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时间:2019-05-12 17:0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第一篇: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研

【摘 要】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课程是设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凸显学校定位与专业特色,上海电机学院对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课程进行了试验性改革,提出基于“以设计表现为主线,培养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的课程群建设思路,从课程群角度对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课程进行重组、整合,以网状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以案例教学法精讲重点,进而为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的课程体系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创新能力培养;网状模式;案例教学

设计表现能力作为设计师开展设计活动不可或缺的能力,甚至有时在学生毕业应聘工作时还起到“敲门砖”的作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核心课,也是设计表现课程群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笔者所在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中,将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类课程进行了极大压缩,因此在有限的48学时及2周的课程设计中需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Photoshop、CorelDRAW、Rhino这三个软件,是对教师的挑战。

笔者在深入地了解师生的反馈后,发现以往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课程虽有些教学较有成效,也考虑到了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基础环境等,但还存在不足的方面,如:多重技法,轻设计,轻创作,不能满足专业设计的实际需求;课程内容针对性不足,学习过程中容易迷茫,后续课程中难以活学活用;学生主动性不足,导致学生只是掌握了初步的计算机表现能力,曲面建模能力不足;技术应用型本科定位及专业特色体现不明显等等。改革和“再设计”设计表现课程迫在眉睫。

课题组试图从课程群建设中寻找突破口和解决方案,将归类于设计表现课程群的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课程利用网状教学模式进行重组、整合,针对工业设计专业特点与我校的专业特色定位,优化教学内容,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真正做到一切以本专业的发展为重,培养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型技术应用型人才。

1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

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我校的设计表现课程群在课程组织上,由设计构成、绘画基础、设计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产品模型制作等专业必修课和设计美学选修课构成。设计表现课程群包含的课程都应以设计表现为主线,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由传统的形式形态教学转变为内涵形态教学,课程间和谐有序,同时能够协同其它课程群,从而形成与培养创新型工业设计人才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素质与能力相对应的课程体系,为总目标的实现发挥最大的效应。

由此,基于我校的技术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基于专业特色定位,基于课程群的建设目标,明确了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

(1)突出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

软件的更新日新月异,课时的极度压缩,都要求该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突出能力本位的目标,课程的重点应该是“授人以渔”。本课程建设计划按照“理论教学――上机实践――课堂讨论--课程设计”的教学链,在整个教学链以学生为中心,着重抓学生动手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在实际工作中顺利应用软件表现自己的创意。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设计流程,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思路与方法,从而落实学校“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略。

(2)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理论方面,因为课时的极度压缩,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面面俱到地讲述软件功能是不可能、不现实的。通过阐述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开发交互理念、作用地位、设计原理,使学生从一开始就站在比较高的位置审视软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实践方面,针对工业设计专业特点选择典型综合性的案例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软件作用,学习和掌握软件的大部分功能,打下扎实的基本功。通过案例实践,为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2围绕课程群,调整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群建设是通过对原有课程内容的融合、再设计,对课程内部知识进行重新构建,才能推陈出新,才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鉴于我国传统教学采用的是前苏联模式的严格的学科导向的教学计划,其必然存在一些惯性,而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方式也多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填鸭式”教学。在运用案例驱动法时,还面临着如何有效兼顾理论体系完整度的难度。

根据课程群的培养目标与企业对于设计人员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能力需求,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试图按照“一个中心,两个能力,三个阶段,三个模块”来组织和优化课程教学与实践内容。“一个中心”是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课程中要时刻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掌握创新的基本方法。“两个能力”是指自学能力和设计表现能力。“三个阶段”指的是教学过程中的“演示示范――操作实践――综合运用”,在演示示范过程中还通过“课堂讨论”环节,使学生在课前就对相关的计算机原理有初步的了解。“三个模块”是“二维模块、三维模块、综合模块”。通过这些举措,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兼顾,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2.1以网状教学模式交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工科院校而言,工业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设计的轨道,拓展刚入校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更要培养他们对设计的兴趣和热情。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按部就班的“串行模式”与同步进行的“并行模式”。而我校原来采用的是“并行模式”,即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设计创新类课程自身形成系列,上课时间向前提,与手绘表现课程几乎同步进行,使学生很早学习绘图软件、设计构成方法。这样的教学模式优点在于学生较早具备设计思维能力和较强的计算机能力。但是,其负面影响是容易使学生更倾向于计算机绘图,并对其产生过分的依赖,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艺术素质和创新能力下降。因此,在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课程改革中,我们试图通过典型项目、案例在课程间横向寻求联系,实现设计表现课程的杂交与融合,体现工业设计专业特色。

笔者借鉴袁光群在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改革时采用的“网状模式”[1],突破课程间的区别,寻找其共同点,重视学生实践能力、艺术修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其相关的规律,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横向交叉渗透,形成了高“共通性”和“历时性”的课程群结构,如图1所示。

(1)创新设计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课之间的交叉

计算机类课程通过二维软件、三维软件和工程软件等,形成循序渐进的系列课程,使学生掌握工业设计流程中从构思草图、效果图、模型等环节相对应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只重“手段”(表达技能)而轻“目的”(创新能力),学生的设计能力逐渐的图形化、机械化,只会模仿而没有创新[2]。在教学内容上,利用优秀产品形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造型分析,掌握塑造形态时常用的堆叠、融合、包裹、过渡等“加法”以及切割、旋转、挤压、拉伸、折叠等“减法”。同时,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内分专题讲解创新设计方法,结合“虚课题”(设计大赛)或“实课题”(实际项目)进行课题、作业的选取及考核,尽量体现创新,强调创新与功能相结合。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讲,塑造一个好看的、丰富的产品视觉形象往往缺少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典型案例将常用的产品造型思想融入。

(2)手绘表现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课之间的交叉

作为设计的形式语言,手绘表现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又是设计表现的手段延伸,两者可进行相关内容的交叉实现两者的协同与共生。可以从形式因素的研究着手,在解决单一问题的过程中融入多样训练手段,从不同的角度、方法对同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从个别问题入手领悟到不同知识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渐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结构有序同时又符合视觉活动基本规律的视觉思维整体观。譬如将手绘三维效果图绘制时的分析方法与计算机三维软件中的单轨扫描、双轨扫描、拉伸、旋转、放样等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成型方法的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手绘表现能力。

2.2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线精讲重点

由于本课程课时的限制,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综合地运用软件功能,无法覆盖产品设计全过程,显然无法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以案例为主线,针对以“产品设计为核心”的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专业,同时兼顾其他设计专业,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为核心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安排上突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结合我校工业设计专业发展的特色方向――机电产品、仪器仪表设计,在本课程中有意识地增加机电产品案例分析与设计课题。精选或设计“界面设计、包装设计、工业产品、机电产品”类型的典型案例,确保案例内容能够覆盖软件的重要功能。由此,在教学中,依据案例设计过程将课程内容分为三个模块:1)二维模块,以Photoshop、CorelDRAW软件为主,利用Photoshop进行海报设计、界面设计、图形处理,利用CorelDRAW进行标志设计、效果图制作。2)三维模块,以Rhino软件为主,针对工业产品、机电产品的造型方法进行讲解,并利用keyshot软件进行快速渲染。3)综合模块,在综合实例以及设计实践环节中综合运用三个软件,利用三维软件进行设计、渲染,利用二维软件进行版面编排与后期处理,从而使学生对三个软件、对专业有进一步的认识。

3完善资源配置与管理体制,促进师生课后的投入度

为弥补课时的不足,通过建立课程网站,不仅将课程的课件、作业等内容上传,方便学生课后学习、师生交流,更重要的是建立“版主”制度,通过选拔学得好的学生作为版主,将学习软件的经验传给同学,学生更会因为身边的同学学得好而激发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正是通过采用这种课下、课外乃至互联网的多维度教学,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另外,完善工业设计专用机房的管理体制,鼓励学生课后常用、爱用机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充分利用工作室,逐步形成以本专业导师为主体,高年级带低年级的专业传帮带实践基地,形成可持续培养专业优秀毕业生的平台。总之,课程建设不是仅仅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就可以取得更好的实践效果,还需要在管理制度、学习氛围营造、资源配置等方面下力气、花功夫,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将课程建设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袁光群:“计算机与艺术融合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工程图学学报》,2007(3): 118-122.[2]李冬梅,张持重等:“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设计图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工程图学学报》,2010(3): 161-164.基金项目:

本研究受2014年上海电机学院校重点课程建设项目(2014JYJG-07)、内涵3-1团队建设(A1-5101-14-007-01-03)资助。

第二篇: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算法教学研究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算法教学研究

摘要:算法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教授学生算法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需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目前算法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目标之间存在差距的现象,介绍了南京邮电大学“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组以全面提升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专业素养为目标,所开展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尝试及其实施效果,并总结出若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算法课程;能力培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2-0096-03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IT行业早已走出之前的低谷,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非常巨大。南京作为国家级软件名城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国办函〔2009〕9号)确定的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急需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受过良好教育和训练、高素质、高层次的国际化软件工程专业人才。企业需要的软件人才不仅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还需要根据不同企业对技术人才的具体需求具备突出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而目前高校培养的人才虽然理论知识较为全面,但由于受到课堂教学和考核形式的种种限制,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往往相对单一。教师偏爱讲授被公认为成熟和系统的算法理论知识,采用纯课堂授课的“一言堂”上课形式,却容易忽略了算法这门课应带给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以及对算法领域实际问题和研究热点的关注和学习。学生为了得到较好的考试成绩,所有学习活动均围绕考试而展开,大多数与考试无关的活动和内容都被排斥在师生交流与互动之外,主动性和创造力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很难支持个性化的能力发展。

显然,传统教学方式下的高校毕业生和企业急需的软件人才之间是存在明显差距的。如何弥补这种差距?笔者认为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在大学的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这样才能实现高校毕业生和企业需求人才之间的无缝对接,同时对那些进入研究所和大学继续深造和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来说也可培养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兴趣。因此,在算法课程教学中有必要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分析现有算法课程的教学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提高为课程导向,寻找切实可行的教学改进方案和思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有用人才。

一、面向学生能力提高的算法教学改革目标

“算法分析与设计”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经过课程组成员多年的建设和探索改进,目前已具有较好的前期教学与研究基础,并形成了完整的与课本相配套的课件、实验指导书和课程体系。但有限的课堂授课时间内教师能够传递给学生的知识总是有限的,只有在授课过程中尽最大可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算法素养和开阔的知识眼界,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课程教学的本意和最终目标,实现在“授之以鱼”的同时也能“授之以渔”的教学效果。

算法课程在长期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已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如: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学法、[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解决模式[2]等。但这些方法虽然有促进学生思考的作用,首要目的却还是提高课堂授课效果。对比当前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人才专业素养的期望,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算法课程的教学模式继续进行改革,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环节和手段,以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协作、实践、创新等各项能力为目标,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另外,算法课程具有内容抽象、逻辑性强、知识点多、实践性强等特点,除了要求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程序设计基础,对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较高要求,难度较大。[3]随着课程内容的逐步深入,总有一部分学生会因为跟不上教学进度、来不及消化课堂知识、难点内容无法理解等各种问题,而产生厌学甚至放弃的念头。因此算法课程要达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不抛弃”、“不放弃”,必须采取全方位、多角度的多项措施来共同作用,才能保证自始至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这绝不是一两项单纯的方法就可以达到或解决的。

为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算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下面着重从课程内容的拓展、专题教学环节的设置、课程考核方式的改进等几个方面,介绍南京邮电大学算法课程组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改革措施和效果。

二、教学内容选择和专题环节设置

1.教学内容拓展

算法所涉及的领域和内容非常广泛,需要在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前提下,对授课内容进行选择和提炼。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尽量精选课程教材中必须讲授的知识点,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应当本着“设计与分析并重,基础与应用结合”的原则进行。只有课程的知识点和应用举例均选取恰当,才能让学生更加容易适应课程体系,尽快掌握各个知识点并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在合理构建的脉络体系中领会到算法思想的精髓和妙用,最终深入掌握算法设计和应用的能力。

另一个方面是将教材中没有包括却有必要讲授的知识点进行适当的补充,以延展课程的宽度和内涵。这部分内容不能选择得过于宽泛,也不应与课堂教学内容完全脱节,而应扎根课程中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拓展更深层次的应用,甚至与计算机领域最新的研究热点和方向发生联系。

补充知识可通过课堂上采取更加多样的手段实现,一部分由教师对补充的算法案例加以介绍,另一部分则通过分组讨论、撰写学习报告、课堂交流等种种方式,将一些由多个逐步深入的算法问题所构成的专题布置给学生自学,并在此过程中克服其坐等老师讲授的惰性,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并养成主动思考和深入探究的习惯。

2.教学手段改革

学生要真正做到将课堂讲授的算法思想学以致用,在遇到新问题的时候用已经掌握的算法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老师积极思考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投入程度,创造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其主动投身于课本知识以外的知识领域,广泛涉猎、认真思考和追踪把握学术研究动态,笔者采取的教学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在课堂教学以外主要增加了分组讨论、算法专题学习、研究报告撰写等环节。并且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编程能力和兴趣方向都存在差异,分别设计了不同层次和要求的课题题目,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涉猎课本之外的知识领域,了解和追踪学术研究动态,深入学习算法专题。

专题讨论题目主要分为专题学习和专题研究两大类,专题学习内容较为集中,重在实现和全面讨论,而专题研究背景较为宽泛,重在了解和学习总结,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加以选择。

3.专题学习内容

专题学习题目一般均选择算法领域中具有较高代表性,且有广泛应用价值的算法问题,重点加强学生对算法领域优秀成果的掌握和算法理论基础。如:

(1)二分图匹配问题。其中的最大二分匹配问题还可以用网络流相关算法来求解。完美匹配问题可引申出诸多的具体应用,如稳定婚姻问题等有趣问题。

(2)网络流算法。该问题很经典,可考验学生的建模能力和算法设计能力。尤以最大流算法最为重要,应用非常广泛。

(3)贝叶斯公式与贝叶斯网络。要求将马尔可夫链和贝叶斯理论用于实际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并学习贝叶斯网络[4]解决非链式结构问题的方法,初步了解模型建立和优化、机器学习、参数训练等基本概念。

4.专题研究内容

专题研究则将算法教学与科研中的热点领域和发展方向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算法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对学术研究的动态和研究领域有所了解和把握,并体会算法思想在科研领域运用的重要性。如:

(1)社区发现算法。社会网络研究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方向,其中的社区发现问题是社会网络分析的一个核心任务,与算法中的图论和聚类问题紧密相关。通过该问题,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该领域的小世界特性、中心性等基本概念,还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学习和回顾已有的相关知识,并体会不同聚类算法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路和特点。

(2)MapReduce算法。云计算是近年来计算机领域的一个热点,而其中的核心算法MapReduce其实就用到朴素的分治法思想,将一个非常大的计算任务自动分解成小的子任务,分别在一些计算能力不是很强的计算机上求解,最后将子任务的解合并得到最终结果。学生通过学习MapReduce算法的实现机制,能体会到其实看似简单的分治法思想在学术前沿也有着重要作用,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更重视对经典算法的学习。

5.实施效果

专题学习和专题研究环节均要求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查找问题的资料和解决办法,以分组讨论学习的方式共同分析和求解问题,完成相关的编程实现、结论分析、报告撰写等相关工作,并对学习所得加以整理,制作成ppt文件在课堂上介绍给其他同学分享。

通过该环节的设置,学生除了对这些算法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还领会到算法课程中所学的思维方式其实无处不在且互有关联,知识是死的而应用是灵活的,只有各项能力共同发展才能最终解决问题。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说贯穿了整个环节的始终,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组内同学团队合作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均得到了锻炼,而结论分析和报告撰写部分则需要逻辑分析能力和文档写作能力,最后课堂分享环节还提升了表达能力。

为了评价专题环节设置后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任课教师特地安排了匿名评教环节收集学生反馈。结果表明学生对于学习专题环节特别欢迎,效果普遍满意,学生留言“老师组织的学习研究很好,是新的教学尝试,能很好地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新的东西”。学生在完成专题的过程中,编程实现部分也自发的学习和使用了很多课堂上未曾教过的技术,如Flash、MFC编程甚至Matlab仿真软件等,完成情况超出预期。但总体来说,专题学习的完成质量要好于专题研究,主要是因为专题学习的内容较为具体且成熟,可供参照的资料较多且实践性较强,专题研究涉及到的知识点则相对较多,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部消化、吃透甚至实现,但总的来说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在此过程中获得了锻炼和提高。

三、考核方式改进

1.考核方式占分比

在课程考核方式方面笔者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以考试作为教学的指挥棒和调节杠杆,通过采取更加灵活的评分方式,探索新方法和新思路,让学生主动去学去练,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算法课程的总分主要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其中平时成绩约占30%~40%,而期末考试约占60%~70%。为了与前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革相适应,平时成绩占分比取上限40%,以适当加大实践环节和专题环节的考核力度。具体成绩比例分配比例如表1所示:

2.实践环节考核

课程的上机实践环节往往流于形式,拷贝、抄袭的现象总是屡禁不止。但是算法课程作为与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紧密结合的计算机专业重要基础课程,必须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和实现,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相对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将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均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查范围。

笔者在实践中采取了多种考核手段,尽量避免在上机实践考核中拷贝和抄袭现象的出现,以获得相对公正的考核结果,并将其计入学生平时成绩。如:上机实验时要求学生进行在线点到,要求学生在有限的上机时间内提交可以运行的程序代码,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整体查重等,在上机实验过程中不定期的安排随堂测试,时刻提醒学生做好日常复习工作,对每阶段的学习成果检验结果被纳入平时成绩等。

通过这些手段的综合运用,学生对上机实验的到课率和投入程度均得到明显提升。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对这些非常严格的要求和考核手段并不反感,在体会到自身能力得到真正提高之后,匿名评教环节中纷纷表示了欢迎和赞同。

3.专题环节考核

专题环节的考核主要由学生的课堂讲述、书面报告和代码几部分构成。课堂讲述环节主要考查对知识的熟悉程度、算法讲解是否条理清晰、幻灯片制作水平等。书面报告和代码主要考查对相关知识的涵盖是否全面,算法是否讲解清楚透彻,应用场合和应用方法是否了解,代码实现和系统设计是否合理,对结果的分析是否正确等。

四、结语

在南京邮电大学算法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组老师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改进和完善课程配套,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兴趣激发和鼓励,将能力培养目标想方设法贯彻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锻炼其动手能力和创新习惯,培养他们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致力于培养计算机专业新型人才的改革和创新。

今后课程改革的方向仍将坚持脚踏实地从课程的每个环节出发,培养能力发展全面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并通过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不断引入新的手段和媒介,进一步拓展课程广度,采取更为灵活的考核方式,引导学生注重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的提高。下一步计划主要有:

第一,进一步拓展算法课程介绍的内容,增加对概率算法、线性规划、遗传算法等的简单介绍,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算法的相关知识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

第二,录制讲课视频。正因为无法保证每位同学在课堂上都能自始至终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并对所有知识点做到当堂消化理解,课后复习就变得至关重要。仅仅通过形式精简的课件难以让学生回忆起上课的具体内容,复习时往往费时费力效果得不到保证。视频资料作为辅助可以方便的实现课堂和网络学习的结合,提升课外学习效率。

第三,采取更为灵活的考核方式。可以考虑采用一门课程、多种考核路线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和擅长,选择采用统一命题试卷的理论形式考核,还是采用撰写学习报告并提交程序代码的实践形式考核,又或者按照一定的比例同时参加两种考试方式并计分。若考试中包含上机测试,可要求学生从一组上机考试题目中随机抽取题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既可以考查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和代码调试能力,又通过题目的不确定性提高了考试的难度,进一步检验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熟悉程度。

参考文献:

[1]姜枫.“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26):74-75.[2]韩军,许可.本科算法课程建设的一些实践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9,(7):66-69.[3]张怡婷,付雄,陈蕾.算法课程面向应用的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24):86-90.[4]吴军.数学之美[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49-256.(责任编辑:王意琴)

2012:

第三篇:以创新为动力以服务为目标

以创新为动力 以服务为目标

努力提高政务信息工作水平

政务信息以捕捉新事物、提供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为己任。二年多来,为做好计划生育政务信息工作,我们始终坚持“服务上级、服务本级、服务基层”的工作方针,始终坚持“树立一种意识、建设一支队伍、健全五个机制”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政务信息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网络化建设,为各级党委、政府以及上级计划生育部门及时掌握情况、科学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准确全面的政务信息服务。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树立一种意识

一个地区某项工作政务信息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该项工作的水平和工作过程的质量,所以我们嵩县计生系统从领导到同志都牢固地树立起了一种意识,即“政务信息是窗口、是形象、是动力”。首先,我们在平时工作中注重开发领导层,在领导层形成“政务信息是决策依据,政务信息是工作经验,政务信息是问题建议”的意识和观念,使领导们每年要开的第一个单项工作会议是政务信息工作会议,逢会必讲政务信息工作。其次,我们在各种会议、培训上大讲特讲政务信息工作,使每个信息员都能认识到政务信息是单位的窗口,反映本单位的工作进展和目标完成情况;都能认识到政务信息代表着单位的形象,能够反映一个单位的精神面貌;都能认识到政务信息是推动本单位工作进展的动力所在;正面的信息鼓励先进、总结经验,反面的信息鞭策后进、使人警醒。领导认识的到位使政务信息工作机构、人员、经费得到“三落实”,信息员认识的提高,使全县形成了人人争写政务信息、人人都是政务信息员的比学赶超良好风气。

二、建设一支队伍

我们始终把加强全县计划生育系统政务信息员队伍建设,健全信息网络作为做好政务信息工作的突破口。首先,为了加强对全县计划生育政务信息工作的领导,我们成立了计生政务信息工作领导小组,由委党组书记、主任任组长,主抓办公室的副职领导任副组长,各股、室、办、站负责人为成员。其次,我们于2008年3月专门成立了信息组,抽调三名同志专职负责政务信息工作。由委办公室主任兼任信息组组长,加强协调和督导。第三,建立乡镇政务信息员“县管乡用制度”,每个乡镇明确1-3名专兼职信息员,信息员变动必须经县计生委考核同意。为了及时直接掌握基层,特别是村一级计划生育工作动态,我们从新聘任的村级计生管理员中筛选了21名具有中专学历的具有一定观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的同志为信息直报员,定期以电话联系、互动互通的方式了解和掌握基层工作状况。坚持每年元月份对全县专、兼职信息员

进行重新登记造册,及时充实调整信息员队伍。第四,我们主动和省、市计生委取得联系,建立了网络信息通道,实现网上传送信息,缩短了信息传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五,强化培训,建立高素质政务信息员工作队伍。我们坚持在每年2月份举办一期计划生育政务信息培训班,在6月份举办一期政务信息工作研讨会。每年邀请县委、县政府两办信息科、督查室的同志做专题讲座,并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省、市计生委举办的政务信息培训班。

三、健全五个机制

一是建立计生政务信息质量评估机制。我们制定了《计生政务信息采编规范》,规范了政务信息报送要保证“准、快、质”,即信息报送要准确、快速和保证质量。⑴内容客观、全面、可靠,信息上报前须再次核实;⑵信息中的事例、数字、单位、人名、地名应当完整、准确;⑶确保信息的时效性,要尽可能在第一时间上报计划生育政务信息;⑷信息稿件要有标题,有结尾,简明扼要、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以简炼的文字和有代表性的数据反映事物的概貌和发展态势,稿件末尾应注明发稿单位名称和报送时间。⑸不仅要有经验信息,还要有问题建议信息。

二是建立重要信息预约机制。制定了《紧急信息上报制度》,对上级要求上报的专题信息以及紧急需要的信息,在各股室、各乡镇信息员中指定专人拟稿,由委信息组长把关,定稿后报送有关领导审阅上报。委信息组视情况需要,通过预约方式,向乡镇信息员发出重要信息预约通知,提出预约信息的内容、撰写要求和报送时间。基层信息员按此要求,积极收集材料和撰写,按时上报。

三是建立政务信息工作通报机制。为检查和督促政务信息工作的落实、交流情况,委办公室将每季度通报一次各乡镇报送信息情况和采用情况,改为每月通报一次、每季度汇总通报一次。对发布计划生育政务信息及时、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专业计划生育人员给予通报表扬,差的给予提醒。

四是建立政务信息工作考评机制。我们制定了《目标责任制度》,按工作职能将全委政务信息工作任务进行分解量化,责任到人,规定各股室每月至少报送1-2篇计生政务信息,各乡镇每月至少报送5条计生政务信息。政务信息工作考评内容包括:信息报送量、采用量、好信息数量。

五是建立政务信息工作激励机制。我们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对被国家、省、市、县采用信息的撰写者给予物质奖励,县人口计生委转发一条信息、简报补助拟稿人现金10元,市级转发一起奖励拟稿人50元,省级转发一起奖励拟稿人100元,国家计生委及报刊转发一起奖励拟稿人300元。二年来,用于奖励信息员、信息直报员的资金就达6830元。这些激励措施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员撰写政务信息的积极性。

四、强化创新,突出服务

新年伊始,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争创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并要求一举成功的目标。计划生育政务信息工作要更好地服务于创优的新形势,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就必须从思想观念、工作思路上进行创新,为此我们力求做到四点:一是围绕中心抓“重点”,即抓住与中心工作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情况和问题进行反馈。如为配合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的创建活动,信息组连续编发了六个专期,介绍各乡镇、各股室创建工作思路、措施、载体、亮点和做法,解决了部分乡镇和股室怎样创、如何创的问题,有效地指导了创建工作。二是围绕中心抓“热点”,即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广泛了解和全面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提醒领导注意社会矛盾的发展变化。如2008年针对个别乡镇依法行政中存在问题,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这种现象,信息组编发了一期集中反映依法行政不当的信息,呈送主任阅后十分重视,立即召开了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并决定举办了一期依法行政培训班。三是围绕中心抓“难点”。针对工作已经出现的难题或阻力,收集有助于解决这些难点问题的设想、计划、措施和方法,为领导研究和解决难题出谋划策。四是围绕中心抓“特点”,即抓住事关全局,代表事物发展趋势,对整体中心工作具有指导意见的典型经验,及时进行总结,迅速提供给领导,以利于领导借鉴局部经验从宏观上指导和推动整体工作。如信息组的同志到基层调研时,发现一些乡镇康检工作的做法很好,回来后就组织人员进行总结、提升,最后形成了《嵩县康检推行“三四五”工作法》的政务信息,不仅引起了委领导的重视,在全县进行推广,同时也得到市人口计生委的肯定,印发全市九县六区借鉴推广。

第四篇:以岗位需求为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摘 要 文章通过对木材加工企业的调研,考察了木材加工行业高技能人才需求情况、企业技术变化及运营方式情况、劳动组织变化情况、从而为木材加工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工作的教学改革寻找突破,为专业标准及课程标准的编制提供依据,更好地解决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 木材加工 企业调研 人才培养 教学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take needs of the post as the target,employment-oriented

li yue

(materials engineering college,heilongjiang forestry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mudanjiang,heilongjiang 157011)

为更好地解决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多家开设木材加工技术专业的中、高职院校对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了解其人才需求情况、企业技术变化及运营方式、劳动组织变化情况等,以便更好地制订木材加工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调研单位:大亚木业有限公司(丹阳分厂)、大亚木业有限公司(绥芬河分厂)、亚洲创建木业有限公司、圣象集团有限公司、美克国际家私(天津)制造有限公司、北京利丰家具有限公司、北京锦绣投资有限公司、青岛一木家具集团有限公司、七台河双叶家具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好家木业有限公司、上海艺级楼梯制造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木业企业技术变化及运营方式情况

木业企业劳动组织变化情况

木材加工企业均采用流水线作业形式,企业工作中实行协作生产,把生产过程中的每个操作分解并交给若干人,每个人只负责其中一部分操作,而全部操作由若干操作者同时进行,成果则是以分工为基础的联合体的劳动产品,同时按照计件形式进行小组和个人的工资及奖金分配。

对于人造板生产企业,均实行倒班工作制,对于家具制造企业,多实行白班工作制;对于新进企业的中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和毕业生,多数企业会对其进行基层培养,实行岗位轮换制度,最后,企业综合考虑新进人才的能力情况,进行定岗;在管理层方面,也会实行岗位轮换,比如会将江苏圣象木业与牡丹江圣象木业的管理层进行调动或换岗,以均衡企业人才需求。

调研中还了解到,对于大规模企业,往往实行专人专岗,每个岗位具有详尽的岗位职责,甚至同一岗位中仍细化为多个分解职能,如大亚木业有限公司中,会计岗位又会细分为材料成本会计、资本预算会计、销售会计、统计稽查等,在不同的工段均设置统计岗位,并派专人司职;而在规模较小企业,一人多岗的情况就较常见。

人才结构及需求状况

90%以上企业表示面临人员流动大、人员紧张的窘境,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紧缺,已经是全国木材加工业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表明木材加工技术专业的设立顺应了人才市场的需求,有广泛的就业空间,应坚定办学信念不动摇。在大好的就业形势下,尤其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中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不能包打天下,不同的教育形式和层次之间,只有各司其职,合理衔接,才能形成完整和谐的教育体系。通过调研了解到,国内现有木材经营加工企业20余万家,木材加工业同其他制造业一样,已步入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行列。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目前木材工业最大的困扰就是缺技术人才,尤其缺乏高技能人才,例如家具设计员、人造板生产线调试与操作工、家具生产线调试与操作工、木材加工工艺技术员、生产管理员、品质管理员、产品营销员等等。现在这些人员的缺口从全国来看,可达50万人以上,企业对木材加工专业人才的需求供不应求,据统计,全国每年人才缺口达10万人,据央视最新报导,在各行业紧缺人才排名中木材加工技术专业列第五位。全国开设木材加工类专业的中高职院校不超过20所,每年毕业人数不超过3000人,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通过调研发现,现在家具企业的中、基层技术管理骨干80%以上都是农民工出身,由于员工素质所限,企业的管理、技术再上等级非常困难,人才结构有缺陷、分布失衡,骨干技术人才外流,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人才现状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现在与发展需要,企业现在亟待引进充实“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因此,在就业和专业培养方向上,要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认真选择适合中职就业的岗位。一方面要抓住就业好的时机,与用人单位协调好学生的安置;另一方面在培养方案设计时要仔细研究,合理设置职业岗位群,召开人才培养工作会议,遴选和挖掘行业岗位,按中职技能型人才的标准设置岗位,而不是覆盖所有岗位。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使专业发展名副其实,办出名气,尽快做大做强,在市场变化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

调研中我们发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着错位,具体体现如下:中职学生的年龄普遍只有20岁左右,且大都为90后独生子女,缺乏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沟通能力,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意识。这些特点让企业比较担忧,希望学校不仅培养学生的和专业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工作认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学会合作,懂得集体荣誉。调研中,企业家多次建议开办短期培训班,穆棱市政府、广成木业等政府和企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愿意与学校共荣共赢,这说明中职教育发展前景广阔。

企业调研对木材加工专业办学的提示

木材加工专业中、高职办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同时还要兼顾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决不能培养今天的就业者,明天的失业者,要避免教育的功利性,倡导人文精神。

课程设置方面尽量将主干课程设置与时代紧密接轨,即“改传统为现代;改笼统为具体”。施行“学做合一”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教学设施条件尚待加强,各学校普遍存在实训室内设备略显老化,缺少前沿先进设备的进入,与企业先进生产工艺与设备脱节,经常出现在学校学习的是企业已经淘汰的设备和工艺,不能完全做到与时俱进。

第五篇:简析艺术设计类实验室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简析艺术设计类实验室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 要:近年来随着艺术专业的扩招,许多高校都开始进行艺术类的实验教学,大部分学校在这方面还处于摸索与起步的阶段,有的学校的实验教学比较偏传统,学生没有多余的艺术创意发挥的空间,还有着应试教育的影子,课程的安排方面不够灵活,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意思维是不利的,学校没有为学生安排足够的实践,无法和市场需求接轨。诸如此类的情况都可能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限制。为此,笔者对艺术设计类实验室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了文章中,希望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以帮助。

关键词:教育 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一、我国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如今,具有优秀实验教学能力的教师非常的稀缺,师资难以满足学院日益扩大的艺术类专业学科建设的需求。实验教师有着非常高的门槛,不仅自身的专业技能要过硬,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要懂得顺应时代的潮流,通过优秀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刚开始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艺术设计类实验室主要的教学目标还是让学生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并没有对学生在创新方面的能力有所锻炼,实验室缺少足够的创新能力,这也使得其创作的成品质量参差不齐。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教师缺乏足够的热情与兴趣投入到实验教学中,相应的学生的创作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很多学生依赖教师对其灌输理论知识,凭借突击学习来应对考试。艺术系实验室也缺乏足够的资源以及奖励制度,使得学生对于实验室创作的热情不高,实验室设备陈旧,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等方面的缺陷也导致学生在创作方面受到一定的制约,教师也难以创造令人信服的成果,这也给教师的指导工作带来了困难。

二、构建实验室学生创新平台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很多学校的实验室都开始响应教育部的号召,购买了很多先进的设备,让学生能够在更好的环境下进行创作,学生的想法能够得到更好的展现。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后,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在实验室中进行毕业创作。实验室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学生不仅能够收获知识,并且还能通过实验室独特的条件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使得学生对于学习更具有兴趣和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吸收,而且多进行创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实验教师要注意提升自己,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教师一定要对于实验室中的设备有深入的了解,明确其价值以及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样才能使得课堂质量得到提升。教师需要了解不同的设备适用于什么样的情况,能够灵活的运用?@些设备。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激发学生对于创作的兴趣以及热情。艺术设计类实验中心为了让学生得到健康的成长,就应该购买大量的专业书籍好相关素材,这样学生进行创作的时候就能够便捷的找到需要的资料,创作时会更有效率,创作的质量也能够提上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为了更好地进行管理,实验室需要新增适应市场需要的新型设备以及相关软硬件条件和同步的系统。笔者进行过走访调查,发现设备越新颖完善的实验室,愿意来此进行创作的学生也就越多,这主要是因为实验室不仅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还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扩大艺术类实验室开放创新空间

高校实验室还应该与兄弟高校艺术设计类实验室和美术学院进行合作,因为,如果能够让艺术实验室的管理更加开放的话,资源也就能够更加及时的得到完善,可以非常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调查发现,学生非常希望让实验室更加的开放。特别是最近这些年,艺术类课程的专业性越来越强,开始越来越侧重学生实践方面的能力,艺术系实验室承担了非常多的教学工作。笔者认为艺术类实验平台开放管理对于教学有着非常正面的影响,能够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画室实验室在许多方面都存在改善和革新,例如陈旧的画板画架可以更新成更具有设计功能的综合性工作台,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也能更好地展开。学生能够在艺术系实验室里进行基本的绘画练习和设计训练,在工作室也能进行最终的设计,学生的创新与设计能力也因此得到了非常大的进步。随着科技的进步,学生能够在电脑上进行各方面的设计工作,工作的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节约了大量时间。我国正在大力度的扶持艺术设计专业,如果学生想要对相关知识有深入的掌握,就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而要花时间在实验室中进行创作,教师也应该做好引导以及辅助的工作。优秀的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需要具备优秀的创新和创作能力,这样作品的质量才能高起来。

四、实验室文化建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辅助性

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从校园建设到各个工作室环境布局,再到专业实验室的设备配置,无处不体现着艺术特色。不同专业的实验室应体现不同的设计风格,让学生愿意来到实验室进行艺术品创作。实验室积极协调各个院系,针对专业创作设立激励机制,鼓励优秀作品参加更高级别的展览。为学生获奖作品设立橱窗,供学生日常参观学习,同时也可激励低年级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实践创作中来。实验室教师要加紧学习国内外艺术设计专业的先进管理模式和教育方法,经常参加国内重要实验室建设的研讨会,定期制定和修改用于实验室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条例,以对实践教学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不断营造舒适的实验室文化,要打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更要善于打破常规,开拓进取,创造前所未有的艺术作品。设计与新媒体实验中心不应该定性为纯粹的教辅部门,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增加实验室的师资力量,承担起更多的教书育人的职责。

参考文献

[1]曹海龙.室内设计在高校艺术类实验室中的应用分析[J].大众文艺,2016(15).[2]卢梅英.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文教资料,2011(15):236-237.[3]孙明,陈艳,薛婧婧.加强艺术设计实验室建设推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105-108.[4]毛白滔.培养艺术设计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4):4-8.

下载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中学历史课程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历史课程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 江津区慈云初级中学校陈霞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就中学历史课程而言,多年相沿成习的“记忆—复制型”纸笔测验模式,与素质教育、创新教......

    美术课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美术课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走向了多元性和开放性,仅仅识记教学知识是不够的,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需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浅谈职高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职高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21世纪将是创造教育的世纪。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从基础教育抓起,全......

    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范文大全]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点滴认识 宿城区埠子中心小学 肖赛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纷纷进入教育教学领域,为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领域、传统的教学技术手段,提高课......

    浅析以输出为中心的英语演讲能力培养

    浅析以输出为中心的英语演讲能力培养 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 英语演讲作为非常重要的语言输出技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求演讲者英语言语表达具备一定的流利性、准......

    面对音乐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面对音乐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作为创造性最强的学科之一,音乐在人的发展和个性特征形成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就是培养......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国教育在新世纪的必然选择。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我们要主动承担起这个责任,进行改革和创新,培......

    以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过程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过程教学研究在中国尚处起步阶段,目前主要存在狭义的“方法论”和广义的“教学链”两个考察角度。过程教学理论意在强调一种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