,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果。
积极借力现有网络宣传 通过网络,我们可以了解读者并对其制作相应的宣传策略,同样,利用网络也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我们晚报的文化和优势。
前段时间,网络部认证新浪、腾讯等微博V用户,如果大家积极相应,在报社统一管理下积极推广自己,相信也能使报社建立统一、清晰的形象,更好地传递出海口晚报的理念。如建立客服微博、业务微博、员工微博等,在方便客户咨询、传播信息的同时,形成自己的网络社区,深度挖掘价值。
网络不是媒体,它更是一个大社会,在这个数字化的社会中,让自身具体化、形象化,建立广泛的关注度,是每一个企业的目标。不论是为客户出谋划策,还是我们推销自己,网络是不容忽视的部分,了解其基本特性对工作有很大帮助。通过阅读《创意传播管理》一书,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网络的作用及传播的方法,今后也会利用各种渠道,建立自己的网络圈子,更好地为工作服务纳言。
第二篇:读管理有感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
书评人: 罗百辉
无需多说,管理大师德鲁克的经典之作。虽然书中的有些观点我们可能在很多经管类书籍上都能看到,但想想在六十年代就提出这些现代化管理的观点,实属不易。比如管理者的概念的延伸,就很明确的表达了知识工作者与体力劳动者的工作方式、管理模式上的不同。广义上讲,其实管理的概念覆盖到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不管是否组织正式任命的管理岗位,在实际工作中,总会有一部分工作需要科学的管理方式的指导。大到对企业的整体管理,小到对某个客户、某个项目的管理,再到自我的管理,无不渗透出科学管理的重要性。时间管理的观点现在对我们而言已经不再陌生,各种各样专门讨论时间管理的培训和书籍有很多,本书以一种非常简明实用的方式描述了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方法,总结了时间管理的精髓。其实对于一线的管理者(这里所谓的一线管理者是指管理规模在二十人以下,并且不能完全脱离直接生产活动的管理者)来说,在时间管理上,还不应该算是非常大的问题,毕竟必须要处理的非生产性行政事务还不算太多。个人认为,一线管理者的难处和重点应该在于角色的把握和转变上,其实在不同的组织文化中,对于一线管理者的期望和定位有很大差异。有的组织需要把一线管理者看成是能够以表率作用带领下属工作的角色,比如军队或生产企业,连排班长在作战时应当是冲在最前面,作战能力最强的人;而有的组织则把一线管理者定义成管理和协调功能更强的角色,比如政府机关。所以在从员工到一线管理者,再到高级管理者,正确认识角色的变化,把握不同位置不同工作的重心和核心应该说是很关键的。而角色变化的核心则在于价值观的调,组织对于管理者的期望是能带领队伍前进,营造健康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创造有效的利润或价值,但如果个人仍然以优秀员工的价值观去评价工作表现,必然会出现心理上的落差,找不到成就感、感觉工作没有价值则是这种状态的明显体现。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线管理者对于职业发展来说,是一种机会,也是一种风险,能正确把握角色转换,处理好工作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就可以很顺利的过渡到高级管理者,但如果不能正确把握机会,却有可能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恶果。尤其是工作单位发生变化时,找工作时的心态就很难处理了。其实我的观点倒不是说高级管理岗位一定是个人职场追求的目标,技术方面的专家也是一条不错的发展道路,但不管如何发展,正确把握自己的目标和组织的期望之间的关系,是个人能在组织中健康愉快工作的关键。
要事优先,也就是分出工作任务的先后次序,实际上应该说是和时间管理关系比较密切的一个话题。能从众多的任务中进行分解筛选,通过授权或其他方式排出该亲历而为的工作,是管理者必须具备而且要表现优秀的一种能力。管理的层次越高,任务越多越重,越显出这种能力的重要性。如果你看到某位管理者看起来每天都被下属包围着,那么要么就是授权没做好,要么就是下属的工作能力太差。
我能贡献什么,应该是每一个职场人士需要时常思考的问题,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在组织中有所发展,还是只是为了生存而工作。如果分配给你的每一项工作都能想到这份工作的分配者的意图并努力使自己的工作超出他的期望,那你一定能得到很好的生存空间和成长机会。
这本书确实是一本经典之作,书中提到的很多观点都是非常实用而且值得我们思考的,难怪这本书也是德鲁克本人推荐的两本书之一。这本书的翻译也非常不错,看得出来,译者确实通读并且深刻领会了其中的观点,而不像有些外版书,翻译得生硬晦涩,总让人感觉读的不痛快。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 2010年11月11日 13:49
来源:崇明县教育局 作者:黄强
最近,读了一些书,其中于我印象最深、感受颇多、帮助不少的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该书作者是美国人彼得·德鲁克,他是管理科学的开创者,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当代最具启发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曾说:“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
这本书是德鲁克最著名的管理学著作之一,倾注了德鲁克极大的心血。他认为在所有的知识组织中,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其实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没有所谓的职权,只要他能为组织做出突出的贡献。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所以在教育部门,从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各中小幼学校领导干部,到班主任老师,甚至是普通教职工,其实都是管理者。
本书中,德鲁克集中论述了一个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六个特征:一是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二是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三是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贡献。四是在选用管理者时,注重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五是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六是只做有效的决策。
大师的理念发人深省,虽是深奥,却十分鲜明地指出评价管理的唯一角度即为“有效”。2010年崇明教育为提高教学质量而提出的课题实践研究就命名为“课堂的主动、有效”。所有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们都将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管理和教育教学的能力来达成工作的有效。而作为教育局管理者的我也同样要思考这个问题。
结合书中的理念,综合个人实际,发现“有效地决策”极为值得细细品味。我认为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什么时候应依据原则做决策,什么时候应依据实际的情况需要做决策。一项决策如果不能演化为工作,则不成为决策,至多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决策的推行必须接近工作层面,必须便于操作。有效的决策人,首先需要辨明问题的性质:这是一再发生的经常性问题呢,还是偶然的例外?换言之,某一问题是否为另一项一再发生的问题的原因?或是否属特殊事件,需以特殊方法解决?倘若是经常性的老毛病,则应依原则来根治;而偶然发生的例外,则按情况做个别的处置。其次要确定解决问题所需的规范,再仔细思考确能满足问题规范的正确途径,然后考虑必要的适应及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能被接受。最后,注意在执行的过程中,搜集反馈资料,以印证决策的适用性及有效性。
有效地决策是困难的,因为认知、眼界、魄力的有限。修炼有效的决策能力,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规则、文化。个人决策必须顾及周围的影响,团队决策必须考虑合作者、关系者。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做到管理的“有效决策”,才算较合格的管理者。当然,德鲁克毕竟是大师中的大师,读者的问题是,如何借来大师的火,点亮自己作为一个管理者的心。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将是作为教育管理者的我最为博学的老师。我将会一如既往地阅读下去,不断地充实、提升自我。
用人所长——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
来源:本站责任编辑:丁镇发布时间:2009-7-29 11:27:00作者:肖春林单位:水文局
肖春林
珠江委水文局
现代管理书籍汗牛充栋,德鲁克的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1无疑是经典中的经典。书中对管理者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2。可见,管理者是指能够促进组织发展并负有行动与决策的人,而不论他处于什么岗位,担当什么职务,负责什么工作。德鲁克先生还认为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而卓有成效是是一种习惯,是可以通过训练和实践学会的。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五项习惯:
1、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
2、关注自己的工作成果,而不是工作本身,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3、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
4、集中精力于少数领域。
5、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通读全书,感受最深的是书中提到“用人所长”的观点,本文拟就此谈谈读后的粗浅体会和感想。
德鲁克认为:世界上实在没有真正全能的人,每个人都是在某一方面能干而已。“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之所以用人,是用人来主持工作而不是用人来投主管所好。他们知道,一个红得发紫的女明星如果能有票房,让她发发脾气有什么大不了呢。剧团经理会知道,也许他之所以应聘为经理,就在于他能忍受她的脾气。以学校而言,第一流的优秀教师,会不会奉承校长,肯不肯在教务会上安静而不发些抱怨,那有什么关系呢?校长之所以应聘为校长,就在于他能够使第一流的教师教学有效。所以,一些无关主题的‘不快’,只不过是便宜的‘代价’而已。”“你要雇佣一个人的手,就要雇佣他整个的人”。有效的管理者从来不问:“他能跟我合得来吗?”他们问的是:“他贡献了什么?”他们从来不问:“他不能做什么?”他们问的是:“他能做些什么?”所以在用人时,他们用的都是在某一方面有所长的人,而不是在各方面都过得去的人。如果因为某一职位而物色一位各方面都过得去的人选,往往是一位“最不至于出差错”的人选——也就是“仅合乎最低要求”的人选,其结果,自然难免都是平平庸庸的人选了。
没有什么东西能比注重人们的弱点而不是人们的优点、依靠无能而不是依靠能力,更能摧毁一个组织的精神了。因此,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必须放在人的优点上。专注于人之所短,不仅是愚不可及,更是有亏职守。管理者的任务之一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共同地、有效地完成既定的管理目标。从而使得个人目标与组织需要相融合,使得个人能力与组织成果相融合,使得个人成就与组织机会相融合。一位管理者如果不能发掘下属的长处,并设法使其长处发挥作用,那么他和下属只能受到人之弱点、人之短处、人之缺失的影响。管理者对下属的工作负有责任,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掌握着下属前途发展的权力。用人所长,不仅是管理有效性的要素,也是管理者对下属的道义责任,更是管理者对其职权和地位的责任。想让成员在组织中表现卓越,就必须发挥他们的优势,而不是强调他们的弱点。
德鲁克指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做到用人所长,就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职位是由人来担任的,是人就有可能犯错,因此决不要设计组织成员无法胜任的职位。有些职位看起来很合逻辑,但接二连三的人在这一职位上失败, 却又查不出为什么这项职位做不好,直到这项管理职位被重组并找到合适的人选,人们才能看出问题。这一常见错误说明了有些管理职位是根据一些特殊气质的人而设计的。“如果一个职位,要有特殊气质的人才能胜任,这便注定了是不可能胜任的职位,是一个‘坑人’的职位”。毫无疑问,必须重新设计,因为组织的好坏不是由天才来验证的。只有让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业的组织,才是好的组织。
第二、每项职位都必须在要求高低和范围大小上有伸缩性,这样才能使组织成员尽量发挥其长处。因为职位的要求往往会随情况而变动,甚至会变动非常强烈,职位如果设计得过于具体,难以在情况有所变化时适应新的需要。职位不能设计得涵盖太小,这样会使优秀人才无法成长和发展,应该把管理职位设计得使一个人能够在未来的多年中得到成长,有学习和发展的余地。如果设计得太窄,使人不足以他的能力挑战,其结果不是他自请离职,便是很快变成了“老油条”。
第三、用人时必须首先考虑其条件,会先考虑了解他能做什么,而不是先考虑职位的要求是什么。管理者考评下属应该是基于他们的长处,以其能做什么开始,而不是找下属的错误和缺点。
考评的的唯一标准是绩效,考评的方式是先把被考评者对过去职位和现任职位所期望的贡献列出来,再把被考评者的实际绩效记录与这项工作的期望贡献相对照,然后检讨以下问题:(1)哪方面的工作他确实做得很好?(2)哪方面的工作他可能会做得更好?(3)为了充分发挥他的长处,他应该再学习或获得哪些知识?
第四、在用人所长的同时,也必须能够容人所短。真正有能力的人,个性和缺点必定同样突出,如西方谚语所言:“仆役眼中无英雄。”因为仆役的责任是照顾战场下的将军,而任何一个将军在日常生活中的缺点和毛病都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往往比普通人还多,这与仆役心目中英雄的完美形象实在不相称。他哪里知道,所谓的英雄,也许就是沙场上战功卓著的将军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醉酒说粗话的凡夫俗子的结合体。因此,管理者要用人所长,就必须也能容人所短,这不但符合组织的要求,也符合人性的要求。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人的能力只能通过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来体现,而不是笼统地说某人是“能人”。
总而言之,卓有成效的的管理者在进行人员安排时,其任务和目的不是去改变人,而是要让每一个成员的才干和灵感得以充分发挥,使组织的整体绩效得到成倍的提升,从而实现组织和个人在管理上达到相辅相成的有效性。
第三篇:北大陈刚教授《创意传播管理》首发式隆重举行
北大陈刚教授《创意传播管理》首发式隆重举行 2012年1月9日,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刚教授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创意传播管理》的新书首发式在北京大学博雅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首发式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和北京大学新媒体营销传播(CCM)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来自营销传播领域的五十多位专家学者、以及图书出版方、渠道方、媒体记者、读者、学生等共计100余人参加了活动。此次首发式由新浪网进行了微博直播,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华读书报、新华书目报、凤凰网、腾讯网、搜狐网、中国新闻网、优酷网、《销售与市场》、《广告导报》、《广告人》、《广告大观》等数十家媒体参会报道。
《创意传播管理》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刚教授主写,中央民族大学沈虹、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马澈以及博士孙美玲共同完成。由美国西北大学终身荣誉教授、整合营销传播之父唐·E·舒尔茨,中国知名策划人、叶茂中营销机构董事长叶茂中联合作序,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新浪CEO兼总裁曹国伟、中国广告主协会执行会长段瑞春、国家工商总局广公司司长孙鸿志和中国传媒大学丁俊杰教授携手推荐。新书首发式到场的领导、嘉宾有机械工业出版社副社长李奇先生、百度副总裁王湛先生、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丁俊杰教授、安吉斯媒体集团大中华区CEO李桂芬女士、新华社稿件中心副主任许兆荣、叶茂中营销策划董事长叶茂中、凤凰新媒体COO李亚、互帮国际执行副总裁马旗戟、平成广告的吴晓波、艾菲奖评审主席贾丽军、中国电子商务协会PCEM网络整合营销研究中心主任刘东明、新意互动COO吴孝明、灵狮大中华区CEO徐进、金鼠标奖总策划方立军、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许静等。
新书首发式上,作为创意传播管理理论的提出者和本书第一作者,陈刚教授向与会的嘉宾和媒体介绍了新书内容以及理论形成、成书过程等各方面的情况和花絮。《创意传播管理》一书认为互联网构筑了新型的数字生活空间。在数字生活空间中,传统营销传播环境中的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转变为生活服务者和生活者的关系。这种变化导致了营销传播模式的革命,进入创意传播管理时代。创意传播管理强调,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创新,设立专门的传播管理部门,对传播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开展创意传播。创意传播的核心要素是沟通元。依托沟通元,运用多种形式,触发数字生活空间的生活者,不断分享和协同创意,共同不断创造有关企业产品和品牌的积极的有影响力的内容。陈刚教授认为“虽然在互联网的核心技术研发和整体模式创新方面,中国目前尚处于追随的阶段,但在数字营销传播领域,中国对各种相关工具、形式和技术的探索是最丰富的,形式是最多样的,思考是处于前沿的。在这个领域,中国并不落后于任何国家和地区。创意传播管理正是在本人多年的对互联网的体会、洞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在和行业同仁的交流和探讨中概括和提炼出的一套全新的理论框架和模式。涉及到广告主企业、营销传播服务公司等多个层面的变化。”
面对互联网的挑战,全球的营销传播领域正在面临革命性的转型,传统的营销传播理论必须适应变化,不断创新。创意传播管理是由中国学者提出的新型的营销传播理论体系。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创始人、美国西北大学舒尔茨教授对陈刚教授主持的创意传播管理研究一直给予大力支持并高度评价,他认为:“从整合营销传播到创意传播管理,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对日渐明显清晰的数字时代而言,这是一种颠覆性的、独特并且行之有效的营销传播理念。”他强调,在营销传播领域,中国的经验和思考正开始向美国回流,他在本书的序中写道:“对我来说最有趣的事情在于,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有关营销传播理念的完整的轮回。整合营销传播理念最初萌生于美国,随后传播到中国并被中国的同行们所接受;如今,创意传播管理被我们的中国同行所提出,并又被介绍回到美国与我们分享,应用美国互联网技术的中国学者,为我们创造出了全新的营销传播发展、规划与执行理念的框架,而我相信它将能有效地适用于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市场发展。
第四篇:读领导管理有感
读领<<导管理一百戒>>有感
少触犯一条戒忌,就会少犯一次错误,就会少一份挫折,就会少一次失败。领导难、管理难、之所以感觉难,是因为不懂的领导的戒忌,看不清楚管理需要避开的雷区。只要你懂得管理的戒忌,并竭尽全力戒除领导和管理上的弱点,你就会很快发现:原来领导和管理如此简单!
领导是一门艺术,一种技巧,一种才能。但是在具体的领导活动的过程中,并非每一个领者都能把握住领导的要旨,于是就出现了一系列的管理问题:有的领导对下属漠不关心,居高临下,甚至滥用权力;有的领导不会分派任务,不懂的因材施教,办事不分轻重缓急;有的领导脾气暴躁,对人缺乏耐心……可想而知这样的领导者必然是无法服众的,所以说,领导者必须戒除在领导中过程中的一切不良习惯和领导作风,才有可能真正得到下属的拥护和爱戴,从而达到有效领导和管理目的。
在现代管理的活动中,有为数不少的管理者只是被动的、机械的将管理视为一种劳动工具,而且在对管理的认识、了解和实际操作上存在着许多严重、甚至是致命的误解,甚至有些管理者片面的认为,只要企业有效益,管理问题无所谓,其实这都是极其错误的观念。漠视管理管理的误区和戒忌,会使企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管理团队要抓好四个关键点,1、即有效的愿景管理、建立工作标准、赏罚分明及时、人性化关怀。
2、管事理人,先理后管。管理工作先要有梳理,明确方向和目标,然后要有跟进,有检查,有管的动作。
3、学习标杆管理。管理者要善于寻求外部和内部标杆,找出差距,进行整改提升。
4、做教练型管理者。教练涉及四个过程,也即说给他听,他说你听,做给他看,他做我看。
5、让部属学会思考。下属遇到问题,管理者不要给出直接的答案,要启发下属的思考,培养下属解决问题的能力
6、从员工内心激发热情和欲望。
7、坚定的工作信念,包括工作是为自己做,而不是为了老板做、工作做不好不是能力的问题,是态度的问题、你在这里做不好,在任何地方也会做不好、每个人都要创造自己的工作价值,不仅仅是完成工作任务。
我们是学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的学生,所以管理对我们而言及其重要,一个好的团队重要是团结,而团结的核心是领导。一个好的领导对一个团队的总体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可见领导的地位是至关重要。作为一个领导者、我们要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职。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
第五篇:读五项管理有感(模版)
读《五项管理》有感
近期大厦组织阅读了《五项管理》一书,李践老师通过对“时间管理、行动管理、学习管理、目标管理及心态管理”的剖析,为各界企业人士指明了通向成功的方向,字里行间深受启发。
五项管理中,最让我深有体会的,就是对时间的管理,因为时间是成功的过程,通过高效的时间管理能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条理清晰、目标明确,合理安排每一天的工作,分清轻重缓急,从容应对每件事,尽可能把你所有的热情和努力集中到今天的工作上,这样才能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心态管理,心态决定未来,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它将给你反馈同样的结果,成功=心态×能力,心态分值越高,成功的基数就会越大。“认真、快、坚守承诺、保证完成任务、乐观、自信、爱与奉献、决不找借口”,运用好成功的八大心态,真正做到、养成习惯,成功就会近在咫尺。
目标管理,有目标者自有千计万计,无目标者只感千难万难,因为没有目标的航船所有的风都是逆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没有长远的目标计划,你的目光就会越来越短浅,设定目标要给自已一个能看得见的彼岸,这样才能享受到实现它的成就感。
行动管理,行动是一切成功的保证,有名谚语说得好:“一天到晚只会希望的人,便是没有希望之人”,也就是说“你的梦想只有当你付出实际工作的努力时,才能得以实现”。一旦你有了成功的梦想,又确定它是你真心期盼的事物时,就要开始拟定计划,并实际去执行,用自己满腔的热情去
做、去拼、去争取,实际执行最后才能成为赢家。
学习管理,“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不等于能力”,只有提高学习力才能提高竞争力,因为一切失败皆因无知,知识过期、思想老化,就可能会终身无地位,只有爱学习、会学习、将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
成功的人士除了做好以上五项管理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坚持到底的精神,当你能锲而不舍时,你的梦想就能成真。成功并不是因我们有多少才能来决定的,而是决定于我们到底用多少才能,大多数人拥有比实际应用更多的才能,但因时间观念薄弱,信心不足,不够乐观,不够认真等原因,而阻挡了原本属于我们的成功之路,所以,我们要克服困难,努力追求理想,勇敢朝向自己的目标努力奋进!
五项管理读后感
看片头介绍了李践老师的传奇人生,感慨万分,获益匪浅。大部人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他却是相反的,是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
目标管理是以相信人的积极性和能力为基础的,企业各级领导者对下属人员的领导,不是简单地依靠行政命令强迫他们去干,而是运用激励理论,引导员工自己制定工作目标,自主进行自我控制,自觉采取措施完成目标,自动进行自我评价。目标管理通过诱导启发员工自觉地去干,其最大特征是通过激发员工的生产潜能,提高员工的效率来促进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它与传统管理方法相比有许多优点,概括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权力责任明确。目标管理通过由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层层制定目标,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纵横联结的完整的目标体系,把企业中各部门、各类人员都严密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中,明确职责、划清关系,使每个员工的工作直接或间接地同企业总目标联系起来,从而使员工看清个人工作目标和企业目标的关系,了解自己的工作价值,激发大家关心企
业目标的热情。这样,就可以更有效地把全体员工的力量和才能集中起来,提高企业工作成果。
二、强调员工参与。目标管理非常重视上下级之间的协商、共同讨论和意见交流。通过协商,加深对目标的了解,消除上下级之间的意见分歧,取得上下目标的统一。由于目标管理吸收了企业全体人员参与目标管理实施的全过程,尊重员工的个人意志和愿望,充分发挥员工的自主性,实行自我控制,改变了由上而下摊派工作任务的传统做法,调动了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注重结果。目标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企业和每个员工在一定时期应该达到的工作成果。目标管理不以行动表现为满足,而以实际成果为目的。工作成果对目标管理来说,既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根据,又是奖评和人事考核的主要依据。因此,目标管理又叫成果管理。离开工作成果,就不称其为目标管理。
由于任务管理法既规定了工作任务,又规定了完成任务的方法,而且任务和方法都有标准化,员工按标准化的要求进行培训,并按标准化的要求进行操作,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的限制;而人本管理法又过于强调领导对员工的信任,放手让员工自主去工作,这又难于保证任务的完成。目标管理法将两者综合起来,即组织规定总目标,各部门依据总目标规定部门目标,把部门目标分解落实到人,至于如何达到目标则放手让工作人员自己做主。这样,既能保证完成组织的任务,又能充分发挥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因而目标管理法与任务管理法和行为管理法相比,是更为优越的管理方法。李践老师说:“目标就是生命的目的地,尤为重要,非常重要,最重要!”
目标使人产生积极的心态:有了目标,工作和生活就有了奔头,人就有了激情,有了乐观和坚持的心态。它还给我们勇气、信心和胆量,让我们在路上不彷徨、不迷失,最终成功。
目标赋予使命感、意义和价值:从此人生有了意义,不再盲目。
目标从结果导航:我们会看清前面的路,不断调整自己的小方向。
目标会让我们分清轻重缓急,有条理地完成每件事。
目标让我们集中精力,为了一个目标,我们全力以赴。
目标给我们在前方引路,我们要不断的完善自己,达到目标。
李践老师说:“我们要从六大方面——工作事业、家庭生活、收入、健康、学习成长、人际关系设定目标。”
分类设定目标,我们会更好地分配时间管理。
设定目标,还要有阶段性,使得我们前进的步伐合理、扎实。
设定目标的步骤:
1、假如不会失败,这是基本条件。因为只有认为不会失败,才有成功的可能性,目标才能有意义,目标不是一句空话。
2、要有梦想。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只要能梦到,就有实现的可能。李宁说:“一切皆有可能!”成功可能就开始于一个伟大的梦想,让我们勇敢地做梦吧。
3、把梦想写下来。光在脑子里做梦的人,是愚者,是贪者。没有什么不是通过努力来实现的。天天看,并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4、制定行动方案。我们有了目的地,我们还要有到达目的地的路。方案的合理决定成功的速度。
5、严格执行行动方案。制定出来,不去执行,不过是一张废纸。严格执行,不偷懒,积极乐观坚持不懈。
李践老师强调了制定出的目标要具备的五个特点。不符合这五个特点,不能是一个好的目标。走在这样的路上,我们也就会彷徨、浪费时间。
目标要明确。一个确实的目标,给我们一个确定的成果。明确了,才能集中全力。目标要量化。一个明确的数字,会给我们一个冲击,我就是要实现这么个数字。
要有挑战性。没有挑战性的目标不过是浪费时间,你从中收获不了多少知识、经验和技能。
长短结合。也就是有阶段性,使得我们前进的步伐合理、扎实。
时间限制。让我们更高效地利用时间,绝不浪费时间,绝不拖延,绝不找借口。
实现目标也有窍门:要有强烈的企图心,因为相信能,所以能。要把目标实觉化,想象目标实现的感觉,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有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