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标理念下,对语文“人性化”教学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23:1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新课标理念下,对语文“人性化”教学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新课标理念下,对语文“人性化”教学的思考》。

第一篇:在新课标理念下,对语文“人性化”教学的思考

在新课标理念下,对语文“人性化”教学的思考

康滩中学

雍守清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是一次对教育教学领域的全面探索,随着本次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学语文教学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但近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中以工具性为筹码的教学方式并未得到完全的放松,这种机械化、技术化的训练,使语文的情感因素和价值因素被淡化或削减,缺少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生命意识。好在这次“课改”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制定者们明确界定了

“人性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由此可见,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一样,都属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二者既缺一不可。我们在重视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同时,还要重视对语文所蕴含的人性化内涵进行挖掘,使学生在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课标》)”。谈语文的“人性化”教学不只是对语文本身进行“人性化”因素的挖掘,还包括教学方式和方法向“人性化”教育方向的转变。

一、教学方式和方法的“人性化”转变

关注学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标》的具体体现。因此,在教材选编、教学方式和方法上都应体现对学生进行的“人性化”教育。过去的教学,过分强调学科本位(重语文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和教师本位(重课堂上教师的分析和灌输),缺少最基本的情感原则,没有以人的发展为本,也没有服务、服从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目的。这样的流弊,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就明确指出过:“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能全力以赴地去学习,就应该立刻改变以前不合理的教学模式,建立起新型的教学体系。

1.语文教学应把学生看作是第一要素。

在教学中,我们的工作对向不只是作为“学生”而存在,更重要的是要把他们看作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而存在。因此,“目中无人”的教学方式是很难关注学生的,更何况我们把可持续发展的素质与能力定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价值所在,如果把作为素质和能力的载体的“人”都忘了,就谈不上回归生活、珍惜和尊重生命、为人的生存和发展奠基。相应的,教学就有了相当大的盲目性而缺乏针对性,当然也就谈不上备“学生”和备“学情”了。

2.坚持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自主、合作、探究是《课标》提出的语文教学新理念。所谓的自主就是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坚持以自主的方式进行教学,是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合作是指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学生和学生之间共同学习,是为了求得共同进步。而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合作就更加珍贵了,只有真正做到了学生与教师的合作,才是我们教育教学理念的真正转变。同时,通过合作学习,还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和吸纳他人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至于探究,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途径。这是应当积极提倡的,同时也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所必需的,因为它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和归宿。

二、新教材的“人性化”理念,使得我们必须挖掘和强化教材中的“人性化”因素

语文学科的“人性化”价值是通过文章来体现的,它包括了很深的文学内涵。我们常说“文学即人学”,就说明了文学中包含了“人性化”的东西,要不然怎么会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句子呢?因此,在教学中,应从文学中挖掘出“人性”的东西来。

1.理清作家、现实、作品、读者四者的关系。

让学生在学习文章时,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再现客观现实,并从中去了解、感悟作者的立场、态度和情感,并受到文化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达到语文教学的教化目的。

2.通过对作品的鉴赏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辨能力。

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让学生体会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使其性情得到陶冶,修养得到提高。况且,文学作品都要反映一定现实生活,进而表达作者的看法,我们可以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辨证评价,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有这样的人,从而知道怎样做人,比如在《雷雨》里,对各式人物的评价,可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为假、丑、恶,让学生能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达到从善如流的目的。

三、语文本身的“人性化”蕴含,要求对其进行“人性化”教学

1.语文是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具有很强的“人本”意识。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扬雄语)关注人的心声,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而自古以来我们就有

“言而不文,行而不远”的传统。因此,语文内容多为古今圣贤之所“立言”,承载着中华文化之精髓。但不管是“自强不息”,还是“厚德载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主体意识较强,都强调“人”的本身。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点,语文素养的养成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2.语文教学是与文本的对话,需要对作者的情感态度和生命意识的尊重。

语文教学实际上是一种与文本对话的教学方式,而文本本身不应被看作是单纯的阅读对象,而是应该把它看作是个性鲜明,生命意识较强的生命体,里边融入了作者对客观世界的感悟和主观世界的情感,而我们在与文本对话的时候,是用我们的感悟和情感去关照文本,其实质是与文本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因此,语文教学需要与文本进行平等的对话,让作者的情感态度和生命意识得到尊重,从而让读者真正领悟到作者在文中所展现的丰富内涵,通过学生的思考,探讨出人生的价值和时代精神,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3.语文本身是对人性的张扬。

几千年以来,语文的人性美一直都在感动我们,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为我们展现了各式的人物个性,让不同的人性得到张扬。同时,《课标》也要求语文教学在注重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因此,语文教学的真正“春色”应该在这里,这也应该是语文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出路之一。

总之,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人的发展除了能力以外,更重要的还有人格和个性的形成,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以,《课标》才提出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口号,这都是与语文的“人性化”分不开的。在当今物质科技一日千里的情况下,我们都在呼唤人文精神,而语文的本身天生就具有这种精神。因此,我们应发挥好语文的这一先天优势,在教学中,不能只顾“授业”、“解惑”,同时还兼有“传道”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21世纪健康、合格的人才。

第二篇:新课标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对高中物理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与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笔者拟在学习和贯彻新课标过程中的一些教学思考就教于同仁。

一、有关高中课程的目的及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新课标明确指出: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笔者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使之通过学前、小学、中学、大学等一系列的教育,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有关人才的标准有多种,但我们比较认可5A表述。国外某大公司在招聘广告中打出其公司需要具有5A的人才,Appearance(外表、形象)、Attitude(态度)、Aecountalfility(责任感)、Ambition(志气、抱负)、Ability(能力)。高中教育作为将学生培养成人才雏形的重要阶段,我们为学生的5A做了什么?事实上,中学的重点学科如语、数、外、物、化、生)的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最后一个A[Ability(能力)]的教育,而这个能力可能还大多局限在解题能力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其他4A的培养与教育。要实现完善的高中教育.首先要发挥各个学科的综合作用,如对学生的外表。并不是一个单独学科就能完成的。外表并不仅仅指容貌,从某个程度上可以说是人受到教育与感化后而表现出的气质。高中物理作为整个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教师应淡化学科本位的思想,就物理学科而言,应该是通过物理知识为载体,在学习基础物理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高中生经过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活,具备高中生所应具有的 5A。

二、有关中学物理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的素质是指在教学中持久发挥作用的品质。它是能力形成、发展的自然前提。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次革新性变化.新课程不仅仅改变了教材内容,更是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教9币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教师的素质水平决定着新课程实施的程度。我们认为,能够体现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这一时代特征的高中物理教师素质是:物理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素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素质、课堂教学设计素质、现代教育

技术素质和教学评价素质。

为了适应这些特殊素质要求,广大教师应从学科专业性知识与教育专业性知识两方面加强自身修养。使自身在学科专业性知识方面具有广博的物理基础知识、应用技术基础知识、物理学史以及广义的科学技术发展史知识、跨学科及边缘学科的知识。在教育专业性知识方面具有相关的教育的政策法规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学科教学论与学习论知识、教学评价知识、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

三、有关三维目标教学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 “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其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称为三维目标。目前高中课堂教学中要实施三维目标教学已成为绝大多数物理教师的普遍共识。但如何将认识化为行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很多教师认为,对高中物理中有的典型课(通常这些课都会被选为公开课),如力学中的平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动量守恒定律……电学中的楞次定律等。这些课由于都会涉及到相关的物理学史、实验或科学家的探究过程,这类课比较容易实施三维目标教学。但有些课,(暂且称之为常态课),如力学中的弹力、力的分解、机械运动……电学中的电势差、等势面……由于这些课大都是为阐述物理中某一重要的定理或定律而设置的过渡课,对于这类课。大部分教师不知如何进行三维目标教学。笔者认为三维教学目标.重在理解其本质内涵,切不可将三维目标教学变为程序化。三维目标教学旨在力争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所规定的要求,并不是指每一节课都必须从三个维度进行教学。即使是典型课,可能也会因为教师、学生及教学设备等诸多因素而对一堂课中的三维目标有不同的侧重。而对于非典型课(即常态课),则要尽可能贯彻三维教学目标的理念。笔者曾在一些常态课上做了一些尝试,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机械运动这一节中,就从“凤凰号下西洋”、网页及视频资料片段开始引入新课;而在物质波这一节,则与学生一起阅读德不罗意因提出物质波假设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的演讲稿,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维教学目标本身不应该是目的,它是一种段。不能狭义地去理解三维教学目标,对于不同类型的课,应根据教师及学生的特点,用不同的方式去实施三维目标教学.这是教学艺术的体现,切不可将三维教学目标程序化。

四、关于高中物理教学的 “2+1”模式

高中物理教学的 “2+1”模式指的是在高中三年教学中。用2年的时间教完高考所要求考查的内容,用均:的时间进行总复习。这就是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笔者走访一所目前正在试行高中课改的学校,他们仍然采用这种模式,这给新课程的推进带来了很大阻力.高中课改试验区的高考方案也因此而受影响。有人说.“2+1”模式可以提高高考物理成绩。事实是这样的吗?以福建省高考近3年高考成绩为例,2003、2004及2005这3年理科综合中物理部分的得分率分别为0.48、0.42、0.41,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不是考试题目难了,而是应付考试需要的是学生灵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的是学生的灵气,而在„题海”中“泡大''的学生,他们的灵气已荡然无存。认真分析一下近年学生的答题情况后发现,每年计算题的得分率都很低,很多学生只能完成物理考试的选择题部分。难怪有人说:我们高中三年教学就是为了高考的几道选择题。为了最后能用一年的时间进行总复习,很多教师在高

一、高二就赶进度,本该做的实验没做,本该探究的没探究,将物理教学等同于物理知识,又等同于物理题目,从而失去了物理课程原本就具有的功能,失去了借助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及培养学生应具有与其相对应的5A的机会,抹杀了学生的灵气与创造性。更有甚者,在教师及家长极力奉劝下而在痛苦的题海中泡大的学生,当他们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就看到他们的学哥学姐们为了毕业分配而四处奔波还有可能失业时,他们的心理极度失衡。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此不无关系。

由上所述,2+1模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但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一现状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的努力。

第三篇:对人性化教学的思考

对“实施人性化教学”的思考

----县小语文教研组主题沙龙研讨

1、什么是人性化教学?

(1)从专家理论的角度看。

(2)从自己教学的角度看。

2、在实施人性化教学中有什么困惑?

(1)从自己日常教学来谈。

(2)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

(3)从日后的教育需求来看。

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人性化教学?

(1)从教案的设计来谈。

(2从课堂的组织来谈。

(3从对学生日常的教育来谈。

(有具体案例加以佐证更好)

(备注:

1、请各位老师准时参加,3月16日下午3:30—5:30。

2、发言时用16号字体,颜色不限。

3、多用实践例子,适当引用专家理论。

4、要求人人参与,人人有发言。

5、请各位老师先做准备,将发言整理在一个文件夹里备用。)

第四篇: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八年级语文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李秀荣

新课程改革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增强。其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实用为主”,强调终极关怀。首要任务是改变知识传授过重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了解一定的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学习技能。并且在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它比任何时候都更关注人本身的发展,注重张扬个性,体现人文关怀。这既是对祖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主体意识缺失的一种深沉思考和内省,又是对现实世界科学精神的呼唤。作为语文教师,我顺应时代潮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理念,逐渐转变了观念,树立了新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并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努力转变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努力实现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艺术的研究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角色从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六年来,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变革教学设计的内容,坚持“教”的设计和“学”的设计,构建民主开放的课堂。一般来说,教师备课,向来是非常详细的,且不说内容的环环相扣,即使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回答,所用的教学时间均在教案中有所体现,若是照着教案“教”下去,那应该是一堂较完美的课。但“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一堂课只有“教”的行为没有“学”的行为,那么学生的“学”就不是真正的“学”,学生的“发展”也谈不上真正的“发展”。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坚持既有“教”的设计,也有“学”的设计,既有“教”的行为,也有“学”的行为。如果遇到实际教学时间、环节与设计的时间、环节不一致时,我常常是忍痛割爱,将精彩留给学生,让“学”的环节充分发展。如教学《未选择的路》(七年级下册),原定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结果多花了20分钟,原因是“学”的环节出彩。这节课本来设计的是“读”、“说”、“写”三大板块,板块之间彼此依存、交叉、交替、连缀,内容精细严密,“读”时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如重音、节奏和停顿的反复推敲确定;“说”中学生争说情感体验,并逐渐形成两大对立倾向,双方各执一词。在此情况下再完成“写”已不可能,我决定改变计划引导学生举行一次小型辩论赛,双方引经据典,气氛异常热烈。虽超出原定时间,且“写”的环节尚未完成,但充分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且确有所得,何乐而不为?

二、针对实际情况,适时变换教学内容,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许多年来,教师上课都是备课本上备什么,教师就上什么。但“计划没有变化快”,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如果教师此时还是“按部就班”地教,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在此时就根据当时情况,适时变换教学内容,变“不利”为“有利”,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如一次上课时,我刚讲了几分钟,窗外突然暗了下来,并刮起了狂风。这时,原本听得入神的学生眼睛不时向窗外瞟。紧接着,外面竟然下起了冰雹(当时正值夏季),这下教室里可沸腾了。我想此时无论用什么办法,学生也不可能静下心来听讲了。于是,我干脆放下课本,让学生专心去看这奇怪的现象。过了一会冰雹停了,学生也平静了下来,此时,我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观察和已有的知识谈谈这种现象。教室里再一次沸腾了,学生们踊跃发言,个个说得头头是道,还有学生谈到了环保和农业发展问题。最后,我让学生根据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一篇作文,只见学生们个个下笔如飞,就连平时的写作“困难户”事后也说“原来写作文这么容易呀!”我当时的这种做法不仅让学生多了一次观察自然、了解

自然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了写作其实就“这么容易”。

三、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逐渐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逐渐改变以前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阶段,授之以渔,付之以行动,解决“怎么做”、“做什么”的问题,包括

1结合单元总体目标和导语提示自定目标,明确意向;○2自读课文,正音释词,五个步骤:○

3自主作答:4参照课后习题再编自然段序号;○“我认为本文的内容是……,主旨是……”;○

5归纳小结自主学习阶段的疑难问题,整理在预习本上。此阶段总读课文,力求找到答案;○的原则是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写,还给学生心灵的自由,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和独特体会。

2、合作探究阶段,设置任务,学会交流合作。

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实现合作探究学习呢?我尝试过二人组合(同桌)、四人组合(前后两排)、随机组合(设置情景,临时调用,如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教会学生承担不同的学习任务,如记录员、组长、主持人等。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仅形成与人交流的能力,还学会了发言、倾听、评价、质疑,在交流中形成了与人合作的能力。

四、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情感体验。

新课标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大而言之,是素质教育使然,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使然;小而言之,是教师的道德使然,是家庭的期望使然。

过去有段时间在教学中,尤其是在讲公开课中,为了课堂出彩,我常常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留给优秀的学生,如全班最善朗读的去朗读,最善表演的去表演,最善画画的去画画……实际上只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跑龙套”,支撑整堂课框架的只是为数很少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沉默不语,课堂上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久而久之,他们就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总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刚进校时活蹦乱跳、畅所欲言的孩子在学校呆了两三年后居然连手都不敢举了。“随着年级的递增,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递减”。有此教训,我尽量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分层教学,分类要求。设计教案时,注意要求和难易度的各不相同,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参加,有选择性地完成,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学习活动。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尤其慎重地评价后进生,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到老师的信任和鼓励,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动”的欲望和可能,使学生感到“我也要参加,我也能完成”,增强了自信心,从而也留住了学生的心,让他们各尽其材,各得其所。

其实,深入每个学生,你会发现,他们中每个人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着不一样的情感体验。通常,当老师的注意力辐射于后进生之外时,他们就会游离于教学之外,诸如讲小话、玩纸团、做鬼脸、弹皮筋、大声读书、怪调回答……但当他们常常被尊重被包容时,他们的潜能就会苏醒过来,有时会令你大吃一惊。如我教学《生物入侵者》时,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生物入侵的现象,我有意请平时在课堂爱“搞怪”的同学谈谈他们的“发现”,结果我发现他们平时特别爱观察大自然,爱观察生活,他们的“发现”更丰富多彩。

由此,我领悟到语文教育的确应该是“大众”教育而非“精英”教育。作为语文教师,我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我期待着我的课堂能成为全体学生的情感乐园,是激发全体学生想象的肥沃土壤,是学生心中的伊甸园。

五、坚持学以致用,立足课内,放眼课外,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新课标在前言部分就开宗明义,强调语文学习要服务于生活,服务于应用,服务于个性发展。大体来说,作为体现新课标理念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要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至于体现新课标理念的辅阵地——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联系课内外的纽带,是语文服务

于生活的体现,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捷径。所以,我尽量利用各种机会,尽可能地开发课程资源,想千方设百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从而使学生增强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近六年来,我指导学生利用各种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书刊、电视、网络、图书室等搜集资料,开展过以下活动:口语交际(“成长的烦恼”)、演讲会(每日一讲,课前3分钟)、故事会(“我也追‘星’”)、辩论会(“科学是把双刃剑”)、诗歌朗诵会(“黄河颂”)、竞猜热线(“古今战争知多少”)、歌会(“春天的旋律”)等。虽然以上活动并不是每次都精彩,每次都完美,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至少让学生走出象牙塔,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活学活用语文,明白生活处处有语文,这就是最大的收益。

六、坚持教学反思,以反思促教学。

教学反思,也即反思教学,对青年教师尤其重要。反思的过程中,往往真理的大门会怦然开启。在教学实践中,在吸取同仁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着重反思三个方面。

首先,反思本节课最有创意的细节。就教师方面看,指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独特理解,新颖的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手段,能维持学生兴奋点的提示或暗号等。就学生方面看,指对课文的独特理解、体验、领悟,可借鉴的学法,收集筛选材料的独特视角等。

其次,反思本节课中最成功的细节。如新颖独到的导入方式,别具一格的情景设置,层次分明的提问,凸现思维的点拨,标新立异的板书,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衔接紧密自然的巧妙过渡,形象活泼的教辅用具,让学生迷途知返的暗号等。

通过反思,以往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如:我所带班级的学生不爱读书,一篇新课文,读个两三遍就不愿再读了。文本不熟悉,又怎么能谈自己的体验呢?为此,我想了很多办法都收效甚微。教《芦花荡》(八年级上册)一文时,我在开课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抗日战争时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一个年近六十岁的干瘦老头子,划着一只尖尖的小船,自如地穿梭于鬼子严密的封锁线,给苇塘里的战士运送粮草,护送两个小女孩到苇塘里治病。他手无寸铁,却独自一人打死了十几个鬼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芦花荡》,去认识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老英雄。”我话音刚一落下,就见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大声读起这篇文章来。这堂课同学们学得特别起劲,连一向上课时“默默无闻”的同学也表现得非常踊跃,纷纷举手起来谈论自己对“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的看法。下课铃响后,同学们还意犹未尽:“我还没说呢!怎么就下课了呢?”“这节课怎么过得这么快呀!”……课后,我在备课本中这样写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精彩的课前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文本有了兴趣,就不愁他们不读课文。对文本熟悉了,还愁他们没有个人体验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就针对文本,结合学生兴趣,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每堂课学生学得都很带劲,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继续探索……

南漳县武安镇武镇初级中学

联系地址:南漳县武安镇武镇初级中学

联系电话:******

邮编:441509

E-mail:541617281@qq.com

第五篇:语文新课标理念下的有效教学

语文新课标理念下的有效教学

摘要: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 的范式而不断扩展变化。新课标下的教学观的变化必然会导致有效教学理念的创新和变化。那在新课改下应如何有效的教学呢?

关键词:有效教学;.经验世界;课堂交往;生成一、有效教学的内涵、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首先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其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它强调时间的合理充分利用,追求有限时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再次有效教学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标减少了知识点,给教师教和学生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使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更多强调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

二、实施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基于上述有效学习的理念,我们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应做到以下4点:

1、有效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经验世界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需要和兴趣的教学,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那些在教学内容上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的体验的教学才能有效增进学生的发展。

《五彩池》是一篇文辞优美的课文,它向我们展示了四川松潘藏龙山秀丽的风光,如何让多姿多彩的“人间瑶池”在学生脑海里烙下深深的印记呢?教学中,临近课末,我模拟生活场景和生活交际情景,为学生设置了一个展示自我个性的舞台。鱼在天上游,鸟在水中飞。池中凝五色,化作一清水。面对这一派奇异的自然风光,此时此刻,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此时的感受呢?用什么方式向人们介绍五彩池呢?假如你是一位出色的导游,不妨带游客领略这人间仙境。假如你是一名记者,不妨采访一下游客的感受,假如你是一位广告策划者,不妨带大家感受一下广告所带来的心动„„

在教学中我们从关注学生的需要出发,让学生当导游,当小记者采访游客,.为五彩池做广告语等形式,把教材还原中具体的生活场景。在学生中进行广泛真实的对话,从而实现书本语文向生活语文的回归,语文学习向学生生活经验的回归

2、有效教学要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

文章不是无情物。我们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不同方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集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阅读这类文章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从而让人感受到生

下载在新课标理念下,对语文“人性化”教学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新课标理念下,对语文“人性化”教学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理念之阐释

    1 2 3 5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理念之阐释 来源: 点击数:3191 次 时间:2004-10-2 13:44:00 录入:wzy4321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层次的彻底改革。在“一切为了学......

    新课标下对作文教学的思考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思考——解放学生 放飞思想丹江口市六里坪镇中学 秦松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重点,更是难点。语文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做出了诸多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

    论文---新课标下对多媒体语文教学的理性思考

    新课标下对多媒体语文教学的理性思考 长治高新区火炬中学 杜雄丽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媒体教学通过文本、图......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育教学的策略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育教学的策略福建漳平永福第二初级中学 陈海珍当新课程标准在教改领域并结合新教材在我省我市开展得正如火如荼之时,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贯......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育教学的策略

    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育教学策略浅谈 重庆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院高生惠语文教师该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贯彻并实施在语文教育教学之中呢?在此,我根据自己的教研实践体会,并结合我区语......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共5篇)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近年来,中考语文阅读题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注意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阅读题的课内和课外的比重为1:3。注重......

    对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思考

    对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思考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佚名 点击数: 243 更新时间:2006-9-7 15:25:30 一、提高对数学的认识,贯彻新课程的理念 1.如何认识数学 贯彻新课程的理念需要......

    对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思考五篇范文

    对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思考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学校 林建华 提要:本文着重于对高中历史新课标的解读和在新理念影响下对历史教学的思索。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标 “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