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十册美术第7至10课教案
第十册美术第7至10课教案 第七课: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教学目标:
了解生活中透视现象的基本特征,学习习近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与原理。学习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前后的空间关系。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增强科技意识。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透视的基本方法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基本原理。教具准备:
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
绘画工具
范画作品
学具准备:课本、绘画工具。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怎样画出物体的立体感和前后空间关系呢?在我们初步了解生活中透视现象的基本特征以后,就会有办法了。
生活中道路两旁的树木、渐渐远去的铁轨„„都使人感觉越远越小,这就是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二、欣赏,体验
欣赏画家的静物画,初步感受物体的立体感和画面的空间感。
1.摸一摸香蕉、石榴或柚子的实物水果,感受实物的质感和体积,再结合《番石榴》作品赏析,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引导学生用纸做透视框,时间体验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特征,加深透视的基本原理。
了解不同形状的几何体,帮助理解物体的立体感。
3.利用多媒体观看道路两旁的树木、电线杆和渐渐远去的马路,以及成角的高楼,从实景中,感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了解“斜线法”、“垂线法”、“明暗法”、“投影法”等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4.欣赏同龄人作品,学生发表见解。
三、表现
以小组合作形式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参考教材中两幅学生作品的表现形式,可选择现代穿插、用平行透视(一点透视)、用成角透视相结合的方法老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
四、评价,延伸
学生自评和小组评,看看自己或他人是否学会了、了解了透视的基本原理,划出了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
第八课:表现物体表面的特征
教学目标:
1.观察不同物体的表面特征,学习运用不同的线条与色彩表现各种物体的表面特征。
2.通过欣赏、体验与尝试,养成勤于观察,善于表现生活,用于创造美好生活得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来表现物体表面的特征。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平滑、粗糙、流畅、生涩、轻快、厚重、柔和、硬朗等不同线条来表现物体的表面特征。教具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不同表面特征的物品,如实物、图片资料、画、绘画工具。学具准备:课本、绘画工具。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图片,观察感受自己熟悉的金属、玻璃、毛皮、塑料等物品。
说说他们的表面特征。
二、欣赏作品
引导欣赏安娜•拉诺茨的作品《呆呆地走着》,并说说它的特征。
你认识豪猪这种动物吗?
豪猪是浑身长满尖刺的、直立行走的一类野猪型动物,它们居住在干旱的卡里姆多种不平原上。一旦遭遇敌人,它们通常会呼朋引伴地冲上去,抖动身体射出北部的尖刺——这会让大部分敌人落荒而逃。
它身上的刺给你什么感觉?
尖利、粗硬的线条是怎样画的?
用这样的线条还能表现哪些物体?
以小组的形式欣赏、探索《洁》和《红壶》两幅作品,到各组进行知道,适时引导“美术与科技”的相关点,启发思考如何表现同类物品。
色彩表现:在大红中留出高光,表现出壶面光洁的特征。葡萄留出高光,表现其饱满多汁的特征。摄影作品,水龙头金属的坚硬感,番茄的光滑感、新鲜感,水的玲珑剔透感。
线条表现:用细而尖的线条表现尖利、刚硬的刺。用有区别的点与波浪线条表现粗糙的墙和木材表面。用有序而松散的线条表现毛茸茸的表面
三、制作
摸一摸各种物品,认真观察其表面特征,学习表现方法,思考用什么方法表现它们的特征。进行绘画竞赛。
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以自主或合作表现的形式,以写生或者记忆画的形式表现物体的表面特征,注意画面的构图美、立体感、空间感、仔细描绘物体前后、左右的穿越和遮挡关系。
四、评价
展示作品,以表现物体的表面特征、构图美、立体感、空间感为评价标准,让学生互相欣赏、互相交流、互相评价,师生共同评出优秀作品。
第九课:用线条、色彩画感觉
教学目标:
1.学习以线条与色彩进行造型表现的基本知识; 2.学会用线条与色彩的美妙组合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养成积极观察自然、传达情感和表现美好生活的良好习惯; 4.培养细心欣赏、善于想象、大胆表现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
能运用不同的线条或色彩画出自己的感觉;
能运用线条或色彩的美妙组合表达感觉。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线条或色彩的组合与搭配进行有主题的造型表现。
运用线条与色彩的组合表现自己眼中的世界和心中的感受。课前准备:
有关表现自然景物和水果的图片以及绘画资料,多幅线描与色彩的抽象画。学具准备:课本、绘画工具。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寻找身边和大自然中的线条与色彩。(出示图片)
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小组讨论线条和色彩的种类。
二、讨论线条与色彩的组合给人的感觉。
画一画,自己熟悉的线条与色彩。
演一演,用身体动作演一演,对线条或色彩的感觉。
说一说,对自己所画的线条与色彩组合的感受。
三、观赏、发现感受教材中的线条与色彩。
《春潮》
树枝、树叶与花朵分别用线条和点来表达,半抽象的画面表达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流动的波浪线条,概括地描绘了波涛汹涌的形态。
《腰鼓舞》
流畅而简练的线条,传神地表现出舞者的动感。
《风的感受》
风的感觉是流动,是速度,使迎风起舞。寒冷刺骨的感受是难受,是压迫,是紧缩和哆嗦。
《无题》
火红的色彩、流动的水迹,摇曳的绿色的笔触,使人感到生机勃勃、气氛热烈和情绪激动。
《盛夏的感觉》
主要通过色相的变化表达各种抽象的画面和不同的感情色彩。
照片
红叶和雪山的色彩形成了暖与冷的鲜明对比。
一小组为单位对书中画家(小画家)的作品进行各种线条与色彩的比较、讨论,然后各小组汇报。
画家想表现什么感觉?他们运用什么线条或色彩的组合画出来。
四、表现感受:选择线条或色彩表现感受
1.临摹画家作品中的线条与色彩(可想象变化),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2.把你对某种十五的感觉用不同的线条或色彩的组合画出来。
五、小组评价
1能说一说自己对某一事物的感觉。2.能运用不同的线条组合,表现出自己的感觉。3.能运用不同的色彩组合表达感觉。
提示:积极向上、热烈、宁静、温暖、寒冷、欢乐、痛苦、轻松、躁动
第十课:变幻的色彩
教学目标:
1、掌握色彩推移的三种方式。
2、应用色彩推移的设计手法去装饰常见的器皿或包装盒。教学重点:
运用色彩推移方式,装饰一件常见的器皿或一个包装盒。教学难点:
有规律地排列色彩,根据不同的装饰对象选用不同的色彩推移方法去设计。课前准备:
有关色彩退役的十五和图片,纸杯或包装盒、笔、颜料等。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图片,画面上出现了哪些景物?
2、找出其中任一景物或物体,说说画家用的是什么色彩来表现的?有何规律?
3、画家巧妙地运用色彩退役的方法,描述了怎样的一个世界?
4、你从画中学到了什么?
二、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 色彩的意义:
红
热情、艳丽、兴奋、喜庆、高贵、奋进、血液、注目、火焰、恐怖 橙
光明、温暖、愉快、激烈、活跃、甜美 阳光、食欲、妒嫉、疑惑 黄
明朗、希望、贵重、愉悦、黄金、收获 华丽、富丽、警惕、猜疑 绿
活力、舒适、和平、新鲜、青春、温和、和平、春天、无知、平凡 青
清泉、凉爽、安宁、秀气、高洁、沉静、清淡、轻柔、淡漠、酸涩 蓝
冷静、深远、透明、开朗、理智、天空、海洋、智慧、严厉、凄凉 紫
高贵、庄严、神秘、豪华、思念、温柔、女性、朝霞、忏悔、悲哀 白
纯洁、洁净、明朗、透明、纯真、简洁、白银、清爽、投降、失败 灰
阴天、烟雾、随便、沉着、平易、暧昧、抑郁、普通、消极、失望 黑
黑夜、深沉、庄重、成熟、稳定、压抑、消极、沉没、悲感、死亡 色调的意义:
相同色相的颜色在变化时,可看到变淡、变灰、变深时不同效果。
亮色调 明快、纯粹、高贵、浪漫、鲜明、昂贵、光辉、华丽、新鲜、魅力 鲜色调 新鲜、艳丽、热闹、华美、活泼、外向、兴奋、热情、刺激、浪漫 深色调 奥秘、深沉、高深、理智、高尚、深邃、简朴、传统、忧郁、无聊 暗色调 坚硬、持重、刚毅、朴素、坚强、沉着、刚正、无私、消极、沉默 灰色调 稳重、质朴、老成、消极、成熟、平淡、含蓄、沉着、顺服、中庸 色彩三要素、色调:
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在色彩学上也称为色彩的三要素。熟悉和掌握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
色相即指各种色彩的相貌,也是区别各种色彩的名称。如红、橙、黄、绿、蓝、紫等。
色相是色彩的最大特征。色相由光的波长决定。一般是以色相环上的纯色为准。通常色相环有12色、20色、24色、40色等色组成。培养识别色相的能力,是准确表现色彩的关键。
2、明度:
明度又称亮度、光度、深浅度。明度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物体都存在着色彩的明暗状态。一般说来,色彩浅其明度就高,色彩深明度就低一些。服装设计中,服色的明暗差别是配色的关键。明度差别大小,在色彩学中称明度对比。
3、纯度:
纯度是指颜色的纯粹程度,也称饱和度,即指不搀杂黑、白、灰的颜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纯度越高,颜色越鲜明。当一种色彩加入黑、白或其他颜色时,纯度就产生变化。加入其他色越多,纯度越低。人眼对色彩纯度的感觉能力较强。
4、色调
制色彩外观的重要与基本倾向。色调由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而决定。从色相方面来分,有红色调、黄色调、绿色调、蓝色调、紫色调等。从色彩的明度来分,有明色调、灰色调、暗色调等。把明度与色相结合起来,又有对比强烈色调、柔和色调、明快色调等。从色彩的纯度来分,有清色调(纯色加白或加黑)、浊色调(纯色加灰)。把纯度与明度结合起来,有分明清色调、中清色调、暗清色调。
三、欣赏课本范画,表现。
1、装饰画 :太阳是由红到黄的色相推移构成;“伞形树”是由紫到白的明度退役构成;“铅笔形塔”身世由黄道率的色相退役构成;大地主要由“黄—橙—红—紫”的色相推移构成,其纯度也从高到低起了变化。
2、感受学生作品:有平面装饰、立体装饰,单独或综合地运用了色相推移、明度推移、纯度推移等原理和手法。
四、表现:自己设计作品,运用色彩推移的方法设计。
五、评价:学生互相评价作品,评出优秀作品。
第二篇:美术第四册第10课教案
美术第四册第10课:《奔跑的动物》教案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教 师:郭 燕 教学目标:
1.能区别动物站立时和奔跑时的不同形态,了解动物奔跑的特征。
2.学习表现动物的奔跑动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的想象,鼓励大胆作画,使画的动物都像是在奔跑。
教学难点:动物奔跑时四肢交替运动的表现。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色纸、剪刀等
(教师)有关动物奔跑的图像及文字资料、课件、用纸板制作的头、颈、身和四肢都能活动的某种动物的平面教具、水彩笔、油画棒、色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1.提问揭题。
(1)提问:大家喜欢体育运动吗?班里谁跑得最快呀?比汽车还快吗?
(2)揭题:可有的动物跑得比汽车还快呢!你想了解哪些动物有这样大的本领吗?我们学习了《奔跑的动物》之后,就知道了。
2.欣赏激趣。
(1)看动画片《咕咚》(见相关资料)。动物们听到了一种奇怪的声音“咕咚”,受到了惊吓,盲目地奔跑起来……
(2)看奔跑动物的定格画面,观察动物的腿部在活动和静止时的区别。
(3)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条、第五条。
3.尝试表现。
(1)展示纸板制作的头、颈、身和四肢都能活动的动物平面教具,并演示几个动作。
(2)让学生根据记忆,上台演示站立、行走、奔跑、跳跃等不同的动态。
(3)示范和分析奔跑动物的画法。重点强调腿的画法,注意腿部的斜度、腿与身体的连接部。
(4)分小组抽签,让学生按抽到的命题在小纸片上试画。小组评改后,各小组间一一相互交换小纸片,相互欣赏启发。
4.启发想象。
(1)让学生充分考虑要画的场面及表现方法,课件展示变换的多种场景。
(2)课件展示《狩猎图》、《拉斯科洞穴岩画》及优秀学生作品,重点欣赏奔跑动物简练、夸张的表现方法,并从中汲取创作灵感。
(3)让学生自编动物奔跑的故事,自由想象故事中的场面。思考:哪些动物在跑?为什么跑?谁跑得最快?还有哪些动物会跟着一起跑?
5.作业辅导。
作业要求:自选材料,创造性地画一只或一群奔跑的动物。
6.作业讲评。
(1)讲评作业时主要看故事是否精彩、表现方式是否独特、画面是否完美等,多鼓励、少批评。
(2)课后让学生尝试用其他方式表现奔跑动物,如:剪纸、撕纸拼贴等。讲童话故事《咕咚》
湖边是棵木瓜树,树旁住着小白兔。一天,一只熟透了的木瓜被风一吹,从树上掉下来,“咕咚”一声,正好掉在湖里。
小白兔听到“咕咚”一声,吓了一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拔腿就跑。
一只狐狸看见小白兔慌慌张张逃跑,很奇怪,忙问:“你跑什么呀?出了什么事?”小白兔一边跑一边喘着气:“咕咚——咕咚。”狐狸看到小白兔那副惊慌的样子,以为“咕咚”是个很厉害的东西,吓了一跳,也跟着跑起来。路上,它们又碰到狗熊、梅花鹿、老虎。老虎看它们没命地跑,忙问:“你们跑什么呀?出了什么事了?”
狐狸说:“„咕咚‟来了!”他们一个个都说不清“咕咚”是什么,大家也都没命地跑。
最后,它们碰到了一只长毛狮子。长毛狮子拦住它们说:“什么东西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
这时候,它们已经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了:“不得了,„咕咚‟来了!”
长毛狮子又问:“„咕咚‟是什么?在哪里呀?”它问老虎,老虎说不知道;问梅花鹿,梅花鹿说不知道;狗熊、狐狸也都说不知道。最后问小白兔,小白兔说:“那个„咕咚‟就在我住的湖边。”
长毛狮子说:“那好,你带我们去瞧瞧。”
小白兔说:“不行!不行!那个„咕咚‟太可怕了。”
长毛狮子说:“不怕,有我呢!”
小白兔没办法,只好带了大家来到湖边。大家东瞧瞧,西瞧瞧,咦,哪有什么“咕咚”呀!这时候正好有一只木瓜熟透了,掉到湖里,又响了“咕咚”一声。这一来,大家才把事情弄明白了。
第三篇:美术第十册教案
《美术》第十册教案
时间: 2009.02.19 09:11:00 标签: 美术,河北美术出版社,冀教版,教案,教学设计,第十册
一、中国工艺美术作品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我国古今优秀的工艺美术作品,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并在欣赏中培养审美能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课堂秩序。
二、讲授新课: 共同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教学反思:
我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陶器。欣赏工艺美术作品主要从五个方面来评价:①造型美、②材质美、③色彩美、④装饰美、⑤工艺美。学生通过欣赏这些工艺作品了解了我国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二、人体的比例 教学目的:
学习浅显的人体比例知识,为以后的 人物速写及命题画创作打下基础。、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课堂秩序,检查学生的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学习人体比例知识对今后画人物写生画或进行人物画创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古代的画家早有“立
七、坐
五、盘三半”之说,那就是对人体比例的高度概括。儿童时期年龄的不同,比例也不同;另外成年的男女在体形上也是有差异的。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课本中的四幅“站、走、坐、蹲”的女孩照片,以头为单位,用直尺标出不同的比例关系,看有哪些不同。
四、小结:
提问学生有关人体比例的简单知识。
三、人物速写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训练学生掌握线条的运用和表现方法。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习用具,稳定课堂秩序。
二、讲授新课:讲解速写的概念。
1.欣赏课文中画家速写范画和学生作品,教师分析讲解速写的特点:①用线简练;②造型概括;③神态生动。2.示范:请一位学生做模特,在黑板上示范,简单介绍人体比例,分析速写是在较短时间内,面对真实物象以简练的手法把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动态描绘出来的绘画。3.作业要求:
①认真观察所画对象,注意整体观察,看大的动态。
②大胆用笔,一条线错了没关系,再画一条线。不要涂改,用线要连贯、流畅,切忌用断线、碎线。③要抓住所画对象的主要特征,力求生动传神。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轮流由一名学生做模特,大家进行速写练习。鼓励学生大胆下笔,不要怕画错,及时表扬画得好的同学。
四、小结:挑选画得好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教学反思:
画速写可以培养和提高初学者的观察能力,提高感受和表现物象形态主要特征的绘画能力,锻炼凭记忆再现物象的创造能力。一幅好的速写,虽寥寥数笔却同样也可以达到内涵丰富、生动感人、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学画速写,锻炼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训练快速捕捉形象特征的描绘能力。在教学中学生能够认真观察速写对象,大胆作画。
四 人物的面部表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稳定课堂秩序。
二、讲授新课:
教师用课本图例或挂图讲解:同学们,我们要画好人物画不仅需要掌握人物的比例,还要刻画好人物的面部表情,这样才能使所表现的人物神气、逼真、生动,从课本中我们看到了同一个女孩的面部表情喜、怒、哀、乐,这些表情主要体现在嘴、眼、眉这些器官上,通过这些器官的变化,而呈现出丰富的表情,怎样才能熟悉和了解面部
表情的规律呢,我们可以将人的面部概括为一个圆,在这个圆轮廓内按着课本提示的图例进行练习。还可以自己创作不同的变化,经过不断地练习,我们就一定能够掌握面部表情的基本规律。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概括几种如哭、笑、怒等表情的规律。也可以在黑板上画若干圆,由学生上来添画不同表情。
四、小结:
对学生在黑板上添画的面部表情进行讲评。教学反思:
人物的面部表情是非常丰富的,这主要表现在五官上,五官的不同变化反映了人的喜、怒、哀、乐等极其复杂的心情,所以我们在画人物时一定要十分注意刻画好人物的面部表情。学生通过学习人物的面部表情,为今后学习人物命题画创作打下了基础。
五 面塑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面塑一课,使同学们了解河北民间优秀的手工艺品,学习民问艺人高超精湛的技艺。2.捏制面塑作品,提高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创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品的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让学生们看一看照片上这些漂亮的作品都是用什么做的?总结:用捏、搓、剪、插等方法做成各种瓜果、动物、人物、花卉的面坯,然后再上笼蒸,蒸好后再涂颜色。课本上部的一幅照片,是一家老小在小院里为蒸好后的面塑作品着色。
三、捏制方法:
这节课的作业要求——做一盘水果(桃、梨、小石榴等)。
把橡皮泥或胶泥或白面揉成团,表面要光滑。
桃子:在面团的上端捏出一个尖,用小梳子在一侧压出一道印,用剪子在面团底部剪出两片叶子。
石榴:在面团的上部捏出突起的一部分,用剪子在突起部分上剪出许多瓣,做为石榴嘴。
梨:把圆面团捏成鸭梨的形状,顶部插一个小把即成。
最后做一个小盘子把水果盛起来。如果用白面做,待面干后根据不同的水果着不同的颜色,用品色最好。
四、学生制作,老师辅导。
五、小结:把做好的一盘水果摆在桌上,同学们离开座位,互相参观,选出好的作业提出表扬。教学反思:
河北省冀南一带流传着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面塑。民间艺人娴熟的表现技巧是很值得学生们了解的。学生们带来的大多是橡皮泥,制作起来非常大胆,大多数作品不错。学生们兴趣很高。
六 卵石造型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制作兴趣。3.陶冶学生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卵石造型制作:首先要选石子,凡是带花纹的,有颜色的和奇形怪状的都要留下,横看,竖看,左看,右看,看看经过加工可以制作出什么形象,有些卵石虽然没有特别美丽的花纹,但自然形成的形状和凹凸变化,同样可以引起我们丰富的联想,完全可以制作出新颖别致的作品。演示采取剪贴的方法进行卵石造型的方法步骤。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手头卵石的形状、花纹、颜色,采用剪贴的方法制作一件有趣的小动物。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做得越夸张越新颖越好。
四、小结:
将学生中的优秀作品向大家展示,表扬设计新颖、制作认真的学生,同时指出共同存在的不足。教学反思:
卵石造型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一是画,就是根据卵石的形状,用颜色进行彩绘。二是粘贴,根据卵石的形状,用彩纸剪贴。三是拼摆,用不同形状的几块卵石拼摆在一起造型,并用乳胶粘实,进行造型制作。学生们制作有些局限,还要加强对想象力的培养。
八 学画中国画 教学过程: 第 一 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画枝干:用侧锋较淡的墨画老干,用中锋较重的墨画小枝,构图中如果有在枝干前的花要留出空白。2.画花:用红色、没骨的方法画,梅花为五个圆瓣,正面或背面为五个圆瓣相聚,正面颜色深,背面颜色淡,侧面的花瓣也为五个瓣,只是前面两瓣由于透视关系变成了椭圆的形状。3.画花蕾:只要在枝头点深红的点就行了。4.画花萼:在花的底部和花蕾底部用重墨点出。5.画花蕊:用赭墨或重墨在花蕊处勾点。6.在枝干上点一些苔点,更显得梅花苍劲有力。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根据教师讲解与示范,也可参考课本中的图例临画,画梅花成败主要是画枝干,要画得苍劲有力。
四、小结:
展示优秀作业,表扬画得认真的同学,指出共同存在的缺点。第 二 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复习旧知识: 复习梅花的画法。
三、讲授新知识:
1.画花:中锋蘸颜色画椭圆的花轮廓。
2、侧锋在花的边上染色,注意空出花心。3.仍用中锋淡色勾花筒。4.用重墨或黄色点花蕊。5.画花蕾,形状似圆柱。6.用墨画花蒂。
7.采用蘸墨法侧锋三笔画叶子。8.在花和叶之问用重墨中锋勾藤蔓。
四、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牵牛花的藤蔓要中锋侧锋结合用笔,画时要灵活要疏密结合。花心留出空白。
五、小结:
表扬画得好的同学,展示优秀作业。指出共同存在的问题和改正的方法。
九 学画中国画(荷花、菊花)教材分析
菊花自古以来深受人民的喜爱,是最富有民族色彩的传统花卉之一,与梅、兰、竹并列,称为“四君子”。
我国是菊花的故乡,培植菊花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几千年来在劳动人民辛勤培育下,品种不断增多,据不完全统计,作为观赏的菊花在我国已有两千种以上。
人们喜爱菊花纯净淡雅的颜色和清冽醉人的香味,更爱菊花婀娜秀美,娉娉婷婷的姿态和傲寒凌霜、超凡脱俗的神韵,因此,赏菊、谈菊、吟菊、画菊,已成为历代文人墨客一个主要的、不衰的表现主 题。
荷花亦称莲,夏季开花,花为淡红或白色,单瓣或重瓣,花谢后花托膨大形成莲蓬内长莲子,夏秋荷的生长末期根部结藕。
荷花以她美丽的姿态,深得人们的喜爱。人们喜欢荷花,还赞美她一枝独秀,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教学目的:
1.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学习用中国画技法画菊花、荷花的方法。教学过程: 第 一 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先勾花瓣,采用蘸墨法即先蘸淡墨,笔尖蘸重墨来勾花瓣,花瓣的形状似圆盘,不论是单层或双层都要注意透视,近处花瓣大,远处花瓣小,近处用墨重,远处用淡墨。
2、一幅画为了画面丰富,还需勾花霄。
3、还是采用蘸墨法,侧锋画叶子,圆叶子要注意疏密结合,墨要有浓淡变化。
4、叶子半干时用重墨勾叶脉。
5、用中锋较淡的墨画花茎。
6、待墨色干透后即可着色,菊花的颜色一般用藤黄、笔尖蘸一点赭石,染花瓣时要顺着瓣的形状笔笔画上去,不要怕留空白,也不要怕洇出边缘,洇一点反而可以增加花的层次,留一点空白可以显出花的光泽。由外往内大胆下笔。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根据教师讲解和示范,学生练习,画荷花叶子要水墨淋漓,显示出荷叶的鲜嫩欲滴的效果。
四、小结:表扬画得认真、画面效果好的同学,可以将优秀的作业集中起来展示观摩。教学反思:
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手法,学生们的工具材料准备较齐全,用国画这种形式表现学生们很感兴趣,创作也很积极。
十 过节了 教学过程: 第 一 节
一、稳定课堂秩序,检查学生用品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分析创作题目:过节的活动中有哪些特点,不同节日有什么不同形式的庆祝方式。然后确定画面表面内容。
2.落实画面内容
围绕所反映的主题,进行构思、构图,确定主要表现对象的位置、数量、造型或动态。在人物动态基本确立的情况下,可以找些参考资料或让同学模仿过节时的典型动作,用速写的方式画下来,供创作时参考。然后考虑衬景及穿插位置。3.完成铅笔稿
将构思好的形象,按恰当的构图形式画在纸上,进一步推敲、修改。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1.先概括地谈一下自己表现的是哪方面的内容。2.选取恰当的形式定下草稿。3.完善画面,定稿完成。
教师巡回辅导,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别辅导,使其画面逐步完善。
四、小结:
将画好的草图摆在课桌上,让同学们互相观摩,由教师提出修改意见。第 二 节
一、组织教学:
稳定课堂秩序,检查学生用品准备情况。
二、复习前节课讲过的知识点。
提醒同学们把人物动态或所表现物体画准确,画面的整体关系匀称,各部分之间有呼应关系。
三、讲授新课:
1.设色的要求,画面色彩的总体控制效果,争取做到色彩效果协调,黑白处理得当。2.分析着色方法及步骤,由浅入深,着重刻画主要人物形象或主体物。
四、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要具体给予辅导。
五、小结:
将主题表现突出,画面效果较好的学生作品重点讲评。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创作练习课。教材以节日为主题选取了各种表现手法的绘画创作作品,以节日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儿童画创作主题。同时,也是启发和引导同学们的创作兴趣、创作思维的形象化教学手段。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们提高了观察反映现实生活的能力,提高绘画能力及表现技巧。
十二 纸筒人
教学目的:
1.通过纸筒人的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电视节目中以及其他艺术作品中的古今中外多种人物形象,进而创造出神态各异的人物造型,达到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想像力、创造力的目 的。
2.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剪、折、卷、粘及利用其他废弃材料为自己构思、设计的纸筒人物服务的能力。教学过程: 第 一 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卷制纸筒:左手拿白板纸,右手握住圆杆笔,将纸板拉卷成弧形,用胶水粘牢。2.省略上肢,以圆筒为人头、躯干、下肢,添加头发、头饰、帽子进行人物设计。3.根据设计的人物配制服装及其他饰物。
4.介绍头发的制作:用白板纸剪成细长条若干,在圆筒上一条一条呈弧形粘制、卷曲、整理成型后着色。也可用棉线 或毛线来制作。
5.介绍帽子的设计和制作,由于设计的人物各具特色,因此帽子要根据构思、设计的人物来确定形状、色彩。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1.纠正学生制作帽子、头发、头饰、服饰中存在的问题。2.表扬构思新颖、有所创新的设计,提供大家学习。3.提醒学生运用概括、夸张的手法设计人物造型。
四、小结:
对自行设计的作品,教师应鼓励、表扬并号召大家学习。布置下一节纸筒人制作应准备的材料。第 二 节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材料、用具准备情况。
二、评议学生纸筒人制作、设计„的优 缺点。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一)继续完善纸筒人的制作。1.头发:粘制完成后,着色整理。
2.帽子:可用颜色纸制作,也可制成后着色。3.面部:可剪制彩色纸粘贴。
四、小结:
教师以部分设计新颖、制作精巧的作业讲评并展示。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工艺制作课,用卡纸卷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然后在这样的纸筒上设计人物造型,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锻炼想像力和动手能力都大有益处。以纸筒为主体,在人物造型设计中,要考虑人物的年代、民族、年龄、性别、身份,不同的人物的面部形象、头饰、服饰要进行不同的设计。大部分学生用夸张和概括,设计出来的人物造型生动有趣,具有一定的美感。
十三 做香包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民间艺术的教育,树立民族自豪感。
2.学习民间艺术的创作手法,提高自己的构思设计能力和剪、贴、缝、绣等制作能力。教学过程: 第 一 节
一、组织教学: 检查课堂常规及用具的准备。
二、导入新课: 1.认识小香包。
这种民间工艺品是利用碎布头和彩线手工缝制的,内装香料,挂在身上可以避瘟驱秽,挂在墙上可以装点房间。
2.带领学生,欣赏分析小香包的美感以激起同学们的创作热情。‟
①外部造型:外形采用生活中常见的花卉、瓜果、动物等形象,经过大胆的概括和变化,使其既保持了物体的本来特征,又富有完美和谐的装饰。
②色彩的运用富有浓郁的民间特色,对比强烈、艳丽明快。
③纹样的绣制见缝插针,自由随意,所绣的花与鱼虫大都是简练的组合图形。
三、分析香包制作中的几个环节。
1.根据手头材料的形状和大小,选择香包的外形。2.根据外形安排设计适当的花样。
3、最后装饰:香包的上边可以缀提绳并打上各种花结,下边可以缀穗子。
四、老师为同学们示范前两步做法:
1.根据布料设计外形,要尽量简洁,同时剪出相同的两片,布料太软的要先裱在硬纸上再剪。2.根据外形设计适合纹样,老师可以用彩笔画出或剪贴,要注意布料底色和花样颜色的搭配。
五、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根据教师讲解,学生进行制作。
六、小结:
把做好的半成品收起,总结下课。第 二 节
一、组织教学:把香包半成品及制作工具一一摆放好。
二、制作步骤: 1.设计外形。
2.根据外形绣制或粘贴花样。3.缝合、选择一种方法把绣好的两 片缝在一起,再把填充物或香料缝进去,使香包鼓起来,如果加花边可直接缝上 去。
4.最后装饰。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小结:
选出做工精细、造型美观、设计装饰漂亮的小香包,挂在黑板上大家欣赏,评价。教学反思:
香包的外部造型具有很强的装饰美感,无论是元宝、如意、云子勾还是花卉、瓜果、动物都是经过概括变化后的很优美、很程式化的纹样。
香包的纹样绣制、多采用适合形造型,在不同的空间内,适当地绣上花鸟、鱼虫、瓜果、人物、动物。绣法粗犷、天真、多为简单明快的组合图案,不采用写实风格。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了民间艺术品在香包造型、色彩等方面的特色,并学习到了民间艺术的表现方法。
十四 儿歌配画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图的形式美。2.初步学习插图的基本要点,学习为儿歌插图。3.培养学生的想像、创作能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课堂秩序,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欣赏作品。分析现有作品,使学生有一个明确概念。
2.分析为儿歌配画的要点。抓住主题,选择表现手法,表现主要情节及形象。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主体色彩着重刻画。提示画面色彩的把握,保证主体色的突出地位。
四、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1.把主体颜色及形象刻画完成。2.背景的处理应与主体有区别。3.画面的边缘处理,进一步完善。
五、小结:
选主题突出,表现手法有特点,色彩关系好的作业讲评。教学反思:
本课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插图特点,并试着为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儿歌配画。
要想创作出好的插图作品,首先得熟知文学作品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对文学作品有深刻的感受,然后用形象表现出作品的实际内涵,通过插图使读者加深对原著的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把插图变成图解,而是要发挥艺术想像,使插图给观众留有回味的余地。学生们展开想像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出了生动的作品。
十五 有趣的运动和游戏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先强调创作构思的表现,再出示课本,进一步评析作品中有借鉴意义的部分。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在上色前提出上色要求,要注意把画画完整。
四、小结:
根据学生作业情况适当总结,把构思巧妙、上色合理的作品选3~5幅给予展示,共同评价。教学反思:
儿童喜爱各种各样的运动和游戏,这是儿童的天性。把自己喜欢的运动和游戏用画笔表现出来。老师应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才能知道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分组讨论、逐个发言及分析范画,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真正喜欢的运动。
通过这幅创作画,学生们进一步的把握人物动作的画法,学会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的想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十六 设计图表 教学过程:
一、图表的表现形式: 1.量化表现。
通过数量的多少表现一定的进度或成绩。这一形式适用于随时增、减、更换内容,基本操作手段为粘贴、钉、挂,既灵活,又可重复使用。如课本中“我们爱学习”就是这样。2.坐标表现。
将数量以少至多的方式排到竖坐标线或横坐标线上,再以图形、曲线、连点等形式表现高、低、长短。这种形式一般多用绘制的方法表现相对稳定不变的内容,也可用粘贴、钉、挂的手段表现可更换的 内容。课中右下角的小气球就是坐标表现式的变化形式,通过高低表示相应的进度。
二、图表的表现方法: 1.具象表现。
将生活中的形象经过归纳,提炼,变化成图案形象并赋予一定意趣。如课本中“我们爱学习”的图表,一只只小蜜蜂向一朵朵小花飞去,寓示出小学生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热爱学习,勤于学习。2.抽象表现。
这是一种以线条、色块的方式表示长短、高低起伏的进度状况,多用于工矿、企业的报表。
三、图表的制作方法: 1.绘画法。
用颜色、彩笔直接绘制出图形。这种方法适于表现较稳定的内容。2.剪刻法。
将设计好的图形剪刻下来,再通过粘贴等手段置于表中,这种方法适用于批量制作,重复使用,表现可更换的内容。
3.绘画、剪刻结合法。
为取得丰富的画面效果,有些图表可先绘制一个底纹,再用剪刻出的图形粘贴在画面之上。示范作品、彩纸、剪刀。教学目的:
了解图表的作用和意义等基本常识,学习图表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
四、小结:
选出构思巧、制作精的学生作业进行表扬并讲评。
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为学生学习制作图表而开设的设计课。
图表是生活中常见表格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将量化的内容以图形的方式显示出来,使枯燥的数量概念变得意趣化,使人一目了然。
学生们通过这一设计图表,增强了学生的设计意识,但是学生们的创作手法过于单一,还要进一步加强引导。
十七 民间艺术风筝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风筝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也是民问玩具,在河北流传相当广泛。基本结构是用细竹扎成骨架,糊上纸或丝织品并施彩绘而成。放风筝时可系上长线,利用风力放飞到空中,线的长短可控制其高 度。
风筝的种类极多,以硬翅风筝、拍子风筝、直串风筝、软翅风筝、筒形风筝及拆装风筝较为多见。各类中又有很多样式,禽、鸟、鱼、虫。人物等备种形象无所不有。
风筝起源较早,相传堤初箍倩曾制作风筝。最早的记载见于南北朝时期。曾做风筝传递书信。唐代以后演变为玩具。晚唐时期又在风筝上添加丝弦或竹笛,风人发声如筝,故名风筝。
师生共同欣赏各种造型的风筝作品。
二、小结:通过老师讲解和欣赏图片,同学们可以谈谈各类风筝的艺术特色。教学反思:
风筝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品,又深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河北的风筝多姿多彩、制作精致,每年立春前后,五彩缤纷的风筝便飘扬在城乡的上空。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风筝的认识种类和基本结构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我省传统的民间工艺品——风筝的设计、着色技巧。让学生对风筝有系统的认识。
第四篇:美术第三册第10课 画触觉 教案
第十课 画触觉
本课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体验到的一种生理感觉反应,让学生触摸各种不同材质的东西,然后把自己的感觉通过点、线条、色块画出来,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观。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触摸、尝试,体验到物体对人肌体的刺激而产生一种感知,这种感知通过线条、色点、色块、笔触表现出来。
2、初步体验感觉绘画,教学中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和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感受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感知绘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审美能力。教学难点:
然后通过灵活有趣的触觉尝试和体验手段,使学生的联想外现成感觉绘画。教学准备:
教具:各种感觉物、大师的抽象作品。
学具:各种表面不同质地的东西,作画材料及工具。教学过程: ——游戏、体验
1、把学生的眼睛蒙起来,进行“盲人摸物”游戏,让他们用手触摸不同的物体,如:冷热水、石块、抹布、塑料、沙子、胶水等,说出摸到物体产生的感觉,其他同学猜猜是什么物体。
2、下面同学也联想一下自己摸到这些物体时会有什么感觉。——尝试表现
1、让这几个进行过“摸物”游戏的同学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用点、线条、颜色去表现刚才摸过的物体给自己带来的感觉。
2、教师总结:直线表示坚硬、光滑;折线表示粗糙和刺手;波浪线表示柔软和流畅。颜色中蓝、绿可以表示冰凉;红、黄、橙表示温暖和滚烫;黄灰、红、蓝表示麻、软等感觉
——欣赏范作
1、教师出示大师的抽象作品,问学生你看到这些画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学生用语言描述。
2、大师用了什么样的色点、色块、线条,你喜欢这样的画法吗?还有更好的方法去表现吗?
——联想、表现
1、教师在黑板贴上几种实物,启发学生联想自己摸到这样的东西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尝试用色点、色块、线条画一画。
2、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不同质地的东西,互相摸一摸,说出自己的感受,再用自己喜欢的色点、色块、线条去表现。
——交流评价、小结
1、鼓励学生互相交换作业欣赏,请同座位评价一下你画的是什么触觉。推荐认为好看的作业,表现触觉清楚明显的作业上来向全班展示。
2、教师小结本课。
3、课外延伸:回家后触摸今天没有摸过的东西,把触摸后的感受画下来。
第五篇:小学第十册美术教案
课目 第1课家乡美
教学准备:
课前信息收集:以前见到的全国各个有特色的地方,用文字、速写、拍照、摄影等方式记录下来。或是在网上收索的资料。教学过程:
1.知识抢答:下面指的是哪些地方? a、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橘子洲)(橘子洲——长沙市区的湘江中心,是一个长约5公里的长岛,是长沙市的重要名胜。橘子洲的风景很不错,湘江从旁边缓缓流过,春天江鸥点点;夏秋林木葱茏;冬天又有潇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的景致可看。)b、书院大门上有一副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并被誉为 全国四大书院之首。(岳麓书院)
c、开县的古刹寺庙(大觉寺、南雅大佛)d、开县第一泉。(温汤井)
e、开县最大的公园。(盛山公园)2.交流感受:
a、欣赏《魅力开县》中介绍开县的片段。
b、家乡开县发生了什么变化?
c、你喜欢的家乡美景是什么?都有哪些特点?
3.教师小结:开县这几年变化可真大,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管是朴素的农家小院还是城市的璀璨华灯,它都是美的!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热爱家乡就是热爱祖国。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是怎样表现家乡的。学生开展讨论和评价,教师总结:
a、构图的处理。(前主后次,前实后虚,前大、多,后小、少)b、特定的内容。(房屋、街道、田野、树木等)
c、内容的取舍。(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抓住景物特征)(2).师生总结作画方法和步骤,提出作画要求:
a、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和景物,将家乡的主要特点表现出来,不必完全写实。
b、注意有主次,有取舍,注意构图的完整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家乡的景色特点。
c、绘画工具不限。
创 作:
选择最富有表现力的工具作画,把家乡最美的景色画出来。教师巡回指导,课件播放音乐《谁不说俺家乡好》
评价:
表扬作画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并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其作品。
拓展:
课后通过网络、书籍或民间搜集有关家乡各方面文化的资料(传说、民歌、戏曲、特产等)。
课目 第2课逛大街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教师设置一个“猜猜看”的游戏环节,逐一出示四张范画。
(1)立式广告牌的几何形。
(2)平面的立式广告牌。
(3)立体的立式广告牌。(4)添画了细节的立式广告牌。最后出示这张立式广告牌的摄影照片。
2.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从平面到立体,从简略到细节的过程。
二、师生交流:
师生之间交流所见街边的小设施。在记忆和叙说中唤起学生对美丽街市的留恋,以及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
1.分小组欣赏各自带来的街边小设施的图片(教师也可以为学生预备几张)。能说出它们的出处及造型可爱之处。
2.说一说所带来的图片哪一张你认为最难画?难在哪里? 3.学生互相交流,再师生交流。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1.提出作业要求。
(1)根据拍摄的照片或自己的记忆,画一画街头的小设施,要求用线流畅,具有一定的立体感并能进行一些细节描绘,可以适当地填上一些色彩。
(2)作业完成后沿轮廓剪下来贴在作业展示板上。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四、评议作业
五、小节全课
用线描的形式画一条宽阔的大街,让学生把所画的小设施贴在合适的地方。
(1)说一说哪一段街道“设施”最完善。
(2)看一看这条“大街”,你有什么感受?还可以增添什么设施?使之更具人文性。
课目 第3课聪明的机器人
教学过程
一:动画欣赏认识机器人
1.欣赏机器人动画和影像片断。
2.引导提问:你了解机器人吗?你是从哪里了解到机器人的有关信息的?学生自由交流,谈论机器人。
3.认识机器人:你认为机器人是什么呢?是人吗?是机器怎么又叫机器人呢?我们给它取名机器人,并不是因为它像人的样子,而是因为它具有与人相似的智能水平和一定的思维能力,并且具有在人类不可接触的环境中进行工作活动的特殊功能。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惊讶机器人的聪明程度。
板书课题:聪明的机器人。
课件出示:机器人动画和影像片断。
二:结构、尝试训练
1.了解机器人的作用。引导思考:机器人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们来看一看机器人的类型有哪些,分别都能做什么。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机器人的类型不同,它的作用也就不同。
2.认识机械手的造型特征。一般讲的工业机器人,就是机械手臂,代替人类进行一些特殊性工种的工作,根据你看到的这些机械手图片,说一说机械手臂的外形特点。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机器人的手一般由方形的手掌和节状的手指组成。教师介绍北京航守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研究与开发的“多指灵巧手”。
3.自主尝试机械形体画法。看书分析机械形体是怎么画的,试一试螺丝帽的立体形的画法。
学生尝试练习,展示作业,教师反馈,进行技法指导。
课件出示:机器人的分类图片。
课件出示:机械手的图片。三:创意设计
1.机械手功能探讨。你准备设计一个具备什么样功能的机械手?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2.提出活动:参照资料或展开想像.用线描的方法设计一只机械手。注意将关节的连接部分交待清楚,画出机械手的立体形效果。
3.学生作业。
师示创意
学生自评,将设计意图和机械手的功能进行设计发表。
学生习作
课目 第4课欢乐陶吧
教学过程: 说陶
1.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
2.学生讲述知道的陶文化。媒体展示陶文化
赏 陶
1.欣赏彩陶文化:
(1)半坡型
(2)庙底沟型
(3)马家窑型
(4)半山型、马厂型
2.欣赏黑陶文化特点:黑、薄、光。
3.彩陶文化运用的艺术法则。
4.欣赏现当代陶文化。
媒体出示彩陶图片,介绍认识各时期彩陶的特点和风格。
媒体出示黑陶图片
媒体展示各种式样的彩陶作品媒体展示现当代陶艺作品
玩 陶
1.提问: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 2.这一件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你感觉怎样。
3.A、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 B、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 C、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
4.搓泥条应该怎样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5.怎样才能使泥板拼接的作品变得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 6.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
7.以下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装饰的手法,你能说说吗? 8.欣赏学生作品。
用 陶
老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课目 第 5 课同一幅画
教学过程: 欣赏讨论 .欣赏《向日葵》。.引导提问:你见过这幅画吗 ? 对同一幅画你们的感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 学生组内交流、讨论。认识色彩是绘画的语言.色彩是相同的。.导出新课,板书课题:同一幅画。课件出示:凡?高的《向日葵》。
探索体验 .引导思考:这幅画主要有哪些颜色 ?(1)观察与识色。
(2)提问。.探索调色方法:这些颜色是怎么样调配出来的呢 ?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体验 l :根据教材提示,用大红与柠檬黄进行调和,把产生的橙色与同桌的比一比,色彩效果是否一样 ? 为什么 ?
课件出示:从画面提取出的颜色排列。
课件出示:调色的色彩效果图。
小结:两种颜色相调和,颜色分量的不同使色彩效果产生变化,一般朝分量多的颜色方面倾斜,所以调色时应先看准色彩的倾向性。
体验 2 :在一种颜色中调入白色或黑色,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
小结:通过这一方法可使色彩发生深浅变化,这又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这样就可以调出许多丰富的颜色了。
体验 3 :任意找一种《向日葵》这幅画的颜色,尝试调配一下,是否很接近? 学生自由交流。
体验 4 :从教材右页马赛克效果的《向日葵》画中取一方格(G5),这一格是由 24 个小块组成的,将它们分解开,与色谱中颜色相对比。我们一起调出这些颜色并涂画在纸上。
师生合作,共同探讨。
分工合作
我们可以将这幅画分解成许多小色块,近看是些颜色。但远一点或眯眼看,向日葵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全班每个同学画其中的一部分,然后组合,可拼成一幅有丰富色彩的《向日葵》。.画格。.选择与分工。将横排 A — J 与竖排 l 一 5 交*组成编号,如 Al、A2 „„ J4、J5,选择你喜欢的一块。分工要有协调,别人已选的不能重复。教师调控方格被选情况。.临摹涂色。按小格的颜色来调色、涂色,涂色不能出格.相同的颜色可以一次涂完。.提出要求,巡视指导。课件出示:马赛克效果的向日葵》。
选择方式与临摹要求。
组合展示 .让学生按底纸上的格子,找准坐标贴上自己的那一部分。.引导学生眯眼看看,欣赏评述全班同学集体组合画出的作品。学生集体组成一幅大画习作。
教学拓展 色彩是绘画的语言之一,研究色彩,表现五彩的世界是画家特别关注的,像修拉的点彩作品就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建议同学们也去试试,你会有更多创造性的发现。课件出示:修拉的点彩作品。
课目 第 6 课团扇
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感受中华民族古老的扇文化 1 .教师演示课件。.学生欣赏有关团扇的古诗、古画及相关介绍。.教师板书课题。多媒体:古诗、古画欣赏。
讨论交流,了解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提出活动要求:分组交流团扇的资料,并思考团扇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分组交流学习,教师参与。.继续演示课件,介绍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讨论分析,感受扇面画的形式美感
楼主 发表于 2009-03-13 13:09:20 引用 1 楼 1 .继续演示课件,提出活动要求:(1)分组,每组重点讨论教材中的一件团扇作品。(2)从扇面画的作者、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根据不同的扇面画可以有所侧重。2 .学生分组讨....继续演示课件,提出活动要求:
(1)分组,每组重点讨论教材中的一件团扇作品。
(2)从扇面画的作者、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根据不同的扇面画可以有所侧重。.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每组选派代表上台评述。.教师鼓励学生,并与学生交流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制作团扇,根据扇面的形状合理安排画面.指导学生剪出团扇的形状。.观察教材小训练中的两个扇面,说说哪个扇面更美 ? 为什么 ?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前者更美,因为蝴蝶图案的大小、布局更适合于扇面的形状。.引导学生根据扇面的形状安排画面。
教学评价与延伸 .展示作品,自由欣赏,自由交流。.自评、互评。.多媒体欣赏折扇的扇面画。
课目 第 7 课我的藏书票
教学过程: 感受与欣赏 .提问:你最喜欢看的是什么书 ? 对你最喜爱的书你用什么办法来保护它 ? 你有没有想过给你喜爱的书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标志 ?
概念:藏书票作为书籍收藏者的藏书标志,贴在书籍扉页上,通常是小幅版画形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艺术性和装饰性,增添了书的珍贵和美感。其作用如同中国传统的藏书印章,有“纸上宝石”、“版画珍珠”之誉。.在解释藏书票概念的同时给学生播放一些藏书票的欣赏图片,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藏书票图形。
交流与探讨 .同学们看了这么多的藏书票,你认为一张小小的藏书票有什么作用 ?
作用:是夹(或贴)在珍藏的书籍里的小纸片,既是书主人的凭据,也是对书本的美化,它体现出藏书者的性格修养与审美品位。.这些藏书票上面的图形与生活中见到的形象有什么差别 ?
区别:藏书票上面的图形概括、简洁、单纯,构图灵活多变,是藏书者审美趣味的综合体现。3、通过以上观察与学习,你认为藏书票有哪些特点 ?
特点:藏书票大小不超过一个手掌,正面一般由图画与字母构成。.作用.区别.特点
课目 第 8 课大地飞虹
教学过程: 立交桥欣赏
1.欣赏桥:水面有桥,沟通隔水两岸;陆地有桥,连接四面八方的立交桥,方便了往来,繁荣了经济,也可沟通心灵。.揭示课题:立交桥。
立交桥分析.提问:
(1)你能想像一下,在城市中建造一座立交桥需要什么条件吗 ?(2)你还能想像一下,真正建造一座立交桥需要做些什么吗 ? 2 .图片欣赏:立交桥的种类:
一、跨线桥;
二、地道桥。.欣赏跨线桥,提问:你能将这座跨线桥用绳线表现出来吗 ? 4.本地交通现状提供设计指导
(1).我县交通拥挤,是交通事故高发地段„„
(2)。此地设计一架立交桥,舒缓其交通压力吗 ? 你们能尝试先用手中的绳线来设计吗 ? 5.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立交桥
提出要求:将用绳线设计的立交桥雏形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课目 第 9 课编花篮
教学过程:
交流信息、主动学习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插花资料,在课堂上采取各组之间相互问答的方式进行交流,激发学习兴趣。.简要了解插花艺术的历史和种类。多媒体呈现学生收集的资料和教师准备的资料。
命名游戏、感知归纳 .欣赏一组插花作品,感悟花的语言。在欣赏过程中:
(1)比较插花作品中的花器,了解到花器有深浅之分。
(2)比较插花作品中的花枝的整体造型,了解到插花造型有直立式和横卧式的区别。
(3)了解到花和花篮之间的不同色彩搭配能营造不同氛围。.学生讨论,根据花的数量、色彩、疏密、姿态等变化给作品命名,赋予插花以生命色彩。课件展示插花作品。
演示观摩、拓展思维 .出示一个深度适中的花篮和一束花,请学生上台试摆造型。
(1)花束首先以未经造型的形象出现,和刚才欣赏的插花作品形成视觉反差,使学生产生动手欲望。
(2)请学生上台试摆各种造型。
(3)试摆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花泥的妙用,并启发学生寻找其他能固定花枝的替代材料。
教师小结:每枝花的高低错落、疏密、斜正、俯仰姿态都会产生不同的韵律变化。.出示一个矮花篮,请学生上台试摆各种造型。(1)用花泥等材料固定花枝,做出直立造型的插花作品。
(2)用花泥等材料固定花枝,做出横卧造型的插花作品。
(3)先将花枝包装成束,再和花篮组合造型。问:“还有其他方法吗 ? ”
教师小结:花篮的形状特点各异,插花的方式也有相应变化。.小组内讨论交流,根据各自所带花篮的结构和特点,适合设计哪种造型,选择哪种花材 ? 课件展示同一组花篮和花枝的各种造型。合课件观看相应的插花步骤图。
展示更多的插花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表现.提出作业要求:
(1)选择合适的花材,制作 1 — 2 个造型独特的插花作品。小组内材料可以共享。
(2)固定花枝的方法可以自由选择,但是要注意巧妙地隐藏花泥,尽量不要让花泥裸露出来,影响整体的美感。.小组合作利用材料,学生自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用相机拍下优秀作品。
师生共评、展示个性 .请摆出生动造型的同学上台展示作品,并向同学们讲述创意。.师生共同评议优秀作品,选出最优秀的作品美化教室。
课目 第10课生命的甘露
教学过程: 情境导人
1.教师设问:同学们,下雨是自然现象,你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喜欢下雨?描述一下雨天上学的情景好吗?(学生发言描述之后看影像)2.看下雨的影像。
3.小结:烟雨朦胧,湿漉漉,空气清新,到处像洗过一样很漂亮。
深人理解
1.下雨天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景物、人物)
2.你注意到雨点落下来时是什么样子?(在空中、在地上)3.下雨时你是什么心情?有什么感觉?(喜欢、不喜欢)
学生回答后小结:大家说得很好。下雨了,雨点从天上争先恐后往下落,风把雨点吹得往一边斜,所以,人们打伞总要斜一点。
有时雨越下越大,好像一串串银珠从天上掉下来,雨水把地面淋得透湿。人们打着伞、穿着雨鞋、披着雨衣,在路上匆匆忙忙地走着。当乌云密布时,大地变得阴暗,景物也失去了光彩。每当下雨了,很多同学就有一种好奇、兴奋的心情,有的还喜欢在雨中行走玩耍。大人们也不例外,在炎热的夏天,若是下一场大雨,人们会觉得非常舒畅。美国影片《雨中情》中的男主角在雨中手舞足蹈,表现出兴高采烈的情绪。雨,原来也是欢快的。
教师:怎样画雨景呢?请大家把课本翻开。(画雨的小训练)雨景的照片和电视、电影中有关雨景的片断。方法指导
1.介绍画雨的表现方法:勾法、刷法、刮法、蜡笔水彩法。
2.教师着重介绍蜡笔水彩法。示范并讲解:
(1)先画好雨中的人物、景物;
(2)用浅色蜡笔点线画雨,注意用线;
(3)最后用重色水彩(如:紫灰色、蓝色、深绿等)涂画天空地面和空白处。乌云、闪电、树、飘落的雨点、人们打着伞在雨中行走,还有映在水中的影子等等的表现,使画面线条模糊,给人感觉好像是画中景物被风吹得在动。同学们可以想一想自己的方法。
作业观摩
1.教材上的三幅学生作业,内容情景不尽相同,工具材料各不相同,表现形式方法也不相同,但都是非常优秀的作业。
2.本校同年级学生的优秀作业若干。作具体的情景与形式美评价分析。
自由表现
1.布置学生作业:画一幅雨中行或雨中景的画。
2.学生动手作业。
3.教师巡视、协助、提示。
提示:把雨天见到的印象最深的场面画下来。表现雨不一定就是画雨,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动态、衣物在雨中的形态等来表现雨;雨点不像雪花,要注意用线。有些颜色调不出,如蓝黑色、蓝灰色、蓝紫色等,教师可趁机把方法告诉给学生。放音乐《雨中即景》
教学总结
1.作业完成情况的简要评价。
2.课堂学习态度的评价。
3.未完成的作业的后续安排。
课目 第11课飞天畅想
教学过程: 引入
1.课件展示充满无穷无尽奥秘的太空
2.教师小结:宇宙大得难以想像,它充满无穷无尽奥秘,人类几千年来不断地对太空进行探索,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天文学家,近几十年来,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发射了许多探测器,去探索无边无际的太空世界,今天我们也一起去太空看看。(揭示课题).课件出示神奇美丽的太空,然后出示课题。
交流
1.游太空前的准备——资料交流,参观了解。
(1)资料收集:课前搜集航天发射中心、火箭、飞船、卫星、探测器等有关太空的资料和图片。
(2)讨论怎样游太空。e突出“游”的方法)a、坐上各种飞行器。
b、穿上太空服。(因为没有地球的吸引力,没有氧气,在太空中会飘来飘去)(3)去航天发射中心。(分组交流资料——教师总结)
a、了解航天发射中心。我国有三个航天中心,分别是甘肃省酒泉发射中心、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航天发射中心。(课件展示图片)航天发射中心是发射卫星、探测器、飞船等。
b、了解长征系列火箭。(出示长征系列火箭图片)
c、了解“神舟”号系列飞船和各种卫星、探测器。(出示图片)卫星、飞船、探测器等是靠火箭装载飞进太空的。
d、观看“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发射遨游太空的精彩片段。
2.乘坐飞船游太空——指导构思,引发奇想。
(1)一乘坐“神舟”六号飞船游太空(播放音乐和游太空录像)
(2)说说在太空见到什么?提示:五颜六色的星星,各种人造卫星,无边无际的宇宙,美丽的城市,和地球一样有各种生命,可爱的外星动物,儿童乐园,高速公路„„
(3)说说在太空出现什么情况?(没有大气,会失重,课件出示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失重的各种不同动态和在睡眠、饮食时失重的有趣状况)3.画太空——欣赏作品,评价学习。
(1)课件展示多幅学生作品。
(2)说说这些小朋友是怎样画的、怎样想的。1.课件展示我国三个航天中心的图片。
2.课件展示长征系列火箭图片。
3.课件展示各种飞船、卫星、探测器图片。
4.播放“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发射、邀游太空的精彩片段。
5.课件出示一艘宇宙飞船慢慢升空,在美妙的音乐中游览神奇美丽的太空。
6.课件出示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失重的各种不同动态和在睡眠、饮食时失重的有趣状况。
7.展示学生作品。
创作
大胆设计造型独特的航天飞行器、奇异的外星人和壮观的太空城市,描绘出一幅未来人类在神秘太空世界进行探索、旅行的图片。教师巡回指导。课件播放音乐。
(1)先画好雨中的人物、景物;
(2)用浅色蜡笔点线画雨,注意用线;
(3)最后用重色水彩(如:紫灰色、蓝色、深绿等)涂画天空地面和空白处。乌云、闪电、树、飘落的雨点、人们打着伞在雨中行走,还有映在水中的影子等等的表现,使画面线条模糊,给人感觉好像是画中景物被风吹得在动。同学们可以想一想自己的方法。
作业观摩
1.教材上的三幅学生作业,内容情景不尽相同,工具材料各不相同,表现形式方法也不相同,但都是非常优秀的作业。
2.本校同年级学生的优秀作业若干。作具体的情景与形式美评价分析。
自由表现
1.布置学生作业:画一幅雨中行或雨中景的画。
2.学生动手作业。
3.教师巡视、协助、提示。
提示:把雨天见到的印象最深的场面画下来。表现雨不一定就是画雨,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动态、衣物在雨中的形态等来表现雨;雨点不像雪花,要注意用线。有些颜色调不出,如蓝黑色、蓝灰色、蓝紫色等,教师可趁机把方法告诉给学生。放音乐《雨中即景》
教学总结
1.作业完成情况的简要评价。
2.课堂学习态度的评价。
3.未完成的作业的后续安排。
课目 第11课飞天畅想
教学过程: 引入
1.课件展示充满无穷无尽奥秘的太空
2.教师小结:宇宙大得难以想像,它充满无穷无尽奥秘,人类几千年来不断地对太空进行探索,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天文学家,近几十年来,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发射了许多探测器,去探索无边无际的太空世界,今天我们也一起去太空看看。(揭示课题).课件出示神奇美丽的太空,然后出示课题。
交流
1.游太空前的准备——资料交流,参观了解。
(1)资料收集:课前搜集航天发射中心、火箭、飞船、卫星、探测器等有关太空的资料和图片。(2)讨论怎样游太空。e突出“游”的方法)a、坐上各种飞行器。
b、穿上太空服。(因为没有地球的吸引力,没有氧气,在太空中会飘来飘去)(3)去航天发射中心。(分组交流资料——教师总结)
a、了解航天发射中心。我国有三个航天中心,分别是甘肃省酒泉发射中心、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航天发射中心。(课件展示图片)航天发射中心是发射卫星、探测器、飞船等。
b、了解长征系列火箭。(出示长征系列火箭图片)
c、了解“神舟”号系列飞船和各种卫星、探测器。(出示图片)卫星、飞船、探测器等是靠火箭装载飞进太空的。
d、观看“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发射遨游太空的精彩片段。
2.乘坐飞船游太空——指导构思,引发奇想。
(1)一乘坐“神舟”六号飞船游太空(播放音乐和游太空录像)
(2)说说在太空见到什么?提示:五颜六色的星星,各种人造卫星,无边无际的宇宙,美丽的城市,和地球一样有各种生命,可爱的外星动物,儿童乐园,高速公路„„
(3)说说在太空出现什么情况?(没有大气,会失重,课件出示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失重的各种不同动态和在睡眠、饮食时失重的有趣状况)3.画太空——欣赏作品,评价学习。
(1)课件展示多幅学生作品。
(2)说说这些小朋友是怎样画的、怎样想的。1.课件展示我国三个航天中心的图片。
2.课件展示长征系列火箭图片。
3.课件展示各种飞船、卫星、探测器图片。
4.播放“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发射、邀游太空的精彩片段。
5.课件出示一艘宇宙飞船慢慢升空,在美妙的音乐中游览神奇美丽的太空。
6.课件出示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失重的各种不同动态和在睡眠、饮食时失重的有趣状况。
7.展示学生作品。
创作
大胆设计造型独特的航天飞行器、奇异的外星人和壮观的太空城市,描绘出一幅未来人类在神秘太空世界进行探索、旅行的图片。教师巡回指导。课件播放音乐。
评价
表扬想像奇特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并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其作品。
拓展
了解卫星是怎样传送电视节目的——外国的新闻内容就是通过卫星传播过来的。天气变化情况是通过卫星来观察云层而得知的。
课目 第12课我们去旅行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
1.教师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旅行笑话,说明旅行前物质准备的重要性。
2.学生说说自己最希望到哪里去旅游。
3.细心思考出行前的物质准备。根据当地的天气、地理环境、自己的生活需要进行准备(例女百:路线图、备忘录、衣服、雨伞、洗漱用品、零食、药品、钱、照相机等)。展示要准备的物品
观赏背包
1.出示背包,引导观察、思考:(1)旅行使用的包应该有哪些功能、样式?
(2)这些产品的结构、材质、构成、各部分的比例是怎样的? 2.了解背包的结构。
(1)背包的结构:圆柱体、圆球体、立方体、三角锥体。
(2)构成:功能袋、背带、拉链、装饰图案。
(3)材质:皮革、帆布、尼龙布料、普通布料。
(4)样式:手提、肩挂、背负、一个功能袋、多个功能袋组合、附件、纽扣。展示不同种类的包
1.旅行包
2.会议、公务包
3.购物的手袋
4.时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