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便运算题型总结
简便运算题型总结
1.(加减法接近整百数的简算)
184+98
695+202
864-199
738-301
1200-624-76
2100-728-772
273-73-27
847-527-273
99999+9999+999+99+9+4
2.(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
380+476+120
(569+468)+(432+131)
158+262+138
375+219+381+225 3.(减法的简算,重点:运算符号变化的处理)
256-147-53
373-129+29
189-(89+74)
456-(256-36)
5001-247-1021-232
4.(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重点:一个因数分成两个因数的处理
28×4×25
125×32×25
9×72×125
88×125
5.(乘法接近整百数的简算)
102×35
98×42
84×101
504×25
78×102
38×99 6.(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26×39+61×26
356×9-56×9
99×55+55
78×101-78
(300+6)×12
25×(4+8)
52×76+47×76+76
134×56-134+45×134
125×(35+8)
78×4+78×3+78×3
16×98+32
7.(乘法分配律的综合运用)
48×52×2-4×48
999×999+1999
222×99+666×67
25×23×(40+4)
99999×77778+33333×66666 8.(除法的简算)
720÷16÷5
630÷42
1600÷25
3600÷25÷4
8100÷4÷75
3000÷125÷8
1250÷25÷5
9.容易出错的类型(共五种)
6000-60÷15
20×4÷20×4
25×4÷25×4
98-18×5+25
280-80÷4
12×6÷12×6
25×8÷25×8
80-20×2÷60
36-36÷6-6
25×8÷(25×8)
15×97÷3
100+1-100+1
1000+8-100+8
5+95×28
65+35×13
25+75-25+75
13+24×8
672-36+64
100-36+64
212000÷125
736-35×20
56×8÷56×8
175-75÷25
36×9÷36×9 100+45-100+45 48×99+1 102+1-102+1 40+360÷20-10 324-68+32
第二篇:简便运算教案
教学课题《简便运算的复习》
广平县东孟固初级中学李瑞静
教学内容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57页例2(2)(3)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奠基,所以计算教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重点中的重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简便运算,是小学数学计算题中最常见的一种。从学生一开始接触计算就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渗透了简便运算的思想,简便运算是计算题中最为灵活的一种,能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充分锻炼,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虽然说学生已经学过简便计算,但由于时间和学生容易忘记的原因,在六年级进行计算总复习时,还是要对简便计算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另外,简便计算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的简便计算的意识,考试评价的计算部分也遵循这样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六年级学生,有关运算顺序、方法都清楚;还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的简便计算,学过简便计算的五大定律与三大性质。但从平时的练习来看,学生掌握情况并不理想,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严重缺乏学习责任心。计算不达标学生的比率一半还多。
2、采取措施: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复习中要强调运算顺序,针对错误,针对学生容易上当的、容易混淆的计算题,作为资料保存,让学生明确数学计算中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计算要求,学会正确的利用数和运算符号的特征合理灵活进行简算,逐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对四则运算定律进行归纳和整理;
2、经历自主回顾和整理四则运算定律的过程
3、体验自主整理数学知识的乐趣,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及正确的运用定律性质进行计算的能力。
2、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接着复习“数与代数”的内容:简便计算说到简便计算,同学们应该想到简便计算的公式有哪些?谁来说说?公式很多,为了方便同学们记忆,这节课我们来分类整理一下。
二、整理和复习
(一)、加法和乘法
教师:因为乘法是特殊的加法,所以它们的运算定律也有相似点:出示:①加法、乘法交换律:a+b=b+a
ab=ba
②加法、乘法结合律:(a+b)+c=a+(b+c)(ab)c=a(bc)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和乘法结合律。
对比练习:253+108+47+52
25×32×125 教师:乘法是特殊的加法,因此乘法的运算定律相对于加法也有不同点:(出示)乘法分配律:(a+b)c=ac+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练习: 126×12+74×2
三、课堂练习教材57页例2(3)的“做一做”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简便计算的“变化”很多,一个数字、一个符号,一个括号都会使计算发生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同学们掌握公式,灵活运用,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请说说怎样才能学好简便计算?记公式作对比抓典型勤练习
五、作业布置(课件出示)
六、板书设计:
简便计算
设计理念新课程要求“以学定教”、“教”服务于学,从而真正确立学生是万变不离其宗学习的主体、主人地位。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参与学习,并且尽可能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动口交流、真正参与教学活动。为此我在设计教学时,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联,把简算类型、依据、易出错处让学生根据练习在全班交流归纳补充,最后把小学学的简算依据的五大定律、三大性质及同级混合的简便计算方法归纳整理出来。使学生通过对比、整理和汇报,提高学生的辨析的能力,纠错的能力,使教学更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第三篇: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整数的运算定律应用于小数运算。(五年级上册第22-23页的例题“试一试”与“练一练”)。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解决现实问题和用运算律进行小数简便运算的过程。
2、能运用小数乘法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并能应用运算律进行小数简便运算。
3、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重点难点:
重点: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难点:乘法分配律在小数计算中的运用。教学准备:超市商品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同学们,昨天李阿姨到超市购物,买了些物品。你们愿意帮李阿姨算算花了多少钱吗?
2、出示书上情景图,学生了解图中信息。自由回答。
二、解决问题
1、提出“李阿姨计划买1袋面粉、2千克牛肉、2千克鱼,她带了100元钱,够吗?”的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进行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生1:先算买牛肉和鱼各用多少钱,在算一共多少钱。
13.4×2=26.8(元)16.6×2=13.2(元)42+26.8+33.2=102(元)生2:先算1千克牛肉和1千克鱼多少钱,再扩大2倍。(13.4+16.6)×2=60(元)42+60=102(元)生3:(13.4+16.6)×2=60(元)60+42=102(元)生4:(42+13.4+16.6)×2-42=102(元)生5:42+(13.4+16.6)×2 教师让此生说算式的意义,每步求的是什么?帮助他理清题中数量间的关系。
3、比较两种算法有什么异同,哪种更简单。学生交流说法想法。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两个式子的联系与区别,由式子1到式子2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发现:整数的运算定律也可以用于小数使小数的运算简便。师:你还记得乘法的其它两个运算定律吗?
三、简便运算“试一试”
1、教师说明“整数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运算”,然后鼓励学生自己试着用简便方法计算,并激励学生“看谁的方法更简便”。
(给学生提供自主尝试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简便运算的机会。)
2、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计算方法的机会。(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进一步熟练运用定律进行简单运算的技能。)
四、课堂练习“练一练”
1.王老师要为幼儿园买香蕉、苹果各16千克。她带了150元钱,够吗?
5.6元/千克 3.8元/千克
2.丽丽家每天需要2袋奶,整月订比零买一个月便宜多少元?(一个月按30天计算)一年呢?
整月订奶: 55.8元(每日2袋)零售:每袋0.95元
3.篱笆墙围城的菜园子长14.8米,宽8.6米。菜园子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篱笆墙有多长?(得数保留整数)
4.(12.5+1.1)×0.8 4.32×0.15-0.248(4.3-0.5)×0.125 5.2×3.7+4.8×3.7
五、模拟购物游戏
1、让学生了解书上表格中的数据,先算一算,对应某一个千克数的总价对不对。
(利用模拟购物的情境进行计算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检查表中的总价,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态度。)
2、读两个小朋友的对话,说一说红红是怎样计算的。接着教师提出买米的数量,让学生计算。然后,鼓励学生同桌进行购物游戏。
(了解红红的算法,解决教师的问题,用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运算的方法,提高活动的效果。)
六、总结全课,课后延伸。
教师简要说明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鼓励学生好好掌握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七、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吗?
作业:跟妈妈购物,用你喜欢的方法帮妈妈算算购物的价钱。
第四篇: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简便运算方法的归类与整理》
教学设计
马兰小学
马秀芬
【教学内容】《简便运算方法的归类与整理》苏教版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第89页。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奠基,所以计算教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重点中的重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数感,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用数来交流表达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在数与计算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六年级下册学生要接触到几乎涵盖整个小学阶段的所有计算,整数,小数,分数的计算,学生一提到计算题就望而却步,甚至于觉得数学计算是一种枯燥乏味的东西。本节课我计算的类型分类整理,在学生心中形成一个概况,消除学生计算难,难计算的思维定式,一方面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六年级学生,有关运算顺序、方法都明白,清楚。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的简便计算,学过简便计算的五大定律与三大性质。只是没有系统的归类整理,学生碰到一些题目不会灵活合理地选择算法,使运算即简单有正确。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对小学阶段所学到的简便运算的方法进行归类整理,能够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正确、合理、灵活的计算。增加简便计算的意识,感受求精求简的数学思维方式。
2、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良好审题习惯,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3、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计算的乐趣,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归纳整理四则运算中简便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认真审题,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学习播放速算视频,学生观看,说说感想。
师:小同学算得即快又对,我们不能否认个人的优秀素质,但更关键的是计算方法的选择灵活、恰当。要知道: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为了便于我们更恰当灵活地应用简便算法,这一节课我们对学过的简便方法进行分类整理。(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
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
师:一般情况下四则运算的顺序是刚才大家说到的,但有些特殊的情况,在计算结果不变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改变运算顺序使运算变得简便。
(三)、归纳整理
1、带符号搬家。
大家请看大屏幕的题目:(课件出示计算题)师:这两道题你如何计算能做的又对又快? 学生做题。总结方法。
A、教师点拨: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使计算变得简便。
小结:这是我们要总结的第一种简便运算的方法:带符号搬家。
2、加括号
接下来这几道带符号搬家可以使运算简便吗?(大屏幕出示题目)学生观察以后做题。交流说说怎样简算。
B、教师点: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在加号后面直接添括号;减号后加括号时原来的运算要变成他的逆运算。
如果是乘除混合运算能不能也填括号使运算变的简便? 继续看大屏幕。(学生做题,尝试方法。)交流做题心得.教师点拨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在乘号后面直接添括号;除号后加括号时原来的运算要变成他的逆运算。
小结:这是我们要总的第二种简便运算的方法:加括号。
3、去括号。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我们可以加括号使运算变的简便,那么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能不能去掉括号使运算变的简便呢?我们验证验证。
出示题目。学生试做,并思考如何去括号使计算简便? 展示学生做题的过程,观察交流去括号的方法。
C、教师点: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加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但是将减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运算要变成它的逆运算。(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将符号搬家了哈)
同样,如果只要乘除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如何去括号使运算简便? 继续观察题目,交流去括号的方法。
教师点拨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乘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但是将除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运算要变成它的逆运算。(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将符号搬家了哈)
小结:这是我们要总的第三种简便运算的方法:去括号。
4、乘法分配律的两种类型{a、分配
b、提取}
(1)师引入:如果是这种类型的题目如何去括号使运算简便? 出示大屏幕题目,学生观察思考并交流做法:这类型的题目应该用乘法分配律做。
师小结:这种运算可以用乘法分配律的一种类型:“分配”来简算。(2)说到乘法分配律,还有另一种类型:提取 看大屏幕,说说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分配律提取? 学生观察做题,总结。
小结:这是乘法分配律的另一种类型:提取
5、一些计算小技巧。
师:在四则运算中,还有一些又运算的小技巧,可以帮助我们简算.出示题目
A、巧借。9999+999+99+9
4821-998 B、分拆。3.2×12.5×25
1.25×88 C、注意构造,满足乘法分配律的条件。3.8×9.9+0.38
102×0.87 3337×38 教师一一点拨。
小结:在利用一些计算的小技巧的时候,你一定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地解题能力。相信这些条件同学们都具备。
(四)、课堂总结:
毛泽东主席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我们这节课分类整理出了简便运算的几种方法,下节练习课我们将使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下节课期待你独特的创意和精彩的表现噢!
第五篇:整数简便运算教案
整数简便运算工程车人体的人特大号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性质,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除法性质.2、通过复习整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运算的性质和定律.教学难点: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和发展思淮能力.7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二、复习整理:
(一)、整理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1、出示:
734+98
56+78+44
(63+71)+29(1)、学生练习
(2)、说说简算的依据.(2)、随生回答板书。
2、出示:
385-199
836-265-35
412-73-312(1)、学生独立练习。
(2)、较对方法同上.(二)、整理乘除法的简便运算。
1、出示:
25×26×4
139×125×8
(200+2)×36
148×25(1)、学生讨论
(2)、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3)、说说你是根据什么道理?
2、随生回答板书。
3、出示:2700÷25÷4
225÷25(1)、学生讨论
(2)、汇报计算方法
(3)、为什么?
随生回答板书。
三、巩固提高。
1、出示:想一想:下列各题怎样计算较简便。374-(74+83)
27-59+58
102×236-236×2
8÷7+6÷7
28÷9-10÷9
2300÷4÷23
4500×25÷45(1)、学生讨论
(2)、同组同学互说简算的根据.(3)、问:这些方法与什么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有联系.2、随生回答板。
四、作业(略).板书设计(略)
三、整数简便运算的整理课的设计思路及教后摘记:
(一)、设计思路:、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应用积、商不变性质简便运算之后系统复习、整理整数的加减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方法。以归纳、概括、疏理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指导思想。、学过程的设计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协作、同学间的合作的教学方法。努力开发学生的智力,为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计算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
(二)、教后摘记:
1、从整堂课的完成情况来看,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思想得以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只充当“朋友”的角色,创设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
2、教学中实施了小组讨论教法,针对学生所提出的向题充分展开讨论,激发引导学习小组积极讨论,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以及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以发展性、主休性、民主性的原则也得以体现。使学生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学到了巧妙的计算方法,也使自己的见解得到别人的认可,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团结的精神。课题:整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内容: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加数和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与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的运算规律。
2、学会应用这种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的思维能力,以及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
48+52= 237+63= 74+26= 85+15= 128+175+25= 64+78+36= 439+302=
2、引入新课。刚才我们用简便方法,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板书课题)通过学习,要能步认识减法运算中的一些规律,并能应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的能力。
二、教学新课
1.教学减法的运算规律。(1)、出示题目,读题。
指名学生口答解题算式,老师板书一种方法的算式和结果。
提问:第一种算法是怎样想的?求还剩多少米,还可以怎样算?(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算式和结果)第二种算法又是怎样想的? 这两种算法都是求的什么问题?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实际上就是从这个数里减去什么?所以两种算法的结果怎样?说明哪两个式子相等?[板书:360—87一113=360一(87十113)] 提问:从360里减去87和113这两个数,等于从360里减去什么?(2)题组的计算、比较。用小黑板出示第68页下面的题组。
请大家在课本上把这几道算式计算一下,看看每组里的两个算式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在o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让学生口答练习结果,老师在o里板书等号。
提问:从第一组两个算式里可以看出从30里减去4和6两个数,等于从30里减去什么?第二组呢?第三组呢?(3)归纳运算规律。
在这三组算式里,每组算式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总结出运算规律,并让学生看课本上的结语读一读。(4)根据规律填空。
563—174—26=563—(174o26)342—69—31=342—(o)1284一(600+7)=1284—600 o 7 324—(24+198)=324— o 456—102=456—100 o 2 提问:前两题为什么o里都填加号?第三、四题为什么o里都填减号?为什么456一102等于456—100—27 说明:应用这一规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2.教学简便算法。
出示例题。提问:这道题里两个减数可以凑成怎样的数?根据刚才学习的减法运算规律,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谁再来说一说,这道题用简便算法可以怎样想? 按照这样想的过程,黑板上的题怎样算?(板书简便算法的计算过程)小结:例1里两个减数可以凑成整百数,就先求出两个减数的和200,再从724里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这样算比较简便。
(2)计算724——(224+30)。出示题目。
提问:这道题是724减去两个数的和,大家看一看这三个数,先算加法会简便吗?你发现从724里先减去哪个数比较简便?为
什么?接下来再怎样算?为什么还要用减法减去307 谁来说一说这道题怎样计算?(老师板书计算过程)板书时结合提问:为什么等于724—224—307并说明这是把刚才的规律反过来应用。
小结:这道题是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由于724减去224可以口算,所以就反过来应用刚才的规律,从724里先减去224,再减去30。这样算比较简便。
(评析:这里补充了这一类型的练习题进行讲解,不仅使学生认识这一运算规律还可以反过来应用,加深了对这一规律的理解,还可以为下面例2的教学作好铺垫,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和掌握应用这一规律使计算简便的关键。)(3)出示例2。提问:减数301接近几百?可以看做哪两个数的和?这样,400—301就可以写成400减去哪两个数的和?[板书:=400一(300+1)]现在你能看出怎样算比较简便吗?(板书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这道题用简便算法是怎样想的? 追问:这里是怎样用刚才学到的规律的?(反过来用)小结:当减数接近整百数又比整百数稍大一点时,可以把它看成是几百加几的和,反过来应用刚才的规律,先减去几百,再减去几,这样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
(1)指名两人板演左边两题的连减题,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提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2)指名两人板演右边两题,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提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3)提问:这里四道题的简便算法,第一步得到的都是怎样的数? 指出:这里应用减法的运算规律简便计算,关键是看能不能先得到整百数再减。如果能先得到整百数,就可以应用规律使计算简便。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减法运算的规律是什么?应用这个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关键要看什么? 简便计算小练习
1、三年级3个班为学校修补图书。一班修补了47本,二班修补了42本,三班修补了58本。三个班共修补图书多少本?(用两种方法解答)
2、2、学校买来新书254本。其中故事书86本,文艺书114本,其余的是科技书,科技书多少本?(用两种方法解答)
3、一辆客车上有乘客54人,到达某站时,先下去28人,又上来36人。这时客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4、用简便方法计算
(1)15+36+35
(2)18+19+12
(3)48+25+75
(4)18+46+54
5、用简便方法计算
(1)145+67-45
(2)132+29-32
(3)116-48+84
(4)156+28-156
6、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47+98=47+□-□
(2)177-97=177-□+□(3)78+201=78+□+□
(4)211-101=211-□-□
7、在○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1)739-(239+278)=739○239○278(2)968-257-143=968○(257○143)(3)645-(145+273)=645○145○273(4)898-543-257=898○(543○257)
8、用简便方法计算(1)、100-54-46
(2)234-(134+45)
(3)127+99
(4)232+208
9、用简便方法计算
(1)2+4+6+8+10+11+12
(2)1+3+5+7+9+1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