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课程执行力,做有效教学的促进者
提高课程执行力,做有效教学的促进者
姚玉芳
一、提高教师课程执行力的必要性 1.教师在课程执行力方面四个突出的问题
我们认为:教师的教学一定要立足课堂,立足课堂的本质就是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也就是教师就是究竟怎么教?学生究竟怎么学?然而,目前我们认为如何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更难。常态情况下教师究竟在怎么教?学生究竟在怎么学?在“大样本”观课之后,归纳出教师在课程执行力方面四个突出的问题:
a.教师总体讲得太多,但绝大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讲得太多。很多教师也并不清楚究竟自己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甚至学生希望教师讲的,教师没讲;不希望教师讲的,教师津津乐道。教师乐意重复讲解,甚至多次重复讲解自己的思维和正确的结论,认为一成不变的重复讲解是解决更多学生掌握知识的唯一途径。
b.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解决。许多老师的课堂教学仅仅告诉学生该怎么做,什么是正确的。不去思考学生在这些问题上是怎么想的。即便是教师的提问也是在追求学生回答正确。
c.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常常带有盲目性。为什么要提问?本次的提问目的何在?为什么请这位学生回答,而不请别的学生回答?又有:为什么要让学生小组讨论?什么问题更值得小组讨论?等等、等等,许多教师表现茫然。
d.教师在第一次教学中学生的差异问题常常束手无策。虽然有关注“中间”,兼顾“两头”的教学策略,但是以此教学策略为指导的教学方法很少。似乎除了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补课之外没有其他方法。
2.提高家常课课程执行力的必要性
教育前辈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有过这样的话:教育是农业,教育不是工业。当然今天的农业也在走工业化的道路,但是叶老先生却是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需要精耕细作,教学是教师的个体劳动。即使我国有集体的教学研究活动,但是上课还是教师个体在执行。一个学校,少则一天要发生上百堂课,多则一天要发生几百堂课。每天、每节课我们的教师究竟在怎么教? 学生究竟在怎么学?几堂公开课、展示课占教学总课时的比例又有多少?对学生产生直接作用的还是 1
每天的家常课。家常课上的课程执行力才是课程领导力的真正体现。因此,提升课程领导力的现实难题是:怎么针对学校的教学问题,提出方法,转变教师每天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符合学校课程发展方向的课程执行力。
二、有效教学的特征
当代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教育走向对话,教育走向合作,教育走向学习共同体。
精彩活力课堂必须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必须体现有效教学的理念。1.有效教学的理念
a.什么是教学?教学就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参与: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互动: 互动是一种教学思想。课堂互动的分析包括提问分析、讲授分析、教学环节分析等。
发展: 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
b.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2.新课程研究热点
“四基”的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思想方法、基本的活动经验)“两能”的提法(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与解题练习的区别(解题练习:方法已知,寻求答案;解决问题:方法未知,寻求方法)
研究结论:(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全面参与,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附我校有效教学评价标准: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制标定符合课标要求、教学设计思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2.教学设计中的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突出得法 3.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环节清晰合理、层层深入、过渡流畅 课堂组织:
1.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环节明确有效
2.教学组织方式能整合多元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等)、运用多样教学方法(传授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活动组织调控适度
3.各种教学资源的使用(教材、教具、学具、多媒体及其他)合理、适切 4.作业布置数量要求恰当 时间、容量安排:
1.课堂教学时间合适恰当、学生活动时间充分、应用反馈时间合适 2.教学容量合适恰当 教师素养:
1.学科素养好,学科知识结构完善、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灵巧运用解题方法。2.讲解、板书、肢体语言清晰、规范、得体
3.活动设计、教材处理、教学组织、实验设计、作业设计具有创意。师生关系:
1.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得以体现
2.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保持良好学习热情 3.有效利用课堂生成,并把生成变亮点。
4.教学过程体现民主,学生敢于质疑、课堂气氛活跃生动。教学效果:
1.课堂教学中教学反馈及时有效 2.课堂目标达成度高。
三、教师要做有效教学的促进者 1.教师要做学生参与的促进者
教师要做学生参与的促进者,让学生通过自学培养学会学习、通过探索与表达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通过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分享经验、通过诊断与辅导体现个性化教学。
2.教师要做学生情感体验关注者
教师要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积极学习和主体参与、提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进行诊断性教学,个性化的辅导。3.教师要做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者
课堂的每个环节都浸润着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于教师处理好教材、3
教师、学生三者的关系。和谐师生关系意味着构建一个开放的课堂,形成真正的交流。和谐师生关系意味着营造一个用心的课堂,沟通从心开始。4.教师要做有效教学的研究者
a.教师要对目标进行研究(本课目标是什么?是否清晰性?本课的目标是否全面?知识技能的目标是否清晰?思维与情感的目标是否突出重点?上课的过程中是否体现了目标?上课过程中对目标有没有调整? b.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研究
我的课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是否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是否为学生的思考留下充分的空间?是否让学生有充分机会的学习活动?是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c.教师要对自己进行研究
我的备课是否体现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问是否清晰,具有启发性?讲授是否正确,清楚,有针对性?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实际效果?在教学中是否注意了解学生,并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 d.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研究
课堂中是否有良好情感过程?课堂中是否有合适的认知过程?课堂中是否注意养成学生的良好的习惯?教师是否关注了因材施教?是否有一定个体学习的时间?是否重视隐性课程的作用? e.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精准评价
目标是否合理落实?学生主体作用是否突出?教师引导是否有效?活动过程是否体现有效性? 活动过程是否合理,富有思考?基本功是否扎实,具有个性特点?
f.教师要多开展研究课
研究课是教师反思的工具,是伙伴互动的载体,研究课要有一个课题、设计一种有效教学的方法,并形成教案与案例、再进行反思、实践并总结。
各位老师,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课堂赋予了更高、更丰富的价值期待,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提高课程执行力,做有效教学的促进者。
第二篇:提高执行力+做企业有用之才
提高执行力 做企业有用之才
何流
10月16日,在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听了武汉理工大白玉教授讲解的《高效执行力的修炼策略》一课,颇有感触。联系到目前我厂的“四转”工作,以及自己的工作经历,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思考一:目前我厂执行力不强的表现有哪些?作为一个百年老厂,虽然我们继承了艰苦朴素、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爱岗敬业的优良传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厂在改革发展的路上又显现出竞争意识不强、创新意识不够、管理松软、执行不强等诸多弊端。其中阻碍企业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执行力不强。主要表现有一是制度执行不严,虽然在制度建设方面比不上一些优秀的大型企业那么严和细,但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比较健全,但往往在执行制度上大打折扣,明知违反规定,但仍然我行我素,或者在制度执行上因人而异;二是责任意识不强,换句话说就是爱岗不敬业,缺乏应有的职业素养,没有承担本职岗位上应承担的责任,说到底反正事情我尽力了,没做好我也没办法,工作标准不高;三是工作效率低下,本来一天能做完的事情,非得两天,本来一个人能做完的,非得两个人;四是对待工作存在应付了事、得过且过的心态,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作为一个管理者,不仅要不折不扣的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还应该提前谋划,超前思维,去发现问题和主动解决问题。
思考二:为什么说高效的执行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德国足球队是一只传统强队,在世界赛场上屡创佳绩,最重要的一点是赢在完美的执行力,德国球员的个人能力并不出众,靠的就是在赛场上顽强的作风、坚强的意志以及对战术意图的坚决贯彻。我国军队也是完美执行力的典范,5.12汶川大地震发生,灾情就是命令,胡总书记和温总理一声令下,部队官兵第一时间克服了重重困难赶到灾区,奋不顾身展开营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作为一个企业,宏伟的蓝图、伟大的战略如果不靠我们
1每一个员工坚决的执行,一切改革发展都是空谈。目前省公司对汉口厂的支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要资金给资金,要市场给市场,这样的发展机遇不容错过,只要我们认真落实厂党委的发展思路,坚决执行厂党委的决议,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高执行力,就一定能为电气事业的发展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思考三:如何促进执行力的提升?个人认为,执行力的强弱主要决定于两个因素,就是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态度决定一切,同样的事情,不同的态度就会有不同的效果,端正态度就是要解决思想问题。一是要增强责任意识,如果一个人没有责任感,那么他无干什么事都不会积极主动,更不会尽心尽力使自己做得更好。在工作中要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敢于负责的精神。责任心和进取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责任心强弱,决定执行力度的大小;进取心强弱,决定执行效果的好坏。二是要脚踏实地,树立实干作风。踏实勤奋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不要幻想平步青云。虽然每个人岗位可能平凡,分工各有不同,但只要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就能干出一番事业。好高骛远、作风漂浮,结果终究是一事无成。三是要加快节奏、提高效率。做任何事都要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时刻把握工作进度,做到争分夺秒,赶前不赶后,养成雷厉风行、干净利落的良好习惯。弘扬“立即行动、马上就办”的工作理念。无论做什么事,不要经常“等一会”“以后再说吧”,这样将一事无成。坚决克服工作懒散、办事拖拉的恶习。思想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就是工作能力的提升。要想在执行过程中做到完美无缺,不出问题,少出纰漏,就需要我们具备较强的执行能力。很重要一方面就是要勤于思考、善于学习,这种思考和学习应该是自发的,是我们的工作迫使我们要加强学习,我厂的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电气事业对我们来说只是刚刚起步,只有加强学习,苦练内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执行能力的提升,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才能成为企业的有用之才。
第三篇:“提高执行力”课程学习心得
通过对赵琛老师的“提高执行力”的课程的学习,使我受到了很大启发。
世界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一个有方向有目标的人才会对生活对工作有热性,一群拥有共同方向共同目标的人才会组成一支优秀的团队。成小功,靠个人;成大功,靠团队,一个有复命精神的团队,才是一支优秀的团队。每个企业要敢于把企业的梦想进行升华,变成所有员工共同的梦想,大梦想蕴含着众多的小梦想,大梦想实现了小梦想也会得以实现,这对员工有吸引了,每个员工都为了自我的小梦想的实现而全力以赴,大梦想也会水到渠成的得以实现,这是实现企业梦想的必经之路。
从基层员工的角度,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员工的努力,那么员工也一定能够找到公司发展和自我发展的结合点,找到共同的目标和方向。这需要员工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本职的公司做以及公司的管理制度。作为员工无论如何不可以站在企业的对立面,不可以消极怠工,不可以对自己的工作不负责,不可以对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任何过失孰视无睹。应该培养一种积极面对的心态,应该提升自己解决问题和承受压力的能力。其实,作为工作本身来讲,多做事情尤其是多做自己未曾做过的事情就是多学习,及时在提升自己的内在能力和价值,这种收获意义是长远的。员工应该任何时候都以愉悦的心态去迎接新的挑战。
企业执行力的实现,需要有许多的条件因素,许都的流程,步骤,但方法、手段只是一种形式,重要的还是我们必须在西乡上认识到我们要做的结果。我们工作和生活的行为准则是没有任何借口,每一个人都会在生活,工作中找借口,每一个人在找到借口之后都会心安理得地认为:这件事与我无关。而更为可怕的是,一个人再去做了事而又半途而废时,就更冠冕堂皇地为自己解释:我已尽力而为,所以责任不再与我。无论如何不要寻找任何借口,现在立刻去做,提升你的执行力,发挥你的主动性,现在立刻行动,成功属于那些不找借口的人!
在正确的方向上,每天行动。机会只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时刻为成功做准备,在机会来的时候紧紧抓住,才能创造成功的奇迹。
第四篇:提高课程执行力的策略
提高教师课程执行力的若干策略
洋泾中学东校朱丽韧
随着上海市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推进和市教委课程政策研究的发展,学校课程执行力成为当前学校推进课程改革、实现改革目标的重要关注点。要改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要求,教师是其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就学科教师而言,课程的执行力高低、强弱,直接关系到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育人工作力度的强弱。
一、我校教师在执行新课标中的现状分析
可喜的一面:多年的课堂教学改革我校的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首先,表现在课堂教学的目标价值取向上,从过去强调“双基”到现在课堂教学目标多种价值取向并存,实现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发展”这一观念层面上的超越。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在关注学科知识基础性的同时,强调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加强了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科的整合和综合。
再次,在课堂教学进程的安排上,在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的同时,出现了“活动-----体验-----表现”这一新进程。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关注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等方面的状态,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
教师在执行新课标中存在的几个问题:(1)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
在我的听课中,有这样的感受,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试图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但又常常被头脑中的“教案”所束缚,教师处在这种想放开又放不开的矛盾状态中。有的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常常带有盲目性。为什么要提问?本次的提问目的何在?为什么要让学生小组讨论?什么问题更值得小组讨论?等等。
(2)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
实施校本培训后,老师们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理念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但是在教学实践的操作层面上存在的问题还不少,由于客观或主观原因,部分老师说到做不到,想到做不到,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
(3)“旧瓶装新酒”的现象
从过去教师教教材到现在教师利用教材根据目标和活动设计的需要对其进行有目的地删减或重组,一下子对教师课程执行的专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在静态的知识储备、动态的问题解决和持续的教育研究能力上适应课改要求,很多教师一下子无所适从,少数老师上课仍然是老观点、老方法、老套路,不愿意也舍不得放弃过去的东西,怀旧思想浓厚。难以摆脱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采用老方法来上新教材;教师偏重知识传授设计,忽视能力、智力、非智力和思品教育设计;偏重教学内容设计,忽视教学目的设计;偏重课内 知识设计,忽视课外知识设计。传授知识的比重偏大,讲风过胜,学生学到的知识不活。因此,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渐成课改推进的瓶颈。
(4)教学理念与新课标要求
新课程标准给我们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而我们的老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把握上还是有一定的偏差,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还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仅仅告诉学生该怎么做,什么是正确的,不去思考学生在这些问题上是怎么想的。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差异问题常常束手无策。虽然有关注“中间”,兼顾“两头”的教学策略,但是以此教学策略为指导的教学方法很少。
面对问题我们如何做才能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呢?
二、提高“课程执行力”的策略
1、理念更新策略
1)更新理念
实施新课标教师必须摆脱旧教育理念的束缚,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素质教育新理念。
⑴教师角色新理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师的角色是这样论述的:“教师将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⑵师生新理念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使彼此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⑶学生评价新理念
新课程评价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心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心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2、活动推进策略
⑴多层面、多角度、多样化的开展教研活动,在学、研、教、评上下功夫,以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具体要求是:
“学”:学习理论、学习课标、学习经验、改变观念。“研”:备课说课、思维碰撞、探讨学法、优化预设。“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升效能、拓展能力。“评”:自我反思、互评互学、行为跟进、优化教学。⑵进一步深化特色备课组活动
针对教研组、备课组的活动缺乏实质和内涵,缺少互动、缺少交流和沟通、缺少研究学校中、学生中、教学中的热点、难点;缺少找准那些具有研究意义的真问题等状况,学校提倡各备课组提前安排研讨主题的做法,要求教师关注以下十个性:教学目标的贴切性、教案 设计的合理性、教学过程的逻辑性、内容演绎的科学性、教学环节的衔接性、教学策略的灵活性、教师语言的规范性、提问设计的挑战性、板书设计的条理性、作业设计的层次性。使备课环节:形式上规范,内容上优化,过程上提升。总而言之,教师必须带着思考来,解决问题去。因为问题是教师不断发展的动力,在问题的驱动下,教师会主动去思考,会围绕备课组活动的主题,广泛地查阅资料,认真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与别人一起交流,在备课组活动中产生思维的碰撞。
⑶开展“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活动
“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它是一种实现尊重教师个体经验,通过平等交流,个人反思与后续实践的建构性学习。我校的“同课异构”活动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入手。问题不在于大,而在于小,不在于深,而在于实,不在于宽,而在于具体。例如:09学年《基于问题研究的校本研修教学展示》活动,初二年级数学、预备年级外语、初三年级语文、化学等教师,以学科为单位选用同一教学内容,精心整合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各显智慧,各具特色,为同伴互助提供了良好的研讨平台,将个体经验汇集为群体经验,增强了教师团队的教学专业能力,促进了教师团队分享教学经验和智慧;引导了教师在真实问题情境中亲身体验、平等交流和反思建构。教师们在改进中体会到了课堂教学的适切性。经历了“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是否解决问题—— 又发现什么问题”的过程。
教师们通过共同探讨教学中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加速了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⑷开展“一课二上三讨论”活动
“一课二上三讨论”是学校确立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课堂教学改进的主攻目标,每学期我校都开展不同主题的教学展示、教学改进的特色活动。具体做法是:课前说课一讨论;试教评课二讨论;公开展示三讨论。
开展“一课二上三讨论”的教学研讨活动以来,教师们的收获颇丰,当上课的教师教案初步形成以后,便在备课组会议上进行反复讨论,对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仔细推敲、反复斟酌、精益求精,形成共识,成为一个较完美的教案。老师们认为:“一课二上三讨论”活动的背后凝聚了许多老师的智慧和汗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为每位教师提供了一个向优秀教师学习的绝好机会,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抓手。
“一课二上三讨论“看似只是一个老师的教学展示活动,可是事实上,每一个“二上”都是建立在前一次或前一个老师课的基础上的,它保留了其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又改进了其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之处;是教师的个体与备课组、教研组团队合作、群体的共同进步;是 发现课中的不足,学习他人在教学中的优点,真正地消化、吸收别人的先进经验,找出与优秀教师之间差距的最好途径。
(5)开展校际教研联合体活动
校际教研联合体活动以促进教育均衡、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向导,在自愿的基础上组建,以解决共同关心的教育教学问题而开展的一种新型的教研活动模式,通过联合体成员集体研修、公开课展示、经验交流形式,提升联合体成员的学科专业能力。
联合体活动采用专题研究、公开课教学、成果展示、网上教研、骨干引领等方式,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例如:我校与进才实验、进才北校、上南东校、东昌南校和唐镇中学建立的民间初三教研联合体,先后开展了多次联合月考、教学研讨系列教研活动及相关的教学研究,在信息沟通、互助协作、问题探讨方面产生了积极效应,促进了不同区域学校教研活动的合作交流,共同提升了教研活动的质量,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形成了校际之间的研修合力。
3、研究引领策略
通过选送新区外培、课题研究实践的形式培养学校教育科研骨干队伍,提升学校教育科研整体水平。积极开展区级重点课题《二期课改背景下提高教师课程执行力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课题从培养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入手:(1)教材的分析能力;(2)教材的设计能力;(3)课程的实施能力;(4)反思评价的能力。具体措施和要求如下:
▲措施:
学校通过质量监控小组、行政成员随堂听课、外聘专家及学科带头人指点、提供网上学习资料、备课组特色活动、教学展示活动、对外教学开放日活动及校本研修活动来督促教师四种能力的养成。
▲要求:
①教材分析能力养成
教师的教材分析能力主要解决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的问题,每一份教材均有学生已知的、未知的和想知的的知识,教师的教学要遵循“学生已知的少教或不教,未知的重点探讨,想知的给予引导、启发”的原则。利用教材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质疑、讨论、想象、发现,甚至批判,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对教材的难易、主次、轻重的判断,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允许学生有不同角度的思考、不同层次的理解、不同观点的见解。教师用好教材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A、尊重教材:保证课程的主要内容得以实施,保证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B、用活教材即创造性地用好教材 :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授之以渔“。教师既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关注个别学生的个性发展,还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活动设计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删减或重组,通过创造教学的认知情境、活动情境和训练情境,创造资源的呈现情境,引领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感悟学习的方法,始终牢记教师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C、拓展、挖掘教材
拓展教材主要从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入手,要因人而异,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
挖掘教材要求主要从知识内蕴中挖掘、从知识构建中挖掘、从启发提问中挖掘。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知识的形成、知识的发展过程和知识的被揭示过程,介绍一些相对于课本来说是新的,更系统的知识内蕴,让学生多方面的探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教学设计能力养成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对象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的再加工,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能力。教师的生命在于课堂,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呢?
首先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科培训,既要有精通的学科知识、熟练的学科技能;又要有扎实的课堂教学基本素质、分析学生特点与组合教学内容的技能和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水平,包括教学语言、教学组织、教学技巧、教学机智等。其次,教师还要有结合自身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的技能;有制订恰当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技能;有预测课堂情形变化的技能。
学校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分为五步骤:第一:研究、“吃透”教材,明确、理解《课标》要求;第二:设计完成知识和技能教学的任务;第三:借助教材拓宽知识和技能领域;第四: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对学生进行智能、非智能因素的培养;第五:借助教材实施 “人格本位”教学。
③课程实施能力养成
所谓课程实施能力主要指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等课程主体适应课程改革的实际本领,这种课程实施能力包括认清整体的课改任务,明确课程的实施标准,把握学校的课程需要,做出合理的实施对策,具有基本的操作技能等。
我校的课程实施能力研究过程,更多地是聚焦学校教师一些动态的、带有发展性和普适性的问题。主要是通过校本教研这一途径来实施。课程实施能力的养成主要通过校本教研把教学中突出的问题梳理出来,通过备课组的团队研修形成精彩的观点冲突,在反思的基础上归纳出解决问题和改善现状的方案,再投入到新的实践中去。让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④反思评价能力养成
教师自己的反思评价能力强弱,直接影响着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形成和教育行为的改变。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一堂课后,教师首先要对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体验进行反思:“我和学生在整个课堂上感觉快乐吗?这堂课对于双方来 说上得有价值吗?这堂课的活动效果和我原来想象的一样吗?有没有让我觉得特别满意或不满意甚至遗憾的地方?”这种教师自我情感体验的反思,更能带动教师对教学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机制、教学语言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教学中出现的亮点,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启示?”“怎么会不尽人意?问题在哪里?”„„ 其次,可以从同行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反馈来进行反思。借助其他教师对自身教学的评价进行反思,可以客观冷静地分析、审视自己的教学。再次,教师也可以从学生参与课堂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反映来作出反思。在课程结束后,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如“你觉得这节课有趣吗?”“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这节课中你的收获是什么?你发现、提出了几个问题?解决了几个?分别是怎么解决的„„”通过这些调查,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有比较具体的了解,反思评价能力的养成促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4、开展常规性教学研究活动
常规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对于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研究,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教龄的不断增长,最终也只能成为一名经验型教师。而如果我们以研究来带动自身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这一教学研究的整体性思路,我们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研究型与学者型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科教学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心开展研究活动,来促进课程执行力的有效性提升。教师是教学的执行者,是教材的实施人,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传递者,是知识的播种机。教师应在每一天的教学实践中,在每一堂家常课上,真正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提高自身的课程执行力!
第五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番禺教育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关键词]: 兴趣 积极性 有效
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所以,怎样上好每节课,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每个学生在每堂课上都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得快乐、学出意义,是每一个教师必须思考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发挥,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
下面,谈谈在课堂上如何提学生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一、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精心设计导入,创设情境,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1.巧设导入,引起兴趣。
上课一开始兴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在学习《鱼游到 1 了纸上》一文时,我在板书时刻意把“鱼游到了纸上”写成“鱼‘画’到了纸上”,学生立刻就发现了我的错误,我马上在“画”上面写上一个“游”字,并问道:“面对这两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学生的话匣一下子打开了,有的同学说:“鱼是怎么游到了纸上的?”有的说:“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还有的说:“书本上怎么用上‘游’字,不用‘画’字?”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马上进入书本,带着问题用心看书,寻找答案去了。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
2.创设情境,诱思悟道
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好玩,酷爱各种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适时地组织他们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使学习语文与伴随而来的“愉快情绪体验”交织在一起,就能大大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在学习《触摸春天》时,我让一位坐在后排的同学用布蒙着眼睛,从教室的门口走回自己的座位,学生一路上都磕磕绊绊,并摸索着身边的桌椅不敢前进。后来,这位同学在其他同学的指引下才回到自己的座位。我请这位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说:“因为看不见东西,自己一迈步就感觉到害怕的,怕遇到障碍物,怕摔倒,根本不敢前进。”我相机引导:“盲姑娘安静,她不但能在花丛中穿梭自如,而且能用双手把睁着眼睛的蝴蝶拢住,这是多么神奇的灵性啊!这神奇的灵性是什么?”学生豁然开朗了:“是因为盲姑娘经常常感受春天,对春天充满热爱。”“这也是来源于她对大自然、对自己生活的热爱。”“一个盲姑娘如此热爱生活,我从安静身上也学到了 2 要积极地面对生活,热爱生活。”这样创设情境,诱发学生思考,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可以唤起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心境,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特色朗读,渲染情感
学生的特色朗读特别能起到渲染情感的作用。在朗读中,他们自主地被文章所吸引、所打动,从而不知不觉地进入到课文的境界中去,乐于深入学习其中所蕴含的知识内容。特色朗读,可以是师范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听录音等。其中,让学生办演角色朗读,最能引导学生的共鸣。在学习完《夜莺的歌声》后,我让一名学生扮演小夜莺,另外的学生扮演军官,揣摸他们的心理,模仿他们语气进行朗读。“小夜莺”不时学着夜莺唱歌,吹起了哨子,“军官”时而装出慈祥的模样,时而怒目圆瞪。生动的朗读、惟妙惟肖扮相,把同学们惹笑了,同学们在评价时见解独到,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4.媒体教学,再现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媒体调动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并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学习主体性,主动思考。教学《小英雄雨来》时,我先让学生观看《小英雄雨来》的电影,让他们初步感受雨来的机智勇敢,具有一颗赤红的爱国之心。生动的电影片,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目光,一双双好奇的眼睛,盯着屏幕,看得津津有味。然后,围绕着“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等问题阅读课文,学生把电影和课文有效结合在一起学习。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 3 轻松有趣,更学会从多方面多渠道来学习语文。
二、运用教学策略,提高参与积极性
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让学生真正有所获,就要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再全方位参与其中学习,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1.合作小组,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是有差异的,但是正因为有差异才更有合作学习的必要。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着对知识的渴求。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教学过程中建立了合作学习的机制,营造自由轻松的氛围,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那么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小组合作学习”则为学生主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在课堂上,有些学习尚有困难的学生不爱参与讨论。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往往很强,常常处于一种被压抑的状态。而小组合作学习,则给这些学生创造了摆脱压抑的条件。在这个小组里,有人支持他,信任他,他的意见和想法会受到别人的关注。即使是不够正确的,也会有人和他一起讨论,找出答案。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自主探索,合作探索。教师要使每个学生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能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小组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此外,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 4 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这样使小组成员更易于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
2.参与竞争,激发潜能。
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地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
3.亲身经历,探索体验
学习语文不是简单的记忆、模仿,它同样来自学生的经历与体验。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提供充分地从事语文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等探究活动,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如在学习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后,我让学生准备了一个一磅重的铁球和一个十磅重的铁球,来到教学楼的三楼,让他们重现伽利略的实验。两个铁球果真同时着地,学生也哗然了,他们佩服伽利略那种用心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操作,去探索,去经历,在过程中去体验,从而实现“知识学习、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
4.联系生活,表达感受。
陶行知先生说“整个社会的活动都是我们的教育范围”。生活是丰富 5 多彩的,学生身边的事是层出不穷的。为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事情的主动意识,我让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捕捉身边小事,让学生走进生活,亲身体验。在语文综合实践《走进大自然》教学中,学生观察学校的木棉花开花的过程,观察春天的花草树木的变化,把植物的种子带回学校种养,把蚕带到学校喂食吐丝。这些过程用照相机拍下来,通过日记记录下来。通过细心观察,走进生活,亲身体验,学生在成果汇报时娓娓道来,把观察发生变化过程说得详细具体。
5.创新教学,点燃激情
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语文课每次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如在教学《渔夫的故事》这一课时,我在班上组织了分角色表演课文,先在每个小组练习,然后全班学生参加,你喜欢哪个角色,你就演哪个角色,一次一次进行交换,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自己的朗读表演,孩子们理解了课文内容,这就无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内容了。学生自己通过学习获得了理解,掌握了知识,效果很好。
三、尊重个性感受,树立自信心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中的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以“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缺乏勇气,尤其是学困生,6 遇到困难就退缩,教师既要他们树立信心,又要帮助他们找到克服困难的途径,创设克服困难的条件,掌握学习方法,逾越学习障碍,完成学习任务,增加他们在课堂上的获得量。
四、合理运用评价,促进主动性发展。
积极向上的评价能起到“导航”和“催化剂”的作用,当教师抓住了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时,不仅能保护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标杆。
评价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评价的针对性和导向性,使学生知道好在哪里,切忌满堂课都是“好极了、你真棒!”而应该多用一些更具体的评价,如“你的声音最响亮”、“你的回答很有条理”、“你很自信”、“虽然你说错了,可你勇敢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等等,使学生在一次次赞赏中快乐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关注课堂细节,多关注学生,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做出合理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就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挑战。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课堂有效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优秀人才,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追求的![参考文献]:
[1] 《语文新课程标准》;
[2]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谌业锋《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摘自《天津教研网》;
[3] 教育新闻网 陈国平魏为炎《余文森: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4]《小学教学参考》2008年12期。
[5]马德良.走进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能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1).