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殖类型教案
生殖类型 教案
(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无性生殖的概念、方式和实例; 2.了解有性生殖的概念和意义; 3.理解卵式生殖的过程、概念和实例。
(二)能力训练点
1.从几种无性生殖的概念、特点和实例的比较,训练学生比较分类的能力。2.以团藻为例阐明精子、卵细胞、受精卵以及卵式生殖的概念,训练学生由具体
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按照生殖方式进化顺序先讲无性生殖再讲有性生殖,让学生感知事物方向总是从低级向高级的方向发展,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归纳、比较、分类。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有性生殖。
[解决方法] 用仔细阅读方法感知重点,用点拨方法讲清重点,用练习题的方法巩
固重点。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卵式生殖。
[解决方法] 用多媒体教学将图34团藻的卵式生殖过程的活动课件投放在银幕上,讲清卵细胞、精子、合子(或受精卵)、受精作用和卵式生殖。
3.教学疑点及解决方法 营养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优缺点。
[解决方法] 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讲清营养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优缺点。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目标导学法为主。
五、教具准备
动物世界的录像片段──不同动物在自然界生殖状况的录像带;图34团藻的卵式生殖过程的活动课件,以及多媒体教学器材。
六、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导以目标并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自学并阅读理解,自主性的回答目标的知识教学点所提出的问题。2.学生练习:P100-P101中复习题。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创设情景]:用多媒体教学放映动物世界录像片段,通过不同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殖场景,让学生感知后老师再提 问:
同学们已经看到了不同动物在自然界的生殖状况,请大家思考一下:一般说来,生物的种类不会由于个体的死亡而导致物种的灭绝,原因是什么?
学生答:这是因为生物体具有生殖和发育的作用。
出示课题: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接着出示课题:第一节 生物的生殖 2.[依标导学]:用多媒体将素质教育目标的知识教学点以表格的方式投放在银幕的左边(见投影一),同时,将学法指导放在银幕上的右边(见投影二),并讲清投影二:阅读思考的要求,根据学习情况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投影一:
投影二: 阅读思考:
①要求学生将书中有关内容用浏览的方法看一遍,再仔细阅读P99中第二自然段至P100中第二自然段为止。注意识图
29、图30、图
31、图
32、图33和图34。②根据投影一的表格知识点的问题,在教材中找到答案,并用不同的标记勾划出来,并眉批其疑问和自己独立思考的问题。
3.[反馈点拨]:
将投影一列表所提出的问题全面反馈,在反馈过程中要特别回答学生在阅读思考中的疑难问题,并点拨以下问题。
①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抽学生回答后老师强调:根本区别是前者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后者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
合,成为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
②营养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用多媒体教学将下表投放在银
幕上,抽学生回答,老师给予纠正。
③什么是卵式生殖?什么是精子和卵细胞?什么叫合子(受精卵)?要完全理解并回答这些问题,请大家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解。
老师用多媒体教学将图34团藻的卵式生殖课件逐步投放在银幕上,并根据银幕出
现的活动投影图示顺序一一讲解:
团藻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一种能够游动的藻类植物。团藻的直径只有1~2毫米。一个团藻由几百个到几万个细胞构成,这些细胞都排在团藻的表面,其中只有少数的细胞
具有生殖的功能。
在进行有性生殖时,有的细胞长得很大,失去鞭毛,不能游动,这种大的配子叫卵细胞;有的细胞能够产生大量的小细胞,小细胞生有两根鞭毛,能够游动,这种小配子
叫做精子。两者大小悬殊。
精子成熟时,游到卵细胞近旁,与卵细胞结合成合子(这种合子也叫做受精卵),合子外被厚壁,这种合子可以发育成新的个体──团藻。这种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生殖方
式叫卵式生殖。
接着,老师强调:卵细胞和精子的根本区别是:
卵细胞:细胞体形较大,呈球形,不能游动;含卵黄多,营养物质丰富,保证受精
后发育成新个体。
精子:细胞体形较小,有鞭毛,能游动,其特点是保证受精作用的实现。
④用多媒体教学银幕投放一组题:(1)在单细胞中普遍的生殖方式是____;(2)生物界中普遍的生殖方式是____;(3)高等植物和多数动物所普遍具有的一种有性生殖方式是____。
参考答案:(1)分裂生殖;(2)有性生殖;(3)卵式生殖。
待学生依次回答后,老师重点强调三个题的题目的区别:即“在单细胞中”,“生物界中”,“高等植物和多细胞动物”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区别,并体验到审题的重要性。
(二)总结
让学生自结后,老师将下列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投放在银幕上并作强调: ①无性生殖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等四种。虽然生殖的特点各有不同,但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有性生殖主要是配子生殖,它必须经过有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而配子生殖中最高级的生殖方式是──卵式生殖。
②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相比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从进化的观点看生物的生
殖方式是由无性生殖向有性生殖的过渡。
(三)布置作业 P100-P101中复习题。
板书设计 第三章 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 生物的生殖
一、生殖种类(一)无性生殖 1.概念 2.类型(二)有性生殖 1.概念 2.特点
八、参考资料 团藻的生殖方式
团藻是绿藻植物中团藻目、团藻科、团藻属中各种团藻的总称。团藻大多生活在有机质比较丰富的淡水中。藻体的直径约为0.5毫米,肉眼就看得见。团藻呈球形,表面排列着一层细胞。这层细胞以内的大空腔,含有稀薄的胶质或水。每个细胞都包埋在很厚的胶质膜中,胶质膜与胶质膜贴得很紧,所以,从藻体表面上看,细胞呈多边形。相邻的细胞之间有胞间连丝相连。团藻体内的多数细胞是不能进行生殖的,而能进行生殖的细胞,它的直径比一般细胞可以大到10倍以上。团藻进行有性生殖的时候,生殖细胞分别产生出卵细胞和精子。卵细胞和精子可以在同一个团藻上产生,也可以分别在两个团藻上产生,高中《生物》(必修)课本中的图34所表示的就是团藻的同体有性生殖。当产生精子时,生殖细胞经过多次纵向分裂而形成一团精子,每个精子都是细长的,而且都具有两根鞭毛,能在水中活泼游动。每个卵细胞则是由一个生殖细胞不经过分裂而增大形成的。成熟的卵细胞为球形,无鞭毛,不能游动。
第二篇:动物生殖教案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公开课 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师大版 八年级(上)
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2节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昆虫、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卓艺贞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昆虫、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比较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
<二>能力:
1.通过观察昆虫生活史的图片,培养学生推断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的能力
2.通过观看有关两栖类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录象资料,认识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
昆虫的生活史观察
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二>难点:
概述昆虫的变态发育
理解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
三、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繁冗复杂。那么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是否一样呢?青蛙在哪里生养后代?为什么小蝌蚪找不到妈妈?鸡蛋都能孵出雏鸡吗?令人厌恶的毛毛虫怎么会发育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呢?这些问题涉及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学习分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本节课我们要来学习的是昆虫和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昆虫的种类繁多,其中蚕和蝗虫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首先,请大家看下蝗虫的生活史图片。
①比较一下蝗虫的成虫和幼虫的差异
②蝗虫的生长发育经过了哪几个时期?
学生观看讨论回答问题
师:蝗虫幼虫和成虫的差异主要有:幼虫个体小;没翅或翅发育不完善,跳跃;生殖器官未发育成熟。成虫个体大;翅发达,能飞翔;生殖器官发育成熟。
很多动物像这样在从幼虫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幼虫的形态、生理、习性等发生一系列显著变化,称为变态发育。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经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叫做不完全变态。若虫是指由受精卵孵化出的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与成虫相似,但生殖器官尚未发育成熟的幼小个体。蟋蟀、椿象、蜻蜓、豆娘等昆虫的发育属不完全变态。
接下来,我们来看下家蚕的饲养及其生长发育过程,想想:
①家蚕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哪几个时期?
②家蚕的幼虫和成虫相比,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区别大吗?有哪些区别?③比较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的异同。
学生讨论比较,回答问题
师:家蚕的个体发育过程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果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像家蚕这样,发育过程经历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发育时期,叫做完全变态。蜜蜂、蚂蚁、蝴蝶、蚊、蝇金龟子等昆虫的发育都属于完全变态。
蚕和蝗虫在发育的过程中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蝗虫的发育过程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幼虫直接发育为成虫,而蚕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发育的幼虫化蛹,蛹再羽化成虫。这也是不完全变态与完全变态的区别。李商隐在《无题》中曾说:“春蚕到死丝方尽”,现在大家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一下,这句话对不对? 生:不对,这是蚕进入了发育的第三个时期,蛹期,以后他还会发育成成虫。
师:很好。蚕丝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呢?
生:可以做衣服……
师:不错,可以用蚕丝做成各种有益的产品,除了蚕丝还有哪些昆虫和我们的关系密切呢?
生:蜜蜂产蜂蜜,蚊子、苍蝇危害人类健康
师:很好,所以认识益虫和害虫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和繁育益虫或者控制害虫。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两栖动物青蛙的生殖过程,每年春夏之际,在稻田里,池塘边经常可以听见雄蛙高声鸣叫,大家想下。为什么青蛙要鸣叫呢?
生:求偶
师:很好,①那么青蛙是怎样完成受精过程的呢?②青蛙的发育经历了哪些过程?③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哪些事件必须在水中进行?请大家看录像,思考、讨论这几个问题,并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学生看录象,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师:雌雄蛙在水中抱对,刺激雌雄蛙分别产生卵细胞和精子。卵细胞和精子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水中发育为蝌蚪。
很多同学小时侯一定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蝌蚪为什么找不到妈妈呢?
生:因为蝌蚪在外形上与青蛙有很大的不同
师:有哪些不同呢?结合书本与图片大家找找看有哪些差异?
生:(略)
师:归纳起来,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主要有 :蝌蚪生活在水中,成蛙一般生活在陆地,蝌蚪有鳃呼吸、成蛙用肺和皮肤呼吸,蝌蚪有尾无腿,成蛙有腿无尾。也就是说青蛙的发育过程经历了三个时期,是哪三个呢?
生:受精卵、蝌蚪、青蛙
师:那么蛙的这种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吗?
生:属于
师:青蛙是两栖动物的代表,通过蝌蚪和成蛙的比较,大家理解下,两栖动物这个名字是这样来的呢? 生:生活环境不一样,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用肺和皮肤呼吸。
师:那么除了青蛙,大家还知道哪些两栖动物呢?
生:(略)
师:总结昆虫、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特点
昆虫:体内受精,卵生。受精卵在体外发育,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受精卵若虫成虫,如蝗虫、蟋蟀、蜻蜓等;完全变态: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如家蚕、蜜蜂、蝴蝶等。)由于昆虫有外骨骼,因此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两栖类:体外受精,卵生,受精卵在水中发育,多数为变态发育,如蛙:受精卵蝌蚪(用鳃呼吸)成蛙(用肺和皮肤呼吸)
四、作业
P85 思考与练习1、2五、板书设计:
第2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变态发育:从幼虫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幼虫的形态、生理、习性等发生一系列显著变化。
蝗虫:受精卵若虫成虫不完全变态
家蚕: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完全变态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青蛙:受精卵蝌蚪成蛙变态发育
六 教学反思:
一、在教材的处理上
在处理完全变态的昆虫的发育过程主要有“蛹”的发育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之间有很大差异。旨在让学生从不同的事物中找到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思维方法属于抽象思维方法。在这里,学生通过比较对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有了清晰的认识,在学生自主分析的过程中,对比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在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教学中,学生基本能将概念应用于问题情景中,学生认识到,有害动物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动物学的科学知识正确应用到实践中,产生的巨大的作用,出示蚕丝织品的照片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学生通过对录像的观察和课本的阅读,然后分两人小组互相讲述,接着推荐学生在班级讲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的完成了对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学习。设计了幼体和成体的比较,也训练了学生的比较的思维能力。学生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是有一定的基础的,许多学生还有有较多的了解。但原有的经验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科学知识,设计这两个讨论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经验的局限性,主动构建科学的知识。教学中目的也达到了。
二、教育的新观念是以人为本,在本节课有一些体现:
本节课的设计注意了对学生观察方法的培养。在每一次观察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观察的线索。这既是观察的内容,又隐含着观察的顺序,无意识的对观察的科学方法进行了训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看到的表面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深层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养成。
总之,这节课通过问题的引导、录像材料和标本的观察、对学生学习的组织等外部环境和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互相作用,力图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避免对知识简单灌输。同时在学习基本知识时,渗透正确的自然观,力图使学生正确理解动物对人类生活所具有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第三篇:《生殖健康》教案
《生殖健康教育》教案
(授课老师:金章菊)
第一课时 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教学目标
认识男、女性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男、女性生殖器卫生与保健; 了解女性乳房的结构和功能及保健。
二、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软盘、幻灯片、投影片和彩图。
四、教学过程
引言:大家知道,生物的“生”一是指有生命,能够新陈代谢,而另一方面是指种族和生命的延续,或称之为繁殖。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生物生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就要产生新的个体,但人是如何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在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下产生新个体的呢?新个体又是怎样由小到大逐步成熟的呢?这节课首先初步了解一下有关生殖的一些问题。
师:首先了解什么叫生殖?
生:生殖是指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
(一)男性生殖系统和功能
师:人类的生殖细胞是怎样产生的呢?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人类的生殖系统。人体的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展示:男性生殖系统挂图(侧剖图)。
师:首先请大家观察图中各部分的位置,并想一想他们分别具有什么功能? 一起归纳如下:
1.内生殖器:
(1)睾丸:一对,位于阴囊,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2)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3)输精管:输送精子的通道。2.外生殖器:阴囊、阴茎。
师:从图上可以看出:男性输尿管长,它有排尿和排精双重作用。男性的生殖细胞是精子,精子很小,长约60微米(千分之一毫米等于一微米),有长尾,形如蝌蚪,能游动。
(二)女性生殖系统和构造。
师:下面再一起来看看女性生殖系统和构造。
展示:女性生殖系统的挂图(侧剖图)。师生共同归纳:
女性生殖系统的各器官的功能如下:(用投影幻灯片)。1.内生殖器:
(1)卵巢:一对位于盆腔子宫两侧,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2)输卵管:输送卵子的通道。
(3)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倒置梨形,平滑肌组成,正常重量50克,分娩时净重1500克,腔容量增加500倍等。)
(4)阴道:胎儿产出的通道。阴道时,阴道口外的处女膜问题,未婚女子从事剧烈运动也可破裂,因此不能根据处女膜是否完整,判别是否为处女。
2.外生殖器:(外阴)。
师:由于女性在生殖过程中有妊娠、分娩过程,因此结构要比男性生殖系统复杂。女性的生殖细胞叫卵细胞,直径0.1毫米以上,几乎用肉眼可以看到。在正常情况下,两侧卵巢每月有一枚卵细胞成熟,卵细胞是一个带放射冠的球体。它的细胞质里含有丰富的卵黄,卵黄是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第二课时 新生命的诞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对学生进行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教育
二、教学重点:
在性生理教学中渗透对学生性心理、性道德的教育
三、教学过程:
1、互动式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人和动物的一生要经过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人类是属于脯乳动物,是胎生的。那么,被胎生出来的小宝宝是怎么来的呢?xx同学,你知道吗?
生:我的出生是和父母有关,但具体怎么来的,我不知道。
师:我想,xx同学的想法恐怕和在座的各位同学差不多,大家都想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2、人的生殖系统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精子和卵的结构及作用,那精子和卵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统里面来的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男性生殖系统与女性生殖系统。大家先读图P86,看看男女的生殖系统有什么不同,然后很快的记忆一下,等会我们来玩一个填图游戏,先请男生女生分别描述填自己的生殖系统。再互换,男生描述女生的生殖系统,女生描述男生的生殖系统。
生:游戏中„„(一边游戏一边老师说明各个结构)
师:刚才两位同学完成的很出色,那么,我们前面讲的精子和卵分别又来自哪个生殖器官呢?
生:男的是睾丸,女的是卵巢
师:很好,观察的很仔细,其实一个健康的成年男子的睾丸一天可产生上亿个精子,非常的慷慨。而一个成年女性的卵巢,大约一个月才排出一个卵细胞,就显得有点吝啬了。
师:除了这两个,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下男女生殖系统里面的其他器官分别又有什么作用。先来看看男性生殖系统:课件一个个点出(强调膀胱不是生殖系统,师泌尿系统),然后请学生综合起来说明精子产生到精液排出体外的过程。
生:睾丸产生精子,然后通过输精管,输送到前列腺,这时候,前列腺和精囊分泌出一种黏液,和精子结合形成精液,再从尿道排出体外。
师:女性的生殖系统书上只给出了内生殖器,用课件点出各个功能。
师:了解了男女生殖系统的功能后,我们知道了精子是由男性生殖系统里的睾丸产生的,卵是由女性生殖系统里的卵巢产生的,我想同学一定会问,精子和卵子又是怎么结合在一起的呢?
生:笑„„„„„„
3、精子和卵子
师:大家已经知道,新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那么,受精卵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生:是精子和卵相互结合产生的
师:很好,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精子和卵的结构(看课件,点出精子和卵的视频),大家看书上P85,比较一下精子和卵的结构,然后完成P86最上面的表格。
学生讨论填表,然后请学生回答,学生补充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小结。(1)基本结构相同,有细胞质和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组成(2)大小悬殊,卵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直径约为0.1毫米,精子约为0.05毫米长,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3)形状不同,卵是球形的,而精子象只小蝌蚪,大的那头叫头部,还有一条尾巴,精子就是利用这条长尾才能灵活游动,有利于受精作用的进行。
第三课时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一、教学目标
1.识别人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
2.举例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
3.举例说明青春期卫生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关注青春期心理卫生。
4.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性知识,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变化,初步形成正确的性道德观,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点
1.识别人体生长发育各个时期的变化。
2.举例说出青春期的性发育包括性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发育,说出青春期的性发育的突出。
3.关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互动式导入
师:有人说,新的生命是从母体分娩时开始的,大家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人体生殖系统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新生命的诞生,你们赞成这种说法吗?
生:不赞成,新的生命应该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师:人的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个体发育成熟的过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的生长发育过程。
(二)人的生长发育
师:我们通常所说的生长发育,主要是指从婴儿出生到发育为成年人的这一阶段。同学们观察教科书中图8-7,想一想,人的生长发育分为几个时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1)学生4人一组,每个同学将自己的各个时期照片拿出来,请另外3个同学猜是哪个时期。(可参考照片背面的年龄,判断回答是否正确)
(2)将家中长辈各时期照片拿出来交流,分析成年期又分为哪几个阶段。
学生讨论并上台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做出评价并小结
小结:人的生长发育包括5个时期:婴儿期(0-1岁)、幼儿期(2-6岁)、童年期(7-11岁)、青春期(12-23)和成年期。青春期以后,人体发育成熟,人的身高、体重达到稳定水平,具备了繁殖后代的能力,神经系统发育完善,能有效地参与社会活动。那么通过上面的活动谁能告诉我成年期又分为哪几个阶段?
生:青春期后还有成年期,可以分为青年期(老师)、中年期(爸爸、妈妈)和老年期(爷爷、奶奶)。
师:成年期是人一生中最长的一个阶段。青年人身强体壮,精力充沛,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担负起重要的社会责任。四五十岁以后进入中年阶段,身体代谢速度逐步减慢,有些人身体渐渐发胖。60岁以后进入老年阶段,肌肉萎缩,视力下降,行动迟缓,头发花白。
师:根据人的一生中各个阶段的特点,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得出:要尊老爱幼,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减轻父母的压力,关注长辈的健康。
(三)青春期发育
师:同学们步入中学,已告别了童年时代,进入了青春期,身体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生的旅途上既然有成长的喜悦,也有烦恼,而其中的很多都与我们的身体有着密切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青春期的变化吧!
教师让学生观察教材的表8-1,指导学生讨论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也可看媒体素材中的图片(青春期身体的生长发育、男女生身高生长速度曲线)
师: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除此以外,青春期的功能发育也很显著,肌肉的力量突增,心脏的收缩能力大大提高,肺活量显著增大,脑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不断分化和发展,其调节功能大大增强。因此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除了身高、体重的变化外,你还发现了哪些变化?
学生发言。
师:青春期除了性器官的发育外,还出现了第二性征。我们把人出生后生殖
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第二性征是指除了两性性器官以外的男女两性的特征。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发育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生:第二性征是由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引起的。
教师让学生观看视频:青春期。
小结:青春期发育过程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发育。由于此时性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出现了男女第二性征。经过了青春期的发育,女生会显得体态丰满,妩媚动人;男生则肌肉发达,英俊潇洒,因此青春期是人生的“花样年华”。这个时期大家将要迎接自身生理和心理的一系列巨变,大家要特别关注和了解自己在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四)青春期卫生
师:通过观看青春期的录像,男女生进入青春期后各自会出现什么生理现象?
师: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且出现了一些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当你首次月经或遗精时,是否告诉父母?
师:平时大家要注意和父母多交流、多沟通,可以把你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与父母交流一下,你会得到更多的知识。男孩子出现遗精,女孩子出现月经,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标志着一个人的成熟,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有些国家的人还要举行庆祝仪式呢!请大家不要因此而烦恼,希望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注意青春期阶段的卫生保健。
师:青春期是个体心理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心理特征既有童年期的痕迹,又有成年人成熟心理的萌芽及性意识的萌动。你们觉得应该如何与异性朋友交往?
学生各抒己见,达成共识:男女生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鼓励,要关心爱护女生。
师: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迅速时期,这一时期也是我们用脑的黄金时期,营养尤其重要,我们在饮食卫生上应注意些什么?
师:进入青春期后,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作用下,身体的生长发育速度加快,代谢旺盛,因此,人体对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等的需求量都相应增加,同学们一定要保证青春期营养的充足、全面和合理,才能使生长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使身体正常发育、体格健壮。
教师指导学生观看: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总结:做好青春期卫生保健,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对我们以后的生活起决定性作用。青春期的身心健康能够为一生的健康、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希望同学们能健康、安全、快乐地度过青春期。
第四篇:病句类型教案
语病专题复习语序不当(1)名词修饰语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一位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2)动词修饰语
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须特别注意的是:
① 先时间后处所;②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副词、形容词;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 般紧靠中心语;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记句子――何时-何地-何范围-何种情态,“怎样”--表对象“同谁”)。
牢记类句:许多老师昨天(何时)在休息室里(何地)都(范围)热情地(何种情态)同他(何对象,“谁”)交谈。看下面的例子:
①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上一世纪”应放在“这 片神奇的土地上”前)
② 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③我们用绳子把他紧紧地绑在椅子上。(“把他”应放在“绑在椅子上”前)④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陆续”应修饰“有”)
⑤留在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一个一个甜蜜地睡在床上。(句中谓语中心词“睡”的前面有三个修饰语,“甜蜜地”表情态,相当于例句中的“热情地”,“都”表范围,应放在数量词“一个一个”的后面,从而判断出原句是病句。)
(3)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
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后面)
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4)“和、并、顿号、以及”等并列词语连接的前后两个词语若存在语义交叉、包含或内在某种逻辑关系,就会出现语序不当的错误
①在宣泰战斗中,我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武器物资。(“枪支弹药”与“武器装备”是从属关系,并列不当)
②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海南岛海域正式开钻。(按照事理、逻辑关系,应为“开发、设计、建造”,并列词语排列顺序不当)2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常见语病,是高考测试的重点,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此类语病题。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①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的变化。(“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②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如:①纪念三八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而不是“到来”。)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①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②《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对现实的认识,也是五四时代的产物,其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撕开了封建社会“吃人”的面纱。(“杰出”指才能、成就出众,适用于人;改为“重大或伟大”即可)
*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
②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例如:
①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
②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不能入场。
(“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
(6)“和、并、顿号、以及”等并列词语连接的前后两个词语共同充当主语、谓语、宾语时,有可能和与之对应的谓语、宾语、主语等不搭配。
例如:去年六月以来,成都市锦江区的廖先生和两位朋友多次去灾区送温暖,迄今为止,他们共走访了二十多个社区、近四百户家庭和三千多公里路程。(此句中“社区、家庭、路程”共同充当“走访”的宾语,很显然不能“走访路程”,出现“顾此失彼”的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如:①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
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抱着”的主语显然是承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2)缺谓语
例如: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
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也许是”建立与加强“的?”建立与加强工作“又讲不通,在”建立“前少个谓语”完成“。)
(4)缺宾语
例如: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
赘余(1)堆砌
例如:①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掌握“应删去。)
(2)重复
例如:①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3)画蛇添足
例如:①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
②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应删去”离现在“。)
(4)应删去”的“字
例如: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的稳定了。(加了”的“,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四: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一句话前半部分用了一种句式,后半部分却用了另一种句式。
例如:美国经济疲软除了这次房屋次贷危机的原因外,另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美国政府实施了穷兵黩武的政策耗尽了国力所致。(句式杂糅,应删去“所致”)
(2)两主争锋:对句子陈述对象作陈述时,句子中又插入了另一个陈述对象。
例如:新疆地震灾区的广大群众,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重建家园的工作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两主争锋,在对“广大群众”作陈述时,又插入了另一个陈述对象“工作”,可改为“有条不紊的进行重建家园的工作”)
(3)宾主两兼:将一个句子的宾语兼作另一个句子的主语。
例如:①一位村民向国家捐赠了一枚古代玉佛珠,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句中“一枚古代玉佛珠”既是动词“捐献”的宾语,又是“具有”的主语,宾主两兼了,可改“了”为“的”)
②国际刑事警察组织退出一款可以鉴别商品真伪和属地、名为“国际刑警组织全球登记册”的应用程序,由美国谷歌公司开发,可以通过扫描商品代码鉴定真伪。(主语残缺,应在“由美国谷歌公司开发”前加“这个应用程序”)五:表意不明。
方法12 注意三类词:多音、多义词,指代词,数量词,介宾短语及词语间的关系――查语句歧义。
① 还欠款1000元。
② 小李说:“老王这人真黑。”
③棺材后面跟着三个妇女――死者的母亲和她的两个女儿。
运用:句中有一个指代词“她”,既可以理解为“死者”,也可以理解为“死者的母亲”,从而确定原句是表意不明型病句
④ 三个学校的校长都去开会了。
运用:句中有一个数量词的组合“三个学校的校长”,既可以理解为“三个”“学校的校长”,也可以理解为“三个学校的”“校长”,从而确定原句是表意不明型病句。
⑤ 他在火车上画广告。
五: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分类(或并列)不当②自相矛盾③否定不当④不合事理 注意句中出现的多个并列的概念――查概念不清。
例句① 今天来开会的有数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高校教师。
运用:句中出现了几个概念,而“高校教师”中也有数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其余概念是并列概念。
方法
15、注意句中的一些表示范围(尤其是带有绝对意义的词如“全”“都”“凡”“从来”“历来”等)表示判断、表示程度的词语――查不合逻辑。
例句① 我国历来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分裂总是短暂的。
运用:注意到句中有“历来”这样的含有“绝对”意思的词,而句中又说“分裂总是短暂的(短暂也是有)”,从而判断出原句是不合逻辑的病句。
② 女性学者被称为“美女学者”,我还听过“美女主持”“美女政治家”的说法,估计没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否定不当,把“估计没被我漏举的”改为“估计被我漏举的”)题感
1、看到长句子,注意运用简化成分法――注意去判断句子是否语序不当(多层定语,多层状语)、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题感
2、感觉语句不通,读起来别扭――注意去判断句子是否中心词的修饰语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词的搭配不当、结构混乱。
题感
3、抓重点词,见相应词,想到相应类型病句
1. 见关联词――判断句子关联词的语序、强拉因果。
2. 见特定介词:“经过”判断句子是否主语残缺、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3. 见判断词(是否,有无,能否,等)――判断句子是否一面与两面不搭配、不合逻辑。4. 见 “和”“与”“以及”等连词及“、”这一标点符号――判断句子是否一面与两面不搭配、概念不清、主客颠倒。
5. 见指代词――判断句子是否表意不明、主客颠倒。
6. 见近义词――判断句子是否重复。
第五篇:朗读类型 教案
朗读类型
教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朗读的基本要求,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掌握朗读的技巧,培养良好的语感
3、掌握朗读方法并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形象,掌握语言的结构美,音韵美、节奏美
2、学习朗诵的技巧,提高朗诵的水平。做到仪态大方,吐字清晰,语音标准,声音洪亮。教学方法及手段:
1、讲解法、赏析法、训练法
2、录音资料辅助教学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顾宪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讲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成诵” 宋代朱熹也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训学斋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学习在于朗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线。为什么这么说?
较之于书本上平面的文字或者默读,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中,我们可以更立体、更感性地感知到诗歌的音律美、节奏美,以及中国语言文字独有的抑扬顿挫的声调美。
这就是朗读带来的神奇效果。面对一个文本,应该如何朗读?朗读有什么具体要求?
二、朗读要求
(一)朗读的概念 朗读:(三方面认识)依据文字作品进行的口语表达;朗读材料覆盖一切文字作品;由表现形式看,不依靠表演等手段介入。
朗读与朗诵有区别也有联系,朗诵材料主要是文学作品,朗诵带有一定的表演性。我认为,朗诵是在朗读基础上形成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但教材在对朗读要求的讲解中基本是参照朗诵的要求。
(二)朗读的基本要求:
1、扫除语言障碍。
首先排查生僻字词,特别要注意多音多义字,古诗文中特别要注意按意定音。如上面一诗中“滟”(yàn)、“ 霰”(xiàn)、“纤”(xiān)纤(qian)夫。其次发音正确,吐字清晰,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 再次不添字不少字不读破句,朗读清晰完整。
2、深入地理解文本。怎么理解文本呢? 首先,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孟子·万章下》 引申出“知人论世”,背景资料的了解对理解文章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作者注明这篇散文是写于1927年7月。作者当时就在清华大学教书,住在清华园西院,文章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作者笔下的荷塘是那么静、那么美,但是从文字中我们能
够读出,作者并非只是来到荷塘边欣赏月色,而是在向我们传达出一种情感,那么他的心境是怎样的呢?这就要从写作背景进行探讨,1927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屠杀,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作为爱国的民主主义者,他选择了“暂时的逃避”,然而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荷塘月色》就正是作者想“超然”而又“挣扎”的心迹的真实写照。
了解了这些背景,再来阅读文本,就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情感。
其次,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运用各种感知能力,使情景再现,揣摩作者想要传递出的情感,把握情感以后,还需要通过有声语言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这才达到朗读的目的。
(三)朗读的基本技巧
通过朗读来表达思想感情是需要技巧的,下面看一下朗读的基本技巧:
1、停顿
停顿是指朗读过程中声音的断和连。我们在朗读时,既不能一字一停,断断续续地进行,也不能字字相连,一口气念到底,无论是朗读者还是听众,无论是生理要求,还是心理要求,朗读中的停顿都是必不可少的;停顿一方面是由于朗诵者在朗诵时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时,也可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停顿的类型
(1)生理性停顿:作品中人物说话时由于换气或语噎、哽咽、气喘吁吁、欲言又止等生理现象造成的停顿。在朗读中要给予象征性的、恰当的突显。
(2)语法停顿:由整个语句的结构层次即语法关系形成的停顿。
(3)逻辑停顿: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而作的停顿,靠深刻体会其内在含义来安排。
逻辑停顿包括:并列性停顿、陈述性停顿、转折性停顿、强调性停顿。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1、顺应语法的停顿。这类停顿可以依据标点来处理,有时也可以突破标点的限制。(见停顿与标点符号的关系)。
2、显示层次的停顿。文章的层次可以借助于朗读者的停顿得到显示。一般说来,文章中的节(段)这样的大层次比较容易划分,而一节(或一段)文字,甚至一句话中,也往往有有更小更细的层次,划分这些层次并用朗读中的停顿表现出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例1: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鲁迅《祝福》)
例2.她一手提着竹蓝,/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鲁迅《祝福》)
3、体现呼应的停顿。文章中的呼应关系在朗读时主要通过停顿来体现的。全篇整体性的呼应较易把握,而文章中的局部的呼应关系,往往由于朗读者的忽略而造成呼应中断,或呼应模糊,因此影响了语意的表达。例:下面有请高主任读一下文件。
4、指向强调的停顿。为了突出句中某些重要词语,引起听众的注意,加深听众的印象,可以在这些词语的前面或后面稍加停顿,这便是强调性的停顿。
例: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朗读最后一句时,如果在“爆发”和“灭亡”的前面作一停顿,就可以使听众充分感受到这里发出了“不爆发即灭亡”的呼告及对读者投入斗争的召唤。
5、表达音节的停顿。朗读诗词时,必须用停顿来表达音节,以加强节奏感。例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二三式)
例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高/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二二三式)
6、区别语意的停顿。书面语中的某些歧义短语和句子,可以用朗读的停顿来揭示其不同的语法结构,从而表达不同的意义。
7、避免误读的停顿。朗读中,停顿还有一种区别意义的作用。
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已,也还都不错。(鲁迅《祝福》)停顿与标点符号
书面语言中标点符号与停顿的关系密切,是确定停顿的重要依据。各种标点的停顿时间长短的一般规律是:顿号最短,逗号稍长,分号、冒号较长,句号最长,问好、叹号同句号停顿的时间相近,省略号表示话没有说完时停顿,破折号不需要停顿。不一致情况:
1、没有标点却要停顿。如:
被你从你的公馆门口/一脚踢开的/那个讨钱的老太婆//现在怎么样了?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
朗读这句话时,必须在“老太婆“后作一停顿,才能将语意比较明晰地传达给听众。如果一口气念下去,中间不作停顿,则必然混沌一片,模糊不清。
2、句中有标点,却不停顿。试看下面一段话:
桌子放在堂屋中央,系长桌帏,她还记得照旧去分配酒杯和筷子。“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摆。”四婶慌地忙说。她讪讪地缩了手,又去取烛台。“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拿。”四婶又慌忙地说。(鲁迅《祝福》)
在句中划线的地方可以不停顿,一气读出,这样处理,可以突出四婶的紧张心理——“千万不要碰”!反映出对吃人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和鞭挞。
训练:
1、方外人法无定法而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合理停顿,不要读破句子)
2、哥白尼认为日月星辰绕地球转动这种学说是错误的。(区别语义)
2、语调 什么是语调
为适应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说话或朗读时,句子总是要有高低升降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形成了语调。它随着语气和说话人的感情变化而变化。借助语调,有声语言才有极强的表现力。语调是千变万化的,它的基本类型只有以下四种:
升调:调子平而升高,表示反问,疑问,惊异,兴奋和号召等语气。降调:先平而降,表肯定,感叹请求,沉痛,惭愧等语气。
平调:语调平稳,没有什么重读或强调的显著变化。一般的叙述、说明,以及表示迟疑、深思、冷淡、悼念、追忆等思想感情的句子,用这种语调。
曲调:调子先升高而降低,曲折变化,表示含蓄,夸张,反语,讽刺,怀疑,意外,惊奇等预期
同样一个“我”字,采用不同的语调可以回答各种不同的问题:(师读,生分析)谁是班长?——我。(语调平稳,句尾稍抑)你的电话!——我?(语调渐升,句尾稍扬)谁负得了这个责任?——我!(语调降得既快又低)
你来当班长!——我?!(语调曲折)
同样一句话“他怎么来了?”采用不同的语调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语气。他怎么来了?——柔而扬,表示询问。他怎么来了?——柔而抑,表示疑问。他怎么来了?——刚而抑,表示责问。他怎么来了?——刚而扬,表示反问。
可见,朗读中的语调是细致而复杂的,它可以表达各种丰富的感情。基本的语调练习
1、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的确良衬衫。(《一件珍贵的衬衫》)
2、在一个睛朗的下午,总部和党校的同志刚做完宿营准备工作,朱总司令来到了。(刘坚《草地晚餐》)
3、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已的确死了。(鲁迅《孔乙已》)
4、“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奥楚蔑洛夫挤进人群里去,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契诃夫《变色龙》)
5、“共产主义是不可战胜的!”(杨沫《坚强的战士》)
6、……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高尔基《海燕》)
3、重音
轻重音是由音强、音长决定的。气流量大,用力,发音时间长,音则重。反之则短。重音显得刚强,常用来表达坚定、果敢、豪迈、庄重的思想感情。朗读时为了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感情的需要,往往要把某些词语和句子读得重些,这些重读的部分就是朗读的重音。如何确定重音的位置呢?
重音一般分成三种:语法重音、逻辑重音、感性重音。
1、语法重音(加黑点的词为重音),它是指语法结构成分所反映的重音。这种重音一般来说会自然流露。若探其规律,大致是:简单的主谓结构一般重读谓语:“天亮了。”带宾语时一般重读宾语:“我读语文。”凡的连带成份的,一般重读连带成份:“人们举起愤怒的拳头。”
2、逻辑重音:为了突出句子的某种特殊意义而把某个词语加重读,它没有固定的位置,随着逻辑思维而变,完全由人的意志决定,又叫强调重音。:
如:“父亲说:„所以你们要向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堆巨浪,恶狠狠地扔到峭崖上,把大块翡翠摔成尘露和水沫。”
3、感情重音,是由于情绪特别激动而造成的重音,表示极度的喜怒哀乐之情。
如:“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
4、节奏(速度)语句的节奏指一定时间内语词的疏密程度。鲜明的节奏能使语音表达的更具有层次性和剔透感觉。掌握好节奏技巧,一要有快慢之分,二是快慢交替进行,三是随材料内容情感需要分清主导节奏和辅助节奏。六种不同节奏类型:
轻快型:多扬少抑,多轻少重,语词密度大,语言速度较快,常常表达喜悦欣慰心情; 凝重型:多抑少扬,多重少轻,语词疏,语言速度慢,严肃,肃穆,谈心的内容可用 低沉型:声音暗沉,句尾显沉重,语速慢,叙述不幸事,表达悲哀之情多用此 高亢型:明亮高昂,扬而更扬,语言速度偏快,表达令人振奋,狂喜的激情 舒缓型:轻松明朗,轻柔舒展,语速较慢,表现品位及感觉上的惬意舒心;
紧张型:多扬少抑,多重少轻,音节短,气促,语言速度快,常表示急迫内容,焦急心情和恐惧、心情。
了解了六种不同类型,学生练习。
①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②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③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逝,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读法:①情感强烈,语速快;②感叹句,低沉,慢;③语势减弱,与前两句形成对比。听录音,体会、学习朗读法。《海燕》,《一剪梅》
(四)课后练习:
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荀子《劝学》 臧克家《有的人》
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
(五)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朗读的要求和技巧,并通过学生练习、听录音等方式加强对朗读技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