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指导作用

时间:2019-05-15 02:0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指导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指导作用》。

第一篇: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指导作用

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指导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有效、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应成为我们的不懈追求。要想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兼顾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实际,精心设计,采取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就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探讨如下: 1、1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逐步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根据目标进行学习、探索、尝试、操作等,以获取新知。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主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实践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归纳讲解的,教师不暗示。教师如何创设课堂教学环境具体如下: 1、2巧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语文是一门最富情感的学科,语文课堂则是情深趣浓的快乐时空,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是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方式能否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在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使学生获知于寓教于乐之中。、2适时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策略。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因材选媒”。根据课文特点教师进行课件设计。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语言文字 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为语文教育的主导性手段。这样的设计,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

1.3 培养学生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探究。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提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此过程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的顺序,选择喜欢学习的方式,如可以独立学习,也可以与人合作,与老师交流等。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使学生自己质疑并解疑的。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钻研问题。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考,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包办代替。只有在学生好思、会问、乐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2、创设有效氛围,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方式的形成。如何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2.1 实践操作——活动性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活动探究,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活动性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倡导活动性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努力为学生创造活动性氛围。

2.2 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新课程大力倡导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多方面能力,在探究性学习中,强调教师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教师首先倾听学生各自的理解,再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适时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相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展。举例来说: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竞争。这样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3 合作交流——互动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这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当小老师。合作学习机会很多,教师要投入到合作学习的小组中,以一名探究者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中展开合作学习,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这样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语文教学的迫切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应重视这方面的思考,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用行动去挖掘,用爱去育爱,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精彩纷呈,扎实有效。

第二篇:新课标语文教学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丰富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作用,学生的独特体验;● 实践性,以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以语文实践为培养途径;● 母语教育,学习资源,实践机会,感性把握能力;● 汉语言文字特点对语文教育的影响,起始阶段的教育过程和方法,语 感,整体把握。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儿童学习语文特点,个体差异与学习需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鼓励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综合:沟通学科间的联系、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实践: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课内外学用结合;● 创新:吸收新思路新观念,运用新技术新方法;● 适应: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求;● 开放: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新课程标准期待什么样的教师]

(一)《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主要改革内容。● 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注重提高学生感性把握能力。

(二)《课程标准》对《教学大纲》的发展。● 系统地提出“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并使之具体地综合性地体现在 各个阶段目标之中;● 大力推进新型的学习方式;● 突出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 强调课程的现代性和创新性。

三、关于课程目标的特点

(一)一些基本的出发点:

1、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

2、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将“过程与方法”也作为课程目标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要求有所展开。

3、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语文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信息,创造潜能,人际交往)

4、课程目标的设定,要考虑前瞻性、适应性和包容性,还有可操作性。但为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前瞻性是首位的。

(三)关于阶段目标:1.识字与写2. 阅读

3、写作(写话、习作)4. 口语交际

(1、重在交际,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所以情感态度十分重要(“有表达的自信心”,“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2、重在实践,在交际中学会交际,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组织教学,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3、重在参与,要求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5. 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重在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运用于实践。在大纲中“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部分,提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努力”。这一原则要求,在标准中具体化为阶段目标,其要素大致有四:)一是培养对世界事物的好奇心,强烈的探究兴趣,问题意识,这是前提;二是强调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包括自然、生活、社会等各个方面,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这是基础;三是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要求学生人人主动积极的参与其中,善于与他人合作,这是保证;四是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目的。

第三篇:“六大解放”对小学美术教学的指导作用

文章标题:“六大解放”对小学美术教学的指导作用

论文单位:作者姓名:论文字数:周皋中心学校

李 慧 4505字

“六大解放”对小学美术教学的指导作用

摘要:

美术教育被认为是发展孩子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提高美术课堂的高效性也是势在必行,伟大的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思想给了我很大启示:

1、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去想

2、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敢做

3、解放儿童的嘴巴,让他们敢说

4、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多看

5、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感受

6、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们支配 关键词:美术教育 解放 创造教育

我曾拿过一年级的美术课《蔬果的剖面》里面的几幅蔬果的剖面图,问四年级的孩子,如:洋葱的竖剖面,橙子的剖面,猕猴桃的剖面,像什么?我本以为他们比一年级的孩子大一些会有更精彩的回答,而结果没人回答,只有极个别的想要开口,但终究还是放弃了,我很诧异。一年级的孩子在我的问题一出来他们就抢着说:洋葱剖面像小包子,像没有开放的玫瑰,橙子剖面像披萨,猕猴桃剖面像一只大大的眼睛,黑色的点点像睫毛,很多很多......而四年级的孩子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敢去说呢?是不敢想吗?为什么孩子大了反而想象力不如从前呢?

孩子们没有想象力,又怎么会有创造力?

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不仅是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儿童创造性与想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并不是要培养画家,而是通过美术活动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启迪儿童的心智,启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儿童美术教育也是培养创造精神最好课程之一。那么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儿童的兴趣,激发儿童的创造欲望,发展儿童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呢?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让他们会认识美,发现美,并具有创造美的能力呢?伟大的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给了我很大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说:“儿童是有创造力的,认识了儿童的创造力,就应进一步将其解放出来。”他强调“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就必须把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嘴、眼、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对小孩子的创造力予以适当的培养。”并提出了“解放头脑,发挥创造力是与儿童的未来,中华民族的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育主张。可见,陶行知很重视对孩子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他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方法,其实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重要前提条件。虽然,这一主张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针对当时中国教育的诸多弊病中提出的,但在以实施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仍然起着引领作用,美术教师在美术教育中打破传统的教育观点真正地做到“六大解放”,就能让孩子敢想、敢做、敢创造。

一、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去想

儿童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意想不到的。在孩子们心中,他们所描绘的画是没有任何“规矩”的,完全是一种自我体验的反应。在儿童的作品中,不须要求色彩配置的考究,不须形象逼真,强调的是想像翅膀自由自在地飞翔。儿童头脑中都是对客观世界带有儿童色彩的反映,他们见过很多有趣好玩的人和事,这些经验都需要老师用一句带有儿童色彩的语言或一个形象的动作去激发出来,让孩子们在他们独有的想象空间中畅游,甚至天马行空。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临摹为主要方法,画什么和怎么画都是老师规定的,孩子很少有自己的想法,压抑了孩子的创造力。要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童心自然流露,充满激情地自由创作。首先解放孩子的头脑,让其自由想象和思维。如在一节学画树的课中,我设置了一个问题,你知道小树怎样变成大树的吗?把它画下来。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有不一样的感受,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甚至一个孩子把小树的成长过程想象成了自己成长的过程,最后小树也变成了一位高高大大的小帅哥。再如,孩子的头脑里装着各奇思妙想,就会呈现出这么一幅图画:有这么一个小树,他的树干特别大,身体里画着好多好多东西,有小花小草,有飞机轮船,有小猫小狗,依然是一幅非常美的涂鸦„„我并没有否决他们,因为孩子很小,想象力没有错,他们的世界我不一定能懂,我相信他们有他们的道理,我希望能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大胆想象,勿以简单的对错,像与不像去评价,只要让孩子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想象,用心去描绘,不用和大师去比较,孩子们个个都是小画家。

二、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敢做

现在的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很多人形象的说“非常6+1,的确,很多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然而长辈们不知道他们盛好每一次饭,洗好每一件衣服的时候,就是孩子损失一次次锻炼机会的时候。陶行知先生说过:“人有两宝,双手和大脑。”传统的教育要求儿童静坐、静写、不能乱动手,当然,这没错,但是他们静坐、静写的时间大于课外活动时间,他们的双手虽然没有被拴住,但是双手不能执行头脑的命令,不就等同栓住了一样吗?因此,陶行知先生要求教师和家长,不许来束缚儿童的双手,让儿童的双手在大脑的指挥下大胆去尝试,大胆去创造。美术课不是只有拿笔画一种形式,美术中的操作活动课对促进儿童发展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传统的美术课是让孩子拿笔临摹教师作品,或者课本范画。在我的美术课堂中,尽可能的让儿童尝试先动手感知,再动手去画。如:玩橡皮泥,橡皮泥看起来非常简单,正因为简单,可以让孩子很放松,他可以捏成山,捏成房子,捏小人,捏青蛙,捏汽车......随心所欲的用自己的双手捏出想象中物体的模样。在教学《堆沙》一课,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跳远的沙坑里,让他们在沙坑里做画,学生没有别的工具,只有一双手,但是他们堆出了许多造型,甚至和沙融为了一体。经过游戏,有的学生堆出了“长城”、“金字塔”、“城堡”„„我希望美术教学可以大胆的走出课堂,让孩子用双手去实践去创造,去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也许,我们也可以和爱迪生的母亲一样,不会错过一个伟大的发明家。

三、解放儿童的嘴巴,让他们敢说

陶行知先生认为:“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他认为,旧中国习惯是不许多说话,尤其是儿童只能听成人的,而不能说,这就严重束缚了儿童思维发展及善于表达的积极性。应该让学生想说就说,能发表独立见解,允许有问题就问,使大家可以享受言论自由。“在美术活动中,孩子是主体,给他们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我们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应该给孩子以充分的机会,让儿童敢提问,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如在《淋漓的小雨》一课中:

1、让孩子敢问。有个孩子问,老师,下雨之前为什么天空会变的有点黑?今天早晨下雨了,你是怎么来学校的?雨下为什么下到地面就不是一滴水的样子了?听到这些问题,我真的被问住了,想办法回答他们,他们的小脑袋中想的东西真的很奇妙。我用这些问题问他的同桌,他的同桌说:我觉得云厚了把天空堵起来了就黑了,一会大雨一会小雨,我早上穿着红色的雨衣,我妈妈送我来的,还有的同学打着雨伞呢,地上还有小水坑,雨滴掉到水坑里就看不见了呗,我还看到街道的墙角边还躲着一只淋湿的小猫,有点可怜。就这样,一个孩子敢问,一个孩子敢说,慢慢的构成了一幅非常美的图画。

2、让孩子敢评。过去我们以教师的评讲为主,现在我们积极引导孩子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自评和互评中提高审美能力。如:儿童完成作品后,让他们自己说说自己的创意在哪?为什么好?哪里还有问题?让每个孩子看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也看到自己的问题。同时开展儿童间的互评,达到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目的。

四、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多看 我们都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孩子们的眼睛,不能只盯着黑板和书本,他们应该有更多的时间去看五彩缤纷的世界。很多孩子爱画己看到的表达出来,给很多人分享,没错,画可以反应孩子的内心世界,透过孩子的画,你可以看到一个美妙的世界。

如教学《大鱼小鱼》一课,由于条件有限不能让孩子去海洋世界观看真的鱼类,只能用多媒体播放了动物世界中各种鱼类在海中生活的片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们睁大了眼睛看着海底漂亮的鱼,还没等老师提问孩子们已经不由自主的开始说话了看一条绿色的大鱼,你看那条小鱼好小,细细的,你看他们身上的花纹都不一样耶„„就这样,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创作的灵感就从这里起航了。

五、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用心感受

不建议把儿童关在家中,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包罗万象,奥秘无穷。陶行知先生认为: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创造力。怎样发挥内在的创造力呢?谁都明白要让学生知道春天的美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走出学校,走进大自然,让他们亲身去体会;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去体悟、去探寻,去社会中去磨炼,这应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一条极好途径。我想学生永远不会失去对这门课的兴趣,而且效果也是与众不同的。马斯洛在曾说过,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创造力,而初始创造力常处于无意识状态,这种无意识能促进人发现与发明。所以,我们应该把本属于孩子的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还给孩子。在教学中,也许有很多局限,我们不能经常带领儿童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去观察、去体验,但是可以提前布置,放学后,或者课下,特别是让儿童积极地去自然,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创作灵感,从而使儿童受到情感的、艺术的、综合的、直观形象的教育。如:在《走近大自然》一课,教师在课前带儿童在户外观察,寻找秋天的秘密,一些秋天的小虫,秋天的花,秋天的树,带着问题去欣赏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让儿童用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式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这样既激发了儿童的兴趣,又使画面丰富多彩,也充分表现了孩子的个性。

六、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们支配

陶行知先生指出:“学校把儿童的时间排得太紧,”“把儿童全部的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既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的确,美术集体教学活动都有着作业完成时间的规定,有学生还没有完成,老师就催着交作业了,这样怎么会有好的创作呢?我们应该解放他们的时间,完成一幅画的时间不应受45分钟的限制。我认为有些课题可以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尽情的“玩”,在“玩耍”中,解放他们的头脑、身体、嘴巴、眼睛和空间,孩子们的心灵会像花一样的绽放,这样才会有丰富多彩的感受,有创作的基础。

教学《七彩的生活》一课,我把本活动分成了各种组,让他们制作出生活中需要的小生活用品,学生自由选择组别。每个小组制作的时间不限,可以在课余时间上网搜集资料,欣赏图片,观看视频。然后搜集一些需要的材料进行制作,每个小组分配好任务,制作完成后交给老师。最后孩子们完成的不只有绘画还有各种生活用品的小发明,甚至在发明上还有自己的小绘画作品。我相信,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他们会通过观察、体验、感受、实践创作出更优秀的创作。

由此可见,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有着很高的借鉴价值。因此,为使自己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我们平时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断获取美术教育的信息,了解儿童心理,探索富有创意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让美术教学发挥出其特有的魅力,让孩子保存孩提时的想象力,让他们的想象力飞起来,变成创造力。同时让美术课中形成的发散性思维,延伸到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去,真正的自由思维,发明创造,美化生活,让美术课真正的“活”起来,真正的发挥出美术教育的作用。

第四篇: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教学非常重视。四个学段的阅读部分都率先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教学建议部分也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朗读被认为是贯串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还强调“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的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由此看出,《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朗读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训练活动,更是一种主体的生命活动。朗读与“理解、把握、体验、领悟”等密不可分,朗读不应外在于这些活动形式,而应包孕于这些活动形式。也就是说,朗读在性质上应从属于“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语文实践活动”。

那么,在新课标背景下现实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具有哪些特点?

一、学生朗读表达具多元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学生个体的知识与生活经历不同,其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也各不同。因此,朗读指导中教师不应拿着自己的一套标准要求学生,而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的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如朗读一年级第二学期《坐井观天》一文第四小节,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有的学生认为这里是“没有见识”的青蛙对小鸟善意的规劝,要读出劝告的语气;有的则认为这里是“自以为是”的青蛙对小鸟恶意的嘲讽,要把讥笑的语气读出来。这些体验反映出学生对文本的不同理解,笔者认为都可以成立。

二、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无论是哪个学生朗读后,教师对其的指导都应是既肯定优点,又指出存在的不足,而且还要让他反复“再实践”。这样,长年累月下来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会有实实在在的帮助。

三、朗读评价具激励性朗读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朗读水平的提高。评价时,要切实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正视他们的差异,在尊重个性,促其发展的前提下,对他们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指导,少一些评判;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教条,尽量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从正面加以引导,设置朗读水平阶梯。如:“我们班又多了一颗朗读小明星,老师真开心呀!”“这一次你比刚才进步多了,如果你吐字更清晰一些,老师真的为你骄傲。”“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已至身于那个美妙绝伦的仙境了。”“如果你能读得更响亮些,让全班的同学都能听到你的声音,你会得到更多人的赞美。”“听,大家的掌声已经响起来了。”“不久的将来,你会是一名出色的演说家。”这类评价语言,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第五篇:新课标对一.二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对一--二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下载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指导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指导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标语文教学反思

    教会学生,先教好自己 河北定州中学刘知 听海淀区教研员黄玉慧老师的讲座。也很受启发。教给学生思维,教会学生思考。让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 当然,这话说起来很简单,实际做起来......

    语文新课标教学工作总结

    语文新课标教学工作总结 语文新课标教学工作总结1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一(1)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作为一名已从教十多年的教师,我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却不敢有半点懈怠。本着一切......

    《语文新课标》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认真地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学完以后,我们一致感言:今后中学语文课怎么上?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真正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文化积淀,为终身......

    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

    在21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使我对新一轮课程标准有了较深的认识和理解,下面就从以下几方......

    对新课标下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的探究

    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 倪连娜在新课标思想的指导下语文阅读教学趋于变化与开放,但很多阅读课仍缺乏“经营”,设计失当,出现了对文本解读不深,层次不强,缺少整合等问题。使语文阅......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对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要求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对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新课标背景下对语文教学的一些尝试

    新课标背景下对语文教学的一些尝试 江西省高安市石脑中学 王勤 论文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为帮助学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了笔者近年来对......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对我在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对我在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吸纳劳动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