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堂实录及反思

时间:2019-05-12 13:3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文课堂实录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作文课堂实录及反思》。

第一篇:作文课堂实录及反思

作文课堂实录及反思

[ 2007-9-27 21:01:00 | By: 普通一师 ]

推荐

课堂实录(黑),教学反思(红)——

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小学四(2)班的语文老师,今天我是来我们新集小学四(1)班学习的,我想先和大家认识一下,你们愿意来个自我介绍吗?(事先告诉学生,这节课做个小游戏,让大家把“作文”二字放置在一边,为课堂教学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

生(单加俊):我大眼睛、大鼻子、大嘴巴,个子高高的,身体(身材)胖胖的。

(学生并没有直接进入我的“预设”之中,“作文”在他们的头脑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印象。他们已经明白这节课写的是“自我介绍”,自然就按照以前老师教过的方法去做,先来个外貌描写。)

师:我是一位来学习的老师,你在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应该从那开始比较好呢?

学生纷纷举手,一个个“我”字夺口而出……

单加俊:老师您好,我叫单加俊,是新集小学四(1)班的学生。我大眼睛、大鼻子、大嘴巴,个子高高的,身材胖胖的。

师随意指名介绍自己,学生仿照前例介绍自己。

“我叫万亚玲,是新集小学四(1)班的学生。我有一张秀气的脸庞,虽然个子不高,但很健壮。我的脾气有些暴躁,要是谁欺负了我,我肯定会给他严厉的惩处的。”

“我的高海建,是新集小学四(1)班的学生。我有一双大耳朵,同学们都说我的耳朵有点像猪耳朵,可是我这耳朵听声音却是非常清楚的。”

……

(学生们的自我介绍招来了一阵阵的欢笑声,他们已经忘记自己是在上一节作文课,这正是我所需要的。为什么在这里我一直要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作文”引开?这是因为我们的学生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定势的思维,作文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让老师批改,是为了完成任务,他们眼中的作文仅仅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为老师完成的“任务”。这一点如果得不到改变的话,学生会一直在脑中盘算,如何给老师一个“交代”的。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将介绍方法穿插于对单加俊的指导中,明着是在知道他一个人,实际上却是讲给所有学生听的。这也是利用学生的“窃听”心理,如果直接告诉他们该如何、如何去做,效果并不好,以前的作文课上有先例。可是当我只讲给一个同学的时候,他们为了能让自己能够说好,听得反而更仔细,思维也会更活跃。)

师:有这么多的同学愿意把自己介绍给老师,老师一时还听不过来。这样吧,请大家将想说的话写在纸上,老师自己去看。

学生写作——简单的自我介绍,主要写上个人基本情况。

师巡视后:老师想对大家了解得更深入一些。大家可以将自己的性格特点介绍一下吗?最好能用个事例加以说明。

给学生几分钟的思考时间。

万亚玲:我的脾气很暴躁。昨天中午,我班的丁海洋同学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读书,在座位上做小动作,我说了他几句,他向我发了脾气。这下我可真生气了,就打了他屁股几下。

师:“你说了他几句?你是班长,应该先说明你的身份。你打了他之后,心里有什么变化吗?”

万亚玲:“我打了他之后,心里感到害怕,感到后悔!”

师:“我们在交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将心里的想法写出来,做事之前的想法,事情发生后的想法都应该交代一下。”

继续指名说说自己的性格特点,在这其中穿插写法地指导——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详略分明等等。

(我们的学生在描写具体事例的时候总是喜欢一言以概之,所写的事情虽然完整,但可读性实在是差。但是如果将写作方法做个笼统的介绍,学生并不能立刻吃透精神,甚至会领会错误。现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辅导,可以让学生在自我修正正学习写作方法,同时也让其他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文字形成修改意见,一举两得。当然,在这里我并不指望学生一次就能够完全掌握这些写法,但只要他们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技巧,哪怕是一点点的也就够了。毕竟作文是一项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教学工作嘛!)

学生完成草稿,教师巡视指导!

说老实话,作文课结束后,我的心情是很高兴的。我的学生在二十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了作文,虽然写得并没有我想像中的那么好,但与前一篇作文相比较,进步还是明显的。当然,学生作文中还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我相信,只要我愿意努力,愿意付出,总会有瓜熟蒂落的那一天的!

阅读全文(761)| 回复(23)| 引用通告(0)| 编辑

博客群:

第二篇:课堂实录及反思

热爱生命课堂实录

师:在正式上课之前,杨老师给大家带了份见面礼。一首诗,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这是汪国真先生写得一首关于生命的诗歌。那同学们,生命是什么呢?你想过吗? 同学们,请积极开动脑筋,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或者说哪些是有生命的?

生:植物。

师:比如说。

生:花、草、树木等等植物。

师:学会了概括,非常棒。还有呢?你说?

生:动物。

师:可见你也学会了概括。还有?比如说春天到了,草地上的小草发芽了,这是一个生命的诞生。还有呢?

生:卵孵化成小动物。

师:这也是一个生命的诞生。同学们都很爱动脑筋。是的,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人也做过认真的思考,她就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那在杏林子的眼中生命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她的作品《生命 生命》。看了这个课题,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这儿用了两个。。。谁发现了。

生:她用了两个相同的词。

师:重复了生命,对不对,你们都发现了吗。为什么要重复两遍,为了强调什么? 生:生命。

师:那这样的课题你会读吗?谁来试试?读题目很简单,没关系,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生:生命生命。

师:很好,读出了停顿。还有呢?能不能读出快慢呢?能不能读出轻重呢?你来试试? 生读。

师:你读得后面要请一点。还有呢?

生读。

师:强调了后面一个生命,对不对。好,我们一起来读一遍,生命生命,齐。

生读。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第93页。按要求朗读课文,1.读准字音。2.把课文读通读顺。

3.在读过一遍的基础上,把刚才遇到的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反复的认真的读。好,现在开始,把你的声音放出来。

师:我发现我们班有些同学朗读的习惯非常好。段落都标起来了。咱们班朗朗的书声真是令我心旷神怡啊。谁来读1-2段,让大家再陶醉一下。你来吧。

生读。

师:读的很好。这一段当中有两个字,我们来看一下。你会读吗?第一个?

生读。

师:我听到了,同学们的平舌音发的很标准。那这个字呢?

生:扰。

师:跟着他一起来读。

生读。

师:骚扰。

生读。

师:读音都解决了,那这连个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谁来给大家提个醒。生:“又”里面有一点,千万不能丢掉。

师:很好,请坐。那扰字呢?

生:右边是个“尤”。

师:千万不能多一撇。谁能给他组组词?听说同学们的词汇都很丰富的。现在是你们表现的机会了。

生:打扰、扰乱、干扰、困扰、纷纷扰扰。

师:接下来我们看这个,怎么读。

生:动弹。

师:单独的时候这个字读“弹”,和动连在一起读“弹”。跟我读,动弹。

生读。

师:这个字出了弹的音,还有?

生:弹。

师:组词。

生:子弹、弹弓、弹壳、弹头。。。

师:接下来第三自然段,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来。有请我们班语文课代表,那英语课代表。

生读。

师:即使。

生读。

师:声音很好听。这一段中有句话很长你发现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

生读。

师:好,接下来一段你来。

生读。

师:读的非常的棒,这段当中也有几个词比较难度,是哪些?

生:听诊器。

师:听诊器是什么?大声地和大家说。

生:听心跳的。

师:是医生拿来听病人心跳的一种医疗器械。那么,我们看“诊”字是翘舌音和前鼻音。师带读。

师:接下来这个?

生:震撼。

生:糟蹋。

师:这个单独时读“ta”,连读是也和动弹一样读轻声。刚刚这位同学读得很好,再给大家示范一下。

生带读。

师:这个字,它的偏旁和什么有关。

生:足。

师:谁能用动作表示一下。很好,这就是塌。最后一段,我们一起来齐读,好不好? 生读。

师:这个读“有限”。这就是我们课文中遇到的难度的词语。现在我们在来齐读,把它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生读。(指导轻声的发音)。

师:课文同学们都读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你能用简炼的话来概括吗?一共几个事例?第一个事例谁来说?

师:总共有几个事例?

生:三个。

师:你能用简练的几个字来概括一下吗,想一下?第一个事例是什么?

生:飞蛾求生。

师:用同样的方法,概括第二第三个事例?

生:瓜子冒苗。

生:静听心跳。

师:原来这就是概括文章段落意思的很好的一种方法,对不对。我们在平时阅读的时候也可可以这样用的,是不是?现在我们把目光聚焦到飞蛾求生这一段,也就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现在,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用心去体会,读着读着,或许你就会被打动了。拿出笔划出打动你的句子,也可以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和理解。

师: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找到了,但你能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和体会吗?

师:你来说一下,哪句话打动你?

生: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师:有哪些同学也找到了这句?这么多同学都认为是这句好,那你能说一下为什么打动你? 生:让我觉得生命很重要。

师:很好,有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生:珍惜生命。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句话。

师:同学们我们平时在玩耍的过程中也捉过蝴蝶、捉过蜻蜓,伸出手来,现在飞蛾被我捏住,小小的飞蛾,大大的手掌,捏住了吗?请问你用了多大的力气?

生:一点点力气。

师:为什么?文中有一句话说因为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动作)它就会——

生:不能动弹了。

师:可见在人面前飞蛾的生命是多么——脆弱!那么的渺小。那么的微不足道!

师:就是这样一个脆弱的生命在我的手指间极力的挣扎着,充满着对生命的渴望。谁来读出这种对生命的渴望。自己先试一试。

生读。

师:刚刚听到这两位同学读的不错,你们来读一读。

生读。

师:极力。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只极力挣扎的飞蛾。还有谁来试试?你来。生读。

师:我们知道飞蛾在挣扎的时候,这种力量是怎样的?

生:强大的。

师:那你再来试试,读出这种强烈的感觉。

生读。

师:比刚刚读得好多了,请坐。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但它————齐。

生读。

师:我们假设一下,你们就是小飞蛾,你们被我杏林子的手捏住了,你们会怎样挣扎怎样鼓动双翅呢?

生:用力的、拼命的等。

师:谁能用动作来表现一下。

生做动作。

师:你做这样的动作会不会停下来?

生:不会。

师:此时此刻,你不停地鼓动双翅你感觉到怎样?

生:很累,筋疲力尽。

师:这个时候你会放弃吗?为什么?

师:你会对自己说些什么?鼓励一下自己。

生:我一定要坚持下去。

生:不能放弃。

师:我不能让自己现在就放弃。

生:加油。

师:想到出去后的自己,它是不会放弃的。接下来男同胞们,用你们洪亮的声音来替这只小飞蛾表达一下强烈的求生欲望吧。

男生读。

师:女同学要读的更好,特别是标注的红色的字,读出强烈,齐。

女生读。

师:男同志们你们听到了吗,跟着女同胞来读一读。

齐读。

师:非常棒。小飞蛾骚扰我,我讨厌他才把它抓住。是啊,小飞蛾这种对生命的渴望。的确,和众多生命相比小飞蛾的生命是渺小是脆弱时微不足道的,但它任然充满了对生的渴望。他会想尽一切办法求生。所以,当杏林子手中的小飞蛾在挣扎和鼓动双翅的时候,她感觉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她的手中跃动,那样强那样鲜明!在她手中的不只是小飞蛾,而是一个不屈的——

生:生命 生命

师:在来一次。

生:生命 生命

师:作者最后放走了小飞蛾,为什么?

生:震惊!

师:还有什么?这其实还和杏林子的经历有关。

介绍杏林子个人经历。

师:在她的右手腕上,有一堆密集的小白点,那全是针痕。每遇到需要静脉注射或抽血的时候,医生就摇头叹息,他们举着针管一戳再戳,就是找不到那可怜的血管。有些医生一针又一针的“失败”,常弄得满头大汗,拿针管的手都在发抖,她就忍住痛安慰医生:“不要紧,慢慢来!我是O型血,人们说O型血的人都很勇敢。”

有位作家描述了看到杏林子的写作过程。她在腿上架着一块木板,颤巍巍地用两个指头夹着笔写字,每写一笔就像举重一样,要忍受巨大的痛苦,那位作家都不忍心再看下去了。但就这样,杏林子写出了几百万字,20多本的励志书。她的作品也许称不上精致文学,却是一字一痛,一字一爱,所迸发的力量比那些精致文学还要伟大珍贵,这是她以“无用之躯”送给弱势者、身心残障者,以及无数跌倒过、在长夜里痛哭过的人的礼物。

师: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你真勇敢。

生:你真坚强。

师:就是这样的勇敢和坚强,才使他有辉煌的成就。生命是短暂的,生命是宝贵的,耶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生命对于人来说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渡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教学反思:

听完自己的上课录音才真正看到自己的很多不足。

1.上课语言不规范,太多的“是不是,对不对”等无关紧要的话语,语言不简洁。可

见自己的语文功底不怎样,自己都表达不清楚怎么来教学生呢?

2.板书还是很欠缺的,特别是张老师指出的一些细节上的问题,由此可见,自己备课

方面还不够深入。

3.教师讲的太多,没有留足充分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学生像是被教师牵着走一样,缺

乏有效的引导。

4.40分钟时间只有讲,没有练。现在都提倡30+10的课堂,而我的课堂上却没有留时

间给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这是很严重的错误啊。

第三篇:课堂实录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录制的目的,是对前一阶段问卷调查中反馈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一次尝试性的修正。课前,根据调查反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次初步的疏理。经课题组成员讨论,提出了一些改进的设想。结合本节课的教学要求,设计了这一课堂教学实施方案。课后,组织课题组成员观看了教学录像,各成员也对这一节课做了深刻客观的评课,现结合自己的认识做以下反思。

一、设计意图

以《朋友别哭》这一反映社会特殊群体生活现状的热播视频作为本节课的导入,希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由于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可能存在缺失,所以我在课堂导入后,为学生提供了一些资料,补充学生的认知也有意识地指导思考的方向。

第一次分组讨论是让学生就刚才的视频和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思考讨论,希望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当前社会存在的不公平现象的根源,并尝试以自己的思路去寻找解决的对策。关注的是对话教学中的生生对话环节。

在学生充分思考和讨论的前提下,由学生代表表述,教师记录整理,并适时引导,这是师生对话的第一次尝试。

教师疏理之后,再由学生学习阅读教材,检查自己提出的观点的正确性,是生本对话的环节。学生提出教材阅读中存在的疑惑和不解,由学生来明辨,即是考虑学生互助的学习,又是考虑为学生提供表述自己观点和理解的平台。

最后再由教师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与学生交流中教师对相应知识做补充解释和疏理,是对师生对话措施的检验。

二、存在的问题

课后,我也多次观看了视频,逐个环节反思自己的教学成效,并与学生交流,听取学生反馈的意见。结合成员评课与自己的思考,我认为本节课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时间安排上过于仓促。没有给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留下足够的时间,导致讨论意犹未尽,思考的不够深刻,大多只停留在教师提供的资料上即反映问题的浅层次思考。

2、问题设置不够合理。有些问题的设置过于简单,学生无需通过思考便能回答。如效率和公平关系中,公平是效率前提的理解。教师在授课时已经给了足够的铺垫,再提出问题时,就显得多此一举了。

3、课程的后半阶段,基本上又回到了单边课堂,对话教学的课堂理念和效果明显弱化。

三、下一步设想

本次课堂实录是课题研究的实验环节,所以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都是课题研究所必须要正视和重视的。特别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如何有效对话的措施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为此,结合本节课堂实录的教师评价和学生问卷反馈的情况,经小组讨论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意见:

1、问题的设置要更要为有效。在课堂问题的设计环节要倾注更多的精力,问题的设置应该既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不失知识性;既能启发学生思维,又应尊重学生现有认知水平;既有面对全体同学的设问,也有对个别同学的差异性设问。(关于设问的思考会在另外文章中阐述)

2、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思考讨论所需要的时间,不能把这些对话和互动环节只当做走过场,而没有真正实现对话。

3、平时要多指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生本对话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表达观点的意识和叙述能力,增强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环节的有效性。总之,对话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应该是长期且渐进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坚持不懈地关注。

第四篇:背影课堂实录及反思

教学过程:

一、【情感铺垫】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品读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篇经典美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大家都读过这篇文章吗? 生:(齐答)读过了。

师:在阅读中有什么感受呢? 生:(部分学生,声音较低)很感动。师:《背影》这篇文章,是一首悲歌,更是一支爱之曲,它曾使多少人魂牵梦绕,又曾使多少人潸然泪下。虽然它的时代与同学们的生活有很大的距离,但这并没有影响同学们对作品的理解,同学们仍然能读出文中那淡淡的哀愁里浓浓的父爱。在学习课文之前,我想做两个调查。

(教师用电脑投影调查题目: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

师:很多同学都知道父母的生日,真好,我替你们的父母谢谢你们。下面我们进行第二项调查:你能说出在与父母相处的日子里,最令你感动的一件事(或者一个片段)吗?(老师让学生默想一分钟,但没有学生说得出)

师:很多同学能够体会到父母为你们无怨无悔的付出,并且在接受爱的时候,也能够爱自己的父母。父母的爱是体现在生活的细微之处的,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也有一些同学没能好好地体会父母的爱,也许是觉得父母所做的一切是多么的平凡,也许是觉得父母对自己的养育的一种天经地义。亲爱的同学,让我告诉你吧,父母的爱的确很平常,很实在,但它是人世间最无私、最伟大的情感。

其实我是没有资格责备你们的。因为,像你们这样大的时候,我也没有体会到父母的爱。只是现在人到中年,我自己也做了父亲,同时看到父母额头的皱纹一天天增多,头发一天天变白,我才会想起从前父母伴我走过的岁月,一种感动,一种愧疚之情油然而生。这时候,我才真正读懂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古诗告诉我们要珍惜父母健在的机会,好好尽孝。感谢上苍,我的父母依然健在,我还有机会尽一份孝心。

二、【听读课文】

师:好了,不说太远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品读这篇写父亲的经典美文。请大家打开课本,边看课文边听朗读录音,用心感受。

(老师用电脑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课文,老师注意观察学生听读时的情况)

三、【交流感受】

师:从同学们的默默无语中,我知道了,你们已经走进了作品,并且被作品深深地打动了。那么,文章哪个地方最令你感动呢?请大家来谈一谈,好吗? 生1:我觉得父亲为儿子买橘子很感人。(老师让学生说出原因)因为当时他的家竟很贫困,可他却还要为儿子买橘子,我读到这里很感动。

师:当时作者的祖母亡故,父亲又失业,家境的确十分惨淡。在这种凄凉哀愁的背景下,父亲还要亲自送儿子上车,亲自为儿子买橘子。这种爱子深情就显得特别感人,也特别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生2:“父亲走后,我的眼泪又来了”这个地方也很令人感动。作者原来并不理解父亲,觉得父亲说话不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现在作者已理解了父亲的苦心和爱子深情,在离别的时候,儿子终于忍不住流泪了。师:儿子理解了父亲,此刻,望着父亲离去的背影,他流泪了,在这泪水里,有对父亲的感激,有对父亲往后日子的担忧,更有依依不舍离情别绪。生3:儿子读父亲来信的那一段也很令人感动。

(老师让学生读这段文字,生读)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师:(与全体学生一起再读这段文字)读到这里,又使我想起了那句古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很多学生跟着老师读这两句诗)

生4:我感觉到父亲爬过铁道买橘子那一段很感人。因为父亲身体肥胖,行动不便,仍要攀上爬下为儿子买橘子,体现了一片深深的爱子之情。

师:是呀,这一段写得真的十分感人。身体肥胖,步履蹒跚的父亲,艰难地攀上爬下去为儿子买橘子。望着父亲的背影,作者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作者感动了,可见作者是动了真情的,动真情的文章才能打动人。

生5:父亲为我铺好座位,叮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那一节让我感动。生6:父亲踌躇再三,最后还是决定亲自送我,这一段令我感动。(老师让该生说说感动的理由)因为父亲很忙,本已说定不送我,他已经再三嘱托茶房,但他还是放心不下,踌躇再三还是决定亲自送我。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体贴和关怀。

师:是呵,父亲再忙也牵挂着儿子,真是“儿行千里父担忧”呵。刚才大家找到了很多感人的地方,都是一些细节之处。其实父母的爱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它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也许只是一句叮咛,也许只是早餐时你捧在手里的一个热腾腾的鸡蛋,也许只是你装在书包里的一盒牛奶……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

四、【精段赏析】

师:刚才同学们也提到了,父亲过铁道买要橘子这个场景很感人。的确,文章开头作者所难忘的背影,文章结尾作者读信时在泪光中再现的背影,其实就是过铁道买橘子的背影。那么这个“背影”写得如此感人,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描绘它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朗读第六段,好吗?(同学们齐读第六段)

师:文段从哪几方面写父亲? 生1:(老师点名让一生回答,该生回答有困难)写父亲…… 师:(引导)描写人物有哪些方法呢? 生1:写了父亲的动作、语言、外貌。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齐回答了有关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的语句)师:在这个场景中,父亲共说了几句话? 生:(齐答)三句。

师:父亲的话不多,但这朴实的话语却饱含了一片爱子深情,同学们能体会到吗? 生:(齐答)能。

师:除这三种描写外,作者还运用了一种描写,写得也很感人。生:心理描写。

(老师要求同学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生:(学生自由读)“心理很轻松似的”。

师:买橘子,爬上爬下,那么累,为什么还轻松呢? 生:(七嘴八舌地)高兴、一切安排妥当……

师:你们可能还不能理解,因为你们还不是父母。父亲之所以感到轻松,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尽到了一个父亲的责任。

师:在这些描写中,我们对动作描写作点重点分析吧。

朱自清先生所描写的“背影”已成为了父爱的象征,定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艺术长廊,定格在广大读者的心中。而父亲攀爬铁道的动作,也成了一种经典的动作,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请大家找出描写动作的关键的词语。

(学生找出描写动作的词语:蹒跚地走、探、攀、缩、倾。教师同时投影显示这些词语。)师:接下来,我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分析这些动词运用的妙处。(学生前后桌讨论,教师巡堂并参与讨论)师:好,现在我们把小组讨论的情况交流一下。

生1:我觉得这些动词写出了父亲买橘子很吃力,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教师给予肯定)

生2:“蹒跚”说明父亲行走不便,但他还要穿过铁道亲自去买橘子,很不容易。“攀”更写出父亲爬的艰难。这些都很好地表现了父亲的爱。师:好,分析很具体。

生3:“探”字用得好,写出了父亲小心翼翼的样子。父亲是个肥胖的老人,“探”字很符合人物的物征。

生4:我想说说“攀、缩、倾”这三个动词。“攀”说明月台高,不容易上去,比如“攀山”,像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攀天都峰》,天都峰又高又陡,所以用了一个“攀”字。“缩”字说明了父亲腿是悬空的,无处借力。而“倾”字是写父亲身体的动作,让人能想像出父亲很努力的样子。父亲是个胖子,他爬月台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了。这一系列的动词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切的关爱。

师:说得真好,还能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看来,大家是真正体会到了文章里表达的父子之情了,真正走进了这篇感人的作品里去,并被深深的感动了。

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如此感人,我以为,主要是三个字:真、细、实。“真”即是真情实感;“细”即是描绘细致;“实”那就是朴实无华了。

同学们读文章时感动了,作者当时也动情了。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动情了呢? 生:作者流泪了。

(教师要求学生找出写作者流泪的句子)

五、【总结拓展】

师:从父亲的“背影”里,我们读懂了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意,从作者的眼泪里,我们又看到一个儿子对父亲深切的理解、牵挂和感激。可以说,这一对父子间的挚爱亲情,成就了现代文学史上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美文。同时我们也更明白,不管生活环境如何,至爱亲情,血浓于水。

同学们,父爱如山,是那样地厚重、深沉;母爱如水,是那样的温柔、绵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毕生都无以回报,但,作为子女,我们应该懂得父母的心呵。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首歌曲,希望大家用心去感受。(播放《懂你》)

六、【布置作业】

师:最后请大家在课后完成下面的作业: 1.整理本课字词

2.给父母洗一次脚,然后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在班上交流。(结束授课,师生道别)附:教学反思

在设计和教学《背景》时,我主要遵循下列教育教学理念: 1.努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

《背景》是篇经典美文,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教育的很好的载体。因此,我力图通过本文的教学,使学生受到文本中那浓浓的父子亲情的感染,从而在生活中更好地理解父母,感恩父母。

2.主体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理论。

主体教育观要求语文教育要弘扬人文精神,在具体的教学中,要真正地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知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经验。建构主义的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它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激活、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经历。在本课的设计和教学中,我努力实践以上的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课文理解的情感氛围。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把阅读教学真正视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实践证明,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自主品析、交流他们极富个性化的理解和感受,是这一堂课的一大亮点,学生们的思维火花被点燃,他们精彩的发言赢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这堂课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结束授课时选用的音乐不恰当,过于激昂的旋律破坏了作品的意境,也破坏了整堂营造出来的情感氛围。

2.在时间安排上显得前松后紧。

3.作业的设计(给父母洗一次脚)缺乏可行性。

第五篇:兰亭集序课堂实录及反思

河南省语文优质课大赛之《兰亭集序》课堂实录及反思

河南省鹤壁市高中

贾燕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

2、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理解文章所蕴含的哲理。

【学习重难点】把握作者的情感及蕴含的哲理。【学习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切入背景,导入新课

师:在明媚的春光里,有这样一天,满朝文武可以脱下官袍,集体休假;青年男女可以不受礼教的约束,荡秋千、放风筝,对歌抒怀,爱我所爱;连皇家戒备森严的宫廷也敞开了大门,让嫔妃宫女们到野外郊游踏青。这一天,人们常在水边祭祀,用浸泡香草之水沐浴,洗去疾病和不祥。也正是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这一天,在美丽的兰亭溪畔,一场盛大的聚会开始了。在这场聚会结束之时,一个人用他遒劲有力的大笔书记录下这一幕,千古流芳!

这场集会被称之为——(生答:兰亭集会),这个人正是——(生答:王羲之)

二、感受书法,由字及文

师: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就是——(生答:书法),其书法遒劲有力,入木三分,被称之为“飘如浮云,矫若惊龙”。这就是其代表作《兰亭集序》(幻灯片显示书法作品),其中二十个“之”风神各异,充满生命的灵动(幻灯片显示《兰亭集序》书法作品及二十个“之”字)。与书法交相辉映的,还有其浸润人心的文字。让我们一起走进王羲之的心灵世界——《兰亭集序》。

三、预习检测,掌握字词

(幻灯片显示字词)生齐读字音,单人提问,解释字义

师:这里有一个文化现象,哪位同学告诉我,什么是“流觞曲水”?

生:就是把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停在谁面前谁就喝酒。师:很好,(幻灯片显示:觞与流觞曲水的图片)这是一种非常高雅的文人活动。如果还有没掌握的字词,我们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一并探讨。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 老师来读第一段,找两位同学分别读二三段,其他同学解决两个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出作者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

2、它给作者带来了什么感受?请从每段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主要情感的一个字来概括。谁愿意来朗读二三段呢?

(生举手,指定学生,师生分别朗诵)

师:两位同学朗诵的非常好,都投入了自己的感情。那我们检查一下老师刚才提的问题。第一个:一句话概括出作者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生:兰亭集会的盛况。

师:那它给作者带来的感受呢?用原文的话来回答。

生:文章每一段的情感都不一样。第一段写兰亭盛况,情感是乐;第二段抒发人生感慨,情感是痛;第三段交代了作者写这篇序的目的,情感是悲。

师:大家同意不同意?

生:同意。

(板书:乐、悲、痛)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集会,居然能引发作者如此丰富的情感变化。

五、对比感知,作者之乐与痛

师:大家齐读第一段,用文中原话找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天气、环境、活动和感受(幻灯片显示)

(生齐读)

师:大家一起来填一下幻灯片上的内容。生(集体回答):时间:暮春之初;地点:兰亭;事由:修禊事;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环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活动: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畅叙幽情;感受: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师:好,大家找的比较准确,但在回答感受的时候,老师有点不同意见。在“信可乐也”之前有一个词语“所以”,请问“所以”是什么意思?

生:用来

师:很好,用来是表示目的的,这个词语前后内容有什么不同? 生:前面是集会内容的描写,后面是感受。

师:好!那我们先看“所以”之前的内容,根据大家刚才填写内容的提示,看一看有哪些是让人感到快乐的呢?

生1:时间好,春光明媚;景物也很美,有山、水、竹。生2:活动高雅,喝酒尽兴,吟诗作对。生3:天气好,天公作美

生4:参加聚会的人也很好,都是文人雅士。师:很好,大家都感受到了集会之乐。《滕王阁序》中用6个字概括了这场盛宴,是哪6个字呢?

生:四美具,二难并。

师:是啊,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加上贤主、嘉宾,这个三月三,美到了极致。(板书:美,幻灯片播放配乐动画)于是,在微醉的春风里,王羲之与天地相融,忘情的舞蹈于水墨之间,一支笔,书写下千古传奇!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读第一段。女生读,男生倾听。

(女生齐读第一段)

师:这么美的时刻,作者为何而痛呢?大家自由阅读第二段,找出抒发作者感慨的句子,思考作者为何而痛。

(生自由诵读)

师:前后桌自由分组,分享一下学习感受。(小组讨论)

师:哪个小组来分享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

小组1:我们小组认为“向之所欣“句体现了作者痛的原因。这就话说作者以前感到快乐的事情已经变为陈迹,为快乐消逝而痛;何况人生的长短听凭造化,生命终要终结,为人生苦短,生命无常而痛。

师:很好,老师追问一句“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的原因是什么? 生:是快乐短暂。师:从哪里看到的?

生:俯仰之间,说明时间短暂。

师:不错,这一句说明痛的原因是欢乐易逝,生命短暂。还有没有其他的句子来说明痛的原因?

小组2:由“欣于所欲”一句,可以看出,也是说欢乐易逝,因为只能“暂得于己”。师:单纯说欢乐易逝吗?作者说“感慨系之”,感慨是随着什么而来的? 生:情随事迁。

师:对,兰亭集会是愉快的,但正是其盛大,难以再有,所以十年、二十年之后,再回忆这美好时光,难免会在无限回味的同时,悲慨岁月无情,美好易逝。(板书:逝)大家注意文中有一个“况”字,它与前面的句子是什么关系?

生:递进关系。

师:作者想强调的痛的原因是什么? 生:“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也就是说人生太短暂。师:很好。所以,作者后面才会发出感慨“死生亦大矣。”是啊,“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再圆满的团聚终将离散,再坚强的生命终将死亡。现实,像铁一样生冷,摆在了王羲之的面前。男生读第二段,女生倾听。(男生齐读第二段)

六、深入感知,作者之悲

师:这种生死之痛,是王羲之一人一时之痛吗? 生:不是。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第三段。

师:但第三段作者没用“痛”字,而是—— 生:是“悲”字

师:同学们齐读第三段,思考两个问题(幻灯片显示)

1、平时,我们说“悲痛”,悲与痛是一个意思,在本文中,悲与痛有什么区别?悲是否比痛程度更深呢?

2、王羲之如何看待生与死?请找出文中原话回答。(生齐读)

师:哪位同学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文中的“痛”是说王羲之自己,“悲”是说很多人共同的感受,“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后人看今人,与今人看古人一样,程度上更深一层。

师:好,我们按时间顺序,把文中提到的三种人排个序,应该是什么呢?

生:昔人、今人、后人。

师:很好。历代文人骚客也都 曾在他们的文字中表露过这种被叹,你能想到哪些诗句?

生1:曹操的《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生2:李白也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生3:《赤壁赋》中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生4:还有“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师:在这一段,王羲之将一人一时之悲引申到千古同悲,程度更深。但面对无法回避的生死大事,王羲之是怎么看待的呢?用文中原话来回答。生:“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师:这里,作者认为生与死是否一样? 生:不一样。师:(幻灯片显示时代背景)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十分动荡的年代,士大夫逃避现实,不务实际,要么谈玄说道,要么归隐山林,及时行乐,认为生与死是一样的,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齐彭殇”。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臧克家也有诗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人,他还活着。”只有懂得生死的不同,才懂得珍爱生命。七:后之览者,有感斯文

师:今天,我们一起聆听了王羲之关于人生的悲叹,但悲叹不等于悲观。作者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作为“后之览者”,品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话说呢?

生1:我们无法掌握生与死,但我们可以在有限的生命里做有价值的事情。

生2:我觉得王羲之很伟大,他虽然感慨人无法掌握生死,但是却用自己的人生给我们做出了如何生的榜样,他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正是因为生命如此脆弱,才能将我们的意志铸造得如此坚强。与其说文章时作者发出的悲叹,不如说是对人生怀有一种悲悯情怀与忧患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看到有限生命后的无限价值,于绝望处升起希望,更懂得在风雨中微笑前行!

同学们,生如夏花般绚烂,王羲之做到了,希望大家也能绽放生命,不负年华!最后带着感悟,我们再读《兰亭集序》。

(生齐读)

课后反思:

这是我参加河南高中语文优质课比赛时所讲的一课的课堂实录,获得了一等奖。在课堂上,我力求突出三点:

1、“文”“言”并重,由“言”及“文”,体现文言文教学特点。文言文教学只有做到“文”“言”并举的教学定位,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阅读文言的兴趣,提升教学效率。“文”“言”并重,就是要“析词理趣,两手并举”。体现这一教学思想,就不仅要做好文言文教学的基本工作——字、词、句的解释,还要上出人文情感,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产生生命体悟上的共鸣。

《兰亭集序》虽然文段不长,情感变化的脉络也比较清楚,但对其思想的把握是重点也是难点。一节课最忌贪大求全,要紧紧围绕课文重点设计学习目标及环节。围绕“文”“言”的指导思想,我设计了两个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

2、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理解文章所蕴含的哲理。在揣摩情感的时候,由“所以”一词的词义引出第一段“乐”的缘由,由第二段“况”字的词义引出作者情感的变化及对生死的看法。由字义到内容再到文化,由外到内,将两者结合在一起。

2、投入饱满的感情,力求出新。《兰亭集序》是篇经典文章,许多大家都讲过,想要出新很难,我尽量突出个人的教学风格,始终充满激情,以情感带动学生的全情投入。

体现在文本解读上,一是在“美文品读”这个教学环节中,将第一段、第二段的“乐”与“痛”放在一起对比感知,让学生在文中用原话回答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天气、环境、活动、感受,带入情境,感受其美,然后引入学生的生活体验,自然得出这些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都会消逝的结论,因势利导,引入作者之痛。以对比阅读的形式强化对作者情感变化的理解。

二是以亭子的造型为主体,精心设计板书,以板书串连起文章主体脉络。板书整体是一个亭子的造型,三角形的顶是由隶书“乐”“痛”及小篆“痛”组成,中间由箭头连接。小篆“痛”在顶尖,既体现全文情感的高潮,同时又指向“乐”,串联起全文情感脉络,及教师情感解读的导向:“乐”是情感的出发点,也是归结点,体现了大悲之后的悲悯情怀,要于绝望处升起希望。自然引出结语:“绽放生命,不负年华”。

3、师生互动,努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文言文学习应重视诵读,诵读有助于学生读准字音,深入理解文意,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这节课中,诵读贯穿始终。一开 4 始就是师生合作诵读,老师范背第一段,学生齐读二三段;每段学习完毕都有诵读环节;课文结束时再集体诵读,强化认知。

但是,在这节课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比如课堂节奏前松后紧,整体掌控性不足。从导语到第一段“乐”的解析,用时超过了二十分钟,在解析“乐”的时候有拖沓之嫌。到“悲”的分析时,用时较少,势必比影响对其内容的挖掘与扩展。

另外,文本解读中,影像资料的运用方式有待商榷。在导入语中,把王羲之《兰亭集序》二十个“之”字在投影上打出;在字词解释中把“流觞曲水”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都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书法的魅力,帮助了解较陌生的文化常识,这是比较恰当的。但是,在第一段末插入两分多钟的关于兰亭集会的音像资料,不符合现在倡导的以文字引导学生探究文本、感知文意的理念。当学生正沉浸在文字的意味中时,用影像资料就冲淡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破坏了整个文字学习的连贯性。在课程设置中,可以将这个环节放在导入语中,配以关于上巳节和兰亭集会的背景介绍,引入课堂会比较合适。

上好一节课不容易,这需要有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扎实深入的文本解读能力,清晰流畅的课堂掌控能力,对学生学情的充分了解,教师自我的交流、表达能力等,我会在大赛中自我反思,不断进步。

下载作文课堂实录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文课堂实录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热爱生命课堂实录及反思

    九下语文8、《热爱生命》课堂实录及反思《热爱生命》课堂实录及反思 十二中初中部 孙冬萍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有人说,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生命想象不到地短......

    《谈生命》课堂实录反思

    《谈生命》课堂实录反思 主讲: 雪花隐士 教学过程: 1、 导入课文 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演绎它的内涵。它是贝多芬用生命弹出的《命运交响曲》,它是凡高笔下那......

    《都市精灵》课堂实录及反思(

    《都市精灵》课堂实录及反思(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点击数:1252 次 录入时间:2008/1/8 15:00:00 编辑:金子明 师: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人类就和动物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相互依赖,也因此......

    《远离危险》课堂实录及反思

     《远离危险》课堂实录及反思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有关防火、防盗、防骗、防触电、防溺水等方面的安全知识;了解自护自救的基本常识;具有初步的安全意识,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左右》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

    《左右》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左右”......

    热起来了课堂实录和反思

    《热起来了》课堂实录和反思 《热起来了》课堂实录和反思热起来了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从“我们感觉手冷时,两只手用力搓一搓就会热起来”,进而......

    《中国石拱桥》课堂实录及反思

    《中国石拱桥》课堂实录及反思 课堂实录: 师:现在是秋天,这几天呢老师感觉身体不舒服。怎么样的表现呢?就是心烦意乱,口干舌燥。然后呢我去看中医,一个老中医给我一把脉,说:“你这病......

    作文课堂实录

    作文《父母的爱》课堂实录 一、铺设情境,引发谈论,感知亲情 1、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妈妈再爱我一次》的视频画面,激发学生情感,引出话柄 师:同学们想看电影吗?黄老师播放电影《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