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案《小说家谈小说》教案初中三年级教案

时间:2019-05-15 02:4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教案《小说家谈小说》教案初中三年级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教案《小说家谈小说》教案初中三年级教案》。

第一篇:初中语文教案《小说家谈小说》教案初中三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文章感悟作者的评论观点。

2、阅读《百合花》,简述故事的情节。

3、结合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体会,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二、教学课时: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如何阅读小说:

小说阅读法特指根据小说的体裁特点提出的一种阅读方法。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阅读小说,与阅读一般的记叙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2、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3、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熟悉情节可采用朗读、编写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中心思想)服务的。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分析环境描写,不应当孤立地进行,而应当与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当然,有时为了弄清小说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单独抽出环境描写来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内容以后再进行。以上各点,并不是在阅读每篇小说时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各篇小说的特点和读者自己的具体情况(如阅读目的、时间、水平等),可以有所侧重。

二、学习《百合花》:

(一)整体感知,掌握小说的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1、简单的故事情节:

我军前沿包扎所里发生的一个小插曲。小说中的“原来是文工团员,因战时需要而被派往前沿包扎所,护送任务派给一个见到女性就脸红的小通讯员,他的腼腆和害羞使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和好感。然后新媳妇出现,她起初不愿借被子,为此事通讯员蒙羞两次,且挂破上衣,新媳妇这位本性善良的女性便心存内疚,她执意寻找机会弥补。后来,通讯员在救人时牺牲了,新媳妇毫不犹豫地把百合花被子献给这位年轻的战士。

2、本文的主题:

小说通过护送、借被、救护和献身献被等情节的描写,塑造了通讯员、新媳妇两个人物形象,讴歌了为了崇高的信念可以献出一切的人,赞美了严酷环境下年轻战士的革命精神和军民鱼水情。

小说表现出的主题,有它独特的风格。通讯员和新媳妇之所以成为栩栩如生的有血有肉的形象,正是因为他们是生活在我们中间的普普通通的人,他们不一定“高、大、全”但却使我们倍感亲切动人,具有艺术的感染力。正如茹志娟同志所说:“我也相信自己作品里这些人物„„他们虽然不是‘风口浪尖’上的人物,也不是高大完美、叱咤风云的英雄,但他们都是实在的,从各自的起点迈步向前„„,他们一不娇柔造作,二不自命不凡,是一些一步一步走在革命队伍行列中的人”。第二课时

(二)细读课文,理解本文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

1、小通讯员的形象:

首先,人物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越来越鲜明。开始,从“我”去前沿包扎所而引出通讯员.,当初,“我”对通讯员并没什么好感,甚至因通讯员一下“把我撂下几丈远”而对他“生起气来”,进而,对通讯员“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感到好奇,并且对他“发生了兴趣”;当我与通讯员通过艰难而有趣的对话,便对他“越加亲热起来”;当通讯员和“我”一起把被子借来之后,“我”已“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战斗打响,不断有伤员被送到包扎所的时候,“我”挂念着通讯员的安危,待通讯员身负重伤被送到包扎所时,“我强忍着泪水”,“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随着这些情节的步步发展,“我”的思想感情也在发生着变化,通讯员的性格也在不断的展示,从他总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看出他细心地关怀同志;从他的腼腆羞涩,看出他的朴实、纯洁;从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举动,看出他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从他掩护群众和伤员,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正像茅盾在评这篇小说时谈到,这篇小说“人物的形象是由谈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的清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

2、新媳妇的形象:

另一个人物是俊俏的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尽咬着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小说主要写了她在两件事情上态度的前后变化。

第一件事:对那作为新娘子唯一嫁妆的新被子,开头出于舍不得而不愿借给伤员盖,后来却主动用它来给烈士收殓遗体。

第二件事:在包扎所护理伤员时,开始又羞又怕,放不开手,后来却庄严、虔诚地给重伤员解衣拭身子,通讯员牺牲后,她以极为深切的哀悼之情,流着泪为他缝补肩上的破洞,并把自己的新被子铺在棺材里。

新媳妇的性格变化,我们也是逐步认识的。开始作者让我们着眼的是新媳妇的娴静、美丽、忸怩、羞涩,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了解了她的内心,她对解放军的热爱。作者就是这样一步深入一步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随着情节的发展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越来越鲜明,越来越有光彩。

(三)探究文章是如何使用细节描写的。

大量生动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读完《百合花》这篇小说,通讯员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却仿佛历历在目,使人有呼之欲出之感。这独特的人物性格,还得益于许多典型细节描写,尤其是前后呼应的细节刻画,在全篇中就有这么几处: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通讯员给“我”两个馒头,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大洞,新媳妇的枣底百合花新被,特别是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这一细节描写,前后用了四次,第一次是抱被子时因慌张而挂破上衣;第二次是通讯员要给“我”开饭是我看到的;第三次“我”看见他安详的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漏着那个大洞,一块布还挂在那里”;最后一次新媳妇缝那个破洞。通过这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通讯员不顾个人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高贵品质。另一方面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痛惜。再如馒头这一细节,出现两次;第一次通讯员要去时给“我”留下的两个馒头,说是给我开饭,这是他对同志的关心、体贴;而第二次是当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摸到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抚物思人,几小时前,通讯员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如今,物存人亡,怎不让人痛心疾首。另外,百合花被子,新媳妇的五次笑,步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等也是本文典型的细节。有些细节描写不但深刻地刻画了人物性格,而且对于表现主题也非常重要。例如:小说结尾对那条百合花被子的描写,它不仅起了刻画人物的作用,说明新媳妇对解放军的真挚情感,而且巧妙地点了小说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热爱是当之无愧的。战士的高尚情操,人民对战士的赤诚感情,犹如百合花那样纯洁、美好,又如通讯员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这一细节,不仅直接表现通讯员的天真质朴和即将参加战斗的乐观情绪,而且说明他对大自然、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第三课时

一、继续探讨小说《百合花》:

(四)探讨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也起着刻画主题的作用。比如“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温润的香味”。这一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在一次残酷的战斗之前,我所在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景象,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我”一个革命战士,不仅临危不惧,而且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还有天黑了,天边涌现一轮满月„„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也憎恶起来了。这一景物描写对发展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整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朗照着,所以战斗才会那样激烈,那样残酷,付出的代价才会那样大,通讯员就是在白夜的攻击中壮烈牺牲的。

(五)本文的写作特色:对比手法富有诗意。

第一处是通讯员出场时他的枪筒里插着几根树枝作伪装,在他离开我时,枪筒里又插上了一枝野菊花。枪是战争工具,战争中谁也无心赏花,在能射出杀人子弹的枪筒里插着象征自然与和平的树枝与菊花,这本身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是一个战地寓言,让我们在无言中感受战争与和平的剧烈冲突。

第二处对比是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与医生、“我”的态度之不同。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后,默默起身说:“不用打针了。”他是从职业技术的角度来作出这一决定的;对于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我”劝道:“不用缝了。”这是从理智出发而言;而新媳妇却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此时,她一定想起了通讯员借被子时的腼腆与局促,临走时的狼狈模样宛在眼前,舍身救人的英勇无畏宛在眼前„„也许她又什么也没想,只是这样一针一线地缝着,只求内心一片安宁。这是情感与理智的鲜明对比,是情感对死亡的战胜。

第三处对比发生在小说结尾。在把通讯员的尸体放进棺材前,卫生员要揭掉他身上的被子,新媳妇却“劈手夺过被子”,将这条洒满“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在通讯员身上,似乎在她眼里,通讯员只是睡着了。在这样的对比中,通讯员、新媳妇的形象更加完美,文章也划上了诗意的句号。

第二篇:小说家谈小说第一课时教案

《小说家谈小说》第一课时教案 备课人:徐敏奎 授课人:徐敏奎 授课时间:11月19日 授课班级:初三(5、8)班 学习目标:

1、学习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尝试写评论小说的文章。

2、通过指认《百合花》中细节描写,说出它的巧妙之处。

3、理解小说《百合花》的思想内容,分析小说中感人的人物形象。

4、理解茅盾把握小说风格进行评论的评述思路和方法。

5、能比较出自己对《百合花》的评论与茅盾的评论之间的区别。

课前准备:

1.预习小说《百合花》,掌握生字词。

2.了解作家茹志鹃相关资料。

一、导入新课

在天空飘着雪花的静谧的夜晚,坐在温暖的家中,手捧一本小说,与书中的人物共度欢乐时光,是多么令人向往。然而,你可知道怎样去欣赏小说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基本的小说鉴赏知识吧!

二、知识盘点

请同学们回忆小说的有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小说?

2、小说包括哪些要素?

3、如何阅读小说?

(提示: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阅读小说,与阅读一般的记叙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还应注意几点不同之处。)

三、指点迷津

1.我们刚才说到的阅读小说与阅读记叙文的不同之处到底是什么呢?这与小说的三要素有关。从三要素入手对小说进行鉴赏是鉴赏小说最重要的方法。那么,我们如何从三要素入手来鉴赏小说呢?

(参考答案:(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2)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

2.知道了这些基本的方法,我们如何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上呢?

(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①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②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③思考和挖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2)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

①熟悉情节可采用朗读、编写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

②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服务的。

③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

①分析环境描写,不应当孤立地进行,而应当与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在一起,②当然,有时为了弄清小说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单独抽出环境描写来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内容以后再进行。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一些基本的小说鉴赏知识,尤其是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对小说鉴赏,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所收获。当然,并不是在阅读每篇小说时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各篇小说的特点和读者自己的具体情况可以有所侧

重。

五、初步欣赏《百合花》

(一)细节描写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百合花》,读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2.读了小说之后,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最精彩,挑一处来说说给大家听听。

(提示:大量生动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3、小说《百合花》中哪些前后呼应的细节刻画使你难以忘怀?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读完《百合花》这篇小说,通讯员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却仿佛历历在目,使人有呼之欲出之感。这独特的人物性格,还得益于许多典型细节描写,尤其是前后呼应的细节刻画,在全篇中就有这么几处: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通讯员给“我”两个馒头,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大洞,新媳妇的枣底百合花新被,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等细节描写。①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这一细节描写,前后用了四次,第一次是抱被子时因慌张而挂破上衣;第二次是通讯员要给“我”开饭是我看到的;第三次“我”看见他安详的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漏着那个大洞,一块布还挂在那里”;最后一次新媳妇缝那个破洞。通过这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通讯员不顾个人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高贵品质。另一方面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痛惜。②馒头这一细节,出现两次;第一次通讯员要去时给“我”留下的两个馒头,说是给我开饭,这是他对同志的关心、体贴;而第二次是当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摸到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抚物思人,几小时前,通讯员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如今,物存人亡,怎不让人痛心疾首。③另外,百合花被子,新媳妇的五次笑,步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等也是本文典型的细节。有些细节描写不但深刻地刻画了人物性格,而且对于表现主题也非常重要。例如:小说结尾对那条百合花被子的描写,它不仅起了刻画人物的作用,说明新媳妇对解放军的真挚情感,而且巧妙地点了小说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热爱是当之无愧的。战士的

高尚情操,人民对战士的赤诚感情,犹如百合花那样纯洁、美好,又如通讯员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这一细节,不仅直接表现通讯员的天真质朴和即将参加战斗的乐观情绪,而且说明他对大自然、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

(二)人物形象

这篇小说运用了许多传神的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些非常感人的人物形象。细读课文,读后请说说你喜欢小说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1.小通讯员的形象

人物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越来越鲜明。开始,从“我”去前沿包扎所而引出通讯员.,当初,“我”对通讯员并没什么好感,甚至因通讯员一下“把我撂下几丈远”而对他“生起气来”,进而,对通讯员“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感到好奇,并且对他“发生了兴趣”;当我与通讯员通过艰难而有趣的对话,便对他“越加亲热起来”;当通讯员和“我”一起把被子借来之后,“我”已“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战斗打响,不断有伤员被送到包扎所的时候,“我”挂念着通讯员的安危,待通讯员身负重伤被送到包扎所时,“我强忍着泪水”,“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

随着这些情节的步步发展,“我”的思想感情也在发生着变化,通讯员的性格也在不断的展示,从他总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看出他细心地关怀同志;从他的腼腆羞涩,看出他的朴实、纯洁;从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举动,看出他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从他掩护群众和伤员,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正像茅盾在评这篇小说时谈到,这篇小说“人物的形象是由谈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的清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

2.新媳妇的形象

另一个人物是俊俏的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尽咬着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小说主要写了她在两件事情上态度的前后变化。

第一件事:对那作为新娘子唯一嫁妆的新被子,开头出于舍不得而不愿借

给伤员盖,后来却主动用它来给烈士收殓遗体。

第二件事:在包扎所护理伤员时,开始又羞又怕,放不开手,后来却庄严、虔诚地给重伤员解衣拭身子,通讯员牺牲后,她以极为深切的哀悼之情,流着泪为他缝补肩上的破洞,并把自己的新被子铺在棺材里。

新媳妇的性格变化,我们也是逐步认识的。开始作者让我们着眼的是新媳妇的娴静、美丽、忸怩、羞涩,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了解了她的内心,她对解放军的热爱。

作者就是这样一步深入一步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随着情节的发展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越来越鲜明,越来越有光彩。)

(温馨指津:在情节的发展中塑造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合情合理,耐人寻味。)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不但深刻地刻画了人物性格,而且对于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主题也非常重要;同时在情节的发展中塑造人物形象,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耐人寻味。

五、布置作业

1、阅读一篇自己喜欢的小说,运用今天学习的小说鉴赏知识写下阅读感悟。

2、为《百合花》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评论。

第三篇:教师招聘初中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小说家谈小说》教案

教师招聘初中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小说家谈小说》教案模

初中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小说家谈小说》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阅读文章感悟作者的评论观点。

2、阅读《百合花》,简述故事的情节。

3、结合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体会,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二、教学课时: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如何阅读小说:

小 说阅读法特指根据小说的体裁特点提出的一种阅读方法。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 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阅读小说,与阅读一般的记叙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 点:

(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2、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3、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熟悉情节可采用朗读、编写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 主题(中心思想)服务的。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 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北京教师招聘网http://bj.offcn.com/html/jiaoshi/yueduziliao/

第四篇:河南教师招聘初中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小说家谈小说》教案

河南教师招聘初中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小说家谈小说》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小说家谈小说》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阅读文章感悟作者的评论观点。

2、阅读《百合花》,简述故事的情节。

3、结合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体会,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二、教学课时: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如何阅读小说:

小说阅读法特指根据小说的体裁特点提出的一种阅读方法。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阅读小说,与阅读一般的记叙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2、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3、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熟悉情节可采用朗读、编写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中心思想)服务的。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分析环境描写,不应当孤立地进行,而应当与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当然,有时为了弄清小说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单独抽出环境描写来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内容以后再进行。以上各点,并不是在阅读每篇小说时都要面面俱到,而是河南教师考试网:http://he.zgjsks.com/

微博:@河南教师考试网

微信号:hejsks

要根据各篇小说的特点和读者自己的具体情况(如阅读目的、时间、水平等),可以有所侧重。

二、学习《百合花》:

(一)整体感知,掌握小说的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1、简单的故事情节:

我军前沿包扎所里发生的一个小插曲。小说中的“原来是文工团员,因战时需要而被派往前沿包扎所,护送任务派给一个见到女性就脸红的小通讯员,他的腼腆和害羞使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和好感。然后新媳妇出现,她起初不愿借被子,为此事通讯员蒙羞两次,且挂破上衣,新媳妇这位本性善良的女性便心存内疚,她执意寻找机会弥补。后来,通讯员在救人时牺牲了,新媳妇毫不犹豫地把百合花被子献给这位年轻的战士。

2、本文的主题:

小说通过护送、借被、救护和献身献被等情节的描写,塑造了通讯员、新媳妇两个人物形象,讴歌了为了崇高的信念可以献出一切的人,赞美了严酷环境下年轻战士的革命精神和军民鱼水情。

小说表现出的主题,有它独特的风格。通讯员和新媳妇之所以成为栩栩如生的有血有肉的形象,正是因为他们是生活在我们中间的普普通通的人,他们不一定“高、大、全”但却使我们倍感亲切动人,具有艺术的感染力。正如茹志娟同志所说:“我也相信自己作品里这些人物„„他们虽然不是‘风口浪尖’上的人物,也不是高大完美、叱咤风云的英雄,但他们都是实在的,从各自的起点迈步向前„„,他们一不娇柔造作,二不自命不凡,是一些一步一步走在革命队伍行列中的人”。

第二课时

(二)细读课文,理解本文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

1、小通讯员的形象:

首先,人物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越来越鲜明。开始,从“我”去前沿包扎所而引出通讯员.,当初,“我”对通讯员并没什么好感,甚至因通讯员一下“把我撂下几丈远”而对他“生起气来”,进而,对通讯员“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感到好奇,并且对他“发生了兴趣”;当我与通讯员通过艰难而有趣的对话,便对他“越加亲热起来”;当通讯员和“我”一起把被子借来之后,“我”已“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战斗打响,不断有伤员被送到包扎所的时候,“我”挂念着通讯员的安危,待通讯员身负重伤被送到包扎所时,河南教师考试网:http://he.zgjsks.com/

微博:@河南教师考试网

微信号:hejsks

“我强忍着泪水”,“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随着这些情节的步步发展,“我”的思想感情也在发生着变化,通讯员的性格也在不断的展示,从他总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看出他细心地关怀同志;从他的腼腆羞涩,看出他的朴实、纯洁;从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举动,看出他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从他掩护群众和伤员,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正像茅盾在评这篇小说时谈到,这篇小说“人物的形象是由谈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的清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

2、新媳妇的形象:

另一个人物是俊俏的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尽咬着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小说主要写了她在两件事情上态度的前后变化。

第一件事:对那作为新娘子唯一嫁妆的新被子,开头出于舍不得而不愿借给伤员盖,后来却主动用它来给烈士收殓遗体。

第二件事:在包扎所护理伤员时,开始又羞又怕,放不开手,后来却庄严、虔诚地给重伤员解衣拭身子,通讯员牺牲后,她以极为深切的哀悼之情,流着泪为他缝补肩上的破洞,并把自己的新被子铺在棺材里。

新媳妇的性格变化,我们也是逐步认识的。开始作者让我们着眼的是新媳妇的娴静、美丽、忸怩、羞涩,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了解了她的内心,她对解放军的热爱。

作者就是这样一步深入一步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随着情节的发展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越来越鲜明,越来越有光彩。

(三)探究文章是如何使用细节描写的。

大量生动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读完《百合花》这篇小说,通讯员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却仿佛历历在目,使人有呼之欲出之感。这独特的人物性格,还得益于许多典型细节描写,尤其是前后呼应的细节刻画,在全篇中就有这么几处: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通讯员给“我”两个馒头,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大洞,新媳妇的枣底百合花新被,特别是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这一细节描写,前后用了四次,第一次是抱被子时因慌张而挂破上衣;第二次是通讯员要给“我”开饭是我看到的;第三次“我”看见他安详的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漏着那个大洞,一块布还挂在那里”;最后一次新媳妇缝那个破洞。通过这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通讯员不顾个人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高贵品质。河南教师考试网:http://he.zgjsks.com/

微博:@河南教师考试网

微信号:hejsks

另一方面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痛惜。再如馒头这一细节,出现两次;第一次通讯员要去时给“我”留下的两个馒头,说是给我开饭,这是他对同志的关心、体贴;而第二次是当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摸到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抚物思人,几小时前,通讯员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如今,物存人亡,怎不让人痛心疾首。另外,百合花被子,新媳妇的五次笑,步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等也是本文典型的细节。

有些细节描写不但深刻地刻画了人物性格,而且对于表现主题也非常重要。例如:小说结尾对那条百合花被子的描写,它不仅起了刻画人物的作用,说明新媳妇对解放军的真挚情感,而且巧妙地点了小说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热爱是当之无愧的。战士的高尚情操,人民对战士的赤诚感情,犹如百合花那样纯洁、美好,又如通讯员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这一细节,不仅直接表现通讯员的天真质朴和即将参加战斗的乐观情绪,而且说明他对大自然、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

第三课时

一、继续探讨小说《百合花》:

(四)探讨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也起着刻画主题的作用。比如“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温润的香味”。这一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在一次残酷的战斗之前,我所在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景象,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我”一个革命战士,不仅临危不惧,而且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还有天黑了,天边涌现一轮满月„„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也憎恶起来了。这一景物描写对发展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整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朗照着,所以战斗才会那样激烈,那样残酷,付出的代价才会那样大,通讯员就是在白夜的攻击中壮烈牺牲的。

(五)本文的写作特色:对比手法富有诗意。

第一处是通讯员出场时他的枪筒里插着几根树枝作伪装,在他离开我时,枪筒里又插上了一枝野菊花。枪是战争工具,战争中谁也无心赏花,在能射出杀人子弹的枪筒里插着象征自然与和平的树枝与菊花,这本身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是一个战地寓言,让我们在无言中感受战争与和平的剧烈冲突。

第二处对比是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与医生、“我”的态度之不同。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后,默默起身说:“不用打针了。”他是从职业技术的角度来作出这一决定的;对于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我”劝道:“不用缝了。”这是从理智出发而言;而新媳妇却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此时,她一定想起了通讯员借被子时的腼腆与局促,临走时的狼狈模样宛在眼前,舍身救河南教师考试网:http://he.zgjsks.com/

微博:@河南教师考试网

微信号:hejsks

人的英勇无畏宛在眼前„„也许她又什么也没想,只是这样一针一线地缝着,只求内心一片安宁。这是情感与理智的鲜明对比,是情感对死亡的战胜。

第三处对比发生在小说结尾。在把通讯员的尸体放进棺材前,卫生员要揭掉他身上的被子,新媳妇却“劈手夺过被子”,将这条洒满“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在通讯员身上,似乎在她眼里,通讯员只是睡着了。在这样的对比中,通讯员、新媳妇的形象更加完美,文章也划上了诗意的句号。

二、在了解了小说《百合花》的基础上,阅读茅盾的这篇评论。

茅盾的《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一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评论这篇小说的?

文章第一段先概括情节,然后概括作品“清新、俊逸”的风格。

第二段明确评论的重点:怎样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的。

第三段说明作品通过发展的细节,描写人物的精神风貌和精神世界。

第四段说明作品通过细节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五段说明作品通过细节描写使情节一气贯通。

第六段概括写阅读作品的感受,并概括作品的特点。

三、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1、小说的结尾,描写新媳妇为牺牲的战士细细密密地缝着衣服上的破洞,并盖上她惟一的嫁妆——全新的百合花被子,这让我们自然回忆起前文有关的细节:新媳妇起初舍不得借被子,小战士刮破了衣服却死活不让新媳妇缝补,战士给我两个馒头开饭,新媳妇在包扎所的忸怩羞涩„„借助这些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我们不难读出少妇平静外表下内心翻腾的情感波澜:对起初不借被子的懊恼,对先前忸怩的惭愧,对小战士献身精神的崇敬„„这个极富艺术张力的细节描写折射出少妇纯洁而又美好的心灵,这种人性美对读者的心灵也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引起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2、通讯员步枪筒里原来插着树枝,在完成护送任务后,枪筒里“又多了一支野菊花”,从一个侧面写出了青年的情趣。“两个干硬的馒头”两次出现,第一次是通讯员把它送给我,表现出对战友的关心;第二次出现是在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间触到了它,引发读者对人物品格的怀想。军衣上的破洞是通讯员在女性面前“慌慌张张”造成的,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有了这个破洞,新媳妇在他负重伤后从伤员中认出了他,也才有为牺牲了的他缝军衣的感人场面。百合花被子是小说的情节的纽带:有了它,就有办法把两位人物联系到河南教师考试网:http://he.zgjsks.com/

微博:@河南教师考试网

微信号:hejsks

一起;借给包扎所,表现出新媳妇的觉悟,因为她只有这一条被子;把他盖在烈士身上,表现出新媳妇对牺牲者的崇敬和爱戴。

3、新媳妇的话少,和她的性格有关系,也和她是“新媳妇”有关。在借被子时反复写她笑而不言,羞涩而可爱;补军衣一节,新媳妇的形象庄严而圣洁。

河南教师资格网 http://he.zgjsks.com/

河南教师考试网:http://he.zgjsks.com/

微博:@河南教师考试网

微信号:hejsks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案《狼》教案初中三年级教案

《狼》专题

一、导入新课

师: 在刚刚学过的蒲松龄的《狼》一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屠夫的形象。虽然文章以“狼”为题,但作者通过这则故事更多地还是寄托了对人类智慧的赞美。狼在文中不过是作为反衬人类智慧的一个对立面而存在的。今天呢,我们暂且让屠夫在一旁休息一会儿,大家来说说“狼”这一动物,好不好?

二、交流并讨论

师: 同学们虽然大多没亲眼见过狼,但想必对于狼这一动物并不陌生。说起狼,同学们的脑海里肯定会跃出许多关于狼的故事或者成语、谚语。那么先说说看,同学们所熟知的关于狼的成语有哪些?

生: 狼狈为奸、狼吞虎咽

生: 杯盘狼藉、狼子野心、狼狈不堪 生: 还有鬼哭狼嗥、狼心狗肺

师: 看来,同学们肚子里的成语还真不少呢!(点击鼠标)关于狼的成语确实有很多。老师这里也搜集了一些。不过,其中的一大部分刚才同学们都已经列举到了。

[学生齐看屏幕,有些同学口中念念有词,有些在把自己没搜集到的成语摘抄到课堂笔记本上。] 师: 除了成语,我们汉语中还有许多关于狼的谚语、歇后语,不知同学们课前是否搜集到一些?

(学生迫不及待地杂声说出) 生: 狼肚子里没有好心肝。 狼披羊皮还是狼。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师: 嗯,不错,一口气说了这么多。 生:(急不可耐)狼给羔羊领路最危险。 可怜狼的人要被狼吃掉。

可怜狼的牧人,羊群不会增多。

生: 还有,狼行千里吃人,狗到天边吃屎。 师: 嗯,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生: 还有不开猎枪,打不住狼。

师: 言下之意——对待敌人应当怎么样啊? 生:(齐声)要坚决斗争!

师: 同学们刚才说出了这么多谚语,而且都是关于狼的。虽然说法大多很通俗,但无一不包含着做人处世的道理。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这就是谚语的特征。唉呀,我们的汉语真的是形象生动,包罗万象啊!不过,其他国家的语言中也有许多关于狼的形象化说法。比如说英语吧,我们教材上列举了两句。

生:(杂声)the death of wolves is the safety of the sheep. 师: 什么意思呀?

生:(齐声)狼——死——羊——安——。 师: 还有一句呢?

生: the wolf may lose his teeth, but never his nature.狼的牙齿会掉,但是本性却改不了。

师: 课外还查找到一些吗? 生: throw sb to the wolves. 师: 你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中文意思好吗? 生: 让某人做替罪羊。

师: 哦,把某人扔到狼群中——让某人做替罪羊,很形象!还有吗? 生: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伪善者。

师:(纠正发音)虽然读得不是太标准,不过精神可嘉,毕竟同学们才上初一嘛!能根据音标读出来已经非常不错了。我知道还有很多同学想发言,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请人起来说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屏幕,并跟着后面一起读。(点击)(屏幕展示,学生跟在配音后一起朗读。)

师: 同学们能否从你们搜集的有关狼的成语、谚语中看出狼历来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怎样的?

生:(杂声)贪婪、凶残、狡猾„„

师: 人们对狼的态度又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呢? 生:(杂声)惧怕、厌恶、憎恨„„

师: 那么我们课本上那篇毕淑敏的散文怎么又称道母狼的智慧呢?作者是通过哪些例子来具体体现母狼的智慧的呢? 生: 用智慧帮助全家过河。

生: 在万般无奈之下,骗过老猎人,以自己的死换孩子的生。

师: 文中老猎人称“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狼”,他这么说有什么根据吗?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 同意。狼确实很聪明。它能骗过经验丰富的老猎人。为了保护幼崽,先是用爬坡延迟了老猎人的速度,赢得了隐藏儿女的时间,又从容地用自己的尾巴抹平痕迹,并用全力向相反的方向奔跑,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

生: 我不同意老猎人的话。我认为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海豚。 师: 哦?你能讲述一下你的理由吗?

生: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 用同样的办法训练猴子和海豚,让它们用头部去推动一个电源开关。这个动作猴子要训练几百次才能掌握,而海豚只要20次就能够学会,甚至有一只海豚,只训练了5次就学会了。

师: 嗯,看来海豚是蛮聪明的。你从什么地方看到这段内容的呢? 生: 好像是六年级时看过的《少年科学》上的吧!

生: 书上还解释了海豚聪明的原因。科学家解剖发现,海豚脑重占身体的比重远高于其他动物,仅次于人类。而且,海豚的脑子还像胡桃仁一样,有许多深沟、褶皱,和人类的大脑极其相象。

师: 同学们的知识还真不少!我今天跟着大家可学到了不少东西。(一生举手)啥,还有不同观点?

生: 我既赞成老猎人的话,但又不完全赞同。 师: 怎么讲?

生: 我认为狼确实很聪明,但不能据此断定是“仅次于人聪明”。 师: 噢,这位同学是说聪明归聪明,但是否“仅次于”人,这一点很难判断,是不是?(生点头)也就是说老猎人的说法太过于极端了是吧?那么我想再提个问题: 为什么老猎人会认为“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呢?(生思考。一会儿,一学生举手。)

生: 老猎人终日生活在深山老林中,整日与狮子、老虎为伴,他很有可能都没见过海豚等其他动物。

师: 嗯,我觉得言之有理,他说由于生活阅历的限制,有可能老猎人一辈子都没怎么出过深山老林呢!

生: 我觉得可能因为母狼骗过了经验丰富的他。

师: 他有这么丰富的狩猎经验,结果却上了母狼的当。所以他说狼聪明,也挺有道理! 生: 可能他被狼的母爱打动了,已经带有一定的情感倾向去看狼这种动物了。 师: 这几位同学分析得似乎都挺有道理的。唉呀,我都不知该听谁的了。刚才这位同学提到情感倾向的问题。那么这里我不得不说一下,不只是老猎人,文学作品中的动物往往都会被作者赋予一些人的品格,用词的褒贬区别都是由作者的立场和情感态度决定的。那么你觉得科学家会用怎样的词语来描绘狼这样的野兽呢?在他们所写的文章中是否有时也会带有些情感倾向? 生: 我认为是的。比如说《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狼”词条中就提到:“性残忍”“猎杀大型动物”,这些都带有贬义。 生: 我不太同意这种观点。狼猎杀大型动物本来就是事实嘛!而且课本上还说“在客观上对维持生态平衡有一定作用”。 生:(补充)虽然提到狼“性残忍”,但后面又说它很“机警”,难道“机警”也是贬义词吗?

师: 那么这位同学你觉得科学家带不带有情感倾向呢? 生: 我觉得——基本上没有。 师:“基本上没有”,也就是说还有一点点? 生: 有时候吧!

师: 看来这位同学说话还蛮小心的,给自己留有余地。不过确实啊,科学家和文学家不同,他们一般总是尽量把自己的感情色彩降低到最低限度,这样才能使读者更清楚更真实地了解他们所描述的事物。当然有时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本来嘛,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三、辩论

师: 尽管科学家们还是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看待狼这一动物的,但是绝大多数的人对狼仍然充满了恐惧与厌恶。甚至有人认为: 狼的食肉性、凶残性对人类以及家畜造成了不少伤害,应该把这种动物斩尽杀绝,让它从地球上消失。不知同学们如何看这个问题?你们认为人类对狼应当是以猎杀为主呢,还是以保护为主?(有的同学说“以猎杀为主”,有的同学说应“以保护为主”。各执己见,相持不下。) 师: 看来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不太一致。不过似乎持“保护”态度的同学占多数。那么多数就一定对吗?

(少数同学说“不——一——定”。)

师: 那你们有没有勇气和他们多数派来论论理啊? 生:(齐声)有——!

师: 好!这个问题在课前就布置同学们作了讨论,并且作了一些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刚才上课前,我看到有同学写的辩论稿,还蛮有说服力的,看得出课前花了不少功夫。下面我们就这一问题展开一场小小的辩论。正方的观点是: 人类应当猎狼。反方的观点是: 人类应当护狼。为了方便辩论,请持正方观点的同学坐到左边两排来好吗?(学生调整座位)

师: 好,下面就请正方同学先陈述你们的观点吧!哪位先来?

正: 刚才,大家讨论了许多关于狼的成语、谚语,中国的,外国的,不胜枚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狼历来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恐怕在那时人类对狼早已有了猎杀的意图。狼残食弱小动物,甚至危及人类自身安全,为什么不杀?再说,我们是人,是地球之主,我们必须无愧于高级动物的称号,怎么能让狼在我们的头上作威作福呢?

反: 刚才,对方同学说应当猎狼,理由是,狼是残忍的。不知你们是否想过,如果说狼猎食比它弱小的动物是残忍的,那么人类猎狼就不残忍吗?

正: 几千年来,人类不知想了多少办法,使用了多少武器,花费了多少心机,使许多动物归顺了人类,唯独没有能使狼俯首帖耳,再看看如今世界各地的马戏班,技术高超的驯兽师又有几个能驯服得了狼呢?

反: 请问对方同学,“狼”字怎么写?左边一个“犬”,右边一个“良”字,顾名思义,狼乃良犬也!(掌声)

正: 请对方同学注意了,“狼”是个形声字,反犬旁表示它是个牲畜,而右边的“良”字是它的声旁,我们怎能从意义上去理解这个“良”字呢?这不是望文生义吗?再何况,狗比狼来世得还晚呢,怎么能说狼是“良犬”呢?

反: 刚才对方同学还说,人类至今还未能驯服狼,那可就错了。难道对方同学没有看到我们课本180页上明确地写着吗:“狗的祖先是狼,狼经过人类的长期驯化而成为狗。”可是,令人费解的是,人类对于狗宠爱有加,不仅培养它们看门、护院,更是花了很大的心血来造就各种各样的宠物狗。

下载初中语文教案《小说家谈小说》教案初中三年级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教案《小说家谈小说》教案初中三年级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教案 陌上桑初中三年级教案

    一、教法建议 【 抛砖引玉 】 本课的教学可采用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做到在课堂上基本熟读成诵。重点体会罗敷形象的描写刻画,特别是侧面描写的作用。可以结合第一题的......

    《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设计

    《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百合花》的故事情节,分析其人物形象,认识其艺术特点。 2、理解茅盾对《百合花》的评论观点。 3、学习鉴赏小说的一般方法,......

    《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设计

    《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阅读小说《百合花》,能简述故事的情节,理解小说“军民鱼水情”的主题。 2.阅读茅盾的《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掌握作者的评论观点。......

    《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设计

    第十四课《小说家谈小说》【教学目标】一、三维目标: 1. 整体感知小说《百合花》情节及人物形象,把握其思想内容。 2. 理解茅盾对《百合花》的评论观点。 3. 结合作者观点......

    小说家谈小说阅读答案(定稿)

    篇一:小说家谈小说阅读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小说家谈小说》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小说家谈小说》一课一练阅读题......

    初中三年级作文课教案

    初中三年级作文课教案 确定作文高分标准 创作高分优秀文章 一、目标 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形成高分文章意识,培养学生作文能力 二、重点难点 讨论优秀作文标准,形成高分文章意识;......

    初中三年级体育教案

    体育理论课教案 上沙窝中学张熙课题:揭开科学锻炼的奥秘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学生了解运动处方和运动处方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够用运动处方的一般知......

    愚公移山初中三年级教案

    1.学习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2文言文的诵读。 3.辨析文言词语。 五点、难点 重点: 学习顺畅诵读文言课文。 难点: 辨析文言词语。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