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 教学教案[推荐5篇]

时间:2019-05-15 02:3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虚词 教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虚词 教学教案》。

第一篇:虚词 教学教案

“四两拨千斤”——虚词

教学目标:

1、分清实词和虚词,认识虚词的重要作用。

2、理解并掌握虚词的性质,正确掌握常用虚词的基本用法,鉴赏虚词运用的妙趣。教学重点:

虚词的表意功能。教学难点:

虚词用法辨析。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清实词和虚词,认识虚词的重要作用。

2、理解并掌握虚词的性质,正确掌握常用虚词的基本用法,鉴赏虚词运用的妙趣。教学过程:

一、引入:

洪承畴的对联

先请大家看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这是明末重臣洪承畴的一副自撰联。此人官至高位,常自命为“忠节”之人,为表此意,他将这副楹联高悬于自家大厅的门框上。后来,松山一战,洪承畴叛国降敌,完全丧失了节操。有人鄙视这个变节的叛徒,在他这副自撰联的两边各添上一个虚词,变为“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于是这副对联的意思完全变了。同学们能不能看出这一添“虚词”之后,这副对联表示的含义呢?

明确:一个“矣”字,感慨万端:你受明朝君王之恩似海深啊!一个“乎”字,直接提出质问:你的节操真像山那样不可动摇吗?这一改就变得无情嘲讽,辛辣有力,揭穿了叛徒的嘴脸,入木三分!

语言真是太奇妙了!我们知道,在由“实词”和“虚词”组成的语言中,实词的意义比较明确具体,在表意上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虚词”呢,似乎“虚”得很,仿佛不那么重要,往往被人们忽视,其实不然。“虚词”不“虚”,它不仅具有极强的表 1 意功能,而且在特定的语境中还具有“实词”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表情达意时别具一番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虚词”也能在语言表达中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二、课堂活动——“好!”与“好了!”(1)多媒体展示画面,激发学生兴趣。

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第五章“生计问题”中有一段关于阿Q与小D势均力敌、难分胜负的“龙虎斗”的描写:

四只手拨着两颗头,都弯了腰,在粉墙上映出一个蓝色的虹形,至于半点钟之久了。“好了,好了!”看的人们说,大约是劝解的。

“好,好!”看的人们说,不知道是解劝,是颂扬,还是煽动。

(2)思考: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材料中的“好!”与“好了!”?你能看出这两者在表情达意上的区别吗? 分析见书本。

(3)结论:“好!”与“好了!”仅仅是一个虚词“了”的有无,两者的表达意思就迥然不同。这一个“了”字描画出了两种态度截然相反的看客,意蕴深刻。

我国传统蒙学非常重视虚词的学习与使用,古语说:“之乎者也矣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

三、了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种类及特点:

词在语法意义上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见书p82)

(一)实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现代汉语实词一般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实词都占有绝对多的数量,因为语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离开有实际意义的实词,这一作用将很难达到。

(1)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如: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

(2)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

(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与英语不同。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地跑)。(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如:

一、十、第八、每等。

(5)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如:个、件、幢、下、次、趟等。

(6)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如:你、他们、这、彼等。

(二)虚词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

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语气词、拟声词。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

(1)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

(2)助词: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现代汉语中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结构助词),“着”、“了”、“过”(动态助词)。文言文中助词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之”、“者”等。

(3)连词:在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连词往往标示词、短语、句子、句群、语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虽然、但是、因此、无论等。连词常常成对搭配使用或与副词搭配使用,如:“因为„„所以„„”、“即使„„也„„”、“只有„„才„„”等。

(4)介词:表示动作对象、时间等的引介关系的词。介词在汉语中比较复杂。如:在、从、对于、关于等。

(5)语气词:突出句子语气意义类型的词,表示感叹或惊奇、惊喜、疑虑等语气。如:啊、唉、呀等。

(6)拟声词: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哗、唧唧、哐、滴答等。

四、课堂活动一:形形色色的“的”

(一)阅读81页,思考:“的”属于虚词中的哪几类?“的”有哪些用法?

1、“的”的用法:

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的标志

助词 放在词或词组的后边,组成名词性“的”字短语 与“什么”组合,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 插在动宾短语中间,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

语气词:陈述语气,表示情况确实如此。常与“是”连用,“的”的后面补不出中心语。

2、语气词“的”和助词“的”的区别:

(1)“的”的后面能不能添相应的名词。能添加的是助词,不能添加的是语气词。(2)删去“是、的”之后,句子的基本意思改变没有;改变了的,“的”是助词,否 3 则就是语气词。辨析:

A、那岸上站着的一群人是看划龙船的。助词(指人)B、他是会来的。语气词 C、他今天会回来的。语气词

3、下面的词组中间能不能加“的”?

①候补党员 ②师范学校 ③生活习惯 ④夜晚记日记 ⑤天平不准 ⑥抓破了鼻子 分析:

①③中间可以加“的”且结构和意义不变,均为偏正结构。②中间不可以加“的”,它是类似于专有名词的固定结构。

④⑤⑥中间可以加“的”,但加后结构和意义均发生变化,由谓词性词组变成偏正词组。

5、链接高考:判断下面句子括号必须加“的”字的一组。

①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国家将在西部新建十大工程。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出来的。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拼抢厮杀谋求发展。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快、灵、狠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最大障碍。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它们存在”是一个主谓结构,加“的”后变成偏正结构。②的主语位置需要名词性的词组,因而要加“的”。④中“取胜”不能直接修饰“障碍”,没有“的”,这句话就不连贯了。答案:B

五、总结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清实词和虚词,认识虚词的重要作用。

2、理解并掌握虚词的性质,正确掌握常用虚词的基本用法,鉴赏虚词运用的妙趣

教学过程:

一、(略)

二、课堂活动二:“一身二任”的词语(结合“小试身手”三)(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否一样: ①叫弟弟打破了。叫了他一声。②在哪儿工作呢? 不在图书馆。③给他打个电话。给了我一本。④跟谁说过话呢? 跟着这个人。⑤管白薯叫红苕。你别管我了。⑥朝我挥了挥手。他面朝大海。⑦比爸爸还高呢。比不过鲁迅。⑧为新中国奋斗,都是为了你。⑨就按他说的做。按一下按钮。

明确:左侧句子中加点词是虚词,具体说是虚词中的介词;右侧句中加点词是实词,具体说是实词中的动词。虚词的特点:

A、虚词一般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且这种语法意义还不是虚词本身所具有的,而是在与实词发生关系时才产生的。B、虚词只能与实词结合使用,不能单独说出来。

C、虚词不像实词那样能自由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补语等各种语法成分,只有一些虚词,如副词,可以充当状语。介词和动词的区别:

A、介词(包括介词结构)一般不能单独说出来,动词可以。例如不能单说“从(今天)”、“把(衣服)”。有时单说一个介词结构,就会变成动宾结构,如“在家(休息)”;有时会改变意思,如“叫他(打破了)”。动词和动词结构通常都可以单独说出来,结构也不改变。

B、介词都不能重叠,大多数动词可以。如,汉语中不存在“把把”“从从”的说法,而“叫了一声”的“叫”可以说成“叫叫他”。导入

C、介词不能带动态助词“了、着、过”,动词都可以。如,不能说“我把了”、“我把他过”;而可以说“我躺着”、“我去过”等。

(2)说说下面句子中的“把”各属于什么词类,并说明理由。①我来把大门。②抓了一把米。③请把灯关了。

参考答案: ①中的“把”用作谓语,后面带有名词“大门”作宾语,是动词;②中的“把”是表示事物数量的量词(名量词),属于实词;③中的“把”后面带有名词构成介词结构,并引出“关”这一动作的对象(灯),是介词,是典型的虚词。

三、注意虚词的特殊表意作用。选择准确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

1、你至今还没拿定主意考文科 B 考理科?(A、或者 B、还是)

2、他非常用心地写生,B 野地里刮起沙来都不知道。(A、以致 B、以至)

3、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接着飞快地在地图上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 A 看了一阵。(A、又 B、再)解析:

1、或者,不能用于疑问句,只能用于肯定句中表选择。

2、均为连词。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以致,用于下半句开头,表因果关系,但多指不好的或陈述者不愿看到的结果。

3、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再”,多用于未实现的动作,如“我没听清楚,请再说一遍吧”;“又”用于已实现的动作。总结一:

有些虚词,在使用过程中有范围、意义、语法等方面的特殊规定,只有了解这些规定性用法,才能做到准确运用。

要了解用法,一靠积累,二可在辨析时造些熟悉的句子加以类比。

四、注意虚词在句中的位置。

(1)张大夫把病人的病情没搞清楚就开处方,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2)他因为名字中有个“海”字,所以大家都叫他“海哥”。(3)顾老师除了懂日语外,教地理的周老师也懂得日语。

(4)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解析:

例(1)中的否定副词“没”应该放在“把”字的前面,该句却放在了“搞清楚”之前,导致位置错位的毛病。

例(2)“因为”应放在句首,因为该句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

例(3)“除了”应放在首句,因为该句陈述的对象是周老师,而不是顾老师.若该句陈述对象为顾老师,则“除了”应放在”顾老师”之后,如,顾老师除了懂日语外,还懂英语。

例(4)这句犯了虚词“关于”位置不当的毛病。“关于„„事件”这个介宾短语不能放在主语后面,如要保留这一短语,就应将它放在主语“世界各大报纸”前,或者将“关于”改成“对于”。“关于”常放在句首,“对于”可放在句首或句中。总结二:

使用虚词,要注意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如果位置恰当,句意就准确鲜明,否则,不仅会使句意不明,甚至会改变句子原意。一是否定副词在把字句、被字句中放在“把”“被”字之前;一是复句中关联词的位置:分句间的主语一致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反之,放在主语的前面。

五、链接高考:

(1)判断依次填入下面各句的虚词正确的一组。①人家的进度 就要超过咱们了,咱们得加油啊!②你不了解情况就大发议论,太主观了吧? ③王丹考虑问题脑子很灵活,刘磊的思路 敏捷。A、马上 不免 更加 B、马上 未免 更加 C、立刻 不免 越发 D、立刻 未免 越发

解析:“马上”所表示的时间性幅度要稍大一些,偏口语化;而“立刻”表示的是即刻要发生的事情,偏书面语化。“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侧重在主观评价;“不免”表示客观上不容易避免,如:看到你们,不免让我想起了高中时的自己。“越发”限用于同一人或事物的进一步变化;两个人或事物比较时,不能用“越发”,必须用“更加”。

(2)判断下列句子划横线处的虚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这与其说是靠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社会的一个成员。B、他的一生自然使我想起了《论语》中孔子同他的弟子的一段对话。C、在这条熟悉的林荫大道上,他偶尔碰到了自己在中学时代的恋人。D、有些青年人居然这样评价《城南旧事》这部影片:“小孩儿片,没劲。” 解析:正确选项:C。“偶尔”跟“经常”相对,表示“次数少”。“偶然”跟“必然”相对,表示“意外”。选项C中应该是表示意料之外的意思,故应用“偶然”而非“偶尔”。

六、小试身手一、二(见教师用书p152-153)

七、总结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讲析巩固有关虚词的知识。教学过程:

一、指出作业中的问题(略)

二、讲析练习

(见《600分专题》)

三、总结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二篇:虚词教案

虚词的用法

十五中张文秀

教学目标:

1、理清虚词,认识虚词的重要作用。

2、理解并掌握虚词的性质,正确掌握常用虚词的基本用法,鉴赏文言虚词运用的妙趣。

教学重点: 虚词的表意功能。教学难点: 虚词用法辨析。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语言真是太奇妙了!我们知道,在由“实词”和“虚词”组成的语言中,实词的意义比较明确具体,在表意上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虚词”呢,似乎“虚”得很,仿佛不那么重要,往往被人们忽视,其实不然。“虚词”不“虚”,它不仅具有极强的表意功能,而且在特定的语境中还具有“实词”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表情达意时别具一番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虚词”也能在语言表达中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二、课堂活动——“好!”与“好了!”(1)多媒体展示画面,激发学生兴趣。

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第五章“生计问题”中有一段关于阿Q与小D势均力敌、难分胜负的“龙虎斗”的描写:  四只手拨着两颗头,都弯了腰,在粉墙上映出一个蓝色的虹形,至于半点钟之久了。

 “好了,好了!”看的人们说,大约是劝解的。 “好,好!”看的人们说,不知道是解劝,是颂扬,还是煽动。(2)思考: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材料中的“好!”与“好了!”?你能看出这两者在表情达意上的区别吗? 分析见书本。(3)结论:“好!”与“好了!”仅仅是一个虚词“了”的有无,两者的表达意思就迥然不同。这一个“了”字描画出了两种态度截然相反的看客,意蕴深刻。

我国传统蒙学非常重视虚词的学习与使用,古语说:“之乎者也矣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

三、了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种类及特点: 词在语法意义上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见书p43)虚词: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

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语气词、拟声词。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

(1)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

(2)助词: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现代汉语中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结构助词),“着”、“了”、“过”(动态助词)。文言文中助词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之”、“者”等。

(3)连词:在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连词往往标示词、短语、句子、句群、语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虽然、但是、因此、无论等。连词常常成对搭配使用或与副词搭配使用,如:“因为„„所以„„”、“即使„„也„„”、“只有„„才„„”等。

(4)介词:表示动作对象、时间等的引介关系的词。介词在汉语中比较复杂。如:在、从、对于、关于等。

(5)语气词:突出句子语气意义类型的词,表示感叹或惊奇、惊喜、疑虑等语气。如:啊、唉、呀等。

(6)拟声词: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哗、唧唧、哐、滴答等。

四、课堂活动一:形形色色的“的”

(一)思考:“的”属于虚词中的哪几类?“的”有哪些用法?

1、“的”的用法:

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的标志

助词 放在词或词组的后边,组成名词性“的”字短语 与“什么”组合,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 插在动宾短语中间,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

语气词:陈述语气,表示情况确实如此。常与“是”连用,“的”的后面补不出中心语。

2、语气词“的”和助词“的”的区别:(1)“的”的后面能不能添相应的名词。能添加的是助词,不能添加的是语气词。(2)删去“是、的”之后,句子的基本意思改变没有;改变了的,“的”是助词,否则就是语气词。辨析:

A、那岸上站着的一群人是看划龙船的。助词(指人)B、他是会来的。语气词 C、他今天会回来的。语气词

3、下面的词组中间能不能加“的”?

①候补党员 ②师范学校 ③生活习惯 ④夜晚记日记 ⑤天平不准 ⑥抓破了鼻子 分析:

①③中间可以加“的”且结构和意义不变,均为偏正结构。②中间不可以加“的”,它是类似于专有名词的固定结构。④⑤⑥中间可以加“的”,但加后结构和意义均发生变化,由谓词性词组变成偏正词组。

五、课堂活动二:“一身二任”的词语(结合“小试身手”三)(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否一样: ①叫弟弟打破了。叫了他一声。②在哪儿工作呢? 不在图书馆。③给他打个电话。给了我一本。④跟谁说过话呢? 跟着这个人。⑤管白薯叫红苕。你别管我了。⑥朝我挥了挥手。他面朝大海。⑦比爸爸还高呢。比不过鲁迅。⑧为新中国奋斗,都是为了你。⑨就按他说的做。按一下按钮。

明确:左侧句子中加点词是虚词,具体说是虚词中的介词;右侧句中加点词是实词,具体说是实词中的动词。虚词的特点: A、虚词一般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且这种语法意义还不是虚词本身所具有的,而是在与实词发生关系时才产生的。

B、虚词只能与实词结合使用,不能单独说出来。

C、虚词不像实词那样能自由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补语等各种语法成分,只有一些虚词,如副词,可以充当状语。介词和动词的区别:

A、介词(包括介词结构)一般不能单独说出来,动词可以。例如不能单说“从(今天)”、“把(衣服)”。有时单说一个介词结构,就会变成动宾结构,如“在家(休息)”;有时会改变意思,如“叫他(打破了)”。动词和动词结构通常都可以单独说出来,结构也不改变。

B、介词都不能重叠,大多数动词可以。如,汉语中不存在“把把”“从从”的说法,而“叫了一声”的“叫”可以说成“叫叫他”。C、介词不能带动态助词“了、着、过”,动词都可以。如,不能说“我把了”、“我把他过”;而可以说“我躺着”、“我去过”等。

(2)说说下面句子中的“把”各属于什么词类,并说明理由。①我来把大门。②抓了一把米。③请把灯关了。参考答案:

①中的“把”用作谓语,后面带有名词“大门”作宾语,是动词;②中的“把”是表示事物数量的量词(名量词),属于实词;③中的“把”后面带有名词构成介词结构,并引出“关”这一动作的对象(灯),是介词,是典型的虚词。

六、常见的文言文虚词:

(一)、以的用法.A、作介词。可译为“把”、“被”、“对”、“用”、“将”、“凭”、“因为”、“根据”、“按照” 等。

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2)投以骨。

B、作连词。可译为“和”、“又”、“而”、“以致”、“以便”等,也可以不译。

(1)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C、作动词。一般译成“认为”、“以为”。

⑴我以日始出时距人进?

D、用“有以”、“无以”的形式出现时,同 “有”、“无”一起译成“有什么”、“没有什 么”或“不能”。

(1)无以异也。

(2)非淡泊无以名利,非宁静无以致远。

(二)、而的用法: A、表示并列关系。

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B、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或“然后”。

⑵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C、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等。⑶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D、表示修饰关系。相当于 “地”。⑷则弛然而卧。

(三)、其的用法 A、作人称代词。⑴并自为其名

B、作指示代词。可以译成“这”、“这些”、“那”、“那些”或“其中”、“其中的”等。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富,其一贫。(2)一狼洞其中

C、作句中语气词,表示推测、反问、期望或命令语气。

⑴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四)、之的用法

A、作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

⑴余悲之。

⑵君将哀而生之乎? B、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⑴蜀之鄙有二僧。七:总结下课

第三篇:停顿、虚词教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之二十三划分停顿、确定文言虚词的方法

时间:2017年7月29日

教学课题:划分文言文朗读停顿的方法 教学时间:2017年7月29日

教学目标:1.认识什么是朗读停顿。

2.掌握朗读停顿的方法。3.当堂巩固。

重难点:掌握朗读停顿的方法,灵活运用。教学过程:

知识点5 文言文的朗读停顿

一、知识梳理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二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二、方法点拨

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句首语气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盖”“故”“惟”“虽”等,诵读时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在一起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如:其一/犬坐/于前。不能读成“其一犬/坐于前”。(5)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的成分。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对常见的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7)“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余闻之也/久。当堂巩固: 第二教时:

知识点6 文言虚词

一、知识梳理

文言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特殊除外),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某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吧词五类。

在初中阶段,应该重点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13个文言虚词的作用,其中,“之、以、而、其、于”5个文言虚词应重点掌握。

1起指代作用,2起组合作用,初中阶段常考的文言虚词,主要有如下几种作用:○如“之”“其”;○如“以”“为”;3起连接作用,如“而”4起语气助词的作用,如“也”○“则”;○“焉”“乎”。

二、方法点拨

首先,要分清词性。要分清词性,就得掌握规律,如“盖”在什么情况下作副词,在什么情况下作连词。词性分清了,具体怎样解释,还要根据上下文的关系去确定。因为同一词性往往还有多个义项。如“且”作副词,就有“将”“暂且”等意义。

其次,要掌握每个虚词在句中的语法作用,即看它们在句中作什么成分。掌握了语法的作用,其具体意义也就不难确定了。如“以”,在“因以为号焉”中是“把”的意思,在“以此自终”中是“凭借”的意思,而在“以其境过清”中则是“因为”的意思。

当堂巩固:

第四篇:《“四两拨千斤”——虚词》教案

《“四两拨千斤”——虚词》问题综合评价单

【学习目标】

1、分清实词和虚词,认识虚词的重要作用。

2、理解并掌握虚词的性质,正确掌握常用虚词的基本用法,鉴赏虚词运用的妙趣。

【重点难点】

1、重点:虚词的表意功能。

2、难点:虚词用法辨析。

【学法提示】

学习本文要在实现结构化预习(采用“查、划、写、记、练、思”六字诀方法)基础上,【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课堂活动】

一、阅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二、认识形形色色的“的”。阅读81页,思考:“的”属于虚词中的哪几类?“的”有哪些 用法?

1、“的”的用法:

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的标志

助词:放在词或词组的后边,组成名词性“的”字短语 与“什么”组合,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 插在动宾短语中间,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

语气词:陈述语气,表示情况确实如此。常与“是”连用,“的”的后面补不出中心语。

2、语气词“的”和助词“的”的区别:

(1)“的”的后面能不能添相应的名词。能添加的是助词,不能添加的是语气词。(2)删去“是、的”之后,句子的基本意思改变没有;改变了的,“的”是助词,否则就是语气词。

辨析:A、那岸上站着的一群人是看划龙船的。助词(指人)

B、他是会来的。语气词

C、他今天会回来的。语气词

3、下面的词组中间能不能加“的”?

①候补党员 ②师范学校 ③生活习惯 ④夜晚记日记 ⑤天平不准 ⑥抓破了鼻子 分析:①③中间可以加“的”且结构和意义不变,均为偏正结构。②中间不可以加“的”,它是类似于专有名词的固定结构。

④⑤⑥中间可以加“的”,但加后结构和意义均发生变化,由谓词性词组变成偏正词组。

三、“一身二任”的词语(结合课后“小试身手”三)

(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否一样:

①叫弟弟打破了。叫了他一声。②在哪儿工作呢? 不在图书馆。....③给他打个电话。给了我一本。④跟谁说过话呢? 跟着这个人。....⑤管白薯叫红苕。你别管我了。⑥朝我挥了挥手。他面朝大海。....⑦比爸爸还高呢。比不过鲁迅。⑧为新中国奋斗,都是为了你。....⑨就按他说的做。按一下按钮。..明确:左侧句子中加点词是虚词,具体说是虚词中的介词;右侧句中加点词是实词,具 结合重点难点、学习目标来整体把握全文。

体说是实词中的动词。

虚词的特点:

A、虚词一般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且这种语法意义还不是虚词本身所具有的,而是在与实词发生关系时才产生的。

B、虚词只能与实词结合使用,不能单独说出来。C、虚词不像实词那样能自由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补语等各种语法成分,只有一些虚词,如副词,可以充当状语。

介词和动词的区别: A、介词(包括介词结构)一般不能单独说出来,动词可以。例如不能单说“从(今天)”、“把(衣服)”。有时单说一个介词结构,就会变成动宾结构,如“在家(休息)”;有时会改变意思,如“叫他(打破了)”。动词和动词结构通常都可以单独说出来,结构也不改变。

B、介词都不能重叠,大多数动词可以。如,汉语中不存在“把把”“从从”的说法,而“叫了一声”的“叫”可以说成“叫叫他”。

C、介词不能带动态助词“了、着、过”,动词都可以。如,不能说“我把了”、“我把他过”;而可以说“我躺着”、“我去过”等。

(2)说说下面句子中的“把”各属于什么词类,并说明理由。①我来把大门。②抓了一把米。③请把灯关了。

明确:①中的“把”用作谓语,后面带有名词“大门”作宾语,是动词;②中的“把”是表示事物数量的量词(名量词),属于实词;③中的“把”后面带有名词构成介词结构,并引出“关”这一动作的对象(灯),是介词,是典型的虚词。

第二课时

【拓展提升】完成下列常见虚词错误类型题

1、重复赘余

经过治理整顿,剧场内外秩序明显好转,观众出入不再互相拥挤。

解析:副词“互相”是“表示彼此同样对待的关系”的意思,而“拥挤”是“挤在一起”的意思,含互相意,在表意上重复,应去掉。

2、滥用介词

①(2005 年浙江卷):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解析:“在„„中”构成了一个介词短语,在句中充当状语,这就造成了主语的残缺,应当删去“在”和“中”,使“这部作品”充当主语。

②对于凡是在科学研究上做出成果的科学家、技术人员都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

解析:此句和上例①一样,由于滥用介词“对于”而造成主语残缺,删掉“对于”,使“凡是„„人员”充当主语。

③消费者权益受到无理侵犯或粗暴践踏时,当事人应诉诸于法律,切不可采用个人行为私自解决。

解析:“诸”是一个文言兼词,相当于“之于”,已经包含一个和“于”字在内,再在后面加“于”就造成了重复,应删掉“于”。

3、漏用介词,造成成分残缺

(1)这些瑰丽奇特的诗篇中所表露的电火行空、上天入地、宇宙航行、登临月球的憧

憬,随着科学的发展,都变成了现实。

解析:应加一个表示对待的“对(于)”

(2)我国将于5月12日至6月10日由本土向太平洋南纬7度0分、东经171度33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的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

解析:加一个介词“以”,构成“以„„为”格式。

4、介词误用

(1)一个人的性格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解析:“由于”表示原因和理由,“由”引出动作的施动者,表示动作的起点、凭借等,应改“由于”为“由”。

(2)今年要以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切实抓好。◆解析:“以”和“作为”不搭配,应改“以”为“把”。

5、关联词误用

①欣逢这个伟大的日子,我谨代表我国政府、人民和我本人向阁下及通过阁下向贵国政府和人民致以热烈地祝贺。

◆解析:“及”只能连接名词性词语,若连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应用“并”。②才能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实践的多少决定的。

◆解析:“由于”表原因,应当去掉“于”字,“由„„决定”是习惯用法。

6、关联词滥用

①要不是老师及时提醒我,否则我准会办错事。◆解析:“否则”多余,“要不是”已含有类似意思。

②【98全国】一个人之所以会变化的原因,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

◆解析:“之所以 ”本身表原因,与后面的“原因”重复,应当去掉。③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解析:分句间是递进关系,“不仅”后面缺少与之呼应的“而且”等连词,在“体形”前加“而且”。

7、关联词搭配或位置不当

①这篇文章,语言虽然平易近人,但却朴素无华。

◆解析:强加转折,“平易近人”与“朴素无华”之间无转折关系。②这本书已经出版好多年了,所以作者最近作了较大修改。◆解析:强加因果,前后分句间无必然因果关系。

③不仅中药疗效好,而且价格低廉,还无副作用。

◆解析:前后分句主语一致,应将“不仅”调到“中药”后面。

④过去,内地产品的质量不是比沿海的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解析:前一分句是说“质量”,后一分句是说“成本”,陈述对象不同,应将“不是”放在“质量”前。

第五篇:四两拨千斤——虚词教案

四两拨千斤——虚词

讲读 1.分清实词和虚词,认识虚词的重要作用。

2.理解并掌握虚词的性质,正确掌握常用虚词的基本用法,鉴赏虚词运用的妙趣。

1.通过对不同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探究虚词的特点。2.组织引导讨论,深入发掘虚词使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体味虚词运用的妙趣,体会祖国语言的奥妙。

理解并掌握虚词的性质,辨析常用虚词的用法,区分易混淆的虚词。辨析常用虚词的用法,区分易混淆的虚词。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由洪承畴的一副自撰联导入。

语言真是太奇妙了!我们知道,在由“实词”大屏幕显示: 和“虚词”组成的语言中,实词的意义比较明确具 体,在表意上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虚词”呢,似乎“虚”得很,仿佛不那么重要,往往被人们忽 “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这是明末重臣洪承视,其实不然。“虚词”不“虚”,它不仅具有极畴的一副自撰联。此人官至高位,常自命为“忠节”强的表意功能,而且在特定的语境中还具有“实词”之人,为表此意,他将这副楹联高悬于自家大厅的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表情达意时别具一番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虚词”也能在语言表达中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二、课堂活动——“好!”与“好了!”(1)多媒体展示画面,激发学生兴趣。(2)思考: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材料中的“好!”与“好了!”?你能看出这两者在表情达意上的区别吗? 分析见书本。(3)结论: 我国传统蒙学非常重视虚词的学习与使用,古语说:“之乎者也矣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

三、了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种类及特点: 词在语法意义上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一)实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现代汉语实词一般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1)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如: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2)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与英语不同。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如:

一、十、第八、每等。(5)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如:个、件、幢、下、次、趟等。(6)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如:你、他们、这、彼等。

(二)虚词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

门框上。后来,松山一战,洪承畴叛国降敌,完全丧失了节操。有人鄙视这个变节的叛徒,在他这副自撰联的两边各添上一个虚词,变为“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于是这副对联的意思完全变了。同学们能不能看出这一添“虚词”之后,这副对联表示的含义呢?

教师适时点拨: 一个“矣”字,感慨万端:你受明朝君王之恩似海深啊!一个“乎”字,直接提出质问:你的节操真像山那样不可动摇吗?这一改就变得无情嘲

讽,辛辣有力,揭穿了叛徒的嘴脸,入木三分!

除外)。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

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语气词、拟声词。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1)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

(2)助词: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现代汉语中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结构助词),“着”、“了”、“过”(动态助词)。文言文中助词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之”、“者”等。

(3)连词:在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连词往往标示词、短语、句子、句群、语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虽然、但是、因此、无论等。连词常常成对搭配使用或与副词搭配使用,如:“因为„„所以„„”、“即使„„也„„”、“只有„„才„„”等。

(4)介词:表示动作对象、时间等的引介关系的词。介词在汉语中比较复杂。如:在、从、对于、关于等。

(5)语气词:突出句子语气意义类型的词,表示感叹或惊奇、惊喜、疑虑等语气。如:啊、唉、呀等。

(6)拟声词: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哗、唧唧、哐、滴答等。

四、课堂活动一:形形色色的“的”

(一)“的”属于虚词中的哪几类?“的”有哪些用法?

1、“的”的用法:(见书p81)

2、语气词“的”和助词“的”的区别:

(1)“的”的后面能不能添相应的名词。能添加的是助词,不能添加的是语气词。

(2)删去“是、的”之后,句子的基本意思改变没有;改变了的,“的”是助词,否则就是语气词。辨析:

A、那岸上站着的一群人是看划龙船的。助词(指人)

B、他是会来的。语气词

C、他今天会回来的。语气词

3、下面的词组中间能不能加“的”?见教材81页

阅读文段,找出带“的”的词组。教师在黑板上写

出(或使用幻灯或投影设备播放)

观察归纳,讨论“的”的性质。学生分组讨论。

添加词语,了解“的”的用法。思考课文中给出的词组哪些可以加“的”,哪些不能加“的”,可以

加“的”的词组加了“的”之后结构和意义有什么

变化。

教师让学生不看书中的提示自己独立思考问题,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的”的性质和用法,最

后由教师做出概括和总结。

分析: ①③中间可以加“的”且结构和意义不变,均为偏正结构。

②中间不可以加“的”,它是类似于专有名词的固定结构。

④⑤⑥中间可以加“的”,但加后结构和意义均发生变化,由谓词性词组变成偏正词组。

4、链接高考:判断下面句子括号必须加“的”字的一组。

①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国家将在西部新建十大工程。

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出来的。

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拼抢厮杀谋求发展。

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快、灵、狠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最大障碍。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它们存在”是一个主谓结构,加“的”后变成偏正结构。②的主语位置需要名词性的词组,因而要加“的”。④中“取胜”不能直接修饰“障碍”,没有“的”,这句话就不连贯了。答案:B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课堂活动:“一身二任”的词语(结合“小试身手”三)

(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否一样:见教材83页

明确:左侧句子中加点词是虚词,具体说是虚词中的介词;右侧句中加点词是实词,具体说是实词中的动词。

◆虚词的特点:

A、虚词一般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且这种语法意义还不是虚词本身所具有的,而是在与实词发生关系时才产生的。

B、虚词只能与实词结合使用,不能单独说出来。C、虚词不像实词那样能自由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补语等各种语法成分,只有一些虚词,如副词,可以充当状语。◆介词和动词的区别:

A、介词(包括介词结构)一般不能单独说出来,动词可以。例如不能单说“从(今天)”、“把(衣服)”。有时单说一个介词结构,就会变成动宾结构,如“在家(休息)”;有时会改变意思,如“叫他(打破了)”。动词和动词结构通常都可以单独说出来,结构也不改变。

B、介词都不能重叠,大多数动词可以。如,汉语中不存在“把把”“从从” 的说法,而“叫了一声”的“叫”可以说成“叫叫他”。

C、介词不能带动态助词“了、着、过”,动词都可以。如,不能说“我把了”、“我把他过”;而可以说“我躺着”、“我去过”等。

(2)说说下面句子中的“把”各属于什么词类,并说明理由。①我来把大门。②抓了一把米。③请把灯关了。参考答案:

①中的“把”用作谓语,后面带有名词“大门”作宾语,是动词;

②中的“把”是表示事物数量的量词(名量词),属于实词;

③中的“把”后面带有名词构成介词结构,并引出“关”这一动作的对象(灯),是介词,是典型的虚词。

二、注意虚词的特殊表意作用。选择准确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

1、你至今还没拿定主意考文科 B 考理科?(A、或者 B、还是)

2、他非常用心地写生,B 野地里刮起沙来都不知道。(A、以致 B、以至)

3、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接着飞快地在地图上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 A 看了一阵。(A、又 B、再)解析:

1、或者,不能用于疑问句,只能用于肯定句中表选择。

2、均为连词。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以致,用于下半句开头,表因果关系,但多指不好的或陈述者不愿看到的结果。

3、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再”,多用于未实现的动作,如“我没听清楚,请再说一遍吧”;“又”用于已实现的动作。总结一:

有些虚词,在使用过程中有范围、意义、语法等方面的特殊规定,只有了解这些规定性用法,才能做到准确运用。

要了解用法,一靠积累,二可在辨析时造些熟悉的句子加以类比。

三、注意虚词在句中的位置。

(1)张大夫把病人的病情没搞清楚就开处方,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2)他因为名字中有个“海”字,所以大家都叫他“海哥”。(3)顾老师除了懂日语外,教地理的周老师也懂得日语。

(4)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解析:

例(1)中的否定副词“没”应该放在“把”字的前面,该句却放在了“搞清楚”之前,导致位置错位的毛病。

例(2)“因为”应放在句首,因为该句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

例(3)“除了”应放在首句,因为该句陈述的对象是周老师,而不是顾老师.若该句陈述对象为顾老师,则“除了”应放在”顾老师”之后,如,顾老师除了懂日语外,还懂英语。例(4)这句犯了虚词“关于”位置不当的毛病。“关于„„事件”这个介宾短语不能放在主语后面,如要保留这一短语,就应将它放在主语“世界各大报纸”前,或者将“关于”改成“对于”。“关于”常放在句首,“对于”可放在句首或句中。总结二:

使用虚词,要注意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如果位置恰当,句意就准确鲜明,否则,不仅会使句意不明,甚至会改变句子原意。一是否定副词在把字句、被字句中放在“把”“被”字之前;一是复句中关联词的位置:分句间的主语一致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反之,放在主语的前面。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阅读老舍《断魂枪》片段,找出不可删的虚词。

下载虚词 教学教案[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虚词 教学教案[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正确使用虚词》教案

    “正确使用虚词与关联词语”教案 分清用法 ㈠成套使用与单独使用 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在辨析虚词时,结合例句中出现的词语,看清是不是成套出现,......

    虚词之用法教案

    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中“之”字的用法 初中文言文中,“之”字的用法比较多,按词性来说,主要分为代词、动词和助词。 一、“之”作代词用 “之”作代词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

    实词和虚词 教案

    实词和虚词 教学过程:一、引入:洪承畴的对联 先请大家看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这是明末重臣洪承畴的一副自撰联。此人官至高位,常自命为“忠节”之人,为表此意,他......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虚词 一、引入 二、重点 十八个重点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三、分析 (一)而 用作连词: A表示并列,译为“又”,......

    1 文言虚词教案

    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教案一) 复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恰当地了解文言虚词,了解虚词的使用范围。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题掌握正确使用虚词的方法并明确复习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

    文言文实词虚词教案

    知识点1 文言实词 1.通假字辨析。 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中的“止”通“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 通假......

    正确使用虚词教案

    正确使用虚词教案 „连词‟ 一、典型试题示例 判断下列题目中关联词语的使用是否正确,若有错误,请改正。 1、有一些电视机我们不能看的原因,是因为它们不适合我们,只能适合少数......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1、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的用法 2、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课时安排 教 学过程 第一 课时 教学要点: 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