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稳定不稳定的经济》有感
读《稳定不稳定的经济》有感
五矿地产华中区域公司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发酵,身边各类媒体都纷纷加入评论大潮。偶然遇见一本名字特别而又与经济相关的书《稳定不稳定的经济》,这本书是美国经济学家、当代研究金融危机的权威——海曼·明斯基教授所著。
于我而言,纯理论的书一般都是很少看的,总以为这类书籍不仅术语晦涩而且还让人耗费脑细胞,并不适合工作之后的放松。但是信手翻来却发现,虽然这本书早早在1986年公开发行,但其中“金融不稳定性假说”理论却早早预言到了墨西哥、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债务危机甚至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
明斯基把“金融不稳定假说”定义为债务对经济行为影响的理论,怀着对多次得到验证的“明斯基时刻”的敬仰之心,我在工作之余静下心来仔细阅读这本书。虽然尚未读完,还是忍不住想向对经济感兴趣的同事们推荐。明斯基在书中对金融体系内在的不稳定性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动态过程进行了描述,他认为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来提高生活水平会产生破坏性的不稳定性和通货膨胀,经济在繁荣时期往往会积累出更多债务,杠杆比率也会大大提升,但是当债务积累到一定程度,经济就会面临“明斯基时刻”,拐点之后就容易爆发出金融危机,导致大面积资产价格暴跌,大范围债务违约和大批量人口失业。举两个与身边业务相关的例子来看:
部分PPP业务的被叫停
2017年下半年开始,国资委叫停央企盲目参与PPP项目,随后财政部叫停非规范化PPP项目,紧接着部分银行全面暂停所有PPP融资业务,火了四年的PPP业务突然被急刹车。有机构统计,自财政部92号文之后至2018年4月,全国共有2407个ppp项目被清理出库,规模达2.39万亿元。可以预见到未来PPP业务会进一步降温。
那么为什么政府大面积叫停ppp业务,也许我们就可以在这本书中得到答案。如果留意新闻,可以发现近两年不论是政府或者经济学家都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系统性金融风险。套用书中的理论,经济长时期稳定可能导致债务增加、杠杆比率上升,进而从内部滋生爆发金融危机和陷入漫长去杠杆化周期的风险,这之间的转折点就是明斯基时刻。政府要想规避“明斯基时刻”,就需要在宏观经济上去杠杆也就是去负债。
当前国内负债主要是来自三个层面,政府负债、企业负债及居民负债。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近日发布的《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2017年度)显示,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约30万亿元,约占GDP的40%,是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最大部分。而其中以政府投资基金、专项建设基金、政府购买服务、PPP项目等形式的“新马甲”成为地方隐性负债的主要形态。同时由于国资背景企业的参与,PPP业务一定程度又将地方隐形债务转嫁给了国有企业,所以在去杠杆行动中,为了进一步控制地方债务规模和企业债务的持续扩大,大量PPP项目被审查、调整或暂停。但鉴于PPP业务在公共设施建设的独特优势,相信在本轮调整规范之后,PPP业务将会迎来发展新趋势。
定向降准的深度含义
明斯基认为,为投资进行的融资是经济中不稳定性的重要来源,在经济的扩张中必然会出现三种类型的融资方式,即对冲型融资、投机性融资和庞氏融资。对冲型融资是相对安全的融资方式,其现金流既能覆盖本金也能覆盖利息。但投机性融资的现金流只能覆盖利息,他依靠以新钱还旧债的模式持续发展。第三种庞氏融资的债务人,其现金流既不能覆盖本金也不能覆盖利息,只能依靠资产变现或财富增值来维持发展,是财务风险最高的一种模式。
不论是投机性融资还是庞氏融资,他们都过度依赖于宽松的信贷环境和资本的逐利上涨,需要现金流持续的稳定。一旦条件不满足,则可能引发金融风险,所以不论是政府2016年主推的“三去一降”(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还是2018年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中央政府都在不断强调防控金融风险,力图在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逐步减少杠杆,改善债务结构,避免“明斯基时刻”.正因如此,近两年国家信贷政策一直处于逐步收紧的状态,然而信贷政策的收紧必然会造成一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债务,进而由于债务高企引发金融风险。同时国家拟促进发展的一部分小微企业,或因负债率过高、融资难而面临资金困境,企业发展停滞。所以就不难解释在收紧信贷政策的同时,央行在近日宣布7月5日前降准,本次降准其实不同于以往降准,是定向降准,合计将释放流动性7000亿,其中5000亿用于“债转股”,2000亿用于帮助小微企业,力图避免债务危机对实体经济的打击。但一方面因为资本的逐利性以及地方债务与房地产业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为保证定向降准对实体经济扶持的精准程度,必然会严控资本进一步流入房地产市场,这也就可以解释出此轮降准消息出台后,西安、长沙等市场房地产调控加码,相信后续紧接着会有更多城市进入调控升级阶段。
诸如此类的金融案例还有很多,大多都可以用明斯基理论来套用分析。明斯基在《稳定不稳定的经济》这本书中通过崭新的经济视角和严谨的理论体系构建,说明了为什么看似稳定的经济下存在着不稳定,虽然其中的理论是上世纪形成,但现如今依然可以用来解释诸多的经济问题。如明斯基所说,稳定最终是不稳定的,因为稳定会引起资产价格膨胀以及信用过量。稳定繁荣的背后必定会逐步积累起大量债务,结合当前经济形势,书中还有许多理论可以被具体拓展,希望感兴趣经济的同事能一起阅读、共同交流。
供稿:宇文静
第二篇:读《建筑经济》有感
读《建筑经济》有感
读完《建筑经济》这本书让我深深感受到这是一本指导工程建筑来实现其最高经济效益的学科,经过通读之后,我对建筑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的认识有了更准确的定义,对其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对它的发展和应用也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逐渐认识到它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日益凸显的重要地位。结合本书的一些工作方法和思路具体应用到工作中,以下就是我对《建筑经济》这
本书研读之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对建筑工程经济的概念有了较明确的认识。本书主要阐述了建筑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建筑领域的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建筑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研究建筑领域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寻找建筑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求得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资金时间的价值及计算、建筑经济要素的构成、建筑经济分析评价的基本方法、多方案的比较与选择、项目投资估算与融资、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分析、非工业投资项目经济评价、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经济分析、设备更新分析等。
第二,读完本书令我觉得映像最深、也最有难度的是关于资金的时间价值和等值计算这一内容即资金的机会成本。资金的时间价值及等值计算,在进行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中,必然会涉及到时间因素的影响。资金的价值与时间有密切的关系,资金具有时间价值,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显而易见的。现时可以H1来投资的一笔资金,比起将来同等数量的资金,即使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也更有价值—这是因为现时呵用的资金,能够立即用于投资,并在将来有可能获得比现时的投资额多得多的货币值。研究资金时间价值的意义在建设项目投资技术经济效果评价中,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这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
第三,通过对建筑工程经济的研究学习。明确研究目标之后,广泛的收集资料,进行调查研究。为实现之前确定的目标,可设计出各种可能的备选方案,对各种建筑方案的优缺点进行细致、透彻、全面的分析,从而对每个建筑方案作出经济评价。
建筑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还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起来,并采用各种数学公式、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评价。建筑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在研究中采用两种以上的建筑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并在分析比较中选择经济效果最好的方案。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经济的一些管理思路得到应用。价值工程的思想在工程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成本优化领域,如对于桩基与支护方案,存在多方案比选,满足技术条件的前提下寻找成本最低的方案。又如万达采取的限额设计的制度均是对价值工程的应用。通过价值工程的思想纠正设计者刻意追求造型复杂、材料华丽的设计惯性。明确成本上限,要求在有限的成本内完成最完美的设计。通过较强的成本意识与有效的沟通来寻求成本与艺术的平衡点,利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引导设计人员有效控制成本。
以上是我读建筑经济学的一点心得,以供参考。
第三篇:读《体验经济》有感
令人难忘 才能拥有忠诚度
——读《体验经济》有感
小孩子为什么喜欢吃肯德基?是他们所用原料独特,还是做法让其美味非常?相信都不是。不论是薯条还是炸鸡,肯德基用所用原料不会有什么特别之处,也只用工业化生产的原料,才能满足其庞大的需求量;而味道方面,对于味蕾十分挑剔的中国人来说,单调的汉堡包怎么也算不上美味吧?还有德克士、乡村基等可以说和肯德基产品一样的快餐连锁店也想分一杯羹,价格要比肯德基便宜很多,但却无法撼动肯德基牢固的龙头地位。对于没有什么秘方、并非什么美味的肯德基,为什么能赢得消费者青睐抢占市场制高点呢?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我对肯德基的成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深刻了解了“体验”的重要性。
体验是什么?体验为什么能创造价值?因为体验能让消费者融入场景中,忘记简单产品的表面价格,在享受快乐的过程中,为自己的感受付费。在肯德基,一个汉堡最少10块钱,不过一块肉、一片生菜、两片面包和一点沙拉酱而已。其味道一般没有什么特色,竞争对手也能提供完全一样的产品并且价格更便宜,但肯德基多年来营造的就餐环境、企业文化所带给顾客的独特就餐体验,却是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而这体验,就是肯德基的价值所在。
记得有一个朋友给孩子过生日,他的孩子就希望能邀请朋友在肯德基过。孩子生日的小要求,当父母的肯定会满足,于是,他妈妈就打电话去肯德基订座。在肯德基,有一块专门为小朋友过生日的专区,不仅有舒适的座位,而且装扮风格也很活跃,很合适生日的气氛。并且,肯德基推出了生日相应的服务,如生日套餐、生日纪念品等,整套产品都为生日定制,最大限度能让孩子感受到生日的愉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肯德基在就餐过程中对氛围的营造。一进门,服务员就会为过生日的小朋友带上纸质的皇冠,凸显其“小寿星”的身份。在就坐后,服务员也没有像平时一样离开,其不仅仅帮助顾客端来食物(平时肯德基快餐都是自助的),而且一直引导孩子们为“小寿星”祝福,让他们一起快乐地吃东西、玩耍,过生日的小朋友能感觉到众星捧月的感觉,其他小朋友也吃得高兴,玩得尽兴。
就是因为小朋友玩得高兴,所以他们喜欢在肯德基过生日,企业的产品也就有了附加价值,父母也会为此买单。还有肯德基的游乐区,也是孩子们的天堂,就是平时,他们也爱在这里玩,玩完了自然要吃东西,这就是“体验”的魅力。
体验经济的魅力就在于能让消费者感受到精神的愉悦,为其留下美好的记忆。肯德基吸引小朋友过生日,就是让他们在小朋友面前有面子,可以留下美好的记忆。而记忆的产生,不论是阅读还是观看抑或是听闻,肯定没有亲自体验留下的印象深刻。
记得小时候学自行车,刚开始很害怕,不敢骑车往前走。但在一次次摔打之后,突然就学会骑车了,并且,即使多年不骑也不会忘记怎样骑。这就是因为反复的体验,让身体永远不会忘记骑车的感觉。如果让消费者反复体验产品,从而形成习惯、依赖后会怎么样呢?那样企业就拥有了高忠诚度的客户。
现在农家乐经济的发展,也验证了体验的重要性。
现在的人们,已不满足于产品的简单功能性需求,农家乐就是因为赋予了“吃饭”更多的体验——自己摘菜、抓鸡、洗果子等体验,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在简单而陌生的劳动中,消费者感受到了亲近自然、与朋友共同嬉戏的乐趣,从而愿意为这些简单,可能口味也并不能与城里饭店做出的味道相媲美的饭菜花费更多的价钱。
现在,很多农家乐所提供的体验还比较初级,就是让客户接触原材料在田地里的时候,但对于去过几次的消费者来说,他的吸引力就远没有第一次大了。其实,农业文化有很多体验可以挖掘,比如让消费者酿造酒,这样他第一次来酿,就会有第二次来喝,让他每次来都有不同的体验,就能长久吸引消费者前来。
现在很多农场推出了自己种菜的服务,让植物的整个生长期都一直吸引消费者,让其在照顾自己亲手种植的蔬菜瓜果中体验动手的乐趣。但现在好像这些形式都比较单一,种菜的就是种菜,吃饭的就是吃饭,如果将其结合起来,先种菜,成熟后可以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果实,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相信这样做,不仅延长了产品对客户的持久吸引力,也增多了客户的体验,能产生更大的吸引力。纳言
体验,能为产品附加价值。现在市场上,产品同质化,甚至服务同质化严重的时候,正需要能凸显企业差异化的形式。体验经济的产生,给予消费者舞台,让其感受非同一般的享受,同时,也是企业的舞台,让其展现出不同凡响的核心竞争力。如何让自己的产品为客户增加更多体验,也正是企业需要多思考的问题。
第四篇:读江村经济有感
真理能够解决问题,因为真理不是别的而是人对真正的事实和力量的实事求是。当学者被迫以事实和信念去迎合一个权威的教义时,科学便被出卖了。布,马林诺夫斯基在书的序言中这样写道虽然已是七十年前,却总让我想起中国这些年的坎坷。从事一种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但理论的编纂却来不得半点的虚伪,任何一点的动摇都意味着对科学的背叛。从某种程度上讲,费孝通在那些飘摇的年代里,守住了社会学在中国为数不多的星火,而江村经济的使命并没有在七十年前作为费博士的毕业论文时就此结束,他的另一个使命是在八十年代到来的时候,告诉世界这样一个事实,纵然社会学科在大学和理论研究所中消失了三十年,但他依旧真真正正的存在于这片土地。为此,我们必须的感谢费孝通先生有个不错的身体十年**,二十年右派分子的帽子,同时代多少人都被风吹雨打去了,费先生依旧站在台上不倒,否则,今日的社会学也许会是另一番天地了。
一个民族研究自己民族的人类学是艰巨的,当然这也是一个调查工作者最为珍贵的成就。江村经济成书不易,作为一个乡土公民对自己人民观察的结果,它融合了作者对爱妻王同惠的纪念,两人伉俪情深,王同惠却不幸于大瑶山考察时遇难,后作者应其姐姐费达声女士邀请,前往开鋗弓村考察,后远赴英国留学,1938年作为其博士毕业论文杀青。时值抗战,二战兵戎又起,世界大环境亦不利社会学正常发展,及至战后回国,始才收到英文译版,恰逢国内战乱又起,至解放,社会学被取消,不数年又逢反右,开始了二十年错误批判,期间坎坷种种,不能尽述。
30年代的中国,在历经了就是年的战乱屈辱之后,早已不堪重负。社会学至于中国成为越来越迫切需要的能量,因为这个国家再也承担不起因失误而损耗任何的财富和能量。尽管社会学在此环境中并非社会的主流,甚至于一般人无足轻重。旧的体制不断的更改,有不断成为新的废墟。社会学就是要挽救当前的倒塌,还要在这片废墟上引导新的时代。
无论在哪个时代,乌托邦主义都是值得向往的美好。然而不管一个理论之前有过多少先例,看起来有多么的可行,纵然有最好的意图和理想的目的,如果一
开始对变化的环境有错误的理解与看法,那么计划也必然是错误的。对情况和形式的不准确的阐述或分析,不论是由于故意的过错或出于无知,对这个群体都有必然的伤害。民国时代,社会学者不会成为政客茶桌上的贵宾,一意孤行之下的结果是政治形象的严重损毁与经济的趋近崩溃,社会问题无以复加。这是时代的不幸,但我们依旧欣慰的看到社会学的独立与尊严。在社会主义最初的年代里,我们对新生活的向往日复一日,而社会学却失去了发展的讲桌,学者受到摧残,当科学被迫屈从于政治的需要,一个国家的曲折也就此拉开了序幕。共产主义的梦想在一种近似疯狂的状态中回到了现实。一起回归的,还有科学与学者不曾熄灭的良知。
我无意再过多重复书中的精粹,却仍忍不住提及。百年的挣扎,西方的经济和思想已深入的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开弦弓村,中国一个最基本的单位,其经济转生活(桑蚕业)与人文思想已深受外来环境的影响。很多社会学学者都充分认识到,要正确解决实际困难,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而科学的价值正在与为人民服务。
《江村经济》的主要题材是对湖泽地带的平原乡村生活的一次实地考察,那水道纵横的平原是数千年来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哺育中国人民的地方。通过熟悉一个小村庄的生活,我们犹如在显微镜下看到整个中国的缩影。
本书贯穿了两个主题:土地的利用和农民家庭中再生产的过程,集中描述了中国农民生活的基本方面,包括对日常文化生活的细致总结,以及宗教经济和小范围的政治状况。从书中我没有看到现今各种书籍中描绘的那种混乱,仿佛那个时代除却混乱一无所有。我相信这才是那个真正的时代,一个普通的村落真实的写照。在一个崇高的社会学者笔下,历经岁月的验证,铺展在我们眼前。研究历史,可以把遥远过去的考古遗迹和最早的记载作为起点,推向后世;同样,亦可把现状作为活的历史,来追溯过去。两种方法互为补充,且须同时使用。
论文字功底,我很少佩服哪一个作家,却不得不被作者折服,能让我把一本原来并不热心的书籍在短时间内通读下来。没有冗长枯燥的理论,也没有艰涩难懂的语言。只是一串数字,貌似旁白的句子,将开弦弓村的四壁完整的向我们展示开来。简单的叙述自然地把我们带进故事发生的地方,河流,沿岸纵横的村落,我们可以看到村庄的河流,庙宇,和桑田的分布。作者娴熟的将他所欣赏到的具体资料,数据和明晰的描述三者完美的协调起来,对农村生活,农民生活资源,村民的典型职业的描述以及完美的节气农历和土地占有等,都提供一种深入确切的资料。对于这个之前沉迹于太湖之滨的普通村庄,无论我们想知道什么,总有我们想要的答案。唯一的遗憾是我所拜读的书籍,照片分辨不是很清晰,后来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下,方才弥补了这个不足。
整观全书,结合以前所学知识,感觉有不少共通之处,在一定程度上能帮我更好的理解书中的意图。第三章的家,第四章的财产与继承,第五章亲属关系的扩展等,至今仍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供我们借鉴与思考。生在农村,我对农村的一切有着天然的亲近之感,纵然有些内容如蚕桑业等都已远离这个时代,却仍能给我们留下一副想象的画卷,让我们知道前人是如何在这片水乡上耕耘自己的生活,作为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基底的农业和农村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走过这许多年的春秋。
第十二章的桑蚕业,距离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已显得过于遥远,但却能激起我们对于父辈少年的沉思。他想我们介绍了家庭,企业,如何有计划地变革成为合作工厂,以适应现代形势的需要。他证明了社会学需要研究与社会工程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不是在故纸堆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不相续说那些早已耳熟能详的苦难,但我相信,生死价格的下降与农业收入的减少,比一番十分正确却有限的无比飘渺的理论演说,更能剥去他们热切的关心,中国社会学的路途依旧任重道远。
虽然江村经济是一个中国人写给西方读者看的,但作为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中国人,华夏的子孙比西方的观众,更能深刻理解那片土地上究竟发生过什么
样的故事,文字中没有特殊的辩护或是自恃的流露,相反,确实在通过质朴的语言深刻的剖析自己的民族与政府。作者的一切观察所具有的特征是:态度严谨,超脱,没有中国人对于西方自然地偏见。这是一个真正的学者做学问的态度,即使是作者的导师布,马林科夫斯基亦赞叹不已,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这都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我不能不敬佩费孝通先生在学问层面的人格魅力,话说出来可能显得有点矫情,但是当一本书可以把你带进一个你从未想过的境界时,书已不再单纯是纸张与文字的结合,它具备了更高层次的内涵。
念及此,不能不让我联想到当今我国的社会及制度现状。科学一刻不停的发展,如费孝通者现今又有几人?巴金故去,世人皆曰国学大师不再。放眼如今大学主办研究机构,专心于做学问者能有几何?当物质与名利开始充斥学问的殿堂,这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悲哀。当社会学学者开始沦为政治的文笔,整日渲染一些耳熟能详的腔调,我不知道制度在这其中占有何种的位置,但我分明记得前言中这样写道:如果要组织有效果的行动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对社会制度的功能进行细致的分析,而且要同他们意欲满足的需要结合起来分析,也要同它们的运转所依赖的其他制度联系起来分析,已达到对情况的适当的阐述,这是社会科学者的工作。
只求民族一片净土。
斯人已逝,文笔长流,敬重!
第五篇: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章有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作业
(三)读书笔记
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原来计划经济体制的情况下,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的经济产生了另一个飞跃。
为什么在开国之初要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为什么后来又要实行改革,发展市场经济?目前,中国经济存在哪些问题,又该怎样发展?
建开国之初,百废待兴,整个国民经济非常弱小,面对西方国家的咄咄逼人,我们只能够实行计划经济,集中全国的力量,对资源统筹利用,迅速的建立了我国的工业化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毛领导下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三十倍。即使“文革”十年期间,工业总产值也翻了一番,从1965年的1402亿元发展到1976年的3207亿元,在工业,文教,基础设施方面都有突破性的发展,为我国以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8年为什么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改革思想。计划经济虽然使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但其中也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导致后来中国的经济停滞不前。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的过多过死,权利过于集中,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导致了企业没有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人民生产积极性不高。这就导致中国必须改革,建设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经济。
我国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经过了四个发展阶段:1978年至1983年,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1984年至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1987年至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1992年以后,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由此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使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远发展。这三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是完成了三件事。第一个是农村的家庭承包制,第二个是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证券市场,第三个是民营经济的兴起。融入了世界的潮流,2001年加入WTO,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使世界了解了中国,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
当然目前我国经济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食品问题严重,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城乡发展不平衡,这些问题是存在的,我们应该怎样改善,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完善。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好”与“快”的结合,我们不仅要追求效率,更要考虑到,资源的合理运用,和环境问题,坚持课持续发展。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不仅要中国制造,更要中国创造。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统筹区域发展。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道路,我们才能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