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问题设计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问题设计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同时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将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转变成语言交际运用型教学。教师如何教、引导学生如何学英语,已经成为目前大多数英语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势在必行,笔者认为英语阅读教学最为讲究的首推问题设计。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经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是课堂教学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提问设计的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阅读的欲望,培养他们表达的兴趣和习惯,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促使他们掌握知识发展智力;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取知识,积极探索,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对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能起到极大作用。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中,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质量;提的问题要明确具体,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能为学生所理解,符合学生的水平,使学生有思路可循,而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提问要有训练思维能力的价值,学生不动脑是回答不下来的,但经过努力,是一定能答出来的;提问对象要普遍,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问题与问题之间,在内部联系上要相互衔接,首尾相连,层层深入;问题设计要有计划性,要全面安排提问内容,不能信口开河。据此,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精心组织,全面考虑,甚至对某一个问题学生可能有的几种回答;对于学生这种或那种回答怎么引导,怎么分析,怎么有意识训练学生能力等,都要在事先有所估计,有所考虑。笔者根据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就提问设计谈几点看法。
一、提问设计要“曲”
如果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学生就可以几乎不动脑筋地回答,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学生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准下,换换角度,换换说法,凡问必曲,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努力学好英语。
二、提问设计要“巧”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教师对题型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从纵向看,它必须考虑因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的不同而不同;从横向看,则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所区别。如此纵横交织,就必须用多种提问方式来体现不同的教学功能,才能适应提问的运行机制。
三、提问设计应有“度”
我们认为这个“度”必须是广义的,它应该包括提问设计的难度、深度(铺垫性设问)、亮度(讲究感情色彩,抓住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新接受信息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失衡,提出问题,打动学生的心)、跨度(抓住教材重点、难点,问得集中,施行浓缩法,加大问题容量)、角度、精度、密度等,尤其是提问设计中的难易度的把握。提问有一定难度,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当然要注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这要求我们教师设计 问题时,要看准,要有眼光,要恰到好处。我们不能凭借主观想象,想当然,推已及人,胸中无数,而是要通过摸底调查,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如果提问太易,学生就会不以为然,失去提问价值,教师也会失去与学生沟通的机会,浪费教学时间;如果提问太难,学生不敢答,不能答,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四、提问设计要有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以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我们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通过由浅入深的逐步分析和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最终达到“能自己跳起来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迫使学生在定势范围内连续思维。这种提问设计的程序应该说是合理的。
五、提问设计要有课堂评价环节
有丰富课堂教学经验的教师,对于学生回答,不会不作出处理,不会不作出恰当的评价,这个教学环节不能省,不能松。当教师自己评价学生的回答时,必须肯定学生什么地方回答得好,回答得正确,什么地方回答得不正确,或不够正确,并指出原因。这样做,就能使学生对掌握的知识是非分明,界限清楚,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而切忌对学生的回答作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评价,甚至不作评价。不少青年教师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应引起足够重视,这个教学环节疏忽不得。
问题设计,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聚焦点,更应作全面的理论研究和反复的实践探索。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是否恰当,是否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关键是教师必须做到既备课又备人,设计什么问题,层次深浅的安排,对“度”的把握,对“巧”的研究等等,都要在深入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来考虑。只有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才能对提问的角度、引导的方法、预期的效果等做到胸中有数,作出合乎科学的设计,而不是随心所欲,任意提问。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多因子动态结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必须充分重视。
第二篇:初中英语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初中英语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长期以来自己一直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工作,而且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创新意识,这样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而且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不快。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想通过学习英语教学新的理念,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对英语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进行更好的研究与探讨。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与学生是互动关系,要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取决于双方的和谐。一般来说,教师应向全班同学提出问题,给予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开阔思路,引导学生对他人的答案进行补充、评价,致使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提出的问题上来。如果多次的反复,却没能将问题回答完整,教师要换个角度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注意听取别人的发言,启发学生进入思考,引导学生作答,教师作概括、小节性的评价,以求得问题较全面、较透彻的解决。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对知识记忆的刺激,加深记忆印象,学得扎实、全面。
一个具有课堂教学经验的教师,对于学生回答,不会不做出处理,不会不做出恰当的评价。当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时,必须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的质量。若有回答不正确的地方,应及时指明原因。这样做,能使学生对掌握的知识是非分明,界限清楚,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这一点很重要,疏忽不得。教师在设计提问题时,要精心组织,对有不同答案的问题,学生的各种回答,教师正确的辨析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师必须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辨别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英语课堂提问,是一种英语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从中获得新知的方法。它是课堂教学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课堂教学手段。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却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尖子生回答问题多,中下水平的学生回答问题少,教师直接给出答案的多,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少等。为此,经过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在设计提问提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与探讨:
一、提问角度的新颖性
过去我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可以几乎不动脑筋地脱口而出,表面上课堂教学气氛非常积极和热闹,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活动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线上,这样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所谓发散性思维是对同一问题,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侧面横向拓展思路、纵向深入探索、逆向反复比较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准下,变换一下角度,使之新颖奇特,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兴趣盎然。
初中学生学习的内容刚开始还是比较简单的,而且也充满了趣味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尽可能把这些材料放入各种能听、能看、能触摸的情景中去。如在Book 7 Lesson 20中主要学习如何购物,我就利用教室的讲台作为商店的“柜台”,用学生的笔、尺、刀、衣物等当“货物”分别予以介绍“This is my shop,There is /are„„”,借助于写的有“open”“closed”的招牌,挂在“商店”门口,介绍句子“The shop is open/closed”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购物”情景对话,并要求“买”“卖”双方都要尽量用学过的各种
购物用语和礼貌用语。如:Can I help you? Would like to „,How much is it? How many do you want? Here you are„,在这样宽松愉快地听、说、看、演的环境中,既巩固所学的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并巩固了本课的语言材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兴趣乃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素。目前在我们金山区的初级中学中试用两套英语教材:“通编教材”与“牛津教材”。与“牛津教材”相比,“通编教材”词汇量不足,不够贴近生活。我们学校使用的是“通编教材”,为弥补这套教材的不足之处,我在教“通编教材”的同时,还注意研究“牛津教材”,想方设法将“牛津教材”中的内容引进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以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潜力,让他们努力学好英语,如在教Book? Lesson?,我发现课文是关于Spring Festival的。Spring Festival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而牛津英语《Santa Claus》一文是关于西方国家的最重要节日——Christmas。针对学生对节日的浓厚兴趣,为了让他们了解东西方国家不同的节日风俗,我马上将《Santa Claus》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引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为辅导学生读好这篇文章,关于Christmas Day我设计了以下两组问题:
第一组问题为:
(1)When is Christmas Eve?
(2)Children in England put a stocking at the end of the beds before they go to sleep on Christmas Eve,don't they? Why? What will you do on Christmas Eve if you're a child in England,?
(3)Can you imagine what Father Christmas do on Christmas Eve?
(4)Do you believe there is really a Father Christmas in the world?
(5)Do you know why children get up early on the morning of Christmas Day? In our country what do you do on the morning of the New Year? Why?
第二组问题为:
(1)When is Christmas?
(2)Before children in England go to sleep on
Christmas Day,what do they put at the end of their beds ?
(3)What does Father Christmas do on Christmas Eve?
(4)Is there really a Father Christmas in the world?
(5)Do the children get up early or late on the morning of Christmas Day?
通过比较两组问题,非常明显,后一组的几个问题的设计,一般地说太直太肤浅,学生答题时几乎可以不假思索地直接回答,而不需要动什么脑子作艰苦的探求。相对而言,这种提问设计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思维(尤其是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相对而言第一组问题设计时考虑到学生兴趣,并仔细地考虑了所有问题,因而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积极思维,竞相发言,动口和动脑,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二、提问要有阶梯性
按照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说,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动力,不仅在一开始接触英语课题时要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变好奇为自己的兴趣,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程度的障碍、困难,甚至挫折时,更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各个阶段都应创设情景,引起兴趣,发掘问题。而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很好的挖掘兴趣的途径,即通过问题来引起兴趣,然后提出新的问题。根据对问题的发掘还可以从回顾原有知识着手,直接提出新的思考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运用注意的规律,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正确轨道。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客观研究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在一节课内,学生的注意不可能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的,这
就是说,启发式教学就应体现在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引导上。因此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以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我们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问题,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依据学生的水平,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如Book? Lesson? 是一篇关于Thomas Edison这位伟大发明家的故事,教材上的课文非常简单,为了让学生对Thomas Edison有一个更详细的了解,我又引入了《Thomas Edison》这篇课外读物,尽管这篇文章也很短,但经过把这两篇文章互相连接后,问题设计可以一个比一个难,由浅入深,最终揭示文章的主题,使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所学知识,朝问题的本质靠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在设计提问时,要抓住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心理特点,逐层展开,步步深入,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Who was Thomas Edison?
(2)When Thomas Edison was five years old,he sit on some eggs one day,didn’t he? Why?
(3)Why did Tom's teacher send him away from school?
(4)How do you think about Thomas Edison?Why?
(5)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text?
这五个问题的设计基本包含了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等。通过有浅入深的分析和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所提的问题应有所不同,这样才能因材施教,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师生双方信息交流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当场灵活地设计一些问题来调整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最终达到“能自己跳起来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迫使学生不停地思维。
当然,提问的阶梯性还应讲究一个“巧”字。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教师对题型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从纵向看,教师必须考虑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从横向看,教师则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所区别。由此,教师应该用多种提问方式来体现不同的教学功能的应用,才能适应提问的运行机制,这就要求教师独具匠心,在“巧”字上下工夫。(1)要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选择比较式,填充补读式等。(2)要讲究操作方法,注意提问的时机、对象、方式及评价。(3)讲究提问逻辑:问题合理,难易适度,概念清楚,表达明确,答案要未知。(4)防止提问产生的负面影响,忌深、偏、全、浅、滥。在英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巧”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这样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贵在持之以恒。
教师在对学生提问时,应注意到启发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和刚才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不要一味追求用分数来“卡”学生,要让学生学得愉快,学的有收获。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亲自实践来获取新知识和提高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对话情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小对话所反映的英语的习惯,指出口语中容易产生的回答错误,以供学生思考、分析和讨论。而这样做的关键在于能够独立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本身通过自觉的努力,巩固已经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技巧。
另外,针对接受较快的学生,在完成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应适当增加教学内容,如Book?中的Lesson ?can为例:增加了Can you dance/ride a horse/climb the hill„„?等生活中熟悉的词汇,即提高了学生兴趣,又扩大了知识面。同时给学生增加了口头表达的机会,以激励学生“乐学、善学、多学”。
三、提问要有情趣性
如果说教师的模范人格和得体的行为模式是吸引学生对其所授课程产生兴趣的前提和基础的话,那么教师精湛的授课艺术和技巧就是培养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浓厚兴趣的关键。英语教学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的交际活动过程,目前使用的新教材的编排也力图体现这一特点。新教材以语言结构为主体,将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主线贯穿始终,把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融为一体,不但教学生语法结构,而且教学生如何使用语言,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使外语教学过程成为语言交际的过程。各单元的对话,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连贯性,给学生循序渐进学习语言提供了基本的有利条件。如果教师能够针对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各个教学环节,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溶为一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为了建立轻松愉快的竞争性教学氛围,我在上课时经常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设计各种擂台赛,设计抢答和必答。除开展课本中新提供的游戏外,还可改编相似内容的游戏,不断反复让学生在愉快中掌握知识。这样既鼓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在学习中哪怕学生有点滴进步,就立即进行表扬、鼓励。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之后,学习情绪持续高涨。
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将生动活泼的气氛和严谨认真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尽量避免由教师单一呆板说教和大哄大嗡忽略细节两种倾向,力争做到双向交流,环环相扣,步步紧逼,直达主题的效果。
比如初一第一节英语课,我就这样设计,首先用英语问候学生,介绍自己以及班级的大概情况。学生们在小学里学过一些英语,但也只能抓住片言只语,无法完全理解我的意思。但我的目的只是让他们领略一下什么是英语,无论听没听懂,他们都被这种全新的语言所吸引,静静地听着这音乐般的语音语调。随着我翻译的汉语,他们都鼓起了掌;接着根据汉语姓名,我给一部分学生起了英语名字,到这时,学生的情绪由好奇、有趣而达到高潮。在平息了他们激动的心情后,我们汉语介绍了学习英语的目的、意义,提出学习上的要求,在他们跃跃欲试时,教他们几句最简单也最实用的几句问句: How are you? I’m ——How do you do?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Where are you from?。整个课堂生动、活泼、紧张、有趣。下课后他们迫不急待地用刚刚学过的句子互相问候,互相介绍,回到家又给父母亲表演,得到家长的赞许后,他们学习的热情更高,兴趣更浓了。
四、结论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与学生是互动关系,要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取决于双方的和谐。一般来说,教师应向全班同学提出问题,给予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开阔思路,引导学生对他人的答案进行补充、评价,致使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提出的问题上来。如果多次的反复,却没能将问题回答完整,教师要换个角度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注意听取别人的发言,启发学生进入思考,引导学生作答,教师作概括、小节性的评价,以求得问题较全面、较透彻的解决。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对知识记忆的刺激,加深记忆印象,学得扎实、全面。
一个具有丰富课堂教学经验的教师,对于学生回答,不会不做出处理,不会不做出恰当的评价。当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时,必须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的质量。若有回答不正确的地方,应及时指明原因。这样做,能使学生对掌握的知识是非分明,界限清楚,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这一点很重要,疏忽不得。教师在设计提问题时,要精心组织,对有不同答案的问题,学生的各种回答,教师正确的辨析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师必须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辨别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通过几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我深感课堂提问设计的重要性,而且与此同时我也得到很大的收获,我的学生无论是在词汇的掌握、语言点的应用,还是阅读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提高。他们在平时大量的阅读中得到应有的锻炼,不仅要认真回答我精心
设计的问题,而且我给予他们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间自己去设计问题,让同学来回答。学生能以问为荣,学以致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课堂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第三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差距较大。班里的“学困生”还真不少。如何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是我们老师最关心的话题。我觉得让学困生掌握学习策略,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成绩的好办法。那么如何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与“差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更为重要。在课堂上,教师要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更多的具体指导和帮助,无论他们的学习状况如何,要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促成他们与集体成员的心理上的融洽,从而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课外,多与他们闲聊,争取实现零距离的接触,有意识地将一些任务交给他们去完成,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关照和解决,只要教师耐心观察和善于发现“差生”们的个性差异,仔细了解“差生”的心理特征,并加以恰当的引导,就能激发其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动机。
二、因材施教,促进“差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的教法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即教师要尽可能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需求,尽可能做到多元化,且要讲究实效,如:教师在教语篇时,多采用“课文整体教学法”,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把教学重心放在部分优生身上,参与课堂活动的只是少部分学生,大多“差生”只能当听众,有些“差生”甚至做一些与英语课无关的事。再如:当前的课改正进行得轰轰烈烈,有些教师为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片面追求小组活动这一学习方式,而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和过程没有认真进行设计,导致讨论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优秀生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就只能变成了陪衬,因此在设计课堂活动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尽量多考虑英语学习困难者,考虑学生参与的全面性,充分利用游戏、竞赛、角色扮演等形式,以及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景等,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努力使“差生”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享受学习的乐趣。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去帮助和引导学生,特别是所谓的“差生”,对他们要有正确的认识,只要我们把无限的爱心投放到“差生”中间去,爱他们,了解他们,相信他们,以发展的眼光,尽量为他们创造出符合他们需要和特点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从心理上摆脱困境,走出阴影,树立健康向上的积极人生观,塑造自信自强的形象,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定能有效地促进“差生”的转化,定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每位学生都能走上成才之路。
第四篇:浅谈语法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语法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中越来越重视用英语进行交际,不以语法为中心,而是让语法教学为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服务,为“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服务。每一种语言的语法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同的语言,其语法内容也大不相同。张今在《英汉比较语法纲要》里说:就英语来说,表达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有八种:
1、词根法;词根代表物质意义,词尾和语尾代表语法意义;
2、内部屈折;
3、错根法;
4、辅助词:包括助动词、介词、连词等;
5、词序;
6、语音;
7、语调;
8、结构关系:如冠词、数词都是名词的形式标志。汉语由于形态不丰富,更多地依赖词序、辅助词、结构关系来表现语法意义。这又说明英语和汉语不仅在词态学(morphology)层面上有着质的区别,在语法上也有相当大的差异。“语法在语言的功能中显然起着主导作用Grammar is clearly central to the working of language。”搞清楚英语中的这些语法特点,对学生更容易地学习英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语境可概括为以下四个特点:
(1)多数英语老师并非以英语为母语的教师而是讲汉语的中国教师。
(2)课余(甚至课堂上部分)师生间的对话都是用汉语进行的。
(3)因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匮乏而使学生很难学会符合于英语本族人的正常表达法。
(4)学生很少有机会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交谈。
因此,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英语语法的辅助和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自从初中英语新教材实施以来,不再是单纯地以语法项目为主要脉络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而是更考虑语言的功能。从教学方法上,彻底改变过去一言堂、满堂灌的格局,以生动活泼的方法进行“听、说、读、写、演、唱、画”,寓教于乐。其目的是为了培养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但我们不能忽视语法教学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语法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是语言得以成为语言的根本条件之一。“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理所当然地要有它应有的地位,语法教学好不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外语教学(教育部2003)”。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争议的不是要不要教语法,而是要研究语法教学的理念和方法,重新认识语法教学和改进语法的教学,本人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种语法教学方法。
第五篇:听力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范文
听力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文安县大柳河镇中学 王震
摘要:英语听力教学不断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英语教学师资队伍也日益递升专业水平。但是,初中学生在听力方面依然是薄弱环节,必须加强听力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英语 听力教学 朗读
参考文献:顾曰国《英语教学法》,外语教学与研究社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1,3,6期 作者:赵芳
听、说、读、写在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其中,听是获得语言信息和语言感受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其他技能的基础。训练听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感,让学生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从而以“听”带动“说、读、写”,提高英语综合水平。然而如何有效地组织听力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却是一件令师生头痛的事,也是摆在师生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听力训练中常见问题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学生普遍反应听力水平无法提高,听力效果不够明显。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存在以下障碍:
1、心理障碍:许多学生在做听力训练时,往往感到心理紧张,甚至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也没听进去。
2、读音障碍:有些学生对读音重视不够,没有掌握单词的准确发音,尤其是对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词,不能辨听一些易混淆的音素。有些学生即使掌握了单词的准确发音,但遇到连读、弱读、爆破等朗读技巧时,又显得束手无策。
3、词汇障碍:在听力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生词,有些即使不是生词,但由于不常用或是有些生疏的词汇,也会给听力效果带来一些障碍。
4、文化背景知识障碍:由于所属同家不同,所接触的异国文化习俗、风土人情、日常生活、传说、时事、人物、科普等与自己国家的有所不同,这也会给听力中某些涉及异国文化背景的片段造成文化上的stock。学生如果对西方的感恩节、愚人节不了解,就会感到迷茫。
5、方法问题:有些同学的英语基础很好,可就是提不高听力,这可能就是方法问题。听力训练到了一定阶段,要侧重于整句整段甚至于整篇的理解,而不能只停留在词与句的理解上。如果只注重词与句的理解,语速快了,就跟不上,自然也就听不懂。
二、排除听力问题的技巧和方法自我放松在做听力训练时,教师告诉学生要消除紧张心理,自我放松,就像旁听者在听两人对话一样,尤其是对初听者,自我放松尤为重要。对于初听者,可以采取多次重放重听的方式,使其消除紧张状态。带着问题听有些学生特别是初
一、初二的学生,材料听了两遍,结果一脸茫然,根本没听进去。这是由于他们跟不上说话者的速度,反应不过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听录音之前先浏览一遍题目,有时也可充分利用题与题之间的暂停时间间隔去浏览答卷上的内容,先对所听范围和大意有个大致了解,然后再带着问题听,并让学生养成这样一种习惯。听清关键词通常情况下,我们有可能不能彻底听清、听懂每一个音素、音节、单词或词组,但只要我们听清了关键词或关键因素,同样可以做出正确的答案。例如有这样的一则听力材料:Did
在听短文时,由于短文较长,为防止听了下句忘了上句,可对文中一些关键词如时间、年龄、人名、数字等作一些速记。集中注意力听力训练有别于其它训练,其特点是所听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听完后不会再现,特别是在考试中不可能中途停下或反复去听。这就要求听力训练时保持头脑清醒,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注意力集中并不等于紧张害怕。平时在组织听力训练时,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注重上述除去听力障碍的方法与技巧,给予学生必要的听力方法指导,使之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同时教师在常规教学中也要采取积极的教学方式来加强听力训练,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三、听力训练要贯穿常规教学听力从根本上说,是语音、语法、词汇综合应用的能力,在信息反映到大脑的一瞬间,听者必须将所有英语知识调动起来去听音辨义,这一过程不仅涉及英语语音、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还涉及对有关事物背景知识的熟悉程度及个人经验和积极参与等等。因此听力水平的提高并不是独立的,它与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
①夯实基本功教师基本功要扎实人们常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中国人学外语,缺乏交际氛围,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小县城、小城镇,几乎没有外国人,更谈不上有交际的机会。学生学习外语主要依靠教师,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标准的口语,丰富的词汇和过硬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这里,学生听到的第一句外语来自教师,学生所学的第一个音标出自教师,只有教师教得标准,学生才能学得正确。因此教师要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素质。学生基本功要扎实前面已经谈到“读音障碍”是影响听力效果的障碍之一。因此学生在学第一个音标、第一个单词时,就要重视读音问题,力求标准。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从辨音开始的。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语音、语调不过关,就无法辨别听力材料中语句的含义。同时还要注意朗读技巧,如连读、爆破等。
②功夫在平时听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停滞不前,亦不可操之过急,要注重把日常教学过程贯穿其中。尽量使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新教学大纲指出英语学科教学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与学生交流、阐述课文内容、讲解练习,一开始,学生感到不适应、困惑,但坚持下来,不但使学生养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而且能使学生更注意听讲,跟上教师的步伐,渐渐的潜移默化,听的能力也就提高了。利用教材组织听力中学教材几乎每一课都配有适量的录音,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部分进行听力教学。有的教师在处理这一部分时,听一遍算了;有的由于某些条件限制(如经常停电等),认为学生反正会读,干脆不听;有的以教师领读取而代之,笔者认为这一部分非但要听,且要多听,要采取多种形式来听。因为:首先,磁带上的录音都是由权威人士朗读录制,是相对地道的英语,比一般教师读得更标准。其次,听力取材要精,要与教材同步。那么听教材上的课文、对话是再没有比这更同步的了。
第三,学生一般都不同程度的预习了教材上的课文、对话,因此听力材料相对来说比较熟悉,听熟悉的材料使学生没有了心理负担,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听力水平,增强学生自信心。那么针对课文,对话,笔者认为可以这样进行听力训练:A、先让学生合上书,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有关课文、对话的问题,让学生听录音回答问题,看能听懂多少。B、打开书本,重放录音,让学生听朗读技巧。C、跟读。这样听三遍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可多听几遍。认真处理好每单元的词汇和听力初中课本每单元都有一些听力题,每单元的词汇也都配有录
音。有些教师为了赶上课进度,常把这部分省去,殊不知这不但是练习听力的好素材,而且能纠正单词的读音,可千万要处理好哟。
广泛阅读,扩大词汇量掌握大量的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对于词汇问题,第一要求学生熟记已学过的词汇,要经常复习,以防遗忘;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对于阅读中遇到的词汇(特别是生词)要做适当记载,扩大词汇量,同时要多阅读介绍异国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的文章。
专项训练不可少只靠平时的练习是不够的。因为尽管平时的听力训练多,但学生却是被动的听,很少设置配套的训练题,导致学生动脑机会较少,而且听的材料也不够全面,故学生听力水平提高不大。因此每周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听力专项训练。利用听力训练册与课本同步的《初中英语听力训练》为我们的听力练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此《听力训练》难易适度,紧扣教材,题型全面,还附有答案和听力材料,是很好的听力素材。每学完一个单元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听力练习。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听力技巧,同时处理一些突发问题,既不可看完录音材料后再听,也不可边看边听,因为任何形式的听前看材料都会掩盖或削弱在听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不利于听力水平的真正提高。如果反复听还是听不懂的话,此时可带着问题看录音材料,然后再听;这时要特别注意外国人的朗读习惯和技巧。总结经验,悟到语感,这也许就是听力水平提高的过程。课外作业上的听力材料不可忽视与教材同步的课外作业,每单元也分为听力训练和笔头练习两部分。这部分听力训练的有些内容就是从书本上摘下的句子,然后进行听录音填空。笔者认为它也是相当有价值的:一,它可以重现书本知识,但又不仅仅是简单的听,还要动手动脑,所以它不但可以练习听力,而且可以检测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熟练程度。
二、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书本知识。
三、是练习听力好材料,达到较好的听力效果。
努力营造英语氛围亚力三大曾经说过:“掌握一种语言,首先是听懂,听懂比重占90%。能听懂你才觉得舒服,听不懂就会觉得不自在。”练习听力时,许多学生抱怨听不懂,因而丧失了听的兴趣,往往半途而废。其实,即使听不懂也是一种学习,只不过自己觉察不到而已。虽然暂时听不懂,但耳膜已经开始尝试着适应一种新的语言发音,大脑在调整频率,准备接受一种新的信息代码,这本身就是一次飞跃。
所以切记:听不懂时,也在进步。练习听力,要充分利用心理学上的无意注意,只要一有时间,就要打开录音机播放外语磁带,使学生处于外语的语言环境中,也许没听清楚说些什么,这不要紧,学生可以随便做其他事情,不用去有意听,只要他们的周围有外语环境的发音,他们的听力就会提高。
四、多方位挖掘新资源提高听力水平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你常听不懈。因此除了在日常教学中落实听力训练外,课外时间也不能中断。教学大纲指出:“课外活动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有利于激发兴趣,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培养能力”。因此,可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举行一些课外活动,如:学唱英语歌,朗读比赛,组织学生看一些英语原版经典电影、VCD,电视等。笔者清楚地记得曾让学生观看英语原版经典VCD《白雪公主》,《魂断蓝桥》。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优美的英语语言文化,激发他们学英语的兴趣,而且能由被动的听变为主动的学(模仿),完成一定的听力信息量,逐渐由量变产生质变,在听力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英语听力更是如此,即使中断一个短暂的时期也会忘掉许多学过的词汇和用语,且“三天不听耳生”,听起来“似曾相识”的词,却无法快速反应过来。似乎少了什么。少了什么呢?语感!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
不要轻易中断听力训练。即使在假期,也要让学生多看看英语版的节目,尤其是中央电视台十台的《希望英语》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