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概况第一课时教案

时间:2019-05-15 02:0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胡概况第一课时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胡概况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篇:二胡概况第一课时教案

《二胡概况》教案

姜堰叶甸中心小学

殷灿华

教学目标:

1、认识二胡,了解二胡的结构、定弦、记谱、音色、音域以及它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二胡的历史,认识华彦钧和刘天华两位音乐家,了解他们为二胡艺术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3、欣赏二胡曲《光明行》

教学重点:

1、认识二胡,了解二胡的定弦、记谱、音域、音色以及它在民族乐器中的分类。

2、了解二胡的历史,认识华彦钧和刘天华两位音乐家,了解他们为二胡艺术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教学难点:了解二胡的历史和它的构造。教学过程:

一、二胡图片导入

二、什么是二胡?

二胡由胡琴发展而来,曾被称为胡琴或南胡。流传之广非其它乐器可比。音色优美、表现力强,是流行最广的乐器之一,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穷乡僻野,处处皆可闻到二胡声。

1、二胡的结构

二胡由琴筒、琴杆、琴头、弦轴、千斤、弦马、弓子和琴弦等部件组成。

(1)琴筒(结合图片介绍):

琴筒就是乐器的共鸣体,大多是用红木、紫檀或乌木制成的。从70年代开始,又出现了用低发泡材料模压成型的琴筒。二胡琴筒的基本形状是六方形的,长13厘米,前口的对边直径为8.8厘米。筒腰比较细,前口蒙着蟒皮,后口有的敞开,有的装有各种式样花孔的音窗。总之,二胡的琴筒起着扩大和渲染琴弦振动的作用。

(2)琴杆(结合图片介绍):

琴杆又叫“担子”,用料和琴筒一样,全长81厘米。琴杆的顶端是呈弯脖形的琴头,上端装有两个弦轴,下端插在琴筒里。二胡的琴杆是张弦的支架,也是演奏者持琴运指的支柱。

(3)弦轴(结合图片介绍):

弦轴又叫“轸(念:枕)子”,它们是一对木质的圆锥体,大多是用黄杨木或者黄檀木制成,前端比较细小,上面有一个穿弦的小孔。二胡的弦轴起到系弦和调整琴弦张力的作用,上轴拴内弦,下轴拴外弦。在60年代初期,乐器制作家们开始在二胡上装置螺丝弦轴,这种弦轴不仅在外观上保持了原有的民族形式。而且还克服了拧转费力、容易跑弦和日久损裂琴杆的缺点。

(4)千斤(结合图片介绍):

千斤是用比较细的软丝弦绕扎而成的,它通常是绕在琴筒和上轴之间的三分之二位置上。二胡的弦马经常用木材或竹材制成,形状有桥空式和空心式两种。竹马发音响亮,比较适合演奏活泼轻快的曲调。木马是用松节木制成的,音色淳厚柔美。总之,弦马的作用是把弦的振动传导到蟒皮上。

(5)弓子(结合图片介绍):

弓子是由弓杆和弓毛两个部件构成的,全长76厘米。弓杆使用江苇竹,两端烘烤成弯曲状,上面系着的那股马尾夹在里外两根琴弦之间,通过摩擦琴弦而发音。二胡的琴弦一般使用丝弦或者是钢丝弦,两根弦的粗细是不一样的。从50年代以来,钢丝弦已经被普遍地采用了。

2、二胡的定弦

二胡有里外两根弦,琴弓马尾毛夹置于两弦之间拉奏。二胡一般是按五度关系定弦的(比如:D调(1 5),C调(2 6)等),在不改变两弦音程关系前题下,还可在一定范围里变化。在演奏某些有地方色彩的乐曲或戏曲音乐的时候,也有按纯四度关系定弦的。

3、二胡的记谱

二胡用高音谱表按实际音高记谱。

4、二胡的音色和音域

(1)二胡的音色:二胡的内外弦在常用和相同把位上比较,内弦音色饱满,外弦较清亮。二胡的音色刚柔多变,具有精巧灵活的性能,表现力相当丰富,适合演奏各种复杂的音调,既能演奏柔和、流畅的旋律,也能演奏跳跃、有力的曲调。通常,一把新制作的二胡,它的发音一般是不够悦耳的,需要经过几个月甚至几年的使用,等到蟒皮的性质逐渐稳定之后,音色才会柔美动听。因此,选购新二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它将来的发展前途。

(2)二胡的音域:二胡的音域可以达到三个八度,但是在演奏一般乐曲的时候,则很少超过两个半八度。

5、二胡的地位和作用

二胡,是我国主要的拉弦乐器之一,在独奏、民族器乐合奏、歌舞和声乐伴奏以及地方戏曲、说唱音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二胡在中国的民族乐队和民族丝竹乐队当中,常常担任主奏的角色。在中、小型乐队中,一般要使用2至6把二胡,而在大型乐队中,则有10至12个席位。它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的地位,相当于西洋交响乐团中的小提琴,因此,大家也称它为中国乐器中的“王子”。三、二胡的历史

二胡是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是胡琴的一种,也称胡琴。胡琴的

鼻祖是唐代乐器----奚琴。最初的奚琴是弹拨乐器,它的形状虽然与胡 琴很相近,但不同的是它是用竹片拉奏的。奚琴因出自古代北方游牧 民族奚人而得名,到了宋代,胡琴的第二代乐器----稽琴开始用作宫廷 宴会的独奏乐器,那时候的稽琴已经能够演奏换把和移指等比较复杂 和高超的技巧了,并且采用马尾弓拉弦。这种用马尾代替竹片擦弦发 音的乐器,是长期过着游牧生活的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人民聪明智慧的 结晶,同时也是中国拉弦乐器向前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到了元代,随 着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交流和融汇,胡琴的形制又有了新的发展,更加接近于现在的龙头二胡。那时候,胡琴不仅在宴乐中用于独奏和合 奏,而且还广泛地用于军队的演奏活动当中。也就是从元代开始,胡琴 的名称便逐渐成为中国拉弦乐器的泛称了。胡琴类乐器的“分家”和 “另立门户”,是在明清两代随着戏曲和曲艺的繁荣而实现的。这时候二 胡就从胡琴类乐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树一帜”的重要乐器。

二胡的发展脉络:

唐代(奚琴)—— 宋代(稽琴)—— 元代(胡琴)—— 明清(二胡)

四、认识音乐家华彦钧了解他为二胡艺术发展所做出的突

出贡献。

1、音乐家刘天华(结合图片介绍)

(1)刘天华简介:刘天华(1895-1932),江苏省江阴市澄江镇西横街 人,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被称为中国现代民族音乐 一代宗师、二胡鼻祖。清末秀才刘宝珊之子,与诗人刘半农、音乐家刘 北茂是兄弟。自幼受到家乡丰富的民间音乐熏陶。辛亥革命爆发后,回 到江阴参加“江阴反满青年团”,执掌军号。1912年随兄刘半农去上海,工作于开明剧社,业余加入万国音乐队,并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开始接 触西洋作曲理论。曾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1932年因猩红热病 逝于北京,年仅37岁。(2)艺术贡献:分为四点

1、在民族器乐曲方面,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

2、对乐器进行制造改良:他对于他所擅长的二胡、琵琶进行改革。他在二胡制造的材料、技术上进行改变及定制,以期达到好的音色及音量,对二胡两根弦的音准进行调整,又增加了二胡的把位,以提高其演奏的表现力。他又依十二平均律制作了新的琵琶,并增加琵琶的品和项,使琵琶能有准确的音准并能演奏半音阶。

3、改进国乐:在民国初年,刘天华见到中国音乐发展的垂危,因主张进行国乐改进。他反对完全以西乐来取代中国音乐,他认为身为一个中国音乐家,不仅要守住自身的传统,更要把中国音乐的好处发扬光大到世界。刘天华认为对于中西音乐,应不能只有片面之见,而要全面、平心静气地来讨论。对于改进国乐他认为不论复古守旧或全盘西化,都是不行的,由于他能分别深地入了解中西乐的特长及优点,因此他主张“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潮流,从中西的调合与合作中打出一条新路来,然后才能说得进步两个字”。

4、推广国乐教育:刘天华认为音乐的重要目的,便是在表达人的感情以使听者感动,希望音乐能够普及于大众并提升水平,因此对音乐的推广及教育十分地重视。自十九岁起,刘天华即开始在中小学教授音乐。他编写了南胡及琵琶的练习曲各一本,以使学生能按部就班学习; 此外他曾计划国乐的义务教育,由国乐改进社的社员担任教师,以推广国乐的学习。其后又筹办暑期音乐学校,对于一般人民有兴趣习音乐者,亦不计代价教导。

欣赏《光明行》:光明行是刘天华于1931年春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乐曲气势恢宏,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刘天华创作此曲时曾说:“因外国人都谓我国音乐萎靡不振,故作此曲以证其误”用主和弦的分解进行构成的号角式音调,在乐曲中占主导的地位。作者在这首乐曲中首次用了功能性很强的五度关系的转调,调性明亮,音区的递换也极富色彩,全曲讴歌了追求光明的勇士和他们所追求的光明。在《光明行》的创作中刘天华大胆地借鉴了西方音乐的创作技巧以及演奏小提琴的指法、弓法,使音乐旋律既具有宏大的气势,又具有鲜明的民族音乐的亲切感,同时也使二胡演奏技巧得到了发展。

第二篇:二胡概况教案

《二胡概况》教案

范锐锋

邹竹馨

范舒之

教学目标:

1、认识二胡,了解二胡的结构、定弦、记谱、音色、音域以及它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二胡的历史,认识华彦钧和刘天华两位音乐家,了解他们为二胡艺术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3、了解二胡的演奏姿势并结合音乐片段了解二胡的基本演奏技法。

4、欣赏二胡曲《》

教学重点:

1、认识二胡,了解二胡的定弦、记谱、音域、音色以及它在民族乐器中的分类。

2、了解二胡的历史,认识华彦钧和刘天华两位音乐家,了解他们为二胡艺术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3、了解二胡的演奏姿势并结合音乐片段了解二胡的基本演奏技法。教学难点:了解二胡的演奏姿势并结合音乐片段了解二胡的基本演奏技法。教学过程:

一、二胡图片导入

二、什么是二胡?

二胡由胡琴发展而来,曾被称为胡琴或南胡。流传之广非其它乐器可比。音色优美、表现力强,是流行最广的乐器之一,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穷乡僻野,处处皆可闻到二胡声。

1、二胡的结构

二胡由琴筒、琴杆、琴头、弦轴、千斤、弦马、弓子和琴弦等部件组成。

(1)琴筒(结合图片介绍):

琴筒就是乐器的共鸣体,大多是用红木、紫檀或乌木制成的。从70年代开始,又出现了用低发泡材料模压成型的琴筒。二胡琴筒的基本形状是六方形的,长13厘米,前口的对边直径为8.8厘米。筒腰比较细,前口蒙着蟒皮,后口有的敞开,有的装有各种式样花孔的音窗。总之,二胡的琴筒起着扩大和渲染琴弦振动的作用。

(2)琴杆(结合图片介绍):

琴杆又叫“担子”,用料和琴筒一样,全长81厘米。琴杆的顶端是呈弯脖形的琴头,上端装有两个弦轴,下端插在琴筒里。二胡的琴杆是张弦的支架,也是演奏者持琴运指的支柱。

(3)弦轴(结合图片介绍):

弦轴又叫“轸(念:枕)子”,它们是一对木质的圆锥体,大多是用黄杨木或者黄檀木制成,前端比较细小,上面有一个穿弦的小孔。二胡的弦轴起到系弦和调整琴弦张力的作用,上轴拴内弦,下轴拴外弦。在60年代初期,乐器制作家们开始在二胡上装置螺丝弦轴,这种弦轴不仅在外观上保持了原有的民族形式。而且还克服了拧转费力、容易跑弦和日久损裂琴杆的缺点。

(4)千斤(结合图片介绍):

千斤是用比较细的软丝弦绕扎而成的,它通常是绕在琴筒和上轴之间的三分之二位置上。二胡的弦马经常用木材或竹材制成,形状有桥空式和空心式两种。竹马发音响亮,比较适合演奏活泼轻快的曲调。木马是用松节木制成的,音色淳厚柔美。总之,弦马的作用是把弦的振动传导到蟒皮上。

(5)弓子(结合图片介绍):

弓子是由弓杆和弓毛两个部件构成的,全长76厘米。弓杆使用江苇竹,两端烘烤成弯曲状,上面系着的那股马尾夹在里外两根琴弦之间,通过摩擦琴弦而发音。二胡的琴弦一般使用丝弦或者是钢丝弦,两根弦的粗细是不一样的。从50年代以来,钢丝弦已经被普遍地采用了。

2、二胡的定弦

二胡有里外两根弦,琴弓马尾毛夹置于两弦之间拉奏。二胡一般是按五度关系定弦的(比如:D调(1 5),C调(2 6)等),在不改变两弦音程关系前题下,还可在一定范围里变化。在演奏某些有地方色彩的乐曲或戏曲音乐的时候,也有按纯四度关系定弦的。

3、二胡的记谱

二胡用高音谱表按实际音高记谱。

4、二胡的音色和音域

(1)二胡的音色:二胡的内外弦在常用和相同把位上比较,内弦音色饱满,外弦较清亮。二胡的音色刚柔多变,具有精巧灵活的性能,表现力相当丰富,适合演奏各种复杂的音调,既能演奏柔和、流畅的旋律,也能演奏跳跃、有力的曲调。通常,一把新制作的二胡,它的发音一般是不够悦耳的,需要经过几个月甚至几年的使用,等到蟒皮的性质逐渐稳定之后,音色才会柔美动听。因此,选购新二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它将来的发展前途。

(2)二胡的音域:二胡的音域可以达到三个八度,但是在演奏一般乐曲的时候,则很少超过两个半八度。

5、二胡的地位和作用

二胡,是我国主要的拉弦乐器之一,在独奏、民族器乐合奏、歌舞和声乐伴奏以及地方戏曲、说唱音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二胡在中国的民族乐队和民族丝竹乐队当中,常常担任主奏的角色。在中、小型乐队中,一般要使用2至6把二胡,而在大型乐队中,则有10至12个席位。它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的地位,相当于西洋交响乐团中的小提琴,因此,大家也称它为中国乐器中的“王子”。三、二胡的历史

二胡是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是胡琴的一种,也称胡琴。胡琴的

鼻祖是唐代乐器----奚琴。最初的奚琴是弹拨乐器,它的形状虽然与胡 琴很相近,但不同的是它是用竹片拉奏的。奚琴因出自古代北方游牧 民族奚人而得名,到了宋代,胡琴的第二代乐器----稽琴开始用作宫廷 宴会的独奏乐器,那时候的稽琴已经能够演奏换把和移指等比较复杂 和高超的技巧了,并且采用马尾弓拉弦。这种用马尾代替竹片擦弦发 音的乐器,是长期过着游牧生活的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人民聪明智慧的 结晶,同时也是中国拉弦乐器向前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到了元代,随 着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交流和融汇,胡琴的形制又有了新的发展,更加接近于现在的龙头二胡。那时候,胡琴不仅在宴乐中用于独奏和合 奏,而且还广泛地用于军队的演奏活动当中。也就是从元代开始,胡琴 的名称便逐渐成为中国拉弦乐器的泛称了。胡琴类乐器的“分家”和 “另立门户”,是在明清两代随着戏曲和曲艺的繁荣而实现的。这时候二 胡就从胡琴类乐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树一帜”的重要乐器。

二胡的发展脉络:

唐代(奚琴)—— 宋代(稽琴)—— 元代(胡琴)—— 明清(二胡)

四、认识音乐家华彦钧和刘天华,了解他们为二胡艺术发展所做出的突 出贡献。

1、音乐家华彦钧(结合图片介绍)

(1)华彦钧简介:华彦钧(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又名阿炳,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刻苦钻 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 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2)艺术贡献:

把二胡从戏曲、小曲的伴奏地位,提升到作为一件能够独奏的乐器。另外,他还给后人留下了《二泉映月》、《听松》等一批著名的二胡曲谱。这些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受; 从而成为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在1950年暑期,中央音乐学院师生为了发掘、研究和保存民间音乐,委托杨荫浏教授等专程到无锡为他录制《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3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曲,才使得这几首乐曲得以保存。这些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受;从而成为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人们称阿炳是三不穷:人穷志不穷(不怕权势);人穷嘴不穷(不吃白食);人穷名不穷(正直)。作为民间艺人,不仅能够用自己的双手,用音符来表达,还能借助音乐这种工具来感染其他人的心灵。

欣赏《二泉映月》: 这首曲子开始并无标题,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卖艺时演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称做“自来腔”,他的邻居们都叫它《依心曲》,后来在杨荫浏、曹安和录音时联想到无锡著名景点“二泉”而命名为《二泉映月》。贺绿汀曾说:“《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其实与他的音乐是矛盾的。与其说音乐描写了二泉映月的风景,不如说是深刻地抒发了瞎子阿炳自己的痛苦身世。”

2、音乐家刘天华(结合图片介绍)

(1)刘天华简介:刘天华(1895-1932),江苏省江阴市澄江镇西横街 人,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被称为中国现代民族音乐 一代宗师、二胡鼻祖。清末秀才刘宝珊之子,与诗人刘半农、音乐家刘 北茂是兄弟。自幼受到家乡丰富的民间音乐熏陶。辛亥革命爆发后,回 到江阴参加“江阴反满青年团”,执掌军号。1912年随兄刘半农去上海,工作于开明剧社,业余加入万国音乐队,并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开始接 触西洋作曲理论。曾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1932年因猩红热病 逝于北京,年仅37岁。(2)艺术贡献:分为四点

1、在民族器乐曲方面,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

2、对乐器进行制造改良:他对于他所擅长的二胡、琵琶进行改革。他在二胡制造的材料、技术上进行改变及定制,以期达到好的音色及音量,对二胡两根弦的音准进行调整,又增加了二胡的把位,以提高其演奏的表现力。他又依十二平均律制作了新的琵琶,并增加琵琶的品和项,使琵琶能有准确的音准并能演奏半音阶。

3、改进国乐:在民国初年,刘天华见到中国音乐发展的垂危,因主张进行国乐改进。他反对完全以西乐来取代中国音乐,他认为身为一个中国音乐家,不仅要守住自身的传统,更要把中国音乐的好处发扬光大到世界。刘天华认为对于中西音乐,应不能只有片面之见,而要全面、平心静气地来讨论。对于改进国乐他认为不论复古守旧或全盘西化,都是不行的,由于他能分别深地入了解中西乐的特长及优点,因此他主张“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潮流,从中西的调合与合作中打出一条新路来,然后才能说得进步两个字”。

4、推广国乐教育:刘天华认为音乐的重要目的,便是在表达人的感情以使听者感动,希望音乐能够普及于大众并提升水平,因此对音乐的推广及教育十分地重视。自十九岁起,刘天华即开始在中小学教授音乐。他编写了南胡及琵琶的练习曲各一本,以使学生能按部就班学习; 此外他曾计划国乐的义务教育,由国乐改进社的社员担任教师,以推广国乐的学习。其后又筹办暑期音乐学校,对于一般人民有兴趣习音乐者,亦不计代价教导。

欣赏《光明行》:光明行是刘天华于1931年春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乐曲气势恢宏,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刘天华创作此曲时曾说:“因外国人都谓我国音乐萎靡不振,故作此曲以证其误”用主和弦的分解进行构成的号角式音调,在乐曲中占主导的地位。作者在这首乐曲中首次用了功能性很强的五度关系的转调,调性明亮,音区的递换也极富色彩,全曲讴歌了追求光明的勇士和他们所追求的光明。在《光明行》的创作中刘天华大胆地借鉴了西方音乐的创作技巧以及演奏小提琴的指法、弓法,使音乐旋律既具有宏大的气势,又具有鲜明的民族音乐的亲切感,同时也使二胡演奏技巧得到了发展。

五、二胡的演奏姿势(结合持琴动作或者持琴图片介绍)

左手持琴,右手执弓。

左手持琴:二胡稳定地站立在左大腿根部(二胡垂直向上)。在持琴 时要求演奏者做到左大臂、小臂、手腕、手及手指的自然、放松。在左 手持琴前抬起左手臂,使左大臂与体侧约成45度角,左手轻松自然地握 空心拳,如握一圆形的气球一样,手背斜向上,手腕平直或微微下凹,大拇指斜向上,拇指指肚面朝前方略偏向下方,拇指指尖对着食指指肚,然后将琴杆轻轻地放入左手虎口处,这样就能比较容易地做到左拉奏外 弦的时候,以操持弓杆为主;右手拉奏里弦的时候,以操持弓毛为主。右手运弓:二胡的运弓是右肩关节、大臂、肘、小臂、手腕和手指动作的有机配合,尤其是以腕关节的运动最为重要,运弓要平直,弓毛靠近弓杆,并且应该平贴在琴筒上。二胡的演奏技巧在吸收了其它胡琴类和弹拨乐器琵琶以及小提琴等中外乐器的手法之后,目前已经达到了相当丰富的程度。六、二胡的基本演奏技法(结合音乐片段示范演奏)

(1)长弓

(2)分弓

(3)连弓

(4)快弓

(5)颤弓

(6)顿弓

(7)抛弓

(8)换把

(9)揉弦

(10)装饰音

(11)颤指音

(12)泛音

(13)拨弦

(14)滑音

第三篇: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内容,认识本课生字,懂得爱听奉承话,就容易上当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大森林里,住着这样一对邻居,一只长得很丑,叫声又难听,但喜欢听奉承话的乌鸦。

一只好吃懒做,而又狡猾的狐狸。这一天,在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就让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课题

5狐狸和乌鸦(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标出有几个自段,再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

三、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请小朋友们自己大声读1—3自然段,等会儿请你们说说:你学懂了什么?

2、出示幻灯片。

3、指名说说学懂了什么?

4、提问:(1)有一天,乌鸦给孩子们找到一片肉它是怎样做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它当时那种高兴的

语气吗?有感情地朗读第2 自然段。

(2)狐狸这时也出来找吃的,当它一抬头看见乌鸦嘴里的肉,它是怎样表现的? 出示“直流口水”(齐读,并理解)

这个“直流口水”说明了什么?你能有感情地读这段话吗?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3)此时,狐狸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4)狐狸会用什么办法去得到这片肉呢?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

汇报。并讨论这些方法是否可行。

5、狐狸究竟作什么方法呢?我们来学习4—7自然段。

四、学习4—8自然段。

1、自由读4—8自然段,思考: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说了些什么?用“——”画出来。

每一次乌鸦是怎么表现的?用“

”画出来。

2、集体讨论:

(1)第一次。狐狸说了什么?

狐狸的话是随口说的吗?你从哪个词里看出来? “想了想”说明了什么?

狐狸这么热情地和乌鸦打招呼,目的是什么? 你能不能学着狐狸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乌鸦这时怎么表现?说明了什么?(出示“不作声”,理解)

(2)第二次。第一次骗成功,狐狸不甘心,又说了什么?

狐狸真的关心乌鸦的孩子吗?它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狐狸的话该怎么读呢?

乌鸦的反应与第一次一样吗?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呢?

(3)第三次。狐狸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第三次,狐狸又说了什么呢?小朋友们齐读狐狸说的话。这次狐狸在夸乌鸦的什么?(羽毛真漂亮,嗓子真好)

狐狸说的是真的吗?可它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再用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狐狸说的话。

乌鸦从来没有听到过有谁如此赞美它,这时它有什么反应?结果怎么样了?(打出幻灯片)(出示“得意”,理解)

一起有感情地朗读7、8自然。

3、分角色朗读4—8自然段。

五、小结课文内容。

1、大家想一想,乌鸦为什么会上了狐狸的当呢?

2、你想对这只狐狸或乌鸦说些什么吗?

六、表演这个故事。板书设计:

26、狐狸和乌鸦

狐狸(说)——

乌鸦(做)

第一次

您好,亲爱的乌鸦!

不作声 第二次

您的孩子好吗?

看了一眼,还是不作声

第三次

羽毛真漂亮,嗓子真好

得意极了

大海

苏教版

二年级(上)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童话,讲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

课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第二至五自然段具体讲

狐狸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奉承乌鸦,使乌鸦一步步地失去警惕,最后受骗上当的。第六自然段,讲狐狸

骗到肉后跑掉了。课文通过三次对话,形象地表现了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轻信。对话时狐狸和乌鸦的神

态生动地表现了它们的心理变化。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教学准备:乌鸦、狐狸的头饰、大树、乌鸦、狐狸的图片。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老师请来了两位小客人,是谁呀?(出示乌鸦和狐狸的图片)

生:(齐答)狐狸、乌鸦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狐狸和乌鸦》这篇童话故事。请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评:导入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明确故事的主要角色。这样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有利于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故事内容的欲望。]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1:我想知道乌鸦和狐狸是好朋友吗?

生2:我想知道乌鸦和狐狸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师:这几个问题,老师都可以给你们解答。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呢,还是你们自己到书里去找答案?

生:自己从书里找答案。

[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书。听清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好各自然段的序号。

(学生自己读书)

[评:明确读的要求,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 阅读习惯。]

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跃跃欲试。老师指名读书。

师:现在老师还想请同学们看着书上的插图,边读课文,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的还不 熟的同学,只要继续练习把课文读会就可以了。

(学生自由读书)

师: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

生:老师我知道了狐狸和乌鸦不是好朋友。

生:老师我知道了乌鸦上了狐狸的当。„„

师:同学们书读的不错,并且也有了不少的收获。现在老师“考考你,你认识这些字吗?”

请你先自己读一读,把你不熟悉的字词找出来,多读几遍。(大屏幕出示字词)

学生认字、读词。

采用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抢读等形式识记生字。

[评:识字是低年级语文课的教学重点,采取多种形式掌握生字词,扫除学生语言的障碍,巩固学生 的基础知识。]

(出示狐狸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

生:狐狸。

师:通过读书我们已经知道狐狸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生:狐狸在树林里找吃的。

师:狐狸来到大树下(在黑板上事先贴好大树的图片),看到了谁?

生:看到了乌鸦。

生:看到了一只叼着肉的乌鸦。

师:这只狐狸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它看到乌鸦叼的肉时,会怎样想?

生:这下可好了,省得我出去找东西吃了。

生:好香的肉,我一定要弄到手。

生:我饿的肚子咕噜咕噜直叫。这么香的肉,可不能让乌鸦吃了,我一定要把肉骗来。

[评:通过创设情境,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师:狐狸心里是这样想的,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生:馋的直流口水。

师:(指狐狸的图片)这只狐狸流口水了吗?

生:没有。

师:谁来帮着添画口水呀?

(一生添画)

师:谁来把狐狸馋嘴的样子读出来?

(生读)

师:请同学们看着图片,齐读最后一句话。“狐狸馋的直流口水。”

[评:

师:狐狸那么想吃这片肉,后来是怎样弄到肉的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3、4、5自然段。读的时候,可以用“——”划出狐狸说的话。用“~~~”划出乌鸦的反应。

[评: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同一阅读内容,不同的学生会运用不同的方式去阅读,有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而有的学生喜欢与他人合作,一边读书,一边讨论。生:一开口说话肉就掉了。

师:第一次不说话,第二次为什么看了狐狸一眼呀?

生:因为狐狸说的话一次比一次好听。

生:狐狸说的话太好听了,要不是叼着肉,早就跟他说话了。„„ 在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尊重。

(生自由读书划句子)

师:小组讨论一下,狐狸说了几次话?分别是怎么说的?乌鸦有什么反映?

(学生分组讨论)

师:狐狸说了几次话?

生:3次。

师:第一次狐狸是怎么说的?

生:亲爱的乌鸦,您好吗?

师:乌鸦有什么反应?

生:乌鸦没有回答。

师:狐狸第二次是怎么说的? 生: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师:狐狸说话时是什么样的神情?为什么要这样?

生:狐狸赔着笑脸,想讨好乌鸦,骗乌鸦开口说话。

师:乌鸦有什么样的反应?

生: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师:同学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演一演这两次对话?

生:想。

师:现在你们就是叼着一片肉的乌鸦,叼起肉来吧!老师来演那只馋狐狸。

(师生共同表演)

[评:师生互动,教师用形象的语言、逼真的动作,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中,使教师极具亲和力,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充满了乐趣。]

师:请你们把肉放下,你们为什么不说话?

师:狐狸看乌鸦有点心动了,于是又说了第三次话。他是怎样说的?谁来用甜甜的声音读一读。

(教师指名,学生读。)

师:同学们还想不想演狐狸和乌鸦的话?

生:想!

师:请左边的同学叼起肉做乌鸦。

请右边的同学演又馋又狡猾的狐狸。

老师读作者的话,看谁演的好。

学生表演第四、五自然段。

[评:教师引导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评一评,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 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师:狐狸说的话是真是假?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狐狸说的话是假的。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

生:乌鸦没有麻雀漂亮。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乌鸦和麻雀的图片)乌鸦和麻雀谁的羽毛好看?

生:麻雀的好看。

师:想一想,麻雀怎样叫?学一学。乌鸦怎样叫?学一学。

(学生学麻雀和乌鸦的叫声。)

师:谁的叫声好听?

生:麻雀的好听。

师:狐狸为什么要说这么多好听的话?

生:为了骗乌鸦开口说话。

生:乌鸦开口说话,肉就掉下来,狐狸就吃到肉了。

师:乌鸦上当受骗了,心情怎样? 生:难过、后悔、伤心„„

师:乌鸦因为听什么样的话上了狐狸的当 ?请看大屏幕,谁来说说这句话。乌鸦喜欢听

,[评:加强学生的情感培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

上了狐狸的当。

生:乌鸦喜欢听奉承的话,上了狐狸的当。

生:乌鸦喜欢听好话,上了狐狸的当。

生:乌鸦喜欢听赞扬的话,上了狐狸的当。

[评: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个个都投入思考,人人都奉献思维结果。

师:老师今天请来的这只乌鸦,就是被狐狸骗去肉的那只乌鸦。你想对它说点什么?

生:乌鸦,你以后不要光听奉承话了,那样你会饿死的。

生:小乌鸦,你听过这句话吗?“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生:乌鸦,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呀,不要光听好话而上当受骗。

[评:此处设计了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很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发散了学生思维。学生们各抒

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既丰富了课文内容,同时还培养了思

维的广阔性和创新精神。]

(老师把乌鸦的头饰拿到耳边,做说话状。)

师:同学们,小乌鸦对老师说,以后它再也不会上当了。谁愿意来演不上当的小乌鸦?谁愿意来演狡猾的狐 狸?

师:我们来当评委,评评谁演的好。

(学生戴头饰非常投入地表演。无论狐狸说什么动听的话,乌鸦都没有上当。)

师:同学们,狐狸说了那么多奉承的话,乌鸦也没有上当。你们在生活中会不会上当?

生:不会。

师:如果有陌生人给你好吃的,要领你出去玩,你怎么做?

生:不理他。

生:到人多的地方,告诉大人,告诉同学。„„ 师:看来,同学们是不会上当受骗了。老师很高兴!快下课了,我想知道同学们今天学习了《狐狸和乌鸦》

这一课后,回家想做点什么?

生: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小弟弟、小妹妹听,教育他们别上坏人的当。

生:我要和爸爸、妈妈一起演一演这个故事。

生:我要回家做头饰,跟老师做的一样好。

师:同学们,除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外,我们今天共同的作业是(大屏幕出示):发挥想象,以

《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编一个小故事。相信你编的故事最有趣!

[评:拓展学习,进一步领悟本故事的思想意义,同时在学习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编写故事的能力,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达到巩固学习内容的目的。]

.创设情境,初读课文。

师:童话王国的大门又向小朋友们打开了。我们看看今天的主角是谁?(出示动物贴图并板书:狐狸、乌鸦)

师:在你的印象中,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生:狐狸非常狡猾,一肚子的坏主意。师:乌鸦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乌鸦的羽毛乌黑乌黑的,叫声又粗又难听。师:狐狸和乌鸦凑在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事儿呢?让我们读读课文吧。(初读正音,了解大意。略)二.进入情境,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请大家自读本段,读懂内容。(老师板画大树,占据整个黑板)

师:(出示狐狸和乌鸦的贴图)狐狸和乌鸦的家在哪里?请把它们送回家,并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贴图)狐狸的家在大树底下的树洞里。乌鸦的家在大树上。

生:乌鸦住在楼上,狐狸住在楼下。(众笑)

师:那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生齐答:邻居)师:这对邻居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往下读课文。

2.学习第二自然段:(生自由读这一段)

师:她找到一片肉,叼了回来。这里为什么不用“拿”、“取”,而用“找”? 生:用“拿”、“取”都不好。如果用“拿”和“取”,说明乌鸦已经知道这片肉在那里,就用不着 “找”了。

生:我从“找”字看出,乌鸦肯定是东瞧西看才发现这片肉的。生:“找”字说明这片肉来之不易。

师:乌鸦妈妈好不容易才找到一片肉却不肯吃,要留给自己的孩子。读到这里,你是怎么想的? 生:她真是一位好妈妈!3.学习第三自然段;(生齐读本段)

师:这时狐狸出来了。(贴图)他“谗得直流口水”,吧!

生:(边读边画、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读的真认真,快,把书拿起来,把你读懂的内容告诉大家。

生:(汇报“肉、站、流、高兴”三字一词。从字形、音、义及句子方面来说。)

生:听到你们出色的回答,老师真高兴。

生:我读懂了狐狸为什么骗乌鸦。狐狸看到乌鸦嘴里的肉谗了,于是就想骗乌鸦。

生:(生分别模仿乌鸦和狐狸的样子读这段课那谁能画一画狐狸的口水?(生板画,在狐狸的 嘴巴下画了很多滴口水)

师:你为什么要画那么多滴口水?

生:因为狐狸谗得一个劲地流口水,口水都掉到地上了。师:(赞许地)画得好,想得也好。真是一只嘴谗的狐狸呀。读读这一段,读出狐狸的谗。(生练读,略)

4.学习四——八自然段

师:嘴谗的狐狸“想了想”,仔细读书,联系下文猜猜看,他会想些什么?(出示句式:狐狸想: —————————。)

生:狐狸想:多肥的一片肉啊!如果能当我的午餐就好了。

生:狐狸想:呵呵,一顿美餐来得全不费工夫!生:狐狸想:对!有办法了,如果我能让乌鸦张嘴,那块肉就是我的了。„„

师:狐狸只“想了想”,就想出了这么个坏主意。说明——

生:狐狸太狡猾了!„„„„„„

各抒己见 灵活理解——《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师: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乌鸦和狐狸也是邻居,他们这对邻居相处的怎么样呢?

让我们看看录像就知道了。(观看录像)

师:刚才,同学们看的那么认真,那么投入,可以看出同学们喜欢这篇课文,好,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

读课文的2至6自然段,看看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生:(边读课文边思考)

师:你们想带着那些问题来学习?

生:我想知道狐狸为什么骗乌鸦?

生:我想知道狐狸是怎样骗乌鸦的?

师:(板书问题)会提问题也是一种本领,你们小小的年纪就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真了不起!

老师相信你们能提出问题也能解决问题。你们有信心吗?

师:你最想解决哪个问题?

生:第一个问题(生迫不及待地回答)。

师:那就尊重你们的选择,请你们边读边思考,然后,找你喜欢的伙伴一同来解决这个问题,开始

文)

生:老师,我还能把他们当时情形表演出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表演)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真是太聪明了。那么你们想对乌鸦和狐狸说点什么吗?

生:我想对狐狸说:“狐狸你太谗了!”

生:我想对乌鸦说:‘千万别上狐狸的当!“

生:我想对狐狸说:“你做坏事,不会有人和你做朋友的。”

师:你们说得真棒!我们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好吗?

生:(齐读)

……

师:听了你们的读,看了你们的表演,老师也想试试。如果觉得老师读的好就配合老师表演一下小乌鸦。

如果不好给老师指点一下好吗?

师:(读课文第6自然段)

师:谁能读的比老师还好?

生:(读课文)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夸夸乌鸦好不好?

生:(齐读)

师:狐狸一共说了三次讨好乌鸦的话。一次比一次动听,下面让我们分角色读读好不好?

生:(分角色读)

师:嗯,读的真好,狐狸骗乌鸦是说尽了好话,想尽了办法,结果怎样呢?下面让我们学习最后两个

自然段。

生:(读课文)

师: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生:(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乌鸦得意极了,竟然唱起歌来。

师:对,“得意极了”又可以怎么说?

生:得意忘形。

师:“得意忘形”是一句成语,为什么不用成语而用得意极了?

生:这样写表现得更生动,更形象。

师:对,一个“极”字传神地写出了乌鸦忘形的样子。同学们在以后写作文时要注意用词准确。

生:肉掉下来了,狐狸叼走了。

师:肉掉下来了,狐狸可再没有心情听乌鸦唱歌了。没有了观众的乌鸦心情会怎样?它会怎么想?

怎么做?这时狐狸会怎么想?怎么做?下面我们以最后一句为开头,续编故事。

……

第四篇:第一课时 教案

三亚落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较好地结合课文理解。

2、初步感知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达到有一定的情感。

3、精读第1、2自然段,体会三亚迷人的风光以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搜集材料。

1、说到看落日,最值得去的地方当数三亚了。你知道三亚吗?

2、学生交流,教师出示图片补充。(有一首歌曾唱到: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三亚被称为东方夏威夷,她以以碧蓝的海水,洁白的沙滩著称于世。今天,我们将跟随作者,通过美妙的文字感受这富有诗意的三亚落日。

5、读题——三亚落日。

二、初读指导

1、这篇文章实在是太美了,相信很多同学课前已经读过了,能给大家展示一下吗?选择你拿手的一段就行了。指名读,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句子。

2、在初读这篇课文时,很多同学一定有这样的感受,这篇文章写得很美,要想读好,哪怕只是读流利了都很难。难读的是什么?

(1)出示词语:

赤朱丹彤溅出收敛光芒硕大无朋玫瑰涨溢

一盏蘸椰子树摇曳搔着醉醺醺软软

(2)指名读,注意多音字:树冠悄无声息

(3)自主交流感兴趣的词语意思,教师视情况点拨:

3、再次指名读。

4、默读课文,理清层次。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 其他各段分别写了什么? 板书

5、小结: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是一篇好文章首先应该具备的。

三、再读感知,精读第一段

1、文章要为我们介绍三亚落日,在一开头就写到——出示第一段。像这种在文章开头就点明题旨,总体概括全文意思的方法,就叫“开门见山”。

2、指名读,评价。在指名读

3、理解诗意。非常富有诗情画意,具有诗的韵味,让人产生非常美好的想象。

3、该怎样读出这种诗意。多种形式朗读重点读好:“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儿也不… 试想作者再说这句话时,心情怎样?(要求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四、精读第二段

1、作者在开篇就用极具诱惑力的笔触将我们的心吸引到了美丽的三亚。三亚究竟是座怎样的城市呢?让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领略三亚的热带风情。

2、欣赏完了摄像机记录的三亚风情,再让我们走进文字,细细品味作者笔下的三亚风情。自由细读第二段,读个两三遍,再告诉老师你读出了什么?

3、集体交流。(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非常喜爱三亚

(1)【美】

作者具体写了三亚什么美?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她们的美?在有关语句上作记号。交流:

①“蓝透了”“碧玉般”“玉屑银末般”“金灿灿”等词语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态美。“挺拔俊秀”等词语突出了椰子树的姿态美。“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

②置身于如此美景中,我不禁想把他永远印刻在脑海中。

(2)【喜爱】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如:“浓浓”、“金灿灿”“软软”等叠词的运用。“蘸”“搔”拟人手法的运用。“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

(3)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4)文章中大量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活灵活现的动词描写,就是想表达一种愉悦欢快的情感!哦,描写手法原来是一种形式,它是为情感的表达服务的!哦,境由心生,言由心生。假如,作者观落日的心境是落寞孤寂的,那么,语言的表现可能就会变成另外一番味道了

五、总结:三亚,真是个有诗意的地方。在这里看落日一定是更有诗意。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第五篇:第一课时教案

剑桥预备级B册unit1第一课时教案

刘菲菲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pencil,pencilcase,bag,ruler,eraser,pen并能用英语介绍文具。

2.能听懂所接触的指令语,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二.教学重点:有关文具的六个词汇pen,pencil,pencilcase,bag,ruler,eraser的学习,并用英语介绍文具。

三.教学难点:较准确读出各单词,尤其是eraser的发音。四.教具准备:单词卡片,文具实物。五.教学过程:

1.热身(Warm-up)

(1)Greeting:Hello,boys and girls,I am Cici,What is your name?(用歌谣的形式问名字),然后挨个打招呼,并带领孩子们唱“hello”song,(教授两遍动作,一起唱几遍)。

(2)打招呼自我介绍用Hello,I am------(操练这个句型)

(3)游戏:A Name Train(一个个接龙说自己的名字,用I am--------)2.呈现(Presentation)

(1)教师扮演魔法师变出一个书包,并让学生猜What is in it?一个个让同学摸实物,按照摸实物来教文具。

(2)教授新词pen pencil ruler eraser pencilcase bag

pen:touch and say clap and say(可以让读得好的学生当老师教读)

pencil:hop and say do exercise and say

ruler:throw and say jump and say

bag:音标拼读 大小声

pencilcase:剪刀石头布读,magic fingers(3)游戏:Show me your---------guess what am I drawing?(4)跟读,纠正发音。3.操练(Practice)

(1)闪卡(奖励第一个回答上的同学帮他画他想要的文具)

(2)小组竞赛(每组派出一名学生,老师告诉学生单词,同一组的同学猜,派出的学生能用Yes or No 来回答,用时最短者小组画文具)(3)跑卡片(抽两名学生,老师报单词 跑对的同学加分画文具)

(4)萝卜蹲(把单词卡发给学生,先从老师蹲,老师报到哪个单词,持有那个单词的学生蹲,错了受惩罚,在黑板上画老师说的文具)

(5)木头人(哪个同学动了,就得读老师指认的单词,不会的多教几遍,会的奖励)4.家庭作业

(1)听说认读新单词 并用英语介绍新单词。(2)绘画并作单词卡片。

下载二胡概况第一课时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胡概况第一课时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鸿门宴教案第一课时教案

    鸿门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作家作品等文学文化知识;归纳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能力目标: 掌握翻译文......

    太阳第一课时教案

    《太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差、较”等 15 个生字的字音,能够正确书写“差抵、氏”等 7 个生 字的字形。 2、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3......

    采蘑菇第一课时教案

    《采蘑菇》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采蘑菇》是西师版二年级上册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所在的单元主题是童话故事。《采蘑菇》就是一篇生动有趣而又引人思考的童话故事。课......

    卧薪尝胆第一课时教案

    卧薪尝胆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并学会在生活贯彻卧薪尝胆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上节课,我们大......

    开天辟地第一课时教案

    12.开天辟地(第一课时) 台儿庄区实验小学:张鲁平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出现的“辟、斧”等8个生字,认识“昏、凿”等8个二类字。能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2、理清......

    《九色鹿》(第一课时教案)

    《九色鹿》(第一课时) 基础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意思,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九色鹿见义勇为、不图回报的品质,谴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 2、让学生在自主学习......

    滴水穿石第一课时教案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它通过一些现象和事例说明一个道理。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运......

    《比一比》第一课时 教案

    《比一比》第一课时 教案 执教人:危婷婷 一、说话&看图引入新课 1min T:前几天,我们去了动物园,玩得很开心的孩子点点头!今天危老师要带你们去另外一个地方,你们看!这是哪儿?-对,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