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设计
多种多样的植物
庆阳市环县思源实验学校 杨奶红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2.过程与方法:
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样而美丽。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探究的品质。教学重点:
1.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2.能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3.对多种植物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标准,而按不同的标准 分类,又会有不同的结果。教学难点: 理解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教学准备: 教学PPT;不同种类的植物图片。教学过程:
一、引入:
展示学校相关图片导课,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除了校园里的植物以外,让学生说说身边还有哪些常见的植物?他们生长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
2.课件出示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自己确定分类标准,小组合作,完成植物分类记录表。3.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小组代表汇报分类结果,教师总结板书。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 ······
5.观察开花植物:说说它们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6.自学课本P76页,明白已发现植物有30多万种,说说不开花植物有哪些?
三、知识小竞赛:
(一)填空
1.科学家主要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他们根据植物有没有开花,把植物分成
和。
2.根据植物茎的性质,可将植物分为 与。3.根据植物的生长环境来分类,可分为 与。
4.开花植物的身体由、、、、、组成。
(二)比一比
以组为单位组织竞赛活动;各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知道的植物名称,看哪一组写的多?
四、课堂小结
五、课外延伸
找一找周围环境中常见的植物并将它们进行分类。
六、板书设计:
多种多样的植物
标准 分类
开花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是否开花
不开花植物
木本植物 茎的性质
草本植物
水生植物 生长环境
陆生植物
第二篇: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设计
《多种多样的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 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科学探究
● 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科学态度
●能大胆质疑,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教学重点】
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能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教学难点】
理解植物是多种多样并与环境密切相关 【教学准备】
11种附有介绍植物的卡片。【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拼图猜植物游戏(复习各种类植物)屏幕播放——
前面几张:出示完整的牵牛花和铁树的图片,让孩子说出植物名称。师带入开花植物
中间几张:出示植物的部分图片柳树的叶和芹菜的茎,让孩子说出植物名称。(孩子说完,显示完整的图片)师代入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后面几张:出示植物的生活环境,如养荷花的池子、松树长的悬崖等图片,让 孩子说出植物名称。(孩子说完,显示完整的图片)师带入水生植物。出示瓯海大道高架桥,师:“这里会有什么植物呢? 师:什么都没有,今天我们就来围绕它上课。【为孩子的分类做好铺垫】
一、导入:
1.师:这里其实是瓯海大道的高架桥,它的下面还是光秃秃的,没有种上植物,现在已经有这个园林公司呢工程中标了,然后他们苦恼究竟该种什么,我们 来看一看,他们所考虑的:
第一,他们希望是开花植物(板书)因为为了城市的美观,最好是开花的。第二,他们希望是常绿植物(贴板书)什么是常绿植物呢,就是一年四季都是 不落叶的,如果是落叶的,那么清扫起来就会比较麻烦,代价比较高。那他们现 在还只考虑到这两点,你们觉得,还有哪种植物适合种在这个高架桥下? 生回答,教师把学生说的适当板书并提示学生你可以不用完全赞成黑板上的植物种类。
2.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适合在高架桥下种的植物,那你要知道植物王国中有约 30多万种植物。我们能不能一个一个去找,?那要怎么样做呢? 生:分类。师:对,那我们可以怎么分可以去掉一半呢。生回答
(PPT出示第一次分类的图)师:那我要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掉一半呢,生回答再分类(PPT出示第二次分类):是的,对分类好的类别再进行分类。那同样的我还可以进行第三次分类,第四次分类(ppt出示)。那么科学家其实就是通过分类的方法去寻找这些植物的,今天我们也来试一试,为多种多样的植物进行分类(贴板书)。
二:对植物进行分类
1.师:我这里有植物批发市场的产品清单,请你们根据我给大家的活动帮助卡去完成分类,然后根据分类表找出最适合种植在高架桥下的植物,然后准备汇报,你在准备汇报的时候要注意怎么说服其他组,你选择的植物是否适合种在高架桥下。
2.学生汇报分类以及适合在高架下种的植物,由学生自己补充及提出,教师在旁点拨。
3.师小结:我们每个小组根据植物的不同特点给植物分类,结果也不同。我们的科学家也是这么做的。其中,根据是否开花分成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这个因素是最稳定的。比如2号和7号,分别是金星蕨和铁线蕨,都是蕨类的一种,除此以外,还有藻类和苔藓类。这些不开花植物除了不开花之外还有什么特点吗?(PPT出示藻类和苔藓类).三:看新闻,总结
1.好了,课的最后我们回到高架桥这里,看一则2014年的新闻(视频播放,桥下种树)师:看完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
2.师总结:我们一个城市的绿化必须要有科学的规划,要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以及这个城市的气候特点去种植,不同的地方,要种不同类型的植物。以后希望大家能够用发现的眼睛关注到生活当中一些不起眼但却饱含科学知识的东西。
第三篇:《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设计
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多种多样的植物》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本课是生物领域的教学内容。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本单元《校园生物大搜查》及《校园生物分布图》两课,从对校园植物多样性的认识拓展到了对自然界植物多样性的认识。
本课主要涉及两个教学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让我们自己确定标准给植物分类”,意在让学生知道分类是研究植物多样性的基本方法,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为不同的类别,每一个类别下又可以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第二个活动是“观察不开花的植物”,意在让学生认识了解不开花的植物。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三、四、五年级的科学课上都接触过有关植物和生物的相关知识。学习本课时要让学生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让学生在分类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多种多样,从而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对于开花植物,学生了解较多,而对不开花植物,学生了解认识的不多,需要向学生仔细介绍。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
2、科学探究目标: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能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认识到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样而美丽。
四、教学重点
1、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2、能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
五、教学难点
知道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为不同的类别,每一个类别又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再分类。
六、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合作研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这个单元的前两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校园里的生物,认识了我们学校里常见的一些植物和动物。你还记得我们学校里有哪些常见的植物吗(学生举例回答:白杨、法桐、大叶黄杨、玉兰、桃树、梨树、绿萝、凤尾竹等。)
2、除了刚才我们说的这些植物,你还知道哪些常见的植物呢?咱们来一个小比赛吧,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比赛规则。(课件出示比赛规则:①请同学们将你知道的植物名称写在卡片上;②写好后立刻贴到黑板上;③注意不能重复,黑板上有的不能再出现;④限时3分钟,比一比哪组同学知道的植物多)。准备好了吗?计时开始(PPT播放倒计时器)。
3、看看,我们同学们认识的植物可是真不少。当然了世界上的植物还远不止这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些多种多样的植物吧。
(二)探究活动1:给植物分类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植物的图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套,现在请同学们先来认识认识这些植物朋友吧。(小组同学共同欣赏图片并阅读图片上的文字说明,老师注意提醒学生仔细阅读各种植物的特征。)
2、同学们,认识了这些植物朋友后,老师想问问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加科学地分辨和研究这些植物呢(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分类的方法)
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己确定分类标准将这些植物分一分类,将分类结果写在课堂记录单上(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给植物进行分类)
3、哪组想和大家分享你们的智慧成果?(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同时注意学生的分类是否正确)
4、(根据板书)看看,我们一共找到多少种分类方法?请同学们想一想每一种类别下,还能不能确定新的标准将他们进行再分类?)(教师引导可以以草本植物木本植物为例)点题:事实证明能,并且不唯一。这也恰恰说明了我们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三)探究活动2:观察不开花的植物
(前面进行分类活动时,在不开花植物处留下来疑问)
1、我们回来看看,到底什么样的植物才是不开花植物呢?请同学们看下面这段话。(课件出示,请生朗读)
2、听了某某为大家朗读的这段小知识,你对不开花植物有了哪些认识呢?
3、短短的几句话就让我们对不开花植物有了这么多认识,相信下面这段小视频会让你更加了解不开花植物。(课件播放视频)
四、交流收获
好了,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植物又多了哪些认识呢?
第四篇: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反思
《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反思 ▼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地从细节之处入手,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教学一开始,在说说校园里印象最深的植物这一环节中,当学生回答: “我在校园里见过雪松、葱兰”时,我要追问了一句:“你在校园的哪里见过雪松?”“葱兰又长在哪里?”追问的目的是让学生说话要有根有据,而不能凭想象猜测。紧接着,以照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学校的各个角落,各种类别的植物。
在给植物分类这一环节中,有学生提出,可以把这10种植物分为开花的和不开花的,其中雪松是属于不开花植物。问题一提出,便得到了班中大部分同学的认可,于是我又追问,“你们怎么知道雪松是不开花的?”学生回答说:“校园里就有一棵雪松,可我们都看了六年了,却从来没有见过它开花。”同学们的这种认识和反映在我意料当中,课前我也进行了一番的准备。于是我首先表扬了他们,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同时也向学生说明了雪松是开花的植物,并解释了看不到这棵雪松开花的原因,紧接着又向同学们展示了雪松开花的图片。我希望通过对这一细节的处理,培养学生的质疑,实证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即使是通过自己的观察也常常是不全面的。认识事物,学习科学,是复杂地,是严密的,除了观察也需要多渠道地收集证据,需要把工作做得更细致。这样才能更科学、更理性、更全面地认识我们身边的事物,而减少甚至避免盲人摸象的现象。
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认识不开花的植物时(其中包括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我尽量地为学生提供我们身边常见的不开花植物。当出示某样植物时,我总要不厌烦地跟学生说明这种植物来源于哪里,时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需要实事求是,科学的学习就需要实实在在,严严密密。
“润物细无声”点滴的细微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成败,让每一位教师关注细节,把科学态度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在细节之处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第五篇:《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设计——康宏鑫
《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设计及反思
嘉峪关市迎宾路小学康宏鑫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3节内容。在在校园生物进行大搜索和做校园生物分布图的基础上,将视角扩大到了更大的范围,孩子们所熟悉的植物世界。在本节课中着重学习的内容是向植物学家一样,将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植物学家根据植物的形态等特征和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对植物进行分类,但学生们尚未掌握这种能力,本节课,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分类方法对常见的几种植物和教材上的植物进行简单分类。同时,对根据植物是否开花,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藻类。由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只需知道不开花植物也可以分成不同类别,能区分常见一些植物就可以了。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学习了很多的植物,通过前面的两节课对校园生物进行了大搜索和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他们对植物,特别是校园里的植物已经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且在三年级刚开始接触科学时就已经开始学习植物,对于植物,他们有一定的认识。特别是植物当中的一部分,如一些花、水果、蔬菜等。这样一些植物,平时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多。对于不开花的植物,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有接触,但多数学生不清楚它们是不开花植物,可能会觉得比较陌生。
分类是一种很好的认识周围世界的科学方法,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分类思想,且在其他科目(比如语文、数学)中也有涉及到分类的方法,因此这并不陌生,在本课中再次使用,相信学生能进一步提高其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90%以上知道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2.绝大多数知道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科学探究】
1.通过实践活动,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2.学会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通过课后相关资料搜集,制作校园植物名片,提高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科学态度】
1.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小组任务,提高合作交流和实践能力; 2.采用不同的标准对植物分类,共同努力得出结论。【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通过课堂学习,认识到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2.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样而美丽。进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保护生物多样性。
四、教学重点与策略方法
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实践活动,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像植物学家一样,选择自己合适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策略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组内相互帮助,采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共同努力得出结论;学生展示交流,了解到采用不同标准,更多的分类方法,从而明确,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相同。
五、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小组合作分组。4人一组组成植物分类小组。教师准备:①课堂所用课件;电子白板、视频。
②为每个组员准备一张记录单。
③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套植物图片(大叶黄杨、山茶花、雪松、凤仙花、牛筋草、红花檵木、荷花、圆柏、水葫芦、厥),图片内容齐全,包括各个器官的小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导入新课 1.展示图片。
教师引导:这是我们身边生存着的那么多种多样的植物,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充满生机,更加美丽。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的名称?你能说一说吗?
2.学生活动:说说自己还知道的其他常见的植物名称。教师引导:我们吃的蔬菜、水果是不是植物呢?
3.教师小结:目前已知的植物有30多万种,如果每天认识100种植物,认识完这些植物需要大约10年的时间。
4.揭示课题:多种多样的植物
[设计意图:图片导入,提供先行组织者引发学生思考,回忆并说说认识的植物,并指出蔬菜、水果等都是植物,引出植物各类多,并为下面的分类环节做好铺垫。]
(二)给植物分类
过渡:同学们知道那么多植物,植物种类多,如何更好地认识这么多的植物呢?科学家们是通过分类来研究植物的,今天我们就来当小小植物学家,来开一个植物研讨会,给我们周边的这些植物进行分类。
1.认识12种植物,出示几种植物的图片,学生找出这些植物的卡片。
教师引导:这些植物都有什么特点,看看你是否认识它们,了解对这些植物的简介,并在卡片中找出它们。
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前概念说说对这些植物的认识,并找到植物相对应的图片。
[设计意图:沟通中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并为分类做好准备。] 2.小组合作,给植物分类
教师引导:请各小组合作,并选择不同标准对这些植物进行分类。学生活动:小组合作选择多种标准对这些植物进行分类。3.学生汇报展示。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图片,各组选代表进行展示,展示之前先说一说给植物分类依据的标准,并展示分类的结果。教师适时对每种分类方法加以肯定,并做出必要的评价。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加强沟通合作能力的培养。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性,方便学生进行展示和错误的修正。] 4.小结: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相同(不一样)。5.概括开花植物的特点
教师引导:根据自己知道的开花植物和今天研究的植物,说说开花植物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三)认识不开花植物
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的植物属于开花植物,只是有时候我们没有注意到它开花而已;而有些植物它是不开花的。有哪些植物呢?哪些植物不开花植物呢?
1.学生活动:阅读不开花植物资料。
2.图片展示不开花的植物,引导学生认识不开花的植物,并总结它们的特点。(结构简单,不开花,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根据资料卡和生活中的回忆概括出三类不开花植物蕨类、藻类、苔藓类及其代表植物。]
(四)课堂总结
1.介绍认识植物的工具:植物分类图谱和形色手机软件。2.总结: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的植物属于开花植物,只是有时候我们没有注意到它开花而已;不开花的植物结构简单,不开花,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3.拓展:地球上生长着大量的植物,他们对我们人类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植物让地球变得五彩缤纷,为我们提供了氧气、食物、药物„„让我们知道一位中国的科学家,她从植物青蒿中提取了青蒿素,为人类防治疟疾做出了突出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奖,她就是屠呦呦
播放2016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颁奖视频,结束本课。
[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探索未知,发现真理,造福人类,献身科学事业的人所拥有的精神。]
七、板书设计:
4.3多种多样的植物
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不同
不开花植物:蕨类、藻类、苔藓类
八、教学反思:
本次课堂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是体验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将植物进行分类,为达到此目标,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每位学生除了参与讨论,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本节课采用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抛锚式教学模式。教学程序为: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效果评价”的教学程序,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1.借助电子白板,方便学生观察学习。由于受地域的限制,学生对很多植物并不熟悉,本节课教学中,利用电子白板,将大量的植物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对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了较直观的印象,尤其是利用放大镜工具,对外形看起来相近或相似的植物,花、叶片等细节的观察,让学生很清楚地看到了不同植物的区别。同时还能把许多植物的资料展示出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涉及面更广,优化了课堂教学。从而避免了在传统的课堂中,主要通过挂图、书本等有限形式对学生传递信息,信息量有限,而且学生易分散学生注意力,思维空间不容易打开的问题。
2.全班呈现,汇报交„„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及时呈现全班每个小组的分类结果。本节课,学生分组并按不同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由于受时间限制,要让学生充分进行讨论、交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每组同学分类的标准,方法不可能很多。利用电子白板,通过让各组学生汇报展示,达到了各组之间互相交流的目的,使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分析标准与分类的结果,从而认识到“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相同”。让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全班的分类结果。对于有异议的及时提问,由被提问的小组成员进行回答,在彼此接受和认同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台上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分类结果,哪些植物进行排除,哪些植物存在可能性。台下同学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有根据的提问,学生互问互答,进行思维碰撞,求同存异,形成共识。学生研究有层次,交流有深度。
3.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对水葫芦这种植物比较熟悉,但由于孩子们经常见到的水葫芦是养在家中水盆中的,很少有开花的时候。生活经验影响下,学生普遍认为水葫芦是不开花的植物,对于这一问题,及时应用白板的集成的百度搜索功能,对水葫芦的信息进行了充分的呈献,学生通过文字、图片等信息,了解到水葫芦也是开花植物。在课后总结阶段,向学生介绍了一款帮助识别植物的软件“形色”,通过希沃教学助手,将手机同屏到白板上,学生很直观的学会了软件的使用方法。使学生明确,在出现较难理解或不确定的问题时,可以借助网络、电子工具等进行学习。
不足之处:一是学生思维还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这节课一开始,直接把分类这种研究植物的方法抛给了学生,为什么要这样研究植物,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充分思考,设计上有所欠缺。二是在植物的选择上,因地域原因,教材上植物学生多数不熟悉,在处理教材时,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应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把教材当作一个“例子”,教学中只要把握好《课程标准》,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用活教材,应该选择当地的植物,学生熟悉的植物,更能方便学生进行分类,小组合作的效果会更好,分类的标准会更多样,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植物分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