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要利用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德育大全
班主任要利用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主导力量,是班级德育工作组织者和实施者,班主任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班主任新途径、新方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一、用榜样熏陶学生
“教师的职务就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榜样示范是有效发挥德育功能的方法,班主任教师是授业、解惑者,更是传道者,率先垂范,深刻领会身教重于言教的哲学意义。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圣人,得体的语言、文明的举止、高尚的情操、默默的奉献精神、积极的人生态度。都会给学生以榜样的示范。“榜样的示范是无穷的”,对小学生的说服力是极大的,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有着重大的作用、影响,一个好的榜样胜过千言万语,如果我们能以身作则,那么许多时候便可三缄其口,教师要用自己的行为规范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孩子身上都潜伏着某种才能的素质,这种素质犹如火药,为使他燃烧起来,必须有引火星,而教师的榜样就是引火星。”
着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与儿童谈话,教育命令他们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和发愁,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有着重要意义。”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不仅是班的教育者,对一个班的全面工作全面负责,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往往以教师为人生的标准和社会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默默的感染着学生。无形的教育效果远远大于有形的教育,正如春雨的滋润比暴雨的冲刷更有益于万物的生长一样,教师要把自己的日常行为作为学生的样板和标准,使学生不知不觉的受到良好的思想品质的影响和感染。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争,虽令不从。”班主任要以严肃的生活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以此来影响和感染学生,教师要注重形象,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响后,教师就要站到教室门口;黑板没来及擦,教师自己动手擦一擦;地上有纸,教师随手捡起;地没有扫,教师带头拿起笤帚……用良好的师德感染学生,用默默的奉献精神去鼓舞学生,是班主任人格魅力的体现。我曾经为班上学生卫生习惯不好伤脑筋,而当我拿起工具动手做起来时,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立刻跟着干起来,真是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自己做做看。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也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各科教育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起着重要作用。班主任要教书育人,要挖掘本学科内在的德育因素,寓德育于教案之中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并把其作为各科教师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完成。
把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关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感情熏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切忌空洞说教,空谈理论,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与德育教育与自然渗透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如:中年级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渗透了自立自强的精神,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引到学生敢于创造;《九寨沟》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渗透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由此可见,课堂主渠道的渗透是德育的灵魂,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着学生的道德情操,激励着学生向良好的道德行为方面发展。
三、用开放的教育去激励学生
班主任要采取民主的方法,满足学生心理上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班主任无论是授课还是组织班级活动,都应该保护和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敢于提问,培养学生的参与和快乐感。班主任是学校进行教导工作最直接的参与者,应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及遵纪守法教育,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他们的自觉性与坚韧性,如组织学生参观、进行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此外,班主任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适时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积极进取,坚定不移地把克服困难的方法和决定付诸行动,克服所面临的困难。总之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通过民主管理,组织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的责任感。
对待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公开场合大加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他们在愉悦和满足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班主任,就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这些闪光点,以此来调动学生的自信,让他们找到自身的价值。
总之,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应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处处为学生做榜样,利用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的人生观,把学生真正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人才。
第二篇:三八节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通知
关于利用“三.八”国际妇女节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活动的方案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为了纪念这一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现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充分了解妇女的伟大,为妇女骄傲,培养学生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以及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心存感激有一颗感恩的心。
二、活动目的:了解“三八”国际妇女节的来历和世界著名女性的事迹。懂得去赞美女性、为妇女骄傲。理解母亲的辛苦,自己动手为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活动内容:
1、通过知识讲座(方案后附材料),了解“三·八”国际妇女节的来历。
2、组织学生观察妈妈一天做的事。看看妈妈一天做了哪些事,了解妈妈 哪些事是为自己做的,那些是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在做,体会妈妈的辛劳。
3、组织学生为妈妈过一个有意义的“三八”国际妇女节。如:给妈妈一个惊喜、为妈妈唱首歌等。
4、以“母亲的一天”为主题召开主题团队会。
5、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交流感想,谈活动收获,写一篇心得体会。(学生发言形成书面材料于3月12日前上交,各分校留本村小存档)。
6、村小做好活动总结并存档备查。
7、对本次活动情况及时上报德育办。
四、活动要求:中小教部都要加强领导,组织落实好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情感体验活动,并结合活动的开展不断深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新发学校
2010年3月
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由来
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和全国纺织、服装业的工人,联合举行了声势 浩大的示威游行和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和获得妇女选举权,得到美国和世界广大劳动妇女的热烈支持和响应,影响扩及全球。1910年8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大会上,根据主持领导这次会议的克拉拉的提议,为纪念美国芝加哥女工大罢工,团结各国妇女共同革命,特确定每年3月8日为“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克拉拉蔡特金(?-1933),德国共产党创始人和第二国际创始人之一,世界公认的“国际妇女运动之母”。她出生于德国中部的萨克森于国。少女时代就读于女教员研究班,187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这时,克拉拉与俄国革命家奥西普.蔡特金相识,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正好这一年,“铁血宰相”神斯曼颁布了镇压社会主义法,克拉拉与被驱逐出德国的奥西普一起流亡巴黎,1883年结婚,在极其艰辛的革命生涯中从事工人运动。
1889年奥西普逝世,克拉拉强忍悲痛出席了“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发表了《为了妇女解放》的专题演说,强调妇女经济独立、男女同工同酬、改变现行社会制度的革命要求。在“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克拉拉当选为书记(共11名)。由于克拉拉的努力,通过了“对女工的特别保护规定”和男女同工同酬的决议。自此,克拉拉以“最动人的演说家”驰名世界,并为推翻现行制度,实现人类和妇女的全部解放,毕生奔走呼号。1890年她到德国,除党的工作、妇女工作外,1892年----1917年,她一个人承担了《平等》报的各部编辑工作,发行量高达11.2万份,成为广大妇女参加革命的锐利思想武器。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妇女从1922年就开始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924年,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群众性“三八”纪念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正式规定:3月8日为中国全体妇女们共同的节日。
“三·八”国际妇女节对学生进行
思想教育活动的总结
为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我校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伊始,根据实际情况我校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并按照方案进行实施,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了知识讲座。通过讲座学生了解了“三·八”国际妇女节的来历,使学生懂得去赞美女性,为妈妈骄傲。
二、组织学生观察妈妈一天做的事。看看妈妈一天做了哪些事,了解妈妈哪些事是为自己做的,那些是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在做,让学生体会到了妈妈的辛劳。
三、组织学生给妈妈过一个有意义的“三八”国际妇女节,让学生给妈妈一个惊喜:做贺卡,为妈妈唱首歌,为妈妈画幅画,帮妈妈干家务活等。通过这些活动理解了母亲的辛苦,自己动手为母亲做了一些为所能及的事。
四、组织学生召开了以“母亲的一天”为主题的班队会,学生深深受到了教育和感染。
五、活动结束后,学生都互相交流了感想,畅谈了活动收获,写出了心得体会,内容真挚感人,这样,通过活动深化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新发学校
2010年3月
第三篇:如何利用评价手段激励学生
如何利用评价手段激励学生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及意义
当前我国的课程评价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有: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和激励的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生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全面发展的评价;评价方法单一,过于注重量化和传统的纸笔测验法,而缺少体现新的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新方法。滞后的评价考试制度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紧迫性日渐明显。
如何建立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考试评价体系,如何通过小学语文、数学考试评价的改革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课题,是整个课程改革过程中大事。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多元评价体系,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我们想通过实验研究,着力构建全新的考试评价体系,为本地区乃至更多地方的基础教育提供可借鉴、易操作、好推广的实践方案。
二、评价的目标和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所以评价改革应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肯定学生的优势智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使学生学会以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促进和保护学生个性张扬、发展,留给学生渴望成功,追求进步的机会和空间,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建立科学规范的考试评价体系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我们实验基地而言,就是探索、实验如何对孩子进行多元评价的问题,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构建一套小学语文、数学多元评价操作体系。
二、评价目标
从目前单纯依靠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转变为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从单纯通过考试对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作鉴定,转变为运用多种手段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考查;从目前将笔试作为唯一的考试手段,过分注重等级、过分注重量化的做法转变为多种形式、内容评价方式有机结合、灵活运用;逐步探索出多样化的考试方法。
三、评价内容
积累“小学语文多元评价与分析”(写字、演讲、诵读等能力的培养与评价)及“小学数学多元评价与分析”(计算、分析、参与、创造等)操作资料,通过对小学语文、数学课程改革与考试的分析与研究,初步实现小学语文、数学多元评价。
四、评价工具和方法
考试测验法:书面考试卷(题)、口头测验卷(题);用途:用来搜集评价对象在学习过程中应用知识技能发展水平的评价信息,并进行价值判断。
实践操作法:用来搜集评价对象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应用知识技能水平的评价信息,进行价值判断;
观察法:通过观察得出价值判断,进行评定。
“评语评价:通过教师评、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等形式,激励学生健康发展。
四、评价标准
细化出评价项目(定量定性)、分数权重、操作方法;项目从读、写、说、思、学习习惯(心理)诸方面来设臵,形式多样,深度可自选;借此体系改变一张试卷的评价方式,以赏识的方法,提高学生语文、数学素养。按等级加分数的标准来评判。
(具体内容如下)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方法与手段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在新课程实施中,要努力让新的评价方式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以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深入和学科素养的形成。
一、日常性评价手段
1、评语激励。
《课标》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小学生最快乐最渴望的事莫过于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了。所以,实施新课程激励性评语必不可少。它具有及时性、简单易行的特点,可以及时鼓励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指导矫正学生的错误行为。
应运用针对性强,指向明确的激励性评语,肯定学生的勤于思考、积极参与和努力过程,讲清学生受表扬的原因,为他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同学们也可以在课堂上运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自评或面对面的互评,以达到认识自我,树立自信,相互理解,共同提高的目的。激励性语言应该成为课改教师必用的课堂用语,它能提高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融洽师生关系,收效良好。
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每天至少给占全班人数十分之一的同学加作业批语。提倡学生对评语写出回答的话,使读评语,分析评语成为学生的一大乐事。使评语实现互动。真诚而简短的作业评语,给孩子以及时、有效的提示和鼓励,使评价伴随他们的学习过程,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还应提倡学生自写评语、互写评语。除口语、书面评语评价外,还可以用表示赞美、肯定的体态语言作为评价的方式,如点头、微笑、抚摸、鼓掌、竖大拇指等,随时随处给学生以激励,使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充满信心。
2、实物奖励。
低年级同学除精神激励外,也需要一些实物奖励。学生喜爱的评价介质、有象征意义和纪念价值意义的实物,使评价的激励性更加直观、具体、长效。如小红花、小星星、小红旗、小贴画等小图标。可以发动学生制作各种他们喜爱的小图标作为奖品。当学生学习上有点滴进步时、正确地解出有难度的题时、发言精采提出有创意的问题时,分别奖给他“进步星”“成功星”“智慧星”。学生把这些小图标贴在当天学习的课本上,每次翻开课本,喜悦之情顿生,学习劲头更足。
学生作业得了优,可以在封面上画一颗小星星或小苹果,集够五个(最好的同学需一周)就可以换一张盖了星星的贴画,攒够四张贴画就奖励一次机会或一种待遇。比如为大家晨读或表演,或做升旗手、领操员、值日班长,或发一次本子,或免一次书面家庭作业。
学习活动中还可以奖给学生有象征意义和纪念价值的物品。比如读书汇报会上给表现优秀的同学奖书签,课本剧表演时给表演精彩的同学奖励头饰或一些手工作品,作业展评优胜者奖铅笔或盖了红花章的作业本、字帖等。
为了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还可以设计各种荣誉卡、表扬卡。
根据学生的表现,每学期都应授予学生各种荣誉称号,比如“朗读金话筒”“口算高手”“小百灵”“小巧手”“劳动能手”等,让每个孩子都有获奖机会。师生一起设计制作的简单形象、有象征意义图案的荣誉卡给了获奖学生莫大的鼓励与支持,促使他们在各方面都追求进步。并在教室里设臵“灿烂星空”光荣榜,得到各种荣誉称号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照片贴在榜上。表扬卡(也叫“鼓励卡”)及时记录学生在校的突出表现或进步,反馈给家长,可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充分调动学生力求上进的积极性。
3、展示交流
为了让评价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突出其发展功能,还可以结合学科学习内容组织各种形式的展示会,如朗读比赛、读书心得交流会、课本剧表演、数学故事比赛等。
每周一次的读书交流会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学生或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或汇报读书心得,或推荐精彩篇目、段落。交流中发言精彩的同学可以获得早自习为大家读一篇好文章,或课前演讲三分钟的机会。在读书笔记的交流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自评、互评、评优,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能学到别人的长处。例如有的同学对读书笔记的命名就很有趣,有百花园、百宝箱,还有浪花集、采蜜集、阅读快车。有的同学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时,就配上春天景物的插图,图文并茂,自己爱不释手,别人也很受启发。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还可以组织朗读录音欣赏活动。家长非常支持的同学可以分阶段把自己阅读各类课文的录音都录下来,记录成长的过程,其他同学选一篇自己读的最好的让老师录下来,放给全班同学听。同学业们听得津津有味,就像听自己最喜爱的少儿节目广播一样,在听后自评中又发现了不足,明确了努力方向。
口语交际的评价中,教师可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学生交际场景录下来,放给大家品评。通过评价,同学们很直观地明白了口语交际能力达优的标准。
二、形成性评价手段
考试应该是让学生体验自信、享受成功的过程,但如果不抓住形成性评价,不抓住学习过程,期末考试学生是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的。所以应非常注重形成性评价,并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核心,作一些适当的改革。
1、表现记录。如语文方面的分项考查,可以这样做。设立朗读记录本、背诵记录表。由教师重点培养有朗读潜力的同学做组长,各小组将课内外的文章每周选一篇读给组长听,由组长确定等级,记录在案,组长的则由教师考查记录,背诵表分必背篇目和课内外选背篇目,同桌互背评定星级。
口语交际重点考查声音、态度、流畅等简单的方面,由教师选择优中差学生各三名,作评定,教给学生评价方法,平时教学及时评价,一学期中选三次作复述、问答、模拟情境的专项考评,这类考评,应该坚持“精细训练、粗略考查”的原则,将评价等级记在记录本上。
低年级课外阅读重在激发兴趣,可以读书笔记和卡片记录为主,参照汇报交流中评优情况评定等级。写话以写话本上每次得的星星总数为准,依次按全班人数40%、50%、10%的比例评优、良、加油三个等级。
数学方面可以分课堂表现、作业状况和实践活动三个方面评价。前两项以得红花、星星总数为准,实践活动的评价以记录本为准。数学实践活动记录本,重点记录学生的参与状态。记录本本身就是形成性评价。记录本上老师、学生、家长的留言更使评价的激励功能充分显现。
2、单元测评
每学完两到四单元,就可以组织一次单元测评。可以采取学生互测的形式。先让学生自己出题,教师审阅后依据题目难易程度打上A、B、C等级,然后按平时学习状况发给学生去做,最后再由出题者评阅。这种形式深受学生欢迎。他们认真出题,认真评阅,有的查资料,有的自己编题,有的同学甚至取消了题目的分值,代之以苹果、香蕉等表示收获的水果图案。一次测评成绩不理想,还可以申请再次测定,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有的同学成绩比较差,应积极鼓励他们进行二次评价。对有些成绩虽高但自己仍然不满意还想再测的同学,也应充分肯定其力求上进的决心,给予重测机会。单元测评对于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课堂教学意义重大。它突出了评价的诊断功能,使考试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形成性测试的结果,以一定比例计入终结性评价,使整体评价体系科学而有效。通过形成性评价,把期末考试的负担分解到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去,让考试不再成为学生学习的句号,而成为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中考、考中学,学得扎实,考得快乐。
另外,在形成性评价中,大量的记录工作都应尽量让学生去做。有的项目全班做,有的内容培养小组长做。老师只重点教给记录方法。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能减轻教师负担,使评价不致流于形式。
3、成长记录袋评价
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可以采用综合型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它在学年中的固定内容是展示型的,收集学生各学科各阶段最满意的作品,如最优秀作业、最好的测试卷、最满意的手工作品,以及各种表扬卡。这些内容不定期地让学生互相展示交流,并在家长会上或有其他人员参加的展示会上展示,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树立其自信心。
除展示型成长记录袋外,还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建立过程型成长袋。语文方面就是读书笔记,记录学生的阅读过程。数学上主要以实践活动记录本为主,其中有学生的数学日记、日记画,学生设计的各种图表,用以记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学期结束,这些物品便可以归入展示型记录袋,供以后交流展示。
三、终结性评价方法
对于期末评价,要改变“一张试卷论英雄,期末一考定乾坤”的片面做法,口试与笔试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三个纬度兼顾。学业方面采取“分项考查、综合评定”的方法。分项考查如语文,分朗读与背诵、课外积累、口语交际等;数学分口算、实践活动等项目。在形成性评价中已经完成考查任务的项目,期末只需要总评一次。所以终结性评价可以包括两部分:卷面评价分占70分(其中考查听力占7至10分),形成性评价占30分。两方面成绩累计为期末成绩,形式为:等级+特长+评语=成绩。不过关的学生可进行二次评价。(综合评价表附后)
第四篇:如何利用循证矫治对危安犯进行教育改造
浅析循证矫治对危安犯进行教育改造的几
点建议
马青松
近年来我监狱对危安犯的教育改造工作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教育的内容、过程、方法等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绩。然而,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文化、思想、价值观的多元碰撞,会使社会成员对价值观念、信仰信念的思考与选择更加多维,不当的价值观成为了犯罪的一大原因,而矫正危安犯的思想、观念、信仰也成为了监狱教育改造的一大难点。为扭转、提升罪犯的价值观,夯实无形的社会精神秩序基础,监狱正致力于探索新的教育改造模式。循证矫治以其在通过了解危安犯罪犯犯罪的方式中针对性教育等方面的独特功能,在监狱教育改造中受到了关注。但是如何使循证矫治在监狱危安犯改造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本文就进一步建设循证矫治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探析。
一、什么是循证矫治
循证矫正是循证研究和循证实践的理念与方法在矫正领域的具体应用。循证矫正,简言之,就是遵循证据进行矫正。具体来说,循证矫正是指矫正工作者在矫正罪犯时,针对罪犯的具体问题,寻找并按照现有的最佳证据(方法、措施)等,结合罪犯的特点和意愿来实施矫正活动的总称。罪犯矫正工作包括罪犯评估、分类、方案制定、矫正项目运用、管理等多个实践环节,如果在这些实践环节上应用循证实践的理念和方法,那么可相应称之为罪犯循证评估、循证分类、循
证方案制定、循证教育干预、循证管理等。循证矫治是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二、监狱危安犯极端化思想种类分析
第一、极端思想认识顽固、狭隘、情绪偏执。
多数危安犯往往以宗教为幌子,从事分裂破坏活动,他们将法律与宗教的关系本末倒置,非法宗教意识根深蒂固,思想上存在着狭隘的民族观、极端的宗教观。这部分危安犯入监初期的极端宗教思想意识浓厚,表现出偏激的宗教狂热心理,反社会意识强烈,顽固坚持反动立场,在短期内不容易接受教育安心改造,他们表面上遵守监规监纪,但很多人抱着一种观望的心态,极个别还在暗中进行一些串联等违规违纪的活动,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被动接受管理教育,但对社会极端仇视,一旦我们管理稍有疏忽,他们就会不顾一切地实施犯罪活动。从他们犯罪档案卷宗中反映出大部分危安犯对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持抵制与否定的态度,反对共产党领导,不承认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鼓吹通过制造各种分裂破坏和暴力恐怖活动,破坏和颠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以实现自己搞分裂的目标;这类危安犯极其狭隘的主张,在他们的思维意识中,人类分为两个部分,穆斯林和异教徒;这是由这部分人的生活环境距离现行社会发展偏远,对国家政策、法律接受、认识不到位,受教育程度低,容易受他人蛊惑有关。危安犯思想顽固,许多危安犯入监后,不承认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犯罪,一种是不能分辨民族风俗和宗教的关系,其文化知识普遍较低,文盲、半文盲居多,另一种是本身思想就
反动、顽固,从事暴力恐怖、参加非法组织,不相信党的政策,属于狱内的不安定因素,危安犯在接受教育改造的过程中具有隐蔽性、狡诈性和欺骗性,他们表面上给人一种“老实憨厚”的错觉,使用各种手段以取得民警的信任和好感,暗地里时刻窥视着监管工作中的漏洞,寻找可乘之机。
第二、主观认识的盲目、性格偏执的的暴力性。
这类人思想觉悟低,知识贫乏,法律意识淡薄,认知水平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差,意识薄弱,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在别有用心之人的欺骗、引诱、煽动和拉拢下,被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某些片面现象所蒙蔽,看不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优越性,盲目听信“三股势力”的蛊惑,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这类危安犯性格扭曲,大肆鼓吹宣扬暴力,并以宗教为幌子以维护“宗教的神圣”、“民族的尊严”、“种族的纯洁”为借口主张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手段,他们把恐怖暴力视为宣泄不满,报复社会,造成群众心理恐惧的一种有效方法;
第三、政治观点的反动性。
这类危安犯的反动本质就在于反对和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政权,否定新疆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否定各族人民之间建立的平等、团结、互助、共同繁荣与进步的新型社会主义民主关系,否定党的民族政策及其在新疆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分裂分子披着民族宗教的外衣,鼓吹唯有《古兰经》至上至尊,打着“维护民族利益”和“振兴伊斯兰”的旗号,实际是煽动民族仇视,制造民族矛盾,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
上升到反社会意识,认为社会不公,特别使一些受宗教极端思想毒害较深,不思悔改的顽固分子,更是蠢蠢欲动、图谋不轨,不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计后果,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三、循证矫治对危安犯教育改造的作用及意义
第一通过因人施教对危安犯提供矫治服务,提高危安犯教育改造能力。
思想复杂、恶习成痼是危安犯的显著特征,也是教育转化的难度所在。为此,对顽危犯的教育转化如同医生诊治病症一样,首先要查清病情,其次是要明白病因,三是找准病根,对症治疗才能彻底清除病根。因此监狱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不同危安犯制定不同方案进行教育改造。
第二循证矫治重视罪犯积极互动,从而行为上了解危安犯思想症结。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罪犯通常处于被动接受教育、干预的地位,积极主动性不强。而在循证矫正模式下,罪犯作为矫正活动的一方积极参与矫正活动。循证矫正实践充分考虑到罪犯在文化水平、生活经历、性格偏好、风险需求等方面的特点,确保“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与此同时,在制定矫正方案等环节,罪犯被给予了表达意愿的机会,最后的方案要告知罪犯并得到他们的同意。因此,循证矫正有利于调动罪犯的积极性,取得罪犯的支持和配合,发挥罪犯在矫正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循证矫治理论研究与矫正实践紧密型强,对危安犯教育改
造有着显著提升。
在传统矫正模式下,矫正研究和矫正实践往往分得较开,研究是研究,实践是实践。而在循证矫正模式下,矫正研究和矫正实践紧密相联,相互促进,矫正研究为循证矫正实践提供研究证据,有力推动了循证矫正实践的不断发展;循证矫正实践为转化、应用矫正研究成果提供舞台,有力推动了矫正研究的深入开展。可以说,开展循证矫正为在实践领域中应用矫正研究成果、缩短矫正研究与矫正实践的距离架设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实现研究和实践双嬴。此外,开展循证矫正还有利于树立并强化按照最佳证据开展矫正工作的意识,提高矫正工作者实施循矫证。
第四循证矫治在对危安犯教育改造中达到资源的优化
在传统矫正模式下,作为民警更愿意选择自己熟悉方便而不是最有效的矫正方案,这容易导致矫正成本,居高不下,监狱教育资源浪费相当严重。而在循证矫正模式下,鼓励民警按照最有效的矫正方案来实施矫正,注重成本和矫正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矫正工作效率,节省资源,减少浪费。
四、循证矫治在对危安犯改造过程中的不足
第一、在循证矫治过程中对危安犯预测准确度不够充分,导致危安犯循证教育转化出现偏差。针对危安犯假改造的状态,我们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循证评估预测机制,对危安犯思想症结问题解决方法不多,反动思想的隐蔽性、伪装改造的虚假性没有被识破,刑罚的惩戒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对危安犯在社会上的情况材料信息掌握的不多,危安犯送押监狱时,除“三书一表”外基本上没有其他可以利用的信息,对其犯罪的社会背景、生活经历、性格特点、思想状况和家庭关系等信息停留在谈话了解的浅层,导致甄别不准确,分类不科学,危安犯的思想隐蔽性又较强,绝大多数危安犯对自己的犯罪造成的结果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知道自己最终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在服刑改造期间,在强大的管理威慑力下,行为表现出“服从”管理,“积极”改造的状态,但其内心固有违法犯罪心理是否得到矫正,顽固的反动思想是否得到彻底的改造,通过教育后在思想上是否消除了出狱后重新犯罪的可能,没有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从现行行为表现上的“积极”状态作出结论,对伪装不能做出准确有效的判定。因此对其反动理念、信念、意识等方面的思想症结没有识破,严厉打击惩处力度不够,精神意识没被击垮,支撑其反动信念的狂热没有得到有效瓦解。使得伪装性较强的罪犯侥幸心理增强,对刑罚的畏惧心理减弱,出狱后敢于铤而走险继续危害社会。
第二、刑期的长短、文化素质等影响危安犯循证教育改造质量。危安犯绝大多数文化素质低,多处予中青年,基本上没有受过良好文化教育,长期受宗教思想的影响,深受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思潮的毒害,愚昧无知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容易被拉拢、胁迫或一些小恩小惠收买,对国家的法律法规认识模糊,遇事采取观望的态度,改造有较大的难度。尤其是思想上的彻底转变,因其文化素质低,接受能力较慢。危安犯不减刑,使危安犯对改造前途失去了信心,绝大多数的危安犯都是10年以上的刑期,这在无形中会在其思想上
造成压力,不管民警说的再好,积极分子给的再多,没有实施减刑,长此以往,危安犯会对民警教育失去信心,认为民警在敷衍、欺骗他们,尤其是一些无期、死缓的危安犯,虽然改造成绩表现好但没有减刑,对改造前景失去了希望,绝大多数危安犯因为不减刑,改造积极性都不高。危安犯的反动思想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的危安犯接受极端宗教等反动思想教育从童年就开始,在启蒙教育阶段就受到了反动思想的影响,使他们受毒害非常深,根深蒂固的宗教情节蒙上极端宗教主义的阴影后形成极为顽固的反动思想和观念,而这种思想和观念的矫治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教育时间,危安犯转化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醒悟初变、动摇反复和稳定巩固三个阶段,根据危安犯认知能力、知识水平限制和情绪反映,接受教育快慢,思想转变到开始转化需要时间是不一样的,有些判处死缓、无期的罪犯因刑期的固定使转化认定标准与现实转化效果有冲突,直接影响到循证矫治改造质量。
五、对危安犯循证矫治的几点建议
第一、提高民警综合素质,业务水平能力,加大民警基层管理经验。
通过各种形式的系统学习和培训,要将敢管、能管、会管的民警调配到改造危安犯工作岗位上,提高这部分民警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宗教知识水平,解决好部分危安犯思想异常活跃、抗改行为突出之间的矛盾;
其次将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严明作为民警是
否讲政治、讲大局严格管理的体现熟悉掌握相关业务知识,增强教育改造罪犯的能力,平时要加大从事危安犯教育民警的政策理论和宗教理论及宗教知识的培训力度,加快建设一支改造危安犯“专家型”民警队伍,能够解决改造危安犯工作中的危、难、急、重问题。
第二、找准思想问题,有的放矢,进行“循诊矫治”。对危安犯进行摸排、甄别、分类,全面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转化措施,是提高改造质量的治本之策,因此对照监狱管理局有关危安犯摸排、甄别、分类标准,进行深入细致的筛选,准确排查出一批不认罪服法、思想顽固、抗改的顽固危险分子,为他们举办 “集中教育”学习班,指定专人负责,集中优势兵力,开展攻坚转化,力求使每个参加“集中教育”学习班的危安犯都能有实质性的突破。同时加强社会教育力度,使他们思想适应现行社会的发展。
第三、授课内容的面要广,度要深,要突破禁忌。
首先对危安犯的疑问要正面解答,不能含糊,回避。其次对宗教、历史问题要客观、全面、深入地解答,允许其提出问题,针对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对危安犯疑惑的问题要反复讲解,打破其心里面的“疙瘩”,促其转变。
当前,社会对罪犯教育改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罪犯改造和矫正工作中,还面临教育改造罪犯的手段单一,方法陈旧,尤其缺乏有量化实证数据支持的有效矫正项目和方法措施等困难和问题。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学习借鉴国外矫正工作的有益做法和成功经验,来推动教育改造方式方法创新,不断提高罪犯
教育改造质量,努力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五篇:小学生班主任如何对独生子女进行教育管理-班主任工作艺术
小学生班主任如何对独生子女进行教育管理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群体逐渐变大并将逐步成为我们社会的主体。这些独生子女的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已成为每个家庭甚至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普通教师,更是深深感到加强对独生子女学生群体的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那么,作为班主任如何做好对独生子女学生群体的教育呢?以下就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感恩教育
由于独生子女学生在家庭中的特殊性,家长往往会过分溺爱,对孩子迁就、纵容、无条件满足孩子一切要求,而从未教孩子们去体会、珍惜什么是真正的爱。使孩子错误地认为,别人关心自己是天经地义的,而自己从不会想去关心别人,这样就逐渐地养成自私自利、唯我独尊、骄横任性的性格。可见加强对独生子女学生的感恩教育,培养他们心里有他人的情操非常重要。所以班主任必须想方设法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同时让他们知道爱应该是相互的,不能只取不给,也让他们懂得感激别人对他们的爱,时时想想别人的感受,可见感恩教育非常重要。
二、和谐相处教育
现在独生子女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孩子们倍受宠爱,有的家长在不经意中变成了溺爱,什么事情都依顺孩子,甚至孩子提出无理的要求,也采取迁就纵容的态度。这使得孩子就像温室中的弱苗一样长歪了,他们任性,专横,狭隘,自私,一切以我为中心。他们在集体中往往不能和谐相处,有的同桌之间都要在桌子上划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针对这些现象班主任必须注重和谐教育。班主任可利用少队课,体育课等组织拔河比赛、球赛等活动,增强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在班上,班与班之间,城乡之间进行手拉手互助活动,让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感受到友谊的快乐,朋友的可贵。班主任要在思想品德课上教育孩子心胸开阔,性格开朗,团结互助。班主任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把孩子带出去,找朋友。对一些内相,孤僻的学生班主任要特别关照。
三、吃苦教育
独生子女在家里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养成了四肢不勤、不爱劳动、懒惰、无能、吃不得苦、意志薄弱、处处依赖家长,缺乏独立性的不良习惯。有的同学连打扫卫生,洗衣服等简单的活也干不了,这样下去让人担忧。因此,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吃苦教育。吃苦是一种资本,能吃苦的人是不怕困难和挑战的。从小让孩子吃一点苦,就是为了使孩子将来经得起各种艰苦环境的磨炼。在实际生活中,让孩子吃一点苦,消除孩子身上的“娇气”。班主任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劳动,让他们体验劳动的意义﹔与家长沟通,让孩子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举办夏令营、冬令营;组织学生进行体育竞赛,春游、秋游等活动,使其懂得创造社会财富并非易事,这对教育好独生子女是非常必要的。
四、爱的教育
作为老师不能用成人的心理去要求这些独生子女学生,学生犯了一点错误,就大发雷霆,在公众场所大声训斥学生或粗暴地处罚学生,这是极其错误的。大家都知道,要教育好学生,必须爱每一个学生,切忌单一粗鲁,对于独生子女学生更需要做到做一点。作为班主任更须加强自身的修养,用爱感化这些特殊的学生。而这些学生,他们需要的不是婆婆妈妈似的爱,也不需要所谓“无微不至”的关怀,只要你不做他们最痛恨的事,这就是是对他们真正的爱。
众所周之,独生子女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色,把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已成为教育无可非议的问题。作为班主任,只有加强与独生子女学生家长的联系,争取这些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加强班主任自身的修养,用爱感化这些学生;加强对他们的感恩教育,使他们心中有他人;加强对他们的挫折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才能使独生子女这个群体健康的成长,为人们的教育事业添上精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