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纠错

时间:2019-05-15 02:2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体育教学中纠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体育教学中纠错》。

第一篇:浅谈体育教学中纠错

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手段,以健康为目的的一门技术学科练习难免就会出错,出错就会对身体和运动技能都要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形成技术定型,一旦型成错误的技术定型适应,要想纠正过来就很吃力,甚至比初学动作还可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错误动作也常常容易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如何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对完成教学任务及关重要,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和体会,总结出其产生错误的原因有几个方面:①是教材设计不合理难度大,②是组织无力涣散,③是教学方法不恰当甚至有的错误。学生方面是学生学习不积极、态度不认真,是对动作的要领方法理角不明确,正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术基础差,跟不上教学要求。

学校方面,一是场地受到限制,二是器材过于陈旧老化,针对上述各种原因,有来自学校的硬件建设和管理能力有来自教师水平也有来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态度,但教师晃起主导作用的,因此,教师要积极预防错误劝作的产生,当产生错误动作后,就要分析其原因,针对其主要方面,积极来取有效错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纠正,经练习为目的。

第一、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提高教师的自我学识水平。知识的更新,运动技能的不断提高和运动成绩的不断刷新,就需要教师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不断地钻研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加强师德修养,把握了学生特点,合理设计体育课教材,浅谈体育教学的纠错方法 倒如适合高年级的学生练习不能拿到低年级教学比如中长跑爬竿等。

第二、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正确不能误导学生,产生错误动作和不良的后果。例如,投掷铅球,顾名思义就要有投的动作,更要体会最后用力拔拨,而不能用甩球的方法,曾经看了一个学校老师他所教的学生对于推铅球,他就有甩铅球的动作差点出大事的伤害事故,这样很危险。

第三、加强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的徐文文兴趣和思想意志品质的教育,教育学生遵守纪律、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例如跨栏,有的学生跑到栏边不敢跨,后面的学生不守纪律反而提前跨,就会造成伤害事故,有的只凭兴趣出发,自己不感兴趣的则马马虎虎不肯出力,反而影响动作质量,如武术动作体现精气神,不能做得软弱无力,不像练武样子。

第四、采取各种诱导性或转移性或循序渐进的练习方法去纠正错误动作。例如上述跨栏,当学生跑到栏前,感到害怕不敢跨,特别是女同学,心理紧张,首先摆放好栏架,不摆错,预防事故发生,清楚学生的恐惧心理,即使栏架倒了,使人不会摔倒,其次采取诱导性,用橡皮筋练习,循序渐进,慢慢消除紧张心理,学生就会敢于跨,大胆地完成跨越练习,完成教学,提交质量。

第五、抓住主要错误动作,及时纠正,当学生出现的错误可能不止一个动作时,老师要抓住关键动作或基础动作。例如跑的动作,摆臂是关键,摆臂时以眉为轴不寸肘,或压地摆腿。跳高,跳远,关键是踏跳,如果动作做不好,直接影响下面动作。

第六、降低练习条件,转换练习方法,特别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正确引导不歧视。例如降低跳高高度,投手榴弹用投掷方法相同的垒球为辅导练习等。

第七、加强保护帮助,组织学生相互纠正错误动作。例如,教了跳山羊,分腿腾越,有的学生踏跳后坐在山羊上,或从山羊滑下摔倒的危险,就要组织好学生保护或帮助保障要有利,防止事故发生,相互纠正,相互鼓励,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第八、在竞技项目上,由于观赏性强,竞争性大,更不能犯技术上的错误。例如篮球比赛,接力赛等,首先要抓住关键,加强练习,从开始就要纠正技术性的错误,以免造成技术犯规。

以上几点是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今后在教育教学中更要向人学习,在教学中始终做到以人为本,虽然有时难免出现错误,更要纠正错误吸取经验,把好的方法和新的教育理念,结合新课改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去。

第二篇:体育教学中

1.2014年新推出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旧《标准》的差异有哪些?

1、取消原《国家标准》(2007版)中“运动能力”指标

2、提出“共性”与“个性”评价指标的理念

3、取消原《国家标准》(2007版)“同类”指标的“选测”,设立全国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

4、选择体重指数(BMI)替代身高标准体重

5、选择肺活量替代肺活量体重指数

6、小学5-6年级保留50米×8往返跑,取消400米跑

7、按照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设立统一的“类权重”

8、微调身体素质类指标的权重

9、实行“附加分”的做法

10、身体形态评价等级:取消“营养不良”,修改为“低体重”

11、取消“较低体重”的评价等级,将其与“正常体重”合并;重新确定体型评价等级与对应的分值范围

2.体育教学中,必须要遵循的教学规律有哪些?

体育教学过程要遵循人体活动和掌握体育技术、技能的特殊规律。首先是“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其次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另外还有“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以及“人体机能适应性变化规律”

3.在当前电子游戏泛滥的情况下,你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一、运用独特的教学方法,集中课堂注意力如在课堂加入小游戏,通过教学知识的竞答会激发学生参与的意识等,都可以增加体育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兴趣化,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兴趣是先导,做好任何事都需要兴趣。

三、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多期望、多表扬学生的表现欲与学生们参与体育学习的意识有着直接关系。

四、改善课堂师与生的关系,师生、生生互动较好的师生、生生关系对课堂教学有促进作用

五、提高教师执教水平,活跃教学氛围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其教学能力关系着课堂氛围。

一、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的认识。

二、丰富课的组织形式。

三、改变体育的评价标准。

四、发挥教师自身的特长。)

4.谈谈如何提高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什么才是有效教学

教学的有效性,即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

二、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1.学生与教学内容的适应程度 2.教学策略得当与否

3.时间、场地、器材的保障

三、相关对策

第一,教师要善于反思 第二,要重视教学的细节 教 第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第四,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

5.简述前滚翻动作要领:

蹲撑,两腿蹬直,同时曲臂、低头、提臀、团身向前滚翻。前滚时,头的后部、肩、背、臀部依次着垫,当背着垫时,迅速屈小腿。上体与膝部靠紧,两手抱小腿,向前滚动成蹲立。背对滚翻方向蹲撑

6.在进行动作技术分解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划分技术要科学、合理、艺术。

二、教学顺序要确切,重点、难点要突出。

三、要与完整教学法互相配合运用。

四、要符合学生实际。分解教学法没有固定的模式,要达到理想效果,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动作结构、技术特点合理安排教学顺序进行分解教学。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具体如何合理运用分解教学法;除考虑到以上注意事项,还要根据所学动作技术的难易程度、学生水平、接受能力和教学中出现的 具体问题来定。

7.简述体育教学中,场地器材布置时要关注哪些问题? ㈠布置要整洁、美观: ㈡布置要合理: ㈢布置要新颖: ㈣利用错觉心理:

㈤布置的场地要符合安全原则,课前应周密检查,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8.设计“学校大课间活动方案”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1、科学性原则。设计大课间活动项目,首先在时间控制上掌握好科学性。根据学生的身心规律和特点,充分考虑到各个年龄段的学生活动时间,一般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时间太长,学生活动运动量太大,对学生身心发展不利,时间太短达不到活动的效果。其次在内容上要选择学生便于活动,学校便于操作的内容,最好选择一些民间传统项目和学校传统项目。诸如跳绳、跳橡皮筋、踢毽子和学校传统项目等。最后在设计时可将学生按体育水平段分设为水平

一、水平二和水平三(针对小学),这样在活动时间和内容时安排就可按照学生的水平段来进行设计。

2、全员性原则。大课间活动是全校师生都参加的活动,项目设计必须考虑到全员性。不能单靠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单方面组织活动,要让全体教师都参加到学生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可行性原则。大课间活动项目的设计必须要遵循可行性原则。无论在时间的安排上,或是内容的安排上都要便于组织实施。特别要注重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等条件的限制。如场地小、器材少可采用分班分期分类进行安排,诸如一些班级安排于室内活动,一些班级安排于室外活动。另外在内容安排上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等,通过实践一段时间后,学校掌握一定的组织经验,学生达到一定的活动能力后再安排一些难度的活动内容。

4、教育性原则。大课间活动一方面是让学生到阳光下参与体育活动,达到锻炼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活动,达到对学生的促德、健体、益智、审美等教育功能,所以在活动项目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活动过程的教育,重视其教育性。

5、创造性原则。大课间活动项目设计,要充分发挥师生的集体才智,在内容上要集思广益。诸如跳绳活动,学校可安排先让学生单跳,当学生掌握一定基础时,让学生创造一些跳法,如单人前后跳、双人配合跳、多人游戏跳等。另外教师也可创造一些将艺术和体育融为一体的活动内容。这样设计出来的大课间活动项目,内容才能丰富,才能行成独自的特色,才能长足发展。

6、安全性原则。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既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又要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师生安全,避免任何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9.体育教学的常规要求有哪些?

1、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深入调查,了解学生实际,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以及学生情况、气候、场地、器材条件等制定教学进度计划,编写教案,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2、体育教师要提前到岗,认真检查和安排场地器材设备;上课注意教师仪表,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课间不得擅自离岗,集中精力完成课的任务;对突发的伤害事故,必须及时救助,妥善处理。

3、课前体育委员应同教师取得联系,了解上课地点和内容,并协助教师准备好上课场地和器材,打了预备铃,组织同学在教室门口排队带至指定地点上课。

4、上课学生必须穿运动鞋(球鞋地),不许穿皮鞋、塑料凉鞋、面棉鞋等。服装要轻便,不许带小刀、剪子等一类的硬物,冬季也不许围围巾、戴帽子、穿大衣上体育课,练习时不带手套。

5、体育委员整队要严格要求,做到“快、静、齐”。在切实检查人数后,发“立正”口令,向老师报告。(报告词为:“报告!本班应到*人,实到*人,缺席*人,报告完毕!”)报告后发“稍息”口令。跑步归队。在教师宣布课堂教学目标和要求时,全体学生必须“立正”注意听讲。下课时老师必须说“立正”、“同学们再见”;同学们说“老师再见。”

6、学生因病不能上课时须写好请假条向任课教师请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一般情况需随班见习,特殊情况可回班休息。因事迟到,或早退须向教师“报告”经允许后,方可进队或离队。(排尾)

7、正确使用和爱护体育场地、器材,注意不损坏运动器材。加强安全卫生教育,各项练习除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和检查场地器材外,要按照教师的组织教法的规定,进行有秩序练习,散点练习时体育教师要指定练习范围并巡视指导。

8、体育课要重视学生身体健康,合理安排身体素质练习内容,并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评价学生身体素质考核主要标准之一。

9、体育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五项教学目标要求制定考核标准,不得擅自改变评价标准。

10、主动搜集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意见,注重教学案例的记录与整理,认真写好教学小结与教后反思。

10.体育活动中如何防止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1、教师在开学第一天就要了解学生的情况,那些人是不能参加体育运动的,要心中有数。此外,每堂课,要问清有没有身体不舒服的学生。如有,不能强迫他进行体育运动。

2、教师必须体育课前认真备好课,了解学生的情况,合理计划安排学生运动负荷,防止过大的运动量导致学生过度疲劳,造成伤害事故。

3、课前教师要检查运动场地是否平整,有没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的尖锐物,小石块等等,检查运动器械是否安全。

4、抓好课堂常规管理,平时上课要求学生要穿好运动衣裤,运动鞋,口袋里不放小刀,笔,徽章等等,防止刺伤身体。上课时要求学生遵守一定的课堂纪律,不得肆意打闹,追逐,防止事故由此而起。

5、运动会、各种球类比赛,教师除了看看场地是否平整,有没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的尖锐物,小石块等等外,还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教育,并加强医务监督。学生自行组织的比赛,要得到领导和教师的认可,并最好有老师在场。

6、体育活动课,教师一定要在场,上课不能放羊式。如果场地上活动的学生过多,要合理分散,以防拥挤而发生伤害事故。

11体育科研的一般程序有哪些? 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说 3验证假说

4得出结论

1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哪些方面对学生体质进行评定,怎样进行等级评定与登记?

本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评定与登记

1本标准的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组成,满分为100分。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即对成绩超过100分的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20分;小学的加分指标为1分钟跳绳,加分幅度为20分;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加分指标为男生引体向上和1000米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和800米跑,各指标加分幅度均为10分。2根据学生学年总分评定等级:90.0分及以上为优秀,80.0~89.9分为良好,60.0~79.9分为及格,59.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3每个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4.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测试成绩评定不及格者,在本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成绩评定为不及格。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

5.学生因病或残疾可向学校提交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医疗单位证明,体育教学部门核准,可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并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附表7),存入学生档案。确实丧失运动能力、被免予执行《标准》的残疾学生,仍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毕业时《标准》成绩需注明免测。

13.体育教学中,应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1何谓个体差异

何谓个体差异,个体差异只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特点,人的个体差异表现在方方面面,每个个体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背景都存在着差异。1关注学生的身体条件差异 2.关注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 3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差异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生理发育,心理状态等,针对他们间的差异性确定各自的学习目标,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选择有弹性的学习内容,使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信心,增强自信心,并自学主动愉快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体育运动中去体验学习,享受成功,感受体育。

14.一份完整的体育教学计划应包括哪些方面?

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有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

 学年教学计划:根据水平目标分解为年级目标,根据年级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合理的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并规定一定的教学时数。 学期教学计划:按一定的教学时数,将各学期的教学内容按周次课时顺序排列成教学顺序的方式。(进度)

 单元教学计划:把一个单一教材,根据教材的性质,合理的分解成几个课时并形成系统性。

 课时教学计划:根据本节课教材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组织形式、制定教法、学法、预计运动负荷等教学因素形成计划。

15.体育教学的方法有哪些?举一例说明,在运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体育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语言法、示范法、完整法和分解法、练习法、游戏法和比赛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处方法、学法和心理调控法等。举一例 示范法 应注意 1、示范要正确

2、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 3、示范位置要适当 4、示范要紧密结合讲解

16.目前青少年体质健康普遍存在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你有何好的策略?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仍然突出 1.肺功能指标维持低水平2.超重和肥胖现象严重 3.近视发生率继续增加

4.速度、力量素质增长趋于停滞

5.耐力素质低谷徘徊、柔韧素质成绩向好 6.血压调节机能不良比较普遍 策略

全面改善学生体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国人对学校体育的认识,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运动。

2、正确引导孩子,把孩子从电视、网络中拉出来

3、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4、增强学生健康饮食概念,促使学生改正不良饮食习惯

17.如果你校要创建“体育特色学校”,作为体育教师,你对学校有哪些建议与举措?

一、引导全体师生树立先进的体育理念

1、把“健康第一”的理念融入到教学管理中去

2、把“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融入到师生的各项体育活动之中。

3、把“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理念带入校园,推动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二、抓好体育教学常规工作,提高教师素质为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奠定基础。

三、创新体育校本课程,校本教研是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生命线。

四、打造学校体育特色品牌,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新坝中学的足球镇江第二)

18.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示范法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1、要让学生在心理上做好感知觉的准备。

2、充分利用心理学的感知规律,突出观察的对象。

3、示范要正确

4、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示范

5、示范位置要适当

6、示范要紧密结合讲解

19.体育教学过程中,准备活动环节要具有针对性,请你谈谈如何体现这一要求? 准备活动内容的选择是直接影响整个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内容包括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作用于普遍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机体各部分的机能。在选择内容方面,主要发展全面的身体素质,即速度、力量、灵敏、柔韧等练习,使身体各部分能进行全面的活动。例如,把身体各部位上、下肢和躯干的不同性质动作互相交替地穿插在一起,并加以合理的组合,同时增添些适当的力量练习和肌肉伸展练习的内容。这对于提高肌肉温度,改善肌肉功能和预防肌肉拉伤具有一定的效果。建立在一般性准备活动基础上的专门性准备活动,它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在选择练习内容方面要有所侧重,需针对教育内容,做到与教材的结构、节律、强度相类似。例如,课内容是器械体操,单杠或双杠。这项目主要是上肢和腰腹力量来完成的,所以准备活动内容的安排,应有意识侧重于上肢、肩带和腰腹部位的练习。当学生的某些身体素质较差时,可以选择能够发展该项素质的练习,作为专项准备活动的内容,这样就不容易使准备活动出现动作机械化、公式化,不容易与课的基本部分相脱节,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动作形成有一个认识过程,即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较容易接受和掌握难度大,较复杂的技术动作。

我们知道,准备活动内容极为广泛,但各种基本技术,身体素质的练习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在研究制订准备活动内容的过程中,应主要动作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的特点。考虑到该项目与其它教材的有机联系,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采用分解、辅助和诱导性的方法,选用与该项目相类似的练习作为准备活动的内容。如在跳箱的教学中,把带有竞赛性的跳山羊游戏作为专项活动的内容,这样不仅突出了准备活动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先行掌握了踏跳技术,为基础部分教学铺平了道路。

20.体育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可分为几个阶段?其相关教学要求有哪些?

1、认知定向阶段(泛化阶段):初步掌握、体验技术动作,动作学习以分解模仿、徒手学习为主。

2、联系形成阶段(分化阶段):深入理解肌肉活动感觉,不断改进技术动作,动作规范,基本上建立动作定型。

3、自动化熟练阶段(自动化阶段):形成牢固动力定型做动作熟练、省力、自如

要求

一、认知-定项阶段。学生在开始掌握一种技能之前,要形成掌握这种技能的兴趣,学习与它有关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这种技能的表象,这就是技能的认知-定项阶段。例如,在教学生学习前滚翻时,首先应向学生示范前滚翻的连贯动作,并将动作分解开进行讲解,使学生全面了解关于前滚翻的知识,形成前滚翻的动作表象。动作表象的形成在技能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确的表象能帮助学生顺利的掌握各种运动技能,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形成了错误的动作表象,技能的学习就会出现偏差,清晰而正确的动作表象,依赖于教师的示范动作以及技能学习者对示范动作的正确感知。另外,学生们根据自己学习的动作知识,也可以在头脑中建立起必要的动作表象,并促使其主动地学习和表现某种技能,校正自己的错误动作。

二、动作系统初步形成阶段。在掌握局部动作的基础上,学生开始把各个动作环节或不同动作结合起来,以形成比较连贯的动作,或者学生会在了解一种技能的大致特征之后,对其中的个别动作做更多的练习。这时,他们的注意力将从认知转向运动,从个别环节转向动作的协调与组织,这是把个别动作系统的关键。

三、动作协调和技能完善阶段。这是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学习的各个动作环节与各种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彼此协调起来构成一个连贯的稳定的动作系统。他们在完成动作时的紧张状态和多余动作都已完全消失;意识对动作的控制作用减小到最低限度;整个动作系统从始至终几乎是一气呵成的。

第三篇:体育教学中名词解释

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3,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4,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5,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

6,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7,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9,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10,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际交往,合作,友情,尊重,名誉及取得成就的愿望和需要,所有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个体的社会适应,同时,它们又能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个体社会适应包括一系列自主的适应性行为,通常表现为顺应,自制,同化,遵从,服从等具体的顺应方式.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其社会适应能力会提高.作为学习领域的社会适应,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11,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参与,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12,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13,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其中一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14,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15,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16,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17,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运动项目.18,体育教学:指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加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19,体育课程:指教师在学校课程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大纲规定内容,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系统教学的形式.20,体育教学要素:也称“体育教学因素”,是指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几个相关的部分.通常分为教师,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手段(物质条件和组织方法).21,体育教学方法: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技巧与艺术的表现.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语言法(动作讲解),直观法(动作示范),练习法(完整法,分解法,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循环练习法),游戏法,比赛法,综合法,电化教学法,自学自练法,预防与纠错法,“尝试错误”教学法.22,体育教学原则:指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准则,它反映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基本原则有: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合理运用运动负荷原则,巩固和提高原则.23,体育教学风格:指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的一些特点: ⑴需要有学生进行的身体活动.⑵身体活动和脑力活动紧密结合.⑶能掌握锻炼身体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简单的体育活动形式,提高身体素质.⑷一定的运动量,达到一定的强度.⑸室外活动组织.⑹师生之间交融关系.24,体育教学组织:指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特点,任务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场地器材等进行合理安排的各种措施.25,课堂常规: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双方提出和一系列基本要求,属教学管理的一项具体规定.26,分组教学: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将全班同学,按一定条件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领导下,分别进行练习和一种组织形式.27,教学分组:指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为了方便教学,按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体育基础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28,分组不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统一领导下,按内容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29,分组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学生分别练习不同性质的内容,按预定时间互相轮换练习内容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30,体育教学内容:指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而选用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各种身体练习总称.31,教材排列:指将教学内容按一定方式处理后,排出一种程序式系列.以教材内容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按年级依次出现的,称为直线式排列;同教材在各个年级反复出现的,称为螺旋式排列;用直线式和螺旋式混合交错的,称为混合式排列.32,学年教学计划:指以年级为单位,按照体育教学大纲和学校实际情况,将该年级的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的排列.33,学期教学计划:又称教学进度表,它是把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两个学期的各项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文件,是教师编制教案的依据.34,单元教学计划:又称单项教学进度,它是把某年级的某项材,按课次顺序订出每次课的教学任务,要求和组织教和教学进度,保证各项主教材有重点,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教学.35,课时计划:又称教案,它是教师根据学期和单元教学计划,结合班级具体实际,编写出的每堂课的具体执行方案.36,教学目的:是用普通语言表达出来的关于教育意图的一种广泛的陈述.37,教学目标:指学习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么或获得什么特定能力和一种明确的陈述.38,体育基本技术:指合理完成体育动作的基本方法.39,体育基本技能: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40,体育课的结构:指组成一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分配等.按认识规律和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一般由准备,基本和结束三个部分组成.41,队列练习:指全体学生按一定的队形,在教师口令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协调一致的动作,其内容包括整队,原地转法,行进间转法,各种走步,跑步,立定,集合,解散以及队列练习中的队形变化.42,队形练习:队列练习基础上所做的各种队形,图形的变化.43,准备活动:指进行较剧烈运动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身体练习.目的是在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系统,器官机能的能力,克服生理惰性,预防运动创伤.44,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采用一般发展的身体练习.45,专门性准备活动:指主要是与完成基本部分主教材有关的肌肉,关节,韧带和器官,系统做好准备的身体练习.46,诱导练习:是指为了正确掌握动作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特点是在动作的结构,肌肉用力的顺序和机体所承受的内外刺激等方面,与所学动作大体相同但较简易.47,辅助练习:是指为了发展某一动作所需的身体素质,或为了达到积极性休息而采用的身体练习.48,稳定状态:指人体活动时的一种机能状态.人体进入工作后,各种生理机能惰性的逐步克服,各系统,器官活动功能和工作效率提高并超稳定称为稳定状态.49,整理运动: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50,恢复过程:指体育活动结束后,人体各种机能活动仍处于高的水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活动前的状态,这段期间内的机能变化,称为恢复过程.51,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52,积极性休息:也称活动性休息,即在体育活动时,通过转换运动练习或插些放松动作作为积极休息手段,以谋求更有效地消除疲劳,使体力尽快得到恢复.53,运动:指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包括旨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充分发展身体运动能力的各种锻炼方法和活动项目总称.54,体质: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目前,国内外对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测定,大致包括: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身体机能(肺活量,血压,脉搏);身体素质(灵敏,速度,耐力,力量,柔韧).55,体格:人体外表的形态结构.包括人体生长发育的水平,身体的整体指数与比例,以及身体的姿态.56,身体素质: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弹跳,柔韧等.57,力量素质:是指身体或身体某部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它是完成一切动作的基础.58,耐力素质:指人体在长时间活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是人体健康和体质脆弱的标志.分一般耐力素质和专项耐力素质.59,速度素质: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它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起动速度,加速度,最高速度,高速耐力等.60,灵敏素质:指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协调,准确,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它取决于掌握动作技术,技能的多寡,熟练程度,以及大脑皮层反应的灵活性.61,柔韧素质: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与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62,体育手段:是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的总称.63,身体练习:是指各种体育手段的具体动作.专指为了实现体育目的和任务的条件反射活动.由身体姿势,练习的轨迹,时间,速率,速度,力量,节奏等基本要素综合构成.64,身体姿势:指身体及身体的各部分在练习的各个阶段所处的状态.一个完整练习的技术过程,包含开始姿势,练习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三个部分.65,开始姿势:指用来为做后面练习的主要部分创造有利条件的身体姿势.分静力性和动力性两类.66,练习过程姿势:指身体在完成练习主要部分时的活动状态.67,结束姿势:指练习结束时身体及各部分处的状态.68,练习轨迹:指在体育活动中,身体及身体某些部分的移动路线.分轨迹形式,轨迹方向和轨迹幅度三个方面.69,练习时间:也称练习的“延续时间”,指完成某一练习所需要的全部时间.时间的长短与练习效果和机体的负荷有直接关系,分练习的总时间与练习的各部分时间两种.70,课的密度:指教师在一节课中合理运用的时间和这一课总时间的比例.它又可分为一般密度和专项密度.71,专项密度:也称运动密度,是指学生做练习的密度.计算方法是:一节课中,某项练习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72,运动负荷:指学生在体育课中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由速度,数量,密度,时间和项目特点等因素构成.73,心理负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的内容,形式,方法,组织,练习等对学生心理机制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就是体育课的心理负荷.74,人格:指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行为表现形式,包括智慧,道德,意志三要素.75,逆反心理:它是一种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情绪体验的较稳定的行为倾向.76,氧债:在剧烈运动中,机体的需氧量超过最大摄氧量,能量供应靠无氧分解代谢所造成的氧亏.氧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运动开始时,由于氧运输系统具有一定的惰性,使摄氧量不能满足需氧量的要求;二是在从事剧烈运动的过程中,摄氧量始终不能满足需氧量的要求.这两部分氧亏需要在恢复期来偿还.人体负氧债的能力与无氧耐力有密切关系,所以氧债是评定一个人无氧耐力的重要指标.一般人从事剧烈运动时,其负氧债的量约为10升左右,受过良好训练的运动员可高达15—20升.77,表象训练:是指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正,发展和创造自己的动作,就好象在头脑中“放电影一样”,也称念动训练,想象训练,心理演练等.表象训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苏恩教授首先提出的.78,归因及影响归因方式的因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出这些行为的内在原因的过程.最早进行归因研究的是美国心理学家Fritz Heider海德,他认为人类有两种需要,即对周围世界的一致理解和控制环境.满足的手段是得知人们行动的原因,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动,这就是人们进行归因的内在原因.归因可以分成: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内归因是行为者内在的原因,如人格,情绪,努力程度等,外归因是产生行为的环境因素,如工作设施,任务难度,机遇等.一般内在的稳定的归因较易于预测行为的再次发生,外在的非稳定的归因使归因者对行为较难预料.影响归因方式的因素有:1)自我2)运动项目特征3)社会文化背景4)性别5)凝聚力6)运动结果的不确定性等.79,目标定向:指一个人能否积极参加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倾向.它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数量标准,而是内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如有些学生上体育课以掌握动作,提高能力为目标,意在发展个人能力;有些学生则视他能否显示自己高人一筹的能力,认为有炫耀机会就积极,可能显示“低能”时就逃避,甚至投机取巧.前者的目标定向称为任务参与型,后者的定向称为自我参与型.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前者而非后者,不要过分强调成绩的名次.80,运动心理效应:由运动训练和比赛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心理作用.它与运动成绩有关,当运动成绩良好时,一般会带来积极的心理效应,反之则会带来消极的心理效应.它还与运动者及观摩者的主观评价态度有关,如比赛取得胜利也可能引起骄傲的这种不良心理效应.正确地评价一场运动比赛或训练的价值,应既考虑它的客观成绩,又考虑它的心理效应.后者虽是无形的,但对以后的运动和心理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81,悬垂: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低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拉力的动作.82,支撑: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高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压力的动作.83,克托莱指数:是评价人体充实度与匀称度的指标,它通过体重与身高的比例关系(体重/身高×1000).84,平衡:人体相对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85,极点:是指进行一定强度和一定持续时间的运动时,在运动开始后的一段时间里,运动员常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急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想停止运动等反应,这种状态称为“极点”.86,队形:指学生共同动作时,按教材规定排成的队伍的形式.87,列:指学生左右并列成一线.88,路:指学生前后重迭成一行.89,翼:指队形的左右端.右端叫右翼,左端叫左翼.90,正面:指队列里学生所面向的一面.91,后面:指与正面相反的一面.92,间隔:指学生单个的或成队的彼此之间相隔的间隙.93,距离:指学生(包括成队的)彼此之间前后相距的间隙.94,队形宽度:指两翼之间的横宽.95,队形纵深:指从第一个(或第一列)学生到最后一个(或一列)学生的距离.96,纵队:指学生前后重迭组成的队形.在纵队中,队形的纵深大于队形的宽度或相等.97,横队:指学生左右并列组成的队形.在横队中,队形的宽度大于队形的纵深或相等.98,伍:指二列或二列以上的横队中前后重迭的两个以上的学生.99,排队:指位于纵队之首或横队右翼的学生(一个或几个).100,排尾:指位于纵队之尾或横队左翼的学生(一个或几个).101,基准学生:指集体做动作时,按教师所指定的作为目标的学生.102,预令,动令:口令分预令和动令,口令的前部分,使听口令者注意并准备做动作叫预令.口令的后部分,使听口令者立即做动作叫动令.预令与动令之间一般有一定的时间间隔.103:动作要领:动作要领指身体练习的技术基础.它包括身体练习的主要环节及其动作顺序.104:重点:体育课教案中重点的涵义有两种.其一是教材重点.它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教材的重点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其二是体育课的重点.它是指一节课的主要任务或主要教材,一般而言,短短的一节体育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完成所有教学任务.它仅仅是学期或单元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一节体育课应该有一个重点.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的重点一般是指新,难,险的教材及其要达到的目标.105,难点: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对某教材在技术上不易掌握的部分.教材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106,练习:一般性练习指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或充分全面调动学生的机体,使之进入良好工作状态而进行的活动.一般性练习多用于一般性准备活动和课课练的教学活动.107,专门性练习:专门性练习指为了学习某项基本教材而选用的身体练习.它包括诱导性练习,辅助性练习.专门性练习多用于专门性准备活动.诱导性练习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较难动作而采取的技术结构与所学身体练习相似,技术又较简单的练习.这种练习多是通过调整身体练习的要素,降低所学身体练习的难度,从而有利于学生较快,较顺利地学习运动技术.辅助性练习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而采取的相关身体素质练习.学生进行这种练习多是因为他们专门的身体素质储备不足,从而影响顺利学习某项技术.辅助性练习应该在学习某项技术以前一段时间进行,不一定在临学习某项技术之前进行练习,因为人在某方面的身体素质的储备需要一定的时间.108,社会体育团体: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自身的规律,按照不同人群,不同的志趣爱好需求,自愿组织起来,以开展体育,健身和娱乐为宗旨的民间体育团体.它是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和不可替代的有力助手,是团结,联系广大体育爱好者的桥梁和纽带.109,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健身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密切相关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并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要素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亚人口.

第四篇:体育教学中名词解释

体育教学中名词解释

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正社会活动。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3.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4.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5.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的进行体育的总和。

6.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7.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9.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10.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际交往,合作,友情,尊重,名誉,及取得成就的愿望和需要,所有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与个体的社,同时,他们又能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个体社会适应包括一系列自主的适应性行为,通常表现为顺应,自制,同化,遵从,服从等具体的顺应方式,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其社会适应能力会提高,作为学习领域的社会适应,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11.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对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参与,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12.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13.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其中一些体能成分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的体能。

14.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等学习范畴。15.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16.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

17.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运动项目。

18.体育教学:指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加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19.体育课程:指教师在学校课程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大纲规定内容,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形式。

20.体育教学要素:也称“体育教学因素”,是指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几个相关的部分,通常分为教师、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手段(物质条件和组织方法)。

21.体育教学方法: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技巧与艺术的表现。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语言法(动作讲解)、直观法(动作示范)、练习方法(完整法、分解法、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循环练习法)、游戏法、比赛法、综合法、电化教学法、自学自练法、预防与纠错法、“尝试错误”教学法。

22.体育教学原则:指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准则,它反映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基本原则有: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合理运用运动负荷原则、巩固和提高原则。

23.体育教育风格:指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的一些特点:(1)需要有学生进行的身体活动。(2)身体活动和脑力活动紧密集合。

(3)能掌握锻炼身体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简单的体育活动形式,提高身体素质。(4)一定的运动量,达到一定的强度。(5)室外活动组织。(6)师生之间交融关系。

24.体育教学组织:指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特点、任务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场地、器材等进行合理安排的各种措施。

25.课堂常规: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双方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属教学管理的一项具体规定。

26.分组教学: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将全班同学,按一定条件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领导下分别进行练习的一种指形式。

27.教学分组:指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为了方便教学,按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体育基础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8.分组不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统一领导下,按内容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9.分组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学生分别练习不同性质的内容,按预定时间互相轮换练习内容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30.体育教学内容:指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而选用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各种身体练习总成。31.教材排列:指将教学内容按一定方式处理后,排出一种程序式系列,以教材内容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按年级依次出现的,称为直线式排列;同教材在各个年级反复出现的,称为螺旋式排列,用直线式和螺旋式混合交错的,称为混合式排列。

32.学年教学计划:指以年级为单位,按照体育教学大纲和学校实际情况,将该年级的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的排列。33.学期教学计划:又称教学进度表,它是把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两个学期的各项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文件,是教师编制教案的依据。

34.单元教学计划:又称单项教学进度。它是把某年级的某项材。按课次顺序订出每次课的教学任务,要求和组织教和教学进度,保证各项组教材有重点,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教学。

35.课时计划:又称教案,它是教师根据学期和单元教学计划,结合班级具体实际,编写出的每堂课的具体执行方案。

36.教学目的:是用普通语言表达出来的关于教育意图的一种广泛的陈述。

37.教学目标:指学习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么或获得什么特定能力和一种明确的陈述。

38体育基本技术:指合理完成体育动作的基本方法。

39.体育基本技能: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

40.体育课的结构:指组成一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分配等。按认识规律和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一般由准备,基本和结束三个部分组成。

41.队列练习:指全体学生按一定的队形,在教师口令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协调一致的动作,其内容包括整队,原地转法,进行间转法,各种走步,跑步,立定,集合,解散以及队列练习中的队形变化。

42.队形练习:队列练习基础上所做的各种队形,图形的变化。

43.准备活动:指进行较剧烈运动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身体练习。目的是在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系统,器官机能的能力,克服生理惰性,预防运动创伤。

44.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采用一般发展的身体练习。

45.专门性准备活动:指主要是与完成基本部分主教材有关的肌肉,关节,韧带和器官,系统做好准备的身体练习。

46.诱导练习:是指为了正确掌握动作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特点是在动作的结构,肌肉用力的顺序和机体所承受的内外刺激等方面,与所学动作大体相同但较简易。

47.辅助练习:是指为了发展某一动作所需的身体素质,或为了达到积极性休息而采用的身体练习。48.稳定状态:指人体活动时的一种机能状态,人体进入工作后,各种生理机能惰性的逐步克服,各系统,器官活动功能和工作效率提高并超稳定称为稳定状态。

49.整理运动: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

50恢复过程:指体育活动结束后,人体各种机能活动仍处于高的水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活动前的状态,这段期间内的机能变化,称为恢复过程。

51.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人员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52.积极性休息:也称活动性休息,即在体育活动时,通过转化运动练习或插些放松动作作为积极休息手段。以谋求更有效地消除疲劳,使体力尽快得到恢复。

53.运动:指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包括旨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充分发展身体运动能力的各种锻炼方法和活动项目总称。

54.体质: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目前国内外对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测定,大致包括:身体形态(身体,体重,胸围);身体机能(肺活量,血压,脉搏);身体素质(灵敏,速度,耐力,力量,柔韧)。

55.体格:人体外表的形态结构,包括人体生长发育的水平,身体的整体指数与比例,以及身体的姿态。

56身体素质: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弹跳,柔韧等。

57.力量素质:是指身体或身体某部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它是完成一切动作的基础。

58.耐力素质:指人体在长时间活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是人体健康和体质脆弱的标志,分一般耐力素质和专项耐力素质。

59.速度素质: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它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启动速度,加速度,最高速度,高速耐力等。

60.灵敏素质:指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协调、准确、灵敏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它取决于掌握动作技术,技能的多寡,熟练程度,以及大脑皮层放映的灵活性。

61.柔韧素质: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与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62.体育手段:是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的总称。

63.身体练习:是指各种体育手段的具体动作。专指为了实现体育目的和任务的条件反射活动,由身体姿势,纤细的轨迹、时间、速度、力量、节奏等基本要素综合构成。

64.身体姿势:指身体及身体的各部分在练习的各个阶段所处的状态。一个i额完整练习的技术过程,包含开始姿势,练习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三个部分。

65.开始姿势:指用来为做后面练习的主要部分创造有利条件的身体姿势。分静力性和动力性两类。

66.练习过程姿势:指身体在完成练习主要部分时的活动状态。67.结束姿势:指练习结束时身体及各部分处的状态。

68.练习轨迹:指在体育活动中,身体及身体某些部分的移动路线,分轨迹形式、轨迹方向和轨迹幅度三个方面。

69.练习时间:也称练习的“延续时间”,指完成某一练习所需要的全部时间。时间长短与练习效果和机体的负荷有直接关系,分练习的总时间与练习的各部分时间两种。

70.课的密度:指教师在一节课中合理运用的时间和这一课总时间的比例。它又可分为一般密度和专项密度。

71.专项密度:也称运动密度,是指学生做练习的密度。计算方法是一节课中,某项练习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72.运动负荷:指学生在体育课中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由速度、数量、密度、时间和项目特点等因素构成。

73.心理负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的内容、形式、方法、组织、练习等对学生心理机制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就是体育课的心理负荷。

74.人格:指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行为表现形式,包括智慧、道德、意志三要素。

75.逆反心理:它是一种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与一般人对立或者相反情绪体检的较稳定的行为倾向。

76.氧债:在剧烈运动中,机体的需氧量超过最大摄气量,能量供应靠无氧分解代谢所造成的氧亏。氧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运动开始时,由于氧运输系统具有一定的惰性,使摄氧量不能满足需氧量的要求;二是在从事剧烈运动的过程中,摄氧量始终不能满足需氧量的要求,这两部分氧亏需要在恢复期来偿还。人体负氧债的能力与无氧耐力有密切关系,所以氧债是评定一个人无氧耐力的重要指标。一般人从事剧烈运动时,其负氧债的量约为10升左右,受过良好训练的运动员可高达15—20升。77.表象训练:是指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正,发展和创造自己的动作,就好像在头脑中“放电影一样”,也称念动训练,想象训练,心理演练等等。表象训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苏恩教授首先提出的。

78.归因及影响归因方式的因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出这些行为的内在原因的过程。最早进行归因研究的是美国心理学家Fritz Heider海德,他认为人类有两种需要,即对周围世界的一致理解和控制环境,满足的手段是得知人们行动的原因,并语言人们将如何行动,这就是人们进行归因的内在原因。归因可以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内归因是行为者内在的原因,如人格、情绪、努力程度等,外归因是产生行为的环境因素,如工作设施、任务难度、机遇等,一般内在的稳定的归因较易于预测行为的再次发生,外在的非稳定的归因使归因这对行为较难预测,影响归因方式的因素有:1)自我2)运动项目特征3)社会文化背景4)性别5)凝聚力6)运动结果的不确定性等。

79.目标方向:指一个人能否积极参加活动时多依据的成就目标倾向。它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数量标准,而是内心中指追求的成就取向,如有些学生上体育课以掌握动作、提高能力为目标,意在发展个人能力;有些学生则视他能否显示自己高人一筹的能力,认为有炫耀机会就积极,可能显示“低能”时就逃避,甚至投机取巧。前者的目标定向成为任务参与型,后者的定向成为自我参与型。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前者而非后者,不要过分强调成绩的名次。

80.运动心理效应:由运动训练和比赛产生的积极或者消极的心理作用。它与运动成绩有关,当运动成绩良好时,一般会带来积极的心理效应,反之则会带来消极的心理效应。正确地评价一场运动比赛或训练的价值,应既考虑它的客观成绩,又考虑它的心理效应,后者虽是无形的,但对以后的运动和心理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

81.悬垂: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低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拉力的动作。82.支撑: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高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拉力的动作。

83.克托莱指数:是评价人体充实度与匀称度的指标,它通过体重与身高的比例关系(体重/身高×1000)

84.平衡:人体相对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85.极点:是指进行一定强度和一定持续时间的运动时,在运动开始后的一段时间里,运动员常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急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想停止运动等反应,这种状态称为“极点”。86.队形:指学生共同动作时,按教材规定排成的队伍的形式。87.列:指学生左右并列成一线。88.路:指学生前后重迭成一行。

89.翼:指队形的左右端。右端叫右翼,左端叫左翼。90.正面:指队列里学生所面向的一面。91.后面:指与正面相反的一面。

92.间隔:指学生单个的或成对的彼此之间相隔的间隙。93.距离:指学生(包括成对的)彼此之间前后相距的间隙。94.队形宽度:指两翼之间的横宽。

95.队伍纵深:指从第一个(或第一列)学生到最后一个(或一列)学生的距离。96.纵队:指学生前后重迭组成的队形。在纵队中,队形的纵深大于队形的宽度或相符。97.横队:指学生左右并列组成的队形。在横队中,队形的宽度大于队形的纵深或相符。98.伍:指二列或者二列以上的横队中前后重迭的两个以上的学生。99.排队:指位于纵队之首或横队右翼的学生(一个或几个)。100.排尾:指位于纵队之尾或横队左翼的学生(一个或几个)。101.基准学生:指集体做动作时,按教师所制定的作为目标的学生。

102.预令,动令:口令分预令和动令,口令的前部分,使听口令者注意并准备做动作叫预令。口令的后部分,是听口令者立即做动作叫动令。预令和动令之间一般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103.动作要领:动作要领指身体练习的技术基础,它包括身体练习的主要缓解及其动作顺序。

104.重点:体育课教案中重点的涵义有两种,其一是教材重点,它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教材的重要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改变,其二体育课的重要。它是指一节课的主要任务或主要教材。一般而言,短短的一节体育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完成所有教学任务。它仅仅是学期或单元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一节体育课应该有一个重点,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的重点一般是指新,难,险的教材及其要达到的目标。

105.难点: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对某教材在技术上不易掌握的部分。教材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及其要达到的目标。

106.练习:一般性练习指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或充分全面调用动学生的机体,使之进入良好工作状态而进行的活动,一般性练习多用于一般性准备活动和课课练的教学活动。

107.专门性练习:专门性练习指为了学习某项基本教材而选用的身体练习。它包括诱导性练习。辅助性练习。专门练习多用于专门性准备活动。诱导性练习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较难动作而采用的技术结构与所学身体练习相似,技术又较简单的练习,这种练习多是通过调整身体练习的要素,降低所学身体练习的难度,从而有利与学生较快,较顺利地学习运动技术,辅助性练习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而采取的相关身体素质练习。学生进行这种练习多是因为他们专门的身体素质储备不足。从而影响顺利学习某项技术,辅助性练习应该在学习某项技术以前一段时间进行,不一定在临学习某项技术之前进行练习,因为人在某方面的身体素质的储备需要一定的时间。

108.社会体育团体: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自身的规律,按照不同人群,不同的志趣爱好需求,自愿组织起来,以开展体育,健身和娱乐为宗旨的民间体育团体,他是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和不可替代的有利助手,是团结,联系广大体育爱好者的桥梁和纽带。

109.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经常从事锻炼,健身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密切相关的,具体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并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别三要素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亚人口。

第五篇:中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中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中体育教学工作总结1

一、总的回顾

本学期体育教研组一如既往,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学校教育要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精神,进一步领会体育课程标准的内涵。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彻底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加强教研组建设及推动群众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等方面竭尽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主要工作

(1)转变教学理念,教育、教学工作有序

随着新教材的实施和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因此,本组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彻底转变教学思想,积极构建宽松有序、和谐民主,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参与的体育教学模式。经过一学期努力的摸索,不断的创新,大胆的尝试,我们的日常体育课,正在实现如下四个转变:即变一味的传授知识、技能为教会学生怎么学?怎么练;变教师的主导地位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主;变教学围考核内容安排教材为学生运动兴趣的形成;变单纯的体质训练为着眼于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和谐发展。学校的体育课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带着期盼的心态,愉悦地走进体育课堂。

(2)深化教学改革,教学科研成绩喜人

教学要改革,科研需先行。本学期,体育组教研组积极参与全国“218”课题“关于中学传统体育与创新体育的对比研究”。全组教师围绕这一课题,大胆改革传统的学习内容,创新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并付之实践,深得同学们的喜爱,本学期,本组教师共上各级各类教研实践课4节。每课均围绕研究课题大胆摸索,上出了XX中学体育课的风格,创造了XX中学体育教学的辉煌。在教学研究同时,本组教师积极撰写论文。

(3)营造体育氛围,群众体育工作充满生机

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本学期我们全体体育教师同心协力,各展其长,基本作到上课有声有色,训练有板有眼,出操人人到位,竞赛上归入格,体育活动安排有的放矢。尤其是经常性的体育达标给XX中学带来了蓬勃的体育生机,学生的身体素质大有提高,体育合格率90%以上。本学期,在全体同仁的努力下,在各位老师的密切配合下,成功通过校大课间组织与安排。

(4)坚持科学训练,竞技水平再上新台阶

竞技体育水平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前沿窗口,竞技水平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本着为学校争光添彩的信念,根据体育训练的周期性、比赛的残酷性和训练时间的不固定性,本组教师知难而上,在训练时,既有分工,又有各展其长的机会;既有阶段性目标,又有近期目标。坚持周期训练,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始终贯彻“从严、从难、从实际出发的科学的大运动量”的方针,使各个运动队的成绩稳步提高。排球队在张家港市排球比赛中荣获第五名。

三、存在问题

1、个别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着敷衍马虎的现象,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2、校训练队训练时间不够保证。

3、体育是一项比较特殊的教学科目,它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领导的关心还有待于加强,还有体育教师的一些待遇还有待于领导的关心。

4、对于体育教师的评优、评先,针对目前的评优、评先方式,体育教师与其它教师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局限性,请领导在制定考核制度上多给予关心和照顾。

5、体育器材的管理有待于加强,特别对器材管理人员要求要规范。

中体育教学工作总结2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义务教育小学体育、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及教师用书可行性实验研究在我校已经开展了一个阶段。实验启动以来,在实验课题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实验区分课题负责人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学校实验教师的不断努力,取得了点滴成绩,现做如下总结。

一、提高认识、加大投入,为实验提供有利保证

1.学校投入实验经费8000余元用于添置体育器材及实验研究。

2.学校领导及实验教师高度重视。成立了由校长亲自督战的实验领导小组,并将责任和职责明确划分到位。

3.为了使领导和实验教师迅速转变观念,投身到该课题的研究工作中去。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定期召开学校实验研究小组会议,深入细致地对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师用书加以分析,为实验教师在实验中有的放失地工作奠定基础。

4.为了使实验运作畅通、行之有效,经过周密地研究,详细地论证,制定了科学、可行的实验方案及工作计划,并要求实验教师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操作。

5.学校制定了实验教师工作评估量化表,对实验教师的态度、能力、水平、业绩等情况加以评估。通过评估,使教师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到实验研究中去,取得更好的实验研究成果。

6.建立实验研究资料库,加强各实验校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使之形成一个互敬、互帮、互补、互学的良好局面。学校将各种资料纳入微机化管理,便于及时收集和整理实验资料和数据,为实验的规范、科学管理提供保证。

7.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实验学校挂牌仪式,通过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向社会进行大力宣传和报道,营造良好的氛围,并取得省、市、区各级领导及广大家长的大力支持和指导。

8.科学有序地组织了学生身体状况基础测试。对468名学生的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三项指标进行了测试,并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实验的评价、总结准备了第一手材料。

二、扎实工作、深入研究、确保实验取得实效

1.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意义。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过程的能力。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事原则和待人接物方式。同时,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环境,我们所说的社会适应不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随波逐流、随声附和,而是一种坚持正义的社会适应,它是不失做人准则又能在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综合能力。它应该是人的智商、情商的有机结合,是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均衡发展的良好体现,是体育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因此,我们说社会适应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一个体育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永远无法回避的课题。

2.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渠道──体育课堂。

创建机会,培养学生的五种意识:

(1)自我意识(自信、自主、自我评价、自我批评、自我推荐等);

(2)互助意识(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合作精神);

(3)群体意识(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表演能力);

(4)集体意识(榜样作用、荣辱意识、协调意识、遵规守纪等);

(5)时代意识(科技意识、环保意识、经济意识、时事政治等)。

3.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实验的意认。

(1)社会适应能力与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个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已充分地强调了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我们认为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科学的、可行的、符合实际的。

(2)社会适应能力与教科书。

教科书中拥有大量的培养和锻炼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内容,尤其是各种游戏内容的设计更加体现了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群体意识,团队精神和时代精神,特别是其中的微机等高科技引入课堂,更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当然教科书中部分内容与我地区的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创编适合我地区、我校的教学内容来补充教学,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社会适应能力与教师用书。

教师用书中提出了大量的建议和意见,说明了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做法,对广大教师将带来重大的影响。教师用书是教师的好参谋、好帮手,我们将结合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参考教师用书,上出高质量、高水平的课来,取得课程改革和该实验的成功。

三、层层推进、触类旁通,促进体育工作的整体提高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加上本课题实验的启动,我校的体育工作已全部落到实验中来。

学校利用实验先后召开多次会议。明确了要以体育实验课题为突破口,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水平。

为此学校首先对体育教师加大了培圳和管理力度。要求教师要上水平、上层次,绝不能局限于原有的工作水平上。教师以自学为主,培训为辅,在理论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先后有一人被聘为国家课题组成员,两人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八篇文章在市以上刊物发表。在人力上保证了实验的顺利实施。

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多次体育活动,对实验的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估,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田径运动会校韵律健身操比赛、公路长跑比赛等,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学校取得了区学生田径运动会第二名,教师排球赛、篮球赛第二名。

四、总结成绩,查漏补缺,努力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回顾本课题的实验工作,整体上是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去完成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时间仓促,任务繁重,所以出现了实验的个别环节拖拉,深入研究不够。我们决心在实验课题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帮助下,取得该项实验研究的丰硕成果,为体育学科课程改革实验做出新的贡献。

中体育教学工作总结3

一、游戏要有多样性

一般来讲,一项游戏只有一种游戏方法,而笔者传授给学生的至少有两种以上的游戏方法。例如,在“长江、黄河”游戏中,原始的方法是两排学生面对面站立,一排为“长江”,另一排为“黄河”,当老师发令为“黄河”时,则“长江”追“黄河”,反之亦然。现在,笔者把此游戏的方法改变一下,内容和规则不变。例如,以跑道的两边为界,学生以两路纵队向前慢跑,一路为“长江”,一路为“黄河”,当教师发令为“黄河”时,则两路同学马上改变跑步方向,“长江”向“黄河”那边追去,不准出界;有时,笔者会让两排学生背对背蹲下进行游戏,或面对面站立轻轻的握手进行游戏。笔者认为,采用了这种多样的游戏方法,激活了学生的情绪,既提高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灵敏性,熟悉了此游戏的方法、规则,遵守了课堂纪律,又使学生在这富有教育的内涵、富有美感的充满智慧和儿童情趣的生活空间中尽情地遨游。

二、游戏要有趣味性

在体育游戏的教学中,我们要能善于举一反三地变换游戏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游戏的活动形式,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和学生的情绪,而且还能调节游戏的运动量,甚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如在游戏“钻山洞”中,可以通过改变山洞的大不,高低,跑的路线等改变练习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如在游戏“穿过小树林”中,可以把树林设成直线式,曲型和圆型等进行游戏活动。另外,可启发学生多动脑筋,鼓励学生自己根据游戏规则要求自己进行适当的改编,从而培养其不断创新的能力。如在进行游戏“单脚跳接力”时,可以让学生离地20厘米手拉手,让学生依次跳过去,另外也可以在场地上每隔50厘米,画一个半径为20厘米的圆圈,进行跳圈接力等。

三、游戏要有互补性

在进行新体育活动时,一般需要较多的时间进行讲解示范,练习密度也偏低,为了使一节课达到一定的锻炼目的,在搭配游戏活动时,应选那些时间短,密度大,情绪高的游戏来

弥补。如“分腿腾越”搭配“猎人打野鸡”的游戏。反之,前一个体育活动不需要较多的时间,则搭配一个时间长、规则多、难度大的游戏,如“立定跳远”搭配“二垒球”游戏。使两个活动在时间上互补,避免争时间。

“充分感受游戏的乐趣”可以满足儿童多种需要,使儿童体验到多种乐趣。应全面地、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使儿童在游戏中获得丰富多样的、愉快的情绪体验。这些情绪体验既是儿童当前身心发展的动力,也是推动儿童未来发展的内驱力,是当前教学要着力塑造的个性心理素质之一。这是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等现代体育思想中一个有价值的观点。

中体育教学工作总结4

新的学年已经开始,我接手了新一届新生。总结上学期的工作,从中找出不足之处、查缺补漏,吸取好的工作经验,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将上学期共总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现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兢兢业业。主抓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力求在短时间内有所提高,为体考工作打下一个好的基础。抓学生纪律不放松,使学生对于体育考试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紧张起来,更好地促进教学。,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现

二、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新的学年已经开始,我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学生的体质有所提高,但是个别学生思想涣散、不求上进,受社会不良习气影响,不思进取、甚至觉得上学没用等。这些思想都使要不得的。所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针对体育可的具体情况,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拼搏精神,我认为呢个很好地促进学生文化学习。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现

三、接手了新一届新生

总结上学期的工作,从中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多交流,加强学生管理。尽量课后与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深入交流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关心学生入手,使学生能够服从管理,愿意与教师搞好融洽师生关系,从而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现

四、将上学期共总情况总结如下

教学上激发学生兴趣为主,练习为辅。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性,使他们真正热爱学习、愿意学习的',能够更好的达到学习的目的。例如:测验学生成绩时,成绩满分的同学我不仅给他打100分,后面我经常会写上一个大大的“优”字,对学生是一个很好的激励作用。满分学生必然非常高兴,没有满分的同学也有一定的动力,愿意朝着“优”去努力。体育教学工作总结新的学年已经开始,我总之,一学期以来,收获固然不少,不足之处也是很多的。虽然今年没有体考,但我还是积累下了一定的经验的。我觉得对我今后的教学时大有裨益的。

中体育教学工作总结5

时光飞逝,一转眼间,一年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又落下帷幕了。回忆本走过的历程,有欢乐,有收获,有失意,有挣扎。感觉昨天走过的路又重新展现在我的眼前。现对本的体育教研组工作总结如下:这一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体育组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组出色的完成了教育教学方面的工作和承担的各类比赛任务。

一、各类比赛任务

1、团河小学春季学生田径运动会

为了全面提高我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经学校研究决定于4月25日举行团河镇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要求每个班级都组队参赛。我们体育组的全体教师从3月初就开始组织学生进行训练。经常是下班的铃声已经打了很长的时间,我们组的老师还在田径场上带孩子进行训练,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运动会比赛期间,各班参赛学生积极发挥勇于拼搏,奋勇争先,坚持不懈的的运动精神,不断突破,取得了累累硕果。赛场上运动健儿遵守纪律,服从裁判,发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在运动场上比思想、比作风、比纪律、比技术,赛出风格、赛出友谊、赛出团结、赛出成绩,充分展现出了团河小学的精神风貌,取得了体育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2、会同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一年一度的`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在10月23日举行。我们体育组从我镇学生春季运动会后就开始了训练红作。每天早晨和放晚学后各训练一小时,风雨无阻。9月底还参加了会同二中的学生田径运动会,进行练兵。

通过半年的训练,我校代表队在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发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取得了全县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七名,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累累硕果来之不易,这与学校领导的关心、教师的配合、家长的支持、运动员的努力、教练员(体育组教师)的付出是分不开的。新的一页,将要重新被翻开,又一个起点将要开始。面对未来,体育组所有同仁将不遗余力,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通过这一次运动,我看到了体育组全体教师沟通协作,团结一致的优良品质。

3、圆满地完成了县教育局举办的乒乓球比赛(团河赛区)

为了贯彻落实阳光体育活动纲要,推动我县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发现和选拔乒乓球运动人才,不断提高乒乓球运动技术水平。县教育局决定在9月份举办全县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全县分三个赛区。小河片9个乡镇的中小学生比赛由我校承办。从筹备工作到组织比赛全部由我校体育组负责。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但我们在学校领导及全体教师的支持下,把比赛举办得非常成功,得到了教育局的高度赞扬。

4、成功举办了我校20xx年体育活动周活动

为切实推动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经学校领导同意,我校体育组成功组织了20xx年团中心小学体育活动周活动。项目既有专项性的,也有全民性的。包括篮球赛、乒乓球赛和跳绳比赛等。9月底开始筹备,12月5月至9月利用一周的时间进行比赛。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体育组全体教师的倾力指导与参赛学生的辛苦训练,同时也与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展望未来,体育组全体教师将再接再厉,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

5、教工篮球赛

我校体育组在10月份全力配合学校工会组织我校男、女教职工成功参加了小河片区教工篮球赛。取得不错的成绩。

二、教育教学工作

1、认真搞好体育教学常规工作

我校的体育教师都是兼职的,但在备课、上课等常规工作上却毫不逊色言主课教师,做得非常出色。

2、值周工作

全体体育教师轮流值周,认真组织学校的两课两操及大小集会,把这项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3、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本我校体育组开展主题体育教研活动三次主题分别是“小学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小学体育课堂意外事故怎样处理”和“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会上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针对每个主题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总之,学校领导的支持、督促,一个关系融洽、气氛活跃的工作环境以及组内成员凝聚力的增强、积极性的调动,是我们工作成绩取得的保证,在今后工作中,衷心希望学校领导能够一如既往地给予我们体育组指导和帮助,让我们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得更好,开创学校体育组工作的新局面。

中体育教学工作总结6

第一学期的体育工作将要结束了,在本学期我较好的完成了体育工作,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在我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工作。

我的体育教学主要从三点来进行总结。

首先,我特别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

最后,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

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这三点的有机结合会使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20xx年10月13日的昌平镇中心青年教师评优课中获得二等奖,在20xx年10月23日的.昌平区体育教师评优课中获得一等奖。

二、广播操工作。

在开学初我重点抓了广播操,因为学生经过一个暑假,对广播操有些陌生,如不及时抓紧复习,一旦学生养成坏习惯,在纠正就困难了。因此,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点对广播操进行教学的。

第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认真做操的良好习惯。

第二,体育教师要正确运用示范。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因此,要求教师示范要清楚、准确、规范、优美。

第三,讲解要少而精。我在广播操教学时的讲解,主要是结合我的示范动作,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

下载浅谈体育教学中纠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体育教学中纠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纠错练习

    纠错练习 1、 幸福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抹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

    纠错心得体会

    纠错心得体会 姚涛丽 听了纠错培训,受益颇深。我认为不论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只有直面错误,勇于纠错,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如果说三省日记注重的是对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使学......

    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纠错能力

    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纠错能力 我校目前正在进行的《先学后教,自主自学,互助提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验,充分显示出通过教师有效的学习指导,使学生想学、爱学、......

    浅谈体育中教学渗透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学之路 ———新时期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作者:谢立华 单位:津西张家窝中学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之路 新时期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

    论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

    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走向。同时,也符合建设在......

    浅析体育教学中的

    浅析体育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模式 作者:广州市第… 文章来源:体育教与学 点击数:1977 更新时间:2004-3-12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以及笔者多年的实践探索,较全面科学地分析了现代......

    体育教学中巧用矿泉水瓶

    体育教学中巧用矿泉水瓶 生活中废弃的矿泉水瓶到处都有,收集方便、简单。若能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合理、创造性地运用它,则可以变废为宝,使单调而枯燥的练习变得有趣,使复杂而较......

    体育教学中如何环保

    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教学叙事 讷河市进化中心学校 刘纯洋 环境保护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认识环境、热爱环境,养成保护环境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