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高中物理试讲:《电容器和电容》
2017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高中物理试讲:《电容器和电容》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面试考试时间为20—30分钟。
[高中物理《电容器和电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并分析其充电、放电过程。
2.理解电容器的电容概念及其公式,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结合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电容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 【难点】
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的过程分析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全新的物理元件,叫做电容器。
举例:水杯。这是一种盛水的容器,那么电容器其实也是一种容器,只不过它是用来装电荷的容器。
环节二:导出概念(一)电容器 【实物体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电器中用到了电容器?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电器的图片。
请学生思考:这么多的电器中用到了电容器,电容器是什么样的元件?它的
基本构成是怎样的? 环节三:明确概念 【定义概念】
电容器:在两个相距很近的平行金属板中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电解质,就组成了一个最简单的电容器。实际上,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距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电容器。
教师画出电容器充、放电的示意图,分析并总结: [电容器充电] 两极板分别连接电源的正负极,电极板带等量异种电荷。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充电电流。充电过程中由电源获得的电能储存在电容器中。[电容器的放电] 用导线把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极板接通,两极板上的电荷中和。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放电电流。放电后,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延伸概念】
物理定义: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的比值,叫做电容器的电容。用C表示电容。
公式: 单位:法拉,简称法。符号:F。
物理意义: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环节四:巩固提高
【例题】关于电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C=Q/U可知.电容器的电容与它的带电量、两板间电压有关。B.电容器带电量多,说明它容纳电荷的本领大。C.由Q=CU可知,当U增大时,Q可以无限增大。
D.两个相互靠近彼此绝缘的人,虽然不带电,但它们之间有电容。强调:电容器的电容由本身因素决定。环节五:小结作业
1.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查阅资料,了解生活中的电容器
四、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二篇:2017下半年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高中物理《加速度》
2017下半年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高中物理《加速度》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面试考试时间为20—30分钟。
[高中物理《加速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加速度的意义,能准确区分“速度大”、“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得快”三种情况。知道加速度的表达式,并会用加速度表达式解答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利用先前的实验成果,分析得出加速度的定义,并明确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分析数据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加速度的定义过程,形成严谨的研究态度,养成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和加速度公式的理解运用。【难点】
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利用加速度公式解答有关问题。理解比值定义法。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让学生回顾先前做过的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速度的实验,然后举例说明达到同一个速度的两个物体花费的时间不同,也就是说,在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不同,从而引出,需要另一个物理量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加速度的定义
类比速度的定义,速度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就是说物体在运动相同距离所花费的时间多少或是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多少。并提出问题,如何类比速度的定义来定义加速度,用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学生根据先前所学的速度的知识以及实验结果,得到初步的结论,能够联想到比值定义法,随后给出明确定义,点说明变化量的概念。
,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尤其要重例1.一辆小轿车从静止开始加速到30m/s的速度,总共花费了20s的时间,求小轿车的加速度的大小。
解答:利用加速度的定义式,分清速度和时间的变化量,带入得。
(二)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
先让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速度大”的物体,学生会说运动员、汽车、火车、飞机、子弹等,老师可以举例人造卫星或者地球公转速度;然后再让学生从中挑出“速度变化大”的物体,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强调速度的变化量;最后再让学生思考“速度变化得快”的物体,即加速度大的物体,说明加速度大的物体不一定速度大,也不一定速度变化大。尤其要举一些速度小且速度变化也小但加速度很大物体,让学生理解加速度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提出两个问题,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是否一定大?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是否一定大?强调速度的变化率才是加速度的大小。
环节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拿出之前做实验得到的纸带,使用较短间隔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求出几个点之间的速度的变化量,进而求出几个点的加速度,加深学生对加速度的理解。
环节四:小结作业
A车从静止加速到60km/h花费了16s,B车从40km/h加速到80km/h花费了12s,试求A、B两辆车的加速度哪个大?
四、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三篇:2017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高中语文《再别康桥》
2017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高中语文《再别康桥》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面试考试时间为20—30分钟。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掌握学习现代诗歌的方法,锻炼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产生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难点】
体会文章深邃的寓意。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播放康桥的图片,并顺势导入新课《再别康桥》。(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2.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同学听读,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学生理解生字词,体会语气。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如何断句。
4.感知本文的情感基调以及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学生按语文兴趣小组分组讨论PPT展示的问题串,10分钟时间后,指名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答案。
1.本文在景物描写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景物分别是哪些? 2.为什么不说杨柳,绿柳而要说金柳? 3.作者是怎样描写青荇? 4.但在青草更青处,诗人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那又是为什么呢?(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1.师生共同总结。2.举办诗朗诵比赛。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再别康桥》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组第2课《诗两首》的第二篇,诗歌记下了诗人1982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学生之前也有学习过一些现代诗歌,对于鉴赏现代诗歌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仍需要老师进一步的指导和引领,所以,在深入研读的环节我会设置一系列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旨在引领学生解决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并且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进行小组讨论,锻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并
且引导他们掌握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四篇:2017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
2017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面试考试时间为20—30分钟。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赏析文中重点字词,掌握本词的炼字艺术。【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和伟大抱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品味意象,体会词中广阔的意境。【难点】
感受作者胸怀天下的伟大抱负。
三、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背诵有关秋天的诗词,例如“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通过一些悲秋的诗词引入这首词写于深秋的却毫无悲情充满斗志的词,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划分节奏。
2.教师范读,为学生正音划分节奏,便于更好的掌握诗词。3.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初步了解词中的大意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明确:强调学生个性化解读,读出自己的感觉来。
4.将全班划分为四个小组,讨论读过这首词你看见了几幅画面?根据内容分别给画面各加上小标题。
要求:注意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组内形成统一的答案。
师生共同总结:①独立寒秋;②湘江秋景;③峥嵘岁月;④中流击水。(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1.以“湘江秋景图”为例展开教学。
(1)词人在上阕当中“看”到了什么?明确:a.山、林、江、舸、鹰、鱼。(2)词人是如何具体描写这些景物的?哪些字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 a.“万山红遍”,“遍”写出了红的广阔。b.“层林尽染”,“染”树经霜后变逐渐变红现象。
c.“鹰击长空”,将“击”换为“飞”,引导学生通过换字来炼字,体会“击”写出了鹰的雄壮有力搏击苍穹的进取精神。
d.“鱼翔浅底”,将“翔”换为“游”,引导学生通过换字来炼字,体会“翔”写出了鱼的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洒脱之情。与“鹰击长空”形成一天一地的遥相呼应,体现出词人胸襟的阔大。
2.面对如此充满生命跳跃音符的绚丽美景,作者产生怎样的情感? 明确:一个“怅”字写出了万千,宇宙自然万物尽收于作者之笔作者之眼作者之心,怅原意是失意,这里是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深思的是当时千万的人民群众的水深火热、是当时严峻的革命形势、是祖国未来的命运。
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作者要问的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么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看到万物在经历着物竞天择的考验,很像当今的革命形势,作者要问的是“主”,是谁来主宰革命乃至国家的命运,同时也抒发作者对于国家命运的历史责任感。
4.纵观本词,上阙重写景,下阙多抒情,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明确:写壮景,抒豪情,表凌云之志。全词借景抒情,由实到虚,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逐层推进,表现了作者伟大的抱负。
(四)师生总结,布置作业
这首词创作于革命爆发时期,试想在那么一个不确定的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诗词的教学是需要在诵读的过程中来完成的,通过对于意象的逐层分析去体会词中蕴含的意境,所以本首次在教学当中应当在分析之前和之后都需要让学生进一步的进行诵读,在课程的最后也需要学生继续的开展诵读,所以在后面的设计中应该加强诵读教学。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五篇:2018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高中语文《师说》教学设计
2018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高中语文《师说》教学设计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
[高中语文《师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及大意,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学习作者议论文中运用正反对比写作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培养勤学好问、尊师重道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作者议论文中运用正反对比写作的方法。【难点】
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培养勤学好问、尊师重道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利用写作背景导入,利于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古代的选官制度各个朝代均有不同,从世袭、察举再到九品中正制,逐渐形成了以门第取仕的形式,门阀士族逐渐垄断政权,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甚至到了尊“家法”而鄙从师的程度。对于这种“学风日下”的形势,在唐德宗年贞元十八年,韩愈批判了这种风气,提出了从“道”而学的观点,那么他到底说了些什么,又是如何去说的?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一探究竟。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大屏幕出示韩愈生平介绍。
明确: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为“文
起八代之衰”,明朝人将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
2.诵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了解各段大意,明确中心论点。
明确:(1)老师结合课下注释为学生疏通文意,指出常考实词(如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虚词(如句读之不知: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的标志)、特殊文言句式(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判断句)等。
(2)本文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三)深入研读
1.默读文章第一段,说一说作者认为老师的职能是什么?是怎样论述的? 明确:老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说出学习无长幼尊卑贵贱之分,点明道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从正面论述了师和道的关系。
2.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第二段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从哪些方面论证师道的“存”与“不存”的? 明确: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1)把“古之圣人”、“今之众人”的从师而问和不耻学师对比,指出圣人和愚者的区别是是否尊师重道。(2)把为孩子择师而自己不学习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错误观点。(3)把巫医乐师百工等人和士族门阀对比,批判轻视师道的风气。
3.赏析文章第三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试就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认识。
明确:作者引用孔子的例子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能自足自满而要勤学好问。作者的观点在当时有进步意义。
4.说一说最后一段的作者用意
明确:引用李蟠从师好学的事例,再次批判不耻从师的社会风气。(四)拓展延伸
1.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说一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明确:作者运用对比从多个方面说明了从师的重要性,呼吁当时的人们要培养勤学好问、尊师重道的良好习惯,这对现如今社会也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2.对比手法是写作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谈一谈它的好处以及以后如何去运用。
明确:本题较活,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五)小结作业
课下小练笔:结合课上所学知识,写一篇以“师道”为主题的议论文。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接受起来较难,因此在课前应当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对文章的知识有大致的了解。文章第二自然段是教学重点,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分析文本,了解作者意图和写作手法的运用。本文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来源于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