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法治的思想带入课堂
把法治的思想带入课堂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于10月20日在京召开,这次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的问题,受到了公众广泛的关注。作为一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师,对此次会议尤为关注。
我们思想政治课教研部也针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展了深入的学习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科学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开启了新的改革窗口,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在中国大地上进行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五位一体“的改革设计,是众多亮点中最大的亮点。这与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形成了相互支撑的关系,释放了强烈的改革信号。
《决定》分为七大部分。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总目标、总原则和指导思想下,《决定》从法治的基本格局出发,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行了分述和部署,最后专门阐述了“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两个重要主题。从内在逻辑上看,《决定》展现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是一份涵盖了目标、原则、方法、改革路径、具体任务的纲领性文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里程碑。
我们现在正处于发展的新阶段,社会精神层面,法治日渐成为共同的核心价值;人民物质层面,法治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保驾护航乃是热切期盼。从发展阶段和实际看,这一期盼已经成为一个焦点。
这两年,中央对老虎苍蝇一起打,让一批大贪小蛀们落马,人民群众拍手称快。原因就在于,这些蛀虫们在吞噬人民的血汗财富。在那些有利益的地方,权力都在染指;有资源的地方,权力都在伸手。一些人因此而大贪大吞,肆无忌惮。因此,打掉腐败分子的嚣张气焰,把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里,才会确保人民的果实落到人民的手里。
也必须看到,人民要能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路障不少。一个关键方面就是体制机制障碍。这些障碍,并不仅是因为滋生腐败,更可能是因其制约而导致社会失去活力,导致发展成果被沙漏。因此,改革是必须推进的主旨。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改革的红利效应开始显现。要把改革顺利推进下去,就需要法治划定保障轨道、堵住各种吞噬改革成果的跑冒滴漏。习近平明确提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让百姓看到了法治的力量和前景,更让人们期待四中全会在改革方面烹饪的法治大餐。《决定》将为国家治理领域带来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保障。四中全会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而《决定》则是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层呼应,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逻辑延伸。它对法治建设和法治领域改革的部署,规模之大、动员之广、理论创新之多、改革路径之清晰、具体任务之明确,前所未有。其中所包含的众多制度创新和司法改革措施,说明中国的法治建设实践已经在普法、知法、懂法等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跃升到更加具体的机制体制层面、操作层面。因此,《决定》不仅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框架和路线图,而且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固的支点和坚实的保障。
通过学习,看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把教育工作提到了更高一个高度,让我把教育工作做好的信心百倍增加。为了贯彻学习好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我作以下表态:
1、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要以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结合本学科实际,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以饱满的热情将学习精神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次教研活动和每一次主题教育中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于学生。
2、本学期后期的政治学习内容重点是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好,落实好。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与职业道德观,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以实际行动提高教学质量。
3、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将来都从事与铁路相关的工作,在他们身上的责任相当巨大。我会在认真学习《决定》的基础上,把《决定》的思想带进课堂,与学生们一起学习、探讨法治相关问题,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知法、守法的公民,鼓励学生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第二篇:教育故事案例把微笑带入课堂
教育故事案例把微笑带入课堂
我今年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说实在的,自己已经有十几年没教六年级了,真的担心教不好六年级的课了。当时这两个班的英语成绩很差,每个班及格的人数寥寥无。学生基础差,厌恶英语,因而上课不爱听讲,或搞小动作,或睡眼惺忪,导致我每节课都完不成任务。刚开始,我还信心十足,以为凭借我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和风趣激励的谈吐,能够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可一个月过去了,情况没有任何改变。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一个班里的课代表的话触动了我。有一天,我刚上完课走出教室,班上的刘欣同学就跟了出来,他低着头,胆怯的对我说:“老师,您以后可不可以不提问我?”我说:“为什么呀?”他就小声地说:“因为我害怕您的眼神,每当我答错题的时候,虽然您嘴上不说我什么,但您的眼神和严肃的面部表情在批评我。”
此时我震惊了,我一直以为对学生只要口头上多表扬,笔头上多鼓励,便能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然而事实证明我错了,我陷入了深思。对了,微笑是人类最美丽、最友善的语言,那就让我用微笑去唤醒学生们沉寂的心灵吧。于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每天都是满面春风的走进教室,用最亲切的眼神面对学生,而学生们也慢慢的被我感染,脸上有了笑意,尤其是原来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也勇敢地加入进来,有了学习的勇气和动力,课堂上的气氛渐渐的活泼起来。仅仅一个学期,这两个班的英语成绩就赶超了其他班。
或许,正是我的眼神中流动着鼓励和肯定,像一股股暖流温暖着他们自卑和沮丧的心,他们就是从我的眼神中得到了前进的信心和力量,一步一步走到现在。
如今,他们不再是以前的“弼马温”了,曾经有学生和我说:“我最喜欢上英语了,因为从您的课堂上能找的公平,我最讨厌老师偏袒成绩好的学生,因为讨厌老师,导致我很厌学。只有您公正无私的心底,像一方明朗的天空,清澈,洁净,透明,从您的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是种公正的力量,使我的心也变得明朗起来。您的眼神在严肃中传递着爱意;在安静中透着温和;你的眼神就是一条汩汩流淌的河流,在不断的荡涤着人的心灵。”
我想,只要我们有一个满浸着人间爱的灵魂,我们就能传递给学生最美的眼神,这样的人,才会生长出最人性的枝蔓,才会漫溢出爱的芳香。记住,进入课堂之前一定要带着微笑进入啊!!
第三篇:三次采油把油田开发技术带入新阶段
三次采油把油田开发技术带入新阶段
三次采油技术是继依靠地壳原始压力和注水驱油技术两种开采方法之后,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把地下剩余的石油继续进行开采,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大庆油田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研发三次采油技术,至今已有40年历史。1972年,三次采油技术在该公司第一次走出实验室被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采收率5.1个百分点,注入每吨聚合物增产原油153吨。截至2006年9月25日,大庆油田依靠自主创新,采用世界领先的三次采油技术累计产油突破1亿吨,成为世界最大的三次采油技术研发、生产基地。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主要产油国竞相研究以化学驱油为主要手段的三次采油技术,但目前该技术在这些国家尚未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对于石油资源仍相对紧张的我国而言,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中,有近100亿吨产量需要采用先进的三次采油技术才能开采出来。
三次采油技术是继依靠地壳原始压力和注水驱油技术两种开采方法之后,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把地下剩余的石油继续进行开采,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据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有关专家介绍,一般来说,受复杂的地质条件限制,油田开发按传统的自喷、水驱技术,只能分别采出地下石油储量的20%和15%,剩余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三次采油对延长油田寿命具有革命性作用
石油供给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土石油供给在这些组成部分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石油企业多数面临中后期开采,三次采油技术成为保障产量的关键,继而成为经济、社会和环境共同关注的领域。
我国石油科技部门和国家有关科研院所自1982年以来联合组织科技攻关,开展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和多元泡沫驱等三次采油技术研究,目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最先进的聚合物驱油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规模堪称世界之最,并在聚合物驱油配套工程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继注水驱油后又开采出石油储量的20%。目前,我国的胜利、大港等主力油田,也相继开始了三次采油技术的试验和应用,三次采油正在逐步把油田开发技术带入新阶段。
1999年,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产量达826.97万吨,占该油田总产量的15.17%。目前,大庆油田正在加快聚合物驱的推广应用步伐,已建成了近百座聚合物配制站、注入站和千余口注入井、采出井,加大了聚合物驱油试验区块,驱油效果日趋明显,经过10年左右的化学驱油科技攻关和工业应用,不论规模上、年增油量和技术配套上,均走在世界前列。
大庆油田有关负责人说,近40多年来,大庆油田在采油技术的研发上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油田先后获各级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奖励80多项。“特别是三次采油及配套技术使主力油田采收率提高到50%以上,在世界范围内成为领军者,为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胜利油田从1992年10月开始在孤岛油田中一区Ng3开展聚合物驱先导试验,掀开了中国石化三次采油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序幕。至2006年底,中国石化实施三次采油化学驱项目47个,覆盖储量37385万吨。
2007年7月中旬,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苏树林到胜利油田调研时明确指出,胜利油田“要在继续搞好聚合物驱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以三次采油为重点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力度,让三次采油在‘油气硬稳定’中发挥革命性的作用”。
油价是对三次采油技术发展最为敏感的问题
经济有效地提高油气采收率是油气资源开发的永恒目标,然而如何有效地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来提高采收率是有待不断研究的课题,也是当前各国政府及石油公司关注的问题。
三次采油是一个投资大、成本高、风险大、见效慢的采油方法,其方法不同,风险程度也不同,因此,油价是对三次采油技术发展最为敏感的问题。
1976年,阿拉伯石油禁运使油价大涨,美国政府为保障国内供应,极力鼓励三次采油,使三次采油迅速发展,三次采油项目数在1986年达到高峰。从1986年以后油价开始下跌,三次采油项目也在逐步萎缩。
目前,国际油价仍然处于高位。我国由于陆相油藏地质复杂,注水采收率总体上偏低,依靠目前已有的技术,平均注水采收率只有32.2%,还有约2/3的原油滞留在地下采不出来。因此,除了采用各种改善注水技术来提高注水采收率以外,还需要继续研究和不断应用三次采油新技术。
地质、油藏工程研究是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关键
三次采油是极其复杂的采油方法,它需要化学家、地质学家、油藏工程师、测井、数值模拟等各方面专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现在许多矿场试验之所以失败,有许多主要是对地下地质情况认识不清。因此,地质、油藏工程、数值模拟以及测井、试井等监测手段的联合研究非常重要。
我国大多数老油田储层具有砂泥岩互层的特点,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呈“高度分散、相对富集”状态,在老区高含水后期,通过利用具有广泛空间采样特性的地震资料,以井震综合研究为特色,实现高精度井间储层预测,通过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的定量分析,开展剩余油分布预测研究,可有效提高剩余油预测精度,便于三次采油工作的开展。
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油藏描述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因此国外许多石油公司一直把油藏描述作为科学研究的重点,从而更加准确地揭示剩余油的空间分布规律,为三次采油服务。
有关业内人士表示,除地质、油藏工程研究和油价对三次采油技术发展有影响外,地质特点是选择三次采油方法的基础,物料来源决定三次采油技术发展的方向。同时,国家鼓励政策是促进三次采油工作发展的保证。油田企业需要针对自身的特点,考虑油价、地质特征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发展改善注水和三次采油技术,努力实现经济有效提高油气采收率这一目标。(张晓波)
第四篇:把最真实的生活带入语文课堂
把最真实的生活带入语文课堂
内容提要:紧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与推进,其基本理念在教学改革中得到越来越鲜明的彰显,怎样引领学生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快、有激情有意义的学习呢?抓住语文和真实生活的契合点导入新课,把最真实的生活带入语文课堂,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就是朝这个方向的努力尝试。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最真实的生活化 语文趣味性 学习积极性 主动性
语文本身内容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古到今,不受时间限制;从国内到国外,不受地域约束;既有浓郁的亲情,又有纯美的风光,富于生活气息,具有时代风貌。可以这样说,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真实,教语文就是教生活,本着这样的想法,我一直努力将语文教学和最为真实的生活相融合。以下就是我个人的几点体会:
第一,教师应抓住语文和真实生活的契合点导入新课
语文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上,课堂之外更有广阔的语文天地:墙上的海报,报纸上的广告,电视上的新闻,营业员得体的话语,歌唱家动听的歌词,老太太追忆往事时的语调„„,无不给人丰富的语文营养。因此教师应抓住语文和真实生活的契合点导入新课,这样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接近,有利于将学生的心从课下玩的状态中吸引到课堂上。导入新课是组织语文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犹如一篇杰作的序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能先声夺人,扣住学生心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常情况下,我根据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导入语。
首先可用生活中饱含深情的歌词。好歌词犹如浓缩的现代诗歌,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也接近学生内心,深受他们欢迎,这么好的素材,我们教师何乐而不用呢?例如,我在讲《背影》时说道:“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同学们听着这朴实无华的语言你在想些什么?当你想起父亲的那一刻是否也曾定格在某一件事上呢?散文家朱自清对父亲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好,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背影》。”
其次,可结合师生的共同的生活经历设计别致新颖的导入,上《你一定会听见》一课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我告诉学生,“同学们,我们班上一节语文课在这次是教学大检查中被评为了优秀课。”学生热烈鼓掌。我继续说:“为了庆祝我们的成功,老师决定用作道具的酸酸糖分给大家吃。”学生喜出望外。我接着说:“因为数量有限,所以每位同学只能分到一颗。”学生颇感讶异与有趣。最后我说:“正因为只有一颗,所以更显其珍贵。所以老师要求同学们吃的时候仔细去体味,除了它的味道还有声音哦。”学生心神领会于是各组组长领了糖去,大家笑着分吃了。最后我让学生把刚才吃糖时的味道以及剥糖纸和吃糖时发出的声音,用语言把它描绘出来,再用笔写下来,你听见了什么吗,这样,自然而然的引出课题《你一定会听见》。
此外,还可通过讲故事、现场训练法、对联渗透法、想象法、表演法„„精心设计导入,使导入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导入语是课堂与课下较好衔接的重要环节,而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恰当引入就会使学生深深感到:噢,原来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呀!从而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让学生逐渐具备和生活对话的意识,使语文学习渐至佳境,这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
第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充分展示生活中的自己,实行“模糊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所谓“模糊教学”就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不唯“标准答案”是从。它和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是有本质区别的。它的出发点是由于语文的答案本身具有多元性,并无权威性,万不可限制学生的思维。恩格斯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激活学生的思维就找到了语文教学的真正源头。一个没有自己独特见解,随声附和之人,暴风雨来临时不过是个“海鸭”而已。只有有个性的人,才能发展成有创造性的人。那种把人生命的丰富性简单化、格式化的做法,只能造成精神和人格的缺失。为此,我们有责任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个性的人。
课堂上,同学们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能自圆其说者皆正确。例如课外补充讲《宋定伯捉鬼》时,我依照教参告知学生:“古人写作也有漏洞,若两人独立行走慢,‘共递相担’不是更慢吗?”不料,一位学生大胆举手反驳:“老师,我不这样认为,看,后文有一句‘略无重’,课下注释解释为‘完全没有重量’,既然如此,‘共递相担’岂不省一个人的力量?”顿时,班内掌声四起,我也笑了。这位学生不是很有头脑吗?讲完后,我又发问:“你们如何评价宋定伯和鬼,这两个人呢?”回答更令我惊诧不已:“我们喜欢鬼。鬼并不呆头呆脑,他很实在、很憨厚。而宋定伯却很阴险:他骗鬼、侮辱鬼、又卖鬼。这不正说明人心叵测吗?从这里我们得知:防人之心不可无。再说啦,老师您平时不总是教我们做人要诚实吗?你不觉得宋定伯不诚实?”
十二、三岁的孩子,不仅有自己的见解,还能回答得如此完整、漂亮,谁能不为之叫好呢?“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样有思想的孩子,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赞叹?难道我们还要因为服从教参、迷信权威之说而否定学生的回答、抹杀学生的个性吗?又例如:执教《伤仲永》,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围绕“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看法?”开放性话题进行讨论,学生发言的角度之多和观点之新让教师感到惊喜。有的同学从自己角度考虑,认为自己天赋不错,但还要后天努力。还有的学生批判方仲永的父亲认为他目光短浅,惟利是图。而一位同学的发言引起教师的关注,他说:“我认为在方仲永的变化中,作者王安石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课文第二段的第一句话‘余闻之也久’这句话清楚的说明作者王安石对于方仲永的情况非常了解,那么他为什么没有关心方仲永,也没有劝阻他的父亲,就这样看着一个天才少年消失了,所以我认为这其中也有王安石的责任。”教师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勤于思考,并号召同学们来评议这一观点。学生有的反驳,有的支持。经过一番讨论,集中问题是:王安石为什么没有去帮助方仲永?大家陷入沉思。最后,有一位同学找出了答案:王安石生于1021年,而《伤仲永》一文说的“明道中”即1032-1033年,仲永十二三岁,也就是说王安石见到仲永时,他自己也只有十二三岁,又如何去教育、指导方仲永呢?同学们豁然开朗。
如教《杨修之死》,就“曹操该不该杀杨修”这一论题学生又展开了辩论,在辩论中充分把握了曹操与杨修的性格特征。还有《最后一课》中关于谁是文章主要人物这一问题,也可让学生展开辩论。“在一种和谐、平等、自由的氛围中,让学生找回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态度,让他们在我的课堂里尽情地交流、探讨;尽情享受 思想碰撞时那美妙的火花。我想作为语文课堂,给学生的绝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立场;一种作为“受者”应该拥有的能力。”给学生一个快乐的生活空间,以一种博爱、宽容的心态来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无拘无束地展示生活中的自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和发明性,使他们的智力水平得到高度发展。
第三,让富有生活意识的训练走进语文课堂教学。
训练有助于学生加深记忆、巩固知识,它是巩固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不过应当注意的是不能把语文训练当作百科全书来对待,将一系列的知识点加以罗列,否则学生将会对语文训练产生厌烦。语文训练最好以竞赛、表演等富于乐趣的形式出现,使学生感觉好像就在参加电视节目中的知识竞赛,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掌握大量知识,将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
1、课堂表演。课文的精妙之处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加以直观理解,以加深认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编演课本剧。演课外补充文章《宋定伯捉鬼》时,学生主动一致地把教室的灯全熄了,制造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在这种情境下,由一胖学生扮演的“宋定伯”和一瘦学生扮演的“鬼”出场了。当轮到“鬼”背“宋定伯”时,他吃力而哆嗦地说道:“卿太重,将非鬼也。”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学生在《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等课本剧中的表演,惟妙惟肖,形象逼真,给师生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还有《蚊子和狮子》、《陈毅市长》等都可编演课本剧。片段表演。
语文课文中许多精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片段,也可让学生积极表演,激发兴趣。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朗读时的动作、神情、语调,《孔乙己》中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大钱”等片段,都可让学生仔细揣摩、表演,加深体会。
2、开展竞赛或游戏。通过竞赛或游戏,激发学生思维过程中的亢奋感,使其注意力更集中,聪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擂台赛。如教《羚羊木雕》一课,根据课文情节制有七张幻灯片,要求学生叙述画面的内容。男生与女生实行擂台赛。
接力赛。教语法中的词、短语、句子等知识都可采用这种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还可采用接力形式让学生背诵古诗等。
“抢凳子”游戏。教师设置七个问题让八个小组来抢答,即八个小组“抢”七条“凳子”。这样小组间能形成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发言的积极气氛。
3、让学生尝试当“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不妨将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尝试当“小老师”的滋味,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我常有意注错音、写错字等,请学生当小老师进行批改,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模拟教学。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了教育,获取了知识和体验,应通过实践来巩固加深,从而达到最佳效果。我教《土地的誓言》一课,便请学校一名园丁管理者来班上进行模拟答记者问,“小记者”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博采各科知识教学。语文是百科之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是互相吸收、互相促进的。在课堂教学中,如能使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则会使学生获得求知的快感,萌生学习的兴趣。如消息的六要素可归结为“五W一H”,即英语的“Who、When、Where、What、Why、How”等。还可博采数学、历史、音乐、美术等知识教学。
此外,教师幽默生动、情真意切的语言,迂回曲折、起伏有致的提问,严谨有序、新颖不凡的板书以及现代化教学媒体运用等手段,都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充满乐趣的竞赛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语文活动的生活气息使学生在乐中求学,正符合“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一理论,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第四,结合真实生活帮助学生在课堂上确立自己的理想。
多年来,学校教育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是等待加工的“产品”,施教者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调查询问他们的理想,答曰:“目前尚不明确”。社会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一个没有理想和目标的人,无异于一只无头苍蝇,你指望他将来会有何作为呢?长此以往,岂不悲哉?因此,课堂中渗透德育,还原于学生实际生活和成长的过程,让他们为今后做准备是必要的。
例如,授课课外补充文章《为学》时,可在学生表演完“穷富二和尚”的话剧后,试问学生富和尚失败的原因——空想不付诸行动,由这句话深入发问:“思考一下,你是‘空想’还是准备落实到行动上?如何实现?”然后,展开讨论,明确“事在人为”的道理,要求学生分析自身情况确立自己的目标,做行动上的巨人!又如 执教《伤仲永》时我问大家方仲永是一个很聪明很有天赋的孩子,可为什么到后来却一事无成呢?于是大家先是一阵沉默,接着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是他爸爸害的有的说是他的乡邻害的,最后大家经过讨论认为主要还是方仲永自己造成的,接着我又问那成为天才到底要具备怎样的条件呢?大家说要有天赋但也要努力,“天才”是由百分之九十的汗水加上百分之十的天赋造就的;联系自身他们得到的启发是学习上也要勤奋努力、不断进取,不能自以为聪明就懒惰不思进取。就这样学生们在课堂上自然而然的获得了学习态度的教育,而且效果尤佳。
理想智慧的形成就是学生不断“动脑筋”的内化的结果。其语文教材的一篇篇文章中都蕴藏着作者做人和作文的智慧,是一座座宝藏,而每一个学生的头脑,都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语文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发掘编者和作者的智慧并且联系生活,最终唤醒、激发学生的潜能,点燃他们头脑中智慧的星星之火。一位名人曾说过“理想是指引人生道路前进的灯塔,飞向胜利目标的翅膀,是点燃热情烈焰的火把。古往今来,是理想激起年轻人奋勇前行的精神。”人生犹如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人生的旅途上,有洁白芬芳的花,也有尖锐的刺,但只要一个人有了自己的理想,并决心去实现它时,就会荣辱不惊!因此联系最真实的生活对学生进行理想道德的教育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把最真实的生活带入语文课堂,这样有利于语文课真正融入每位学生的心灵世界,让他们去感知体会,在他们心灵深处形成积极求知与主动探索的强烈愿望,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文课堂、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该文章转自[语文123资源网]:http://
第五篇:把煤矿安全管理带入新境界的关键
把煤矿安全管理带入新境界的关键——安全理念
煤矿安全管理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新要从理念抓起,新理念将把你带入一个新境界。笔者认为,煤矿急需确立的理念有:——追求“文明”的安全目标理念。抓安全工作不仅是满足职工对安全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热切期望,还要组织文明施工为职工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职工个人不仅要遵章守纪自主保安,还要争做文明人主动关爱他人实现互保。
——“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责任理念。安全好不好,关键在领导,不重视安全、不抓安全的干部是不称职、不成熟的干部,是一个单位的重大隐患;安全工作是一个单位整体管理水平的标志性指标,是每位员工履行岗位职责的最低标准,必须全面推行安全责任追究制,实行安全一票否决。
——尊重客观规律的安全风险理念。煤炭生产大多数是地下作业,经常受到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塌落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时时刻刻要与不安全因素作斗争。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生产的高风险性。抓安全工作要找关键,我们承认煤炭生产是有风险的,但通过加强管理完全可以降低这种风险;对安全工作要有一个辨证的认识,在装备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程度的前提下,安全问题既是一个管理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特别是群众工作来解决。
——事故背后有故事的安全防范理念。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小隐患可能导致大事故。拿“海恩法则”来讲,就是一起重大事故背后有29起事故征兆,每个征兆背后还会有300起事故苗头。煤矿安全生产要把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事故的超前防范上来,主动开展工作,控制事故苗头,预防事故发生;要切实处理好预防事故和处理事故的关系,如果只重视对事故本身进行总结、甚至“大轰大嗡”式地开展一些大检查,而忽视或不那么重视对“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进行排查,那些未被发现的征兆和苗头,就成为下一次重大事故的隐患,如此一来,安全事故的发生就会呈现出恶性循环和连锁反应。
——赛马机制下的“两条腿走路”理念。安全管理的主体是人,是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这“三性”的挖掘与发挥不仅要靠激励机制,同时还要靠淘汰机制。如同一个人走路一样,只用一条腿是不够的,必须两条腿走路才协调。这就需要引入赛马机制,以形成有效激励和淘汰机制为出发点,以业绩排名为主要形式,推出一系列竞赛方案。一种是团体赛。以生产单位为对象,按照齐抓共管的思-1-
路,把矿对生产单位的安全管理要求及党群部门的活动全部纳入其中,考核排名在前的按规定进行奖励,在后的进行处罚。另一种是个人全能赛。即按落实责任的思路实施考核,考核排名在前的按规定进行奖励,在后的进行处罚,对排名情况还要在全矿干部大会上进行点评。第三种是对抗赛。一方面,一二线队干部给专职安监人员投票,看是否尽到了安全监督检查的职责;另一方面,专职安监人员给队干部投票,看能不能盯在工作面,能不能把住安全关。投票结果在干部大会上公布,并按照管理权限对信任票少的干部或安监人员进行谈话教育,给予减发安全奖励、诫勉及淘汰出局等处罚。这种踢球者和吹哨者背靠背双向投票方式,客观上对他们的参赛资格形成了公开考核。
——“木桶理论”下的螺旋上升理念。质量标准化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基础和保障。搞质量标准化,就是通过循环往复的竞赛,找出本阶段的“长木板”和“短木板”,尔后采取措施,补上“短木板”,拔高“长木板”,进而实现质量标准化建设水平的螺旋式上升。即要在质量标准化搞得好的专业和较差的专业上狠下功夫,通过抓两头带中间促进矿井的质量标准化全面发展。比如可以树立一个样板,并在样板队召开现场会,请各队组和专业部门的领导到这个队的工作面参观学习,通过现场的参观学习和经验推介,找出自己在标准化建设中的差距和不足,明确奋斗目标和措施,还可以预先指定在质量标准化工作落后的队召开现场会,工作上去了推广其后进变先进的经验,还上不去就现场解剖找出上不去的原因,逼上梁山,实现好转。
——系统工程论的齐抓共管理念。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纯依靠哪一级组织、哪一个部门都难以凑效。因此,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企业党政工团妇各部门、各系统齐抓共管来完成。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做到责任同担,工作同步,主角同唱,安全教育和现场监控手段并用,进而保持安全生产的持久稳定。问题的关键是,要按照本单位的总体思路,统一制定分系统的制度和标准,设计各项活动,既有纵向落实,又有逆向监督,还有横向考核,环环相扣,最终各系统的考核结果统一纳入一本台帐一并兑现,落到实处。
——以“管理为中心”的持续改进理念。一切事故原因来源于管理缺陷,因此,现今的企业安全管理既要吸收经典安全管理的精华,又要提炼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经验,建立动态的“计划、实施、检查、改进”过程管理框架,以持续改进的思想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为此,有必要大力宣贯“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必要时引进第三者,进行认证,以推动这种思想的贯彻执行。
上述这一系列的理念,一旦在实践过程中升华、扩散、渗透,成为煤矿的安全文化,将发挥“锚固效应”,对员工行为产生一种巨大的规范力和凝聚力,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和维护安全的动因,安全管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