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心·伊犁情第一篇章教案
备课时间:2013年2月26日 授课时间: 课题:我爱我家 教学目标
知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感,对于“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锻炼学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并承担起自己的对家庭的责任,培养学生权利与义务的意识。教学重点:对家之一抽象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表达对家的爱,要行动起来。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发现。学法: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课时: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小时候与家人的合影;
2、和父母一起回忆在你们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比赛成功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 教学过程:
1、课前导入:展示学生小时侯与家人的合影,分别请大家来猜一猜照片上的人是谁?
【点明课题】:《我爱我家》
2、活动一:“我说我家”。
我们每个人都有“家”,每个“家”都是不一样的,在每个人的“家”里都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所以今天的第一个活动叫“我说我家”。
【过渡】:对于“家”,我们是不是还有其他更深的认识呢?
3、活动二:“家”是什么?
请大家用一句话把你对“家”的认识概括出来。学习小组先交流,然后课堂上发言。
教师把学生发言记录在黑板上,然后和学生一起概括。【小结】:“家”是情感的栖息地;天然学校;经济物质来源;娱乐天地;发展大本营。
4、活动三:听“丢丢的故事”(材料)小组讨论:A、你认为丢丢有家吗?
B、丢丢的爸妈爱她吗?(爱是一种责任。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规定,不履行抚养义务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5、活动四:我们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都有责任。下面就来说说各自的责任吧!(课本P8)课堂总结:
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中,我们尽享亲情和温暖。希望同学们在享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不要忘记献上自己的一份爱,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作业设计:给父母的一封信寄言——在感激父母养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把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出来。(对父母的感谢;心里话;对父母的祝福或期望等)教学反思:
备课时间:2013年2月26日 授课时间:
课题:民族团结一家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民族团结的故事。
2、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过程与方法:
让同学们了解7.5事件的性质,熟悉民族团结的内涵,要求学生明辩是非,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参与类似的活动,加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努力,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敬仰维护民族团结的人,培养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情感。
2、收集我们周围有关民族和睦团结的资料。(特别是本班民族学生的事迹)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教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学法:正反事例对比法,自己动手收集资料法。教学过程:
1、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手段,搜集和整理反映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特点、文化艺术的资料。
2、认真准备编排小品、舞蹈、故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VCD,欣赏歌曲《大中国》。
2、师导入:大家都喜欢这首歌吗?歌中的“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生答:56个民族)那么56个兄弟姐妹生活在祖国大地上,怎样才能使祖国繁荣富强呢?
3、生答后,板书课题:民族团结。
二、学文明理,激情导行。
(一)学习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
1、师:今天老师邀请了6位同学在我们课堂作客。(出示课件)请根据他们的服饰打扮判断他们是哪个民族的?
2、生答:汉族、蒙古、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傣族。
3、师:你们回答得不错。那么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生:高山族、土家族。生:朝鲜族、苗族。生:白族……
4、师出示课件(中国地图),简要介绍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汉族、少数民族所占的比例及少数民族存在的优势。
(二)国家的民族政策;
思考: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民族政策?看谁说的最多。
(三)畅谈民族团结的故事: 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一小组收集的最多。
三、民语亲密大接触
让我们一起先来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子叫——双语词汇大竞猜。
女:下面我来说一下游戏规划:
1、请各小组派一名民族同学站到台前来,面向大屏。
2、小组其他成员背对大屏。
3、民族同学用民语说出物品的名称,并同时可用手比划,由汉族同学用汉语说出名称。
4、每组5个名称,时间为50秒,说出最多的为优胜。
5、如果民族同学用汉语不小心说出的物品名称或用汉语说出物品名称所含 的字则不得分。
男: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活动学会了几个物品的名称,谁来说一下。
四、语言对对碰。
男:语言是交流之门,我们班中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的同学比较多,那就让我们通过下面游戏体会一下,学习非母语语言有多难,那么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同学学习汉语就有多难。到底有多难还是让我们亲自试一试。
女:下面我说一下游戏规则:
1、每组派出一名民族同学,说一句民语。
2、另一小组同学说出这句话的含义。
3、猜对的给该小组加分。
4、猜错,则由民族同学教大家这句民语,学的最快的同学,为该同学所在组加分。
五、课堂小结:通过刚才这个游戏我们都收获了什么呢?请大家谈一谈。教学反思:
备课时间:2014年2月26日 授课时间:
课题:中华文化魅力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文化的主要成就。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感悟描述中华文化的精深。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抒发自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文化蕴含。
教学难点: 知道祖国文化的传承机理以及意义。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发现。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过程: 一、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1、图片展示: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克孜尔千佛洞。
2、介绍中国各地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并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3、对民族语言的介绍,展示藏族的《克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三部英雄史诗。
4、谈一谈自己的感触。
二、欣赏各民族的文化
1、介绍《十二木卡姆》、《玛依拉》、《马头琴》。
2、介绍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三、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1、双语教学“亚克西”
2、介绍新疆杰出人物。
3、热爱中国文化的“老外”——大山、赫哥、欧莉莲 教学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感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第二篇:“端午情 中国心”、传统文化进校园
“端午情•中国心“、传统文化进校园
撰稿:陇川县第二示范幼儿园
赵芸琳老师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陇川县第二示范幼儿园始终将传统民族节日结合在主题活动中,引导幼儿了解传统文化的精
髓。
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端午节”这一传统文化,2013年6月8日下午陇川县第二示范幼儿园特为孩子们设计了“端午节”系列教育活动。活动中小二班家长志愿者到园为孩子们包粽子,园长许存香向幼儿介绍了端午节的来历,大中班幼儿向弟弟妹妹进行了才艺表演,最后全园进行了粽子分享活动。幼儿园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孩子们度过了开心难忘的端午节。
2013年6月8日
第三篇:第13-14章教案
第13章 机械的调速与平衡
第一讲: 13.1 机械速度的波动及调节 课 题: 13.1.1 机械的运转过程 13.1.2 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 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的运转过程
2.掌握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 教学重点: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 教学难点: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
教学内容: 13.1 机械速度的波动及调节 13.1.1 机械的运转过程
机械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的整个过程称为机械运动的全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启动阶段、稳定运转阶段和停车阶段,如图13-1所示。
图13-1 机械的运转过程 1.启动阶段
机械从静止状态启动到开始正常工作的过程称为启动阶段。此阶段内驱动力所做的功Wd 大于阻抗力所消耗的功Wr,则有
Wd-Wr =E>0 2.稳定运转阶段
机械保持等速运转或在其正常工作速度所对应的均值上下周期性波动运转是机械的稳定运转阶段,这也是机器的正常工作阶段。在这一阶段做变速稳定运动。
则有
Wd-W r =E B-E A =0
有些机械,如提升机、鼓风机等,其原动件的角速度ω在稳定运转过程中恒定不变,称为等速稳定运转。3.停车阶段
撤去驱动力,即Wd =0。
则有
Wr =E
13.1.2 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 1.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
对机械的速度波动加以调节,使其速度波动被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从而减少上述不良影响,这就是调节机械速度波动的主要目的。
图13-2,在每个周期内,原动件的角速度ω变化规律是相同的,而且其平均角速度ωm 保持不变。
度,即
在工程中常用最大角速度与最小角速度的算术平均值来近似计算平均角速
机械速度波动的程度可以用机械运转速度不均匀系数δ来表示,即
图13-2 周期性速度波动
结论:δ越小,机械运转的速度波动越小。
在一个周期内,系统动能的最大变化量,其大小应等于同一周期内外力对系统所做的最大有用功,即
机械中安装一个具有等效转动惯量J F 的飞轮后,速度不均匀系数δ变为
飞轮的转动惯量用下式近似计算
JF =ΔWmax /ω m [δ]
2.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
由于机器运转速度的波动不是周期性的,且其作用不是连续的,故称为非周期性速度波动。
防止非周期性速度波动所引起的机器毁坏或停车是调节机器速度波动的另一目的。
第二讲: 13.2 机械的平衡
课 题: 13.2.1 机械平衡的目的与分类 13.2.2 刚性回转件的平衡 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的运转过程
2.掌握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 教学重点: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 教学难点: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
教学内容: 13.2.1 机械平衡的目的与分类 1.机械平衡的目的:
消除或部分消除惯性力和惯性力矩的影响,尽可能减轻有害的机械振动。2.机械的平衡问题可分为以下两类:
(1)绕固定轴回转构件的惯性力的平衡:简称回转件的平衡或转子的平衡。
刚性回转件:
当回转件的刚性较好、工作转速较低,远低于其一阶临界转速时,转件完全可以看作是刚性物体,称为刚性回转件。挠性回转件:
当回转件转速较高,接近或超过回转系统的第一阶临界转速时,回转件将
2产生明显的弹性变形,这时回转件将不能视为刚体,而成为一个挠性体,这种回转件称为挠性回转件。
(2)机构的平衡:就整个机器而言,各构件的惯性力和惯性力偶矩可以合成为一个过机器质心的总惯性力和一个总惯性力偶矩,它们全部作用于机架上。总惯性力及总惯性力偶矩的平衡称为机构在机架上的平衡,简称机构的平衡。13.2.2 刚性回转件的平衡 1.静平衡
刚性回转件的静平衡就是利用在刚性回转件上加减平衡质量的方法,使其质心回到回转轴线上,从而使回转件的惯性力得以平衡的一种平衡措施。根据平衡条件。
有
F1 +F 2 +F3 +Fb =0 故有
m 1 r 1 +m 2 r 2 +m 3 r 3 +m b r b =0
图13-3 回转件的静平衡
结论:一个静不平衡回转件无论含有多少个偏心质量,均可在一个平面内的适当位置,用增加(或去除)一个平衡质量的办法予以平衡,故静平衡又可称为单面平衡。
图13-4 静平衡试验示意图
图13-4是静平衡试验的示意图。将欲平衡的回转件放到已调好水平的轨道上。如果回转件有偏心质量,回转件将在重力矩的作用下沿着轨道滚动,直至回转件的质心S处于轴心正下方,才停止滚动。此时可在轴心的正上(下)方任意半径处加(减)一适当的平衡质量,然后再重复上述试验,直到回转件在任何位置都能保持静止为止。2.动平衡(1)动不平衡:
当回转件的轴向尺寸较大,其质量就不能再视为分布在同一平面内了。其偏心质量可看成是分布在几个不同的回转平面内。即使回转件的质心位于转轴上,也将产生不可忽略的惯性力矩,这种状态只有在回转件转动时才能显示出来,故称为动不平衡。
图13-5 静平衡而动不平衡的长回转件
(2)动平衡的条件: 分布于该回转件上各个质量的离心力的合力等于零,同时离心力所引起的力偶的合力偶矩也等于零。结论:
(1)静平衡只需在一个平面内进行平衡,动平衡则必须在垂直于轴线的两个平面内进行平衡。
(2)回转件满足了静平衡,不一定满足动平衡;若满足了动平衡,则一定满足静平衡。
第14章 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
第一讲:CAD简介 课 题: 14.1.1 CAD技术发展概况 14.1.2 CAD系统的组成 教学目标:1.熟悉CAD技术发展概况
2.掌握CAD系统的组成
教学重点:认识CAD技术在机械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 教学难点:认识CAD技术在机械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 教学方法:课件
教学内容: 14.1.1 CAD技术发展概况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技术:
是电子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把计算机所具有的运算快、计算精度高、有记忆、逻辑判断、图形显示以及绘图等特殊功能与人们的经验、智慧和创造力结合起来,从而减轻设计人员的体力劳动,提高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14.1.2 CAD系统的组成 硬件系统:
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物质基础。软件系统:
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核心,它决定了系统所具有的功能。CAD系统:
硬件和软件的组合形成了CAD系统。1.CAD系统硬件的基本组成
CAD系统的硬件一般由计算机主机、常用外围设备、图形输入设备和图形输出设备组成。图14-1为一个CAD系统硬件的基本组成。
图14-1 CAD系统硬件的基本组成
2.CAD系统软件的组成 系统软件:
对计算机资源进行自动管理和控制,它处于整个软件的核心内层,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和数据通信系统等。支撑软件:
是帮助人们高效率开发应用软件的软件工具系统,亦称为软件开发工具。主要包括图形支撑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它们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核心技术。应用软件:
是用户利用计算机以及它所提供的各种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自行编制的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程序。
所以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是工程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产物。
第二讲: 14.2 CAD系统的硬件分类
14.3 典型机械零件的程序设计
课 题: 14.2 CAD系统的硬件分类
14.3.1 机械零件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
14.3.2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程序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CAD系统的硬件分类
2.掌握机械零件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
3.理解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程序设计
教学重点: CAD技术在机械设计领域中应用的基础知识、设计零件的一般步骤。教学难点:CAD技术在机械设计领域中应用的基础知识、设计零件的一般步骤。教学方法:课件 教学内容: 14.2 CAD系统的硬件分类 1.主机系统(Mainframe-based system)
这种系统一般以大型机为主机,集中配备某些公司的外部设备,同时接出许多用户工作站及字符终端,图14-2(a)。每个用户工作站的结构图14-2(b),一般有一个图形终端,并配有图形输入设备,如鼠标或图形输入板等,键盘用来进行文本或命令输入,屏幕图形则用点阵或激光打印机等硬拷贝机输出。
图14-2 主机系统
优点:是主机功能强,能进行大信息量的作业。
缺点:是当终端用户过多时,会使系统过载,响应速度变慢,而且一旦主机发生故障,整个系统就不能工作,此外价格也昂贵。2.小型机系统(Minicomputer-based system)
这种系统与图14-2的主机系统在形式上非常类似,只不过用小型机或超小型机代替主机,用户工作站数量较少,一般在4~6个。
优点:系统大多采用符合工业标准的各种硬件平台(如SUN、HP、DEC及IBM公司等提供的计算机),使用流行的操作系统,使用性能取决于软件水平,系统具有专用性。
缺点:是系统比较封闭,即开放性较差。3.微型机系统(Microcomputer-based system)
图14-3 微型机系统
图14-3为一个微型机系统的构成,一般每台微型机只配一个图形终端,以保证对操作命令的快速响应。
优点:从图形软件、工程分析软件到各种应用软件,满足了用户的大部分要求,做到了网内资源共享。因此微型机系统在中小型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缺点:但也要看到由于目前微型机在速度及内外存方面的限制,使一些大型工程分析、复杂三维造型等CAD作业在微型机上运行还有一定困难。4.工作站系统(Workstation-based system)
这种系统设计遵循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工程师可以使用一台计算机,也可以使用所有的计算机。前半句话意味着摒弃了多用户分时系统的结构,后半句话意味着采用网络技术,由于系统的单用户性质,保证了优良的时间响应,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
优点:其性能还是优于微型机系统,它为各种功能强大的CAD/CAM软件及复杂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平台,装机容量正在逐年增加,这种系统目前所需的软硬件投资仍然较大。
14.3 典型机械零件的程序设计 14.3.1 机械零件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1)建立数学模型: 一般机械零件基本都有现成的数学模型,但对没有数学模型的则首先要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2)设计程序框图: 程序框图根据手工计算的步骤来设计。反映出计算的步骤,从而能思路清晰地编制出相应的程序,也能对所编程序的全局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调整程序的结构模块。
(3)用高级语言编制程序: 根据程序框图来编程。(4)程序调试: 程序编好后,先仔细检查源程序,然后将其输入计算机进行试算(可准备有答案的实例),再对程序适用范围的边界、转折点进行试算,要求与手算结果完全吻合。注意: 机械零件程序设计和一般数学问题的程序不同,主要涉及到机械设计中的许多特殊问题。
14.3.2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程序设计 1.程序编制任务和说明
(1)已知条件:传递功率P、传动比i、小齿轮转速n1、原动机工作情况和工作机械的载荷特性。
(2)可选齿轮材料:45钢正火、45钢调质、40Cr调质、35SiMn调质四种牌号。
(3)模数和齿数:标准模数m按GB1357—1987第一系列选择,取2~50mm。小齿轮齿数z 1 =20~30,共输出11种参数不同的方案,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4)设计准则: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
(5)设计要求:双向传动的单级外啮合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闭式软齿面传动的设计计算。2.设计程序框图
如图14-4所示,图中的符号BM(J+1)表示标准模数数组。
图14-4 闭式传动软齿面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程序图
3.编制源程序
根据图14-4编制源程序。在程序设计中,合理设计程序的输入、输出格式,经过上机反复调试,编制出软齿面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计算程序。
第四篇:伊犁河大桥教案(最终版)
第十课
伊犁河大桥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眺、凌、载、篷”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遐想不已、浪漫、美不胜收、流连忘返、朦胧”。了解这些词语的用法,理解并能够模仿课文中“没有不……的,可惜……,不然……”等句式造句,进一步练习短语类型句。能力目标
1.能以较快的语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基本内容。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词语进行交际。情感目标
联系自己家乡的实际,能够总结出自己家乡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特点,从小培养热爱家乡,热死祖国的真挚情感。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在阅读中注意观察和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作者首先写了“伊犁河”和“大桥”,直接引出了要重点介绍的“新桥”。然后以“桥上美景”和“桥上婚礼”展示了伊犁河谷的民俗风情,生动地记述了伊犁河水哺育下的人民勤劳、和谐、欢乐、幸福的生活美景。
一、教学难点
学习并掌握“遐想不已、浪漫、美不胜收、流连忘返、朦胧”。了解这些词语的用法,理解并能够模仿课文中“没有不……的,可惜……,不然……”等句式造句,进一步练习短语类型句。联系生活实际,围绕自己家乡的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进行真实交际。
第一、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复习
(三)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生词,请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组一组,观察学生组词或组短语的能力。结合以前学过的词语,学习新词语,了解汉字的名义现象和基本用法。
眺:(1)望,往远处看。(2)目不正,斜视。
载:多音字。(1)zài:①用交通工具装。②充满。③又,且。(2)zăi:①年。②记录
篷:①遮蔽风雨和阳光的东西,用竹子、苇席、布等做成。②特指船帆。
通过对以上汉字在文中的运用进行观察和分析,理解其用法并能自己组成新的词语。
2、学生在小组中互相提示,纠正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词语。(1)正音方面
“载”是多音字,在“载歌载舞”一词中读“zài”不读“zăi”。
3、词语理解方面(引导学生注意和发现这些词语的构词特点)(1)同义词相构。
朦胧:①模糊不清。②神智迷糊的样子。浪漫:富有诗意,充满幻想。(2)动补结构
遐想不已:遐想:漫无边境地想象。(3)成语类
美不胜收: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流连忘返:流连:留恋不止。
载歌载舞: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检查学生自学词语的情况时,教师要注意按各个学习小组重点学习内容的不同而安排汇报,最大限度地达到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探讨的目的。教师在检查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学习的方法和经验,尽情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不宜讲解得过多。
2、课文学习的导入
师:作者以充满热情的笔调赞美了伊犁河大桥,为自己的家乡有这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而自豪。读读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以怎样的方法来描述这一景观的。同时,也猜你想一想,自己的家乡也有让你引以为荣的壮美景观吗?
1、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也可以播 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听。
2、请学生在小组内采取分段阅读、分别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合 作方式学习。要求学生边读边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画出或摘抄下来。
3、采取小组之间竞争提问的方式,请学生读后说说课文是按 什么方法叙述自己家乡的美景的。
教师可边听学生回答,边板书各自然段中的关键词。如:奔腾不息的伊犁河像一幅历史画卷展现在眼前-----令人遐想不已;1959年,木桥;1975年,改建为水泥桥----“老桥”;历史上许多文人都来过伊犁-----可惜当时还没有这座大桥。
32年后新建了“二桥”-----名副其实的新疆第一桥。怀旧;浪漫;河水低吟,景色宜人。流连忘返;游人如织。
桥上美景,美不胜收。居高临下,河水,树木,屋子。河边张望的孩子,交谈的老人,行色匆匆的人们-----美妙的生活画卷。
新桥----新人婚礼的首选----欢乐幸福的河流。万物复苏,两岸就会热闹起来。
这样做,可以达到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层次的目的,为完整复述课文打好基础。
(1)学生在组内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表现故事发展前因后果线索的关键词。
(2)教师出示设计的练习,帮助学生理出课文叙述的主要线索。
4、学生在组内轮流读各段课文,要求读的正确、流利。在教科书上做段落划分记号,边划分段落,边概括段落大意。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阅读课文的技巧与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句,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步具备概括的能力,能找出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体会课文在内容侧重上的安排。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采用了小标题的写法,通过对“老桥”、“新桥”今非昔比的描述,分别介绍了“第一桥”、“桥上美景”和“桥上婚礼”,赞美了家乡的人文景观,歌颂了家乡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注意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
(1)能够概括段意,准确把握课文的结构。
能够熟练运用“没有不……的,可惜……,不然……”等句式造句,进一步练习短语类型句。
三、导入新课 课文内容导入:
数字故事:简单讲述伊犁的风景,点出主要的几个景点,最后点出伊犁河大桥.深学第一段(1--3自然段)
1、请第一组同学朗读,其他组学生准备就“伊犁河、人文景观、遐想不已、壮丽诗篇”等词句提出问题。
2、注意作者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写“桥”,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写作方法。
3、提问:伊犁河大桥是一座怎样的桥?为什么成为名副其实的新疆第一桥?
4、小结:伊犁河大桥是伊犁人文景观之一,它建成于1957年,1975年改建为现在的“老桥”。
深学第二段(4---8自然段)
1、请第二组同学朗读课文
注意作者在详述说明时所用的句式和所用的语气。如:虽然说有两座桥,但是人们的喜爱程度都是一样的-----只是看人们的选择而已。这里是----摄影爱好者的乐园、年轻人约会、老年人流连忘返的地方。伊犁河大桥-----会带来好运;伊犁河水-----会冲走生活的不愉快和忧愁,让人们年轻起来。
2、小组之间竞争,提出和回答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
3、小结:伊犁河大桥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的原因----这里是人们向往的地方,它能给大家带来欢乐和幸福。深学第三段(9--12自然段)
1、请第三组同学朗读课文,其他组学生准备就文中内容提出问题。
2、提出问题:作者是在什么季节来看桥上美景的?他在桥上看到了怎样的美景?
3、小结:桥上美景,人间天堂,小孩、老人、漫步的人们----一幅美妙的生活画卷。深学第四段(13--15自然段)
1、提问:新人结婚去“二桥”为什么成了首选?桥上的婚礼场面是怎样的?人们为何独爱“老桥”?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
3、小结:新人喜欢在新桥举办婚礼----大桥仿佛成了一条欢乐、幸福的河流。“我”却独爱老桥-----因为它没有过多的喧嚣,有的是历史和故事。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让学生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畅谈对学习这篇抒情散文的感受。理解作者对家乡美景和人民的热爱之。注意作者采用的小标题分段描述的写作方法。布置作业
结合家乡变化写一篇抒情散文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复习
(三)导入新课
二道桥、西大桥、鸿春园····这些让人耳熟能详的名称,代表着美丽的首府----乌鲁木齐245年历史的变迁。在建国60周年大庆前夕,西大桥又完成了它第九次的改扩建工程,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透过这座大桥245年的历史变迁,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 重点字、词语例释
1.恬美:甘美,宁静优美。
2.浓缩:泛指用一定方法减少事物中不需要的部分,从而使需要部分的相对含量增加。3.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4.承载: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5.变迁:变化,变易。
三、课文中的句式解析
⑴“因······而·····”:连词,用在句子中表示原因或理由。⑵“以·····而····”:连词,“以”与“而”连用,在句子中表示原因或理由。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复习
(三)导入
一、交际话题
1、开展班级讨论活动,题目------“美丽的首府----乌鲁木齐”。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每个小组都要选出一名代表作为主发言,其他学生给予帮助和支持。推选三名学生组成评判组。
2、根据自己的见闻,在小组里讲述一个有关“美丽的首府----乌鲁木齐”的故事或感受。
注意:真实交际的任务要提前安排,让学生作充分的准备。讲述的故事必须是与“首府乌鲁木齐”的话题有关的。
二、学生分小组讨论话题,写出故事提纲
方法和任务:要求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故事提纲经小组集体讨论修改后,推选代表在班级发言。
活动提示:为增强竞争性,调动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教师提议成立临时评委会,结合班级意见,给各小组评分,登记成绩。
三、总结全课
四、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五篇:我的中国心教案
课题 歌词三首•我的中国心
安阳县二中附中 杨艳芳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歌词内容,体会歌词中表达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2.反复诵读诗歌,体会和推敲歌词中精炼形象的语言。3.有感情地朗诵歌词,深情歌唱歌曲。教学重点:
准确地把握歌词的内涵和感情。
教学难点:
激发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把爱国情感落实到行动中。学法指导:
合作学习、比较研读、深情歌唱、朗读背诵、赏析品味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生活离不开阳光,生活也离不开歌声。一首好歌,可以如春风,可 以为你送来缕缕清新;一首好歌,可以如甘泉,给你心灵的润泽;一首好歌,更是一首诗,情感充沛,意味无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用耳朵聆听,用心情感受,用文学欣赏那一首经久不衰的歌曲《我的中国心》
二.听一听:(放录音)三. 讲一讲:
这首歌是在香港回归前,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
欢晚会上演唱的歌曲,至今我还记得他身穿白色的西装,脖子围条长围巾,戴着金丝眼镜,当他深情并茂地唱起这首歌时,场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并且在以后广为流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共鸣呢?
——强烈的爱国之情,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四、读一读,赏一赏:
朗诵歌词,把握感情基调(深情,挚爱)注意押韵ing 确定该歌词的感情基调:强烈、深情、真挚。深情范读歌词(配乐)
1、歌词反复提到中心词是什么?
——“中国心”:①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点题)
②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根源)
③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总结)
也就是心中装着祖国,永远念着祖国,对祖国一片深情。
2、“烙”上中国印如何理解?
——祖国与我血脉相连
3、长城、长江、黄山、黄河在这里指什么?
——祖国的山河→(借代)祖国
4、“重千斤”指的什么分量?
——祖国在我心中的分量,即无法取代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代表祖国,“重千斤”把不可以斤两计的对祖国的感情用斤两表达出来,形象地表现祖国在海外游子心中的分量,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
5、“澎湃”是指什么?
——热血澎湃,从内心呼喊出:我的中国心。
这是来自心中的声音!这是融在血里的声音!是海外赤子永不改变的爱国之心的表白。
结合各自所学和所知列举优秀代表人物,从他们的事迹中,感受强烈而真挚的爱国之心。(如贝聿铭)
五、唱一唱 比一比
1、拳拳赤子心,殷殷故土情,平实的语言,却因为真挚的感情震撼了多少人的心灵!让我们再次欣赏歌曲并学唱(合唱)
2、各小组比赛唱歌(唱爱国歌,做爱国人)
六、总结与过渡:我们热爱祖国,我们更赞美祖国,我们爱祖国的壮丽河山,更爱祖国的美好生活。一个海外游子对祖国如此赞美,更何况我们生长在祖国温暖怀抱里的人。
七、拓展探究
根据这首歌词的形式创作一段歌词,表达你对学校、班级、集体„„等的深情。
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饱含深情地唱出来或朗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