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算法教学研究

时间:2019-05-15 02:5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算法教学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算法教学研究》。

第一篇: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算法教学研究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算法教学研究

摘要:算法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教授学生算法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需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目前算法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目标之间存在差距的现象,介绍了南京邮电大学“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组以全面提升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专业素养为目标,所开展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尝试及其实施效果,并总结出若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算法课程;能力培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2-0096-03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IT行业早已走出之前的低谷,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非常巨大。南京作为国家级软件名城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国办函〔2009〕9号)确定的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急需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受过良好教育和训练、高素质、高层次的国际化软件工程专业人才。企业需要的软件人才不仅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还需要根据不同企业对技术人才的具体需求具备突出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而目前高校培养的人才虽然理论知识较为全面,但由于受到课堂教学和考核形式的种种限制,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往往相对单一。教师偏爱讲授被公认为成熟和系统的算法理论知识,采用纯课堂授课的“一言堂”上课形式,却容易忽略了算法这门课应带给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以及对算法领域实际问题和研究热点的关注和学习。学生为了得到较好的考试成绩,所有学习活动均围绕考试而展开,大多数与考试无关的活动和内容都被排斥在师生交流与互动之外,主动性和创造力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很难支持个性化的能力发展。

显然,传统教学方式下的高校毕业生和企业急需的软件人才之间是存在明显差距的。如何弥补这种差距?笔者认为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在大学的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这样才能实现高校毕业生和企业需求人才之间的无缝对接,同时对那些进入研究所和大学继续深造和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来说也可培养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兴趣。因此,在算法课程教学中有必要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分析现有算法课程的教学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提高为课程导向,寻找切实可行的教学改进方案和思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有用人才。

一、面向学生能力提高的算法教学改革目标

“算法分析与设计”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经过课程组成员多年的建设和探索改进,目前已具有较好的前期教学与研究基础,并形成了完整的与课本相配套的课件、实验指导书和课程体系。但有限的课堂授课时间内教师能够传递给学生的知识总是有限的,只有在授课过程中尽最大可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算法素养和开阔的知识眼界,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课程教学的本意和最终目标,实现在“授之以鱼”的同时也能“授之以渔”的教学效果。

算法课程在长期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已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如: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学法、[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解决模式[2]等。但这些方法虽然有促进学生思考的作用,首要目的却还是提高课堂授课效果。对比当前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人才专业素养的期望,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算法课程的教学模式继续进行改革,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环节和手段,以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协作、实践、创新等各项能力为目标,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另外,算法课程具有内容抽象、逻辑性强、知识点多、实践性强等特点,除了要求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程序设计基础,对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较高要求,难度较大。[3]随着课程内容的逐步深入,总有一部分学生会因为跟不上教学进度、来不及消化课堂知识、难点内容无法理解等各种问题,而产生厌学甚至放弃的念头。因此算法课程要达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不抛弃”、“不放弃”,必须采取全方位、多角度的多项措施来共同作用,才能保证自始至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这绝不是一两项单纯的方法就可以达到或解决的。

为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算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下面着重从课程内容的拓展、专题教学环节的设置、课程考核方式的改进等几个方面,介绍南京邮电大学算法课程组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改革措施和效果。

二、教学内容选择和专题环节设置

1.教学内容拓展

算法所涉及的领域和内容非常广泛,需要在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前提下,对授课内容进行选择和提炼。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尽量精选课程教材中必须讲授的知识点,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应当本着“设计与分析并重,基础与应用结合”的原则进行。只有课程的知识点和应用举例均选取恰当,才能让学生更加容易适应课程体系,尽快掌握各个知识点并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在合理构建的脉络体系中领会到算法思想的精髓和妙用,最终深入掌握算法设计和应用的能力。

另一个方面是将教材中没有包括却有必要讲授的知识点进行适当的补充,以延展课程的宽度和内涵。这部分内容不能选择得过于宽泛,也不应与课堂教学内容完全脱节,而应扎根课程中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拓展更深层次的应用,甚至与计算机领域最新的研究热点和方向发生联系。

补充知识可通过课堂上采取更加多样的手段实现,一部分由教师对补充的算法案例加以介绍,另一部分则通过分组讨论、撰写学习报告、课堂交流等种种方式,将一些由多个逐步深入的算法问题所构成的专题布置给学生自学,并在此过程中克服其坐等老师讲授的惰性,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并养成主动思考和深入探究的习惯。

2.教学手段改革

学生要真正做到将课堂讲授的算法思想学以致用,在遇到新问题的时候用已经掌握的算法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老师积极思考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投入程度,创造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其主动投身于课本知识以外的知识领域,广泛涉猎、认真思考和追踪把握学术研究动态,笔者采取的教学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在课堂教学以外主要增加了分组讨论、算法专题学习、研究报告撰写等环节。并且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编程能力和兴趣方向都存在差异,分别设计了不同层次和要求的课题题目,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涉猎课本之外的知识领域,了解和追踪学术研究动态,深入学习算法专题。

专题讨论题目主要分为专题学习和专题研究两大类,专题学习内容较为集中,重在实现和全面讨论,而专题研究背景较为宽泛,重在了解和学习总结,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加以选择。

3.专题学习内容

专题学习题目一般均选择算法领域中具有较高代表性,且有广泛应用价值的算法问题,重点加强学生对算法领域优秀成果的掌握和算法理论基础。如:

(1)二分图匹配问题。其中的最大二分匹配问题还可以用网络流相关算法来求解。完美匹配问题可引申出诸多的具体应用,如稳定婚姻问题等有趣问题。

(2)网络流算法。该问题很经典,可考验学生的建模能力和算法设计能力。尤以最大流算法最为重要,应用非常广泛。

(3)贝叶斯公式与贝叶斯网络。要求将马尔可夫链和贝叶斯理论用于实际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并学习贝叶斯网络[4]解决非链式结构问题的方法,初步了解模型建立和优化、机器学习、参数训练等基本概念。

4.专题研究内容

专题研究则将算法教学与科研中的热点领域和发展方向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算法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对学术研究的动态和研究领域有所了解和把握,并体会算法思想在科研领域运用的重要性。如:

(1)社区发现算法。社会网络研究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方向,其中的社区发现问题是社会网络分析的一个核心任务,与算法中的图论和聚类问题紧密相关。通过该问题,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该领域的小世界特性、中心性等基本概念,还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学习和回顾已有的相关知识,并体会不同聚类算法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路和特点。

(2)MapReduce算法。云计算是近年来计算机领域的一个热点,而其中的核心算法MapReduce其实就用到朴素的分治法思想,将一个非常大的计算任务自动分解成小的子任务,分别在一些计算能力不是很强的计算机上求解,最后将子任务的解合并得到最终结果。学生通过学习MapReduce算法的实现机制,能体会到其实看似简单的分治法思想在学术前沿也有着重要作用,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更重视对经典算法的学习。

5.实施效果

专题学习和专题研究环节均要求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查找问题的资料和解决办法,以分组讨论学习的方式共同分析和求解问题,完成相关的编程实现、结论分析、报告撰写等相关工作,并对学习所得加以整理,制作成ppt文件在课堂上介绍给其他同学分享。

通过该环节的设置,学生除了对这些算法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还领会到算法课程中所学的思维方式其实无处不在且互有关联,知识是死的而应用是灵活的,只有各项能力共同发展才能最终解决问题。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说贯穿了整个环节的始终,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组内同学团队合作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均得到了锻炼,而结论分析和报告撰写部分则需要逻辑分析能力和文档写作能力,最后课堂分享环节还提升了表达能力。

为了评价专题环节设置后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任课教师特地安排了匿名评教环节收集学生反馈。结果表明学生对于学习专题环节特别欢迎,效果普遍满意,学生留言“老师组织的学习研究很好,是新的教学尝试,能很好地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新的东西”。学生在完成专题的过程中,编程实现部分也自发的学习和使用了很多课堂上未曾教过的技术,如Flash、MFC编程甚至Matlab仿真软件等,完成情况超出预期。但总体来说,专题学习的完成质量要好于专题研究,主要是因为专题学习的内容较为具体且成熟,可供参照的资料较多且实践性较强,专题研究涉及到的知识点则相对较多,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部消化、吃透甚至实现,但总的来说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在此过程中获得了锻炼和提高。

三、考核方式改进

1.考核方式占分比

在课程考核方式方面笔者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以考试作为教学的指挥棒和调节杠杆,通过采取更加灵活的评分方式,探索新方法和新思路,让学生主动去学去练,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算法课程的总分主要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其中平时成绩约占30%~40%,而期末考试约占60%~70%。为了与前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革相适应,平时成绩占分比取上限40%,以适当加大实践环节和专题环节的考核力度。具体成绩比例分配比例如表1所示:

2.实践环节考核

课程的上机实践环节往往流于形式,拷贝、抄袭的现象总是屡禁不止。但是算法课程作为与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紧密结合的计算机专业重要基础课程,必须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和实现,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相对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将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均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查范围。

笔者在实践中采取了多种考核手段,尽量避免在上机实践考核中拷贝和抄袭现象的出现,以获得相对公正的考核结果,并将其计入学生平时成绩。如:上机实验时要求学生进行在线点到,要求学生在有限的上机时间内提交可以运行的程序代码,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整体查重等,在上机实验过程中不定期的安排随堂测试,时刻提醒学生做好日常复习工作,对每阶段的学习成果检验结果被纳入平时成绩等。

通过这些手段的综合运用,学生对上机实验的到课率和投入程度均得到明显提升。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对这些非常严格的要求和考核手段并不反感,在体会到自身能力得到真正提高之后,匿名评教环节中纷纷表示了欢迎和赞同。

3.专题环节考核

专题环节的考核主要由学生的课堂讲述、书面报告和代码几部分构成。课堂讲述环节主要考查对知识的熟悉程度、算法讲解是否条理清晰、幻灯片制作水平等。书面报告和代码主要考查对相关知识的涵盖是否全面,算法是否讲解清楚透彻,应用场合和应用方法是否了解,代码实现和系统设计是否合理,对结果的分析是否正确等。

四、结语

在南京邮电大学算法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组老师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改进和完善课程配套,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兴趣激发和鼓励,将能力培养目标想方设法贯彻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锻炼其动手能力和创新习惯,培养他们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致力于培养计算机专业新型人才的改革和创新。

今后课程改革的方向仍将坚持脚踏实地从课程的每个环节出发,培养能力发展全面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并通过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不断引入新的手段和媒介,进一步拓展课程广度,采取更为灵活的考核方式,引导学生注重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的提高。下一步计划主要有:

第一,进一步拓展算法课程介绍的内容,增加对概率算法、线性规划、遗传算法等的简单介绍,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算法的相关知识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

第二,录制讲课视频。正因为无法保证每位同学在课堂上都能自始至终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并对所有知识点做到当堂消化理解,课后复习就变得至关重要。仅仅通过形式精简的课件难以让学生回忆起上课的具体内容,复习时往往费时费力效果得不到保证。视频资料作为辅助可以方便的实现课堂和网络学习的结合,提升课外学习效率。

第三,采取更为灵活的考核方式。可以考虑采用一门课程、多种考核路线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和擅长,选择采用统一命题试卷的理论形式考核,还是采用撰写学习报告并提交程序代码的实践形式考核,又或者按照一定的比例同时参加两种考试方式并计分。若考试中包含上机测试,可要求学生从一组上机考试题目中随机抽取题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既可以考查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和代码调试能力,又通过题目的不确定性提高了考试的难度,进一步检验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熟悉程度。

参考文献:

[1]姜枫.“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26):74-75.[2]韩军,许可.本科算法课程建设的一些实践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9,(7):66-69.[3]张怡婷,付雄,陈蕾.算法课程面向应用的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24):86-90.[4]吴军.数学之美[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49-256.(责任编辑:王意琴)

2012:

第二篇:以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过程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过程教学研究在中国尚处起步阶段,目前主要存在狭义的“方法论”和广义的“教学链”两个考察角度。过程教学理论意在强调一种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作为过程的意义远远大于教学结果本身。然而,关于过程教学的理论研究相对不足、国外经验借鉴形式化、教学方式选择不当等问题尚需在理论与实践中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过程教学;过程导向;结果导向;教育体制

1过程教学的内涵

1.1基于认知过程的过程教学

过程教学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数学教学领域,部分数学教师把心理学的认知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并依据认知结构、认知发展准备和认知风格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导数学教学工作。例如,何良仆认为,过程教学是通过向学生详细分解解题思路,阐析解题过程的来龙去脉,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1]。之后,这种以过程式为取向的教学方法又应用到了英语教学、物理教学、实验教学等领域[2-4]。学科教学中运用认知理论来发展过程教学是必要的,但该视角仅把过程教学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来研究。以过程为取向的教学模式,适用领域存在局限性,它比较适合那些具有明确的步骤衔接或因果关系的学科,对于人文社科等诸多不具备此特点的学科则基本不适用。因此,基于认知过程的过程教学论是一种狭义的研究角度。

1.2作为“教学链”的过程教学

该视角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认为过程教学是由前后相继的各个教学环节组成的教学链条。过程教学要从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出发,依次经过大纲编写、教材研读、教案书写、课堂设计、教学组织、课堂讲授、课后复习、答疑解惑、教学评估等环节[5]。过程教学重视上述环节中的每一个步骤,最终目的是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将教学分为环环相扣的教学步骤的视角是广义层面上的过程教学研究。但该理论采取流程式的线性研究角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立体化与多元性特征,容易造成教学实践的枯燥乏味。此外,几乎所有教学环节都是围绕“如何授好课”这个核心展开的,这容易形成唯授课是论的偏隘。最后,“教学链”理论只探讨了课堂教学问题,没有涉及更为广阔和重要的课堂外教学环节。

1.3过程教学新解

过程教学是作为传统教学理念的修正而出现的。其要义在于,强调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非仅仅看重学习的结果;教育的本质属性体现为过程方面而非结果方面,教学作为过程的意义远远大于教学作为结果的意义。教学结果并非不重要,但是没有立体丰富的教学过程就难以实现真正有意义的教学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良好的教学结果只是丰富的教学过程之水到渠成的副产品。所以,过程教学理论意在强调一种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实际上,它揭示了一个朴素但却长期被遗忘了的道理:过程决定结果,教学过程决定教学结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源于过程,结果只是过程的体现方式。以过程为导向,过程教学理论不但强调课堂教学,而且更加重视课堂外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不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且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但强调良好的教学结果,而且更加重视科学的过程设计对达成良好教学结果的决定性意义;不但重视学生知识的存量积累,而且更加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程教学理论期望通过对教学中“过程”观念的强调,克服学生学习短视化、功利化的不良倾向,通过对立体多元、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最终能够达到使学生热爱学习、自主学习、终生钻研的目的。之所以称之为“过程教学”而非“教学过程”主要有两点考虑:其一,“过程”放在“教学”之前,意在强调过程之于教学的首要意义;其二,“教学过程”的提法在传统教学惯例下很容易被误解为课堂教学或课程设计,实际上过程教学理论的内涵远远超出课堂之外。

2过程教学势在必行

2.1对课堂教学中心地位的审视

课堂教学集中体现了传统教学在经济与效率方面的优势。但课堂教学过分凸显了教师的权威主导地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多处于被动的接受者地位,填鸭式的知识传递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操练思维的空间,这是导致学生主动思考与勇于挑战的精神消淡的重要原因。课堂时间比例过大,学生对课堂上的所学没有时间去体味和消化。课堂教学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或上百个学生,课堂信息交流变得极为困难。另外,在课堂教学中,一线的教师以中低职称为主,专家教授难得一见,这也使课堂教学的含金量有所下降。过程教学理论认为,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必须看到课堂外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而言更加重要。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很多大学生课堂之外的可自由支配时间远远超过课堂时间,能否把握好课堂之外的时间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大学生成才的关键步骤。

2.2对学生学习动力问题的思考

在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下,从中学到大学,很多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整个社会的经济与文化变迁有关,同时也与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关。当前各类学校的教学与管理体制沿袭了几十年前计划时代的思路。国家制定了详细的教育标准来考量学校的办学情况,学校又以同一个标准、同一个模式去框定和要求所有的学生,以致学校难以特色办学,教师难以因材施教,学生难以各抒所长。其结果是,学生对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成了应付差事、得过且过的负担,自上而下的学习压力很难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动力。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归根到底也是一个学习动力问题。西方哲人说,学生的头脑不是被填充的容器,而是有待点燃的火种,火种的点燃需要过程教学理念的实践。

2.3对学校教学考核机制的探讨

中国教育系统现有的考核指标多数是针对教学结果的,考核的关键词为“结果是什么”,忽视了教育工作的真正价值在于“结果是如何达成的”。此外,学校教学考核中突出强调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效果。很多学校采取专家督导、同行评教、集体备课、学生评教等途径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这些措施集中于对教学方式与方法等课程设计层面的考察,没有涉及教学工作的全部内涵。重视教学考核无疑是正确的,但传统考核机制避重就轻,对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能够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善于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勇于开拓和创新、培育学生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等方面做得显然不够,与之相应的考核标准也严重缺失。结果,表面上严谨的教学考核方式难以保证良好教学质量的实现。

3关于过程教学的几个难题

3.1过程教学在理论研究上的难题

国内理论界尚未把过程教学发展为包含完整教学要素的理论体系。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至少有两个。1)如何从理论上阐述教育工作的评价标准问题。中国教育行政部门对每个阶段的教育工作都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并成为最具权威性的评价指标。统一的国家标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利于杜绝教育工作中的不规范现象,提高中国教育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统一的标准在实质上抛弃了“因材施教”理念,忽视了个体差异性的存在。过程教学理论认为,应当允许、鼓励并提供条件实现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真正发现学生的长处和兴奋点,有针对性的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显然,过程教学是一种基于差异性的教学理论,是对所谓的教育标准的修正,但过程教学理论目前也尚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2)如何从理论上厘定行政与教学之间的关系。行政对教学的干预由来已久。政府行政干预校内行政,校内行政干预教师教学,于是教育与教学无法按照自身规律科学的发展。自上而下行政一体化的教学体制,其实质是以行政为中心而非以教学为中心,是以行政的需求为出发点,而非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是以行政领导的政绩为归宿,而非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归宿。去行政化研究几乎没有可资依赖的理论基础,也没有形成学校去行政化的基本路线图。过程教学理论的提出从过程导向的角度对去行政化问题指出了新的思考方向。

3.2过程教学在国际经验借鉴上的难题

当代教育格局早已突破了国家的界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研究西方的办学模式,但在借鉴中却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没有解决。1)办学主体的界定问题。西方的名校多是私立的,有自己的董事会、基金会等,学校在招生、专业设置、学生就业等方面需要参与市场竞争,走的是一条市场化的道路。而国内学校多是公立的,学校的管理者宏观上是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微观上是校内行政系统,学校职能部门与政府行政部门对口设置,走了一条行政一体化的道路。改变的途径之一是转变法人主体性质,不过该路径的难度很大。2)借鉴的有效性问题。真正需要向西方学习的是过程导向的办学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导师制和寄宿制。导师制起源于19世纪的牛津大学,与今天中国普遍实行的班建制和学分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班建制以课堂教学为平台,教师与学生的接触限于短暂的课堂时间,课后师生互动很少发生。学分制以考试结果为评价标准,教师与学生的关注点不在教与学的过程,而在最终的分数。导师制更像是一种师徒关系,学生在学习、思考、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求教于自己的导师,导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目前中国只在研究生阶段实行导师制,实际上本科和中学阶段也可以有选择地试点。以高校为例,按照中国教育部对高校师生比1:14的规定,高校推行导师制并没有技术性障碍。寄宿制在某种程度上是导师制的进一步延伸,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师生交流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3.3过程教学在教学方式上的难题

1)课堂之外的教学问题。学生课堂外时间的分配呈现两极分化倾向。中学以下和大学以上阶段,学生的课外时间非常丰富;而中学阶段的学生则更多的时间是在课堂之上。现在主要的问题有两个:其一,如何科学的划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上的时间分配。对此,我们尚没有基于理论与实证的科学研究作支撑,主要的做法是因循传统和借鉴他国经验。其二,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时间里做些什么。对于中学以下阶段的学生,主流的做法是教师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至于其他方面则没有更多的要求。对于大学及其以上阶段的学生,课堂之外的时间完全任由自己随心支配,在没有硬性任务、指导方案和评估体系的情况下,大学生的课外时间近乎放任自流。实际上,任何阶段的学生在课堂之外都有大量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参与。比较常见的方式有:自修、兴趣小组、主题辩论、情景模拟、课题研究、社团活动,等等。但这些方法在实践中都被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替代。2)课堂教学方法问题。过程教学理论认为,以学生为中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之上才可以进一步考虑具体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6]”教学方法看似简单,但在实践中却很难把握,因为教学方法只是一种工具,如何运用这个工具并没有统一的规范可依,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知己知彼,对自身的教学风格有清晰的认识,对学生的特点能够充分的把握。传统教学理论多是从“教”的角度寻找教师教学方面的方法与规律,很少从“学”的角度寻找创新性的教学路径。这导致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带有主观性,课堂实施效果未必理想。此外,在现代传媒普及的条件下,一些教师将注意力放在了教学中的技术方法和语言技巧方面,试图通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或语言风格的吸引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良好的技术与语言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不能取代诸如问题导向、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基本的教学方法,片面追求风格的异化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

参考文献

[1]何良仆.揭示数学过程及其要素探讨[J].教育科学论坛,2006(9):17-19.[2]张永中.过程教学法: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进的新途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108-110.[3]万敏娟.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实施物理“过程教学”[J].中学物理,2010(3):17-18.[4]李进.实验教学重在过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9):1-4.[5]王松国.简论过程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127-128.[6]王玲.教学方法的基本问题与创造性的教学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186.

第三篇: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

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

人才评价是对人才的水平、能力、个性特征、职业能力倾向、发展潜力和工作业绩等全面情况进行的综合测评。要正确地发现和使用人才,首先要科学准确地评价人才、鉴别人才,从而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王忠法厅长在全省水利人事劳动工作会议上,要求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这为我们改革和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指明了思路。

一、确立人才评价标准

要准确地评价和识别人才,必须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要求,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确立科学的、客观的人才评价标准。一是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学历、职称和资历都只是人才的外在标志,而不是本质特征,如果单纯依靠这些条件选拔人才,就不可避免会出现失误。因此,要树立“人人都能成才”观念,要从以学历为本转变为以能力为本,克服重学历职称、轻业绩贡献,重资历身份、轻能力实干的现象,做到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资历、不惟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二是在“三个认可”上下功夫。对党政人才,要坚持群众认可,强调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的原则。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工作实绩,把群众支持不支持、认可不认可作为评价党政人才的重要衡量尺度,凡是得不到多数群众认可的干部不能确定为考察对象;对经营管理人才,坚持市场和出资人认可,强调经营有方、业绩突出的原则。要把企业经营人才置于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去考察评价,看综合素质是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看经营业绩是否满足出资人的要求,把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不认可作为企业经营人才评价的重要衡量尺度;对专业技术人才,坚持社会和业内认可,强调技术拔尖、成果显著的原则。要开展以岗位要求为基础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工作,引入社会化的专业技术执业资格制度,把社会和业内认可不认可作为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重要衡量尺度。三是要建立量化的人才评价标准。在进行人才考察、评价时,要针对三支队伍的不同要求,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核心,包括品德、能力、知识等内容在内、量化的分类评价标准。对党政人才,要制定不同层次的岗位职责规范,健全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干部政绩考核标准。对专业技术人才,要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为重点,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积极推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完善资格考试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方法,建立科学、公正和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标准。对企业经营人才,要制定反映经营业绩的财

务指标和反映管理能力的综合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标准,建立以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为导向,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水平的企业经营人才评价标准。

二、完善人才评价主体

人才评价是否准确、科学,很重要的一条是看评价的主体是否完善,评价能否做到客观、公正。在过去的人才评价工作中,评价主体比较单一,评价方式比较单调,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笔者认为,除了组织、人事部门和领导之外,还要积极探索广泛吸收群众、社会专业评价专家、审计事务所、资产评估所和人才评价中介机构参与。在评价中坚持走群众路线,使评价主体做到组织、群众、专家和中介机构相结合。避免在对人才进行评价时,受某些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地保障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利用专业性中介评价机构参与评价,可以充分发挥中介评价机构在人才评价工作中所具有的专业技术优势,增加人才评价工作的透明度,为人才评价提供科学的、客观的和专业的依据。

三、创新人才评价手段

人才评价要坚持把传统有效的人才评价方法与国内外先进的人才测评手段相结合,综合运用科学的测评技术、计算机管理等多种手段,对人员的素质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评价。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和办公

自动化软件的普及,要注重把计算机管理技术引入到人才评价的过程中,按照不同岗位、不同类别的不同要求,完善各类人才评价管理软件系统,如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软件、人才评价信息管理软件等系统。通过实行人才评价工作的微机化管理,突破人工评价局限,克服因评价主体自身因素导致评价结果不客观的负面影响,为人才评价提供更加客观、科学的依据。

四、拓宽人才评价渠道

一是吸引群众参与。通过广播、电视、会议、文件等多种方式,宣传人才评价政策、告知人才基本情况和工作实绩,落实群众对人才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拔权和监督权,对党政人才,要坚持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工作,完善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制度,将民主推荐作为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二是扩大考评范围。既要考察人才的工作圈,了解人才的工作能力和实绩,又要考察人才的生活圈、社交圈,将考察对象的“八小时”以外时间的表现作为考察内容,从中了解考察对象品德品行和生活作风。三是建立差额考评机制。对满足一定条件的所有对象进行全面考评,根据考察结果好中选优,真正选拔出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得到群众认可的优秀人才,充分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四是加大经常性的考核力度。坚持定期考核,做好任期目标考核,推行培训考核,注重重大事件

考核,通过不同层面的考核,切实掌握人才全面的现实表现。五是建立人才评价联系制度。在对人才进行评价时,广泛征求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意见,对比并参考社会人才评价中介机构对委托评价对象的考评结论,充分掌握考评对象廉洁自律、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情况,对人才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增强人才评价工作的准确性。六是坚持综合评价。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评价人才,按照同类别横比、同岗位纵比、同要求互比等多角度地进行比较分析,既看取得的工作实绩,又看抓基础性工作的力度,既看平时工作能力,又看重大事件中应对能力,通过对人才进行综合评价,准确把握人才的本质特征,克服单纯以票取人的倾向。

五、用好人才评价结果

要积极推进人才评价结果与人才使用的有机结合,把考察评价结果及时有效地运用到人才的使用、奖惩、教育和管理中去,充分发挥考察工作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强化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努力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环境,大胆使用、破格提拔各种优秀人才,从而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作者系湖北省水利厅人才资源开发中心干部)

第四篇:以岗位需求为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摘 要 文章通过对木材加工企业的调研,考察了木材加工行业高技能人才需求情况、企业技术变化及运营方式情况、劳动组织变化情况、从而为木材加工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工作的教学改革寻找突破,为专业标准及课程标准的编制提供依据,更好地解决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 木材加工 企业调研 人才培养 教学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take needs of the post as the target,employment-oriented

li yue

(materials engineering college,heilongjiang forestry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mudanjiang,heilongjiang 157011)

为更好地解决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多家开设木材加工技术专业的中、高职院校对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了解其人才需求情况、企业技术变化及运营方式、劳动组织变化情况等,以便更好地制订木材加工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调研单位:大亚木业有限公司(丹阳分厂)、大亚木业有限公司(绥芬河分厂)、亚洲创建木业有限公司、圣象集团有限公司、美克国际家私(天津)制造有限公司、北京利丰家具有限公司、北京锦绣投资有限公司、青岛一木家具集团有限公司、七台河双叶家具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好家木业有限公司、上海艺级楼梯制造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木业企业技术变化及运营方式情况

木业企业劳动组织变化情况

木材加工企业均采用流水线作业形式,企业工作中实行协作生产,把生产过程中的每个操作分解并交给若干人,每个人只负责其中一部分操作,而全部操作由若干操作者同时进行,成果则是以分工为基础的联合体的劳动产品,同时按照计件形式进行小组和个人的工资及奖金分配。

对于人造板生产企业,均实行倒班工作制,对于家具制造企业,多实行白班工作制;对于新进企业的中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和毕业生,多数企业会对其进行基层培养,实行岗位轮换制度,最后,企业综合考虑新进人才的能力情况,进行定岗;在管理层方面,也会实行岗位轮换,比如会将江苏圣象木业与牡丹江圣象木业的管理层进行调动或换岗,以均衡企业人才需求。

调研中还了解到,对于大规模企业,往往实行专人专岗,每个岗位具有详尽的岗位职责,甚至同一岗位中仍细化为多个分解职能,如大亚木业有限公司中,会计岗位又会细分为材料成本会计、资本预算会计、销售会计、统计稽查等,在不同的工段均设置统计岗位,并派专人司职;而在规模较小企业,一人多岗的情况就较常见。

人才结构及需求状况

90%以上企业表示面临人员流动大、人员紧张的窘境,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紧缺,已经是全国木材加工业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表明木材加工技术专业的设立顺应了人才市场的需求,有广泛的就业空间,应坚定办学信念不动摇。在大好的就业形势下,尤其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中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不能包打天下,不同的教育形式和层次之间,只有各司其职,合理衔接,才能形成完整和谐的教育体系。通过调研了解到,国内现有木材经营加工企业20余万家,木材加工业同其他制造业一样,已步入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行列。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目前木材工业最大的困扰就是缺技术人才,尤其缺乏高技能人才,例如家具设计员、人造板生产线调试与操作工、家具生产线调试与操作工、木材加工工艺技术员、生产管理员、品质管理员、产品营销员等等。现在这些人员的缺口从全国来看,可达50万人以上,企业对木材加工专业人才的需求供不应求,据统计,全国每年人才缺口达10万人,据央视最新报导,在各行业紧缺人才排名中木材加工技术专业列第五位。全国开设木材加工类专业的中高职院校不超过20所,每年毕业人数不超过3000人,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通过调研发现,现在家具企业的中、基层技术管理骨干80%以上都是农民工出身,由于员工素质所限,企业的管理、技术再上等级非常困难,人才结构有缺陷、分布失衡,骨干技术人才外流,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人才现状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现在与发展需要,企业现在亟待引进充实“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因此,在就业和专业培养方向上,要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认真选择适合中职就业的岗位。一方面要抓住就业好的时机,与用人单位协调好学生的安置;另一方面在培养方案设计时要仔细研究,合理设置职业岗位群,召开人才培养工作会议,遴选和挖掘行业岗位,按中职技能型人才的标准设置岗位,而不是覆盖所有岗位。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使专业发展名副其实,办出名气,尽快做大做强,在市场变化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

调研中我们发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着错位,具体体现如下:中职学生的年龄普遍只有20岁左右,且大都为90后独生子女,缺乏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沟通能力,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意识。这些特点让企业比较担忧,希望学校不仅培养学生的和专业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工作认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学会合作,懂得集体荣誉。调研中,企业家多次建议开办短期培训班,穆棱市政府、广成木业等政府和企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愿意与学校共荣共赢,这说明中职教育发展前景广阔。

企业调研对木材加工专业办学的提示

木材加工专业中、高职办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同时还要兼顾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决不能培养今天的就业者,明天的失业者,要避免教育的功利性,倡导人文精神。

课程设置方面尽量将主干课程设置与时代紧密接轨,即“改传统为现代;改笼统为具体”。施行“学做合一”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教学设施条件尚待加强,各学校普遍存在实训室内设备略显老化,缺少前沿先进设备的进入,与企业先进生产工艺与设备脱节,经常出现在学校学习的是企业已经淘汰的设备和工艺,不能完全做到与时俱进。

第五篇: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论文

论文关键词:能力导向 教师教学 评价

论文摘要:促进学生能力成长是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理念要从重知识教学向重能力培养转变,评价指标要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评价机制要从奖惩性评价向发展性评价转变,重视“从学看教”以及教师自我评价和专业发展。

近年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国高校积极倡导诸如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项目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各具特色的课程教学改革,但成效往往不甚明显。从表面上看,是大多数教师依然习惯于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从更为深层的原因来看,是现有的教师课程教学评价并没有大的改变。

作为浙江万里学院和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创办的宁波诺丁汉大学,沿承了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教学传统,实施全英模式教育,通过采用项目任务、研讨、课程论文、讲演、观点陈述等教学方式和手段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和学术能力培养,实行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完全一致的教学评估体系。本文以宁波诺丁汉大学为重点考察对象,浅析中英高校的教师教学评价机制,探索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师课程教学评价,为推进我国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1基于能力培养目标的教师教学评价理念

教学评价服务于教学目标。教学评价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价值判断过程,直接反映了评价者的教育质量观和教育目标追求理念。英国高等教育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早在1998年英国皇家文科协会就发起了“为了能力的高等教育”运动,提出高校教育学生重要的是‘他能做什么”而不是“他知道什么”。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能力培养目标成为教师教学评价的主要标尺和重要依据。因此,好教师的标准不仅仅是知识传授得好,课讲得好,更重要的是善于训练学生获取知识、评判知识、发展与创造知识的方法与能力。英国高校重视课程考试在教师评价中的作用,课程考试以测试学生能力为主,掌握的知识量并不作为评判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也不是评判教师教学效果的重点。在学生试卷题目的设计上,强调开放性,倡导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和可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比较和融会贯通能力。

近年来我国高校围绕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了一些富有成效的改革举措,但是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国高校总体上依然习惯于知识传授,习惯于以学生掌握知识量的多少来评判教学质量的高低。好教师的标准,就是能够把所承担课程的教学内容讲透彻,解决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没有什么疑问,就认为教师的教学水平高、教学质量高。而事实上,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过程更多的是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认知、记忆和复述,往往缺乏对知识本身所进行的思考、批判和探索过程,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相应的提高。在这种知识化评价观念下,大多数课程以知识点的考核为主要目标,笔试形式较多,多样化评价形式较少;一次性考试较多,过程性评价较少;客观性试题较多,主观性试题较少。这样的考试既考不出学生的知识内化程度,也无法知晓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21世纪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知识本位的人才观向能力本位的人才观转变。为此,首先,要建立起基于能力成长的学生课程学习评价,通过建立起过程性、多元化、能力型的课程学习评价反过来“迫使”教师树立起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质量观。其次,要设计出基于学生能力成长为导向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强迫”教师转变育人观念,积极适应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教学评价指标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不仅反映了评价者的教学质量观,更直接反映了评价者对影响教学质量因素和表现形式的基本判断。宁波诺丁汉大学在学生评教问题的设计上,基本上都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提出,从学生“学”的效果来反映教师“教”的效果。比如,在语言和语气上,基本上是使用“我”这个词,绝少使用具有中性意义的“学生”这个词;在指标内涵上,突出师生互动,重点考查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是否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使用了大量的“善于沟通”、“平易近人”、“协助学习”、“保持”、“激发”、“兴趣”、“尊重”、“鼓励”、“促进思考”、“帮助”等词,这样的指标约占6s%;而直接针对教师素质、教学技能、教学态度和教学内容的评价指标较少,约占35%。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宁波诺丁汉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教育理念,重视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性。

在我国,由于受知识化教学评价观念的影响,教师教学评价指标注重从知识授受视角设计,一般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在教学态度上,突出教学工作纪律和教学责任心;教学内容上,突出教师知识传授的“正确无误”、“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信息量大”、“进度适中”;教学能力上,突出教师教学技能,是否能“深人浅出”、“富于启发性”、“熟练生动”、“条理清晰”等;教学效果上,突出教师“教学有吸引力”、“学生学习主动”、“学生思维集中”、“课堂秩序好”、“学生对教师讲课的重点内容印象深刻”等。显然,这些指标的内涵突出了教师教的怎么样,忽视学生学的怎么样;突出了对知识授受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发展的综合考察;突出了师生间的从属关系,忽视了师生间的人际互动。

一般来说,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生源特点、教学条件以及教师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教育教学能力等。但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学生,“教是为了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应主要看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要透过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发展情况来看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国高校在设计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感受、成长和进步。同时,要突出“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的评价理念,着力引导教师积极开展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营造互动、宽容、开放、合作的学习氛围,鼓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与合作,以此促进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创新。

3突出课程考试在教师教学评价中的关键作用

评价教师教学的指标有诸多方面,如思想品德、教学技能、各项教学工作、教学业绩等等,但是课程教学评价是核心。应该说,一个教师的思想品德、教学技能、各项教学工作态度是聘任时考察和评价的重点。开展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教学过程性评价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和重要措施,但是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通过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来实现,教师教学质量最直接的反映是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

英国高校重视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控和评价,也开展同行听课,但是同行听课一般不作结论性的评价,而只是进行一些交流和探讨;学校和学生联合会也定期(一个学期2-3次)开展教学工作会议,讨论教师教学情况;学生也定期对教师的课程教学情况进行评价等等。但是,英国高校坚持“从学看教”的评价理念,特别强调通过对试卷质量和学生考试结果的分析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试卷和评卷一般都要经过“外部评审员”的随机抽检和评审,范围从参与考试命题、批改考卷到成绩分级等广泛的内容,以保证学校执行标准的一致性,防止教师降低学术水准,避免偏离课程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当然,以能力培养目标为评价依据,重视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考试成绩与我国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将教师教学质量高低与“升学率”挂钩有着本质的区别。

我国高校也大都实施了试卷质量评审以及评卷情况检查制度,但是教研组长、系主任和教学院长大多只是履行程序、走过场而已,很难对试卷内容的难度、广度以及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的契合度进行严格审查。目前,我国高校一般都设有“教学督导”,但是“教学督导”主要以“听课”、“教学事故调查”等为主,极少涉及课程试卷的审查,督导评教一般也是在课程考试之前进行。为此,可以借鉴英国高校的做法,围绕教学目标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赋予“教学督导”评审考试命题、批改考卷的权力,未尝不是在尊重教师教学自主权的同时,又保证教学质量统一性要求的有效举措。

4充分尊重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的自主权

英国比较重视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在评价过程中,学校给予教师充分的自主权,让教师主动参与评价过程。例如,对于评价者的选择,一个重要的原则是,评价者必须是评价对象能够接受的人选;评价实施过程需要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教师要进行自我评价等等。

在评价的主体选择上,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一般包括学生、同行、督导和领导评价,一些高校还建立了学生信息员队伍,但基本忽视教师的自我评价,或者是教师的自我评价结果(如课程教学总结等)在整个评价中参考价值甚微或不起作用,使得教师在教学质量评价上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一般来说,评价是一个主观判断过程,由于不同的评价主体受自身的经验、感情、利益等因素制约,对同一评价对象往往会做出不一样的判断。开展教师自我评价,对教师教学权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不仅体现了评价的开放性、透明性和教师的广泛参与性,使评价尽量做到全面、客观、公正,而且有利于从内部动机来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自我评价实质上是教师进行自我成长的专业反思过程。通过对照比较指标体系,教师能够明确自己哪些方面达到了要求,哪些方面还有差距,并及时进行自我调整,不断改进教学方式,逐步提高教学技能。这样,评价不再是评等级和优劣,而成为了激发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

5注重教师教学评价个性化原则 英国高校重视个性化教师教学评价,宁波诺丁汉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内容、方式具有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科专业的课程教学特色和班型大小的差异。学生评教问卷中明确分出了“学校设置的固定问题”、“学院设置的问题”和“开放性的问题”等不同层次的评价内容。

由于我国传统文化中比较重视“统一性”和“集中性”,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上也倾向于集中式管理和统一化的要求,反映在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一方面,特别强调从不同类型课程中抽出能反映对一般课程共性要求的特征作为评价指标,另一方面,把教学评价的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态度及教学责任心上比较多。这种评价体系的优点是要求简单明了,规范性强,便于操作,但是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模糊了对不同性质、类型和学科课程的不同要求,制约了教学个性和不同教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而且也影响了评价的准确性和实际效果,忽视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成长过程,使教学评价缺失了应有的多样性和诊断性。因此,在对教师教学评价过程中,要明确教学活动因学科专业的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要充分考虑到教师教学成长的规律性,实施分类、分层评教,避免机械地不加区分地按照一把尺度衡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贡献。

6注重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

在教师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方面,英国倡导发展性评价,教学评价不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依据,而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如学生的学习状态、参与状态、学习热情、学习方法的掌握等)的测量和评价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的诊断作用,把评价作为改进教师教学的一种手段和措施。宁波诺丁汉大学主要是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来进行,更多的是一种“合格”、“达标”评价,而不是为了“排队”。其年薪在聘任之时就在评聘合同上签定。教学评价只是作为学校、教师促进和改善教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并被纳入到提高教学和教师发展的计划中。另外,学生评教问卷,一般是在课程学期结束时由任课教师当场发给学生,学生匿名填写完毕后由班长收齐、装入信封密封后由学校直接邮寄到英国诺丁汉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材料被视为保密文件,分析统计结果只有教师和系主任知情,由系主任和教师进行直接和面对面地沟通。这样,既保护了教师参与教学评价的积极性,又保证了教师能够自觉、主动地提高教学能力。

我国高校过分追求教学评价结果的数值统计和排序,评价结果过多地与教师的聘任、职称、薪酬等奖惩挂钩。虽然这种通过外部的压力能够刺激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但是也往往使人倍感压抑,不利于发挥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也难免出现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名利而讨好学生,放纵学生,忽视教学目标,降低教学要求,使评价不但没有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反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和发展”。评价主要是为了帮助教师了解自身的潜力和职责,认清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职责,通过评价不断修正教学行为,使之适合学生发展和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只有内在的发展需求,自我实现需要,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很多高校为缓解规模扩张速度较快所导致的教学资源相对紧张问题,聘任了大量新教师,但是由于缺乏一些必要的试讲、培训环节而直接走上教师岗位,一些教师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通过奖惩性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来摈弃一些不称职的教师,是特殊情况下的不得已之举。毕竟,大部分教师经过培训还是能够适应教学和逐步提高的,关键的是高校不仅要严格把好教师人校和人岗关,更要充分尊重教师教学工作的规律性以及教师教学发展的阶段性,充分考虑教学活动因学科专业课程性质、教学形式的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因此,随着办学规模的稳定和教学资源的充实,应逐步加大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比重,通过评价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能。

下载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算法教学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算法教学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推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文章......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摘 要】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课程是设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凸显学校定位与专业特色,上海电机学院对计算机辅助......

    市场营销以什么为导向

    市场营销以什么为导向?—湖南商学院屈鑫对于市场营销到底是以什么为导向的,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在现在的争议中,有两种声音,一种是认为市场营销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另一种认为......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精)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 构建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 《广州市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研究》课题组 广州市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研究课题 评价对象汇报材料......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旅游英语教学改革

    王晓宇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际商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系)一 旅游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针对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在全国......

    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培训心得体会 9月13日上午,我校全体老师到在东山中心小学学校参加由秀英区教育局教研室举办的“2017年国培 计划。老师们认真聆听专......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市场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市场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杨光明.(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恩施445000)摘要: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上,现在有三对矛盾并存,为此,高职高专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教育教......

    以职业汉语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研究

    摘 要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所在,以职业汉语能力培养为导向来指导应用文写作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应用文教学形式并不乐观,应用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