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珍惜学习机会》课堂实录及反思
无病呻吟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
——《珍惜学习机会》课堂实录及反思
教学内容: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珍惜学习机会》。所用班级:济水一中八年级 课时:一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授课、实录整理、反思:马德生 教学目标:
1.了解受教育权被侵犯时要采取的合法途径。
2、懂得珍惜学习机会,增强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计思路:
【《珍惜学习机会》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的内容。我的设计思路主要是通过教学内容活动化和教学活动内容化以帮助学生了解维护受教育权的途径,增强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课堂实录与反思:
课前与个别学生交流:(现在学到哪一课了?平时老师是怎么上课的?我们学校开展的“五星班级”活动,我们班评出“五星”了吗?)
反思:
【这个交流很及时。这个我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这是一个教师应变能力的体现,也是基本素质的体现。但我没有做到。】
一、开场白:
师:大家什么时候接到来这里(指安排的授课教室)上课的通知? 众生:刚刚接到。
师:大家从教室来到这里的路上都在想些什么? 众生:谁给我们上课?讲哪一课?
师:大家现在明白谁上课了吧?感觉如何? 众生:恩。有点帅。
反思:【我来上课前对自己的有意“包装”初见成效。】 师:大家想知道我的女儿怎么评价我吗? 众生:想知道。
师:我的女儿评价我是长满小痘痘的大帅哥。
已上课:35秒(注:提前上课1分钟,没有计时。实为1分35秒)反思:【这些对话内容虽然能走进学生内心,但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多余,用一词来形容:废话!这些对话对于极其宝贵的课堂时间来说是极大的浪费!】
师:刚才大家有人问今天上什么?大家猜猜? 众生:上政治。师:上政治哪一课呢? 众生:无形的财产。
反思:【学生认为我会接着他们老师讲的内容继续讲。这样的猜测在情理之中,但这样的发问却无任何意义。只能增加学生的失落感。】
师:大家猜的对吗? 众生:不知道。
师:可以再猜,能猜的到吗? 众生:维护消费者权益。
师:下面我们翻开书的目录来看一下。(学生打开书)书的目录里总共有几课?你最喜欢哪一课呢?
众生:十课。第七课、第九课、第十课、„„
师:看来这节课老师很难满足大家的愿望了。每个同学都想听其中的一课,老师只能讲其中的一课。那么也许这节课不能满足每位同学的需要(此处先说成需望,口误后立即改为需要),但希望这节课能够给你带来收获。
已上课:1分35秒(实际2分35秒)反思:
【以上内容与设计初衷有严重的违背,因此与学生谈话再次成为废话。设计这个对话的初衷是:学生在猜本节课内容时要说“不知道”,让他们猜时他们要说“猜不着”,接着我结合丘吉尔成功秘诀——“决不放弃”来告诉学生:无论干什么事都不要轻言放弃。以此,我想对学生进行信心教育,以体现思品 的德育功能。现在看来,其实也完全没有必要设计此环节。这种预设的思维方式极其不恰当。我完全把学生的思维捆绑在自己身上,需要学生像木偶一样跟着自己走。】
师:那么这节课是什么呢?我先来大家讲个故事。大家想听吗? 众生:想。
反思:【这样的提问和回答没有任何意义。】
师:讲《多捡些“鹅卵石”上路》。讲故事中我把“鹅卵石”三个字写在黑板上。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我们现在每个同学就像年青人一样,(此处重复:就像正在路上走的青年),我们需要什么呢?
生:知识。
师:知识(重复)。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课文的,大家来看。大家猜到哪一课了吗?
生:第八课。
师:第八课(重复)。对吗? 生:第六课。
师;第六课。哪一框? 生:第二框《珍惜学习机会》
已上课:4分53秒(实际5分53秒)反思:
【开场白的设计初衷有两个:一是为了拉近师生关系,活跃一下课堂氛围;二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现思想品德德育功能的同时,为上好这节课做铺垫。但在让学生猜本节课教学内容,却出现了差错:学生说的有条有理。这一下打乱我的设计。然而我却没有处理好。因此,当进行完开场白时,上课已经七分钟。这反映我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更重要的是反映在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时还不够机智。不够灵活机智还表现在:我讲“鹅卵石”故事时,有学生已经说出了故事,我应停下来让学生来讲。学生会的我不需要再讲,应锻炼机会让给学生。我心目中的学生主体意识必须加强。】
再设计:
【开场白:直接从故事导入新课,多余的内容全部删除。】
二、讲授新课:
(一)由课题导入
一起说的同时,我板书课题:珍惜学习机会。
师:我们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想法呢?(教师重复两遍)师挑选学生回答。生1: 生2: 生3:
都是围绕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来回答。我对回答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
师:大家都能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从这个题目(指课题)中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学生举手回答)
生:列举有:侵犯受教育的表现;怎样珍惜学习机会;怎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怎么样来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学生每说一个,我重复一遍)
师:大家还有问题吗? 生:没有人回答。
师:世间问题有很多很多,我们提问题的方法有几种? 生:三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我在课题处板书三种提问方式。已上课:7分40秒(实际8分40秒)反思:
【分析课题,一方面是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想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这也为后面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做铺垫。这是从学习方法方面进行的,也是本节课中比较满意的一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复”成为本环节中比较突出的现象。我不断进行重复,表面是在强调,其实反映了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和对学生的不放心。】
再设计:
【及时提示学生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方法进行学习】
(二)学生带着问题预习
师:下面我们来看课本。这一框中有几页内容?多长时间能看完呢?
生:有五页,需要五分钟。
师:我不相信大家需要这么长时间。下面我们用五分钟时间带着两个问题开始预习。第一个问题是这一框中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这一框中你想弄明白的问题是什么。下面开始
反思:
【这两个问题应如何区别呢?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几乎没有区别开。其实这两个问题的区别我也没有仔细想过。现在看来,这种设问是不正确的,也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混乱。】
学生带着两个问题预习。我把这两个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巡视学生预习情况。我询问了倒数第二排的一名同学,是否明白我刚才的问题。【反思:也许是借班上课的缘故,我还是有点不放心学生。】
已上课:13分06秒(实际14分06秒)反思:
【我的废话太多。课堂语言对有限的课堂时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今后我必须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其实这体现的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也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效率。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三)问题交流和展示
(5分钟以后,提示:预习完的同学请举手示意。)师:预习完的请把黑板上的问题写在自己的书上。反思:
【我的表述有错误,给学生也带来了错误的思维。结果学生把黑板上我板书的两个问题(即:最感兴趣的问题;最想弄清楚的问题)写了下来。我的本意是让学生把自己找到的两个问题内容写下来,以便学生交流时有针对性。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时没有及时改正。此处用了两分多钟,用时较长。教师准确的表述是多么重要!机智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又何尝不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这就是的教育魅力所在,这就是教育的艺术。它并不完全在我们的预设之中,而在预设与生成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地变动。”】
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和最想弄明白的问题交流一下,先在组内解决自己的疑问。然后评选出每一组中最感兴趣的问题和最想弄明白的问题。每组出一名代表,把自己小组的两个问题提出来。
我在每一个小组中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当我巡回一遍时,已经用时五分钟。反思:【在指导过程中我发现前面的错误并没有影响学生的讨论。我深入每一小组,就是想把这个错误降到最代。看来只是我表述错误而已。】
师:请每一组出一名代表说出自己小组的两个问题。你的问题说出来后让其他组的同学帮助解答,解答不出来的回答我们共同解答。
已上课:26分03秒(实际27分03秒)反思:
【“你的问题说出来后让其他组的同学帮助解答,解答不出来的回答我们共同解答”,这句话我只是在课堂上提了出来,却没有去落实。这成为了一句空话。其实这一解决问题的环节因没有去落实而变得形同虚设。要么不说,要么说了就要去落实!课堂就应如此。】
【按照小组顺序,学生边说,我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板书,学生共提出了九个问题。这时,我才发现我原先在黑板上板书的两个问题离得太近,给板书带来了不便。这一点也说明我备课比较仓促,尤其是在板书设计方面。】
【学生列出了很多问题,我没有及时告诉学生找出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来解决。这是学习方法论问题。当遇到很多问题又不可能一一解决时,必须找到最关键且最重要的问题。这是一次给学生传授“渔”的好时机,我浪费掉了!】
(四)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共同解决问题
师:我们提出的问题基本集中在以上九个方面。(我指着黑板上的板书说)这些问题是大家提出来的,大家提出的问题大家来解决。下面我们看书中本框最前面的一个情境:小梅与爸爸的故事。我们先分组(每组基本在十名同学左右),第一组称为小梅的爸爸组,第二组称为小梅组,第三组称为小梅的老师组,第四组称为小梅的同学组,第五组称为社会组。下面我们开始,根据各小组扮演的角色,讨论如何帮助小梅。首先我们请小梅的爸爸组和小梅组各出一名同学把这个故事情境再现一下。给这两组的同学一分钟准备时间,其他组同学把自己的角色再看一下。
再设计:【先让学生列举学校周围侵犯我们受教育权的现象。选取其中一个典型现象进行分组探讨。】
反思:【过渡有点差强人意,太勉强。这样的分组有点创意。】
1、角色扮演:
三分钟后,扮演爸爸和小梅的两名同学上台表演。已上课:31分40秒(实际32分40秒)反思:
【这个环节设计让学生准备一分钟,但实际上给了三分钟的时间。当我发现一分钟学生无法完成准备任务时,我进行了及时调整。但学生准备的还是不够充分。看完录相课后,我想:让其他组在讨论的同时,他们准备如何表演。总得感觉是学生素质较好,大胆、积极,敢于表现自己。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我最担心在借班上课时学生不愿上台表演。成功的角色分组和扮演是这节课比较满意的一个地方。】
2、献计献策:
师:刚才两位同学表演的非常好,我们鼓励一下。按照我们刚才分的组,分别按照自己的角色讨论如何帮帮小梅,看一看哪一组讨论出来的帮助小梅的方法最多。给大家三分钟时间。
学生激烈讨论,我在每一个小组里询问他们解决问题的情况。并告诉每组同学挑选一名代表站起来回答问题,一定要说清自己是小梅的哪一组。(反思:再次出现只提出要求没有落实。这会给学生造成错觉,长期的话会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已上课:35分40秒(实际36分40秒)
反思:【学生讨论的异常激烈。这种表面上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遮盖了课堂设计上的一些缺陷,但却是假象!课后细想:假如学生上课不为所动,这节课会怎么样?我不敢去想。】
3、锦囊妙计展示 三分钟后。
师:每一组出一名代表。按小梅的爸爸组,小梅的老师组,小梅的同学组,小梅的社会组,小梅组的顺序进行汇报。
已上课:39分43秒(实际40分43秒)
反思:【学生小组汇报顺序出现了问题。按逻辑顺序,应该最后让小梅的爸爸组发言。因为当他们听到以上各组的发言时,他们再发言合乎情理。问题也
恰好出在这儿,一开始小梅的爸爸组首先发言,结果不知道说什么。这是教学设计的又一次失误!】
(五)照应开头,结束
师:刚才大家都帮助了小梅。其实我们身边也有类似现象。作为同龄人,我们应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像小梅这样的同学,目的就是希望我们每位同学像开头故事中所说的一样多捡些“鹅卵石”上路。珍惜今天的机会,为明天创造财富。
已上课:40分12秒(实际41分12秒)反思:
【听到铃声时,还有一些教学设计没有进行(如知识有无用辩论赛;评选班中“学习之星”谈心得),我仓促结束了本节课。虽然照应了开头,但课上得很勉强。因此,上完课,自己连连摇头。】
总述:
当我抽到《珍惜学习机会》这一框时,我几乎晕倒了。“怕什么来什么”。因为我从来没有进行过八年级思想品德内容的教学,虽然事先也有准备,但还是不充分。更重要的是这次是借班上课,对学情完全不了解。还有一点出乎我的意料,学生早已学过这一框,没有了新意,可还得把这一框上成新授课。并且这一点是我在要上课时才知道的。
这一节失败的地方有三点:一是开场白的设计几乎无效,因为这些设计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没有任何关联,白白浪费了一节课中五分之一的时间;二是课堂教学环节设计远离学生生活,远离社会生活实际,有一种隔靴搔痒的之感,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三是课堂板书不太条理,没有突出教学内容和环节。
如果非要找一点成功之处的话,那就是课堂上学生的情境表演和解决问题环节,虽然情境不贴近学生,但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比较满意。还有一点就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可能是学生学过的内容,这些问题无论从提出还是解决都显得比较容易。
这一节课我总的感觉是无病呻吟。按说《珍惜学习机会》这一框是最接近学生生活的,学生也最容易有话题可谈。可是我在设计时却偏离了学生的生活。课堂上虽有灵光一闪(如学生上课的教室外面正处繁华地段,车声、人声吵杂),但却没有抓住;学生虽有最感兴趣的话题(如部分家长认为知识无用不让孩子上学;家中有钱不愿让孩子上学等),却没有引入课堂让学生探讨。当课堂远
离了生活,课堂就会变得浮躁。我深深体会到陶行知所说的“生活即教育”的魅力所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非常令我满意,可是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课堂上学生完全成了我的道具。学生的表演都是完全按照我的设计一步步在进行,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无价值和意义,学生毫不关心。我总得感觉:师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那么矫揉造作,是那么苍白无力。至此,我再次体会到思想品德课中学生知、行的脱节是多么可怕。从课堂的生命力方面来说,这是一节无病呻吟的课堂!从课堂的实效方面来说,这是一节无效课堂!
教学环节再设计:
第一步:用“鹅卵石”故事导入新课。(约3三分钟)
第二步:找一找学校附近侵害我们受教育权现象。找其中一个典型现象,通过不同角色扮演寻找解决途径。(意图:了解维权途径。是本节课的重点)(约15分钟左右)
第三步:结合当今一些社会现象(如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家中有花不完的钱,上不上学无所谓),辨一辨:正方——知识创造财富;反方:知识无用。(意图:从辩论中明白只有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才会在明天创造更多的财富,才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本节课的难点。)(约10分钟)
第四步:结合学校开展的“争五星班级,做文明学生”活动,评选出班中的“学习之星”,并让他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学习方法。(意图:用身边的榜样教育学生我们要像她一样珍惜学习机会。)(约10分钟)
第五步:一句话谈收获。听歌《我的未来不是梦》。(约2分钟)板书再设计:
珍惜学习机会
一、听故事,谈感悟——鹅卵石
二、找一找,议一议——侵犯受教育权,维护受教育权
三、辩一辩——知识创造财富,珍惜学习机会
四、评一评——力量来自身边的榜样
五、谈一谈,听一听
第二篇:珍惜学习机会 学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学案第课时共课时课型:新课主备人: 张亚婷审核人:魏雪萍使用时间年月日第周第个总第个的实现。
材料四:2013年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卷烟厂厂长程佳华向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修改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__义务教育法,实行义务教育全免费》的议案。
第六课 第二框 珍惜学习机会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维护学习权利的几种方式和受教育义务的主要内容。2.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学习权利。3.树立终身学习观,培养自觉学习的态度。【学习重难点】如何维护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在实践中落实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学习流程】
一、知识铺垫(完成并展示)1.受教育权的意义:受教育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是我们的基础。
2.维权途径: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非法剥夺或侵害时,我们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自己的发展,更为了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我们一定要
4.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我们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最主要的有三项:
一、
二、
三、。
5.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怎样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 注意。
二、新课学习
(一)维护受教育权利
(二)履行受教育义务
三、新知应用
(一)维护受教育权利
1.合作探究一:小品表演:卖菜的女孩
说一说:父亲的做法正确吗?
(小组合作讨论)如果你是小丽,你将采用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说一说:社会现实中有哪些侵犯受教育权的行为?
(二)履行受教育义务
2.经过一番努力,家里终于同意小丽继续读书,但是小丽迷上了网络小说,上课时经常打瞌睡, 作业基本
不做, 老师批评她,她就顶嘴说:“读书好坏是我的事,你管不着。我没有辍学已经算是尽到受教育的义务
了。”说一说:①你觉得小丽的说法是正确的吗?
②怎么具体履行受教育义务?
3.材料一:在旧中国,只有20%的学龄儿童能够入学。贫困的放牛娃对少数富人子弟上学、读书羡慕至极。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报告中说:“从2005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
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
材料三: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称,2004年中国继续加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
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3.6%,西部12个省(直辖市)已按安求全面推进“两基’
①想一想:你从国家增加对教育的经费投入的材料中感悟到了什么? ②小组合作:国家保障我们受教育权得以实现对我们每个人的个人、家庭、国家的成长与发展有什么作用? 4.为了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我们应该做到: 上课前,上课时,课后,5.假如遇到下列问题,你打算怎么办? 上课走神,受到老师批评;做作业时,遇到疑难问题;上自己不大喜欢的课; 考试成绩不理想。课堂小结:
三、课堂检测: 1.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最主要的()
①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②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义务
③认真履行参加生产劳动和依法纳税的义务④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
2.在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墙壁上有一条格言:“此时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这句格言启迪我们()
A 要根据自身的独特性,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B 学习是一个苦乐交织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梦想的过程 C 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D 社会越发展,选择的机会越多,选择的难度越大
3.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别人剥夺或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采用我们可以采用()和()予以维护。A 诉讼方式非诉讼方式B家庭学校C 法律道德D自我保护他人的帮助
4.法律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基础的是()。
A人身自由权B受教育权C 劳动D 财产所有权
5.江西省吉水县螺田镇44岁的农民陈吉本幼时只读过两年书,多年来务农经商吃尽没有文化的苦头。2003
年,陈吉本回到了阔别36年的教室,成为螺田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①这表明我国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②陈吉本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提高了自身素质
③其回到学校学习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④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二、简答题
我的学习承诺书
我是,我承诺:
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
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近阶段我在学习上还存在(哪些不良现象),我将
(如何改正),我将给自己不断“充电”。
一旦发现有侵犯我的受教育权利的行为,我将寻求
(哪些帮助)。同时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课后反思】
第三篇:珍惜学习机会教案
《珍惜学习机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采取各种合法方式予以维护,明确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主要内容。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增强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机会,履行自己的受教育义务的意识和决心;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认同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使学生认识到,接受教育,既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有利,也对国家和社会有利;既是道德责任,也是法律义务。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维护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阅读法、案例分析法
四、使用教材构想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教材资源进行了必要的整合。导课时,我设计了几组图片让学生观察从中你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什么呢?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谈到图片中的情景和我们现在学习条件的比较,得出我们更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教学设计时,我把教材中的一些活动进行了取舍,如:舍去了教材P63第一个活动“假如你是该校一名学生,该怎么办?”;教材P64活动“小刚拒绝辍学,对自己、家庭、社会的好处?”等。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几组图片,让学生观察从中你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什么呢?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谈到图片中的情景和我们现在学习条件的比较,得出我们更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多媒体展示标题)珍惜学习机会
学习目标
1、知道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采取各种合法方式予以维护.2、明确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机会,履行自己的受教育义务的意识和决心。
4、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
(二)探究学习:
1、案例分析:(多媒体展示材料)
学生阅读案例材料。
想一想:(1)案例中的父亲做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发言,教师小结:受教育是法律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我国法律保护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
(2)假如你是小梅,你打算采用什么方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的权利?
学生思考后发言,教师小结: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
知识拓展: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的行为 ①非法雇用童工
②不按国家预算核拨教育经费,挪用教育经费
③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秩序或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④对危险校舍不及时维修而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 ⑤学校或教育机构违反国家规定,乱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 ⑥体罚学生。随意开除学生
⑦学校周围环境不利于学生正常学习(噪音、网吧、迷信活动)⑧家长中断子女义务教育学业
⑨上级随便指示学校停课,让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多媒体展示标题)
一、维护受教育的权利
2、感悟:(多媒体展示材料)
目的:通过材料分析,使学生明白今天的受教育机会是来之不易的 要求: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在我们这个不发达的大国办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很不容易,父母辛勤劳动供子女读书也不容易。为了自己的发展,更为了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我们一定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多媒体展示标题)
二、履行受教育义务 自主探究:(多媒体展示问题)
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应该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要求:学生明确问题,思考后回答。
教师引导, 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最主要有三项:其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其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其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如何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具体有:
①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要生存,要发展,要满足时代的需求,必须接受教育,勤于学习,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学会学习。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②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③初中阶段是人的身心和智能发展最为迅速、最为明显的时期,是我们掌握知识、塑造自我的黄金时期,要抓住时机学习。
(三)课堂小结: 学生谈感受。教师小结:
①受教育既是我们公民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义务。②我们一定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③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侵害时,要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采用非诉讼方式和诉讼方式来维权。总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我们树立远大的志向,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以勤奋和智慧去撷取成功之果,使自己的生命放射出绚丽夺目的光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建功立业。
(四)课堂练习
1、初二学生小王说: “受教育是我的权利,我想上就上,不想上就不上。”这种说法(C)A 是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表现 B 符合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
C 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D 强调了公民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关系
2、陈某被高某冒名顶替进入某大学就读。事隔多年后,陈某得知了这一情况,愤然将高某告上了法庭,这是因为高某的行为侵犯了她的(A)
①受教育权 ②姓名权 ③肖像权 ④隐私权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② ④ D ③ ④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6月10日,中学生周某因贪玩未按时到校,其班主任以周某平常不注意听讲,学习差为由,劝其退学,以免再影响全班成绩,周某回到家与其父亲讲明事情的经过后,其父与班主任大打出手,造成了不良影响。
请运用所学知识分别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简要评析。
①周某的行为是不合法的,因为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应该做到: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义务。材料中的周某应该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②班主任的行为是不合法的,他侵犯了周某的受教育权。因为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是必须承担的。他不应该劝其退学,应该帮助学生改正缺点,鼓励学生迎头赶上。
③周某父亲的行为是不合法的,他的行为不仅侵犯了班主任老师的人身权利,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作为孩子的父亲应该向学校或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还可以运用法律武器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来维权。
4、阅读材料,简要回答。
中学生小A希望通过带手机、穿品牌的方式来赢得他人的欣赏,而对自己的学业却漫不经心。一次考试时,因为发短信作弊,他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他,他很不满意,顶撞老师。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小A的行为进行简要评析。(8分)
①认为佩带手机才能得到他人欣赏是一种虚荣的心理,不能树立正确的自尊心。②对待学习漫不经心是不珍惜受教育的权利,不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表现。③对老师的批评不满是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的表现。④考场上作弊是不讲诚信的表现。
(五)板书:
二、珍惜学习机会
(一)维护受教育权利
1、受教育权被侵犯的情况
2、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利
(二)履行受教育义务
1、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2、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3、如何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
(六)课后作业 目标:12、14、16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按照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法为重点,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珍惜学习机会说课稿
《珍惜学习机会》说课稿
灵璧中学黄学飞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珍惜学习机会》位于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的第2节。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是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的拓展和延伸,与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一道构成本册教材的主体部分,为第四单元“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作了铺垫。本节处于第六课的第2节,主要依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内容标准部分,“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内容而设计。本节由“维护受教育权”和“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两个部分组成。与第一节“知识助我成长”之间存在因果必然的联系。在懂得了教育涵义和作用,受教育权的涵义,义务教育的涵义和特征之后,通过本节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维护受教育权的方式,如何履行义务教育的义务以及如何珍惜学习机会,也可以说是对第一节内容的深化。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
二、我与他人关系”中:“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目标和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知道受教育权受到侵害时要采取各种合法方式予以维护; 明确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主要内容。制定依据:现在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侵犯初中学生受教育权的行为,如有的家长不让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有的学校随意开除学生。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探究,提高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通过阅读感悟,创设情境,自我反省等方法,增强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机会,履行自己的受教育义务的意识和决心;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认同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制定依据:根据现在在初中生中存在一些不完全履行受教育义务的现象,如初中生辍学现象。
教学重点: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教学难点: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接受义务教育阶段,但他们对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很模糊,其次,由于各种原因侵害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行为时有发生,而很多未成年人缺乏权利意识,也不懂得如何维权。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维护受教育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说教法
新课标提出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据此,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小组探究;阅读材料,感悟道理;创设情境,自我反省等方法
四、说学法
叶圣陶老先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我将运用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同时在对案例分析、阅读感悟、课堂总结的过程中训练归纳概括的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招聘广告 导入新课
我设计四个招聘广告,我先让学生谈谈上述材料对自身的启示,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然后我来引导:在当代,一个人如果没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就不可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也不可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应该珍惜自己学习机会。
(二)案例分析 小组探究
1、学生分析“小梅受教育权被侵犯”的案例,引导学生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并指出学生可以选择非讼诉或讼诉方式予以维护。
2、一个学校的学生受教育权被侵犯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除了自己受教育权被侵犯的情况之外,还有以学生整体为单位受到校外社会力量影响,引发学生的思考的探索,以期引起学生对该种情况的关注,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阅读材料 感悟道理 材料见P63(下)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应该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机会;明确义务教育的主要内容。
(四)创设情境 自我反省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正视自己行为中不利于学习的行为,使其得到纠正,并指导学生如何做到珍惜学习的机会。
(五)课堂总结 收获盘点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总结,梳理所学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六)巩固提升 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进一步练习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增强知识运用能力。
六、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对本次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与方法为主线,以激发学生“珍惜学习机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最终目的。
第五篇:珍惜学习机会
《珍惜学习机会》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思品(下)第六课题为《终身受益的权利》,其中第二框题为《珍惜学习机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维护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应该说,让跨入初中校门的学生认识自己所拥有的学习权利是一种幸福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找了许多课外资料。其中有日本地震、利比亚战火中失学儿童事例,也有我国贫困山区面临失学的儿童的相关图片及他们非常珍惜学习机会刻苦学习的图片,藉此让学生通过对比,更加珍惜学习机会,形成乐于学习的良好氛围。部分学生对受教育的权利无所谓,特别是那些学困生。他们已经厌倦了学校生活。对于这部分学生学习完该节内容,学生反映很平淡。
在设计本课时,我设计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学习《义务教育法》通过收集的材料,及身边的事例展开了讨论,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了新的领悟,并懂得要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达到了教材的教学目的。但是,谁想当天上这一节课时,正好八(2)班学生已辍学张燕来校拿书,准备出外打工。我想正好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也想教育当事人放弃辍学念头,尽量能把初中念完。我通过讲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劳动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不给用童工。同时讲现在就业的形势,大学生就业都相当困难,何况一个初中未毕业的学生。不管从对国家还是对家庭、对自己都是有害的。同时我在上课时候也针对我校、我们长丰初中生流失现象,请学生展开讨论。学生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及看得见、摸得着的新鲜生动的事例,真正意识到现在出去打工是对人生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违法的行为。一个真正的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不应该只看见眼前的利益,更应看到将来长远的利益。这样就更加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新课标中曾强调:“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内化。”思品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的课程,而品德不是说教就可以培养的。所以,思品课教学,更应侧重于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应该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让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新课改的实施,也提高了对思政教师的要求。在今后的教学中,更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充分利用好教材和身边的活的材料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能力。还要结合社会和学生的实际深挖教材背后的东西,挖掘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受,点亮学生心灵的蜡烛,成为真善美的积极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