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相互协作 的人体器官(教案)
相互协作 的人体器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画图的方法,直观的表现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关
2、能够反复对自己的绘图作出修改、完善,掌握画图的方法。
3、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
2、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3、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二、教学重点
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三、教学难点
能够用画图的方法,直观的表现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关系。
四、课前准备 人体模型
五、活动过程
(一)引入
全面回顾前面学生所了解的人体的骨骼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各系统内部不同器官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同时还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跨系统之间的协作关系,较全面的将人体的系统化结构呈现在学生面前。
1、人体的各个感官怎样协同工作
(1)小组讨论或集体研讨“人体的各个器官怎样协同工作”,用图、文呈现。
(2)交流研讨,共享彼此的认识(3)绘制表示简单关系的画图。
(4)交流研讨,在简单绘图的基础上寻找图与图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关系绘制新图。
(5)修改完善(循环反复)
讨论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每节课中呈现的系统内部的协同工作;二是(如卡通人物所说)联系各个教学活动中涉及的人体活动,找出不同系统间的器官协同工作的情况。最后学生建议制作卡片进行拼摆,利于表达想法也利于他人理解。
2、人体各器官之间的联系
学生将要全面的思考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联系。需要通过讨论来丰富自己的想法,以寻求找到更多更广泛的联系,扩充自己的认识。在画图的过程中,也需要学生对各种联系反复思考,以寻找最适宜的表述方式。
画图的指导
在本课,学生用画图的形式来表现对本单元学习的理解。以前出现的多为较简单,面对比较复杂的关系,画图的难度就比较大了,这时候需要教师的指导。
3、健康生活
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健康生活就是我们在了解了自己身体的结构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后,爱护它们,促进他们更协调的工作。”
4、作业 板书设计: 呵护我们的身体 协同工作 互相联系 课后反思:
第二篇: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教学反思
这一课作为单元小结课,是让孩子们在初步认识人的骨骼、肌肉、呼吸、循环、消化等系统后从整体上认识人器官的协同工作。这样的认识只能是最初浅的,而且从教学内容上看,本课主要是交流小结,方式主要是绘图等,可能学生在学习的兴趣上不会太高。我想作为单元最后一课,我们可以在这节课上把前几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复习整理,而本课的内容略讲解和讨论就可完成。能反复对自己的绘图作出修改、完善,掌握画图的方法这在课上是较难完成的。
(一)成功的方面:
教学中,以日常锻炼为例,让学生从局部的联系(骨骼、关节、肌肉)到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整体联系,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综合了起来,有效的复习了本单元知识。同时,也更好的让学生建立起以系统的观念去关注自己的身体,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先画简单的人体器官协同关系图,再逐步将各器官的相互关系联系起来。
画图的指导: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将要利用画图的形式来表现对本单元学习的理解。这种图示的方式在本单元出现过,但是多是呈现比较简单的关系,面对比较复杂的关系,画图的难度就比较大了,这时候需要教师的指导。
教学中可以尝试在学生完成画图后,进行读图的活动,让学生充份理解自己的画图中表现得各种关系,借助小组合作的力量,寻求更多的联系,完善自己的画图。
在这节课中充分体现着对于健康生活的理解:“健康生活——我们在了解了自己身体的结构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后,爱护它们,促进他们更协调的工作。是建立在对人体本质规律认识上的健康教育”
(二)不足之处:
首先这一课文中用的都是器官一词,在教学中,学生理解比较容易,但由于自身对人体的认识,觉得呼吸、运动、循环、消化在本课中,如果用系统一词应当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所以在教学中这两个词语出现了打架的现象,自己的思维也有所打乱。每次都有说系统的想法,到嘴边又觉得不对,连忙改成器官。
其次这节课要求同学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各个器官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在完成一个动作或是一项生理活动时各个器官是怎样在协同完成。刚开始时,学生很难把各个器官之间的联系很好的表达,用图画也就不顺利。所以课上我采用了先举一个运动的例子,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把参与这项活动的人体器官联系起来。并用语言表达出来。经过一次完整的引导之后,我再连起来描述了一遍。接着,我举一实例,让学生来描述各器官的工作情况,再由学生自由举例描述。通过这样一系列过程,同学们能够比较好的表达各器官之间的联系。接着用图画来描述就顺利多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还是要多引导学生。
第三篇:四年级科学上册《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应用,这不仅对于学生来说是有很高的要求,对于我自身来说也是一个高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怎么引导,应该怎么评价,这些对于我来说真的挺难的。
最后我只能先让学生说说,再请班上同学进行评价,人多力量大,不要看学生人小,有时候他们的想法也是很有道理的,当学生说得差不多的时候,我再进行评价。接下去让学生看了书本78页的示意图之后,他们也都能说出其中的意义,接下去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人体器官的协作关系图,虽然画得五花八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思考过了的,这比什么都重要,最后还把学生画好的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评价,这也是学习的过程。至于人体各器官之间的联系只是让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并没有让学生去画。不管怎么说,这部分的内容真不好处理啊!
第四篇:天津市人体器官捐献条例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四十九号 【发布日期】2012-12-24 【生效日期】2013-03-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
天津市人体器官捐献条例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四十九号
(2012年12月24日天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
《天津市人体器官捐献条例》已由天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于2012年12月2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2年12月24日
天津市人体器官捐献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人体器官捐献行为,保障捐献人的合法权益,倡导捐献人体器官挽救生命的人道主义精神,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人体器官捐献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人体器官,是指身故后仍然具有特定功能的心脏、肺脏、肝脏、肾脏、胰腺等人体器官。
第三条 人体器官捐献应当遵循自愿、无偿的原则。
本市鼓励捐献人体器官。有关单位和个人对捐献人体器官的行为,应当给予支持。
分配和利用捐献的人体器官应当遵循科学、公平、公正的原则,并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第四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卫生、民政、交通、公安、财政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法采取措施,积极支持人体器官捐献工作。
第五条 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公益宣传,促进形成有利于人体器官捐献的社会氛围。
第六条 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红十字会宣传人体器官捐献的意义,普及人体器官捐献的科学知识,推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的开展。
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市红十字会对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第二章 组织职责 第八条 市人体器官捐献委员会负责人体器官捐献的组织协调和推动工作。
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体器官捐献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红十字会负责人体器官捐献的宣传动员、捐献登记、捐献见证、捐献颁证、人道救助、缅怀纪念等工作。
第九条 市红十字会应当在红十字会组织和医疗机构的人员中选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
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应当品行端正,热心公益,了解人体器官捐献的相关知识,并具有相应的沟通协调能力。
市红十字会对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应当进行培训,统一登记注册,颁发证件,并对其开展业务予以指导和监督。
第十条 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负责人体器官捐献的知识普及、宣传咨询、信息报送,与具有捐献意愿的人员及其亲属沟通交流,参与人体器官捐献者的缅怀纪念活动。
第十一条 本市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支持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宣传人体器官捐献科学知识,及时向市红十字会提供相关信息。第三章 捐献登记
第十二条 市红十字会及其委托的区县红十字会是人体器官捐献的登记机构。
人体器官捐献登记机构应当将其联系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向社会公布。
第十三条 市红十字会建立并完善人体器官捐献登记系统。
人体器官捐献登记系统应当包括人体器官捐献的捐献登记、器官获取、器官分配、器官移植等相关信息。
第十四条 捐献人体器官应当由本人以书面形式表示捐献意愿,并向人体器官捐献登记机构办理登记手续。人体器官捐献登记机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应当协助其完成捐献登记。
捐献意愿登记后,市红十字会应当为捐献意愿表达人颁发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证。
第十五条 捐献意愿表达人的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应当尊重捐献意愿表达人的捐献意愿。
第十六条 捐献意愿登记后,本人可以要求变更或者撤销登记。登记机构应当及时予以变更或者撤销。
捐献意愿登记后,本人有权查询人体器官捐献登记系统中的本人登记情况,登记机构应当予以协助。
第十七条 生前未明示不捐献人体器官的人身故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以书面形式共同表示同意捐献该死者的人体器官。
以前款规定形式捐献人体器官的,有关捐献信息应当记入人体器官捐献登记系统。第四章 权利保障
第十八条 捐献意愿表达人和捐献者的捐献意愿、捐献行为、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和社会尊重。
第十九条 捐献者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在病情救治需要接受人体器官移植时,可以优先排序。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及相关医务人员应当对捐献者遗体进行符合伦理原则的医学处理,尊重捐献者的尊严。
第二十一条 民政部门应当免除捐献者的丧葬费用,并为丧葬事宜提供便利条件。
第二十二条 市红十字会应当向捐献者亲属颁发人体器官捐献荣誉证书,设置捐献者纪念设施,定期组织开展悼念活动。
第二十三条 市红十字会可以设立人体器官捐献救助基金,按照本市有关规定用于救助经济困难的捐献者家庭。红十字会及相关单位根据需要,应当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捐献者亲属给予必要的关怀和帮助。
第二十四条 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医务人员依法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支持和协助,并提供便利条件。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人体器官捐献登记机构和医疗机构的人体器官捐献及相关工作实施监督、检查。
市红十字会应当将人体器官捐献的登记信息、完成捐献的信息和相关工作情况,定期向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将有关器官获取、器官移植等信息及时报告市红十字会。
第二十七条 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红十字会、相关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与人体器官捐献相关的信息和资料予以保密。
第二十八条 市红十字会的人体器官捐献登记工作、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应当接受社会监督。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向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有关司法部门举报涉及人体器官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予以查处,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亲属之间捐献活体器官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捐献信息应当纳入人体器官捐献登记系统。
捐献人体角膜,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条 捐献意愿表达人在办理人体器官捐献登记的同时,表达捐献遗体意愿的,红十字会应当一并办理捐献遗体登记相关事宜。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贵州人体器官捐献条例-贵州人大
贵州省人体器官捐献条例(草案)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人体器官捐献行为,保障捐受双方的合法权益,倡导捐献人体器官挽救生命的人道主义精神,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根据《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人体器官捐献及其相关活动。
本条例所称器官是指自然人除血液、精子、卵子、胚胎之外的人体器官和人体组织。
第三条
人体器官捐献是社会公益性事业。
人体器官捐献应当遵循自愿、无偿的原则。提倡和鼓励公民捐献人体器官。有关单位和个人对捐献人体器官的行为应当给予支持。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完善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机构,并将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计生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 内人体器官捐献的监督管理工作。
财政、公安、民政、交通运输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人体器官捐献的相关工作。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应当开展人体器官捐献的公益性宣传。
医疗机构应当配合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宣传人体器官捐献科学知识,及时提供相关捐献意愿信息。
第六条 省红十字会应当建立和完善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体系,对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进行指导、协调。
红十字会负责人体器官捐献的宣传动员、报名登记、捐献见证、救助激励、纪念缅怀和信息库建设等组织工作。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计生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涉及人体器官捐献的违法行为。
第八条
红十字会和医疗机构及相关人员,应当尊重捐献人的尊严,保护捐受双方的个人稳私和其他依法需要保密的事项。
第二章 捐献登记
第九条 省红十字会应当建立完善全省人体器官捐献登记信息系统和潜在人体器官捐献人信息报送制度,实现与国家人体器官捐献登记系统信息共享。
红十字会应当向社会公布人体器官捐献登记机构的名称、地 址、联系方式和工作时间。
第十条 省红十字会负责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队伍建设,加强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登记注册、培训和管理等工作,并对其开展业务进行指导和监督。
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负责协调潜在人体器官捐献人实现捐献。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应当在红十字会组织和医疗机构的人员中选定。
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应当掌握相关医学、法律等专业知识,具备相应的沟通协调能力。
第十一条
红十字会在进行人体器官捐献登记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告知捐献人不宜捐献:
(一)患有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特殊处理的传染性疾病的;
(二)人体器官毁损不能利用的;
(三)失去移植条件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条
人体器官捐献登记应当由本人或者本人书面委托他人,向其户籍所在地、居住地或者就诊地的红十字会办理登记手续,并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和有关证明材料。
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可以向临近待捐状态的潜在捐献人提供上门登记服务。
第十三条
办理人体器官捐献登记时,公民应当明确捐献的人体器官名称,以及捐献执行人等事项。第十四条
办理人体器官捐献登记后,公民要求查询、变更登记内容或者撤销登记的,红十字会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一般在3日内办理,最长不超过10日。
第三章 器官捐献
第十五条 捐献人捐献器官前,应当书面指定并委托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近亲属担任捐献执行人。没有近亲属的,可以由捐献人所在单位、居住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担任捐献执行人。近亲属、所在单位和村(居)民委员会对捐献人的捐献行为应当予以支持。
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的公民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以书面形式共同表示同意捐献该公民人体器官的意愿,并共同指定或者委托捐献执行人。
第十六条
人体器官捐献实施前,捐献执行人或者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应当按照捐献人的捐献意愿及时报告红十字会;红十字会应当通知医疗机构做好评估和获取人体器官的准备工作。
第十七条 在依法判定捐献人死亡后,医疗机构方可按照捐献登记意愿进行人体器官的获取和接受工作。
参与捐献人死亡判定的医务人员不得参与人体器官获取、移植工作。
第十八条
捐献人体器官的临床分配应用,应当遵照有关人 体器官移植技术管理规范,纳入国家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按照申请移植登记的时间先后、地域优先和病情进行公平分配。
捐献人的近亲属临床使用捐献人器官的,应当优先安排。第十九条
人体器官捐献完成后,医疗机构在红十字会协助下将捐献人遗体送殡葬单位火化。捐献人的近亲属要求自行处理的,应当尊重其意愿,并按照有关殡葬管理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 人体器官捐献过程中,红十字会应当派出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见证并记载。
第四章 权利保障
第二十一条
捐献人及其近亲属的捐献意愿、捐献行为、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和社会尊重。
人体器官捐献过程中,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不得违背临床移植技术需要获取人体器官,不得违背捐献意愿获取人体器官。
第二十二条
医疗机构、红十字会应当尊重并妥善保管捐献人的遗体,在获取人体器官前,应当以适当的缅怀礼仪表达对捐献人的敬意。
医疗机构及相关医务人员应当对捐献完毕的遗体进行符合伦理原则的医学处理。
第二十三条
红十字会应当向捐献执行人出具人体器官捐献证明和纪念证书,为捐献人建立纪念网站,提供缅怀场所,定 期组织缅怀活动。
民政、财政、国土资源等部门应当完善公益性殡仪、公墓等基本殡葬公共服务设施,支持红十字会为捐献人开展缅怀活动。
第二十四条
民政等部门应当免除捐献人的基本丧葬费用,并为捐献人遗体接运、停放、火化和骨灰寄存等提供便利。
公路、铁路、民航等单位应当对运送捐献的人体器官提供便利。
第二十五条 省红十字会设立人体器官捐献救助金,为经济困难的捐献人家庭实施人道关怀和救助。救助金来源包括财政拨款、彩票公益金以及社会捐赠。
省红十字会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布人体器官捐献救助金管理、使用等信息,保障捐赠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
第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执行潜在捐献人信息报送制度。禁止医务人员、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私自处理和买卖潜在捐献人信息。
第二十七条
省红十字会应当建立全省人体器官捐献信息库和细胞组织库,保证捐献信息完整,保障捐献器官的合理利用。
第二十八条 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医务人员依法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支持和协助,并提供便利条件。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由省人民政府卫生计生部门给予警告,3年内不得从事人体器官移植活动;医务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发证部门依法吊销执业证书:
(一)未接到捐献人法定死亡证明擅自获取人体器官的;
(二)未经见证擅自获取人体器官的;
(三)未按照规定分配人体器官的;
(四)违背捐献意愿获取人体器官的。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医务人员私自处理、买卖潜在人体器官捐献人信息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计生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执业证书。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私自处理、买卖潜在人体器官捐献人信息的,由省红十字会予以清退。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红十字会及其工作人员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中牟取非法利益,或者不履行职责、徇私舞弊、滥用职权,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自2015年
月
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