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转向的三个路标六个案例(写写帮推荐)
课堂转向的三个路标六个案例|微观察
2015-03-17沈祖芸
随着学校内涵发展的不断深化,课改的前沿阵地——课堂教学成了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的关注焦点。今天任何一所不进入课堂教学变革的学校,都无法真正逼近教育改革的核心地带,也不可能走向真正的优质;另一方面,今天学校组织形态变化必然“惊动”课堂,而课堂变革越纵深也必然“撼动”学校结构之变。
由此,近年来出现了山东杜郎口教学模式、上海静教院附校的后茶馆教学、上海宝山区的问题化学习、上海虹口区的通过电子书包改变教与学方式、沈阳二十中的悟道课堂、北京十一学校的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等,但所有这些探索与创新却让更多的学校踟蹰犹疑——课堂转型究竟转向何方?这绝非照搬一个模式那么简单,“课堂决定了国家的未来”,更多的学校和教师需要的是方向性判断。
中国的课堂教学大体经历着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影响着整整几代人的“教”为中心,课堂就是教师的一言堂,以讲授为主,让“一桶水”的教师教给学生“一杯水”。
第二阶段,进入新世纪,随着关注人的发展的教育理念的引入与传播,课堂开始走向“教与学”的结合,教师开始关注以教为主导的前提下,学生学的含量,于是有了“分层递进”等为标志的教学改革。
第三阶段,近5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技术”第一次以主人翁的姿态走向前台,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依赖于课堂上的教师讲授,“人”本身开始受到极大的关注,“人是如何学习的”成为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题中之义,课堂开始走向“学与教”的结合,不要简单地以为只是学和教的顺序变化,其实质就是课堂开始告别长期以来的“目中无人”的教学,于是出现了“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等为标志的课堂样态。
第四阶段,未来将是真正的以“学”为中心,课堂上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和学生,而是同为“终身学习者”,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建构起具有个体独特学习经历的个人知识。进入第三阶段,传统的课堂就开始出现“转型迹象”,而“转向何方”的目标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让“每一个人的学习”真正发生。从习惯了的“教”为中心的课堂转向未知领地的“学”为中心的课堂,必然带来“教学新常态”的重新探寻与发现。笔者在深入部分学校的课堂后,初步探测到以下三个新路标。【新路标1】重新定义课堂
从基于知识的课堂转向基于关系的课堂
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自身大多是在以教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与掌握为目的的课堂里成长起来的。因为要考试测验,所以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往往只见知识不见人,学习以确认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为依据,并通过检测一再巩固和夯实知识的达成,视情况适度兼顾一下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已经是很优秀的教师了。未来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就将生成基于关系的课堂,这并不是说知识不重要,而是每天呈爆炸式增长的知识再也无法通过单一讲授来实现了,课堂需要更加关注每个学生如何拥有学习知识的方法,更加关注通过什么途径支持学生建构起个人知识,更加关注知识传递过程中的创造性,这些关注必然带来“目中有人”的教学,而这样的教学就一定是基于关系,此所谓教育学实质上就是关系学。
在基于关系的课堂上,除了要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外,生生关系、学生与媒介技术的关系、学生与文本的关系也从来没有如此被重视过。基于关系的课堂之核心就要创设一种平等的供需关系,课堂犹如一个隐性市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需要什么,我能提供什么,什么样的提供和获取方式才能满足我的需求等成为供需方所关心的问题,因此,这样的课堂必定是一个思想活跃、情感流通的场所,而不是简单的知识输入输出的过程。学校案例1:北京市十一学校的分区教学
一个50平米的教室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进入到三个学习区域:自主学习区、合作讨论区、个别辅导区,每位学生都会拥有三个老师,即任课教师、学习同伴和ipad。三个老师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学习环节和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产生着不同的交往关系。在自主学习区,最重要的老师是ipad,其次是同伴,任课教师居最后,只有在前面两位老师都不能帮助他们有效解决问题时,才需要任课教师出场。在合作讨论区,最好的老师是同伴,然后才是ipad,任课老师仍然处在最后一位,只有在个别辅导区,任课老师才可以大显身手。这样就实现了在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增值。
学校案例2:上海市市西中学的思维广场
由阅览室改建的思维广场创设了不同功能的学习环境,适合于语文、政治、地理、历史、外语等学科整合后的主题学习。教师会每两周发布主题或任务,学生可以据此进行前置学习,并实现在线预约学习。翻转课堂的两周后,有的学生预约了讨论教室和能够支持其问题解决的学科教师共同展开学习,这样的交往发生于师生、生生及师生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过程中,因此对学生在建构个人知识中特别加强了其决策能力的培养;而有的学生选择了工作坊式的合作空间,还有的则选择了有沙发和电脑组合的独立学习空间。这种让人与环境产生关系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迅速找到最佳学习状态。
重要价值:重新定义后的课堂,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和创造专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新路标2】重新定义教师
从不仅掌握教学技能转向更多拥有学生知识
在以掌握知识为目的的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更多的记住知识以在日后的考试升学中取得高分,教师们使出浑身解数,在教学五环节中精进讲解、强化训练;当作为公开课展示时,又以个人娴熟的教学技能创造着课堂上的风景。教师从师范培养到讲台实践的漫长教学生涯中,专业的发展多半取决于教学技能的提升和在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业成就过程中所积累的“学生经验”。
在未来,教师的专业竞争力不再仅仅是精湛的教学技艺,更需要拥有包括学生认知规律、学习问题背后归因、个体差异识别等在内的“学生知识”。“未来的教师将是教育知识的发现者和建构者”,其中教育知识的最重含量就是“学生知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如何精准识别不一样的学生的学习优势、学习风格、学习节奏和认知特点,从而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顺着“这一个”学生的学习方式给予最适切的支持,这就是教师的“学生知识”。
以往,优秀教师常常会有更丰富的“学生经验”,这一个孩子一定会在这类问题上粗心、那一个孩子擅长这种题型„„这些都是经年累月积淀起来的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学生经验”,它表现为一种直觉,无法被较大范围辐射。而学生知识则需要从大量案例或数据中提取分析建模,并实现可转化、可迁移、可辐射和可操作。
学校案例3:世外小学和大境中学的IMMEX课程
世外小学和大境中学从美国引进了IMMEX课程,通过基于学科的问题解决发现每一个学生完全不同的思维路径和解决问题的风格偏好,从而提供给教师识别学生差异的多一个视角和多一根拐杖。在上周世外小学的数据反馈会上,教师们惊讶地发现,虽然学习结果是完全一样的,但在解决问题的路上却千差万别,有的孩子喜欢找捷径,有的孩子虽然付出的代价很大但始终坚持己见,有的孩子按部就班地谨慎行事,这些巨大的差异却在同一个课堂里无法完全暴露出来;教师们也惊喜地发现,某一个孩子在完成不同问题情境时的表现差异,从而得出其在某一学科领域更显现出优势倾向的初步判断。这样基于科学数据的分析能够帮助教师回到教学现场时更有策略地“因材施教”。
学校案例4:复旦附中劳技特级教师的教学法宝
复旦附中劳技特级教师吴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与其说是在让每个学生提高技能,不如说是通过不断积累“学生知识”创造出满足不同需求的劳技课堂。吴老师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学习档案,记录其每一步的学习轨迹,沿着这些轨迹去寻找,他发现对于高端学生,一定要通过有效的方式让“顿悟”发生。他创设学习情境、设置问题陷阱、嵌入讲解视频、预设教学补丁,让高端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自主学习中,逐步产生“顿悟”。最有意思的是他还形成了“顿悟识别法”,最浅的“顿悟”是突然爆发的兴奋,并伴以“哇,这样啊”的呼喊;中等的“顿悟”是会心的释然,并伴以轻轻的“噢~”语气;最高级的“顿悟”是深深的长时的沉默。
当然,对并不一定喜欢劳技课的普遍意义上的学生而言,吴老师在大量案例基础上归纳了《让学生爱上劳技课的八条守则》:实践项目要有趣有用;教会学生使用工具就放手;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做想做的事;以任务来驱动致使学生食宿无味;教师做好坚强的后勤保障;鼓励多于批评,甚至于没有批评;坚持技术原则但给学生反悔的机会;评分起点要高,但学生间分差要小。
重要价值:重新定义后的教师,需要教师回归真实本性,并且拥有促进不同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的有效办法。【新路标3】重新定义教学
从有局限的教学时段转向无边界的流程再造
我们太熟悉这样的状态:同一年级学生同一张课表,学生在校的全部生活以35分钟或40分钟为单位地切割成7-8段,每一段代表一门学科,教师的教学是以时段为节点的,“这一节是数学课”“下一节是语文课”。所有的教学发生在五六十平米的教室空间之内,不断地转换着学科频道。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只能漠视:这个学生在数学课上刚刚渐入佳境,下课铃响了,教学戛然而止,必须进入到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地理课;漫长的40分钟终于熬过去了,迎来了最喜欢的体育课„„就在这样有局限的教学时段中,学生们在忽高忽低地学习状态中跌宕起伏,时间一长竟习以为常地适应了,就这样,在一方狭小的空间里教学无形中扮演着“个性加工”和“知识罐装”的角色。
随着移动时代的飞速来临,教师准备讲授的也许学生早已知道,他们的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发生。课堂上,这个学生刚刚完成的3D打印作品一键上传迅速点击量上千万,于是一夜之间这个学生就拥有了粉丝;上课前,那个学生把事先预习所产生的问题借助百度搜索找寻答案,立刻获得了包括最佳答案和一般答案在内的数百条解决方案,于是他验证筛选后不仅解决了问题还深刻理解了知识背后的门道,进而创建了“知乎词条”成为知识的贡献者;教学中,教师不再一言堂,可以设置任务让学生合作讨论,也可以连接全球发布项目寻求学习伙伴,有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还可以在线预约教师进行个别化辅导。
这一切正在发生,教学不再局限于40分钟的课堂之内,模糊了时空边界的教学流程不再以让所有的学生一起学会什么知识为起点和目标,而是更加适应于随时随地的不同学的方式和学到不同程度的新流程。学校案例5:上海市迎园中学的三百字团
迎园中学是上海远郊的一所初中,去年以来学校利用公众微信号的平台创立了“三百字团”的专栏,专门发表学生日常观察、记录、感悟的微作品,以期促进语文和英语学习。但专栏推出后一发而不可收,原本从未进入过教师视野的学生充分“暴露”出来,极富个人色彩和独立见解的文字冲击着教师的传统观念;同时因为一个个名不见经传的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脱颖而出,致使产生了涟漪效应,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观察生活、真实记录感悟,并在线上进行思想流通,实现了“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效果,同时让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进而促进了学习效益的提升。
学校案例6:曹杨二中走班选课后的自由时间
本学期起,在新高考背景下,曹杨二中正在拥抱“走班选课”新学习时代的来临,学校重新排定课表,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选课空间,这样的尝试刚进行了一个学期,就出现了从未有过的“自由时间”,而在可以充分支配的“自由时间”里,学生重新规划了学习,发现了潜能,进而去探寻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对于教师而言,更多的看到了学习可以发生在线上,也可以发生在图书馆,更可以发生在集体之外的另一个新集体之中。
重要价值:重新定义后的教学,让时间和空间得到延展,以移动、链接、创造为特征的个性化学习开始成为现实。
第二篇:课堂转型转向何方
“课堂转型转向何方”的三个新路标,你正走在哪条道上?
时间:2015-04-14 18:36:51来源: 《教育能见度》
随着学校内涵发展的不断深化,课改的前沿阵地——课堂教学成了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的关注焦点。今天任何一所不进入课堂教学变革的学校,都无法真正逼近教育改革的核心地带,也不可能走向真正的优质;另一方面,今天学校组织形态变化必然“惊动”课堂,而课堂变革越纵深也必然“撼动”学校结构之变。由此,近年来出现了山东杜郎口教学模式、上海静教院附校的后茶馆教学、上海宝山区的问题化学习、上海虹口区的通过电子书包改变教与学方式、沈阳二十中的悟 道课堂、北京十一学校的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等,但所有这些探索与创新却让更多的学校踟蹰犹疑——课堂转型究竟转向何方?这绝非照搬一个模式那么简 单,“课堂决定了国家的未来”,更多的学校和教师需要的是方向性判断。
中国的课堂教学大体经历着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影响着整整几代人的“教”为中心,课堂就是教师的一言堂,以讲授为主,让“一桶水”的教师教给学生“一杯水”。
第二阶段,进入新世纪,随着关注人的发展的教育理念的引入与传播,课堂开始走向“教与学”的结合,教师开始关注以教为主导的前提下,学生学的含量,于是有了“分层递进”等为标志的教学改革。
第三阶段,近5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技术”第一次以主人翁的姿态走向前台,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依赖于课堂上的教师讲授,“人”本身开始受到极大的关 注,“人是如何学习的”成为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题中之义,课堂开始走向“学与教”的结合,不要简单地以为只是学和教的顺序变化,其实质就是课堂开始告别长 期以来的“目中无人”的教学,于是出现了“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等为标志的课堂样态。
第四阶段,未来将是真正的以“学”为中心,课堂上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和学生,而是同为“终身学习者”,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建构起具有个体独特学习经历的个人知 识。进入第三阶段,传统的课堂就开始出现“转型迹象”,而“转向何方”的目标就是把以“学习者”为中心,让“每一个人的学习”真正发生。
从习惯了的“教”为中心的课堂转向未知领地的“学”为中心的课堂,必然带来“教学新常态”的重新探寻与发现。笔者在深入部分学校的课堂后,初步探测到以下三个新路标。【 新路标1 】 重新定义课堂
从基于知识的课堂转向基于关系的课堂
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自身大多是在以教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与掌握为目的的课堂里成长起来的。因为要考试测验,所以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往往只见知识不见人,学习以确认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为依据,并通过检测一再巩固和夯实知识的达成,视情况适度兼顾一下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已经是很优秀的教师了。
未来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就将生成基于关系的课堂,这并不是说知识不重要,而是每天呈爆炸式增长的知识再也无法通过单一讲授来实现了,课堂需要更加关注每个学 生如何拥有学习知识的方法,更加关注通过什么途径支持学生建构起个人知识,更加关注知识传递过程中的创造性,这些关注必然带来“目中有人”的教学,而这样 的教学就一定是基于关系,此所谓教育学实质上就是关系学。
在基于关系的课堂上,除了要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外,生生关系、学生与媒介技术的关系、学生与文本的关系也从来没有如此被重视过。基于关系的课堂之核 心就要创设一种平等的供需关系,课堂犹如一个隐性市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需要什么,我能提供什么,什么样的提供和获取方式才能满足我的需求等成为供需方 所关心的问题,因此,这样的课堂必定是一个思想活跃、情感流通的场所,而不是简单的知识输入输出的过程。
学校案例1:北京市十一学校的分区教学
一个50平米的教室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进入到三个学习区域:自主学习区、合作讨论区、个别辅导区,每位学生都会拥有三个老师,即任课教师、学习同伴和 ipad。三个老师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学习环节和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产生着不同的交往关系。在自主学习区,最重要的老师是ipad,其次是同伴,任课教 师居最后,只有在前面两位老师都不能帮助他们有效解决问题时,才需要任课教师出场。在合作讨论区,最好的老师是同伴,然后才是ipad,任课老师仍然处在 最后一位,只有在个别辅导区,任课老师才可以大显身手。这样就实现了在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增值。
学校案例2:上海市市西中学的思维广场
由阅览室改建的思维广场创设了不同功能的学习环境,适合于语文、政治、地理、历史、外语等学科整合后的主题学习。教师会每两周发布主题或任务,学生可以据 此进行前置学习,并实现在线预约学习。翻转课堂的两周后,有的学生预约了讨论教室和能够支持其问题解决的学科教师共同展开学习,这样的交往发生于师生、生 生及师生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过程中,因此对学生在建构个人知识中特别加强了其决策能力的培养;而有的学生选择了工作坊式的合作空间,还有的则选择了有沙发和 电脑组合的独立学习空间。这种让人与环境产生关系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迅速找到最佳学习状态。
重要价值:重新定义后的课堂,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和创造专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
【 新路标2 】 重新定义教师
从不仅掌握教学技能转向更多拥有学生知识
在以掌握知识为目的的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更多的记住知识以在日后的考试升学中取得高分,教师们使出浑身解数,在教学五环节中精进讲解、强化训练;当作为公 开课展示时,又以个人娴熟的教学技能创造着课堂上的风景。教师从师范培养到讲台实践的漫长教学生涯中,专业的发展多半取决于教学技能的提升和在帮助学生获 得更好的学业成就过程中所积累的“学生经验”。
在未来,教师的专业竞争力不再仅仅是精湛的教学技艺,更需要拥有包括学生认知规律、学习问题背后归因、个体差异识别等在内的“学生知识”。“未来的教师将是教育知识的发现者和建构者”,其中教育知识的最重含量就是“学生知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如何精准识别不一样的学生的学习优势、学习风格、学习节奏和认知特点,从而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顺着“这一个”学生的学习方式给予最适切的支持,这就是教师的“学生知识”。
以往,优秀教师常常会有更丰富的“学生经验”,这一个孩子一定会在这类问题上粗心、那一个孩子擅长这种题型„„这些都是经年累月积淀起来的带有强烈主观色 彩的“学生经验”,它表现为一种直觉,无法被较大范围辐射。而学生知识则需要从大量案例或数据中提取分析建模,并实现可转化、可迁移、可辐射和可操作。
学校案例3:世外小学和大境中学的IMMEX课程
世外小学和大境中学从美国引进了IMMEX课程,通过基于学科的问题解决发现每一个学生完全不同的思维路径和解决问题的风格偏好,从而提供给教师识别学生 差异的多一个视角和多一根拐杖。在上周世外小学的数据反馈会上,教师们惊讶地发现,虽然学习结果是完全一样的,但在解决问题的路上却千差万别,有的孩子喜 欢找捷径,有的孩子虽然付出的代价很大但始终坚持己见,有的孩子按部就班地谨慎行事,这些巨大的差异却在同一个课堂里无法完全暴露出来;教师们也惊喜地发 现,某一个孩子在完成不同问题情境时的表现差异,从而得出其在某一学科领域更显现出优势倾向的初步判断。这样基于科学数据的分析能够帮助教师回到教学现场 时更有策略地“因材施教”。
学校案例4:复旦附中劳技特级教师的教学法宝
复旦附中劳技特级教师吴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与其说是在让每个学生提高技能水,不 如说是通过不断积累“学生知识”创造出满足不同需求的劳技课堂。吴老师为 每一位学生建立了学习档案,记录其每一步的学习轨迹,沿着这些轨迹去寻找,他发现对于高端学生,一定要通过有效的方式让“顿悟”发生。他创设学习情境、设 置问题陷阱、嵌入讲解视频、预设教学补丁,让高端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自主学习中,逐步产生“顿悟”。最有意思的是他还形成了“顿悟识别法”,最浅的“顿悟” 是突然爆发的兴奋,并伴以“哇,这样啊”的呼喊;中等的“顿悟”是会心的释然,并伴以轻轻的“噢~”语气;最高级的“顿悟”是深深的长时的沉默。
当然,对并不一定喜欢劳技课的普遍意义上的学生而言,吴老师在大量案例基础上归纳了《让学生爱上劳技课的八条守则》:实践项目要有趣有用;教会学生使用工 具就放手;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做想做的事;以任务来驱动致使学生食宿无味;教师做好坚强的后勤保障;鼓励多于批评,甚至于没有批评;坚持技术原则但给学生反 悔的机会;评分起点要高,但学生间分差要小。
重要价值:重新定义后的教师,需要教师回归真实本性,并且拥有促进不同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的有效办法。
【 新路标3】 重新定义教学
从有局限的教学时段转向无边界的流程再造
我们太熟悉这样的状态:同一年级学生同一张课表,学生在校的全部生活以35分钟或40分钟为单位地切割成7-8段,每一段代表一门学科,教师的教学是以时 段为节点的,“这一节是数学课”“下一节是语文课”。所有的教学发生在五六十平米的教室空间之内,不断地转换着学科频道。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只能漠视:这 个学生在数学课上刚刚渐入佳境,下课铃响了,教学戛然而止,必须进入到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地理课;漫长的40分钟终于熬过去了,迎来了最喜欢的体育课„„就 在这样有局限的教学时段中,学生们在忽高忽低地学习状态中跌宕起伏,时间一长竟习以为常地适应了,就这样,在一方狭小的空间里教学无形中扮演着“个性加 工”和“知识罐装”的角色。
随着移动时代的飞速来临,教师准备讲授的也许学生早已知道,他们的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发生。课堂上,这个学生刚刚完成的3D打印作品一键上传迅速点击量上千 万,于是一夜之间这个学生就拥有了粉丝;上课前,那个学生把事先预习所产生的问题借助百度搜索找寻答案,立刻获得了包括最佳答案和一般答案在内的数百条解 决方案,于是他验证筛选后不仅解决了问题还深刻理解了知识背后的门道,进而创建了“知乎词条”成为知识的贡献者;教学中,教师不再一言堂,可以设置任务让 学生合作讨论,也可以连接全球发布项目寻求学习伙伴,有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还可以在线预约教师进行个别化辅导。
这一切正在发生,教学不再局限于40分钟的课堂之内,模糊了时空边界的教学流程不再以让所有的学生一起学会什么知识为起点和目标,而是更加适应于随时随地的不同学的方式和学到不同程度的新流程。
学校案例5:上海市迎园中学的三百字团
迎园中学是上海远郊的一所初中,去年以来学校利用公众微信号的平台创立了“三百字团”的专栏,专门发表学生日常观察、记录、感悟的微作品,以期促进语文和 英语学习。但专栏推出后一发而不可收,原本从未进入过教师视野的学生充分“暴露”出来,极富个人色彩和独立见解的文字冲击着教师的传统观念;同时因为一个 个名不见经传的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脱颖而出,致使产生了涟漪效应,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观察生活、真实记录感悟,并在线上进行思想流通,实现了“一朵云推 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效果,同时让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进而促进了学习效益的提升。
学校案例6:曹杨二中走班选课后的自由时间
本学期起,在新高考背景下,曹杨二中正在拥抱“走班选课”新学习时代的来临,学校 重新排定课表,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选课空间,这样的尝试刚进行了一个学期,就出现了从未有过的“自由时间”,而在可以充分支配的“自由时间”里,学生重新规划了学习,发现了潜能,进而去探寻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对于教师而 言,更多的看到了学习可以发生在线上,也可以发生在图书馆,更可以发生在集体之外的另一个新集体之中。
重要价值:重新定义后的教学,让时间和空间得到延展,以移动、链接、创造为特征的个性化学习开始成为现实。
第三篇:三个案例
深圳市公民政治参与案例解读
黄卫平陈 文 一、三个案例
案例一:在2003年1月中旬至5月初的深圳市各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涌现出了一批“自荐竞选者”——即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通公民在选举过程中直接向选民自荐,主动采取各种方式与其他由组织推荐的正式候选人竞选。据媒体报道和我们的不完全统计,共有12人参加竞选,最终有2人当选。选举期间,也出现了若干争议。全国人大及广东省人大还专门就此组织了多次实地调研,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以下简称《选举法》)相关条款的修订。
案例二:2002年,因一家垃圾发电厂计划迁址至深圳市南山区南山街道办月亮湾附近,片区部分居民曾几次自发进行抵制,并出现了一些过激行为,后在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和政府部门的介入下,居民与政府相关部门、垃圾发电厂通过沟通达成一致意见。人大代表在此事件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得到了相关部门和居民的认可,之后,南山街道办召集由居民推荐的敖某等担当了人大代表义务联络员,负责联系人大代表和居民,并对片区内的环保、治安等公共事务进行监督和协调。敖某于2004年获深圳市委、市政府等相关部门颁发的“深圳市创建文明城市先进个人”奖。至2005年4月25日,由13名联络员组成的深圳市第一个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在该片区正式挂牌成立。这些联络员并非人大代表,主要是各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处、工业区及附近一所学校的负责人,其中该工作站的主要发起人和负责人敖某,同时为太子山庄业委会主任。该工作站全天候开放,有联络员轮流值班,并设立了公告栏,公布了便于居民反映问题的电话、意见箱及电子邮件,主要工作是专门代理人大代表履行日常的社区民情调研,收集和反映社区民意、撰写提案等职能,并就 住宅片区的一些公共事务与有关方面进行协调和沟通。
案例三:2005年5月24日,深圳一市民李某以公民身份在《南方都市报》自费1万余元以广告形式刊登了《致深圳市第四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公开信》,表示在多次私下联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未果的情况下,希望通过广告的方式联系到新一届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便请他们向人大、政协转交有关政策建议。广告中罗列了十二项建议的题目,涉及建立公平社保、出租车定价、打破管道煤气垄断等方面内容,共计三百余字,并留有传真号码与电子邮箱。此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李某也因此被公众在网上推选为“南方都市报2005深圳新闻人物”。
上述三个案例纯属彼此孤立的个案,实际涉及的人数也十分有限,与目前我国许多引人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相比,其社会显示度不是很高。但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较,深圳市在较短时间内频频出现公民政治参与的新闻,却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一些新兴的政治参与因素开始萌芽。而我国的各级公共权力机关面对新的政治参与时,在关于“改革与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政治理念指导下,遵循“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原则,予以积极吸纳和理性应对。这些对理解我国未来政治发展的特点和趋向也许不无启迪。
二、公共权力系统的积极应对
“政治发展是政治动员和政治参与的过程,一定程度的自下而上的政治参与和自上而下的政治动员均可达成政治发展”。我国政治发展的动力,一方面来自公民基于利益诉求和权利维护基础之上的政治参与实践的逐步推动,另一方面也依赖于政治体系为适应现阶段公民日益增长的参政需求而做出的相应调整和改革,正是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与博弈中,演绎出了我国现阶段政治发展和社会变迁的渐进性逻辑。仅就上述三个案例而言,我国公共权力系统面对公民的政治参与诉求,用三种不同的民意吸纳方式,采取了较为积极、谨慎、理性和灵活的应对举措。
其一,“立法吸纳”
从发生学的角度考察,“深圳竞选”现象与2004年《选举法》的修正之间,在发生时间上的前后性和涉及内容的一致性方面存在较高的内在关联度,可以说“深圳竞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间接推动了《选举法》相关条款的修改,我们将这种立法机关通过立法渠道来反映、汲取、协调和整合民意,以回应社会对制度性改革要求的方式称之为“立法吸纳”。此种民意吸纳方式的适用范围往往是对涉及面广、影响大、意义深远等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进行法律制度上的调整和规范。自荐竞选现象的出现之所以能促使相应法律条款的修改,这与选举政治的本质特征、我国现阶段政治生态的变化、自荐竞选现象日益增多、执政党民主执政意识的自觉等方面存在紧密联系。
在2003“深圳竞选”现象中,虽然自荐竞选者的数量较少,而且当选率极低,这实际是公民在以自己的政治实践,主动去实现早已为我国法律文本所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其目的是通过竞争方式参与人大代表选举,以表达其特定的利益诉求、维护自身及其所代表群体的切身利益。
2004《选举法》的修正虽然仅属于“微调”,但其中却蕴涵着丰富的政治信息,也彰显了我国政治改革的渐进性特征。如修改了直接选举中确定代表候选人程序上存在的一些模糊之处,重新恢复了预选程序,增加了“选举委员会可以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回答选民的问题。”的规定,并强调“对正式代表候选人不能形成较为一致意见的,进行预选,根据预选时得票多少的顺序,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从而为适度提升选举的竞争性、减少和防止“暗箱操作”提供了一定的制度空间,体现了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在制度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
其二,“组织(机构)吸纳”
“人大代表工作站” 的设立及“联络员制度”的实行,是南山街道办及南山区人大对居民的社区自治要求和自发倡导的联系人大代表方式的肯定和承认,该工作站的办公场地由南山街道办提供,南山区人大及南山街道办在专题调研、举办会议及日常联络等方面也给予其一定的资金支持,并准予工作站正式挂牌和开展日常工作,且政府等相关部门通过颁发奖状的办法对相关人员予以精神鼓励;而工作站每月向街道办和区人大汇报工作,工作站所撰写和征集的提案必须要经过人大代表的签名。在一定意义上,南山街道办和南山区人大实际上采取了“组织(机构)吸纳”的方式,有效地将民间自发的组织机构纳入现行体制。此种机制的主要特点是人大和政府通过一定的授权、并给予其一定的条件支持,将正处在组织化过程中,而又没有正式编制和明确法律地位的群众性组织纳入到现行政治体制框架内来进行管理。这种组织形态(机构)往往是以具体的、共同的群体利益作为其形成和存在的基础,相关成员常常对某些公共政策和社会问题持相同或相似的看法和观点,并具备一定的集体行动能力。如南山区“人大代表工作站”的成立,就是居民基于维护自身权益和社区整体利益,与相关企业进行长期博弈,并与人大和政府等相关部门不断交涉的结果。
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的维权意识和法治观念不断提高,“人大代表工作站”的主要工作职责也体现出居民对社区自治的内在要求——“承办需要进入人大代表提案的共性问题及人大代表联络员联席机制能够协调解决的事情;转办属于相关部门职能范围内及需要进入法律程序的事情,或叮嘱当事人依法办理;协办涉及面较广的问题,协助主办方和协调相关方,邀请政府相关部门、各小区业主委员会或物业管理处的负责人、居民代表和人大代表举行‘联席会议’商议解决;督办已经转办或协办的事情,跟进督促,跟踪落实。”
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同时出台五个文件,对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议案处理、信访工作、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作用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其中强调“代表以集体活动为主,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此种制度规定的初衷是要规范代表行为、提高议案的质量、便于人大工作的开展。“人大代表工作站”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为人大代表集体活动,深入实践了解社情和沟通民意提供了一个平台,也有助于提升人大提案的质量,对减少“零议案代表”、“哑巴代表”、“挂名代表”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我国公共权力系统可以有条件地将某些公民自发政治参与机构纳入到现行政制下进行规范管理,以促使国家与社会合作与互动的、多方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治理体系的形成和有效运行。
其三,“行政吸纳”
深圳市的公民李某通过广告形式寻找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希望他们转达自己的政策建议的信息见报后,深圳市有关方面于次日就委托一位人大代表从李某处接下了全部建议,并将一些政策建议按照相关程序进行了处理。之后李某陆续接到深圳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邀请,分别参与两个专题研究,其中包括研究制定“阳光工程”实施办法,以及探讨深圳市商会的作用和发展趋势等有关会议。此种由国家行政机关通过行政渠道和方式将公民或社会组织的利益诉求和政治表达,纳入到行政管理范围内加以协调和吸纳的民意整合机制,可以称之为“行政吸纳”。
由于社会中利益主体是多元的,利益需求的内容和层次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公民或特定组织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往往并不一定会被提升至立法层级,因为在一定意义上立法权是由人民通过自己的代表机构(即议会)集体行使的一种权力。在我国,人大立法要以宪法为基本依据、以维护国家法制统一为准则、以党的领导为根本指导,同时要根据经济、政治、社会及文化的发展状况,遵循法律的起草、法律草案的提出、审议法律草案、法律的表决通过及法律的公布等立法程序,才能对那些涉及面广、意义深远、带有普遍性的重大社会问题及其社会关系进行法律上的调整和规范。李某以个人名义所提的建议没有被人大作为正式提案,也在情理之中。而行政管理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应变性、效率性、适应性等特点,因此在应对此类公民个人的政治表达或政治接触现象时,“行政吸纳”也可以是十分有效的民意整合方式。政府可以通过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书面征求意见、公民旁听、网上讨论、直接接待等多种形式,积极吸纳民众进入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过程,在广泛、充分吸纳和整合民意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民主执政的能力。
三、结 语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市场开放化的深入,以利益诉求和权利维护为基本特征的政治参与现象逐渐增多,此类现象的发生既凸显了我国现阶段利益关系正在调整之中并日趋复杂化,同时也为我国的政治发展提供了鲜活的动力。因此,在利益关系日益繁杂,新问题、新现象层出不穷的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的政治发展可以通过“立法吸纳”、“组织(机构)吸纳”和“行政吸纳” 等多种方式来逐步推动。在民主法治进程中,我们在努力探索制度创新的同时,也有必要充分挖掘现行政治体制在利益协调和民意整合方面的潜能,建立健全主动性和适应性兼备、立体化和多元化并存的体制吸纳机制,以尽可能将民众的民主需求纳入到现行体制内来有序释放,从而在公民政治参与实践与执政党、政府、人大积极吸纳民意的良性互动中,努力推动我国政治发展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经由一条渐进和持续的“中国式发展道路”而得以逐步实现。
第四篇:三个到位”“六个好”心得体会
“三个到位”“六个好”心得体会
全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长座谈会召开后,县局党组及时组织全局干部传达学习了会议精神。并对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围绕省局党组提出的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四个统一”,建设“六个好”,努力实现“三个到位”工作目标在商标监管工作中的具体实践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贯彻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四个统一”,努力实现“三个到位”和“六个好”,是以纳局长为首的省局党组在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自觉实践“四个坚定不移”,认真落实国家工商总局周伯华局长“四个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省以下工商行政管理垂直管理、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等实际情况的理性思考,通过反复调研、反复思考、反复征求意见,提出来指导当前和今后全省工商系统工作目标。本人对纳局长提出“三个到位”和“六个好”,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四个统一”,努力实现“三个到位”和“六个好”的认识上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不断开创盐津工商工作新局面。
二、贯彻落实主要措施
理清思路,统筹兼顾,谋划到位。全市工商系统确立了总体要求,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局党组提出的云南工商工作目标和总体思路上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建设“六个好”实现“三个到位”的理论体系中。把建设“六个好”实现“三个到位”作为我市工商系统今后一段时期内的指导思想、方向目标和工作要求,以抓落实为主,提升监管执法水平,全面推进职能到位。
认清形势,明确职责,履职到位。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大局,找准工商监管与盐津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在服务中履职到位。一是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产业链和产业带;结合盐津优势和特点,引导发展分工合理的行业和产业。二是围绕大通道经济,积极推动盐津特色产业发展。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在昭通发展矿产品加工和能源产业;三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为“三农”服务。四是充分发挥登记管理职能,服务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五是服务、引导企业实施商标广告战略,争创名优产品。六是服务就业再就业。
以“五型工商”建设为重点,努力建设“六个好”。一是以建设信用型工商为基础,建设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营造一个好环境。大兴“讲实话、办实事、出实招、重实效”之风,狠抓队伍素质教育,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鼓舞士气和激发活力。加强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爱岗敬业,责任感、紧迫感、自觉性、纪律性强,政令畅通的队伍。二是以建设法治型工商抓手,进一步提高监管执法效能,力促工作到位。切实提高队伍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规范执法行为,严格依法行政,促进公正执法、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建成作风严谨、执法高效的法治队伍。三是以建设服务型工商为手段,树立一个好形象。树立服务理念,提高为宏观经济服务的能力,认真做好微观服务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规范的服务。四是以建设信息型工商为目标,搭建一个好平台。力争年内实现人手一台微机的目标;全面推广一体化软件推广应用;五是以建设制度型工商为目标为标准,推进依法治所。完善一套好制度,对人员管理、内部控制和行政执法监督等方面进行细化,做到以制度管人、管工作,推进工商系统规范化建设。
三
勤政廉政,大力改进工作作风
基层工商所直接面对监管服务对象。所以,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开展行风道德教育,严格工作纪律,做到办事不拖拉、不推委、不故意刁难、不吃拿卡要、不以权谋私;另一方面作风要踏实、不简单粗暴,既要坚持依法行政,又要尊重监管对象,坚决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三要加强业务技能学习,不断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依法行政的水平,用公平、公正、高效的服务树立工商工作的好形象。
二〇〇七年九月二十六日
第五篇:三个到位”“六个好”心得体会
“三个到位”“六个好”心得体会全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长座谈会召开后,县局党组及时组织全局干部传达学习了会议精神。并对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围绕省局党组提出的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四个统一”,建设“六个好”,努力实现“三个到位”工作目标在商标监管工作中的具体实践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贯彻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四个统一”,努力实现“三个到位”和“六个好”,是以纳局长为首的省局党组在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自觉实践“四个坚定不移”,认真落实国家工商总局周伯华局长“四个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省以下工商行政管理垂直管理、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等实际情况的理性思考,通过反复调研、反复思考、反复征求意见,提出来指导当前和今后全省工商系统工作目标。本人对纳局长提出“三个到位”和“六个好”,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四个统一”,努力实现“三个到位”和“六个好”的认识上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不断开创盐津工商工作新局面。
二、贯彻落实主要措施
理清思路,统筹兼顾,谋划到位。全市工商系统确立了总体要求,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局党组提出的云南工商工作目标和总体思路上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建设“六个好”实现“三个到位”的理论体系中。把建设“六个好”实现“三个到位”作为我市工商系统今后一段时期内的指导思想、方向目标和工作要求,以抓落实为主,提升监管执法水平,全面推进职能到位。
认清形势,明确职责,履职到位。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大局,找准工商监管与盐津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在服务中履职到位。一是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产业链和产业带;结合盐津优势和特点,引导发展分工合理的行业和产业。二是围绕大通道经济,积极推动盐津特色产业发展。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在昭通发展矿产品加工和能源产业;三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为“三农”服务。四是充分发挥登记管理职能,服务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五是服务、引导企业实施商标广告战略,争创名优产品。六是服务就业再就业。以“五型工商”建设为重点,努力建设“六个好”。一是以建设信用型工商为基
础,建设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营造一个好环境。大兴“讲实话、办实
事、出实招、重实效”之风,狠抓队伍素质教育,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鼓舞
士气和激发活力。加强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爱岗敬业,责任感、紧迫
感、自觉性、纪律性强,政令畅通的队伍。二是以建设法治型工商抓手,进一步
提高监管执法效能,力促工作到位。切实提高队伍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规范执
法行为,严格依法行政,促进公正执法、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建成作风严谨、执法高效的法治队伍。三是以建设服务型工商为手段,树立一个好形象。树立服
务理念,提高为宏观经济服务的能力,认真做好微观服务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
提供规范的服务。四是以建设信息型工商为目标,搭建一个好平台。力争年内实
现人手一台微机的目标;全面推广一体化软件推广应用;五是以建设制度型工商
为目标为标准,推进依法治所。完善一套好制度,对人员管理、内部控制和行政
执法监督等方面进行细化,做到以制度管人、管工作,推进工商系统规范化建设。
三勤政廉政,大力改进工作作风
基层工商所直接面对监管服务对象。所以,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开展行风道德教育,严格工作纪律,做到办事不拖拉、不推委、不故意刁难、不吃拿卡要、不以权谋私;另一方面作风要踏实、不简单粗暴,既要坚持依法行
政,又要尊重监管对象,坚决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三要加强业务技能学习,不
断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依法行政的水平,用公平、公正、高效的服务树立
工商工作的好形象。
二〇〇七年九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