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言文复习专题《世说新语》两则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解释粗体字的意思
咏雪
内集
俄而
雪骤
欣然
文义
二、翻译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三、简答
1、《咏雪》一文中,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风气。
2、文中描写“雪”的情景的句子有哪些?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词语解释
期日中
门外戏
在不
不顾
儿女
引之
二、翻译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三、简单
1、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2、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3、找出文中一个通假字,并解释。
4、《陈太丘与友期》一文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 ]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 ],思而不学则()[ ]。”
6子曰:“贤哉回也,一()[ ]食,一()[ ]饮,在()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 ]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 ]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一、在原文“()”中填上适当的字,并在“[ ]”中注音。
二、解释词语
时习
不亦说乎
愠 耳顺
交而不信
逾矩 不堪
不义而富
曲肱 切问
匹夫
笃志
三、通假字
不亦说乎:
通:
意思是: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
意思是:
四、古今异义
1、吾日三省吾身
2、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
4、匹夫
5、三省吾身
6、温故而知新 四、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2、知: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乐:不亦乐乎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4、而:择善而从
切问而近思
人不知而不愠
五、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
传不习乎?
择善而从
温故知新
六、翻译句子
1、吾日三省吾身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七、简答
1、从文中总结出四个以上的成语
2、《论语》十二章中,谈到学习方法的是哪几则
3、《论语》十二章中,谈到道德修养的是哪几则
4、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5、当别人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正如:
饭疏食饮水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一、词语解释
虽有
弗食
嘉肴
旨
至道
是固
困
自反
相长
自强
三、翻译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4、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四、简答
1、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
2、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3、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4、“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
一、解释词语
临河干
圮与河
阅十余岁 竟不可得
棹数小舟
设帐 究物理
欤
确论 盖石性坚重
啮
不已
二、古今异义、通假字和拓展
1、颠:
通:
意思是:
2、物理:
古义:
今义: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是非木柿 ;问今是何世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士卒多为用者
C. 一老河兵闻之;当求之于上流
D.山门圮于河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三、翻译句子
1、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2、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四、简答
1、文中对河中石兽位置的推测有哪几种猜测?分别是什么。
2、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一、词语解释
不筑
邻人之父
大亡其财
亦云
二、翻译句子
1、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天雨墙坏
3、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三、简答
1、“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说明了什么?
2、《智子疑邻》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一、词语解释
善术
何遽
无故亡
吊
髀
十九
将胡马而归
跛
二、翻译句子
2、此何遽不为福乎?
2、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3、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三、简答
1、文中主人公遇到了哪两次挫折?
2、马逃亡后,“其父”的态度是怎样的?
3、《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引弦而战.父子相保 此以„之故
第二篇:世说新语两则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世说新语》两则
一、生字读音。
陈寔(shí)在不(fǒu)
谢道韫(yùn)无奕女(yì)王凝之(níng)
二、重点字词解释。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聚会)
2.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急速)
3。公欣然日(高兴的样子)
4.撒盐空中差可拟(差不多、大致;相比)
5.未若柳絮因风起(比不上)
6.太丘舍去(离开)
7.去后乃至(才)
8.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9.门外戏(玩耍)
10.与人期行(约定)
11.相委而去(舍弃)
12.友人惭(惭愧)
13.下车引之(拉)
14.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三、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四、古今异义。
1.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领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去
3.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等候所约的人,泛指等待或盼望
4.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
五、重要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2.白雪纷纷何所似?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中考复习系列文言文
(八)《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基础归纳:
1、本文选自《》,这部书是由(朝代)(人名)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述了从汉末到东晋之间士族、文人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风气和上层士大夫的精神面貌、生活情况等。鲁迅说可把它“看作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内集(2)讲论文义
(3)公欣然曰(4)未若柳絮因风起
(5)差可拟差拟(6)白雪纷纷何所似
3、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文:。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文:。
(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
(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译文:。
(5)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二、理解、简答题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答:第一问: “寒雪”、“内集”等词语营造出一种融洽、儒雅的家庭气氛;“欣然”“大笑”则更进一步营造了一种愉悦、轻松的家庭气氛;第二问:“儿女”还包括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现在的“儿女”则专指子女。
2、文章仅用一句话交代了咏雪的背景,这句话是:“”
3、《咏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地点是:,召集人兼主讲人是:,听众是:。
4、谢太傅为什么跟儿女们谈论诗文时,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答:主讲人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5、两个咏雪的句“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一个更好?试从文中找出依据。
答:“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依据:作者也没有明确评价,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6、“未若柳絮因风起”把冬雪比作柳絮,形象生动。你还能从古诗中找出一些咏雪的名句吗?
答:。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基础归纳:
1、文学常识:《陈太丘与友期》被编入《世说新语》一书的“”一门,《世说新语》是六朝小说的代表。
2、翻译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语: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期戏
译文:。
(2)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信
译文:。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惭引顾
译文:。
二、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词语回答下列问题:
1、交待陈元方与来客对话背景的句子是:
说明不守信用的人是:。
2、友人发怒的原因是:。
3、对话的地点是:。
4、故事的结尾是:
三、问题探究:《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答:第一问: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指您父亲;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称。第二问:元方入门不顾不应为失礼。其一,全文主要写元方懂得为人之理,无信,无礼,是全篇核心,从反面说明信和礼的重要,其二,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我们不应该过于苛求。
第三篇:文言文《世说新语》读后感
我向往古人的生活,他们的生活自由洒脱,他们的生活率性纯真,永远都不会屈服眼前的苟且和困难,而是更加重视着诗和远方。地平线上升起的一轮初阳,象征着中华民族对未来的无限向往和希望;而浩瀚星辰中挂着的一弯明月,则和那烈酒烧断了多少诗人思念的愁肠。指点江山的铁面帝王,更有着无限的志向,身在红砖金瓦的宫殿之中,而心在决胜千里的战场之上。中国人是注重精神世界的,中国人更是善于表达情感的!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风风雨雨,五千年的朝代更迭。那些金戈铁马和战火硝烟都早已经化为空气,那些皇宫城阙和传奇帝王也早已成为历史。而古人们留下的精神宝藏却是永远存在的。它带给后人一种力量,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这种埋在中国人的灵魂中几千年的文化精髓是亘古不变的!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荣富强的不竭动力。中国的诗词歌赋是最经典的,《世说新语》就是经典中的经典。其中的每一个小故事都是一个影响我们一生的道理。文言文是精炼的,是像中国人一样将所有的精华都锁进了自己的内心,要如同品茶一般,一点一点向深挖掘,找到最深处的真谛。中国文化的精髓,仿佛就是在大雾中找这世间最美丽的花朵,虽然会遇到无限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当你拨开层层浓雾,看到绽放的花时,内心的喜悦,和这一路来的发现,将是你最最宝贵的财富。读书,读古人写下的一串串美丽文字,仿佛就是在端详中国的文化瑰宝,仿佛就是在读五千年来的中国。中国古人所向往和倡导的“大同世界”,更是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国人要不断努力的目标。中国的传统文化,我觉得以下面得一个故事足以概括: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先人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诠释了这句话的完美含义:子路,春秋末代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是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度日,有一次,年迈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都没有,子路翻山越岭到亲戚家借了一点米,满足了父母的要求,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果然,他也成为了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子路的孝道何不是启发到了我们所有人,我们从父辈那里得到“勇敢、理智、仁爱、善良”等这些人类精神中最美好的品质。感恩自己的父母,感恩给自己生命和优良品德的父母,再传给自己的下一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许,就是感恩,就是传承。
中国,一个古老又神秘的国度,她历史悠长,她饱经风霜,她用我们脚下的土地哺育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女。我们总是从先人的脚印中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我们总是从先人的错误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寻华夏起源,探文化精髓,在一条条阡陌中,寻古代韵味,在一支支花朵中,品文化之美。文人墨客,笔下的行云流水,优美诗篇;游侠浪子,剑尖的侠肝义胆,铁骨柔肠;英雄豪杰,麾下的千军万马,刀光剑影;龙袍加身,头顶的无上冠冕,万里江山!中国的文化,一代代的传承,中国的腾飞,一代代的希望!
第四篇:世说新语两则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精)
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世说新语》两则
一、生字读音。陈寔(shí 在不(fǒu
谢道韫(yùn 无奕女(yì 王凝之(níng
二、重点字词解释。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聚会 2.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急速 3。公欣然日(高兴的样子
4.撒盐空中差可拟(差不多、大致;相比 5.未若柳絮因风起(比不上 6.太丘舍去(离开 7.去后乃至(才 8.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9.门外戏(玩耍 10.与人期行(约定 11.相委而去(舍弃 12.友人惭(惭愧 13.下车引之(拉 14.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三、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四、古今异义。1.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领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去
3.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等候所约的人,泛指等待或盼望 4.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
五、重要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2.白雪纷纷何所似?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中考复习系列文言文(八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基础归纳:
1、本文选自《》,这部书是由(朝代(人名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述了从汉末到东晋之间士族、文人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风气和上层士大夫的精神面貌、生活情况等。鲁迅说可把它“看作一部名士的教
科书”。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内集(2讲论文义
(3公欣然曰(4未若柳絮因风起(5差可拟差拟(6白雪纷纷何所似
3、翻译下列句子:(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译文:。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文:。
(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
(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译文:。
(5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译文:。
二、理解、简答题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答:第一问:“寒雪”、“内集”等词语营造出一种融洽、儒雅的家庭气氛;“欣然”“大笑”则更进一步营造了一种愉悦、轻松的家庭气氛;第二问:“儿女”还包括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现在的“儿女”则专指子女。
2、文章仅用一句话交代了咏雪的背景,这句话是:“”
3、《咏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地点是:,召集人兼主讲人是:,听众是:。
4、谢太傅为什么跟儿女们谈论诗文时,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答:主讲人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5、两个咏雪的句“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一个更好?试从文中找出依据。
答:“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依据:作者也没有明确评价,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6、“未若柳絮因风起”把冬雪比作柳絮,形象生动。你还能从古诗中找出一些咏雪的名句吗?
答:。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基础归纳:
1、文学常识:《陈太丘与友期》被编入《世说新语》一书的“”一门,《世说新语》是六朝小说的代表。
2、翻译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语:(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期戏
译文:。
(2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信 译文:。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惭引顾
译文:。
二、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词语回答下列问题:
1、交待陈元方与来客对话背景的句子是: 说明不守信用的人是:。
2、友人发怒的原因是:。
3、对话的地点是:。
4、故事的结尾是:
三、问题探究:《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答:第一问: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指您父亲;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称。第二问:元方入门不顾不应为失礼。其一,全文主要写元方懂得为人之理,无信,无礼,是全篇核心,从反面说明信和礼的重要,其二,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我们不应该过于苛求。
陈太丘与友期 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初中语文第五册第29课
17.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 个人各有什么特点? 18.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答: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发展: 故事的高潮: 故事的结局: 19.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于下: 对:① ② 错: 20.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 “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 参考答案: 17.(3 分)陈元方、友人;陈元方:不卑不亢、倔强任性;友人:误时无礼、错而能 改。18.(2 分)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高潮:元方据理驳斥 友人;结局:友人惭而致歉。19.(3 分)对:①耐心说明;②据理反驳;错:入门不顾。20.(2 分)略(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 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①(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魏文侯与虞人 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 自罢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8 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B 去后乃至(才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 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足日,饮酒乐,天雨(这 9.翻译下面句子。(4 分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D 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7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 分 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参考答案: 8.(2 分)B 9.(4 分)(1)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2 分)(2)现在即使很乐观,难道不可以相见完成约定吗?(2 分)10.(4 分)为人一定要讲诚信。(2 分)谈感受(2 分。能围绕诚信谈感想并言之 有理、语言通顺即可得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五、2008 年江汉、油田、仙桃市、潜江市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 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
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期》)(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 〔乙〕郭亻 及 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亻 及 问: “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亻 及 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 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亻 及 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亻 及为 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 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C.及事讫(完毕).)(2 分)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D.先期 一日(约定的日期).)(2 分)传一乡秀才观之 . 安陵君其 许寡人 . ④ ③ ① ②(选 自 《 后 汉 书 · 郭 亻及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相委而 去 . C.遂止于 野亭 . 杂然而 前陈者 . 骈死于 槽枥之间 . B.计日告之 . D.其 为人若此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 13.文段理解。(5 分)(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 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3 分)(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 可,至少两条)(2 分)参考答案:
10.A 11.C 12.那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吗?”(或:那客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元 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13.(1)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 童)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2)答案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 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第五篇:《世说新语》比较阅读文言文
一.比较阅读文言文《童趣》和《咏雪》: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乙】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项为之强()
徐喷以烟()
为之怡然称快()
鞭数十()
驱之别院
()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公欣然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雪寒日内集
能张目对日
B、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撒盐空中差可拟 C、昂首观之
作青云白鹤观
D、徐喷以烟
以丛草为林 3.翻译句子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3)撒盐空中差可拟(4)未若柳絮因风起
4.甲乙两文都包含生活情趣,甲文通过,及鞭打虾蟆三件事写出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而乙文通过“
”和“
”来比拟 “大雪纷纷”,写出了谢太傅一家“讲论文义“时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
5.甲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乙文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 比拟 “大雪纷纷”,妙趣横生,结合两篇短文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呢?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②馆:这里指家。③《诗》:这里指《诗经》。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 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归休: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②宜尔子孙承承兮。
9.[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C.及事讫(完毕)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相委而去 杂然而前陈者 B.计日告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 C.遂止于野亭 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其为人若此 安陵君其许寡人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13.文段理解。(5分)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乙文侧重叙述。(3分)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
《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思而不学则殆(2)学而不厌(3)不愤不启
1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人不知而不愠 择其善者而从之 B.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
C.必有我师焉 不可亵玩焉 D.有朋自远方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 17.下面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2分)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8.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一句翻译成白话文。(2分)
19.用原文填空。(2分)
(1)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教师应抓住恰当时机进行开导,正如文中所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任选一则表明学习态度的句子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20.相关内容链接。(4分)
(1)给下面一则断句,并加上标点。(2分)
子 曰 德 之 不 修 学 之 不 讲 闻 义 不 能 从 不 善 不 能 改 是 吾 忧 也
(2)③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则(不得与试卷上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2分)
(三)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8-21题。(15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⑥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⑦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______(2)温故而知新 故:________________(3)思而不学则殆 殆:________________(4)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________________ 19.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选文中不少句子已经演变为成语,请写出4个。(4分)
21.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3分)
2010曲靖市、燕山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论语》十则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六)于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七)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八)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九)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2)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图:___________(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之:___________(4)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而:____________ 1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3分)
1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次谈对你的启示。(3分)10、2007武汉市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7-11题。(15分)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1)知之为知之(2)是知也
(3)思而不学则殆(4)满则覆
8.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4分)
(1)诲女知之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2分)
11.(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