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植物的营养生殖教案
知识目标
①能够列举一些常见的无性生殖现象;区别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重点)②例举常见的营养繁殖现象;说明嫁接成功的关键; ③描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难点)能力目标
通过完成一种植物的扦插、嫁接或压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比较两大类生殖方式的特点,辩证地认识生命现象; ②根据无性生殖的一些知识,关注它的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重难点突破:
组织培养是本节课难点,首先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有关组织培养的知识,再结合七年级所学“细胞核的功能”及“克隆羊培育过程”,帮助学生领会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明确无论营养繁殖、组织培养,本质上都是由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决定的,从而攻破本节课的难点。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花生、马铃薯、月季的茎、嫁接的仙人球等实物,小刀、装沙土的烧杯。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
1、展示实物:花生、马铃薯
2、提出问题:
①同学们喜欢吃花生吗?你知道花生是怎样繁殖后代的?这种繁殖后代的方式是什么?什么是有性生殖?
②马铃薯又是怎样繁殖后代的?(提示:在马铃薯种植的季节你知道家里是怎样种植马铃薯的?)(展示课件图片)
3、(展示课件图片:马铃薯番茄)你见过下面结马铃薯,上面结番茄的植物吗? 你想知道这是用了什么方法使马铃薯和番茄长在了同一株植物上吗? 揭示课题并板书:
第七节 植物的无性生殖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
学生能说出规范、准确的答案,必要时给予纠正。
学生观看后,产生疑问:这是怎么种出来的?
通过复习引出不同于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无性繁殖,为后面学习比较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作下铺垫,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通过“奇闻怪事—马铃薯番茄”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问题中来,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4分钟)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3—34页,观察4.1-
35、4.1-
36、4.1-37图片,思考这些植物的新个体是怎样产生的?
2、反馈提问:通过观察图片谁来说一说这些植物的新个体是怎样产生的?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例?
3、这些植物新个体的产生与花生新个体产生一样吗?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多媒体展示)归纳总结:什么是营养繁殖?
什么是无性生殖? 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分别用根、茎、叶繁殖后代的。
例:马铃薯用块茎,藕、姜用根状茎,大丽菊用根„„
这些植物的繁殖是通过植物的根、茎、叶来繁殖后代,而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的结合。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及教师适时点拨总结出营养繁殖、无性生殖概念。
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后,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教师通过点评引导,总结出无性生殖的特点,进而将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完成无性生殖概念的学习。
自主 学习主动 探究
(2分钟)<过渡 :> 营养繁殖是最常见的一种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用植物的茎进行扦插、嫁接和压条等方法来培育果树、花卉和蔬菜等经济作物。这些方法与用种子植物繁殖后代相比有什么优势? ㈠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34--35页,小组讨论并思考下列问题,并在书上标出重要概念和重点词语。(课件展示问题)
问题:什么是扦插?嫁接?压条?哪些植物可以用扦插、嫁接和压条的方法繁殖后代? 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小组的讨论。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学生根据问题自主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插图和生活经验,分组活动、讨论、分析并总结。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效率及探究的欲望。
组织 交流 点拨 构建
(18分钟)
小组展示:现在各小组将你们的小组学习的结果与大家交流吧。
1、动动手:根据桌上实物完成月季的扦插。
2、什么是扦插?(课件展示图片)
点拨:①说一说你在在扦插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②能否用一句谚语总结扦插?
③哪些植物的繁殖可以用扦插的方法?
<过渡:>对于扦插不易成活的植物我们可以用压条的方法繁殖.3、什么是压条? 点拨:
①为什么要把树皮剥去半圈?
②扦插不易成活的植物为什么可以用压条的方法繁殖? ③哪些植物可用压条的方式繁殖后代?
<过渡:>(展示课件:最牛的菊花图片)观察图片最牛的菊花,用什么方法使这株大立菊开出513个品种的花?
4、什么是嫁接?(课件展示图片)
枝接 芽接
点拨:明确嫁接概念后教师以问题串形式点拨。
①把一种植物体的枝条或芽,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芽或枝我们叫什么?另一个植物体叫什么?
②把芽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的嫁接叫什么?把枝接 在另一个植物体上的嫁接叫什么? ③要想使他们成活应该怎么办?
④哪些植物可以用嫁接的方法来繁殖后代? 考考你:(展示嫁接的仙人掌实物)(1)指出图中的“接穗”和“砧木”。
(2)随着 “接穗”的不断生长,其颜色会逐渐变成“砧木”的颜色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挑战自我:把果实大、味甜但抗病力弱的水蜜桃的枝条嫁接到果实小、味酸但抗 病力强的毛桃树上,水蜜桃的枝条上将来会结出什么样的桃子?
归纳总结:通过以上学习,说一说用扦插嫁接和压条的方法来繁殖后代与有性生殖相比有什么优点?
请你出主意:小明家的桃树林产量较低,品质欠佳,想尽快引进肥城蜜桃。小明想请你帮他分析一下用哪种方法既经济实惠,又收益快? a.种子繁殖 b.全部换栽
学生利用所给出的器材练习月季的扦插。学生思考、总结并回答。
斜插(与地面成45°)插入土壤中部分要削成斜面、带有芽、温度适宜 “无心插柳柳成荫”
杨、柳、葡萄、月季、蔷薇 „„
学生思考回答。有利于促进根的形成
母体可以为枝条提供营养物质,有利于成活。石榴、藏报春、夹竹桃、桂花等。看图,图上的菊花使之惊奇。学生回答。
嫁接:是直接把一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完整的植物体。学生通过教师点拨归纳总结:
接在另一植物体上的芽或枝条叫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砧木。嫁接的方式枝接和芽接。
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苹果、梨、桃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学生根据教师点拨总结出:嫁接好处是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且繁殖的速度快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结出果实大、味甜的水密桃。
学生分析总结:
繁殖速度快,产生的新个体能保持母体的原有特性。
学生分析解释原因,得出最佳方案。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师利用 “无心插柳柳成荫” 民间谚语巧妙点拨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因为扦插不易成活的植物可以用压条的方法繁殖.调整教材顺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适时点拨把问题细化,突破重点。
扦插、嫁接、压条这些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图片,有利学生的认知
学以致用,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
通过以上学习对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区别作简要总结。
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知识迁移能力提升(8分钟)
<过渡:>以上都是比较简单传统的无性繁殖方式。人 们还利用无性繁殖的原理,研究出了组织培养技术。播 放组织培养视频 提出以下问题:
1、什么是组织培养?
2、植物组织培养应在什么样条件下进行? 植物的哪些组织可以进行组织培养?
3、为什么可以进行组织培养?
点拨:出示图片:回忆克隆羊多利的培养过程。
指出生物体上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含有全部的遗传信息,在离体条件下,这些信息可以表达出来,从而使产生完整的生物体。
4、组织培养的优点?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并思考,然后回答问题。
组织培养的操作和原理,是本节的难点,通过观看视频和教师点拨突破本节难点。
课堂小结(2分钟)通过同学们积极的探究,大家来反思一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学习了有关无性生殖的知识,领悟了 两类生殖方式的本质区别,明白了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使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
达标检测(3分钟)课堂达标检测题: a类:
1、不需要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相结合的生殖方式是。
2、一棵苹果树上能结出“国光”“红富士”不同品种的苹果,采用的技术是
3、利用植物体上的活细胞,在无菌的条件下培养成试管苗,再移植到土壤中培养成完整的植物体,这种技术叫。b类:
现有两种梨:一种是杜梨,它的果实小,味道涩,但根系抗病力强;一种是鸭梨,它的果实大,味道甜,但根系抗病力弱。如何才能获得根系抗病力强、结出的果实既大又甜的植株呢?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培养方案。课下作业:
选一种植物进行嫁接实践操作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并及时互纠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明确的完成目标,既能让程度好的学生吃得饱,又能让程度稍差的学生有所提高,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选一种植物进行嫁接实践操作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动手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课堂教学设计牢牢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三原则:
一、求实
主 要体现在扎实严谨,联系实际。首先,在导入时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马铃薯)引出不同于种子植物(花生)繁殖后代的无性繁殖,此设计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同时也为后面比较“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作下铺垫;其次,在课堂设计中,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第三,在抓好生物基础知识的教学后,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如及时对“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加以比较和区别,在得出无性生殖的优点后,通过“挑战自我”、“请你出主意”等设计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活
采用了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调整了教材顺序,先向学生介绍了扦插,其次是压条,最后是嫁接,这样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求新
大部分学生对利用“扦插”技术进行营养繁殖比较熟悉,且操作起来 比较简单,因此在本节课增添了“月季的扦插”的实验,该设计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推理探索、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建议:学生对一个细胞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始终难以置信,只是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有关组织培养的知识,再结合七年级所学“细胞核的功能”及“克隆羊培育过程”,帮助学生领会组织培养技术 的原理,但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组织培养,感觉比较深奥,建议组织学生参观组织培养实验室,课余利用网络收集有关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
第二篇:植物的生殖教学设计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描述植物的生殖过程,从而总结出有性生殖。
2、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并能区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3、通过探究活动,尝试植物的扦插。
4、培养探究能力及在探究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描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列举了植物常见的无性繁殖。
2、教学难点:通过探究,理解影响嫁接和扦插成活率的关键。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媒体、点拨
四、教学过程
1.编制自主学案 2.导入新课
3.自主学习
4.合作学习
5.学习成果展示 6.达标检测
7.课堂小结 8.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一、生殖方式举例
被子植物的生殖、椒草的生殖、马铃薯的生殖: 1.有性生殖: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2.无性生殖: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
二、无性生殖的类型及应用
1.扦插 2.嫁接
第三篇:八年级生物下册《植物的生殖》教案分析
八年级生物下册《植物的生殖》教案分
析
前检测:、我们已经学过的生物类群有:
、、、、等,这些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要通过
和,从而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2、在生活中你知道这些生物怎样繁殖后代,怎样延续和发展吗?
教学目标
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2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
3通过探究活动,尝试植物的扦插。
教学重点难点:有性生殖的概念
教学设计:
一、有性生殖
、过程:
花萼、花冠等
柱头
植物
开花
雌蕊
花柱
子房→
胚珠
→
卵细胞
受精卵→种子中的胚→新的植物体
雄蕊
花药
→花粉
→
精子
花丝
2、概念:由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3、举例:春天,桃树开花,传粉,结果,果实中的种子(桃核)种下去,有长成桃树。
向日葵开花,传粉,结果,种子种下去,又有长成一棵向日葵。
二、无性生殖、概念: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过程。
2、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①扦插——甘薯、月季、葡萄、菊等
可以:用叶繁殖:如椒草的叶片长成新植物体。
用茎繁殖:如马铃薯的块茎长成新植物体。
用根繁殖:如红薯的块根长成新植物体
②嫁接——苹果、梨等果树
嫁接分芽接和枝接,嫁接时一定要是砧木的形成层和接穗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两部分长成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可以保持优良性状,缩短生长期等。
3、无性生殖的应用:栽培农作物、园林植物例:甘薯、土豆,苹果、梨等果树的优良品种。
三、组织培养:
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无性生殖的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下,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组织培养依据的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四、探究紫背天葵扦插材料的处理(除去光、温、水、湿等环境因素)
一般操作:紫背天葵的茎剪成1~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上方切口水平,下方切口斜向,上一节去部分叶,下部从叶柄处全部去掉,下一节埋入土中。
板书设计: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一、有性生殖
由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雌蕊
→子房
→胚珠
→
卵细胞
花蕊
受精卵→种子中的胚→新的植物体
雄蕊
→花药
→花粉
→
精子
二、无性生殖、概念: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过程。
2、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①扦插——甘薯、月季、葡萄、菊等
②嫁接——苹果、梨等果树
后巩固:、一朵花中能够发育成果实的部位是()
A.花蕊
B.子房
.花药
D.受精卵
2、种子中的胚是由()发育而来的。
A.受精卵
B.受精极核
.胚珠
D.卵细胞
3、嫁接繁殖,接上去的植物的芽或枝叫()
A插条
B芽接
接穗
D砧木
4、“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说明繁育柳树容易成活的方式是()
A.扦插
B.嫁接
.压条
D.种子、下列植物中通常利用无性生殖繁殖的是
A马铃薯
B黄豆
水稻
D花生
6、下列属于无性繁殖方式的是:
A播撒小麦种子种地
B野生水果落地后萌发出幼苗。
用土豆芽发育成新植株。
D埋下鸡冠花种子后,种子发芽。
7、切取一段紫背天葵的茎,插入湿润的沙土中。4—10天后,即可生出新根,这种繁殖方法叫
A扦插
B压条
嫁接
D组织培养
8、水蜜桃味甜,毛桃味酸,现将水蜜桃(接穗)接到毛桃(砧木)上,成活后,结出的成熟果实,其味是()
A酸味的B甜味的
一半酸味,一半甜味
D酸甜适中
9、为使嫁接果树成活,嫁接过程首先要注意()
A嫁接时应捆扎好
B接穗和砧木的木质部应对接紧密
确保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D选好砧木和接穗的大小、粗细
0、明辨是非
①一种植物的生殖方式只能是一种,要么是有性生殖,要么就是无性生殖。()
②植物的茎可用来进行无性生殖,但根和叶不可以。()
后反思
第四篇:植物的生殖教学反思
《植物的生殖》教学反思
针对这一节课我总结自己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
1、教学内容安排较多,时间紧促,使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效率有所下降,不符合有效课堂要求。有效课堂就要求教师精讲精练,多渗透学法指导。对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这个内容学生较陌生,难度又大,可以多列举生活中生物实例,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学方法较单一,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在家先探究,课堂收集探究结果,师生相互讨论哪种方法有效?重点培养学生亲身去体验、去感悟、去创新。或让学生观看多媒体影片介绍植物生殖方式,再小组展开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
优点: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积极引导和拓展,使教学过程顺应认知规律。由教师的单方面的教,变成了学生探索的学。在介绍植物有性生殖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动画的展示,让学生认识到花的结构、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利用图片,讲解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在获得感性认识后,让学生阅读教科书、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把有代表性的看法展示出来供大家交流。通过点评、引导,将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植物无性生殖的概念、无性生殖的应用、无性生殖的特点。本节课在教学上应注意直观性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生物学的基本观点。
教师在交流中注意帮助学生矫正错误概念和拓宽知识面,引导学生概括出“无性生殖”的概念。
第五篇:《植物的矿质营养》说课教案
一.教材
1. 教材分析
1)新老教材的差别
①新教材把矿质营养安排在光合作用之后,更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
②注重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介绍必需的矿质元素时不再是简单的结论,而是通过介绍科学家的溶液培养法,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教育。
③更加注重与生产实践的联系,增加了合理施肥及水培法培养植物的内容,删除了农业生产中不再使用的(NH4)2SO4,NH4NO3化肥等内容。
2)重、难点
①重点
a.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种类
b. 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②.难点
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对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与其它章节的联系
本节内容前与根尖的结构、水分代谢、光合作用,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等内容相联系,后与呼吸作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相关联,教学中注重知识之间的渗透。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识教学点
a.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种类(知道)
b.植物对矿质元素利用的特点(识记)
c.合理施肥的基础知识(知道)
d.根对水分和无机盐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理解)
②.能力培养点
培养观察、分析对比、综合判断能力及学科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根对水分和对矿质元素吸收过程的比较,学习用对比分析方法去研究事物本质,不断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②通过合理施肥及水培法培养植物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③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科学理论、规律必须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加以验证才能成立,通过科学实验——“溶液培养法”确定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教育(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法
由于中考不考及高一不开生物课等客观因素,高二学生的生物基础普遍较差,但由于高考及生物学自身的魅力,学生对生物课还是很感兴趣的,对这节课学生已有水分代谢、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等基础知识,但对初中相关知识缺乏整体了解。在教学中要扬长避短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对“根尖的结构”、“呼吸作用”作简单复习,增加同学们的感性认识,利于本节教学。
在教法的选择上既有课件展示过程中的直观教学法,又有探索求真的发现法,还有双边互动的谈话法。
三.学法
1.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应由过去的知识灌输者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通过师生互动、交往、对话、激趣设疑、探索疑难、讨论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对教材中的有些内容,鼓励学生阅读,让他们去发现和提炼要点,创新能力培养的第一点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一些新、异的想法,正确的要充分肯定,错误的要正确引导,不要轻易磨灭学生的创新意识。
3.精心设计的作业既可检验教学效果,又可让同学们找准自己的位置,好的尝试到成功者的喜悦,差的找出了不足,弥补缺陷,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课外学生通过“无土栽培蒜苗”的学习,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构建发现式学习方法,使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得到生成、张扬、发展、提升,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1. 基本思路
重难点采用“设疑导入——引导探究——研讨求真”的发现法教学,其它内容采用学生自学后的谈话法教学,课时按排为1课时
2. 实施途径
由“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引出本节的课题,讲完确定必需元素的实验后,提出问题:
根是如何吸收矿质元素的?
设疑:
水培法培养一株植物,开始时NO3-浓度为0.1M,一天后为0.15M,为什么?
指导谈话:
①矿质元素是溶解在土壤溶液中以离子的形式才能被根吸收
②根只能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那么根吸收水和吸收无机盐是否为同一过程?
想一想:
如果矿质元素是随着水分的吸收而被吸收的,培养液中离子的浓度将会如何变化———不变。
结论:
吸水和吸收矿质元素是相互独立的。
比较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对比中揭示事物本质)
部位
方式
能
水
根毛区
渗透
不耗能
矿质元素
根毛区
主动运输
耗能
从理论上证明其正确性。
为什么又是相对独立呢?
a.由于矿质元素是溶入水中,以离子形式被吸收,矿质元素的吸收离不开水。
b.问题:把洋葱表皮细胞放入1MKNO3溶液中,开始时发生质壁分离,尔后自动复原,为什么?
思考后得出结论:表皮细胞在失水的同时,矿质离子被吸收,导致溶液浓度降低,小于细胞液浓度,导致细胞吸水而发生复原。
明确吸水和吸收矿质元素的关联性。
故:吸水和吸收矿质元素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练习:将等量的NH4+、K+、Ca2+共同置于5000ml水中,再放入新鲜水稻根,几小时后测定混合液中上述四种离子和水的含量变化如下表:
项目
水
NH4+
K+
Ca2+
Po43-
减少
0%
83%
72%
97%
84%
(1)上述四种离子减少的原因
(2)Ca2+比K+减少量明显大的原因
(3)离子大量减少而水却没有减少的原因
设疑:
①呼吸抑制剂处理根细胞,矿质元素的吸收停止,为何?
②通常情况下,根细胞中K+或其它矿质元素的浓度已高于土壤溶液中的浓度,但是,植物的根仍然吸收这些元素,为什么?
讨论:
矿质元素的吸收需要呼吸作用为其提供能量
低浓度——高浓度
结论:
是主动运输的过程。
展示课件“矿质元素的吸收”(注意观察能力的培养)
验证结论:
矿质元素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到根细胞内部的设疑:
根吸收矿质元素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何?
重新展示课件,学生通过观察,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呼吸作用为根吸收矿质元素提供“CO2和ATP”
与生产实践的联系:
中耕松土可提高土壤肥力
练习:
1、种庄稼要松土,下列不能成立的理由是:
A、增强根细胞的呼吸作用 B、促进矿质养料在植物体内运输
C、促进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
D、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水分、空气进入土壤,有利于植物生长
2、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分别来自:
A、渗透作用和蒸腾作用; B、渗透作用和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D、渗透作用和呼吸作用。
关于合理施肥的学习,先提出问题:
如何利用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的特点,来促进作用的生长?
学生阅读、讨论,教师点评
①需肥规律:a.不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需求量不同(举例)
b.同一植物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求量不同(展示课件中的插图)
②合理施肥:
a.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适时、适量地施肥使植物体茁壮生长,且获得少肥高效的效果。
b.疏松土壤,促进有O2呼吸,从而促进根对必需矿质元素的吸收。
练习:用人工配制的植物培养液培植黄瓜,若过一段时间,营养液中缺少镁,颜色首先由绿变黄的是:
A、茎尖 B、新生叶 C、植株中部叶片 D、植株下部叶片
课外活动——无土栽培蒜苗
提供:
培养液:蒸馏水,自来水,土壤浸出液
基质:沙粒,石粒,砖碴,无基质
容器:用过的一次性塑料杯
材料:新鲜蒜瓣
设计实验,探索无土栽培蒜苗的合适条件。
五、板书设计
(一)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1.概念
2.必需矿质元素的种类: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二)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1.吸收状态
2.吸收过程
3.根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三)矿质元素的利用
1.可被再度利用的元素:N、P、K、Mg
2.不被再度利用的元素:Ca、Fe
(四)合理施肥
1.根据作物需肥规律施肥
2.适时、适量进行施肥
六、结束语
未来的课堂教学是创新的、互动的、师生是共同发展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从中找出不足与缺憾,提升自己的生物教学水平、构建新的教学方式,将是我一贯的追求。为此,我愿在师生对话的“平台”上,向生物界同仁学习,并为之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