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连除的简便运算教案
简 便 运 算(第三课时:连除的简便计算)
教学设计
秦安兴国一小:张永恒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43页例3及该页上的“做一做”。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加、减、乘的简便计算的基础上,今天开始学习除法的简便计算,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每次都能除尽)的运算规律,学会应用这种运算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以及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连除式题的简便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悟能力和灵活的计算技巧。
2、通过整理、交流、合作,体验探究的乐趣,体验发现和应用知识的快乐,培养探索、创新精神。
3、激发学生学习简算技能、形成简算意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意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并最终养成简算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连除式题的简算方法;会灵活选择简便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除法运算规律的归纳、理解、掌握,以及合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认知特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辅以讨论、交流等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自主探索发现,归纳出“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的规律,并在练习中运用此规律灵活地进行简便方法计算,尤其要侧重于规律的探索与发现。创设情境、引导发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唤起回忆
分组复习,口述你用到了哪些简便方法
2000 - 365 - 135= 2500 -(875 + 125)= 165 - 48 - 65=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例3 指名读题,弄清题意。
2、教学例3 怎样计算每棵树苗多少钱呢?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练习解答,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组织汇报。
方法一:先算出每个小组买树苗花多少钱,再计算出每棵树苗多少钱。列式是:1250÷25÷5 =50÷5 =10(元)
方法二:先算出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苗,再计算每棵树苗多少钱。
列式是:1250÷(25×5)=1250125 =10(元)
仔细观察下面两种解答方法,你发现什么? 1250÷25÷5 = 1250÷(25×5)左面和右面如何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呢?
引导总结出: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用这个数除以几个除数的积。用字母可以怎么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ɑ÷b÷c= ɑ÷(b ×c)反之怎么说呢?然后练习320÷(32 ×2)= ?
3、小结学习了哪些方法能使计算较简便
三、巩固提高
1、“做一做”
(1)2000 ÷ 125 ÷ 8 3200÷(32 让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书43页“做一做”第2题
提问:一个星期多少天?
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然后列式解答。
学生做完后,展示计算过程和说明使用的方法。
2、“判一判”
(1)240÷8÷5 = 240÷(8÷5)()(2)1280÷(16×8)= 1280÷16×8()(3)750÷(15×5)= 750÷15÷5()(4)360 ÷2÷9 ÷20 = 360÷(20×9 ×2)
3、“演一演”
把下列算式的结果快速用手势表示出来。(1)240 ÷24 ÷2 =(2)120 ÷(5 × 8)=(3)72 ÷9 ÷2 =(4)270÷(9×5)=
4、“填一填”
5、“比一比”
把学生分为三组,各组明确方法,开始计算。发现第三组同学最快,原因是什么呢?
5))×
(学生自己归纳出:
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可以交换后几个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6、“答一答”
四、畅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生互说
五、作业布置
(1)1000÷25÷4(3)25×(4+8)(5)1280÷5÷128 板书设计: 1、2、3、4、2)165÷5÷11 4)325 -108 -192 6)1000÷(125 × 8)连除的简便计算
a÷b÷c=
a÷b÷c=a÷(b×c)a÷(b×c)=a÷b÷c a÷b÷c=a÷c÷b
(((第三课时:连除的简便计算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是教科书第43页例3及该页上的“做一做”。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每次都能除尽)的运算规律,学会应用这种运算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以及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连除式题的简便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悟能力和灵活的计算技巧。
(2)通过整理、交流、合作,体验探究的乐趣,体验发现和应用知识的快乐,培养探索、创新精神。
(3)激发学生学习简算技能、形成简算意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意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并最终养成简算习惯。
三、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理解和掌握连除式题的简算方法;会灵活选择简便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除法运算规律的归纳、理解、掌握,以及合理的应用。
四、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认知特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辅以讨论、交流等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自主探索发现,归纳出“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的规律,并在练习中运用此规律灵活地进行简便方法计算,尤其要侧重于规律的探索与发现。
五、说学法:
学习规律的探索分三步走:
1、通过观察,初步发现每组算式的特点,包括数字、符号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通过计算,进一步得出两个算式结果相同,用自己的话初步引出规律;
3、再次举例;验证,发现、完善规律,并能用数学语言叙述。而三个层次,仅通过四人小组合作,依靠几个问题串联而成。学生一步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由浅层次向深层次、由表面向实质过度,最终小结出规律。
六、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唤起回忆
设计意图是了解学生连减的简便运算掌握的情况,而且连减运算和本节课的新授内容具有相似性,从而通过激趣法调动学生进入新的学习。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板书课题,出示例题
2、教师引导,发现规律(教学重点)
3、师生互帮,小结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
(三)继续学习,巩固提高
1、“做一做 ”
个别学生汇报计算过程及结果,说说用到的方法,为什么这样做?
2、“做一做”第2题 提问:一个星期多少天?
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然后列式解答。
学生做完后,教师展示计算过程和说明使用的方法。
3、判断正误
4、把下列算式的结果快速用手势表示出来,目的是再次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5、填一填
目的是比较连减和连除,避免学生以后混淆
6、比一比。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计算,亲身体验,原来还可以这样做连算除法使计算更加简便。
7、回答问题,明确简便方法的选择。
(四)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通过总结四种常用的方法,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安排下节课进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拆数?如何在除号后面去掉括号、添加括号以及括号里运算符号变化与否等,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必须谦虚、谨慎、好学。
(五)作业布置
七、说教学预设
可能遇到的困难:学生对老师的不熟悉,影响他们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准确地表达除法运算性质;学生的基础运算能力等。(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简 便 运 算(第三课时:连除的简便计算)
教学设计
秦安县兴国镇第一小学
张永恒 2014.4.21
第二篇:简便运算教案
教学课题《简便运算的复习》
广平县东孟固初级中学李瑞静
教学内容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57页例2(2)(3)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奠基,所以计算教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重点中的重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简便运算,是小学数学计算题中最常见的一种。从学生一开始接触计算就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渗透了简便运算的思想,简便运算是计算题中最为灵活的一种,能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充分锻炼,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虽然说学生已经学过简便计算,但由于时间和学生容易忘记的原因,在六年级进行计算总复习时,还是要对简便计算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另外,简便计算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的简便计算的意识,考试评价的计算部分也遵循这样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六年级学生,有关运算顺序、方法都清楚;还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的简便计算,学过简便计算的五大定律与三大性质。但从平时的练习来看,学生掌握情况并不理想,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严重缺乏学习责任心。计算不达标学生的比率一半还多。
2、采取措施: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复习中要强调运算顺序,针对错误,针对学生容易上当的、容易混淆的计算题,作为资料保存,让学生明确数学计算中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计算要求,学会正确的利用数和运算符号的特征合理灵活进行简算,逐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对四则运算定律进行归纳和整理;
2、经历自主回顾和整理四则运算定律的过程
3、体验自主整理数学知识的乐趣,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及正确的运用定律性质进行计算的能力。
2、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接着复习“数与代数”的内容:简便计算说到简便计算,同学们应该想到简便计算的公式有哪些?谁来说说?公式很多,为了方便同学们记忆,这节课我们来分类整理一下。
二、整理和复习
(一)、加法和乘法
教师:因为乘法是特殊的加法,所以它们的运算定律也有相似点:出示:①加法、乘法交换律:a+b=b+a
ab=ba
②加法、乘法结合律:(a+b)+c=a+(b+c)(ab)c=a(bc)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和乘法结合律。
对比练习:253+108+47+52
25×32×125 教师:乘法是特殊的加法,因此乘法的运算定律相对于加法也有不同点:(出示)乘法分配律:(a+b)c=ac+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练习: 126×12+74×2
三、课堂练习教材57页例2(3)的“做一做”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简便计算的“变化”很多,一个数字、一个符号,一个括号都会使计算发生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同学们掌握公式,灵活运用,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请说说怎样才能学好简便计算?记公式作对比抓典型勤练习
五、作业布置(课件出示)
六、板书设计:
简便计算
设计理念新课程要求“以学定教”、“教”服务于学,从而真正确立学生是万变不离其宗学习的主体、主人地位。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参与学习,并且尽可能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动口交流、真正参与教学活动。为此我在设计教学时,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联,把简算类型、依据、易出错处让学生根据练习在全班交流归纳补充,最后把小学学的简算依据的五大定律、三大性质及同级混合的简便计算方法归纳整理出来。使学生通过对比、整理和汇报,提高学生的辨析的能力,纠错的能力,使教学更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第三篇:整数简便运算教案
整数简便运算工程车人体的人特大号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性质,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除法性质.2、通过复习整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运算的性质和定律.教学难点: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和发展思淮能力.7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二、复习整理:
(一)、整理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1、出示:
734+98
56+78+44
(63+71)+29(1)、学生练习
(2)、说说简算的依据.(2)、随生回答板书。
2、出示:
385-199
836-265-35
412-73-312(1)、学生独立练习。
(2)、较对方法同上.(二)、整理乘除法的简便运算。
1、出示:
25×26×4
139×125×8
(200+2)×36
148×25(1)、学生讨论
(2)、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3)、说说你是根据什么道理?
2、随生回答板书。
3、出示:2700÷25÷4
225÷25(1)、学生讨论
(2)、汇报计算方法
(3)、为什么?
随生回答板书。
三、巩固提高。
1、出示:想一想:下列各题怎样计算较简便。374-(74+83)
27-59+58
102×236-236×2
8÷7+6÷7
28÷9-10÷9
2300÷4÷23
4500×25÷45(1)、学生讨论
(2)、同组同学互说简算的根据.(3)、问:这些方法与什么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有联系.2、随生回答板。
四、作业(略).板书设计(略)
三、整数简便运算的整理课的设计思路及教后摘记:
(一)、设计思路:、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应用积、商不变性质简便运算之后系统复习、整理整数的加减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方法。以归纳、概括、疏理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指导思想。、学过程的设计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协作、同学间的合作的教学方法。努力开发学生的智力,为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计算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
(二)、教后摘记:
1、从整堂课的完成情况来看,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思想得以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只充当“朋友”的角色,创设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
2、教学中实施了小组讨论教法,针对学生所提出的向题充分展开讨论,激发引导学习小组积极讨论,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以及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以发展性、主休性、民主性的原则也得以体现。使学生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学到了巧妙的计算方法,也使自己的见解得到别人的认可,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团结的精神。课题:整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内容: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加数和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与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的运算规律。
2、学会应用这种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的思维能力,以及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
48+52= 237+63= 74+26= 85+15= 128+175+25= 64+78+36= 439+302=
2、引入新课。刚才我们用简便方法,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板书课题)通过学习,要能步认识减法运算中的一些规律,并能应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的能力。
二、教学新课
1.教学减法的运算规律。(1)、出示题目,读题。
指名学生口答解题算式,老师板书一种方法的算式和结果。
提问:第一种算法是怎样想的?求还剩多少米,还可以怎样算?(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算式和结果)第二种算法又是怎样想的? 这两种算法都是求的什么问题?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实际上就是从这个数里减去什么?所以两种算法的结果怎样?说明哪两个式子相等?[板书:360—87一113=360一(87十113)] 提问:从360里减去87和113这两个数,等于从360里减去什么?(2)题组的计算、比较。用小黑板出示第68页下面的题组。
请大家在课本上把这几道算式计算一下,看看每组里的两个算式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在o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让学生口答练习结果,老师在o里板书等号。
提问:从第一组两个算式里可以看出从30里减去4和6两个数,等于从30里减去什么?第二组呢?第三组呢?(3)归纳运算规律。
在这三组算式里,每组算式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总结出运算规律,并让学生看课本上的结语读一读。(4)根据规律填空。
563—174—26=563—(174o26)342—69—31=342—(o)1284一(600+7)=1284—600 o 7 324—(24+198)=324— o 456—102=456—100 o 2 提问:前两题为什么o里都填加号?第三、四题为什么o里都填减号?为什么456一102等于456—100—27 说明:应用这一规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2.教学简便算法。
出示例题。提问:这道题里两个减数可以凑成怎样的数?根据刚才学习的减法运算规律,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谁再来说一说,这道题用简便算法可以怎样想? 按照这样想的过程,黑板上的题怎样算?(板书简便算法的计算过程)小结:例1里两个减数可以凑成整百数,就先求出两个减数的和200,再从724里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这样算比较简便。
(2)计算724——(224+30)。出示题目。
提问:这道题是724减去两个数的和,大家看一看这三个数,先算加法会简便吗?你发现从724里先减去哪个数比较简便?为
什么?接下来再怎样算?为什么还要用减法减去307 谁来说一说这道题怎样计算?(老师板书计算过程)板书时结合提问:为什么等于724—224—307并说明这是把刚才的规律反过来应用。
小结:这道题是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由于724减去224可以口算,所以就反过来应用刚才的规律,从724里先减去224,再减去30。这样算比较简便。
(评析:这里补充了这一类型的练习题进行讲解,不仅使学生认识这一运算规律还可以反过来应用,加深了对这一规律的理解,还可以为下面例2的教学作好铺垫,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和掌握应用这一规律使计算简便的关键。)(3)出示例2。提问:减数301接近几百?可以看做哪两个数的和?这样,400—301就可以写成400减去哪两个数的和?[板书:=400一(300+1)]现在你能看出怎样算比较简便吗?(板书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这道题用简便算法是怎样想的? 追问:这里是怎样用刚才学到的规律的?(反过来用)小结:当减数接近整百数又比整百数稍大一点时,可以把它看成是几百加几的和,反过来应用刚才的规律,先减去几百,再减去几,这样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
(1)指名两人板演左边两题的连减题,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提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2)指名两人板演右边两题,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提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3)提问:这里四道题的简便算法,第一步得到的都是怎样的数? 指出:这里应用减法的运算规律简便计算,关键是看能不能先得到整百数再减。如果能先得到整百数,就可以应用规律使计算简便。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减法运算的规律是什么?应用这个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关键要看什么? 简便计算小练习
1、三年级3个班为学校修补图书。一班修补了47本,二班修补了42本,三班修补了58本。三个班共修补图书多少本?(用两种方法解答)
2、2、学校买来新书254本。其中故事书86本,文艺书114本,其余的是科技书,科技书多少本?(用两种方法解答)
3、一辆客车上有乘客54人,到达某站时,先下去28人,又上来36人。这时客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4、用简便方法计算
(1)15+36+35
(2)18+19+12
(3)48+25+75
(4)18+46+54
5、用简便方法计算
(1)145+67-45
(2)132+29-32
(3)116-48+84
(4)156+28-156
6、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47+98=47+□-□
(2)177-97=177-□+□(3)78+201=78+□+□
(4)211-101=211-□-□
7、在○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1)739-(239+278)=739○239○278(2)968-257-143=968○(257○143)(3)645-(145+273)=645○145○273(4)898-543-257=898○(543○257)
8、用简便方法计算(1)、100-54-46
(2)234-(134+45)
(3)127+99
(4)232+208
9、用简便方法计算
(1)2+4+6+8+10+11+12
(2)1+3+5+7+9+11+13+15
第四篇:简便运算 教案版
简便运算
9.81×10%+1×98.1+0.049×981 219999.8+1999.9+199.8+19.9+0.6
3+5+7+……107+109
131415×+51×+61× 34455620***0132013++++ 1×22×33×44×55×6
718×+÷4 15415
777×8+6×-131313
1.25×5×8×0.2
(0.6×3.2+1.4×60%+5.4×
53+)×42 673 5
1.2÷0.8÷1.25
0.175÷0.25÷4
9999×7778+3333×6666
4.7×2.8+3.6×9.4
第五篇:小数的简便运算教案
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第12页例8及后做一做、练习二4、11、12、13、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懂得整数乘法定律也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逻辑性。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观察能找出正确的简便算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最近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小数的计算问题。下面进行几轮计算比赛。
第一轮:看谁算得对。
10×1.3 0.32×100 24+0.24 3.2×0.6 15-0.5 1.9×0.00.4×0.5 1.25×8 2.5×4 0.24×4 200×0.16 0.6×0.第二轮:看谁算得巧。
25×73×4 32×103 76×8+2×76
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运用了哪些运算律。教师小结:在整数乘法中,我们运用乘法的一些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出示课件)
2、提出问题: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是否适用呢?
学生猜想。
二、观察验证。
1、教师提出验证要求: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成立呢,需要我们举例来验证。
出示几组算式,提出要求:先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0.8×1.3○1.3×0.8
(0.9×0.4)×0.5○0.9×(0.5×0.4)
(3.2+2.8)×0.6○3.2 ×0.6+2.8×0.6
(1)学生计算,汇报结果,发现每组的两个算式结果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
(2)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学生发现:第一组两个算式中,两个小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结果相等,符合乘法交换律。
第二组的两个算式中都是三个小数相乘,左边先把前两个小数相乘,再乘第三个小数,右边先把后两个小数相乘,再和第一个小数相乘,结果相等,符合乘法结合律。
第三组左边是把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右边是把这两个数分别乘以这个数,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也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
(3)乘法的这些运算律是否在小数乘法中普遍适用呢,小组合作,再例举几组有这样关系的算式,通过计算来验证一下。
(4交流发现: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5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乘法运算律的推广和运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举例、再观察、发现的验证的过程,不但使学生经历形成数学知识的过程,还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结论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培养学生严谨的认知态度。)
三、实际运用
1、谈话:乘法的这些运算律在小数乘法中有什么用呢?
2、试一试: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0.25×0.73×4 0.32×40(1)学生尝试计算
(2)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0.25×0.73×4 0.32×403
= 0.25×4×0.73..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 0.32×(400+3)
= 1×0.73 = 0.32×400+0.32×3.乘法分配律
= 0.73 =128+0.96
= 128.96
(3)教师小结:看到算式,首先要观察数据特点,再根据数据和算式特点,合理运用乘法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3、练一练:用简便方法计算。
7.6×0.8+0.2×7.6 0.25×36 0.85×199
(1)学生尝试计算。
(2)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运用运算律进行简算的。
3、运用乘法交换律,还可以对小数乘法进行验算。
完成练一练第2题。
4、独立完成第87页第9题,交流思考过程和计算过程,通过交流使学生体验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可以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四、全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87页7、8、两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