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方法及优化思考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方法及优化思考
摘要: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提高高中生的写作能力,是促进其语文综合能力发展的关键。写作在高考试题中的比分很大,写作能力的提升,对高中生语文成绩也有着很大影响。因此,通过优化写作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促使其积极激烈写作素材,培养其良好的写作习惯,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以高中语文写作为内容,对其教学方法的优化进行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方法
写作教学方法的优化,是提高写作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高中写作教学中,教师應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改进,以保障写作教学有效性。教师在优化写作方法的过程中,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前提,重视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以及写作立意的创新,如此才能够真正实现发挥出写作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
1.联系生活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对于语文写作而言,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学生无法对写作产生兴趣,无论教师在课堂如何改变教学策略,学生也不能将其主动的完成,基于这一情况也会导致学生写出的作文不够精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写作兴趣的养成,当学生带着兴趣去写作时,就能自己主动的投入到写作中去,也会使得自己写出的文章更为优秀。
就以“我的四季”这一写作题材为例,教师在开始写作之前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关于体悟人生的内容,在讲述完成后,可以引领学生讲自己的生活与季节相结合,在给予学生一定空间发挥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尽情发挥,给予其写作方面最大的自由,这样才能全面的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有趣的文章作为引导,激发学生进行创作,调动其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身边的事物作为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不仅能提升其文章中的情感还能提升其观察能力,善于从身边寻找写作素材,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文章中的情感更为丰富,也能培养其对于学习的兴趣,这样可以让学生主动地进入到写作中去,提升其写作能力,帮助其文章写作更为优秀。
2.阅读观察法,丰富作文素材贮备
2.1 重视阅读,积累语言素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教学而言,十分适用,因为写作源于阅读,只有学生能够热爱阅读,养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才能从根源上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如果一个人不爱读书,那怎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呢?无论古今中外,历来的文学家都是喜欢读书的人,具体的例子有:如匡衡凿壁偷光、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十分出名,可以作为学生的榜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具体可以从以下亮点进行:(1)讲阅读名著作为固定课程进入课堂。(2)积极布置阅读任务。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读书笔记的写作,这样不仅可以讲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好词好句记录下来,也可以帮助其提升写作水平,在之后的写作过程中,拥有自己的素材库,进而提升自身的文章水平。
2.2 重视观察,积累生活素材。素材来源于生活,写作基于生活,对于学生而言,其写作中运用到的大多素材都基于其生活,因此生活中的色彩越加丰富,写作素材就越多,有一句话运用到这里十分合适:“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是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的。因此,学生应当增强自身的发现能力,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素材,从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到不平凡,讲遇到的一些闪光点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这样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素材,也更善于学生将情感运用到文章中去,写出更为优秀的文章。
3.立意核心法,培养学生写作个性
一片优秀的作用,它的立意必然是新颖的、积极的。可以说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和支柱,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写作知识以及生活阅历,能够进行正确的判断,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因此,教师结合高中生的特点,从立意入手,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写作方向和基调,使其能够写出立意新颖、内容积极的优秀文章。
3.1 立意要正确。对于文章立意而言,需要保持正确,保障文章蕴含的内容和观点都是争取的,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符合法律法规和基本道德要求的,能够给予人正能量。
3.2 立意要专一。“作文之事,贵于专一,专则生巧,散乃人愚。”是指文章的立意需要专一,不能增改,文章中如果阐述的观点过多,则会导致其表达不够明确,造成“贪多嚼不烂”的尴尬局面,因此,作者需要讲文章置身于同一立意,通过不同的叙述表达相同的核心,这样才能够使作者想表达的内容被读者深入了解。
3.3 立意要新颖。在基于以上两点的情况下,文章应当尽量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进行写作,脱离出一些陈旧的规则,不要人云亦云,避免根据习惯思维进行写作,尽量根据自己独特的想法描绘文章,这样才能使文章更加吸引人眼球,当进行一些常规素材的描写时,应当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绘,这样才能打破陈规,进行创新,求同存异,从一些别人不善于发现的角度进行写作,这样才能讲自身的文章描写的更为独特和吸引人。
4.读写结合法,促进写作能力提升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在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许多优秀的素材,在将来的写作中能够得到合适的运用,因此,教师如果希望学生的读写能力都能得到提升,应当帮助学生创建良好的阅读氛围和优秀的阅读材料,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也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提升自身语文素养。
5.结束语
高中写作教学方法的优化,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发展,以及语文综合能力提升为目的。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选择教学方法。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写作教学方法优化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高中写作教学的创新发展有所助力。
参考文献:
[1] 吴春玲.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方法及优化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6):171-172.[2] 孙阳.新时期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培训,2016(06):253.[3] 刘志勇.基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J].科技风,2015(02):241.
第二篇: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思考
[摘要]要想改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低效状况,只能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出发,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有效地推进语文阅读教学活动,逐步实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预期的目标,并不断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 朗读技巧 阅读兴趣
新课程实施以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具体表现为: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提高,阅读时间不断增加,阅读效率逐步提高。但很多时候,即使教师花了很多功夫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或者教学内容的准备,课堂的教学效果却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提高,有时甚至还出现学生厌恶学习的现象。这一教学现状不仅使得学生对自身的学习失去信心,还使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失去信心,并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任务更是不能高效率的完成。那么,在谈高中语文有效的阅读教学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1阅读教学的目的
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理解、感悟、品味、揣摩语言,体会感情,认识世界,认识人生,以提高阅读能力,并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教师要想让学生学习语言,就必须首先让学生在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理解阅读内容语言的意蕴,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并体悟其中的哲理,从而能较好的利用好语言这一工具。阅读教学的根本,简单地说就是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读书,提高阅读能力。当我们进一步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时,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2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2.1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教师可利用语言艺术,营造意境。教师也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再现课文中所提供的具体画面,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图片、音乐、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阅读内容以活泼、生动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直观感,这也是教师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开展阅读教学比较好的方法之一。
2.2在班级内开展各种阅读实践活动。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曾经在他的《朗读手册》中说过,“要让儿童爱上阅读,最终归结到一点:唯一而且最重要的是父母和教师为孩子大声地朗读起来。”我们可以借鉴这一观点,将其借用到高中阶段的阅读教学中来。高中生的阅读能力通常比较强,他们能够听懂或者读懂并理解那些丰富多彩的阅读内容,但很多时候却无法自己品味其中的韵味,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在自己朗读的情况下体会其中的情感。《晨读10分钟》认为:朗读的过程是把文字传达给大脑,大脑把它转化为声音发出来,声音再传回耳朵,去指挥头脑中的储存系统。因此,朗读有助于增强记忆效果。所以,即使是高中生,教师也要通过每天的晨读10分钟,让学生朗读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通过朗读产生与作者相同的情感体验。朗读后时,除了学生自己的感悟以外,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情感交流,同时也可以将较高程度的词汇教授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去,包括字词所蕴含的情感通过语气表现出来。最后,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过程,学生会把这些词传输到大脑,并记忆下来,进而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以及对字词的理解力。除了学生自己朗读阅读内容外,教师还可以让班级里一些阅读程度比较高的学生将自己阅读的心得分享给班级内的其他同学。那么,大声朗读,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读些什么呢?读诗歌、读科普,读各种各样对学生有帮助的书。
2.3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朗读技巧。高中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成为高中阶段总的教学目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倡导对学生进行朗读教学,以朗读贯穿全课堂,促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本,并从朗读中发现课文内涵,力避繁琐分析。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认真的读,“以读为本”是高中阅读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读”也是高中生理解文本的一个凭借、一种方法、一项表现。那么,如何把握学生读的真实性呢?根据教育学者们的研究发现,学生在最初学习阅读内容时总是通过较为书面的语言来理解阅读材料的,而到了学习的后期,却是通过对语言所流露的情感而把握阅读材料的。所以无论是哪个年级的阅读教学,教师都应当要求学生通过自己朗读发展符合他们认知规律的阅读方法。如果脱离这些,学生的阅读就是低效率的。
2.4多赞赏鼓励,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高中生的性格中缺乏坚毅的韧性,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容易放弃。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鼓励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学生回答精彩时,要多鼓励、赞赏。另外,高中生的情感体验水平不高,阅读兴趣差异很大,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提供阅读素材,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调查发现,影响学生选择书籍的最大原因是,他们在班上看到或听说其他同学有这样的书。研究报告指出,68%的学生选书是因为老师或同伴们在讨论某一本书,这本书在班上显得很热门。所以当老师推荐书籍给学生时(不论是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对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都可以选择那些在班上被读过的书。其实,教师提供阅读素材,是最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这种方法是笔者经常使用的。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教学双向性很强的艺术。要想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师是根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因此,还必须从教与学这两个因素上下功夫,使“教”牢牢吸引学生的“学”,让“学”和谐的促进“教”。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让我们语文教师在不断地实践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实践中改进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笑声,充满活力,富有实效。另外,语文教师只有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引导、教学,学生才会积极配合,而只有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创思维,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地进行,达到活跃而不失有序的效果,绽放出魅力的光彩!
第三篇: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有关思考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有关思考
【摘 要】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写作教学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不仅因为写作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有相当重的分值比例,更因为写作能力的提升将对学生终身的文学素养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很多教师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写作方面能力依旧呈现出相对薄弱的趋势。新的时期,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多思考跟写作教学有关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 写作教学 思考 写作习惯 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5.177
写作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高中语文教师日常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广大的语文教师之所以如此重视写作的教学工作,不仅因为写作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有相当重的分值比例,更因为写作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终身的文学素养产生深刻的影响。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语文教师都在积极思考有关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相关问题。尽管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在这个写作教学上面倾注了较多的心力,但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写作态度依旧不积极、写作兴趣依旧不浓厚、写作能力提升依旧不明显。因此,教师有必要转换一下教学的视角、探究写作教学的创新模式。本篇文章尝试阐发有关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有关培养学生正确写作习惯
(一)正确的写作习惯的养成是学生实现写作能力提升的关键
习惯的养成无疑对一个人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正确写作习惯的养成就显得更加重要。如果学生只是在考试的时候才真正动手写一篇文章,而平时眼高手低,完全没有养成定期写作的好习惯,学生的写作能力怎么可能得到提升呢?高中时期,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学科知识原本就很多,学生自觉定期写作的自觉意识就更加薄弱。因此,教师在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写作习惯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总之,正确的写作习惯的养成是学生实现写作能力提升的关键,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尽可能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养成一系列正确的写作习惯。
(二)养成细心观察生活和定期阅读书目的习惯
首先,一个有写作诉求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积累写作素材的人。每当学生告诉我不知道写些什么的时候,我就告诉学生要学会观察生活。其实,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时候,都有很多的话要说、有很多的素材可以写,关键是学生能不能将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真正转换为文学形式。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的优势还在于,学生在亲身观察之后往往能够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写出来的文章具有他们自己独特的风格。事实证明,当学生真正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之后,他们不仅不会为不知道写些什么而发愁,还会深刻体会到创作带给他们的无限乐趣和自由。其次,人们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里面蕴含的思想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是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一个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不仅依赖其自己本人的生活经历以及观察生活的能力,更有赖于通过阅读多样类型的文章去间接认识和接触到外面的大千世界和人生百态。尽管我们不推崇学生刻意模仿阅读到的文章风格,但是学生模仿他人的文笔和风格是一个无害的过程,只要学生在模仿之后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那么这个模仿和借鉴的过程就是有益的。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作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侧重点。
二、有关探究写作教学创新模式的思考
(一)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存在“机械化”的弊端
传统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学生真正动笔写作之前,就已经给学生制定了基本的文章框架和文体风格,还有一部分教师甚至要求学生在文章的结尾用一些固定的经典诗词发出号召。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严格按照教师拟好的模板进行写作,看上去是节省了一些思考的时间,写作的分数也有所提高,但是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完全是照抄照搬教师的模板。显然,这样的教学模式过于“机械化”了。回望历史,汉语言文化经历漫长的岁月发展到今天,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完全是无数的中华儿女发挥自身聪明才智的结果。如果每一个人在写作的过程中都是按照完全一种模板,没有发乎真情实感的写作诉求,那么我们今天也不可能欣赏到这么多作家、艺术家创作的文章。此外,学生本身的创作欲望和真实想法在这个过程中被教师压制,学生的写作诉求只能逐渐消磨殆尽、不会愈发强烈。可以说,传统的过于机械化的写作教学形式是与我们的教学初衷相违背的,是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真正提升。所以,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写作教学的创新模式,避免传统模式的不良影响愈演愈烈。
(二)写作教学模式的创新应该真正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细节
其实,很多的高中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早已认识到了以往教学模式的弊端和不足,也有了在写作教学模式上实现创新的意识。但是,之所以未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就是因为这种创新的意识和精神没有能够渗透在写作教学的各个细节,只是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因此,我呼吁广大的语文教师将创新的意识真正渗透在写作教学的各个细节上,尽可能引导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质性提升和进步。比如说,在组织学生集体进行写作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就审题、拟定题目的有关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拓宽思路,相互学习和借鉴。再比如说,当我们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的文章给学生欣赏和学习,我们可以用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给学生更强的视觉冲击力、给学生一种美得感受。此外,在评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文章的风格、语言乃至视角有更深刻的评价和更全面的把握,而不是仅仅抓住学生写作的结构、首尾段的不足品头论足。换言之,教师有必要将教学的注意力从学生文章中使用的写作技法转移到学生文章中抒发的真实情感上来。总之,教师如果真正想实现写作教学的创新,就应该真正关注写作教学的层层环节、各个细节,力争开拓出一个全新的写作教学局面,有效推进学生写作水平的跨越式进步。综上所述,在写作教学的道路上,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们反思得出的问题越多,提升写作教学水平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意识到写作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是一个好的事情,教师还是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教学态度。
第四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漫谈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漫谈
摘要:阅读能力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关键,也是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的关键。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整体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接下来,我们就从阅读的个性化、探究性、目的性等方面进行课题的切入。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知识
人要想进行沟通、交流以及思想的传递,那么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方式就是阅读,为此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了语文教学的关键之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得提升,从而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升打下基础。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阅读是学生通过文本获取知识的过程,阅读是教师透过文本传递学习方法的过程,阅读是学生和教师通过文本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
一、个性化阅读
在高中阅读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极力倡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从高中阶段的整体教学而言,学生会在这三年中完成知识的进一步扩充,其间学生会完成大量新知识的学习和已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这是学生完成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因此,只要学生一进入高中,在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教师就要将个性化阅读予以重点强调,让学生的阅读范围得以有效拓展,令阅读能够获得多元化的发展,使学生能够享受到更为“美味”的阅读大餐。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对教材进行深入阅读,使教材的优势得以完全发挥,让学生能够掌握到切实有效地阅读方法,再以此为基础来将学生引入到课外阅读之中。换而言之,在平时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精讲,让学生能够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再深入到作品中去进行仔细的品味,最后再转入到课外阅读中去进行同步延伸。
其次,阅读要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来予以实现,以便能够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例如,在课前为学生预留三五分钟的时间,每天让一到两名同学来介绍一本最近正在阅读的书籍,可以是阅读这本书的原因说明,也可以是整本书籍的内容简介,还可以是阅读过后的心得体会,反正教师并不对介绍的形式多做约束,学生随自己的个性来进行发挥即可。又如,教师可以定期举办一些阅读活动,让学生能够有一个较为集中的时间来将所阅读的书籍予以分享,令喜爱阅读的学生来带动不能积极阅读的学生,最终达到全班学生共读的目的,从而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全面激发。
最后,阅读要能够从课外回归到课内,以便让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得以有效融合,从而呈现出完整的阅读教学。也就是说,在高中阅读教学中,当学生顺利从教材的精读延伸到课外阅读之后,并不是指学生可以按照个性进行毫无约束的随意性阅读,而是要在让学生个性发挥得以保证的前提下,按照教材的相关需求去进行课外的拓展阅读,使课外阅读能够对阅读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一段时间的个性化阅读活动的开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会以教材为中心得到有效扩展,并逐渐开始对阅读的方法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此时就为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更多知识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探究性阅读
在高中阅读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阅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进行更为有效地引导,使其能够从浅层次阅读向深层次阅读跃迁,令学生开始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去进行质疑探究,从而学生才能让所学的知识在不断地运用中得以有效拓展。具体而言,在让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的时候,教师要教会学生放下功利之心,要让学生树立起更高的阅读追求,不要去为了提高考试或高考成绩而进行阅读;不要去为了积累名言金句而进行阅读;不要去为了刻意达成某种目的而进行阅读。只这样,教师才能指导学生去进行最为纯粹的探究式阅读,让学生能够去对各类书籍进行更为畅快的阅读,令学生的个性得以全面充分地展示,使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从而让学生的阅读空间得以拓展,进而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才能得以增强,此时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以有效提高。
三、目的性阅读
在高中阅读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力倡导学生进行目的性阅读。虽然在阅读教学中反复强调学生不应带有功利心,但是阅读的目的性却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顺利应对人生最为关键的考试――“高考。”就目前的高考而言,阅读理解题目的比重进一步加大,而且出题的范围变得更广了,可能是推荐书目中节选一段,也可能是杂志上的一篇短文,还可能是一篇极富时代感的新闻报道,此时学生唯一可以掌握的就是阅读的方法。因此,需要把能够轻松应对高考当作是阅读的目的之一,去进行提升阅读能力的泛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去专研高考阅读理解题的考查关键,以便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应对策略,力求做到答题的规范、合理和准确,从而将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目的性阅读的呈现充分地展现出来。
四、激发阅读积极性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去进行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目的性阅读,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予以激发,使学生能够更为积极的参与到阅读中来。
一般而言,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出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情境的引导来进行阅读,令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在此特定氛围中得以有效激发,使得学生能够更为积极的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此时的阅读才会变得更为有效。例如,当在教学到和革命相关的文章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去对同类文章?M行阅读;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去对一些时事新闻进行了解,再辅以适当的问题情境创设,使学生能够对更好地对文章去进行阅读。
当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在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设计的针对性,以便让学生的能够通过融入情境而获得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一改往日教学落后的尴尬局面,令师生间开始变得更为亲近,使课堂教学氛围得到更为充分地活跃,这样学生才能够在阅读中获取和延伸出更多的知识经验。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学生不仅是要能够通过阅读获取到丰富的知识,还要在阅读中将各种信息予以有效整合。所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通过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和目的性阅读的不断实施,使素质教育得以有效落实,为学生提供更好更多的发展可能。唯有如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而学生也才会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第五篇: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2010-11-18 09:47:16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倍受非议。“少慢差费”是语文教学状况的形象描述,“误尽苍生”让广大语文教师无法抬头。虽说这样评价语文教学有失公允,但扪心自问,作为中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又教给学生什么了?无非是应试技巧,无非是架空分析,诸如此类,这难道都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过错?这样说恐怕也过于偏激。客观地说,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喋喋不休地大讨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无意义争论,都影响和制约着中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拂面春风。它切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肯綮,更加明确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系统地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三维目标。更加重视隐性目标、人文精神、情感的体验等,打破学科中心论,强调语文的综合性,重视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可以说,高中语文新课标为走好提高中学语文效益之路提供了一双新鞋。
较之以前的教学大纲,新课标这双新鞋新在何处呢?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新课标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更为科学和全面。课程标从新的视角出发,将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这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将之列为语文课程追求的目标,既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又体现了认知与情意的统一、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这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注重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是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也是极富创意的。现代教育学论认为,各门学科都必须摆脱唯知主义框框,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和谐统一。这也正是语文新课标力求达到的目标。
新课标强调学习方式的多元性,为语文学习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变单
一、被动的语文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是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又一亮点。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现代教育论认为,学习方式是决定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新课标提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具有较强的前瞻性。
新课标提出了课程内容开放性的主张,打破学科中心论,强调综合性、跨学科、跨领域学习,重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这是新课标又一新处。这一观点的提出,大大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新课标在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的同时,还提出“注重跨学科的学习”的主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这是过去语文教学大纲从未涉及的领域。这一主张的提出,进一步拓宽了语文课程内容的空间,为改变长期以来分科教学形成的知识隔断局面,强化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构建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程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课标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中学语文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用新的方法,走出一条多快好省的语文教学之路。新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开放性和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传统的语文课程结构简单、内容僵化,在教学中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套固定的模式。这种注入式的教学割断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只能抑制学生的思维,削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影响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新课程的实施,使语文教学内容呈现出生活化、多样化的局面,这必将导致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语文课堂教学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语文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双边性。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明确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即教学不是教师讲学生听,也不是教师导学生演,更不是教师尊学生卑,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学、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合作、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不再是知识接受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体。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方法应突出教法和学法。教学方法不仅要研究教法,更应该研究学法,并要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突出地位。“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口号。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教师要从“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扮演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表现出强烈的“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新课标下应努力寻找最优化的语文教学方法。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的生活化、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等,这使得语文课程的结构更加合理并趋于优化。但是仅有课程的趋优化,没有教学方法的最优性,要做到既能节省时间和精力,又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行不通的。对教师来说,要选择能最有效地解决相应任务的组织学习、刺激学习和检查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来说,要在学习中合理地自我组织、自我砥砺、自我检查。一句话,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发展学生的智能,重视指导学生的自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负担合理施加。
有了新鞋,用了新法,但必须走新路。新的语文教学之路在哪里呢?笔者以为,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中庸之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其本特点。”可见走“中庸之道”是新课标为我们指明的金光大道。
语文与语言文字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由语言的工具性决定的,语言是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语文学习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学习使用语言这一交流思想工具的过程,从语文学科与基础教育阶段的其他学科的关系来看,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必要工具,从这一角度出发,语文学科亦具有工具性的特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必须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语文教学必须尊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牢基础。
教学以学生为本,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是语文人文性的外在表现。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创新思维,在对某个问题解答时不采取“独裁”方法,注意培养学生解决目前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未来可能产生的问题的判断能力,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探索能力,体现学生的自主精神。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语文的“人文性”还体现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这一个新时代话题上。对自然的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类自己的关怀。要引导学生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受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习惯。突出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是中学语文人文性教学可以做到也必须做到的。
总之,语文课程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要素,集中而又具体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目标。语文课程目标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直接关照着语文教学的任务。可以说“新鞋”、“新法”、“新路”三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为此,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探求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是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